為什麼我國東南漢語方言複雜,而西南官話的內部差異卻不大?

我國東南少數民族很少,但是漢語方言就很複雜;而西南部則是民族成分複雜,但是在漢族裡面西南官話統一性比較大?這樣的漢語方言格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西南官話區的文化族源基本集中於明代移民,殘存土著、發配軍人、來源不同的移民相糅合時採用時音,文化族源的一致性和權威性既表現在西南官話的方言本同末異,又表現在文化族源贏得了一些明前土著和部分清移民的冒籍行為。四川方音接近滇桂的程度明顯高於接近湘客,這是湖廣填四川這種有清代歧義甚至直接歸因清移民的說法不能解釋的。


湖廣填四川呀!


雲南方言來自明代下江(江淮)官話移民,四川方言來自清代上江(湖廣)官話移民,貴州稍微複雜一些從滇川湘桂割地組合的。這些方言植根時候當地要麼沒有漢語方言,要麼漢語人口驟減,基本是空白,不容易干擾新方言,進而高度統一。

至於東南,移民層次太多了……


移民過程不同,導致的人口成分不同,

東南漢人民系形成,是層疊式形成, 以周代的吳楚南封為源頭開始經營,吳楚實際上屬於殖民政權,根據歷史推測,估計主體民族還是蠻夷。 秦漢的經營應該有漢族官員遷往居住,但是大規模漢人南遷,應該是晉代的衣冠南渡, 唐代安史之亂, 和宋代建炎南渡三個巔峰,這也造成東南漢族方言的不同,因為進入的漢族是屬於不同時期,第二當地的蠻夷也不同,東南華夷融合相對來說和平化,所以口音有當地蠻語影響也是有可能的, 其實隨便拿一個浙江縣市的方言分析一下,就大致心理有個數,絕大多數辭彙都保持著古漢語發音,但是像一些罵人的話和民間俗語在漢語裡面是找不到對應的,根本不知道他們是來自什麼語言了,其實某種意義上反應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政治經濟社會被漢族壟斷,但是社會的邊緣還是存在於蠻族的。

西南一帶,名義上雖然說秦漢乃至戰國已經屬於中國,但是人口意義上屬於漢人,其實要晚到明朝,其移入人口的時間比較統一,所以語言也比較統一,當時明太祖搞的是武裝奪田,暴力殖民,搞的屯田聚族而居政策,和當地民族的對抗性比較高。

但是也不見得東南一帶的華夏化過程會更加和平,或許只是掩蓋得更好 具體過程其實也說不清,因為那些民族沒有文字更沒有話語權,最終無聲無息退出歷史罷了,誰知道漢人在他們眼裡是什麼樣的形象

其實看多了歷史,感觸也頗多,思想也有點分裂了。一方面覺得自己祖宗真的很努力很努力的活著,不停的和不同的民族斗,斗完一波還有下一波,硬是撐到了現在。 一方面又有點覺得祖宗其實有點可怕,其在歷史上搞的那些政策毒辣程度和白人殖民美洲的手段有一拼,也許在歷史上 必要卑鄙和毒辣也是民族延續一大手段吧。。。


東南是百越地,西南尤其四川和關中聯繫一直都很緊密的,在唐朝時期,四川方言,關中方言和隴西方言被合稱為西語,聽著差不多。而且歷朝歷代的北方王朝統一南方都是從四川開始的。


西南民族成份複雜 其他民族有他們自己的語言…


推薦閱讀:

介詞「把」和「將」在語法和語用上分別有什麼區別?
泰語里的一到十的發音是怎麼被漢語發音替換掉的?
在書寫拼音時,是否該書寫變調?
漢語族諸語之間的差別與隔閡,包括書面和口語,同拉丁語族諸語之間比如何?
姓、氏、名的由來,或者說近代姓氏名是經過如何的演化而來的?

TAG:語言 | 方言 | 漢語 | 漢語方言 | 西南官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