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芳華》中的劉峰那麼慘?「奉獻性」人格是否更容易被社會淘汰?

最近看到很多討論《芳華》中劉峰的文章,討論為什麼「樂於奉獻」的劉峰會過得那麼慘。這種現象和傳統的「好人好報」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現在大家開始反思「利己」和「利他」的邊界在哪裡。

那麼,想請問知乎的各位,從演化角度「好人真的會有好報」嗎?「利己」和「利他」的邊界在哪裡?


我覺得這和奉獻不奉獻關係不大,主要看爹和命。

劉峰在文工團是副連級,後來又在一線部隊幹了幾年,在自衛反擊戰中也許提成了正連,當然也可能因為作戰失誤而沒有提正。

80年代初,副連級退役後安排個地方國企、基層公務員、事業單位問題不大。

如果就在體制內這麼幹下去,像劉峰這樣努力的人,考個電大、拿個在職文憑,中年時混個在職研究生,當個中層小領導,一輩子也算衣食無憂。

當然了,這裡就體現出"命"的重要性,劉峰得祈禱自己沒被分到行將就木的內陸三線軍工企業或者那些在90年代會破產下崗的地方國企,最好是在電力石油銀行電信等這些後來沒有被私有化的領域。憑劉峰的幹勁,中年時混到省公司小領導,退休時省會幾套房應該沒問題。

當然了,劉峰沒有等到這一天就下海了。

片中劉峰下海跑運輸送貨的原因是媳婦嫌棄他在體制內收入太低。

90年代初的南方大城市計程車司機工資比北京部委的處級幹部還高,大貨車司機也是高收入階層——也難怪劉峰的媳婦跟大貨車司機跑了。

我的京劇老師也說,80年代時,他的許多同事同學都下海倒貨做生意。他最後堅持了下來,終於熬成了國家一級演員。

劉峰在90年代初的海南當個送貨員,收入應該不會比體制內低,但面臨的風險也不小。片中那樣的車子被沒收是小事,更大的選擇還在後頭——比如有沒有參與到那會兒海南的炒房大軍?

也許劉峰看著自己老婆跑了,看著身邊朋友炒房賺了大錢,於是在92-93年壓上所有身家,再借高利貸,在海南買了套5千一平的房子,然後眼睜睜看著它崩盤到1千。

90年代初,瘋狂的除了房子,還有股票,當時有一部很著名的電影叫《股瘋》,講述了上海開市初期讓許多人爆發又讓許多人賠光的故事。

當然了,劉峰也可能沒有參與房子和股市的投機,一直老老實實的在海南拉貨、做小生意、甚至做做導遊,90年代一個月賺個一兩千,比體制內的幾百塊強。到21世紀初期,估計也能有個十萬存款 + 一套房了。

然而千算萬算,命運還是給劉峰開了個大玩笑,如片中所說,2005年時,劉峰得了重病。

作為體制外小生意人的劉峰,可能都沒給自己上醫保,也許劉峰就是因為這場重病,自己十多年的十來萬積蓄就賠了進去。劉峰也因此失去了2005年投入十多萬首付買一套房,2017年變成幾百萬資產的大好機會。

當然了,不光是劉峰,其他人也受著命運的擺布。

比如片中那位軍長女兒的軍區副司令員二代老公,在92年時正在海南拿地,我們可以腦補一下這兩口子在93年的慘狀。

當然了,背景深厚的人,其抗風險能力也比劉峰這樣的木匠兒子強得多。也許在93年泡沫破滅時,他們有能力和壞賬切割,把爛賬和爛尾樓甩給政府,自己拍拍屁股走人,換個地方重頭再來。

再說那個劉峰的初戀情人,80年代初遠嫁澳洲華僑,估計對方也沒有很好的個人條件和物質條件,所以才到當時貧窮的祖國找媳婦。

30多年過去後,這位澳洲太太恐怕已經被上海老家的同齡同階層好友們所碾壓——畢竟她們是70年代末就能戴名表、出入國際酒店的階層。

當兒時夥伴們現在在悉尼全款幾百萬澳幣買獨棟時,當自己也開始做奶粉保健品代購時,那麼物質的一位上海小姐,其內心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當然了,他們的結局都比劉峰好太多。像劉峰這樣的普通家庭出身,想要翻身的話:

一不能入錯行,得精準的待在沒有太大波動、不被下崗的行業。

二不能站錯隊,在單位里得跟對領導,忍氣吞聲幾十年,最終混出個人樣。

三不能亂跟風,樓瘋、股瘋、傳銷、氣功、邪教等等一個別沾。

四不能生大病,在體制內nb單位還好,要是自己單幹,一場大病一輩子就完了。

都說新一代年輕人沒有趕上改革開放前三十年飛速增長的好時代,但真正在前三十年混出頭的,許多時候也還是看爹和看命。

社會變化太快,分配方式和價值觀幾年一變,許多老實人會感到無所適從。

一些80年代初還紅火的軍工企業,隨著裁軍和削減軍費,80年代末就干不下去了只能軍轉民。當90年代初軍轉民稍有成效時,其產品又被沿海新開的合資企業給碾壓,90年代末只能破產清算大下崗。

上有老下有小,還得"我不下崗誰下崗"。

而由於下崗導致缺乏資本積累,在21世紀初開始的新一輪房產大潮中,他們和命好的人就拉開了數量級的差距。

劉峰不是個例,他的悲劇也不是奉獻精神所造成的,而更多的在於他在那個變革巨大的時代,在命運的大潮里被拋到了谷底。

而那些浪尖上的弄潮兒們,他們往往能獲得超出常人的信息、他們制定著遊戲規則、他們有著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不會像千千萬萬個劉峰那樣,命運的一兩個玩笑就能將他們打倒。

看完電影后,我跟媳婦說: 有些咱們從小學到的,覺得人類社會理所應當的東西,比如其樂融融、倖幸福福、健健康康的走完一生,其實真的是一件很奢侈很昂貴的東西。對於普通人而言,一點點小小的變故就可能會打斷這一進程,所以咱們一家人在一起,每一天的日子都要好好珍惜。


補充一下,大家覺得劉峰很可憐,是跟文工團戰友比較吧。可是同是勞動人民的兒子,那個16歲的小戰士難道不是好人嗎?他沒談過戀愛,沒吃過果丹皮,沒成年就死在戰場上了。與那一車燒焦的戰士或者他同個連隊的戰友相比,劉峰就是幸運兒。

劉峰的際遇說到底是時代和戰爭造成的。如果他知道後來的戰爭和改革開放,他在當初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問題是,誰能知道呢?

影片末尾,紅二代夫妻91年還忙著在海南拿地呢。

在另一個回答里有寫過,劉峰被自己那個決定坑了,相當於為愛犯傻,最後還被對方狠狠坑了一把。

劉峰上戰場受傷殘疾,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當初沒抓住進修提乾的機會。而他讓出這個機會,不是因為他愛奉獻,是因為他愛林丁丁。

人改變命運的機會就那麼一兩次,這就相當於學霸為了追求學渣故意高考考砸,最後還被學渣騙財騙色後甩了。可以怪學渣,但是我覺得不能全怪社會吧。不完全一樣,但我覺得就這個意思。

至於戰爭後的事情,限於題材敏感電影沒有多提,我對真實情況也不了解,就不討論了。

至於在文工團吃破餃子做沙發什麼的,其實是對他有幫助的啊。他平時得了一堆獎狀表彰,觸摸事件前在文工團人緣不錯,受傷後毫無背景也能得到能得到進修的機會,這都跟活雷鋒的榮譽是分不開的。


我研究過很多出身尋常卻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他們往往是集多種相悖的品質一體。

他們既學富五車,又愛在街頭鬥毆。

他們既毫不在乎金錢,又對更高一層的世俗成就趨之若鶩。

他們既心機沉重,又會時不時善待旁人。

他們是聖人,他們是匪徒。

他們是英雄,他們是亂賊。

而劉峰,只有單一的品質,他的善良沒有得到奸詐的保護,他的愛情沒有得到計算的保護。

劉峰有三大缺陷:爹不行,心不狠,缺乏洞見。這三個因素結合,就算沒有林丁丁的一喊,劉峰也是註定不會飛黃騰達的。

劉峰是山東窮人家的孩子,沒有任何依傍。這一點是先天弱勢。倘若家裡有點背景,後來的一切悲劇都不會發生。試想,陳燦摸了丁丁會怎樣?

當然爹不行雖然是個缺陷,也並非沒有翻盤的機會。劉峰靠著不停奉獻得到上大學的機會,倘若劉峰一心追求進步,撇下眼前的丁丁,自顧自去讀書,將來也未必不是一個面慈心狠的政委。

這就是劉峰缺乏洞見的地方。嚴歌苓在原著中寫得明白,林丁丁這樣的女人,眼裡只有最強健的猴王,在非洲是要嫁給酋長的,在古代是要嫁給帝王貝勒的。

想要拿下林丁丁這樣的嬌柔美女,劉峰應該去進步,混上首長,再去文工團挑選心中的白月光。

當然彼時的美女老婆早就不會是林丁丁,但是有什麼關係呢?還是一個會唱歌的、嬌艷的女人,贗品雖然不比正品,但是總歸是福祿兩全了不是?

林丁丁並不需要一個活雷鋒為自己做的一點一滴的付出,她需要的是站在猴王身邊的威風。劉峰連對方的需求都搞不清楚,就在那裡奉獻,只能說,方向錯了,努力就白費了。

[奉獻人格]是很珍貴的品質,因為他從中得到快樂,他人也會給他一定的回報。如果劉峰能將[奉獻人格]與[必要時刻心狠]、[洞見]結合,那會產生驚人的能量。


放個爛好人沒好報的純數學小遊戲。

The Evolution of Trustncase.me圖標

遊戲規則特別簡單。兩個人一起做任務,

如果兩個人都選擇合作,各自得一分,

如果一個人選擇合作,另外一個選擇欺騙,選擇欺騙的得3分,被欺騙的扣1分,

如果兩個人都選擇欺騙,那麼兩個人都不得分。

所以,如果兩個人永遠不合作,那麼他們任何分數也得不到。但是如果你選擇合作,就有扣分的風險。

這個遊戲不是只玩一輪,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策略,比如一個人騙過我一次以後,我就再也不和他合作了(grudger),或者他之前怎麼對我,我就以牙還牙(copycat)。

當這樣5個人在一起的時候,10輪比賽以後,以牙還牙的人拿了最高分,樂於奉獻的只有29分。

但是現實世界不是這樣的,不可能5種策略的人數一樣多。

遊戲里,可以加入適者生存模式。

有一群隨機人群,淘汰掉失敗者,然後複製贏家策略補充進人群。

假設遊戲開始的時候,有爛好人(永遠合作),大壞人(永遠搗亂),以牙還牙。

3回合後,所有爛好人被淘汰。

從第四回合開始,大壞人開始內鬥損失。以牙還牙隊伍開始壯大。最後全世界都是以牙還牙。

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抱有更好的善意,假設人群中只有一個壞人和一個以牙還牙。

好人越多,壞人越容易得逞。很快壞人越來越多,最後又是壞人打跑好人,以牙還牙打跑壞人。

遊戲里,還有各種修改任務,比如假設兩個人都合作,每個人得到2分,總分4分,所以合作可以帶來雙贏。但是這不會改變結果,最佳策略還是以牙還牙和grudger(我只容忍你騙我一次,以後我就再也不相信你了)。

遊戲的最後,可以修改不同配置,看結果。基本上爛好人都會很慘。


話不能這麼說。

奉獻是好的| ???ω??)???

要不是樂於奉獻成了活雷鋒,隊里天天表揚他,那上學進修的機會能給劉峰|?ω?`)?

一個普通木匠的兒子?

開玩笑呢。

這都是他樂於奉獻獲得的彙報。

他樂於奉獻,獲得了榮譽,組織上有好事也想著他,他去上學了,畢業後給個正連,混的好就在部隊里,混不好就轉業去政府,娶個普普通通的好人老婆,生個胖兒子,現在絕對是一個幸福快樂的老頭|?ω?`)

比如我爸。

所以說,好人還是會有好報的。

問題不在劉峰是個好人,

而在於他不夠聰明,不夠強大。

他為了虛無縹緲的愛情捨棄了進修的機會,

為了一時的衝動破壞了自己的形象,這形象是他為數不多的資本|?ω?`)

而這一切,和他是不是好人無關。

是他糊塗。

一直以來,

大家一直都有一個誤會:

好人=弱者!

好人=糊塗蛋!!

為什麼啊?

好人壞人和強者弱者沒有任何邏輯關係。

強者,聰明人,也可以是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

而壞人,也常常是愚昧而脆弱的。

你過的苦不苦,

和你是不是好人沒啥關係。

而你是不是足夠的「強」有關——堅定的信念,一定的知識,不斷學習的步伐。

你若是有用的,是被需要的,你必不會太苦。

而好人,多半會比壞人堅定一些,因為支撐好人的不是慾望而是理想。

慾望會不斷扭曲膨脹和變形,

理想不會。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強大的好人,

愛著身邊的人和事,

有著自己不變的理想,

客觀看待問題,

不斷完事自己| ???ω??)???

砥礪前行,不忘初心。

好人好啊。

這個世界,不是你爭我奪的,而是你我合作的,誰和誰也不是敵人,而都是潛在的夥伴。

一起獲利不好嗎?

但切記一點,好人不是老好人,好人是無害人的意圖,有為人好的心思,但是原則是不能動搖的,紀律和法規是像鐵一樣的。

為了私情破壞規則的人,是軟弱的。

希望大家都是強大的好人。

回報世界以陽光。

多謝了。

P.S.

從中學起到現在,我就是一個雷鋒式的好人,臟活累活搶著干,每天擦黑板,掃地,幫老師拿東西,給同學講題,有什麼忙盡量幫|?ω?`)|?ω?`)

我還得過天津市河西區勞動小能手和文明學生呢|?ω?`)|?ω?`)|?ω?`)

還是寵物店十佳可愛寵物呢|?ω?`)|?ω?`)

這張鼠圖出網路,與本倉對人類態度無關| ???ω??)???


慘嗎?不慘啊。。人家明明很幸福。《芳華》電影里。

要不是他的奉獻和善良,憑什麼政委把進修名額給他?猥褻女兵,不管他乾沒干,但是有受害人作證,有目擊者,要不是他為集體做了那麼多貢獻,幫助那麼多人,獲得那麼多榮譽,你以為他能去伐木連還做個副連長後來升連長?七八十年代耍流氓可是大罪啊!

戰鬥英雄退伍,部隊給他安排了體制內的工作,連級戰鬥英雄轉業地方,不會太差吧?後來是因為老婆嫌收入低,自己辭職下海去了海口。

91年有輛3000塊的拉貨車(三輪?摩托?)。。。反正我爸媽那時候是買不起的。。。體制內收入一月也才二百多。。3000元全國絕大多數城市買套房是沒啥問題的。

劉峰的家鄉小說沒說,但是有人推測是香河人。怎麼也算是長安街延長線啊。

最關鍵的是,有一個愛他的人最後陪伴這他,這還慘嗎?

更何況,何小萍是北京兵啊!!正兒八經的北京人,北京戶口,北京有房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親生父親雖然平反前死了,但是估計後來也是平反了。繼父好像是個廳長,小說里。那她的親生母親條件也不會太差,父親被勞改前,也應該不錯。那麼可能之前沒收的房產,財產估計都要還給小萍。而且小萍也是戰鬥英雄,組織上應該會有優待。

最關鍵最關鍵的是,兩個善良的人,知足的人,最後相伴一起,這不是幸福什麼是幸福?非要先賺他一個億才是幸福嗎??????

補充一句,恰恰是劉峰的善良和奉獻,成為保護他的護身符,同情也是一種資源。

當然,我還是認為劉峰做好事是出於本能發自內心的,因為他對那些什麼獎章,標兵的稱號其實看的很透,電影里是說過的。。


我記得出了電影院就跟男票說,那個年代會樂器的,家裡條件應該都很不錯。會跳舞的就不一定了。

電影里交代了吹號陳燦的父親是司令還是什麼的,屬於高幹子女。

郝淑芬彈手風琴,她跟陳燦算是門當戶對,也是高幹。

林丁丁唱歌,她是上海人,家裡有門路能找到華僑相親。

蕭穗子文筆好,跳舞也好,最初排練的那支舞她是領舞,在宿舍里的地位也很高,後來上了大學,父親是後來平反,應該也是知識分子家庭。

再說電影里最慘的兩位

何小萍是從地方直接招上去的,而且是特招,一定是有功底的,她的父親一樣被下放農場勞改,只是沒有平反,繼父應該也是幹部,畢竟入伍身份寫的是「革干」,她混的不好多半是因為精神病和家庭因素。

最後看劉峰,父親是木匠,他會跳舞是因為從小在縣劇團長大,他是入伍之後從連隊被招到文工團的。

就好像上大學一樣,電影也模糊了他們的出身,讓我們以為大家都是平等的,事實上呢?他們的結局,幾乎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跟奉獻或者不風險,沒有什麼關係。

再者說,即使沒有身份的影響,劉峰屬於那種目光短淺的老實人,或者說把自己困死在「活雷鋒」的名號裡面了,明明有機會翻身的啊你為了一個妹子放棄了,還是個不喜歡自己的妹子。


劉峰其實走出了一個普通勞動人民家庭出身的孩子的最佳實踐,但在關鍵的選擇上一招棋錯。

政治正確就是不正確,但政治正確又是時代需要宣揚和需要打造典型的。 家境好的人可以「機智的我早已看穿一切」,但劉峰必須積極的去擁抱這些政治正確,用時代和集體宣揚的標準去打造自己,最後作為先進典型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進修。如果沒有活雷鋒的人設這個指標萬萬輪不到劉峰的。

現實中很多劉峰應該就是靠這條路走上了坦途, 電影總要製造衝突,編劇導演也是出了名的愛黑那個時代,就給劉峰安排了一個悲劇。


因為這是故事,是悲劇段子,

為什麼《食神》中的周星星過的那麼好,

因為這是故事,是喜劇段子,

而生活本身則是符合均值回歸的,

在你自己的生活均值水平線上,

不論你是去做利己的事情,還是做利他的事情,

換句話說:是做對不對,還是做有沒有利,

都和你活得好壞沒有關係,

長期來看都會回歸你自身價值這個均值上,

活得好壞決定在於你自身價值的均值高低,

一個清潔工等低收入者做再多有利益的事情,

也不如金融業做沒有利益的事情收入高,

如果非要給利己和利他畫個邊界,

那就是均值中線,利己和利他圍繞其波動罷了,

由此展開討論,

社會是淘汰了利己還是淘汰了利他?

都不是,社會淘汰的是過剩產能,低端製造業,

是利己和利他圍繞波動的從業者自身價值均值


看了《芳華》感慨很多,看到何小萍一個人在草坪上起舞的時候眼淚簡直忍不住。

關於劉峰的奉獻型人格,我覺得和他的處境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他奉獻型人格確實印證了「好人有好報」這個定理,而他最後的結局則反映出了他無法跟上潮流被社會逐漸淘汰到邊緣的過程。

劉峰的奉獻型人格確實使得他在生活中獲得了優待。例如在文工團的時候被領導推薦去學習、得到難得一遇的晉陞機會,年年活雷鋒、三次表彰;在部隊中也得到肯定、從一個流氓罪被趕去伐木的人晉陞到副隊長的位置;即使到最後,也得到了當年的穗子和小郝的幫助。這些好報,試問如果不是「好人」可以得到嗎?算計和心機抓住一次兩次機會可以,周圍人的認可和尊重可以抓得住嗎?

而劉峰有這樣的結局,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領導推薦他去學習的時候他選擇繼續當個後勤,選擇順從內心謙讓機會。是因為在等候數年之後對女神的表白魯莽衝動,被舉報耍流氓罰去伐木。是因為在越戰中他被炸傷了手臂依然選擇守護死去的隊友,他渴望犧牲。

他有血性,他渴望奉獻和犧牲,但是他沒有察覺,世道在變化,規則在修改。他無法適應,所以逐漸被淘汰到社會邊緣,走向平凡又平淡的結局。人是無法和時代的大潮流抗爭的,極少人能夠扼住命運的喉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甚至激不起一絲漣漪。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結局令人嗟嘆。但是,於當事人而言,這種結局是種悲劇嗎?

我之前和導師討論的時候就聊到關於人的效用的問題,為什麼很多產業結構升級到最後,又表現成了最初的產業結構,是產業結構退化了還是人的需求進化了。我覺得於劉峰而言,他現實的遭遇是無法完全通過金錢來衡量他的效用的,他奉獻了會有滿足感,於他效用高於職位晉陞的效用。對於奉獻型人格,追求本來就和自利型人格不同,所以「好人反而得不到好報」的結論無法成立,因為這個「好報」的衡量標準太單一了。

正如電影中所說,大家都老去了,只有何小萍和劉峰的眼中滿是知足。

我覺得,於劉峰和何小萍而言,這一生,無憾了。


劉峰就是典型的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電影從頭到尾很明確地展示了劉峰的性格:那就是害怕選擇,逃避變化。他的生活模式就是現在流行的「小確幸」,只要過好今天,哪管以後洪水滔天。

他從不考慮時間跨度超過一年的事情。他拒絕了參加進修的機會,不是因為他有多想學雷鋒,有多想幫助別人;也不是因為他想和林丁丁在一起。這些都是他自己說服自己的理由。他不想離開文工團的原因就是他在逃避變化,他害怕成為幹部之後的職責,害怕自己會失敗。

腰傷之後他就一直賴在文工團當萬金油。說難聽一點,萬金油就是混飯吃。他跳不了舞,就應該離開文工團。上級又提供了去進修這麼好的機會,他不去,就是看不清大局,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干好事哪裡不能幹?領導選擇他,他卻不願意去,說大了就是質疑領導的眼光,不服從組織安排。整天琢磨一些做沙發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在為人處事的細節上做到了最好,但到了真正決定人生戰略的時候,卻不敢鼓起勇氣走出自己的安全區。

所以他在改革開放後去海南賣雜誌我一點也不奇怪。他肯定是在部隊解散前一天都沒考慮過自己以後要幹什麼,還是一如既往地做好事,幫戰友搬家。哪像林丁丁之流,早早地就預見到了未來風向的轉變,選好了以後的出路。

所以從實用主義角度講,這部電影的立意沒什麼問題:看得越遠的人有更好的結局。有些人戰略上盯的緊,戰術上得過且過,也可以完成既定目標。但劉峰是每天琢磨著怎麼把小事做好,對自己未來從來都是迴避,最好讓時代,讓別人替他做出選擇,被大家推著走。這樣才可以在失敗之後安慰自己 「當初沒得選」。


1,大家可能對好人有好報有所誤解了,這個好報並不是完全超出個人能力數倍的收入,而是你幫了他,他又幫了我,我又可能去幫你,善良在流動,從長遠角度看,每個人的小小困難都得到了幫助,每個人的善良都得到了回報,善良才能繼續下去。

2,有個詞叫過猶不及,給予別人的善良不能超過自己能力所限,我遇沒遇到過占我小便宜的人,當然有,熟人生人都有過,我以為要麼關係好要麼在幫人,殊不知人家在耍我,有時候還要被埋怨幫得不到位,不過這點虧我吃得起,還不至於為此就懷疑人生,大不了以後謹慎一些。

3,超過自己的能力會怎麼樣呢,看叢飛就知道了,他如果只資助幾個學童,至於把身體累得那個樣子嗎,還有前些日子過世的好民警呂建江,好不好,真好,二十四小時不下班,結果生生把身體熬壞了。

4,還有一種情形,給予者並未想過過度給予,形勢之下,無法選擇。例如救了落水者自己卻犧牲了,例如幫忙抓小偷卻被小偷捅死了,俗稱見義勇為,這種情形,就得國家給予補償了——錢和榮譽。

5,想不被社會淘汰並且提高收入,就得好好學習知識,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補充不足之處,就這樣。


我看了評論,發現很多人都對「好人」和「原則」有誤解.

很多人都認為,為他人做了犧牲,為他人做了事情的人就是「好人」。然後延伸到,「我為你做了犧牲,我為你做了事情,所以你必須喜歡我,支持我,讚揚我,服從我,否則你就是不知感恩的壞人。「

相信我,這是中國式人際交往中最容易出現的誤區。表現在親子關係里就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能不聽我的話?「 表現在男女關係里就是」我為了和你在一起放棄了工作,給你買這買那,你為什麼不和我結婚?「。表現在工作或者朋友關係里的各種扯皮就更多了。

在這種類型的關係里,」好人「很痛苦,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奉獻和犧牲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接受」好人「的幫助和犧牲的人也很痛苦,因為」好人「為他做的事和犧牲也許對自己並沒有真正的價值,然而還要承擔」辜負了好人「的心理壓力。實際上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所有人做好事都是有原因的。有時候是為了現實交換,比方說電影里政委把上大學的名額分給劉峰。有時候是為了獲得他人認同,比方說陳游標。有時候是為了獲得自己精神上的愉悅和寄託,比方說大多數慈善捐款者。有時候只是模仿和習慣,比方說很多小事順手幫助別人其實根本沒有想那麼多,因為自己習慣這麼做了。當然事情往往更加複雜一些,一件事的原因和結果往往是多方面的。比方說做一件好事完全有可能做的即實現了現實利益,又獲得了他人認同,又愉悅了自己的精神,同時又符合自己的做事習慣。也有可能僅僅是符合了自己的做事習慣,獲得了他人認同,但是損失了實際利益,同時給自己的精神上帶來了負擔。世界上的事情其實就是這麼複雜。聰明人有能力把事情考慮的更加深刻和全面,笨人的想法往往是簡單的,片面的,標籤化的。

在芳華的時代背景下,所有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學習雷鋒提倡奉獻精神。在這種背景下,可以認為劉峰做好事的主要原因是模仿和習慣,另外應該也有愉悅自己精神和獲得他人認同的因素在裡邊。但對現實的利益交換一無所知。提到現實的利益,肯定會有人批評我鑽營苟且自私自利,但是如果你做好事,你可以無私,但你不能坑其他人啊。政委把上大學的名額給你是希望你日後有出息了能夠報答自己,你卻讓給了其他人。你實在不想去把名額還給政委也可以啊,要給其他人不會讓政委自己給么? 慷他人之慨算個什麼事?

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好人「坑了他人而不自知,還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都是為你好,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比方說劉峰和林丁丁的關係。很明顯林丁丁之前是有意接納劉峰的,否則也不會大晚上的和劉峰單獨相處。但是林丁丁有自己的需求,她見過世面,不會甘於嫁給一個普通戰士的。所以當劉峰拒絕了去上大學當幹部的機會後,林丁丁猶豫了。但劉峰居然敢於在林丁丁表現出強烈抗拒的時候依然試圖強力猥褻林丁丁,是什麼給了他這樣的勇氣的?僅僅是青春期的荷爾蒙么?顯然不是。 我想劉峰那時候是非常心有不甘的,他的內心應該是,」我是人人都稱讚的活雷鋒,你為什麼不和我在一起? 我為了和你在一起連大學都不去了,你怎麼可以拒絕我?「。好巧不巧還被其他人撞見了。在那個年代,發生這種事情,按流氓罪入刑都很正常,何況是在軍隊。應該是劉峰活雷鋒的名頭和事迹救了他。他也把林丁丁坑的不要不要,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可以毀掉一個年輕女孩子的名聲。這有可能是林丁丁只好最後遠嫁澳洲的因素之一。

最可怕的是,林峰可能從來都不知道這些,他會覺得自己無愧於心。他不會考慮他人的想法和需求,他認為自己是對的,是有原則的,都是為了對方好。而當對方拒絕自己的」好意「時,會使用強迫手段。因為他認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所以對方的想法,需求和感受都是不用考慮的。這和你父母對你說」你大學畢業了不趕緊回家考公務員結婚生娃就是不孝。「,某男生對你說」我為了追你陪你連工作都辭了,我為你犧牲這麼多你怎麼能不和我在一起?「,素食主義者對你說」吃肉是作孽對身體也不好「,然後跑到你家把你家的肉都扔了是一回事。

人的行為都需要價值觀來支撐。做」有奉獻性的好人「是一種標籤化的價值觀。標籤化的價值觀很容易被人接受,因為貼標籤不需要思考。」你只要奉獻就行了,不需要思考,如果別人不接受你不認同你,那是他們的問題,你無愧於心,永遠都是正確的。「你看,多麼容易理解的價值觀啊。然而生活永遠都不是這麼簡單的,奉行這種價值觀的人,大部分是蠢。把陸龜放生到湖裡的善人們大抵就是這麼思考的。

蠢人比壞人可怕的多。面對壞人你可以對抗,可以反擊,可以談判。面對蠢人吃了各種啞巴虧你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而他可能還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做的對。最可怕的是蠢是有封閉性的。看看評論區就知道了,各種」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我就是對的「,」思考他人需求就是苟且鑽營「,」我奉獻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好人好事,但其他人就是不幫助我,是因為我的道德水品高,他們的道德水平低。「。蠢人沒有能力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無法把事情考慮的更全面更深刻,對於複雜和長期的事情,無法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於是他們不停的貼標籤來肯定自己,證明自己行為的合理性,拒絕從其他角度來看問題,達到蠢的更徹底,更理智氣壯的目的。

但是好在蠢人一般影響的範圍有限,也就坑坑自己的家人朋友親戚同事罷了。生活中遇到了還是需要防著點。

以下是原答案

==================================================

聰明的領導都非常願意提攜有能力的年輕人,願意接納有能力有前途的年輕人進入自己的核心圈子。

你看,一開始政委不就推薦劉峰去上大學了么,領導把這種在部隊能搶破頭的好事分給劉峰,說明他是很看重劉峰,很願意為他付出資源的。

請注意,天下並沒有「有能力的好人就應該得到更多資源」這種道理。領導提攜年輕人,是希望年輕人日後能為己所用,和自己形成共同的利益圈子,能念自己的好,能為自己做事。類似於門生那樣的。

像劉峰這樣「有能力的好人」得不到提拔非常正常,因為他有幾個致命的缺點。

一,不會念別人的好。推薦上大學的名額對領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籌碼,領導拿出來給你,你卻讓給了XXX。領導白花了一個名額結果什麼也沒落到。退一步說,你就算真不想去,把名額讓給XXX也可以的話,領導不會自己給么?慷領導之慨算什麼事情。 從這一刻起,劉峰註定被領導徹底放棄了。

二. "有能力的好人"往往都是非常有原則的。領導提拔」有原則「的年輕人往往會非常謹慎。因為原則是對事的,而領導需要的是忠於自己個人的門生。如果哪天你的原則和領導相悖了怎麼辦?這就是個地雷了。先不討論有原則是好還是不好,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不是年輕人用自己簡單的」原則「能夠理解的了的。所以」有原則的年輕人「只能利用,當你的原則和領導的利益一致時可以利用,用完了就要趕緊踢開,不可能進入核心的利益圈子。

三. 沒有人會喜歡」奉獻性「的好人,雖然人人嘴上都誇他好。原因很簡單,好事都被你做完了,道德制高點都被你佔據了,難道我們這些有私心的俗人就都是壞人了?所以你會看到,這種表面上人緣很好的」好人「,關鍵時刻沒什麼人會真正幫他,因為大家都盼著他早點完蛋。

這樣的人現實中混的很慘是非常正常的,因為不懂人事兒。而這種人又非常容易陷在自己虛幻的道德優越感里,越來越鑽牛角尖,經常做出自己覺得對,但把別人坑的稀里嘩啦的事情,然而還不自知。

希望大家不要被這種"道德宣傳"誤導。


1、高票答案觀點:我覺得這和奉獻不奉獻關係不大,主要看爹和命。我認可這個觀點,但是我認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悲觀。

劉峰這凄慘的一生,其實都源於他因在抗洪中不慎弄傷了腰,再也不能跳舞了,得到了領導的賞識,給他一個進修的大好機會,他卻為了愛情放棄了進修的大好機會,為了摯愛的女孩,固執地留在了文工團。

對劉峰來講,最可能改變他階級的機遇向他張開了雙臂,但他卻為了愛情,拒絕了這次機會。

其實,很多時候,一般人的事業和愛情往往能夠兼顧,而不是兩者只能從中選其一。

所以,奉獻的人,只要你能夠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其實這個社會不會虧待你的。

即使虧待,你看,劉峰再慘,還有個天使一般的何小萍陪伴他。

所以,努力重要,奉獻重要,關鍵時刻的選擇更重要。

2、也有其他高票答案說,有的單位能力不錯,但是不知道「活動活動」,不知道變通,最後很慘;也舉了臟活、苦活都干,最後受到了領導的重視,成功晉陞。

所以,努力、奉獻是有回報的,只不過,這種回報會因人而異。我們的領導,有好的有壞的,我們無法改變,努力、奉獻的人遇到好的領導,是他的命好,遇到不好的領導,如果思想變通,也能夠妥善處理。

所以,面對世俗,面對社會的套路,願努力、奉獻的人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芳華》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品,和新現實主義也沾不上邊。它是一部典型的類型片,類型片的最大的價值是為觀眾製造快感。

我們通常對觀影快感被定義為視效,爆炸,大場面,這些看上去是顯而易見的體驗。但其實我們也在不自知得體驗另外一種快感,就是預知的快感。

《芳華》是典型的類型電影,悲劇早已被設計好,劉峰被置於這個悲劇的維度身不由己,像個提線木偶,他只是在扮演一個一味奉獻的聖人而已,你在他身上看不到相對現實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這是我們對劉峰命運預知的快感——即我們對劉峰命運具有知情權而產生快感。

劉峰只是我們對於其他人格的一個虛擬的體驗,所以什麼所謂的奉獻性的人格其實在複雜的人世並不存在,他只存在於類型化的快感中。

香港脫口秀演員黃子華在早年的《娛樂圈血淚史》他評價大陸的傷痕文學是恐怖文學,雖然冒犯但也有意義的地方,因為對不曾經受過時代苦難且信仰瓦解的現代人來看,傷痕文學就是恐怖文學,因為最初的殘酷已化為恐懼的快感。

在看《芳華》探討類型化的人格,倒不如想想,電影中的人物是如何毀掉自己的生活目標的。


看了電影,想到自己。

宿舍妹子要睡下鋪,我換了,大桌換小桌,我也同意了。另一個妹子說,你傻不傻,看不出她們都在欺負你,你為什麼要同意?我回答,我不在乎。

有些人,你以為他吃虧了,他會和你一樣不滿。事實上可能他自己卻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事。做那些事,根本沒想那麼多。因為對這個世界不在乎,所以只要有人需要自己,活著就有價值。

劉峰活著的意義在於林丁丁,為了她,可以不惜一切。他也不需要同情,對於他來說,這個世界真的沒什麼意思。奉獻型人格是假象,本質上還是為了自己能堅持下去。


劉峰慘在於其看錯的女人

1文工團他都是副連級別,加上一路標兵

學習進修上大學的機會竟然他放棄了

兄弟那是70年代的大學生

無論其自己是在軍隊還是轉地方

加上其名譽多,熱心,風評好

最後正常混個廳級幹部退休問題不大

但他因為喜歡林丁丁放棄了

結果還因為被林丁丁誣陷

最後被派去軍隊。

這是第一次失誤

2第二次,當時已經是連級幹部了,加上因為對越戰爭受傷,肯定是專業了

結果老婆因為他窮

90年代國企或者公務員不貪污真的窮,加上劉峰性格不太可能貪污

所以老婆跟著大貨車司機跑了

不要覺得大貨車司機怎麼樣

90年代的時候,我爸爸就是大貨車司機

那是可輝煌了

一天外面很多人請吃飯,

回來帶2包好煙

那時候大貨車司機是社會上層,在許多地方比現在銀行,公務員吃香不知道多少

我爸爸工資從來不動,出差還有補貼,

有時候別人叫你去幫忙接親啊

拖東西

管飯給煙給錢

那時候真的相當於現在金領

當時我家是日本進口的電視機

你就知道當時司機有多吃香

盤點褪色的金飯碗:清華大學畢業生曾搶開出租(2)_要聞_高校_高校板塊_教育_齊魯網

清華搶著開出租,

牛逼吧

於是劉峰辭職去海南打工。

3打工應該也賺錢

劉峰電影裡面明確說了,1000元相當於2,3個月賺到錢

要知道那是90年代

那時候一般人一個月收入只有幾十,100多

劉峰其實比較賺錢

是別人的3倍以上了

但因為他接著生病啊,自己出全額醫藥費,所以才這樣的

很簡單,

劉峰兩次因為女人失誤

1第一次他要是去大學進修,就是70年代的大學生了,加上其名聲,當時的級別

很顯然,位置不會低

2第二次找個女人,跟著貨車司機跑了

他不想著錢,不辭職

其怎麼也是個幹部身份退休,

現在最少拿6000,7000的退休工資

不會落魄的

兩次看錯女人+生病才導致其這樣的


嚴歌苓在《芳華》第三章對劉峰的分析:

如果雷鋒具有一種弗洛伊德推論的「超我人格」,那麼劉峰人格向此進化的每一步,都是脫離了一點正常人格——即弗洛伊德推論的摻兌著「本能」的「自我」。

反過來說,一個距離完美人格——「超我」越近,就距離「自我」和「本能」越遠,同時可以認為,這個完美人格越是完美,所具有的藏污納垢的人性就越少。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他有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令人發笑也令人悲憫的人性。並且人性的不可預期、不可靠,以及它的變化無窮,不乏罪惡,葷腥肉慾,正是魅力所在。

劉峰來到人間,就該本本分分做他的模範英雄標兵,一旦他身上出現我們這種人格所具有的發臭的人性,我們反而恐懼了,找不到給他的位置了。因此,劉峰已經成了一種別類。試想我們這群充滿淡淡的無恥和骯髒小慾念的女人怎麼會去愛一個別類生命?而一個被我們假定成完美人格的別類突然像一個軍二流子一樣抱住你,你怪丁丁喊「救命」嗎?我們由於人性的局限,在心的黑暗潛流里,從來沒有相信劉峰是真實的。假如是真實的,像表面表現的那樣,那他就不是人。哪個女人會愛「不是人」的人呢?


人的一生中往往會有很多關鍵的抉擇,這些抉擇會對一個人產生致命的影響。

比如劉峰讓出了自己去當官的機會,這就是一個致命的影響。

比如不顧女生情緒和反應抱住對方,這又是一個致命的影響。

而恰恰相反,和奉獻性不同,劉峰做出這兩個抉擇恰恰是因為利己。

為了自己的愛情不顧升遷機會。

為了自己的慾望抱住對方。

人生啊,關鍵的幾步,一定要走的小心。


如果縱觀一下劉峰的人生軌跡,可以看到他人生拋物線上升和下降有一個重要的節點:放棄進修。也許很多人不明白這對當時劉峰代表的的農民子弟出身的軍人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你的人生走向發生巨變,比現在考上985乃至清北復交都重要的多。

在高考恢復以前參軍提干幾乎是農民子弟改變階級實現逆襲的唯一渠道,提幹了,就可以進入軍官階層,可以有機會接觸領導,轉業後可以成為行政事業單位或者大型國企的幹部。提不了,幾年後回家依然是農民,頂多學個開車養豬做飯的技術。

對劉峰來說,如果他去進修了,就像電影里說的可以成為機關幹事,幾乎不用去前線,以他的踏實肯干,成為營團級幹部還是有可能的,轉業後就是縣裡面科級(局長主任之類的),甚至有可能是副縣級。放棄了,去了前線,沒有犧牲和重傷算是幸運的了,以他的性格後來的在種種不幸也是在情理之中。這一來一去,對農民子弟來說,幾乎是珠穆朗瑪峰和馬里亞納海溝的區別。

即便劉峰屬於奉獻型人格,他人生遭遇的根本並不在此,就在於在那個特殊年代放棄了那個機會,放棄就意味著墜落。如果是現在,劉峰作為農民即便退伍了,還有很好的手藝和踏實肯乾的精神來發家致富,即便成不了企業家混個小康絕對沒問題。其實,即便現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中,喜歡劉峰這樣的人大有人在,加上自身努力和手藝,他不會過得很差。


推薦閱讀:

面對一個 7 歲小孩,怎樣向他解釋套利定價理論(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如何評價經濟學家鮑莫爾 (William Jack Baumol) 的學術成就?
關於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有哪些重要的著作?
請問這段「主流經濟學的供需決定價格的理論的評論」正確嗎?
大家如何看待「空軍飛行員為了避開民居而放棄跳傘」?

TAG:社會學 | 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 | 社會心理學 | 芳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