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地區屬於的江南么?


從歷史和文化上來說,宣州、池州這些地方應該是屬於江南。可是因為近代移民的歷史,情況又複雜很多。

從歷史上說,皖南地區置宛陵縣和宣城縣,屬丹陽郡。在唐代屬於江南西路,在宋代屬於江南東路,在元朝屬於江浙行省。

從語言上說,當地的原居民語言是吳語(今天皖南的土著吳語已經式微了,在太平天國本地人口大量損失之後,由皖中、湖北等地移民帶來的官話方言已經反客為主)。

宣州片吳語是吳語六大方言片(太湖片、宣州片、金衢片,台州片、甌江片、上麗片)之一,因分布範圍大致為隋唐古宣州之地而得名。其位置處於整個吳語區的西部,所以又被稱為西部吳語。宣州片吳語的形成和整個吳方言的形成有著共同的歷史。春秋時江東分屬吳越兩國,兩國人民主要是操古越語的百越諸族,而王族則是來自於中原的華族,頗通中原禮樂。戰國楚滅越,南方華語的楚語進入江東地區。秦漢加強中央集權,置郡設官駐兵,中原移民主要聚居在郡治的吳 (今蘇州)、會稽(今紹興)、宛陵(今宣城)及一些重鎮如秣陵(今南京)等處,吳語方言就是以這些地方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後來蘇州成為蘇南吳語的中心,紹興成為浙江吳語的中心,而宛陵為皖南吳語的中心。至少在東晉時期,北部太湖片吳語和西部宣州片吳語已初具雛形。宣州吳語自形成至清末一直是皖南的主導方言,皖南地區除徽州府(徽語)、廣德州(太湖片吳語)、池州府東流、至德兩縣(贛語)、寧國府旌德縣(徽語)、太平府當塗和蕪湖兩縣沿江地帶(江淮官話)以外都是宣州片吳語的範圍。

具體內容在公眾號以前的這篇文章里有詳細闡述

聽說過宣州吳語嗎?從瀕臨消亡的皖南吳語方言談起...|吳語公眾號

19世紀末的皖南移民徹底改變了皖南方言的分布狀況,是造成宣州片吳語萎縮的主要原因。從1854年太平軍攻入皖南到1864年天京陷落,清軍重新奪取皖南的10年間,死於戰爭和瘟疫的人口佔總人口的70%以上,許多村莊整片整片的消失。針對這種情況,清政府在皖南普遍設置勸墾局出示招墾。皖南的移民主要來自湖北、河南和本省江北等處,在移民最集中的地區形成了一塊大範圍的官話區,大致相當於今宣州區中東部和南部、郎溪縣中部和南部、寧國市大部,廣德縣大部,浙江安吉縣和長興縣的西部,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大量移民的到來,使得移民方言取代了土著的吳語。

————————————————————————————

插播小廣告:來自吳語區的朋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微信公眾號"吳語" 和新浪微博@吳語傳承與保護小組,了解自己家鄉的文化

http://weixin.qq.com/r/0nVCWk-EHhJhrQs59yDA (二維碼自動識別)

————————————————————————————


宣州(媽的第一次看成宜州,奇怪廣西怎麼不是,後來發現是安徽,不得不刪掉長篇大論)屬於江南。

該地自然上位於長江以南,但自然地理並不能作為文化的分野依據。君不見長江以南不少西南官話區么,同在安徽,長江以南的江淮官話也不少分布,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南京,鎮江。

宣州使用吳語宣州片,覆蓋地區大部分面積,少數官話方言島屬移民,如西南官話、中原官話。

蕪湖縣大部分過去也屬於宣城縣,真正的蕪湖縣故土其實早在蕪湖市區,縣城灣沚也通行吳語宣州片。

馬鞍山市博望區,新成立的,博望、丹陽等地也使用吳語宣州片。

民俗之類不太了解,但語言上可以認定宣州屬於江南。


我覺得江南首先是個文化上的定義,因為要是看氣候,和江南差不多的實在太多了。

我覺得應該要從語言來看,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還代表了民俗,甚至是一種性格和思維方式。江南一帶的方言是吳語,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被稱為吳儂軟語的蘇州話。宣州一帶,剛好是吳語系兩大分支,太湖片和宣州片的交匯演變之地,郎溪和廣德的本地話是和鄰近的浙江湖州,江蘇宜興一樣同屬於太湖片吳語,與蘇州話可以直接交流的,當然這兩地本地人口已經十不存一。越往西北走,語言開始有變化,你能聽到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吳語,就是宣州吳語。你所說的宣州地區有三種宣州吳語,一種是銅涇小片,此種方言聲母因為受官話影響嚴重已經開始出現通音化現象,和太湖片吳語已經無法直接溝通,但是和太高小片還有一定的互通度;另一種就是太高小片,此種方言依然保留了全濁聲母,此種吳語和太湖片里的鄰近的眥陵小片(代表方言常州話)有一定的互通度;最後一種是石陵小片,此小片聲母已經完全清化,和太高小片和銅涇小片互通度都很低。宣州地區的太高小片就是宣州狸橋鎮那一帶的方言,銅涇小片的代表你可以去涇縣下面的農村聽聽看,語調非常軟,很好聽。不管是太高還是銅涇,這兩種宣吳和太湖片吳語在底層辭彙上相同度非常之高,舉個例子,涇縣銅涇小片里第一人稱複數是噢拉,第三人稱是伊,複數是伊拉。宣州吳語本來是和太湖片吳語在宣州地區平緩過渡,相互聯繫,但現在因為歷史原因,宣州吳語已經和太湖吳語產生了真空帶,兩大片吳語朝著兩條不同的路發展已然漸行漸遠。宣州吳語有些點已經有了些江蘇通泰地區方言的特色出現了。皖南歷史上因為歷史戰亂和移民影響,現在除了古徽州一帶因為黃山做屏障的原因,其他地方都是江淮官話(本地吳語人口中的江北話)的使用人口佔據絕對優勢,尤其是宣州吳語,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宣州吳語在民間,已經淪落為農村話,就算在城鎮里,也幾乎只有家庭內部才會使用,這麼說吧,城鎮里唯一能聽到的公共場合我覺得現在只剩下菜市場了。宣州地區現在通行的是江淮官話,現在住在宣州的人幾乎都是移民的後代,他們和本地土著的風俗習慣相差甚遠,語言更是完全不通。舉個例子,宣州下屬的郎溪現在還說吳語的幾個邊緣的村子流行跳五猖,這在宣州地區講官話的地方是絕對看不到的,因為這是非常有吳越特色的一種民俗活動。再舉個例子,吳越地區過端午都會吃青團或類似的東西,宣州區也賣,但是當地現在居民完全不知道這是端午時必吃的東西,只知道是本地人流傳下來的一種普通食品而已。古時的宣州地區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更是人文鼎盛,文芳四寶里的宣紙就是產自此地,湖筆也是繼承了宣筆才發揚光大。唐朝時候,宣州就是江南地區的二等望州,蘇州是唯一一個一等雄州,那時候杭州之類的都還沒有成長起來。太平天國前的宣州毫無疑問是江南的一個名州,不管是從人文還是經濟都不輸給江浙,後來就不行了,底子已經不是江南文化了,和周邊的蘇錫常和湖州脫離開了,不屬於一個文化體系了現在。因此,本地的吳語人口經常覺得自己家裡使用的方言好像和城裡人相差甚遠,習俗也不一樣,但是跨出省去了蘇杭一帶,卻發現居然當地的方言和自家方言相似之處遠大於自家和城裡話的相似。正因為如此,宣吳人對於本地城鎮人口認同度也不高,自我一體的意識比較普遍,這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了。

歡迎你來宣州看江南的痕迹,但要是想感受一個活著的江南,還是去旁邊的湖州和無錫吧。


從廣義上來講 皖南一帶一直到江西婺源都是江南的一部分


必須屬於啊!


廣德人民來了

我們表示聽不懂江北(就是皖北)的話

更能聽懂南京話


地理位置上屬於


宣州地區這個說法很奇怪啊。宣城地區下有寧國市、廣德縣、郎溪縣、績溪縣、旌德縣、涇縣和宣州區。宣州區只是宣城市下面的一個區,宣城市作為地級市城區只有這麼一個區。沒有宣州地區這個說法。要麼宣州區要麼宣城地區?所以你問的是宣州區屬於江南嗎?還是宣城地區屬於江南嗎?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中國理想的省級行政區劃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歐美地區喜歡讓農田休耕,但是在中國往往怕田地荒掉,要連年耕種?
智利的領土為什麼是罕見的長條狀?阿根廷和智利之間有什麼不可不說的歷史嗎?
這個圖裡中國西北的河流屬於什麼類型?

TAG:安徽 | 地理 | 吳語 | 江南地理區域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