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發條均勻發力?
按照胡克定律,F=KX,隨著發條的鬆動發條提供的力也會減小,這對於驅動手錶這種精密用具非常不利,在這些領域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多圖,多視頻,慎入。
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這個問題很複雜,容我慢慢道來。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玩過鐵皮青蛙吧!給青蛙上發條以後放在地上,青蛙就會跳動。其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青蛙的跳動是先快後慢,直到沒有能量完全停止。
其實早期的鐘錶和 鐵皮青蛙的設計是類似的,裡面都是有一捲髮條,先將發條上緊,然後讓它鬆開,接著帶動齒輪。只不過,鐘錶最後傳輸到的地方是指針,而鐵皮青蛙傳輸到的是它的兩條腿。和鐵皮青蛙一樣,按照胡克定律,F=KX,隨著發條的鬆動發條提供的力也會減小。早期的鐘錶也是先快後慢,誤差非常大,一天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都有可能。機械機械儀器能夠準確記錄時間,讓時間有了度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伽利略。1583年,在他19歲的一天,他無疑觀察到觀察到懸在天花板上的掛燈微微晃動。伽利略發現這個掛燈擺動逐漸平息的過程中,每次擺動所用的時間並不改變。這一發現引起了伽利略的思考,回家後,他繼續研究,發現並提出了單擺的isochronism等時性。即 擺的周期並不取決於擺線上懸掛物的多少,而只取決於擺線長度的平方根。如果不考慮阻力的影響,懸掛在等長線上的一個軟木球或一個鉛球的擺動規律是相同的。如果使用相同長度的線,就能確定相同的擺動周期,就能準確記錄時間。簡單一點說,通過使用鐘錶就能夠比較平緩消耗發條的能量,不會出現特別大的波動。伽利略意識到了這一偉大發現的重要性,於是他開始用擺,並應用擺的等時性指示時間。但是在當時科學被宗教壓制,他由於從事科學活動遭到了教會的迫害。到1636年,他已經雙目失明,還向荷蘭政府建議試製擺鐘,卻沒有如願。1641年伽利略將其鐘錶概念傳給其子Vincenzio,然後他就於1642年去世。Vincenzio於1649年開始建造並不幸地於當年去世,這意味著此項工作永遠再無法完成。
幸運的是在1657年在義大利籍伽利略與瑞士籍喬斯特-布基Jost Bürgi的工作基礎上,由荷蘭物理學家Christian Huygens發明了鐘擺鍾。其建造工作被委派給了荷蘭鐘錶匠薩繆爾-考斯特Samuel Coster。惠更斯第一個將鐘擺鍾帶離實驗階段。1659他完善了鐘擺的等時性。惠更斯發現了伽利略實驗的一處局限性(周期誤差),製造出了擺線式鐘擺,無論擺幅多大均能確保擺動周期嚴格一致,即使在大擺幅的情況下也是如此。1673出版《Horlogium Oscillatorum鐘錶擺動》,這是惠更斯闡述鐘擺鍾運行和組裝的一部主要著作。這是他在擺和鐘錶學方面的主要著作。[1]該書被認為是17世紀力學三大著作之一,另兩本是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1638)和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 事情到了這裡,就開始了戲劇性的變化。另一位主人公英國物理學家胡克出場了。胡克建立了彈性體變形與力成正比的定律,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1660年他在實驗中發現螺旋彈簧伸長量和所受拉伸力成正比。1676年在他的《關於太陽儀和其他儀器的描述》(A Description of Helioscopes and Other Instruments)一文中用字謎形式發表這一結果,謎面是ceiiinosssttuv。1678年在他的小冊子《勢能的恢復——論說明彈跳體能力的彈簧》(Lectures de Potentia Restituva, or of Spring Explaining the Power of Springing Bodies)一文中公布了謎底:ut tensio sic vis,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伸長量和力成正比」。這是關於彈性體胡克定律的最早形式。 胡克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起了重要作用,牛頓應用了他的觀點,但牛頓卻拒絕承認來自胡克。他用顯微鏡觀察軟木結構中的「微孔」或「細胞(cell)乃生物學中「細胞」一詞的起源。他在1672年發現光的衍射現象,並採用光波理論解釋這種現象。胡克製造過各種機械,包括萬向接頭在內。1666年倫敦大火以後,他在重建城市中設計了一些重要建築物。風向儀,水平儀等裝置的發明權也常常歸功於他。可能是胡克實在是太忙了,他發現了彈簧的特性並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卻沒有做出第一隻實物。而是停留在書稿上面。
直到他知道惠更斯在1675年1月30日向法國皇家學會展示了遊絲擺輪實物,替代他成為了官方認可的鐘錶遊絲擺輪的發明人。他暴跳如雷並開始了一段和惠更斯曠日持久的遊絲發明權的爭奪戰。惠更斯和上次製作擺鐘一樣,並沒有自己親自動手,而是委託法國鐘錶匠IsaacThuret或 Jacques Thuret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枚採用遊絲的鐘錶。至此,鐘錶歷史翻開了新的一夜,其後的300多年間,幾乎所有的鐘錶都是採用具有等時性的遊絲設計。惠更斯改變了鐘錶行業,開創了精確性的時代,被稱為科學製表之父。通過擒縱系統對發條的輸出能量進行平穩消耗,是機械鐘錶準確走時的關鍵。擒縱調速系統可以是鐘擺,可以是遊絲擺輪,在製表歷史上面也出現過其他的擒縱調速系統,比如滾珠擒縱調速系統。實物運行視頻→→→視頻
雖然,擒縱調速系統在很大程度上面已經解決了發條輸出力矩的不均衡,但是為了更加完美地解決,歷史上面,一代又一代的製表人還作出了其他的嘗試。
1.芝麻鏈恆動力裝置
芝麻鏈裝置的名稱「fusée」為法語,源自拉丁語fusata,意為繞滿線的紡錘。其基本原理是:通過連接發條盒的鏈條在錐形寶塔輪粗細不等的兩端間的運動,來抵消因發條輸出力矩前後不均而導致的走時不準的問題。1490年,萊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Vinci)就已在他的機械裝置中繪製出了這一機構原理的草圖。
下圖,是一枚使用芝麻鏈的古董懷錶。芝麻鏈的鏈條就像直行車的鏈條一樣,只是尺寸變得非常非常小,加工裝配難度係數非常大,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上弦方向錯誤,就會扯斷這根纖細的鏈條。再加上,芝麻鏈非常占空間,所以現代手錶很少見到這個裝置。如果使用這樣裝置的現代表會很貴,老的懷錶相對便宜很多。下圖的這枚寶璣芝麻鏈恆動力陀飛輪價格100w人民幣左右。
寶璣La Tradition Tourbillon,當代手錶集大成者。天才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芝麻鏈設計提供恆動力,製表大師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的陀飛輪裝置抵消地心引力。新興材料也融入傳統機械之中,配有鈦制擺輪和硅質寶璣遊絲。 實拍實物運行視頻 →→→ 視頻 點擊視頻即可觀看
2.擒縱系統恆動力裝置
恆動力的實現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在輪系實現,代表就是芝麻鏈,通過均力圓錐輪利用槓桿原理,改變了力臂進而改變力矩,因此實現發條能量的穩定輸出。一個是在擒縱系統實現,將輪系傳來的力量提前進行處理,再傳輸給擒縱系統,這樣就能保證精度! 這一枚LANG HEYNE就是採用擒縱系統恆動力方案,簡單點說,在擒縱輪上面載入了一個"卡放裝置",相當於又一個"擒縱系統"。能量傳導來,附加的彈簧遊絲吸收能量收縮,然後由於金屬彈性又將力量釋放,由於還有一個附加的擒縱叉控制,所以輸出的能量就變得平穩。再將平穩的力量輸送給真正的走時擒縱。這枚恆動力大三針機芯採用最傳統的德國修飾,黃金螺絲擺輪,寶璣遊絲,鵝頸微調,鋼輪太陽紋打磨,藍鋼螺絲,黃金套筒,鎏金夾板,陶瓷盤面,路易花針,擺輪蓋石還是一枚鑽石。恆動力遊絲5秒鐘一個周期,每5秒鐘就會發出額外一聲悅耳的滴答聲。下圖和視頻均為F.P. JOURNE SOUVERAIN,儒納在擒縱部分使用遊絲彈簧調節發條能量。價格也是在100w左右
肯定沒有人發過,F.P.Journe恆動力陀飛輪,千萬不要為了節約流量不看。
實拍視頻地址 視頻
3.限位釘
1583年,伽利略發現了鐘擺的等時性,並提出應用於鐘錶,指:鐘擺來回擺動的一個周期和擺錘的質量無關,也和擺幅無關,只和擺線長短有關。但惠更斯發現在大擺幅的情況下,擺動周期有變。惠更斯發明了在鐘擺兩側(圖二)加裝C型彈簧板,讓其最大幅度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以保證鐘擺的等時性。在鐘上面就是使用c型擋板,在表上面就是使用限位釘。但是限位釘只在力矩大的時候起作用,將擒縱叉的最大擺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角度內,進而限定傳輸給遊絲擺輪的最大能量。對力矩小的時候,不起任何作用。
4.特殊的輪系設定
限位釘的作用是控制發條輸出力矩不超過某一個最大限度,而還有一種通過特殊的輪系設定,讓發條在將要釋放完畢.力矩處於接近衰減完畢的時候直接讓手錶停止運行,不讓機芯運動處於一個不良好的狀態。打個比喻,限位釘就是限制高血壓的人參加運動,特殊輪系就是不讓低血壓的人參加運動。限位釘是強制限制高血壓病人的最高血壓,將血壓壓到一個設定的水平並讓其一直運動。而特殊輪系,則是讓低血壓病人直接不運動,讓他一邊呆著去。這枚工程師腕錶搭載了IWC 50000型機芯,在著名的啄木鳥上鏈系統幫助下,自動陀旋轉1960次後就能實現高達7天的動力儲存。為了達到如此長的儲蓄,發條足足有850mm,厚度只有0.14mm。長動力機芯並不只是在發條上面做文章,通過設計這表會在168小時後暫停機芯運行,確保等時性,保證走時精度。
5.自動手錶
自動手錶比手動手錶要准一些。發條盤裡面的發條收縮,然後不斷擴大,釋放能量給遊絲擺輪調速系統。可是普通手動機芯的發條力矩是先大後小,有一個衰減過程,這會影響手錶走時,這就叫等時性誤差。舉例:一塊手錶在剛上好鏈的時候,發條力矩大,同一位置瞬間誤差在5秒,過了24小時後,發條的力量減少,同一位置瞬間誤差就達到25秒。20秒,就是這塊表的等時差。普通手錶不對這點誤差進行調整,而高端手錶或長動力手錶會添加「恆動力」系統,用以平穩發條盤傳輸出來的力量。然後自動手錶具有防「過上鏈」設計,當自動手錶上鏈滿額的時候,自動陀再給發條上鏈,發條會在發條盤裡面滑動,不會再「收縮」。當發條擴大了一點,釋放了一點能量,自動陀再轉動上鏈,發條就不會滑動,而是會收縮儲蓄能量。 這樣,自動手錶的發條就能一直保持「上緊」,這樣提供的能量就比較一致,輸出力矩平穩。手錶的走時就更穩定,誤差小。 最後打一個廣告,歡迎大家關注我的新浪微博 @芯隨表動 每天分享腕錶知識,學習傳播鐘錶文化。用兩隻鸚鵡螺形狀的齒輪,也可以作為一個辦法。
對於手錶來說,擒縱機構可以保證計時的準確性。
對於鐘錶來說,擺錘可以保證計時準確性。拋磚引玉。均勻發力?是說續航平穩么?建議你出個大聖杯+大天使,基本就不用藍buff了
換個結構,使用恆力彈簧。
手錶上用的是精密遊絲發條,每一圈之間的距離都一致,也叫均等螺距平面渦捲髮條,外徑在沒有外力約束下不會發大,外鉤或外鉤其中之一做固定,另外做循環運動 .另外一種叫二次成型卷,在外力約束外徑條件下工作,由於二次成型,每一圈的力度非常均勻(過度圈不算) 基本都是外鉤固定而內鉤隨中軸轉動
均等螺距平面渦卷 (301 不鏽鋼)
同上類型材料是65mn 錳
2次捲成型
保證它的彈簧變形在線彈性範圍之內就可以啦。
qw二連多練習 r閃金身團戰貢獻很大 發條爆發很強 發力在團戰
推薦閱讀:
※工程險核賠崗是怎樣一種工作?
※為什麼流水線能夠提高效率?
※工程項目管理現狀如何?
※太平洋電纜是如何鋪設的?
※為什麼高速公路看起來永遠是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