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square 滿足了美國用戶什麼真實的需求?
它已經有 800 萬用戶了,已經主流起來,不可能沒有解決真實需求。但對中國用戶來說,似乎它還是一個獲得徽章的遊戲。不知道對美國用戶,它解決了什麼問題?
不是美國人,只好妄自揣測。
1、如@高康迪 所言,初期是娛樂和虛榮。check-in為了獲取徽章,為了競爭mayor,從一開始這種類似遊戲的東西就植入了進去。這不是長久之計,新鮮過去之後就進入疲態,但是能夠對於初期的用戶是有吸引力的。
2、社交需求。check-in的數據被加入到social map中,用戶可以找到同一地點都有哪些人,同一個party都有哪些人,以此來結識更多的朋友。
3、表達的需求。更新狀態在twitter和facebook都已經很流行了,而foursquare結合了地點和事件,也在一定程度滿足了人們表達的需求。
4、滿足求知慾。人們會在一個地點留下很多攻略和記錄,用戶可以根據其他人的留言來了解這個地點。
5、利益驅動。隨著商家的加入,會給用戶提到很多打折,優惠,特價等等利益,在這些利益驅動下,用戶也樂於參與進來。
6、記錄。人都喜歡回憶,回憶自己到過哪裡,有什麼好玩的東西。foursqaure可以做到。
至於中國用戶,個人使用街旁為例。我開始的時候會去拿個徽章什麼的,純屬好玩。再之後,就是看看朋友有什麼動態,但是好友里有不少都是不太認識的。偶爾也吼幾句,算是表達了吧。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會打開看看有沒有人在周圍留下什麼攻略,或者有沒有優惠什麼的。至於記錄嘛,走的地方少,所以還談不上。
其實我覺得並沒有解決什麼實際的需求,但是在用戶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意義就大了。數據挖掘,api開放,foursquare本身就變為一個開放平台了。第三方可以利用foursqaure來做很多具體的服務,來滿足用戶更為真實精準的需求。忍不住說兩句,雖然我也是用了一段時間就不太熱衷用了。 來到一個地方等人或獨自來的,剛到達總有間歇會感到無聊,深度一點是寂寞等,第一動作掏出手機干點什麼的。
4SQ這種小工具,很多都沒什麼實際意義,但只要有人用,不斷改進,積累到一定量以後,就有巨大價值。尤其涉及到線下資源,也比如會慢一些,3、4年後再看吧。
個人覺得 FOURSQUARE的產品對用戶細微的體驗都做的很好。舉例來說,它曾經在率先在美推出一個服務,用戶可以直接在其應用上查看餐廳的訂位情況,如果有空餘,可以直接訂位,不用再打餐廳電話。美國人去稍微好一點的餐廳吃飯都是要訂餐的,這個服務項目一上馬,就立即受到追捧,傳媒也跟進作了報道。但是在中國,因為大多數人還沒有養成去餐廳吃飯前先訂餐(除非是高級餐廳),所以這種功能即使被複制也沒有啥市場。
任何一種模式都是在整個市場形態下的井噴,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不管從天時地利人和上都有本質的不同,很多國外模式之所以成功複製到中國,我覺得都在核心環節做了根本的改變。如果沒有twitter和facebook,FS好比折翼。對創業者來說,可以稱之為時機~~~
除了簽到這一標誌性功能外,我最常用的是Foursquare的Find Nearby和Lists。每次旅行之前,我會通過Find Nearby,輸入旅行目的地,搜索有趣的景點,評價高的餐館等,然後保存到一個List中。通過Lists的Map view可以非常方便地規劃遊覽路線。在遊玩的途中,把List上面的地點一個個Check in後,再查看List,到過的地點上會出現一個大大的??,會很有成就感。另外,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所在的城市,其中的樂趣和成就感是其他類似LBS應用難以給予的。相信美國用戶中富有探索精神的人不在少數,因而Foursquare對他們來講算是一個實用並且能帶來愉悅的工具吧。
One night stand.
在Pub里認識了異性,交換個foursquare賬號。下次再來,check-in一下,哦,你也來了,真巧!
在初期階段,主要還是解決娛樂與虛榮心的需求,都是虛的需求。這個階段4SQ的資源很少,不可能有太多的優惠,所以側重點是鼓勵朋友之間互相搶地主,短時間也許有效,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比如說我之前的某同事每天到一個地方就會check-in,過短時間我再問他現在還每天check-in嗎?他說,比較少了。因為check-in這種行為本身是一種記錄,除開地主的虛榮之外無法產生實際的收穫,在新鮮感過後就減少了。
同時,對於美國用戶來說,收集徽章是兒時的習慣,這也能滿足一部分需求,不過更虛。
到了中後期,4SQ有了一定的資源就可以在商家優惠上多下一些功夫了,這些需求都是實的,可是門檻很高,大規模複製很困難,但對用戶來說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要我說,它沒解決什麼實質需求,LBS的核心是S,fs沒什麼核心S。目前UV數已經走下坡路了,從開始就是個PR的產物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如何提升需求分析的能力?
※計算機/互聯網產品,是該創造需求,還是迎合需求?
※Web 3.0 到底是怎樣的?
※馬斯洛關於「需求有層次之分」的理論合理嗎?
TAG:移動互聯網 | 用戶需求 | Foursqu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