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天才槍手》這部電影的結局?
《天才槍手》很好看,但我不太喜歡它的結局
這部萬眾矚目的泰國電影看完,第一感受是已有的很多誇獎確實不是虛言。
比如片子的節奏,確實非常漂亮。
整部電影的類型更像是諜戰片或動作片。每個作弊的橋段都安排得驚心動魄跌宕起伏。有很多個地方都有「最後一分鐘營救」的拍法給人營造的緊張感。
考試作弊這件事本身就給人天然的緊張感。這是一件不被規則容許的事情,並且考試有時間限定,有監考人,有種種防止作弊發生的手段。要在監考人的眼皮底下,手段們的阻撓之下,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這件驚險的事情,就是這件事所謂「天然的緊張感」。
電影在這之上設置了更多的隨機意外,在精彩的剪輯之下,緊張感不斷成倍上升。
比如考試的時候突然發現試卷分了AB卷。女主角要怎麼獲取到兩套試卷的內容,要怎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兩套試卷的內容,再傳達給龐大作弊團體。觀眾的心情會隨之顛簸。
再比如電影的主體故事——一場監控更為嚴密的、難度更為強大的跨國作弊。
這件事情比他們在國內作弊有更為多重的時間限制:國內常規的做法是,規定時間內完成試卷並傳遞給同考場的人,抄的人只需要被動接收;而在故事主體這場更盛大的作弊行動里,他們不僅要在規定時間裡完成試卷,還要背誦答案,不僅要背誦答案,還要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在嚴密的監控之下傳回國內,傳回國內之後,國內又要在國內開考之前趕製作弊道具,這一環扣一環的緊張銜接,使得緊張感加倍,驚險和困境像波浪一樣層層疊疊撲來。
最後琳恩逃出考場,和監考官在地鐵的那段追逐戲,實打實的就是犯罪大片的拍法,能讓人聯想到很多電影里壞人追逐好人、或者警察追逐壞人的戲碼:比如後來在中國拍成了《我是證人》的韓國原版《盲證》里的那場精彩的地鐵追逐戲。讓人有在看《諜影重重》的緊張感。
雖然觀感更像諜戰片,這部電影的題材又確實是青春片,主演都是中學生,故事全都發生在考場上,這就非常容易給人共鳴,畢竟不管有沒有真的干過這件事,「作弊」都是學生時代共同的話題之一。
偏偏還用了接近俠盜的設定和酷炫的天才手法,新鮮的觀感之下,誰說又沒有一點學生時代的中二幻想呢?男女主角在走上STIC考場之前,在廁所的水槽里安放好手機之後走出來的那個大仰拍鏡頭,手上的鉛筆處在整個畫面非常顯眼的位置,更像是武器,兩位主角也就順勢成了走上戰場的戰士。反正我是腎上腺素飆升了一把,暗暗回憶起了當初俠行天下拯救世界的幻想。
電影構思方面也很厲害。用鋼琴手勢打暗號不僅巧妙,還帶點戲劇性的帥氣和浪漫,音樂元素給剪輯節奏也幫了一點忙。雖然也有不少人覺得監考老師們太弱是個bug,但足以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弊手法和精彩的剪輯可以吸引觀眾絕大多數的注意力,這些也就可以略過不提了。
但看完齣電影院的時候,百轉千回之後的酣暢淋漓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總隱隱覺得,電影想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好像還不夠通順。
誠如已有的評論所說,電影除了「好看」以外,還探討了泰國社會階層和教育制度的問題。但電影結局卻讓這些變得混亂。
電影最終的結局是女主角琳恩在這場盛大的作弊之後心生悔意,決定回頭是岸就此收手,但男主角班克在生活的重重打擊和金錢的誘惑面前被扭轉了價值觀,想要以此賺到更多的錢,他想拉琳恩入伙而不得,便試圖以魚死網破來威脅琳恩,琳恩依然拒絕,並決定去自首,揭發整件事情。
作弊這件事情是反道德的,但在影片的前面部分,這一直是女主角用來對抗腐敗的教育制度、跨越自己的社會階層的工具,這在某種程度上,將「作弊」這件事情在觀眾腦海里扭轉成了一件正確的事。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跟著主角緊張,害怕事情暴露。
按照電影這樣的邏輯和風格,更有意思、更嘲諷、更順理成章的結尾應該是,男女主角用超高的智商和一流的手段浪跡天涯,成為月入百萬的雌雄大盜。這樣,電影所涉及到的社會階層和腐敗制度的問題明確了,真正扇了「收黑心錢的學校、」「考試至上的教育制度」強烈的耳光。有點黑色幽默的風格也得到了貫穿。
但電影最後引向的是更光明和正確的方向,這當然也是一個合情合理,也更符合社會基本原則的選項。但兩個主角的命運線卻讓女主角「回頭」突兀而草率,意義不明。
電影里,女主角決定收手沒有直接觸發點,但電影已有大量鋪陳,尚且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慢性累積的結果:做違反規則的事情的精神緊張感和道德負罪感,父親堅定的教育和脈脈的溫情,班克被抓讓她覺得事情總有敗露的一天,作弊賺錢並不是光明的長久的維生之計。這些都說得通,累積起來也的確可以構成女主角的個人選擇。
但最後的「告發」這一行為,直接觸發點是卻是和班克的對話,就讓人很想問為什麼。
如果電影想討論的是公理正義,那作弊對公理正義的傷害並沒有得到很充分的體現。
雖然女主角最後的做法是「改邪歸正」,還對男二和女二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告訴他們「作弊是沒有用的」、「我能幫得了你們一時,但幫不了你們一世」,但這番道理在電影的設定里並不能說服人。
男二是富二代,他有錢有勢,他可以用錢買考試成績,他作弊被發現也不會是過錯方,他的父母可以用錢收買一個陪讀;他殘忍而不自知,可以輕易而不加考慮地用權勢破壞一個窮小孩不能多得的考試機會,目的是實現自己的作弊計劃,以此賺錢,然後憑藉作弊得來的成績和女朋友去國外逍遙。電影里沒有後續,但我們都知道,憑藉手上的資源,即使最後被取消成績無法出國留學,他的人生也依然會是活在溫室里的無憂人生。
同理可得女二。
女主角有能力有想法有支持自己的父親,最後要去從事教育學,開始新人生。
最後在泥潭裡掙扎的,只有一開始遵守規則,後來被無端破壞掉改變命運的機會,硬生生被拽入這場作弊,最終扭曲的男主角班克。
電影最後需要指向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個合理的選項,但邏輯說通了才能讓人信服。那邏輯要怎麼說通呢?相似的現實事件的後果可能可以提供一些解釋:
2016年5月,泰國蘭實大學曝出高科技作弊案件,三名學生利用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等高科技產品幫助考場內三名學生作弊,導致參考醫學院的三千餘名學生此次考試成績作廢,泰國高校校長委員會作出決議禁止攜帶智能產品進入考場。
2014年十月底,美國國家公平公開考試中心宣布,亞洲三個國家當月月初的參加考試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作弊行為,推遲中韓兩國參考學生成績公布,延期四周進行重新審查,手段相同,都是利用時差進行的有組織作弊,破壞了開始的公平,擾亂了考試的秩序。(《天才槍手》事件原型)
作弊可能帶來的惡果有什麼?不夠水平的人進入與生命相關的醫學院,付出努力的人被擠下來。作弊一定代表某一方權益受損,受損的人里一定有無辜的。
社會階層的問題、教育制度的問題、學校腐敗的問題纏繞在一起,「作弊」這件事並沒有被討論清楚。我們無法得知主人公最後的選擇背後依託的是什麼,是誠實?還是向現有的、她之前認為不合理的規則低頭?抑或是做壞事的負擔感讓她無法承擔?或者別的什麼?
相信誠實最重要,就讓人物認為誠實最重要;相信公平最重要,就讓人物說出公平最重要;相信規則最重要,就讓人物覺得規則最重要。
琳恩想當老師,去面試,面試官問她,你成績這麼好,完全可以出國留學,獲得更好的機會,為什麼不?
琳恩:我以前做了太多的錯事,想要彌補。
班克最後問琳恩為什麼不加入她,
琳恩回答:因為再多的錢,都不值得我這麼做。
而我們仍未知道女主角覺得什麼最重要。
電影篇幅不夠,不能拍出作弊在現行規則之下的惡果,像日劇那樣來一大段的動情的說教台詞也行啊。
主人公的思想轉變說清楚,起,就草率地讓她棄暗投明,最後丟下一個被強行扭轉之後誤入歧途的巴克留在原地,成為女主角的對立面。
不然就更多,不然就更少,卡在這個地方,結局的邏輯真的不太通順。
雖然覺得結尾略顯遺憾,但這部片子已經做到了非常非常優秀的程度,優秀的部分開頭也講了很多,總而言之可看性很高,尤其適合去院線觀看。黑暗的影院里,整個人顛簸在環環相扣的緊張感里,非常值回票價,甚至連泰語都絲毫不齣戲。
最後還是要感嘆一句,人家的青春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知影,ID:zhiying2048,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影評。
通常情況下,我不是個喜歡過於光明或者政治正確電影結尾的人。可是這部影片,我並不認為這個結局的政治正確過於牽強或是為了通過審查。
像類似於《迷霧》《萬能鑰匙》這類電影,之所以結局讓人震撼不光光是因為結局的陰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程中主角的層層逼近,揭開真相。所以結局才能給人造成強烈反差。
而《天才槍手》整部電影看下來,試想一下,如果結局只是作弊後幾位主角都迎來了各自的人生巔峰,那麼這就只能是一部比較高明的電影手法來表現作弊的獵奇片,並不能給人帶來更多感受,甚至回頭想想作弊時的緊張還會略顯浮誇。
而現有結局裡每個主角在事後所呈現出的不同生活狀態以及心理狀態,加上與之前影片在作弊時營造出的懸疑緊張氛圍,才能凸顯出了影片的厚重感,否則實在顯得太單薄(當然也不排除會有其他神編劇會有更牛逼的處理)。
所以這樣來看,儘管這種結局會貌似略顯俗套,但是基本也是最好的結局了。如果在女主握住門把手時戛然而止,簡直可稱神作,不過能不能過審有點懷疑。
bank就是被險惡人心毀掉的。才不是他們口口聲聲堂而皇之說的生活。
謝邀,之前沒看所以一直沒敢答,昨天看了,今天過來回答。
怎麼說呢,最後小哥黑化是我沒想到的,他去拿了錢,我看到他買了新摩托車新洗衣機等等,我以為他要努力開始新生活了,沒想到卻是黑化了。
怎麼說呢,我家境一般,沒有過過像班克這樣的苦日子,所以不太能夠體會到他的心情,但是可以理解,一個如此努力的孩子,因為一次告發,毀掉了自己的一切,你能說他想賺錢不對嗎?只是有點太猝不及防,轉變的太快,可能由於篇幅不夠,略顯倉促吧。
說句實話這個故事本來也就是14年SAT考試舞弊案改編的,或許這個世界只是不屬於班克這些努力但又窮困的孩子吧。他以為只要有實力就可以掌控世界,但最後世界還是給了他狠狠一巴掌,他說了不算,那些富二代瘋狂慶祝的時候,他什麼都做不了。
話說小哥96年的有木有!
謝邀
前期鋪墊不足,結局倉促導致轉變缺乏情感上的認同。其實從理性上分析確實女主的選擇和男主的黑化都是能夠說得通的。但是之所以還是讓人覺得彆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在情感上做足鋪墊。影片大部分都在用快節奏營造作弊的緊張感和奇特感,充斥著浪漫的氣氛,已經讓觀眾毫無防備地接受這種開掛的青春模式。最後卻強硬地拋開影片營造出的刺激感,用5分鐘時間轉入對人性的探討,讓觀眾在情緒上沒有完全準備好,會有一種被欺騙了感情的錯愕感。總之,在我看來,女主的轉變有痕迹,卻缺乏情感的鋪墊和強有力的動機;而對男主的黑化的不適,很大程度上還受到了可愛面孔的迷惑。
剛剛從電影院出來,看到結局後久久不能釋懷。雖然對於女主來說最後是一次改正自己錯誤的機會,但對於她組織的那些人來說,她的行為會不會過於自私,而且她應該為其他人負責,這並不僅僅是她自己的事啊。
為男主角可惜,一次國際考試作弊就開除了一個頂尖的好學生,不能幾個大過之類的再給他次改過機會嘛?
記得之前再微博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國外的女學生,學醫的,好像犯了什麼事本來要負刑事責任的,法院考慮到她還是個學生,將來可能會成一位優秀的醫生,成為國家的精英,所以給她減輕還是免除了處罰,給她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條新聞當時下面的評論區很多人說不公平,這樣的人以後成了醫生說不定更會害人。我當時看著也有些不理解,覺得憤憤不平。想在對比這部電影里男主角犯的錯誤發現,那個國家是用一種保護的態度保護自己國家未來的可能,也許這個孩子會改過自新以後成為優秀的人,不願輕易割斷一個學生未來的路是這個國家對一個犯錯學生的仁慈。
而電影里的男主角,因為一次國際考試被主辦方通知到大使館,大使館告訴學校,學校開除了他。一個很大可能成為國家棟樑的優秀學生因為一次錯誤,就被判了死刑。一個貧窮聰明的人,最有可能逆襲的路就是學習,而他未來的路卻斷了,沒有人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他怨恨後悔都沒用了。原本他會有光明的未來,而他被開除後只能暫時守著一家洗衣店過日子,去掙大錢成了他一個優秀學生維持自尊、說服自己的另一個選擇,像許多早早輟學的人一樣,會用如今的發達來勸慰自己,當初繼續念書大學畢業掙得還不如現在多。如果能給他這個高中生一次改過的機會,他可能就變得不會那麼急功近利,判若兩人吧。想起電影里,他提前交卷慌慌張張地提醒的女主角琳,小心隔壁偷看她卷子的男同學。那時的他慌張的臉,真是清純~謝邀。
我之前公眾號推薦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提到可能唯一的爭議在於結局。
記住,是唯一,《天才槍手》除了結局,幾乎完美。
緊鑼密鼓的配樂,個性鮮明的演員,另闢蹊徑的取材,硬是把廣大學生最司空見慣的考場作弊拍成了一部諜戰片。
藝術最重要的是創造力,《天才槍手》的創造力深深的震撼了我。
當國內的青春校園劇還停留在營造假大空的男歡女愛上的時候,《天才槍手》已經找到了不一樣的路子,值得借鑒。
最後說說結局,坦白講,太過社會主義,但換個角度來看,不這樣結局,還能怎樣?
皆大歡喜的話,我們就無法在內地看到這部電影了。
能過審是影迷的福,且看且珍惜。
我只是覺得如果放到現實,女主角可能是覺得活的太長,想一死解千愁。
出了電影院就覺得班克像那種雞湯貼裡面的鳳凰男。估計窮怕了,有智商的男的,容易走偏。
結局太過政治正確了,如果是這樣的結局應該會更「勵志」吧:
男女主角遊走在灰色地帶,賺夠了一批錢後創業,聯合富二代同學的資源,做出了泰國的「新東方」(並沒有要黑俞老師的意思),上市後通過各類媒體宣傳和大學巡迴演講,成功洗白自己,變為了知名的教育企業家夫婦,成為了學生們心中的正面典型。從洗衣工到CEO,你看,多麼勵志,誰在乎你中間經歷了什麼。扯淡結束。還是要給《天才槍手》打call,只有亞洲人才能理解那種考試作弊的超級緊張和懸疑感。除了妙到毫顛的剪輯與節奏感,暗藏對階級分化的思辯也很妙。豆瓣有句影評:有錢人用錢買路,走寬窄;窮人用腦子攢錢財,活長短。殘酷嗎?其實算好的了,男女主雖然是底層,但他們是天才,還有個聰明的大腦。更現實的是,和我們小時候上學不同,現在學校里成績好的,很多已經不是家境不好拚命讀書的人了。因為教育資源,也是要買的。當你初中才開始學英文時,有人小學已經過了英語四級了那些錯的事、不應該做的事, 無論表面看起來多麼可行、多有吸引力,都不要踏入深淵,更不要一錯再錯。
運氣總有一天會耗盡,人生不能回頭,最怕回頭,最難得回頭。
如果留白處理會更好。如果最後是女主一個不願但不得不從的眼神,再切換到bank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就是神作了。主題就是,作弊是不能逾越的雷池,一步錯,步步錯。
Bank變得越來越墮落 結局略倉促 有點像教育題材的電影。
推薦閱讀:
※2014年中國上映電影的紅黑榜(不限個數)?
※有哪些近乎完美的電影?
※劇情非常歡樂的電影有哪些?
※如何評價《寒枝雀靜》?
※學習、校園生活類的勵志劇集、動漫、電影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