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米其林指南上海 2018》,有什麼亮點和變化值得說嗎?

三星(2家)

唐閣(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

Ultra Violet

二星(6家)

1、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2、喜粵 8號

3、御寶軒

4、喬爾·盧步松美食坊

5、逸龍閣(上海半島酒店)

6、雍福會

一星(22家)

1、Bo shanghai(新上)

2、大董(環貿廣場)

3、大董海參店(越洋廣場)

4、福和慧

5、蘇浙總會

6、Jean Georges(新上)

7、金軒 (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

8、老乾杯

9、老正興

10、南麓·浙里(四川中路店)

11、利苑(環貿廣場)

12、利苑(國金中心)

13、鵝夫人(莘庄店)

14、菲霓絲

15、家全七福(嘉里中心)

16、迷上海 (上海卓美亞喜馬拉雅酒店)

17、艾利爵士(上海半島酒店)

18、泰安門

19、大蔬無界(外灘店)(新上)

20、新榮記(上海廣場店)

21、甬府(新上)

22、雍頤庭(上海浦東文華東方酒店)

榜單和去年整體變化不大,此次獲星的餐廳中,上海4家奢華酒店都有餐廳獲獎,其中新天地朗廷的唐閣成為唯一一家三星餐廳,而半島則連中兩元,2家餐廳共獲3星。

附2017年榜單:

三星

唐閣(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

二星

  1.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2. 喬爾·盧步松美食坊

  3. 喜粵 8號
  4. Ultra Violet
  5. 逸龍閣(上海半島酒店)
  6. 雍福會
  7. 御寶軒

一星

  1. 艾利爵士(上海半島酒店)
  2. 大董(環貿廣場)
  3. 大董海參店(越洋廣場)
  4. 鵝夫人(莘庄)
  5. 菲霓絲
  6. 福和慧

  7. 家全七福(嘉里中心)
  8. 金軒 (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

  9. 老三杯

  10. 老正興
  11. 利苑(國金中心)
  12. 利苑(環貿廣場)
  13. 迷上海

  14. 南麓·浙里

  15. 蘇浙總會

  16. 泰安門

  17. 新榮記(上海廣場店)
  18. 雍頤庭(上海浦東文華東方酒店)


先貼一張昨天我在自己的公眾號 走走吃吃 中推送的圖片短評。

我對上海米其林指南沒有太大的討論興趣,米其林指南進入內地的適應期還沒有過,再過兩三年相信會更成熟合理。

這裡主要討論Ultraviolet。

首先需要聲明我整體是喜歡UV的,也願意第三次重訪(還差UVB沒吃。但建議大家只去一次,如果失去好奇心,UV的體驗會大打折扣)

昨晚在Facebook上回復台中樂沐餐廳主廚陳嵐舒小姐的內容也翻譯成中文一併貼在這裡:

我理解UV是關於整體體驗的,很難將烹飪單獨分割出來檢驗(但米其林星級只討論食物素質和烹飪水平,其他維度有其他標誌標識)。如果我們整體考察UV的用餐體驗,它確實在很多方面都獨一無二。但如果去除所有聲光電元素,將它的菜品放在普通餐廳中品嘗,半數菜品並不美味。

當然,UV的菜品有很多的創意在其中,也涉及到大量的現代烹飪技巧,不過(對於經驗豐富點的食客)很多東西異常熟悉(但Paul的助手Robinson先生說UV的一切都是原創的,不知道路邊烤香菇的小販怎麼想?)

對我而言,餐廳菜品可以是實驗性的,並不一定要符合常識性的美味標準。但UV的很多菜品本質上就是調味失衡,而不是所謂實驗性的。A/C菜單中,鹹味都是佔主導的,尤其是C菜單,鹹味和酸味太過主導,其餘味道都受到了壓制,當然所謂10年研製出的可樂烤鴨異常甜。

本人愚鈍,未能從這樣的調味中獲取太多弦外之音。

至於服務,簡單舉一個例子,在吃C菜單時,我有一個乳糖不耐受的朋友。結果餐廳直接把她的羊肉換成了黃瓜,理由是整桌的羊肉一起燉煮,裡面有奶製品。但這樣級別的餐廳,顯然應該單獨為乳糖不耐受的食客烹飪羊肉,而不是簡單地給她吃黃瓜。相信普通餐廳都做不出這樣的事情。

另外,Paul是餐廳的靈魂,Paul不在的日子,個人認為UV不應該營業

其他

甬府上了一星我表示高興,甬府的菜是不錯的。

至於為何上海日料一家都沒有上星,我只想問一句作為日料核心的供應鏈問題上海目前解決了嗎?為上海日料抱不平的各位,請舉出任何一家應該上星的日料?

倫敦/巴黎等等很多城市都是在米其林指南推出數十年後才有第一家星級日料。拿近的講,港澳米其林指南推出後,花了三年時間才有第一家星級日料Wagyu Kaiseki Den(現名Kaiseki Den by Saotome),7年前香港的日本料理水平,供應鏈,大環境都已經比現在的上海好太多,但依舊只有一家日料上星。所以何必心急呢?

目前想到的暫時這麼多,希望在一片盲目跟風中,對大家有參考價值。


—謝邀—

@李大奶好久不見

可以說是很沒新意的指南

UV的水準本來就不是二星 這也是去年爭論最多的地方 唐閣不是那麼的不值得三星 只是他確實擔當不起大陸第一家+唯一一家米三餐廳 不知道為什麼去年不給UV三星 但好在今年給了

今年吃了一次唐閣 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依然不覺得他是三星 但是降星也是不存在的 總不能打自己的臉吧?

去年榜單里 二星我唯一的疑問就是喜粵8號 這一年終於有機會吃了一次 感覺就是普通茶餐廳 不知道inspector為什麼要給二星 難道是想搞個大新聞?

至於JG上榜一星 個人覺得JG並不止一星水準 不過這要排除個人喜好 上海JG是我吃過的第一家Fine Dining,而紐約JG是我的第一家米三 這種情懷 就像初戀 也許以後見了更好的 但從來沒忘記過

至於大蔬無界 沒有吐槽的想法 出現在這裡不懂什麼意思?

最後一個問題 有人想安利一下Bo Shanghai嗎?


想吐槽兩家,雍福會和大董。

雍福會除了環境一無是處,菜還不如老正興(然而老正興也只是正常水平的本幫菜館,老正興兩次一星也是蠻莫名的),不知道為什麼兩次兩星。想體驗一下的去喝個下午茶吃下點心就行了,反正是賣環境,菜真的不用試了。

大董花里胡哨的夜店風裝修實在欣賞不來,菜也不出彩,形式大於內容。我把它歸類為迎合「遊客」的偽餐廳,和鼎泰豐一個路數。

這榜單要我說還不如大眾點評,雖然大眾點評也有灌水(日料重災區)以及日料韓餐縱向排名過高的問題,但在各菜系內的橫向比較還是比較準的,尤其本土菜系。


謝邀。

這一年都沒怎麼去過上海,也沒怎麼吃過。所以其實我也沒什麼意見,只能挑著說。

三星

唐閣繼續三星是很正常的,雖然大家都覺得它根本沒資格拿三星(包括香港的)。畢竟是去年的唯一三星,如果今年就掉了既不符合慣例,也太打自己臉。

至於為什麼去年拿三星,我自己分析的原因很簡單:1、米其林第一年進內地,不給個三星說不過去,甚至容易激發民族情緒;2、滬菜或其他菜的國際化程度不如粵菜,何況很多評審本身從香港調過去;3、反正在香港給唐閣已經有罵名了(朗廷公關倒是真心厲害,雖然房間、會籍、餐飲都不給力),不如上海的也這麼干好了。

香港唐閣三星是沒有的,二星還是過得去的(要知道香港這種級別的粵菜館,二星里有欣圖軒和天龍軒,一星里有文華廳和嘉麟樓,當然嘉麟樓不完全算粵菜)。上海唐閣我沒吃過,但一二星應該都能說得過去。然而聽聞不穩定,這是米其林餐廳的大忌,甚至會犯低級錯誤,這就很不好了。

UV倒是實至名歸,雖然我也沒吃過。米其林這種比較傳統的榜單,你讓它第一年就給UV這種三星,它可能也不太放心。到了第二年給,順理成章。

二星

八部半和侯布匈都沒什麼好說的,規規矩矩的二星。這兩家在香港都是三星,去吃一下就知道為什麼上海的是二星了。

逸龍閣我一直給比較高評價,他們換了陳師傅之後我就品嘗過。當時我知道米其林評星的事,但榜單還沒公開,我也不是評委。但我當即就跟經理說,你們應該能拿星。何況逸龍閣保持了很高的水準,無論是服務還是出品(出品的確更偏港式,譬如選茶里還有壽眉,燒肉也會配黃芥末,雖然我一直覺得香港人燒肉配黃芥末是反人類,如同牛肉球配喼汁)。逸龍閣的水平,放在香港拿個星問題不大(估計是一星),放在廣州也是很優秀的粵菜館。

御寶軒我其實一直覺得一般,當然我只吃過廣州的店。作為商務宴請沒問題,但能上二星就要存疑了。其實我覺得它跟蘇浙總匯差不多,拿個一星比較好。雍福會一直沒機會試,聽聞相當不錯。

至於喜粵8號,我沒吃過但身邊有人吃過,我也看過現場圖片(朋友保證了沒什麼色差)。從圖片的色澤、切割、現場反饋來看,完全不理解為什麼是二星。給它二星,是為了讓鵝夫人的一星顯得順理成章一些?

一星

太多了,我也沒幾家吃過,不敢貿然議論,挑幾個說吧。

鵝夫人,根據現場反饋和圖片,他們拿一星我一直很不解。雖然米其林這幫人對燒臘的認知不一定很好,而且這種評星體系也不太好囊括「粥粉面飯」這種「非 fine dinning」的東西。但香港的兩家一星雖然也有些微詞(甘牌的飯不太好,一樂的中環店不如大埔總店),總體上能服眾。鵝夫人這個水平都能一星,我作為廣東人很為燒臘在外省的形象而惋惜。

艾利爵士我吃過一次,印象不太好。主要是感覺太奇技淫巧,有的地方本末倒置,吃完有種買櫝還珠的感覺。我其實挺喜歡半島的,如果外灘讓我選我基本都選住半島,他們的逸龍閣也得我讚揚(一個廣州人跑去上海吃粵菜本來是很奇怪的事,但如果是逸龍閣我就能接受)。但不為尊者諱,艾利爵士的確不太好,希望我那一次是臨時失誤而現在變得更好了吧。

福和慧一直聽聞很不錯,很想有機會試試。有的朋友認為努力努力,他們可以上二星,但願如此。

老正興我沒吃過,但不少朋友吃過(去年榜單出來,不少人開玩笑就吃得起這個了)。感覺不是特別穩定,我一直覺得米其林到了內地對穩定性的要求有所放鬆,或許也是考慮到了內地餐飲發展不夠好的緣故吧,或許算比較寬容。不過上海菜也不一定對各家口味,每個人都有偏好。雖然我也承認老吉士(天平路店)水準頗高,但我還是喜歡吃瑞金醫院旁的瑞福園。品鑒是一回事,吃的舒服是另一回事嘛。

發現今年的榜單沒有掉星,連一星掉下去的都沒有。考慮到是第二年的榜單,可以理解。但希望不是出於中國式的人情請託,否則米其林的參考價值會大打折扣。

歡迎方家批評指教。


謝 @藺佳 邀。爛單子,但是意料之中。

先了結一下去年的恩怨,為什麼是爛單子呢。唐閣去年上星的主因,大概還是朗庭和這幫香港人還在蜜月期,要不然但從口味和服務說,比較千古之謎。好多人猜測上海第一年的inspector是從香港空降的,評審第一次評,比較緊張。乾脆照著香港的list抄一份,多安全啊。如果是真的,香港人的品味這幾年在大陸也算是眾所周知,被噴沒毛病。

再說說意料之中的事兒。雖然唐閣去年招致了大多數人的不滿,不過業內基本上已經明白評比的頭兩年是不會有二星三星的餐廳降星的。這個也可以理解,本來單子上就那麼幾家,頭兩年只增不減才可以。比較欣慰的是UV實至名歸,這種餐廳沒有三星就乾脆別給星(反正我這種遊客訂不上),給兩星跟賜徐達個燒鵝沒什麼區別。今年也算是痛快了一番。總的來說二星三星還是沒什麼亮點,看好雍福會,有龍景軒的潛力。

一星很欣慰JG上星,不過還是低估了,看看之後吧。

雖然我十分討厭日料吹,但是上海日料水平不低。這次還是一家都沒上星,可以說是相當乳日了。

總而言之今年的list還是bullshit,並不是說米其林的評審質量差到家,而是對於市場和inspector的培訓還在摸索階段,前三年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參考價值。米其林評審員不是講究穩定嗎,今年終於證明了他們的review爛得很穩定。本土inspector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以後肯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但感情上希望上海的米其林指南不要做成東京那樣的愛國者爆星競賽。大家還是給他們點兒時間(這句話純粹面向米其林愛好者說的,上來就「他們懂什麼中餐」的用戶請遠離)。

還有去年小白們告訴我上乾貨別噴人,一年後我終於明白他們說「上乾貨」的意思是沒jb你說個圖,這裡隨便上張圖,只為噁心一下有某些密恐,和答案並無關係。L"atelier吧台進門左拐最後倒數第二桌這燈泡啥時候給換一下?


唐閣是真的很糟心,千萬別去吃。這貨竟然沒被摘掉星星除了朗廷跟輪胎廠達成了骯髒的PY交易還有什麼別的可能么?

UV上三星意料中事,只不過純以其口味而言,還有待加強。然而從整體氛圍來講,我到過的餐廳里無出其右者。應該恭喜一發。

8 ? 跟L"Atelier從口味到服務水平都遠不如香港的店……二星就二星吧

一星新上榜了五家,肥腸好,這樣假期就又有借口可以帶著老婆去吃吃吃了……

另外我對上海一家日料都沒能拼到星星這事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剩下的等寒假再吃過一悠回來再補充。


只要唐閣還在3星,這份榜單就沒啥意義……


bo shanghai很不錯,幾個月前吃過一次,創意菜水平很高。但節奏太亂,而且分量太大,麵包非常一般。如果能把這幾個毛病改改應該能在近幾年升三星。

至於唐閣......呵呵呵....


只有一點,我和米其林團隊的想法是一致的:

上海,乃至全大陸的日本料理都是垃圾。


UV三星倒是完全可以理解,唐閣爛成這樣還不動位置只能說公關牛逼。

喜粵8號也不動,白眼可以翻到天上去了。

新上幾家裡,Bo shanghai一星比較合理,大蔬無界就令人無力吐槽了。其他沒吃過。

米其林再這樣下去牌子在中國要做塌了。

怕得罪人,匿了。


謝邀

把榜單里的上海二字拿掉也沒有什麼違和感吧。除了紫外線很難複製外,連鎖店不提,其他餐廳有多少是能代表上海的?本幫和日料雖然參差不齊但好歹找個幾家出來不難吧,非要把粵菜抬那麼高那就去該去的地方出紅本本。真正來自上海的評審有多少麻煩公示一下吧。

另外,營銷會不會,情懷會不會?希爾頓要關了至少蹭下熱度吧。


米其林在Best50的壓力下,迷失了方向。

我一直認為,米其林上海改成米其林江浙滬,榜單會更為豐滿一些。

三星:空缺或僅有UV一家

兩星:金沙廳、8 1/2、唐閣(為什麼算上唐閣?我覺得上海唐閣有一星水準,至少比雍頤庭好。再考慮到香港朗廷的公關團隊,我一直認為上海唐閣能拿兩星)、JR

一星:家全七福、福和慧、錢湖魚港、甬府、江南灶、Bo Shanghai、JG、Sir Elly"s、悅府65、泰安門(泰安門不是說它口味好,只不過我覺得它符合米其林一向的喜好)、大董/新榮記/利苑/蘇浙總會(不是說這些餐廳有一星水準,考慮到受眾群是廣大群眾,這類餐廳能增加米其林榜單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加上我覺得沒什麼不可)、太郎巔(以上一星榜單可能多少有疏漏)

以上榜單,是我覺得米其林應該做到的最低標準,這已經是在上海米其林標準下的產物了,遠遠低於其他城市的評級標準。至於米其林一直標榜的全球統一標準,我覺得這句話只是寫給消費者看的。香港JR、新加坡JR、兩家唐閣,擺到巴黎,可能連兩星都沒有。

米其林一直標榜著星級評定只代表口味,不代表環境,環境和服務僅與榜單中的叉子數量掛鉤。香港一樂燒鵝、東京兩家拉麵店上星也確實體現了星級和口味掛鉤。但是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這樣的標準嗎?明顯不是。巴黎的三星餐廳,背後多多少少有頂級酒店、餐飲酒店聯盟RelaisChateau、財團的支持,而圈內一致公認有三星實力的Passage53、YamT『cha卻遲遲拿不到它應有的星級。這裡可能有用餐環境上的缺失,可能有法國人在巴黎這個大本營里,對日本廚師的苛刻。米其林指南,早已不是它宣稱的全球統一標準。

再看看《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多了哪些,哪些餐廳又實在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榜單?

甬府、家全七福的新上榜、UV的三星,我覺得都是眾望所歸,給榜單公信力帶來了一個小幅提升。但是大疏無界、老正興、老乾杯、鵝夫人、喜粵8號、南麓浙里、逸龍閣、御寶軒這樣的餐廳出現在榜單,甚至是兩星,我覺得已經不是評委口味差異能解釋的了。有些餐廳,基本的菜都做不到位,作為一個身經百戰,一年250家餐廳的評委,我相信他一定吃的出來。一家餐廳是不是用了M9的澳洲牛肉,還是習慣性把M3-6的牛肉稱之為M9?作為第一家上星的米其林燒肉餐廳,我想香港Nikushou肉匠、東京Tabelog金獎得主Sato Briand以及老饕摯愛炭火燒肉,心裡又會怎麼想?

逸龍閣和御寶軒兩家單獨拉出來說。並不是說這兩家餐廳有前幾家那麼滑邊,考慮到逼格,考慮到環境(雖然米其林標榜星級僅考慮餐飲水平),我覺得上一星沒什麼不可。但是,這兩家的上星和米其林歷來的做法背道而馳。如何背道而馳?

逸龍閣。半島酒店,在上海半島兩家餐廳上星前,僅有東京半島和17年同年發布的香港半島的餐廳上過星。而東京半島幫助拿星的師傅就是目前上海半島逸龍閣的主廚-鄧師傅。鄧師傅可謂是半島酒店的頭牌,哪邊半島酒店開幕,就要去主持中餐廳。東京、上海、巴黎,如今再回到上海摘星。一共吃過3次鄧師傅做的菜,2次是在巴黎半島Lili,1次是在上海半島逸龍閣。鄧師傅的菜,幾乎沒有擺盤(雖然米其林標榜星級僅考慮餐飲水平),口味永遠是菜是菜,肉是肉,彷彿這份菜是分開炒,上桌前再拌一拌似的。巴黎半島14年開幕至今,酒店內的兩家餐廳-中餐廳Lili、簡餐L"Oiseau Blanc均未上星。而鄧師傅回到上海,一舉拿下兩星,這是在巴黎團隊可能更好的情況下。很遺憾我並沒有吃出上海逸龍閣在餐飲水準上比巴黎Lili強在哪裡,也不要說法國人不會評中餐,巴黎香格里拉酒店的香宮,確實值得它的一星評級。上海與巴黎的評級標準和公信力,是否有差,大家心裡有數。

御寶軒。御寶真正應該上星的餐廳是新加坡御寶至尊烤鴨本店,這也是某Super Foodie認為的新加坡最佳中餐,但竟然未在新加坡米其林指南中摘星。而上海御寶軒一舉拿下兩星,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新加坡指南在三星給JR這事上已經夠水了,沒想到上海榜單只有更水。

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上海日料又全軍覆沒?

實力不足。自然是最直接的因素。上海小野寺,我覺得是作為江戶前壽司入門的一個好選擇,不是說它水準有多高(受限於進貨渠道、師傅水準),是它的整個環境、服務都把上海日料拉高了半個層次。按照東京、巴黎米其林指南的高標準,香港米其林指南的比較高標準,小野寺也未能夠成功摘星,至多拿下米其林推薦。只不過人們看到了老乾杯這樣的台灣烤肉,老正興、鵝夫人、喜粵8號都拿下一星。在這樣的上海標準下,日料為什麼不能有一家上星餐廳?

太郎巔我認為是目前最有力的競爭者

美食圈一直在為上海日料上不上星爭論不休。反對的人一直持有著這樣的觀點,上海日料,有哪一家餐廳有資格上星?進貨渠道不行,怎麼會有好日料?確實,進貨渠道是日料的命脈。連倫敦米其林兩星The Araki(原東京三星,整店搬移至倫敦)、巴黎Okuda奧田(原東京三星銀座小十分店,現為兩星)這樣正統的日料店都沒辦法很好的解決進貨渠道問題,上海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這條路可不可以走?顯然是可以的。上海有能力去效仿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壽司店,每周從日本空運食材的方法。而這樣的方法,缺的就是一家日本三星分店來打開大門,比如說Sushi Yoshitake(之前有意向)。意向終究是意向,還需要讓日本廚師覺得,上海有這個環境,有這個消費能力。我覺得,米其林所謂的統一標準下,給一家米其林推薦水準的日料上星,是會有一個正循環的效果的,不管是給太郎、青木還是小野寺,雖然它們都還不夠格。

米其林與Best50

米其林的關注度,已經逐漸落後於Best50了。在米其林法國發布的那天,我關注的自媒體,幾乎沒有人討論這份榜單。Best50更像一個大Party,明星主廚、Super Foodie都來參加的一個「晚宴」。

Best50缺乏的公信力,已經討論過很多遍了。為什麼你是第一,我是第二?一年吃過哪些餐廳,回訪過幾次?都沒有一個完整的、令人信服的體系。一位Amber常客笑稱說,自從Amber上了50榜單後,連水都換成了榜單贊助商的品牌的,背後的利益大家可以想一下。Amber也正是因為Best50而非米其林兩星評級,成為了廣大內地食客Fine Dining的入門。

法國廚師和新興市場,是兩個榜單激烈爭奪的

米其林指南法國2014,Yannick Alleno的Ledoyen成功拿下唯一新三星,而Alain Ducasse的Le Meurice僅拿下兩星,Alain Ducasse拒絕出席米其林發布會(隨後一年米其林指南給AD的Le Meurice「補回」三星);米其林指南法國2016,Alain Ducasse的雅典娜拿下三星,而Joel Robuchon在波爾多的新餐廳僅拿下兩星,Joel Robuchon拒絕出席米其林發布會(同年米其林指南給JR的新加坡餐廳「補上」唯一三星);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米其林指南上海2017,PP的UV僅拿下兩星,而唐閣意外拿下大陸唯一三星,PP的面子明顯掛不住。今年UV順利拿下三星,可謂是眾望所歸。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為什麼米其林要被這些世界名廚牽著鼻子走?為什麼米其林指南急著要發布新加坡、首爾、上海、曼谷甚至是北京?毫無疑問是受到了Best50的擠壓。

Best50早期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新興市場餐廳,最為出名的就是北歐的Noma和上海的UV。Best50這兩年也在改變,最大的改變就是重新增加法國餐廳的比重,拉攏法國廚師,比如說Alain Ducass的雅典娜、Yannick Alleno的1947以及傳統50的常客餐廳L"Arpege和L"Astrance。曾經在Best50,法國餐廳總是受到不小的排擠,只有一個巴黎排不上號的Le Chateaubriand小酒館撐門面,新興市場和日本餐廳往往是大贏家。

本次米其林給予UV三星、發布眾多城市的米其林,是眾望所歸,更多的也是無奈之舉,受Best50所迫。還是希望米其林、Best50都認認真真地做指南和評級。

最終還是要說一句,記住自己吃的初心是什麼,我的,就是喜歡,就是想抬頭的時候看到家人幸福的表情。切勿盲目追星。


謝邀

說說個人看法吧!

UltraViolet上三星感覺蠻符合米其林的口味的(喜歡有新意的)

前面各位不太喜歡的喜粵8號,個人覺得它們家點心做的真的蠻好吃的。

8 1/2 還是兩星,不過感覺澳門那家也很讚為什麼一直是一星

頤雍庭個人感覺挺不錯的,可以上兩星樣子

大董每家差別都蠻大的,上海的感覺不如北京的,(工體旁邊特氣派的那家做的真的不如其他幾個)

鵝夫人上海那家沒吃過,北京的是真一般

Bo Shanghai感覺有望升級,再怎麼說有Bo Innovation而且米其林也好這口


唐閣公關真的厲害,應試能力大概真的強。我只能善意的想像,也許評委來的那一天,唐閣全體上下正好發了什麼獎金心情大好,超超超超超水平發揮了那麼一下,於是輪胎評委吃得龍心大悅,上面的故事連著發生了2年,好像也沒什麼不合理。

但是,大董、鵝夫人、老乾杯這3個貨居然還在,真是這個榜單最大的笑話。

不過,看在 JEAN GEOGRES和BO都拿星了,好朋友的ALMA上了必比登,這個榜單也勉強可以接受了。


我就想問一句那些上來就是UV實至名歸的答案們。。。有多少人去吃過了?


謝邀!

先要祝賀!UV今年拿了三星,非常非常的實至名歸,作為一個還沒有去體驗過的少女,很擔心它會漲價,會訂不到位子!

三星

因為對唐閣的小小偏見和對龍景軒的過度偏愛,一直沒有去唐閣

二星

去了一家大家很有爭議的喜粵8號

(圖上還留下了我醜醜的點評水印)

當時中午提前了一個小時站在大太陽下排隊,排到第二個,開門的時候是讓有預定的人先進的,接下來沒有預定的人才可以陸續入桌

其實對於這種排隊的體驗,我並不是很滿意,至少作為一個二星的餐廳應該讓大家可以在一個好一點的環境里等位

至於菜品,中規中矩的粵菜,其中蜜汁河鰻,是稍微讓我驚艷的,因為朋友跟我說河鰻刺多並不是很好處理,所以體驗會很不好,所以一開始是不建議我點這道菜的

我執意點了!並且覺得還不錯,底部炸脆了,有些刺好像也不影響食用,醬汁並沒有全部包裹,恰到好處,可是吃多了會膩的哦!

然後值得說的是杏仁茶,表面皮子很完整,整碗都是稠稠的,以前不喜歡杏仁的味道,但是這次喜歡了

另一家我去過的也有些褒貶不一的粵菜御寶軒

我是提前一天打電話的,有位子耶,很驚喜,就收拾收拾去了

一般去粵菜餐廳我都要點楊枝甘露,然後通過楊枝甘露建立對它的整體印象(就是這麼愛甜品)

對於御寶軒的楊枝甘露,其實我並不是很滿意,甚至現在答題的時候回憶不起它的味道,只記得稀稀的

但是龍景軒楊枝甘露的味道還一直在我的腦海,所以我是一個評判一家餐廳非常主觀的人

我都是通過我對它記憶持續的時間

然後值得說的是鮑汁鳳爪,記憶猶新,湯汁很喜歡的,甚至以前不吃黃豆的我後來還吃了一些黃豆

總結:二星里我吃過的兩家粵菜,其實發揮算是很平穩的兩家,因為我後來回到南京也去了一些粵菜店,真的是難吃哭了,所以我也會想,可能米二給你的最終體驗應該是平平淡淡地習慣,和一些小喜歡吧

畢竟輪胎團隊現在並不想去廣州做粵菜的評星

二星里我還去過一家義大利菜,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沒有在松露月的時候趕過去品嘗,我真的是很難過的。當時被安排在一個很好的位置,正好失戀,一個人對著東方明珠,尬酒尬吃

它們家讓我驚艷的都不是主食,而是每一道送的甜品和開胃菜,都恰如其分地抓住了你的味覺,可以說很厲害了

至於很多人推薦的意麵,說實話,我並不是很喜歡,對於我,太咸了,但是貓耳朵Q彈吧,這種意麵的處理方式還是很新奇的

主食選擇牛肉不會錯,牛裡脊有點像媽媽在家做的蹄膀,牛排是很清新鮮嫩的

總的來說八部半在我看來,是沒什麼出錯的地方的,在大陸這裡是二星的原因,還得讓我!去香港探索一下那裡的八部半

一星

一星我去過一家比較小眾的,叫家全七福,作為一個茶點愛好者卻急急忙忙地選擇了晚餐

推一個蟹蓋吧,是整晚讓我有些流連忘返的菜吧,打開後,蟹肉根根分明,味道處理得不錯,和蘿蔔絲味道是很分明的,並沒有失去蟹肉的鮮美

又要說我愛的楊枝甘露,單從楊枝甘露,它們家是完勝御寶軒的

一星基本實至名歸

其實從今年的變化看,是很想先去嘗試Bo shanghai的,只是因為沒時間去香港!

但其實還是比較期待有真正的上海菜或者上海特色菜可以進榜單的,這樣分店來分店去不太有意思


大蔬無界…?是素食餐廳少所以競爭壓力小嗎?


其他都好說,為啥鵝夫人不給摘星?


UV三星合情合理,不過拿了三星以後估計更難預定了,唐閣我已經懶得吐槽了,不知道三星怎麼拿的。JG我個人挺喜歡雖然你們都在噴,不求跟紐約一樣三星,至少兩星吧。BO上海和81/2沒吃過,但是他們香港店給我的印象都很好,感覺星低了。JR這個米其林老朋友還是二星,然而一模一樣的香港店是三星,我估計過幾年上海店可能還是要升星。

看到很多人吐槽大董,講道理,一星是同類餐廳中比較優秀,二星才是值得繞路前往,我覺得給個一星不算過分吧。

最後,我估計這個問題下面又要湧入一大批說米其林吃不懂中餐的人了,大家都是人,哪有什麼吃不吃得懂的。

竟然還有說大眾點評比米其林好的,難道都是水軍?難道你們都忘了大眾點評比吃榜上的那家山寨日料店了?米其林或許做的不夠好,但是大眾點評就是個笑話。


2017年9月20日,米其林正式發布第二版上海米其林指南,共計30家餐廳獲評米其林星級餐廳,其中四家餐廳新晉為一星餐廳,沒有一家掉星,UV更為升之至三星。筆者有幸吃過其中的14家,下面我就班門弄斧簡評一下這30家餐廳

三星:

唐閣(已)爭議不斷毀譽參半的一家,頭頂著大陸第一家三星餐廳,可想壓力之大,摘星沒多久就和朋友去過,看得出餐廳各方面都很謹慎細微,出品中規中矩,個人認為其水準在2星與3星之間,與HK的三星龍景軒和唐閣有差距,但米其林也不能讓上海三星空缺,畢竟全球大都市,矮子裡面拔長子,再加上背後朗廷集團的身份所以你懂得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未),簡稱UV,中文紫外線,新晉三星餐廳,每天只接待10位顧客,要提前二三個月左右才能預定到,套餐標準4000.6000.8888,三種,這些擋住了絕大部分消費者,這次新晉三星,很多人說實至名歸,我再想這些人有幾個去過UV了?作為創新料理的傑出代表,UV是很優秀的,但是他畢竟是家感官餐廳,米其林評定的標準是食物的本身,這就值得商榷了

二星: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未),作為香港名店開在魔都的分店,八部半能拿下兩星已經算不錯了,義大利餐廳在海外三星也就HK那一家,但筆者認為和總店會有不是一點點的差距,所以月底會去HK總店拜訪,期待白松露大餐。

喬爾.盧布松美食坊,(未)老爺子開的餐廳遍布全球,旗下毛估估至少30+星星,就亞洲來說,新加坡一家三星一家兩星,HK三星,上海二星,東京一家三星兩家二星,星光四射啊,周末有LUNCH套餐,性價比很高

喜粵8號(已),全球性價比最高的二星餐廳,導致預約極其困難,筆者通過朋友幫忙才吃過一次,不考慮擺盤環境等因素,菜的出品還是不錯的,要比鵝夫人這些一星不知強多少

逸龍閣(已),半島里的粵菜,去之前朋友不看好這家,嚇得我點的都是其經典菜肴,所以還是沒觸雷,一頓飯吃下來,沒啥毛病,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米其林評委的確偏愛粵菜啊

雍福會(未)作為上海本幫菜里唯一的兩星,有人看好升三星,有人說難吃,不回話說回來餐廳環境一流,在以前的領事館裡,裡面居然還可以擺婚宴

御寶軒:(已)新加坡開的粵菜館在上海拿到兩星,HK那家今年也一星了,午市點心很好吃,最愛他家的福建炒飯,晚上人均就比較貴了

一星:

Bo Shanghai:(未)香港三星餐廳廚魔開在上海的分店,開店一年就拿下一星,說明一點,風格討評委喜歡

Jean Georges:(未)作為一家魔都老牌正統西餐廳拿下一星晚了一年,他家總店在紐約,米其林三星

艾利爵士:(未)同樣開在半島,餐廳位於酒店13樓頂層,晚上去很熱鬧,帶點酒吧的風格

大董,(已)有兩家分店評了一星,一家在環貿,另外一家在越洋廣場,我去的後者,號稱創意菜,我欣賞不來,烤鴨太干,九轉大腸實在太甜,最好吃的是栗子白菜

大蔬無界;(未),新晉一星的素食館,但筆者認為一樣吃素餐還是老老實實去福和慧吧

鵝夫人;(已),什麼鬼,這都能評上米其林一星?我相信米其林在剛剛頒布的前兩年是不會讓餐廳掉星的,但明年就不好說了,如果還在一星,那說明台塑集團的公關能力非同小可了,對了這家和王品 花隱 西堤 LAMU是一家

斐霓絲;(已)小奢酒店璞麗二樓,中午有極具實惠的套餐,這麼實惠呢,點了一瓶無氣泡水的價格就等於套餐一半了

福和慧;(已),好看又好吃的素餐,只供應套餐,580套餐吃完總覺得肚子里少了些啥對於我這種食肉動物來說偶爾淺嘗一次即可

家全七福:(未),比起這家餐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有興趣,簡單點來說,老五老七一起開了家福臨門餐廳,在HK以前也曾經拿過兩星,後來鬧矛盾分開了,老五開的繼續叫福臨門,老七跑上海開了家全七福,具有諷刺意義的,香港福臨門今年被摘星,而上海老七卻兩年連續一星了

金軒:(未)在麗思卡爾頓53樓的粵菜館,,不知道怎麼,浦東的星級餐廳我一家都沒去過

老乾杯:(已)灣灣開的日式烤肉店,用的都是澳洲和牛M7-M9,分割技術很贊,相信明年年初台北米其林發布會有總店的位置,特別誇獎一下他家的服務,不動手幫你烤肉是最基本的了,對於肉類知識很了解,邊烤邊聊,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吃完。

說到這,順便說一下上海為什麼沒有星級日料,因為沒有好食材,由於進口清關等因素,這點制約了日料在上海的發展,日料要在上海摘星,除非日本那些名店來上海開分店,不然這幾年都很難

老正興(已)環境不咋地,印象中只剩草頭圈子了,這種館子在上海應該不少啊,怎麼就他是一星了?

利苑:(已)也有兩家獲得一星,很舒服的老牌粵菜館,一星名至實歸,其他地區利苑也好多都是一星

迷上海:(未)對我來說也是迷,只知道在浦東卓美亞喜馬拉雅6樓的一家上海本幫菜餐廳

南麓.浙里(已)杭幫菜 在外灘的後背一條巷子里,門面很低調,一不留神就輕易錯過,出品無功無過

蘇浙總會(未)評委對江浙菜還是給點面子的,這家香港分店今年也拿下一星

泰安門(已)剛剛吃過,蠻好的一餐被一道主菜破壞了,吃下感覺沒見用了什麼好食材啊

新榮記(已)起源於浙江台州的餐館,做小海鮮做的很淋漓盡致了,聽說台州總店消費要比上海低 有機會去嘗試一下

甬府(未)新晉一星餐廳,老上海大戶人家最愛的一家寧波餐廳,餐廳在錦江飯店

雍頤庭(未)名字很大氣的本幫餐廳,可惜又是在浦東,我何時去浦東拔草呢?

一口氣寫完這些,如有錯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最後再說下一些米其林的常識性錯誤

1嚴格來說沒有米其林大廚之說,但對於在米其林星級餐廳任主廚也能稱為米其林大廚,但是你一旦離開去了一家非米其林餐廳,那麼就和米其林沒有任何關係了,現在錫城好多曾在星級餐廳做過的回無錫都叫米其林大廚了,你讓那些真正大廚情何以堪啊

2米其林餐廳開的分店都冒充米其林餐廳,比如新加坡莆田(吉真那路店)是一星餐廳,但新加坡好幾家莆田,則其餘餐廳都不是,更別說蘇州那家莆田了,蘇州那家最喜歡動不動提米其林

還有曾經是星級餐廳,一旦被摘新,就什麼都不是了,比如香港的鼎泰豐,更別說無錫那家了。全中國大陸目前只有上海有米其林餐廳,其餘都是假冒傍名牌,不過聽說2018二季度廣州米其林指南發布了,好期待啊!


推薦閱讀:

上海哪裡有好吃的鰻魚飯?
珠海有哪些美食攻略?
南方人做菜為什麼愛放糖和料酒?
上海有哪些比較地道的港式/粵式餐廳?
上海菜即本幫菜是否&為何很少有輸出?

TAG:上海 | 美食 | 上海美食 | 米其林餐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