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到底該怎麼練?
現在網上和拳場個個都是大師,說起來頭頭是道,而且很多人說的都互相矛盾,真做到的一個都沒有。見過一些老師傅們,說起拳理、練起拳來來也不盡相同。舉個栗子:一個師傅說站三體式要越低越好,重心低,不容易倒。(這樣膝蓋就彎成死角了,師傅說沒事)。另一個師傅說,站三體式盡量膝蓋少用力,要用膝蓋後的兩條大筋撐著(畢竟用腿了,我怎麼都做不到膝蓋不用力)。如此眾說紛紜,形意拳到底該怎麼練,有沒有什麼標準的體系。李洛能、郭雲深、宋世榮、孫祿堂這些人,又是怎麼練到那種程度的。
練拳一定要從根本上去考慮。
大家都說了很多,練法我就不再贅言。
我今天想說說很多新人都會遇到,但是沒有認真考慮的問題。
格鬥說到底,拼的就是基本素質+技巧,就是形意拳和太極神功也不能違反基本法。
而基本素質更是關鍵,你的力量、速度、耐力、抗擊打等等都決定著你在對抗中是否佔優勢。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五行拳十二形練出來的——這是跟現代搏擊稍有差別的地方,這個以後慢慢聊。
所以說,如果你形意拳練了三五年,你的爆發力、耐力、抗擊打這些基本素質跟之前並沒有發生質變,那麼就要反思一下是自己練功不勤還是老師也不明白了。
最根本的基本素質沒練出來,你一個崩拳18種變化,還是挨揍。
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會吧。我是師父怎麼教,就怎麼練的。自己一開始真的完全不理解,想的全都是這個動作怎麼怎麼用,怎麼樣能技擊,但是當自己是個小白的時候,真的覺得這些動作放到實戰里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彆扭。在練習了一個月之後我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仔細回想,我的師父教導我的時候從來說的都是要練到合,含住氣,手不是手,腳不是腳。於是我把它當作單純的動作來重複,只體會身體感覺上的變化,也不管會是個什麼結果。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練了兩個星期,開始體會到了身體的變化,同一個動作,外形和以前沒區別,但做出來時身上力量出來的根源變了,也就是常常說的法力方式變了。到了這個時候,我才確信,沒錯,那些動作是有用的,我做任何動作,都是那個法力方式了。再練下去,就知道什麼是練的好,什麼是練的不好,看一眼就知道普通人的身體狀態和自己是不同的。所以我認為,傳武練的是一種身體狀態,這個狀態很舒和,但動起來效率極高。又回到了師父說的那句話 套路是用來練功的。什麼是功?我看來功是身體的狀態,一個程度得功,有一個程度得狀態。改變了身體狀態,可以理解為改變了自己對身體控制的感覺,就是懂了在練什麼。懂了在練什麼,剩下的就是繼續把它發揚光大。_________分割線________站三體式,的確膝蓋不承力是我們要的狀態,如果站對了,力量下到腳底,最後會下到腳底往下。說的不承力,不是指它不出力,而是你全身重量的落點不在那裡,落在哪裡,勁力就卡在哪裡了,追求的是沒有卡住的地方,落在腳底下無限遠。同樣累比一個,握緊拳頭,但胳膊上的肉是松的,這樣就是練對了。能體會到這,就是體會到內家拳所謂的勁力了。以上說的都是一同出現的,不會有先後,跟那句六合有一合不合則全都不合是一個意思。_______又來一條分割線_______關於怎麼練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學過書法和國畫。這兩樣都是純粹東方思維的東西,我覺得可以拿來類比。給一個零基礎的新手一支毛筆,讓你寫出漂亮的書法或畫一幅畫,你就會想,這筆能拿來寫字?還能寫好看?你看到老師寫的好看,你就知道原來真能這麼好看,跟他學了。學科一陣子,老師把要領也告訴你了,你能畫出來,但跟你腦中構圖相去甚遠,我見過很多朋友,單寫筆劃,每一種筆劃都寫的極好,間架結構要領也熟捻,但寫字就是不好看。那你說跟老師比差在哪裡?我們通常說差功夫,老師這時候會說,按要領多練。最後你練好了,寫的好看了,你會發現,去告訴新手要總結什麼要領和注意事項其實都沒有用,差的就是練習。尤其在懵懵懂懂的時候忌諱瞎琢磨,因為拳理是個客觀的東西,你腦中所想是主觀的東西,這兩個東西能一致得概率微乎其微,你只能練到那個份上再去想自己的心路歷程,才能有所總結,但你總結的是你自己的,每個人情況又不一樣。所以我認為就是少想,多練,有了自己的體會,就有了自己的拳。我的師父教我時候,跟我說法用合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度,那是你練出來了,你自己身體衡量出來的最合適的東西和用法,它不離二十四法,但跟你師父的度又不一樣。拳理總結是共性,功夫上身是個性。練著練著就不疑惑了。我限於天賦和機緣吧,一個人不明白的練,練了很長時間,現在回想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能堅持過來的,我覺得每位同好都會有那段時間,不明白,不理解這些東西,但就是願意"盲目"的相信師父。熬過來,就嘗到了甜頭,總會有所得的。
我提供一點思路,三心
腳心要玄(懸),手心要扣,人心要靈
腳心要懸,只能用前腳掌著地,一開始很變扭,後來沒感覺了,就「換勁」了,平時走路不容易摔倒了。這也是拳擊泰拳的基礎,這點做到了才有步法,形意拳的步法不比拳擊簡單。很多健身房的私教會教拳擊泰拳,這些武術有助於學員練器械時找到正確的發力方式。形意拳也是一個道理,不多說了
手心要扣,一開始扣手心有感覺,後來沒感覺,就「換勁了。這個是長短勁的基礎。
人心也要「換勁」,但我沒什麼靈性,就不瞎說了。
就這樣了當然需要明師教,但是考慮到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業餘的,身體素質並不好,為什麼非得練武術?
武術里對協調能力要求很高,好的武術里總結的動作都是基於這個動作下的標準體態,要做到最大程度的符合人體的生理結構和功能,這個動西沒有經驗豐富的人是不可能教清楚的,也不是什麼賣弄幾句內外三合,膝蓋不過腳尖的事,把武術當成什麼了?就拿劈拳來說有很多種練法,都是符合肌肉功能的,要練到這種程度,得花很多心血還要看自己腦子好不好使。
我比較反感知乎上胡吹武術,好像是個人就能把武術練好一樣,武術是很專業的體育運動,拿來健身可以,要是講打,你一天投入幾個小時,量有多大,營養跟上了么。那些吹內家的你們會用內家的方式起鞭腿么,起掃踢呢?
業餘的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明明大把時間用來上班,卻整天意淫要練神功,怎麼可能啊。
最後,武術里對大眾最有好處的不是什麼樁功,也不是什麼拳,而是基本功,最好的基本功就是長拳的五個基本腿法加上戳腳的後腿(鴛鴦腿),找個民族體育專業的人就能學會。這裡面包含了柔韌 體力 力量 協調,這是幾百年來武術總結的最好最特色的基本功,什麼拳都可以從這上頭來。
如果喜歡搏擊可以找個拳館練練散打 拳擊 摔跤 泰拳,如果這些學會了,來學武術不是難事,還能分辨好壞,如果這個也學不會,武術基本上也無緣了。
拳既要練,也要用腦子想;既要聽師傅的,也要兼聽包容體悟。舉個例子,我學劈拳的時候,打到鷹捉進步那一下,每次師傅都說,後腳少跟一點,最好不跟,也不說為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練的也很難受。後來有一次河北出差時在公園裡練拳,有個前輩說,你這勁都憋在身上出不來,脊椎骨要中正,不能往前撲。回來後我把兩個人說的要點結合起來,邊練邊想,悟出來兩個人說法是一致的,後腳少跟的目的,不就是要控制脊椎骨不前傾嗎,這樣練起來能夠初步理解發力的要領了。拜師不如訪友,我之前和別人學過一段時間心意六合拳,同樣是公園裡偶遇高手指點,不然膝蓋就學廢了。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有想了挺久,因為從沒思考過把一些東西表達出來或者該如何表達出來,想來想去想到個書法的例子,我覺得也可以用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書法家翁方剛,書法理念在於師法古人,講究筆筆有來歷,其女婿師承劉石庵,一日談起書法,翁方剛揶揄讓他去問他老師,他哪一筆是古人的,女婿老實,真的去問了,劉石庵回答:你去問問你岳丈,他哪一筆是自己的?拳是自己的拳。師父教你的時候,教的有他師父給的,也有自己在長期練的過程中悟的、為契合自己而改的,但開頭的東西,是他師父教的。而他師父教的時候,也是一個這樣的情況,有時候為了適合他的身體,他師父也把東西改了再傳給他。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一門拳在長久的發展傳承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練法和理解,分化出了各家流派,這恰是一門拳的生命力所在。家家都不同,而家家也都對。
因此在開頭的時候無需糾結這些不同,正如你入手顏家卻嫌這字怎麼和柳家的不一樣,又如厚重是字,瘦金的孤寒就不是了?這些只是帶你進這個門來,若師承是對的,那就照著來,哪家的書法打基礎都能把筆畫架構練好,體悟這些不同是之後的事。拳的合,是自然而然。把彆扭練的不彆扭,是在馴服身體,又何嘗不是拳的內容在與自己磨合。所以現在只需要去練,別管別家如何如何,該借鑒別家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告訴你的。
臨摹一輩子也只是個書法匠。但再怎麼風格鮮明的書法家開頭也是臨摹前人。若要說標準,也有標準,臨摹的標準是字帖,拳的標準就是師父,現在不是去悟天馬行空的時候,現在是苦讀苦學悟字帖的時候。以上,水平孤陋,如有錯漏 還請諒解斧正。既然你說目前見過的人里「能做到的一個都沒有」,那你就慢慢找唄,誰說到做到,就跟誰的體系練。要是始終找不著,那就別練了。多簡單一事~
來看看評論區的指點江山嘴拳道十段 @馬克弗里曼,我覺得很有趣啊。對傳統武術一竅不通,然後就跑來跟我指點江山傳統武術怎麼發展。我也是笑了,傳統武術怎麼發展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還需要統一江湖覺得才能發展。連稱體重出來的對手和街頭起衝突遭遇歹徒出現的對手有什麼區別都沒搞清楚,就跑來指點江山。我說了半天傳武野地無規則和競技項目的區別,說了我在烏魯木齊,然後跟我要地址,地址給了直接翻臉說憑什麼讓我去千里之外,還跟你玩野地無規則。要地址的時候你怎麼不說烏魯木齊那麼遠,憑啥讓我玩野地無規則?我說了半天野地和競技比賽地面差別,但凡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場地地面不同,對發揮有多大影響。這位還跟我說地面不一樣也不影響發揮,既然不影響發揮要完我地址幹嘛跑來跟我說來跟我去競技場館打正規比賽?這選擇性忽視玩的挺溜啊。轉眼就忘了我讓你來是讓你體驗野地和場館地面差別的。
當我是陳鶴皋啊,你徒手我就上刀?對不起,新疆哪怕一個超市,安檢都比你們內地三線小機場的安檢查的嚴格。走街上都要搜身查手機,還自己腦補我這邊可以隨便帶刀砍人?下次給自己膽囊萎縮找借口之前先補點常識行不行?
現在變成我炒作了?我拿個連特么頭像都沒有關注只有11的無名小號炒作?除了你爹媽別人特么知道你是誰啊?我炒作給你爹媽看么?我就問問,關注我的小夥伴們,我要是對方來了不敢打,跑去報警,你們答不答應啊?會不會取關啊?會不會去關注一下這樣的挑戰者啊?智力正常的人都能知道,別說我不敢應戰了,哪怕我打輸了都會有人取關,一群噴子跳腳跑出來踩我起鬨架秧子吧?反倒是這種小號,輸了有任何損失嗎?除了你爹媽誰知道你是誰啊?雙方勝負代價差別如此之大,還成了我炒作?退一萬步說,我就算打贏你,能有什麼好處嗎?拿去說都沒啥可說的吧,又打贏一個,那玩意叫啥來著?算了,反正日常虐菜。
這嘴臉也是挺有趣,讓你他來試驗野地和競技擂台地面差距,要了地址就說要去比賽擂台打?您這記憶力比傳說中的金魚的3秒記憶時間還短吧?要地址前跟我說我怕你報警,地址給他了,立刻翻臉說我法盲。一臉你再說讓我去我就報警的表情出來了,小號果然有天生優勢啊,反正再怎麼不要臉也沒人知道你是哪根蔥,對吧?來來來,咱們說道說道,說我名聲不好您倒是找個苦主出來,我是不講規則犯規把誰給打了呢?還是打輸了跟人動刀了?找出來我當場給您和苦主道歉,如何?
下面放完整版對話記錄,大家也可以去評論區自己對照,看我有沒有故意剪輯那條不發出來,或者修改雙方話語。
----------------------------------------------------------------------------------------------------------------
不謝邀
你要在網上學,那當然是這樣了。形意拳分支多了去了,我都不說下面分出的意拳之類的另立門派的分支了,光形意拳就有宋氏形意,車氏形意,尚氏形意,朱氏形意等等分支,這些分支都多了去了,每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東西。每家都不完全一樣,你要誰都信不過,非要各分支都串個口供找個統一說法的話,那你還是別練了。
既然你問前輩怎麼練得,郭雲深當年跟李飛羽練拳,說是李飛羽出門訪友,郭雲深就跟著,走幾十里山路一路崩拳打過去,李飛羽跟朋友聊天,郭雲深就在一邊站三體式。哪位大師都是花時間下功夫練出來的,不是聽人BB練的。傳統武術跟現代搏擊不同的就是,現代搏擊有規則,場地護具什麼都固定好了,對手也是跟自己體重相當的職業選手,這就代表身材不會差太多,那麼當然可以用同樣的訓練方法。但是傳統武術地面環境不一樣,自身體格不一樣,對手也不會稱體重跟你打,每個人天賦也不同,那麼對於拳法必然不可能都完全按同樣的方法去練習。打個比方吧,劈拳相對更適合高個打矮個,劈頭蓋臉往下砸,崩拳相對更適合矮個鑽高個懷裡輸出。我打比我矮的人的時候劈拳就很順手,一手砸開對方防禦另一手劈頭蓋臉就捶下去了,打比我高的人就用崩拳往懷裡鑽,一矮身正好對方拳從我頭頂過去,我就鑽對方懷裡了。但你要是高個平時對手根本找不到比自己矮的,還非要追求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必然是練不成。傳統武術就這樣,每個人身體條件不一樣,都要做自己的調整,你要麼認真拜個師傅好好學,要麼你還是去練現代搏擊吧。傳統武術就是每個人理解都不完全一樣。
我這小兄弟跟我學形意,我告訴他用胯發力,他覺得跟玄學一樣根本不懂啥意思。我告訴他不懂沒關係,記住我的話,然後玩命練,訓練強度到了自己就懂了。現在跟我說好像找到感覺了,他要不信我的話滿世界網上找別人說的,然後夏姬八練,那他只能越練越糊塗。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學拳講究身體明白不是腦子明白,只要你確定師傅有真本事,那師傅怎麼教的你就怎麼練,記住師父說的話,自己慢慢努力體會,訓練量夠了你就明白了。沒師傅就別在網上練了。還不如報個拳擊班散打班啥的去學學來的實際。
------------------------------------------前排廣告位-----------------------------------------------
合作媒體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同意@WolfgangAznable兄的說法。任何武術的靈魂都是技擊。 各種練法,招式都是前輩們豐富技擊經驗的總結。拳法是服務於技擊的,所以練功應該含著攻防意識,站技擊樁也應有臨敵對峙的狀態。 形意拳追求「打人如走路」的境界。動作可以盡量放鬆自然。在滿足基本要領的前提下,最方便攻防、移動的狀態就是最合理的。結合自身實戰經驗進行調整才可以找到這種最佳狀態。其實孔子的話改一改,用在武學上也對:打而不練則惘,練而不打則殆。
謝邀。
其實形意拳的練法是有標準的。
但是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不是每一個練形意拳的人都是好教練,懂得怎麼教拳。也不是每一個練形意拳的人都能練到一定的程度,練到足夠的水平,哪怕他是名家之後,宗師弟子。
任何東西,任何技藝,到達一定高度和水平的永遠是少數人。
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是造成目前這種亂象得根本原因。
以前的真正的職業拳師,無論哪個門派的,不只是形意拳的,都是按照一定標準訓練的。
即使現在,仍有一部分拳師是按照這樣的程序訓練出來的,這樣的老師,我有幸遇到過三位,分屬不同門派拳種。
聽這樣的老師教拳,那就是一個清楚明白,因為所以,條理清楚,規矩嚴謹。
當然我也遇到過不是這樣訓練出來的拳師。
所以過去形容一個人拳練的如何有個說法,叫拳練的規矩、到位。因為有標準,所以才有這樣的斷語。
那麼形意拳的規矩到底怎麼回事,因為這些規矩是隨著具體的動作功法走的,我沒法在這裡寫出來,也就罷了。但是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形意拳該怎麼練,倒是可以談上幾句。
首先從功法程序上來說。
第一步,先練樁功。
樁功第一階段以無極樁、渾圓樁為代表的正面樁為根本。主要目的就是調整身姿身架,以正身形為主。
第二階段仍是以正面樁類為主,是要正確體會到放鬆,同時滋養筋骨。
第三階段還是以正面樁類為主,這時筋骨基本成型,開始體會到間架結構。
第四階段是正面樁和以三體式為代表的側面樁結合練習,某種程度來說仍以正面樁為主,主要是體會間架結構的各種變化和應用。
第五階段是正面樁和以三體式為代表的側面樁結合練習,某種程度來說仍以正面樁為主。其目的開始體會樁勁的生成。樁勁跟間架結構力是兩碼事的東西。間架結構力勉強可以說是初級的樁勁。其實形意拳類一開始就是以樁勁為追求目標,所以最初的形意拳里,間架結構力是隱而不顯的,沒什麼人論述這個。到了意拳、大成拳的出現,才有淺顯的論述,因為意拳大成拳也是以樁勁為根本追求目標,可以說是不拿這個當回事的。只有在盧氏結構理論出現後,才把間架結構力當成一個重點來論述。就我個人的練習體會來看,間架結構力的出現確實是樁功練習的一個客觀存在階段,從便於學者學習和應用的角度來看,把間架結構力當成一個階段還是有其必要的。只是大家不要止步於此就是了。所以,特別提出,後面還有樁勁階段,那個才是重點追求目標。
第六階段,以正面樁,和側面樁,加上各種強化類樁為鍛煉手段,這裡特別提出是強化類樁的出現是強化筋骨能力,強化樁勁的。到這個階段,樁功基礎基本及格。
第二步,練習行樁。
行樁就是以五行拳為代表的動功,十二形之類的也在此例,不過十二形強度更大,練習安排排得比較靠後。這個不是非得等到第一步六個階段全練完才能練習,一般是在第一步第四階段達標後,就可以練習了。但是在這之前不要練,效費比太低,出錯的幾率更高。
行樁本質就是練習樁的移動和變化,故而必須在樁功有基礎後才能練習。
第三步,練步法。
形意的步法其實分兩大類,一類叫步型,一類是步法。
步型是配合身法變化用的,也可以是為步姿的各種改變。就是所謂的順步,橫步,拗步,盤步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步法」。能不能把這些步型擺對,變化好,是很重要的能力,特別提一下。
而一般所說的寸步、過步,三角步等等,是應用類的步法,有的是為樁的不同移動形式服務,這種步法大家見得多,也容易理解得多。還有一類是為樁的各種應急或是特別變化服務的,這種知道的人就不多,也不太容易理解。
步法練習一般在五行拳熟練達標後才需要特別專項練習。否則以五行拳里出現的步型步法就足夠練的了。
第四步,練習推手。
推手的練習之中,把樁勁應用原理和變化理論熟悉起來,掌握為何樁勁可以克敵制勝的道理。以及樁的變化原則。這個在基礎的步法熟練後,就可以練習了。
第五步,練習距離感
第一階段, 通過雙人對練,把形意拳的幾種基本距離感定型在身上。
第二階段, 通過雙人對練,掌握不同距離下的身步變化原則。
第六步 ,練習一些散招散式
第一階段,以原則性技術為核心,就是學習怎麼用是對的,怎麼用是錯的。此階段練習可以跟第五步第二階段練習一併進行。
下面兩個階段的東西則最好在第五步訓練完成後再練習。
第二階段,以模式化技術為核心,就是學習所有技術是按照什麼樣的模式、軌跡、原則變化的。
第三階段,學習一些成手成招,不必多,三、五式即可,作為例題或是練習題性質的技術,加深對第二階段的內容的理解和消化,乃至升華。
第七步,摸肩搶步
輕對抗練習。將學到的各種原則,在對抗中熟悉起來,掌握住。這個可以跟第五步,第六步的練習混搭著練。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可以有不同的條件限制和規則限制。
關鍵詞是「輕對抗」,可以視為一種增加難度的練習。
第八步, 實戰對抗
第一階段 條件實戰。就是限定某些技術的使用的實戰模式。
第二階段 半開放式實戰。就是限定必須達成某種目的或效果的實戰模式。
第三階段 完全開放式實戰。
第九步, 全盤打磨
把十二形的東西在這個階段完全掰開揉碎講透了,將全部形意拳的東西融合在身步變化中。需要跟隨第八步的東西一起進行。不實際對抗,不足以理解。
至此形意拳的訓練基本完成。
這種練法,基本三~五年,專業訓練,能造就一個形意拳手。
以上是按照訓練程序說的。就受訓者本人的感受來說。
第一步,先掌握松。不懂什麼是真松。練不出真正的形意拳來。
不過你可以選擇練別的拳。
第二步,體會到間架結構力。
第三步,體會到樁勁。
第四步,體會到整。注意到知道什麼是樁勁後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整。此外所謂的整,自欺欺人罷了。
第五步,掌握樁怎麼移動。
第六步,掌握樁怎麼變化。
第七步,掌握樁怎麼活起來。
以上是受訓者的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
列完這個單子可能會有很多人不認同。因為跟很多人學習過程,或者是對形意拳的認知完全是兩碼事的東西。對此,我也只能說「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啊」。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啊。
例如:可能有些朋友注意到了,我列的這個訓練程序里,沒有發力練習。
居然沒有發力練習啊!!!!形意拳啊,沒有發力練習啊!!!!
確實沒有。因為力不是發的,再怎麼練,發出來的也是假的。我常跟人舉例子,一頭熊,做過什麼發力練習么?它呼你一巴掌你受得了么?!
所以真正的形意拳,如果說有什麼發力訓練的話,就是:
一、身體放鬆下來;
二、筋骨完成符合一定標準的改造;
三、按照正確的要領和原則,完成正確的變化動作。
做到以上三點,力自然就能發出來。根本不需要去練什麼蓄髮蓄髮的,或者操練什麼發力模式。那些都是假的。
同樣的,我列的單子里的對五行拳的定位,也跟很多人理解的不同,完全沒有很多人所想的那麼「重要」的地位。
這個,一半原因是對於形意拳到底本質是什麼的理解的不同。一半原因,則是訓練手段的選擇的不同吧——如果理解方面大家沒差的話——這個單子里選擇了一種比較折中穩妥的路線。
再有,就是一般人認知的、想像的,或者是期待的,也許是某處碰到的形意拳是這樣的:
比如,三五個月就能打啊。這個簡單,放棄樁功練習。將散招練習提前,結合部分距離感和步法練習,身體素質方面則是以活筋法為主即可。本身其實活筋法在形意拳訓練程序中不是什麼重點的。
大部分的世俗的形意拳教法和練法,基本就是在那個單子里某些程序上做了折中或是取捨。因為種種原因或者目的吧。不是完整的體現。
大致如此,供參考。
我是一個形意拳的練習者,形意拳在武術歷史上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拳種
隨著自身練習的理解,發現我們的傳統武術,不是非常玄幻,摸不到思路的
而是非常的條理,科學,所以名家輩出,每一項練習,都是有他的目的的:
例如形意拳三體式站樁,他的目的是建立自身各種的三角跟結構,可以看看我拍攝的這個視頻
形意拳三體式幾何原理-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而建立了這樣的一系列結構之後,就能夠用於發力,將同等體重的朋友發放出去,具備一般人所沒有的力量形意爆發力之密-催身如炮-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這也是練習完了站樁之後,練習五行拳的目的,從五種不同的發力方向與方式,重複的練習三體式樁功
任何真正的功夫,都不會是越練習,招數,套路越多,而是反覆,不停的練習同樣一個東西
例如形意拳到了十二形,龍形就是把劈拳的順步變成拗步,同時下蹲
不是及其複雜,而是及其精簡,一個東西練習一千遍,所以能夠運用自如
以上是我認為一門完整的功夫的科學訓練流程
另外:網上講傳統武術打法的視頻比較少,我嘗試拍了一些實用形意教程一:虎抱頭技術(街斗防守)
實用形意教程一:虎抱頭技術(街斗防守)youku.com視頻兇猛形意,龐老師實用形意系列 - 功夫者 - 專業武術,格鬥,自由搏擊,空翻,健身養生-在線教育平台_培訓機構 - Powered By EduSoho
這些都是免費的
如果朋友們喜歡也可以加入我的付費課程,一步步練習形意拳
歡迎關注知乎:實用形意 - 知乎專欄 練習真正傳統的,科學的東西
不是進化,而是復古
從問題中的舉例來說——站低樁與膝蓋少用力這兩點並不矛盾,自己做不到是自己的問題,不是這些要領的問題。
舉個簡單的動作——下蹲,要求動作過程中,兩腳分開距離不超過肩寬,下蹲過程中上身盡量不前傾,保持豎直姿態,膝蓋不前超腳尖,兩臂保持在體前或體側不動。且下蹲動作盡量放緩。
這樣的要求,沒有經過運動訓練的人,多數是做不來的,下蹲到一定深度,不是上身不自覺地嚴重前傾,就是站不穩,要向後倒。因為這個動作中需要調動的主要發力的肌群,有一部分是日常活動中較少使用或使用不充分的,比如腰背肌群、股四頭肌。。。沒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個動作中對身體提供穩定平衡所需的力量。。。
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訓練,這些個動作要求就可以被很好地完成。
但是,如果你只是為了達成下蹲這個目的,採取簡單做法,繞開自己不容易達成的要領,按日常動作習慣,則很容易做到。但在持續大量地完成這類動作之後,就容易對膝蓋造成一定的損傷。且原先練習不充分的肌群,仍不能得到很好的練習。這樣做,其實就失去學習、訓練的意義。
不僅僅是形意拳,很多動作要領完成起來困難,只是因為它與我們日常的一些動作習慣不符,需要調動日常活動中難以練及的肌體部分。看似這些動作要領是「反人道」的,但是有其訓練的目的與意義。不能因為自己做不來或者完成困難,就認為是不合理的。
比如題主說的站樁,如果低樁暫時無法按要領完成,不妨先站中、高姿勢,在符合體式要領的前提下,逐漸嘗試降低重心。期間也可配合一些專項的輔助訓練。不必急於求成。
還是一句話,老師怎麼教,你就怎麼練。對不對的,以你老師說的為主。
不用什麼二十四法,只需要下收上提
說那麼多廢話,屁股夾緊了嗎?屁股夾緊翻胯不就有大筋撐著膝蓋了?還用怎麼練?下收上提這基本要求沒做到都瞎折騰啥呢。。。
多實戰,練到能打,能用。
@溫伯陵 可以找 @實用形意-龐 跟著課程練會有收穫。我目前站渾圓樁兩個多月,不談能不能技擊,早期盆骨前傾和駝背已經矯正回正常了。
您說這個啊.這個有檢驗方法的
形意拳入門指南
第二個師傅說得更靠譜。人的脊柱是在背上的,立身中正,落點必然是在背後這面的,從背到臀到膝窩到腳後跟。保持立身中正,將倒未倒的狀態打拳。
1.站樁
2.五行拳樁一定要站夠,否則打在人身上沒用。謝邀。形意拳到底該怎麼練,這個問題,在我當初學拳的時候也迷惑了好久,跟老師和師兄弟們久了,自然就明白了。我理解的不一定對,也不一定和別人的認知相符,僅供參考。首先得找對老師,老師不一定有名氣,但一定要是個明師,明白且能應用形意拳從基礎到應用的所有問題。其次,這個老師要不保守,傳統拳和現代搏擊一個很大的區別是,現代搏擊已經商業化,教練教出好學生,打比賽拿名次是教練利益的最大化,而傳統武術沒有這個環境,傳統武術的一部分老師是很難做到無保留的教你,或者訓練你。所以說,找到一個好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能不能正確的掌握形意拳。再次,和其他拳種或者現代搏擊一樣,有了好的教練,有了訓練的步驟和方法,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的訓練,付出與收穫,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形意拳從大的方面來說,可以分兩大塊,一塊是勁力的訓練,一塊是打法的訓練。可以說,勁力是形意拳的靈魂,好多競賽套路的運動員,打起來看著漂亮,其實是空殼,沒有勁力的內在填充,這形意拳就是花架子。打法也是形意拳的靈魂,打法離不開實戰,老一輩練拳是天天打實戰的,師兄弟之間打,只有打實戰,才能練出實戰的功夫,每天自個兒躲旮旯里苦練是練不出東西來的。這就是我認為的形意拳的練法,不一定對,看著消遣消遣吧。
推薦閱讀:
※就武術功夫來講,歷來的功夫明星誰更厲害?
※甄子丹、吳京、李連杰、成龍、張晉決鬥,誰更厲害?
※中華武術去哪了?
※徒手格鬥有哪些細節或者常識?
※如何看待MMA 格鬥徐曉東擊敗雷雷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