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汶川地震之前,龍門山地震帶被認為幾乎不可能發生大地震?


在08年汶川8級地震之前,確實沒有人料到龍門山斷裂帶有這麼巨大的能量——人們知道這裡會發生大地震,也劃定為強震活動區——但只是認為這個強指的是7級左右

第一:在當地的歷史地震資料里,從來沒有這麼大的地震記錄(7級及以上),影響了地質學家對該地區地震活動能力的認識。史料里這個地區(指龍門山斷裂帶所在區域)最大的地震記錄,發生在1657年,恢復出來的震級不過6.2級。但史料畢竟是有很大局限的。

第二:在四川這樣一個溫暖多雨、農耕發達的地區,古代地震造成的地表破碎和地表變形現象很快就會被改造和覆蓋。加上山高谷深植被茂密,這都成為影響該地區古地震地質記錄研究的客觀困難。

(2001年昆崙山地區7.1級地震留下的地表破裂帶,延綿430km。這樣一個破碎帶,很快就會被風吹雨打給改造掉。)

第三,在2008年之前,在當地開展的古地震地質記錄研究較少,但也已經發現在數千年前和1.3萬年至8萬年不等的時間裡,有過幾次古代強震跡象。可是——這些強震到底有多強呢?

第四,汶川震前,當地缺少用來衡量古地震地質記錄的「尺子」——你看到了很強的變形,但在當地找不到明確的史料地震記錄來衡量它。那麼它有多大呢?沒有實例來對比,就只能用經驗和模型來計算和硬套。

第五,汶川震前,已有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中國西部,這些留下地表破裂、變形的古代地震,怎麼的也有6-7級以上。

-----------------------------

龍門山構造帶深大斷裂……第四紀以來的活動性一直存在認識上的分歧,從唐榮昌等(1993)認為的龍門山構造帶某些長度不大的段落為全新世活動、其餘段落為早第四紀活動斷裂,到龍門山構造帶多數段落為全新世活動斷裂、北川—映秀斷裂為主要活動斷裂的認識(周榮軍等,2006;Densmore et al.,2007)歷經了整整15年以上的時間

龍門山地區的深切割地形、茂盛的植被、農田的開墾加之較低速率的斷層活動性等給野外認識與測繪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300km以上長度的龍門山構造帶上現已發現的比較清楚的活動構造地貌現象僅寥寥可數幾處。

雖然此前我們已經認識到了龍門山構造帶幾條主幹斷裂、特別是北川—映秀斷裂具有全新世活動性,僅有的2—3個探槽亦揭示出史前強震的地質記錄(周榮軍等,2006;Zhou et al.,2007;Densmore et al.,2007)。

但在有史料記載以來,龍門山構造帶僅有3—4次6.0級以上強震,最大地震為1657年汶川6.2級地震,讓我們判定的斷裂潛在地震能力在7級左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地震地表破裂與震害特點

-------------------

誰也沒有想到,人們低估了近32倍。

人們不是認為龍門山「幾乎不可能發生大地震」——這與事實是不符的;

只是完全沒有意識到會發生這麼巨大的地震——這是因為人類並沒有把可能在數千至一萬多年前發生的8級強震記錄下來;

但是現在人們已經認識,並記錄下來了。

科學的進步,有時是擦乾眼淚後才攀登上去的。

(關鍵詞命中「古地震+龍門山」的文獻數量)


謝雲大腰。

兩句話簡答,GPS位移監控系統一直監控的是水平位移而不是垂直位移,龍門山逆沖斷裂帶恰恰是垂直錯動活躍而水平位移幾乎沒有。所以在西南區域上一直被忽視,直到震後,垂直位移被列入監控範圍。


古地震資料少,測量形變小

換句話說,以前的地震不知道,現在的運動很穩定


作為一個地質狗,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中國西南絕對不可能不發生大地震!

【絕對】【絕對】【絕對】會有大地震!

因為,按照板塊運動趨勢,印度最終會鑽到中國西南部的下面!這是全球公認的事實!

你說,這麼大的事兒,地震能不過來湊湊熱鬧么?!?

什麼時候?

若干個百萬年以後吧!

為什麼時間跨度這麼大?

因為地質研究動輒都是以百萬年為單位的,最精準的也是以萬年為單位!

為什麼不能精準預測地震?

這個問題你可以理解為,為什麼不能用鋼捲尺精準測量原子的直徑!

碳同位素定年不是很準確么?

對,非常準確,但那是考古的!碳同位素定年的最大定年邊界是距今一萬年。。。

考古與地質的分界時間點就是1萬年。

嗯,對!就是愛你的那個一萬年

【手動滑稽一下】


這是對地震構造活動性認識所局限

受到聖安德列斯斷裂研究等先存研究影響

震前很大一部分地震科學家 認為低應變區的地震危險較低

而龍門山發震構造應變雖然比較低 實際上是一個已經積累極大應力的閉鎖區域

最新的構造模擬工作也顯示出類似的結論

在這此災難事件前 龍門山斷裂的地震危險評級甚至還被下調 某些院士(震後評的)的固化思維恐怕也是重要的因素

但不管怎麼說 我們對地震的應力應變相關性研究 還處在非常初步的階段 90年代初開始國內很多統計模型和定性的觀點企圖給予地震活動性模式化的解釋 現在看來 是比較失敗的


其實很簡單一句話,現在的知識體系,不光是地理知識。都是「以已知證未知「。說是坐井觀天,不為過。


從沒聽說過這種說法。


並沒有這種說法吧。

作為曾經的地震地質隊勘測一線人員,我外公和他同事們保存有大量關於龍門山地震帶的勘測數據(草稿)並曾在多年前數次提交報告說明二十年區間內(後縮短為十二年區間)該地震帶發生七級以上地震概率極大。2008年是存在在預測區間內的。08年地震後他們迅速翻出自己保存的筆記並調閱了他們所能調閱的所有文件,印證了從前的預測。可是沒有辦法,「地震預測」這種都是要麼給出的時間跨度超大,要麼提前不了幾分鐘。地震地質部門也是清水衙門,實在邊緣得很,話語權很有限的。

時間太久,數字是憑記憶寫的,不一定精確但是大概就是那麼多年那麼多級。反正08年的8級地震不管是時間還是強度都是存在在他們的預測區間內的。只是技術限制啊預測區間就是很大啊,要防範也是…很難的事情啊。


因為升米恩斗米仇,十萬屍體只需要從廢墟里扒出來埋葬就可以獲得家屬的感恩,而十萬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的流民,在失去生計來源加外國挑唆的雙重因素促進下甚至可能演變為流寇,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一股足以影響江山穩定的力量。換做我當政,我也覺得還是讓災民長眠的社會成本和政治成本較小。

雖然聽起來讓人不舒服,但是政治運行的內在邏輯就是這樣,成熟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衡量了成本與收益後會作出怎樣的選擇,是不以人的尊嚴和人的情感為轉移的。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事實是

 2006年3月13日《災害學》雜誌編輯部收到了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龍小霞、延軍平、孫虎、王祖正的學術論文:《基於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區地震趨勢研究》。論文在2006年9月第3 期第21 卷《災害學》發表。

論文最後的結論:

從以上所進行的推算與預測結果看,在2008 年左右,川滇地區有可能發生≥6. 7 級強烈地震。


那年13號到後一年都在極重災區做志願者,急救階段有一天從江油平武北川跑了幾天和志願者隊長大哥回到他父親家休息。他父親是德陽市委黨校的老教師,也在綿陽市工作過,我們就著泡菜喝稀飯,他的老父親在桌子邊搖著扇子擺龍門陣:「那幾年我還沒有退休在綿陽工作,北川縣的人每年都來綿陽打報告,說他們縣城要搬遷,不然可能會滑坡地震,整個縣城都危險的,後來他們還跑去成都省政府報告過,都說沒有錢給他們搬,現在你看嘛,被包了餃子咯。。。」

九十年代北川縣政府就不斷要求搬遷縣政府所在地,理由是地質災害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現在找出學術界地震前推測龍門山斷裂帶不會引發大地震的資料,我覺得是在擦屁股。

即使過去快十年,還是感覺噁心。

地震前水庫水位突然下降甚至乾涸,大量的青蛙老鼠蛇遷移,田地里黃鱔突然能大桶大桶的抓到。這些反常現象,地震前專家闢謠是正常的。。。我嘞個去。

那時候被媒體採訪,記者轉達上級的輿論方向,只能寫正面的。不能寫反思的。現在我們說一說不那麼正面的會不會被和諧?


台灣省地震專家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王干盈說:「四川強震成因被認為漸歸沈寂的龍門山斷層復活發生錯動,這個斷層自明朝以來被紀錄到動的數據不多。四川過去百年來發生的大小地震,只有少數跟龍門山斷層有關,規模不大(以前長時間地震釋放的能量,幾乎都被同在四川的鮮水河斷層消耗掉),地震專家都以為龍門山斷層的傷口癒合了,不可能再動了,這可能也是中國地震局沒發現地震前兆的原因」。

不知道有沒有回答你的問題


地表滑動速率小(&<3mm/a),並且無歷史大地震記錄。


因為汶川地震是人為的,不能展開深說,也無法出示證據,你可以不相信或者恥笑,但是請記住汶川地震是人造的,數十年內應該會真相大白。


握就是不懂板塊的人也會覺得此地不安全,汶川縣海拔1300旁邊幾座山5000多米高,這是什麼概念呢?絕對高度比泰山高三倍,在汶川縣因為離山太近反而感受不出來山的高度


茂縣1933年的大地震被忘了?你應該說龍門山北段


成都頭上有一大盆水


因為1933年8月的時候那附近已經大地震過了。還是7.5級大地震

還產生了川西一個景點:疊溪海子……

理論上不可能才80年不到還來7級以上大地震。


GPS測得地表位移小於GPS誤差。被認為相對穩定。


題乾的結論是誰得出來?我記得當時美國有個期刊地震前就說哪裡可能會發生地震。


推薦閱讀:

如何探知岩石內部的成分結構?
元古宙各地質時代的名稱代表了哪些標誌性地質事件?
沉積礦床層序問題?
地質學是真正的科學嗎?
本人地質本科生,請問學地質以後有什麼出路?

TAG:地震 | 地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