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房地產稅對市場的供求關係影響有多大?

日前,國務院出台《關於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出台實施,其中明確提到「支持各地區在房地產稅、養老和醫療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一些地方政府報告也表明今年工作目標之一就是穩控房價。房地產稅通過增加個人持有房屋的成本的方式,對市場的供求關係影響有多大?


我是造了什麼孽啊,居然邀請我回答這種問題……寫這個回答壓力真大,因為一定要有種不怕被打臉的精神。壓力大也就算了,我有預感這個回答如果被很多人看到,很有可能還要被人噴。噴也就算了,你們別舉報了,我上一個回答剛發沒多久就直接因為政治敏感被刪了,知乎小管家連修改的機會都沒給我。

要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要搞清楚什麼是房地產稅,不然分析再多都是空中樓閣。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發現很多媒體都搞不清楚,房地產稅到底是什麼。比如有報道:

然後仔細一看報道其實是講這個:

看到了么?這個不是「房地產稅」,是「房產稅」。

中間差了一個字:「地」。

房產稅是什麼?

1986年國務院正式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中,房產稅指的是是以房屋為徵稅對象,向房屋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在2011年之前,這種房產稅對個人所有的非營業用房產一直免稅,直到2011年,上海和重慶同時出台《對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在此辦法的基礎上,對於個人住房才開始有條件的正式徵稅。

你一定發現了,房產稅其實只針對房屋,跟「地」沒關係。這是一個老東西,不是新玩意兒。接下來的文字,都是指個人住宅了,這個跟大家生活相關,才是大家想了解的部分。

那麼「房地產稅」又是什麼?非常神奇的是,現在中國,還沒有房地產稅。你看看,媒體報道了那麼多、炒的那麼火熱地一個概念,實際上還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

但是這個東西啊,可能馬上就要有了。你一定意識到了,跟房產稅不同,「房地產稅」一定是涉及到「土地」的。什麼問題一涉及到土地,馬上就複雜了,咱們今天就多花點時間來講一下這個問題的前世今生。

我們先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歸誰所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第一反應都是歸國家所有。這個回答不能說錯,但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參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82年憲法突然加入了「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條目? - 政治 - 知乎

其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從1949年10月1日到1981年,中國城市實行的主要是土地私有制。但是發生了各種敏感詞之後,到1982年,中國宣布城市土地國有化。那一年全國人大通過修訂的憲法,第10條的第一句,就是「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這之後才有我們現在普遍的一個觀點:城市土地的所有權是屬於國家,如果土地是資產,那麼這個資產就這麼一個所有者,國家。這短短11個字對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的具體情況就不展開了,反正都過去這麼久了,那時候咱們還沒出生呢對吧。

然後,時間來到了1987、1988年。中國1987年實施了《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改了憲法。這兩步主要是搞了個什麼事情呢,就是搞了一個「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通俗的說,當時國家搞改革開放,搞城市建設,但是沒錢。這時候人們突然意識到,土地是有價值的,既然所有權不能賣錢,那麼我們就在使用權上想想辦法。國家把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是當時一個很大的改革,相當於把國家的資產,土地,給利用了起來,給國家帶來了資金,給改革開放做出了貢獻。

然後,問題又來了。既然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別人用了,那麼別人可以用多長時間啊?國家搞生意也要按照基本法啊,要給人家一個定心丸對吧。於是到了1990年,國家就說了,住宅土地使用權,70年。

這個70年就是導致一切問題的根源。具體當時怎麼個情況,這裡就不說了。但是提出住宅70年,我估計當時的想法無非就是考慮人口壽命、房屋使用壽命、群眾改善住房的需求等等,

70年夠了。

1990年到現在,也還不到30年。要是從全面房改的1998年算起,到今天也還不到20年。誰都沒想到中國變化這麼快。房價越來越高,買房壓力越來越大。而人們砸鍋賣鐵湊齊了錢,買了房,卻發現拿到手的兩個證書:

15年之後是一個證書了:

上面居然說國有土地使用權只有70年?

現在這個房價,不誇張地說,需要兩代人才能搞得定。上一代人的積蓄拿來付了首付,這一代人再工作30年還貸款。

然後你告訴我只有70年使用權?Excuse

me?所以70年這個政策,過去有段時間可是被噴的不輕。

即使2007年我們有了《物權法》,關於這個問題也是模模糊糊,僅僅明確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這條本質上是捨棄了70年這個說法,但是具體怎麼個「自動續期」,沒人知道。

我們就這麼摸著石頭過河,然後看著房價從3千塊變成了3萬塊。

有了上面的背景知識,我們就可以談「房地產稅」了。不談細節,先談理論基礎。

首先,房子是你的沒話講,土地所有權雖然不是你的,但是土地使用權是你的。現行的房產稅的概念是針對房子所有者徵收稅款,那麼房地產稅,自然就是針對你的房子、再加上你的土地使用權,徵收稅款。

這樣就可以解決上面70年期限的問題:只要你一直交稅,那麼土地使用權就一直是你的。這樣邏輯就很通順了:土地出讓金是獲取使用權的成本,房地產稅是持有這個使用權的稅務成本。土地使用權本身也是一種資產,徵收財產稅也說得過去。這樣原來的兩證合併成一個不動產權證才有意義,物權法的規定也才有實際內涵。

注意了,我們中國現在是講法律的,法律是要人大審核通過的,而人大,就是代表我們的。上面這個理論邏輯,就是用來說服我們的。

講道理,這個房地產稅,是國家收了,也就是政府收了,準確點說,是地方政府收了。當初開發商拿地的時候,已經交了土地出讓金,最後又被買房的人承擔了。那麼現在再收一筆針對使用權的稅,合適么?上面這個邏輯就是說,合適。其中最核心的一點考慮,就是土地作為資產,其增值的部分,是應該屬於資產所有人,還是應該屬於資產使用人啊?

那麼一旦房地產稅開徵了,原來的房產稅怎麼辦呢?我個人覺得,房產稅在住宅這個方面,就是先天不足,應該是要被替代的。這個東西又不複雜,上海重慶從2011年就試點了,真要搞得話,到現在怎麼都可以擴大到全國了。比如營改增,那麼複雜,2012年上海開始試點,去年全部搞定。你小小的房產稅比營改增還難?原因只有一個,不合適。當然原來除了房產稅,還有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等其他跟土地使用權持有相關的稅費,很有可能,它們會一攬子被房地產稅給取代。

大的方面講完了,那麼房地產稅的細節是什麼呢?很遺憾,除了搞這個的人,其他人還不知道真正的細節。原因很簡單,孩子還沒生出來,誰知道是男是女。

但是據說條文是已經成型了,只要願意,就可以公開徵集意見稿,或者直接提交人大審議了。

當然現在流傳出來一些細節,比如說:(這些都是重點!)計稅基礎是評估價,自住房免稅條件是人均面積不超過60平,採取面積和套數共同認定的方案,稅率可能會採用累進位,等等。

房地產稅是針對住宅持有階段,現在開發商該怎麼交稅還是怎麼交稅,也就是說1手房不受影響。

房地產稅的設計重點,是降低住宅的投資屬性,比如規定自住部分免徵,超過自住部分採用累進稅率徵稅,那麼對於擁有多套房的人的影響肯定是最大的。

眾所周知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分化嚴重,一線二線三四線情況完全不同。那麼房地產稅的推出也將不同,這也是國務院明確「支持各地區分別探索創新」的背景。

現在房價過高,人們信心是否還足夠堅強是個問題。很有可能,消化不了開徵房地產稅這個噩耗,如果導致房地產價格崩盤是不行的。注意政府的工作重點是穩控房價,就是說要讓房價長期來看是溫和增長、可控增長、穩定增長,並不是說要降房價。

按照流傳出的這些細節,基本上可以判斷,房地產稅的推出會是一個系統性事件,後續還會有補充動作。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房地產稅就是三件事:解決70年使用期限的問題;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個人住宅的持有成本。如果說還有一點工作,那就是穩定住宅價格,降低住宅的投資屬性。

為了把概念講清楚我真是儘力了,累死了。

問題最後是問:對市場供求關係影響有多大。題主比較委婉,說供求關係……其實就是想知道房價會怎樣么對吧?那麼咱們就直接一點。

房地產稅不是為了降房價,而是為了降低住宅的投資屬性。它的推出,肯定會顯著增加持有成本,所以對於現在已經擁有超過人均60平米房產的家庭、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來說,現在一定要考慮房產持有和配備的合理性。

一線城市房價已經到了合理區間,再次暴漲希望不大,我們應該期待的是房價穩定、溫和增長。先別噴合理兩個字,我的意思是一線城市已經具備了開徵房地產稅的基礎,並不是說我們可以買得起房子。

二線城市目前仍處於分化階段,但是對標一線城市,大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仍有上漲空間。目前基本上是限購狀態,原因很多就不說了,但是我期待開完會後還有一波暴漲。等到房價到一個合理位置,就會像一線城市一樣,開徵房地產稅,追求穩定。

三四線城市,也處於分化階段,但是未來這十幾二十年,整體上比較困難,不具備推出房地產稅的基礎。他們現在的問題要解決,需要我們改變整體思路,這個說起來就更複雜,以後再說吧。

所以對於現在需要購房的人來說,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剛需?換房?投資?

對於剛需的人來說,我們需要保證他們買得起、住得起小房子,注意這裡面住得起,包括租住。

對於換房的人來說,我們需要鼓勵他們在合理空間內換房,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意思,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對於手握房產當投資的人來說,我們要注意他們的行為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要控制過度投資。

所以先搞清楚自己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對於咱們知乎用戶來說,既然平均年薪百萬了,那麼自然屬於第二個階段,或者牛逼一點處在第三個階段。我的建議,買房就二線城市買新、買大、買好地段,不要再追求很多套了。如果已經有了很多套,要考慮轉變思路,抓緊時間處理吧,不然很有可能會再次懵逼。

至於為什麼不在一線城市這麼搞,很簡單啊,買不起啊對不對?

多說一點,房地產稅本身就比較複雜了,不管是其本身的設計,還是推出的時間點,都不是靠一個簡單回答能說得清楚的。至於它可能帶來的影響,那更無法簡單說明,因為房地產不僅僅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活,還關係到中國的整體經濟問題,必須跟其他方面結合起來看。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過多的討論細節,會變成盲人摸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我們要抓主要矛盾,抓核心思想,就是要講政治、看目的、重結果。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看的太重,不要上多了知乎,就覺得全國人民都年薪百萬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想法,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對於房地產稅不滿意怎麼辦?這個問題可以看看我之前的這個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完成 D 輪融資?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加油吧少年!


這個問題我不懂,但是想引用一下大炮的發言給你個參考。

任志強:我沒搞懂。他們老說房地產稅能抑制房價,我看美國有房地產稅,它的房價還是往上漲,2008年掉下來以後,現在的價格漲得比2008年還高。陳總說香港經歷了幾次房地產的下跌,但是每次跌完了以後為什麼房子比原來還貴?陳總沒把這個解釋一下,為什麼跌一次又漲一次。房地產稅在很多國家都有,美國從有房地產稅開始,指標為100,現在到了286,就是漲了快2倍,並沒有抑制房價的上升。但是它可以抑制多套需求,這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調整存量結構。 中國的房地產稅一開始是以物業稅出現的,在2001年,樓繼偉還是財政部副部長的時候,把它列入計劃。那時候的物業稅的概念和現在的房地產稅不是一回事。在立法的時候起碼提到了,用物業稅進行稅制改革,要取消土地使用稅,農村土地佔用稅等等好幾個稅,也就是說它是個替換過程,把流轉和生產環節的稅降低,把持有環節的稅加大,這個觀念在其它國家有這樣的。我知道在前一段時間,我們的人大管房地產稅研究的部門,曾經希望社科院、財稅所提供一些全世界的案例,告訴他們這個房地產稅是怎麼回事,他們實在是不懂。一開始提供了4個國家的,然後他們說怎麼沒有國有土地公有制情況下的國家房產稅?然後又給他們提供了幾個,最接近的大概是以色列,發現還是沒有公有制土地下任何一個國家收過房地產稅。中國要想突破一個世界性的從零到一的過程,在公有制土地上徵收房地產稅的立法,我覺得有點難。比如說現在市場上傳言的,不是第一套免,而是60平米免,我覺得他們如果60平米免,人大常委會一定通過不了,因為人大常委會那些舉手的人每個人的房子都超過60平米,他們的孩子都單獨有房子了,就剩一個老頭或一個老太太了,他的房子面積那麼大,他要交那麼多稅,他肯定要舉手反對。你要說一套房子不管大小都免,有可能他們會同意,因為他那個房子再大,只有一套,剩下的房子都給了兒子、孫子了,他有可能舉手同意。但不管怎麼樣,如果不減現有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的稅而增加稅,就是強盜。所以人民日報曾經有一篇文章叫《房地產稅是惡稅》。反過來說,如果進行調整,那就是兩回事了,因為它會替換在生產環節前面的一些稅和流轉環節的一些稅,如果那些稅取消了,房地產稅可能是減稅的過程,而不是加稅的過程,這可能是更合理的狀態,只是轉換了一種形態,是持有稅,而不是生產稅或流轉稅。但前提條件是你原來那些稅怎麼調整呢?就是我已經交過了前面的流轉稅或者生產環節稅的房子怎麼辦?你變成雙軌制?我們過去說的新房新辦法,老房老辦法?我沒太搞懂。反正它列的計劃是在2017年要出這個辦法,但是這個辦法能不能出台,我是信心不足。 燃油稅我們大概用了19年時間才出台,通過了燃油稅的立法以後,19年之後才實行這個燃油稅,所以我想可能我死的時候,房地產稅一定會實行了。


賣房的人多了,買房的人少了。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房價腰斬一次,百姓才知道痛」?!?
為什麼政府沒有對中國房價進行價格上限?
為什麼知乎上大部分人對房價持看衰態度?有哪些深層原因?房價有可能回到正常水準嗎?
為什麼一般人買房後總會感覺自己買虧了呢?
中國的房價會因為什麼而下跌,怎麼讓中國房價下跌?

TAG:房價 | 房地產 | 稅務 | 供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