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OPPO 連續兩個季度手機銷量全球第四是怎麼做到的?

oppo在銷量上早已躋身蘋果三星的第一陣營,而且單部機子售價均不低,在商業上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知乎是讓大家分享有用觀點的平台,說人傻錢多的不用來多嘴了,假如人傻錢多能一年賣幾千萬台手機,那麼小米魅族鎚子是不是該反思自己不夠聰明?


在普吉島,賣給我乳膠枕的菲律賓小妹能說半生不熟的中文,我問她怎麼學的,她拿出她的vivo手機,說她經常上優酷看中國劇,還有專門的學中文APP。

在雅加達,做grab的摩的小哥會用OPPO手機接單。路過大學,學生妹自拍也是用OPPO。雅加達機場入關處,移民官背後一整面牆都是OPPO廣告。上YouTube也有,30秒MV版本的印尼語OPPO廣告。

在我老家四線城市的普通縣城,縣城中心的二百米範圍內有一家OPPO和一家vivo,周末只有它們最熱鬧,音樂high翻天,還有充氣拱門和舉牌小妹。

我岳母,一個十分節儉的人,農村戶口,在深圳做點小生意。自己掏錢淘汰了我老婆淘汰給她的iPhone4s,花兩千多買了部vivo手機。

儘管知乎er看不上OV落後的模式,沒有性價比的產品,偽裝成韓國品牌,廠妹審美...

但OV做好了兩件事:一是如川普般抓住了沉默的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二是「悶聲發大財」。


1.線下用戶換機潮來臨

今年趕上了線下用戶的換機大潮,線下用戶換手機沒有那麼勤,一般可用到兩三年,而線下用戶換機時第一選擇往往還是線下。

2.高通中端給力

去年,高通中端處理器就一個驍龍61X,性能和發熱又被同定位的MTK中端晶元全面超越,但是總得說來二者都是辣雞,所以ov不管用了誰,都無法保證優秀的性能和功耗。而今年雖然MTK依然水,但是高通的中端卻非常給力,驍龍652的性能已經超過了驍龍801很多,實際表現甚至優於808和810。當ov採用它的時候,雖然不是目前高通的旗艦,卻也可以達到相當不錯的表現水平,而新的驍龍625的功耗和持續性能輸出又非常出色,這都大大地保證了ov用戶群體的需求——夠用。所以今年的ov手機性能和功耗控制明顯要比去年更好,再加上最近開始使用納米注塑一體成型的工藝做金屬機身,2.5D玻璃的引入,還有三星的A屏,都帶來了極多的噱頭,起碼在外觀上也整出了一定的品質感。

3.線下渠道的完善

ov的線下渠道是絕對完善的,覆蓋到鄉鎮級別,在集中賣手機的地方甚至能開好幾家店,這是非常可怕的覆蓋能力。

4.營銷策略

ov的營銷,通過大密度的廣告、簡短易記的廣告詞還有國民喜愛的韓星與小鮮肉做代言人,都為其營銷帶來了很大的成功。

首先是「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1600萬柔光自拍照亮你的美」,這些廣告詞都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已經概括出它們最大的賣點。

其次,大密度廣告轟炸,小白們是不會懂那些的,他們只知道這東西上了各種廣告,上廣告的一定是好的,雖然這種想法我很不敢苟同。

再者,深入人心的代言人帶來的粉絲效應就可以拉動一部分人的消費,有一些妹子不懂手機,買的時候只看「這是我家李易峰代言的啊」就買了,這可不是玩笑,是真實發生的事。

5.銷售策略

ov的銷售策略是集中在線下,線下業務員可按照銷售量拿提成,渠道中間也可以賺取利潤,這就使得ov門店的開設非常瘋狂,進一步促進了線下渠道的完善。業務員按照銷量拿提成,自然就會拚命地忽悠。ov銷售員的忽悠功底我是見識過的,當一個小白用戶踏進門店,他幾乎就不可能一根毛不拔就走出店門,各種各樣的賣點和選擇性忽略的配置描述,甚至有很多直接吹大牛胡說八道,管保小白用戶十分鐘之內懵逼。再者就是不停地舉行線下促銷活動,告訴你這手機優惠了,然後還送各種自拍桿、充電寶,讓你覺得我特么買的這麼值,還能拿到贈品。


我看了楠爺說的一大堆東西,有一部分贊同,有一部分實在無法忍受。我希望不要避重就輕,混淆觀念。既然用電腦的CPU和顯卡型號來對比,那為什麼不扯上價格呢?我承認,i5+960確實夠用,但是如果一台電腦用這個配置賣的和i7+1080一個價格甚至更貴,那它合理在什麼地方?

另一方面,楠爺說,使用OPPO的不一定是屌絲或者廠妹,這個我也同意,不能以一個手機劃分一類人,但是,我敢肯定的是,目前仍然買OPPO手機的(原來的OPPO配置還是很牛逼的),絕大多數是對手機配置一竅不通的,被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偶像洗腦,拉到商場被導購忽悠的一類人。當年中關村怎麼忽悠人的都忘記了?我這個AMD是四核,比Intel的頻率還高,買這個沒差。這個顯卡就夠你用了,都是1g的,比那個性價比高。我們再看看OPPO怎麼忽悠人的。我這個十核處理器,小米才八核,肯定是我們的流暢。這個配置夠用了,你看看我們的相機,然後自拍一張。我們做工好,你摸摸這手感。然後又開始給你展示一堆什麼屏幕劃個m打開音樂,劃個o打開相機的黑科技。這不是一樣的忽悠手法么,為什麼放到OPPO就不成立了呢?

我並不反對商品有溢價,你看三星的w系列,動不動就賣20000,說實話,我覺得溢價有10000了,還有什麼8848,一開始我覺得買這個的都是傻逼,後來想一想,買這個東西的,花20000比我花200還不心疼,但是OPPO不一樣,一大堆人掙著2千3千的工資,就希望買一個好用的,能用久一點的手機,結果被拉去買了個驍龍652的手機,還特么花了3000多。結果用了一年不到,卡的連他媽都不認識。這錢買同配置紅米買5個,半年扔一個能等到高通出840。我瞧不起這些騙底層人錢的公司。

再有,就楠爺說的什麼性能過剩的問題,我覺得根本無從談起。性能過剩?我從來都沒覺得性能過剩過。我想要在手機上實現更多功能,勢必要更好的性能,楠爺說你打打遊戲看看視頻,MTK足夠了,我想說,廢話,你不給我更好的處理器更高的主頻,我可不就只能玩玩小遊戲么。當年玩小霸王的時候你會想到VR么?一個產品不是滿足平常的狀況就是好產品,如果非要這麼說,我前段時間買了輛車,每天上下班買菜用,至今最高時速不超過80, 那你說最高時速寫到280有啥用啊?哪天汽車廠商和你們說,反正你們中國人上高速最多也就120,那我最高時速就給你120好了,換什麼新發動機,要什麼更小風阻啊,這個就挺好,還有啊,你這個最高速120的還要貴一點,畢竟,我們做了很多廣告。

你罵不罵街?

我不明白楠爺說的什麼剛需,因為用戶是盲目的,沒有目的的,你不做出來,沒有人知道自己需不需要。當年iPhone橫空出世,用著Nokia的我覺得觸摸屏有什麼用?當年三星出大屏幕,多少人覺得屏幕那麼大有啥用?說句不好聽的,就現在對於我來說,紅外,NFC都沒用,但是保不齊那天就成剛需了。如果非要按照現在的標準定義剛需,人類為啥要發展?在樹上摘摘果子不是挺好?

用我喜歡的一句話結個尾吧,新世界沒有能載你的船。


說到 OPPO 和 vivo 的成功,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理由就是它們強勢的線下實體渠道,那我們就從這裡說起。

其實在10年前就已經稱霸實體渠道的諾基亞、三星面前,OPPO、vivo 渠道都不算強大。

諾基亞當年打造出了一個比任何手機品牌都強大的渠道,發展省級直控分銷商,內部簡稱 FD(Fulfillment Distribute)模式。FD 省代不靠手機差價賺錢,賺錢來自諾基亞返點,手機定價也歸諾基亞。

和諾基亞由上而下的發展渠道不同,OPPO、vivo 是依託步步高渠道,由下而上搭建渠道體系。從縣鎮家電市場開設專櫃、專賣店開始,漸漸做成了 FD 省代。從步步高小霸王學習機開始, OPPO 有兩個特點其它公司學不了:一個是特別能滲透農村,第二是代理商和 OPPO 高層關係好,持有 OPPO 部分股份,甚至可以控制公司的一些重大決策。

OPPO 和 vivo 擴張的手段大致相同,省級代理公司多數是由前員工和它們各出資 50% 組建而成。一級代理、二級代理與更下一級的地級市經銷商又成立合資公司,互相交叉持股。OPPO、vivo 雖然都是步步高系,但是「聯盟」之間競爭毫不含糊,互相競爭的結果是擠走了其它手機商。

OPPO 對於代理商,控制手段是「綜合打分」。對代理商以下銷售環節,不過多管理,充分授權。線下銷售旺、人手不足的時候,代理商通過熟人朋友招募促銷員,進行專業培訓,雙方之間沒有書面合同約束。吸引促銷員工作的是一個月 800 元保底工資和 4000 多元的提成。合起來 5000 多元,在當地算是中上收入。銷售不旺的時候,促銷員有些會自動脫離,維繫成本極低。對於 OPPO 而言,進退自如。

其實 OPPO 也一度想學小米,在線上投入更多精力。但是在上面這種利益捆綁下,線上價格一旦低於線下,線下渠道日子就很難過,所以遭到了代理商的反彈。2013 年年底,OPPO 重新規劃,強調線上線下同價,線上更多作為一種營銷手段。

OPPO 這一次押對了注,因為互聯網手機品牌的混戰,也導致網路上平均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增加。最初的8塊錢成本,很快抬到十幾元、五十元,到 2015 年底已經上升到 200 多元。這明顯對於 OPPO 和 vivo 更有利。

OPPO 和 vivo 的另一個手段就是營銷,不管是電視廣告還是明星代言,都呈現出了霸屏和洗腦的勢態。

手機功能上差別減少,越來越具有身份象徵意味,還有調性選擇上的差別。這時候通過代言人和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繫越來越重要。

消費者購買第一台手機一般是在初中畢業之後,這些人是每年手機市場中的新增用戶。年輕人購物更容易受偶像影響,代言人的爭奪從 2014 年開始,2016 年達到了白熱化。OPPO、vivo 的營銷策略重點就在於抓住 15-22 歲的消費者。小小的區別是,OPPO 簽約國內明星,vivo 側重韓國偶像,比如宋仲基。

OPPO 和 vivo 一直是綜藝節目的「金主」,
除了 7 億獨家冠名 2016 年《快樂大本營》,還贊助了《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和《天天向上》
等等。從去年開始,他們還把觸角伸到了影視劇,比如贊助暑期熱播劇《青雲志》,簽下劇中主角李易峰,同時產品跟進推出定製機,挖掘粉絲商業價值。

地面宣傳上,通常在空中媒體廣告後,公交車身、交通樞紐站櫥窗就會跟進「轟炸」。加上 OPPO、vivo 門店數量龐大,單是 OPPO 銷售網點就超過 20 萬個,每家店面里都在播放宣傳廣告。

對於 OPPO 和 vivo 每年幾百億的銷售額來說,花 20 億打營銷廣告只是毛毛雨。這種打法對於年輕學生群體很有效,很多年輕人到店會指名要哪一款,還能講出具體型號。

OPPO 能非常穩地吃透三四五線市場,還有一個原因是調整了產品策略。

第一個舉動就是擱置了以前的高端 Find 系列,把幾乎所有資源押在 R9 系列上。在 OPPO 看來,省錢用於打廣告更划算,所以硬體不如對手豐富,敢用上一代處理器來節省成本。

在硬體保守的情況下,OPPO 突出差異化特色,比如洗腦的「充電 5 分鐘,通話 2 小時」 VOOC 閃充。

在具體的銷售環節,OPPO 也把用戶能感知到的產品設計放在第一位,開發了一種很奇特的推廣流程。走進任何一家專賣店,促銷小妹都會從手機材質講起,再到黑屏手勢、指紋啟動和識別。在說指紋時,小妹們都不會忘記貶損一下手機指紋後置(華為全系列指紋後置)是低端機。

如果這些差不多已經打動你了,OPPO 會送出配件包、專享保修卡。如果你離開要走,促銷員會一直站在你正前面,跟隨 20 米遠。

從產品、營銷,廣告,渠道,到促銷員口中的說辭,上下呼應、整齊劃一、快速反應才是 OPPO 真正讓人可畏之處。

當然,這種模式也有弱點。實體渠道和營銷費用增加,手機價格中必須預留出這些費用。未來一定是能把價格拉上去的廠家才能活下去,短期內,價格上拉上限就是 iPhone 的價格。

想知道藍綠廠的更多秘密,關注微信公眾號「qqtech」


首先聲明一下,這個回答和題目所問關係並不是很大,更多是來質疑一下 @楠爺的這篇文章。作為一名消費者,而不是分析師,「低調踏實的管理層,關係緊密的經銷商體系」這些和我關係並不大,我只是以我一個消費者的角度說一說OPPO。

我對OPPO第一次接觸是2011年。當時我堂妹剛上高中需要買手機,預算是3000塊錢。我覺得這個價格不必太操心了,就算買不來三星S2,也能買來MOTO defy或者HTC desire s。就讓她自己去選,告訴她買安卓智能機就好,別買諾基亞。之後她自己對照我的HTC G6自己去了手機賣場,回來之後看到手機我就傻眼了。花了2700,買了一部OPPO的電阻屏,MTK晶元,非智能機!那個型號叫OPPO T15。嗯,上個圖,三星S2時期,2700元買的OPPO。

故而在此也有個相關聲明:由於這個「歷史原因」,我對OPPO就有很大的負面印象。

首先我要質疑一下楠爺對OPPO低配置的解釋。

誰都知道,i5和i7,GTX950和GTX1080在基準測試里完全不可比,性能差距很大,但我們也都知道,一台i5+GTX960的組合,不但是當前網咖里的標準配備,也是大多數人買電腦的標配,更重要的是,這種組合基本對日常使用,主要是遊戲應用不產生體驗上的極端影響,玩OW,魔獸,部分單機大作,如看門狗都沒太大問題。

所以,回到手機處理器,絕大多數用戶關注的都是均衡和實用性,而不是跑分本身。性能這個詞原本就是服務於用戶使用,那麼等於說滿足絕大多數普通人的使用習慣成了一條基準線。

說的很好,我也有了共鳴。因為我的電腦就是因為追求「均衡和實用性」選擇的i5+GTX960的組合,但是我選擇這樣的組合是因為i7+GTX1080的電腦價格要貴出了將近一倍。而在OPPO這裡並不是,OPPO的納米注塑工藝非常常見,在同樣做工和工藝之下,更低的配置卻賣了更高的價格,這已經不僅僅是產品品牌溢價,而是用二鍋頭兌白開水做出來的「宮廷玉液酒」了。

ZEALER發布的好奇辣么大中有一集線下手機店暗訪(現已經被公關掉了如何看待Zealer發布的「好奇辣么大」暗訪線下手機賣場 以及後來其被撤下來的事件? - 魅族科技),明白的告訴大家「宮廷玉液酒」怎麼勾兌的

標題:OPPO VOOC閃充技術怎麼樣?

店員:電流加大,電壓不變。

Zealer重複了一句。

店員:對啊。

Zealer:電流大的話會發熱啊?

店員:電壓大會發熱,電源大不會發熱。

另一家店店員:OPPO VOOC閃充技術,特斯拉有沒有聽說過,特斯拉都想買那技術啊,沒談好,就是想買它的OPPO VOOC閃充技術啊,因為它電氣車嘛。

宮廷玉液酒清朝皇上們喝過么?沒有。OPPO的VOOC閃充特斯拉用過么?沒有。

楠爺還表示MT6755使用起來完全沒有問題,現在的手機已經性能過剩。

這是Oppo R9用所謂廉價MT6755運行主流遊戲的視頻,開了全特效運行十分流暢,說明滿足用戶性能需求是沒問題的。而本次最新的R9S plus和小米前段時間發布的MAX 652處理器的升級版653,性能上絕對足夠日常使用;至於小米怎麼評價高通652的性價比和實用性的,大家去看發布會視頻就好了,我們沒必要吹捧一個性能低821不少的中端產品性價比,我們只要客觀看到主要廠商都意識到性能過剩和實用性之間的匹配問題就可以。

是的,小米也用了驍龍652,但人家便宜了1000。MT6755能運行的遊戲,驍龍820更沒問題,何況價格還更合適。這根本無法證明用了更低端的SOC就「更均衡和實用性」了。

其次我們也要聊一下用戶質量

OPPO用戶都是廠妹么?其實無需證明,這個詞本身就是用來抹黑OPPO用戶的。

但是楠爺的證明方式很有問題。「用的流量多」得證OPPO用戶不是廠妹。我覺得這個證明太草率,至少應該證明用的流量多的不是廠妹,OPPO用戶用的流量多,才能得出OPPO用戶不是廠妹。如果是這樣跳躍的邏輯,那是不是通過那份圖表還能證明我國工廠的WIFI覆蓋率低呢?

其實虎嗅在去年有一篇文章,作者為了調查農民工群體的移動互聯網使用習慣,面對農民工的APP市場去卧底工廠。工廠卧底,深度調查,「殺馬特」級農民工APP機會何在?

其中有很小的一部分,作者調查了農民工手機的使用情況。

「重點要說手機店。上述主流門店中,手機店是消費價格最高的店鋪,分布密集程度難以想像。東石鎮是晉江最偏的鎮,繁華街道也就2公里長。我數過,四五百米內有26家手機店,那種一個玻璃櫃檯的不算,都是兩三間門面的小賣場,非常壯觀。從崑山到東莞皆是如此。

我問過不少投資人朋友,幾乎無人能說出農民工手機品牌持有情況,大多都以為小米最多。其實從北到南幾乎一樣,第一檔其實是VIVO、OPPO,這一檔遙遙領先幾乎可以等於後面幾檔的總和,我見的手機店幾乎都是氣球拱門易拉寶全部這倆牌子(這倆其實都是步步高一家的),線下渠道非常牛逼。

第1.5檔勉強可以算上魅族,與VIVO、OPPO一起。第二檔不是三星,是華為、聯想、金立、中興甚至朵唯等國產牌,量不算少。第三檔迅速減少,基本是三星。第四檔是小米和蘋果,小米也以紅米為主。後來合伙人點醒,vivo、oppo牛,是因為價格不透明,線下渠道返利大,小米蘋果則是價格單一了。」

其實OPPO除了在一線城市的農民工群體中使用量大之外,大部分都賣到了三至五線城市。

簽下張震 在三四線城市成長起來的OPPO要挺進一線城市激戰華為

在這篇文章中,OPPO副總裁吳強表示OPPO在一線城市的影響力弱

吳強也向界面新聞記者承認,OPPO在一線城市中的影響力要比其他區域弱,但從去年開始,OPPO先後發布了R7 Plus和 R9,並開始著手提升一線人群影響力。

而且近一半都賣到了四五線城市

但對比銷量第一的華為,OPPO的出貨量主力在三至五線城市。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Analytics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1.09億部,其中線下渠道比例達到了80%以上,而國內四五線的手機銷量佔比達到了47.8%,這些區域正是OPPO的優勢所在。

對比小米,根據小米2015年發布的「2015小米大數據」小米手機在一線城市的密度接近三線城市的三倍。

然後,我們來聊一下配置均衡和痛點功能的創新。

這一小節,我和Oppo的人做過溝通。此前知乎有一篇點贊率很高的文章,大約是講Oppo的本分。在Oppo,任何不成熟的技術和無法規模化量產的黑科技,都會被雪藏,要麼以後再用,要麼從此不用。比如陶瓷後蓋,比如無邊框手機的傳說(目前剛拿到MIX的朋友認為唯一的瑕疵是手機略厚,沒錯,Oppo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們2014年就做出來的無邊框技術,最終沒量產),比如快速充電目前迭代的最新版本。如果你們用過R9S,你一定會對快充,背蓋材質處理工藝,背蓋對天線的處理方式感到驚艷,新的快充已經不是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了,經過我實測,大概能到三小時。而比iPhone6S還薄的身材里,塞進了3000毫安時的電池,重度使用跨日完全沒問題,配合快充頭,基本可以扔掉充電寶。

簡單的說,小米MIX略厚,OPPO也這樣認為。所以OPPO本來2014年做出無邊框技術,但是沒去量產。斜眼笑,我們來對比一下厚度吧。

小米MIX 7.9mm

再看一下OPPO在2014年左右發布的手機

OPPO N1 (2013年9月) 9mm

OPPO find7(2014年3月) 9.2mm

OPPO N3 (2014年10月) 8.7mm

以上數據來自中關村在線。這幾款都發布了,我懷疑OPPO的無邊框手機超過了1cm厚,我覺得這個情況下順手黑一下小米MIX太厚很不厚道。畢竟目前無邊框的手機都厚,而且小米MIX塞進去了4000mAh的電池

然後我們在看一下OPPO當時的無邊框手機什麼樣子的,其實當時已經有諜照流出來了。

這完全應該對比的是中興的NUBIA Z9好不好。小米MIX的黑科技不是這個屏幕本身,而是為了這個屏幕做出的懸臂樑壓電陶瓷發聲和在超聲波代替紅外做的距離感應器。僅僅買夏普一個屏幕,中興Z9早就做到了。而且Z9也確實夠厚,8.9mm,都快趕上OPPO N1了。

我聽說楠爺還對OPPO的背蓋材質處理工藝,背蓋對天線的處理方式感到驚艷。黑人問號,這個水平的工藝早用到三位數的手機上了好不好。

最後說一點沒有關係的,談一談本分的OPPO

這個是color OS 從1.0進化到了2.0,放棄了擬物採用了扁平化風格。然而這是它和和MIUI 7的對比圖。嗯,這很本分。

天氣

設置

下拉狀態欄

我個人感覺如果分析師為OV兩家公司唱讚歌沒什麼,畢竟這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合法企業。但是我不會,因為我買手機花自己的錢。同樣的價格甚至更低的價格有更好產品,為什麼去買OV呢?


我要給家裡人jd上買華為,家人說萬一壞了不會弄,於是就在家附近OPPO買了,人家可客氣了,幫我家人做了如下事情:

1,開機

2,裝卡

3,各種設置(主要是流量監控限制)

4,存儲常用電話和桌面照片設置

5,派了個小哥登門連接家裡的wifi,並告知各個房間信號差別

6,安裝各種軟體,並登錄好(很多人換手機後不會登錄微信)

7,設置好手寫輸入法!(如此細膩)

你為就結束了?太天真了:

這家店後來我才了解到,這是周邊居民的免費電子產品顧問,除了手機問題,還有網路,電腦,電視機等問題幫忙解決,雖然大部分都是重啟就可解決之類的小問題,但是對於老人來說,都是很大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家店還幫收快遞〣( oΔo )〣,

收快遞…

快遞…

遞…

或是誰家的大人臨時出去一下,娃放店裡玩遊戲,人家還幫忙看孩子…

看孩子…

孩子…

子…

我就想說,小米華為你來試試?


作為最微小的促銷員,提成上:

小米魅族一台幾十,

OPPO vivo一台上百。

都是賣手機,

要我也會說「八核美顏比小米好」。

最近各地讚美貼多了起來,同時主要套路為讚美企業實力。

高贊回答用來說明題意尚可。

但是用企業成功來說明「產品好」……

看不懂,線上洗白?

我門口賺老太太錢的保健品也挺成功的。

氣不過啊!

你說氣不氣!

那麼多人用血汗錢買的都是什麼!

——————————無關專用分割線

這次又瀏覽了一遍各答案,看到一句話:「oppo本分的把一大堆mtk的功能機優化到極致」,小米快速擴張的年代,優化mtk說好聽點只能叫守成,算不得本分。即使是現在,推出好產品大概才是本分吧。抄襲友商,欺騙消費者,哪個是本分的了?

你問我OPPO vivo賺不賺錢,自然是大賺的,

不過,前些日子那個誰,現在更新系統了么?

PS.其實我倒還是挺喜歡find系列的。


隨意答一句:昨日值長說給上大學的女兒買了OP,我說那個手機好么?值長回:好毛,還不是看上那個明星了。好吧,明星和線下確實做的不錯,不細細擺弄手機的還就是看宣傳吧


高票回答楠爺的答案,是說OPPO公司開的好,決策做的好,而不是手機做的好,應該是這樣理解。然而對於OPPO的銷售對象來說,OPPO的手機已經足夠好了(這句話是幾分鐘後的修改)

唉!


我在北京,身邊的朋友同事同學好幾百人,竟然沒有一個人用ov。看到的手機品牌大概是蘋果,小米,華為,三星,樂視。

看到ov銷量這麼高,問同事,要不要買個試試,答曰:「丟不起那人。」

軟體行業,平均985碩以上。

也許大城市互聯網等行業根本就不是ov的目標用戶,他們的銷售手段我看起來就是負效果。


我從渠道的角度看:

當初中華酷聯得勢是因為網路運營商補貼,

後來小米榮耀魅族樂視活躍是因為電商普及,

現在OPPOVIVO華為金立上揚是因為電商普及的差不多了,線下渠道回暖。

今年國內手機銷量增長的主力是中小城市的線下市場,而這正好是OPPOVIVO的窩邊草嘴邊肉。


首先實名反對楠爺的回答。

oppo性能根本就是嚴重不足。大家看到最火的可能是r9系列,今年的R9s好說歹說換了625,算是性能足夠了,但實際上oppo其他系列,像a系列賣的也很多,配置是什麼呢?6750加720p的屏幕,京東價賣到快2000,不要和我說什麼做工好屏幕好,720P的屏幕再好能好到哪去?何況根本就是和魅藍一個水平的屏幕,欺負人沒見過好屏幕是么?再說配置,6750玩陰陽師都卡,很多人跟我說要換手機,我說為什麼,因為原來的手機打陰陽師或者王者榮耀(這倆遊戲的的普及率真的是無比的高,小孩打王者,工作回去的玩陰陽師)特別卡,問了一下一大半都是oppo的a系列和r9,(實際上就連最新的r9s開高效陰陽師有時候都會卡頓,不過已經強多了),性能夠用個屁,完全就是依靠線下的宣傳洗腦(什麼聯發科八核吊打820的四核之類的都是ov出來的)和避重就輕(絕口不提性能差,只吹美顏相機)來欺騙消費者,上一個這麼玩的就是電腦城,什麼amd四核比intel的雙核強啊,4GB瘋牛病大顯存顯卡,結果回去玩個網遊都卡,當年電腦城風管無限的時候肯定也沒想過京東的出現讓他在幾乎絕跡吧?現在還有幾個人去中關村騙子一條街買電腦?人上過一次當,再想騙她一次,就比較難了,買了oppo,一年就卡,和別人一個價格買的小米華為,依舊很流暢,再換手機讓你選,你選誰?

線下用戶的換機頻率本來就比較低,oppo要想一直這樣下去,肯定是撐不了幾年的。之前小米風光的時候,誰想到今年就被擠成這個樣子?無非就是線上的玩家多了,份額被瓜分了而已。今年大家已經回過神來了,小米魅族,特別是華為,也開始線下布局,到時候藍綠的優勢就只有滿天下的渠道商。今年街頭十家手機店,九家賣藍綠,鬼知道積了多少貨。等手機壓在手裡的時候,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叛變?


很期待楠爺的掛人和撕逼。

@楠爺 期待您把某些公司撕得連渣都不剩,期待您把脫離商業本質,靠故事和ppt忽悠了一代又一代用戶,甚至是投資人和股民的公司撕得連渣都不剩。

期待您深入ov,把ov的光環發揚光大,把光芒照耀到這個陰暗的知乎角落。

期待您用生態的數據把那些披著互聯網大衣的騙子們撕碎!

讓我等屁民接受光芒的洗禮,從此投入ov偉大的懷抱,ov萬歲!

楠爺,期待您能兌現您的諾言,別慫,別萎了!

我不知道匿名用戶是怎麼惹到了我們偉大的楠爺,我也不知道我們偉大的楠爺會用什麼方式讓這位匿名用戶慘了,但我很期待。

讓我們共同期待知乎史上最偉大的撕逼,楠爺萬歲,知乎萬歲!


騰訊科技的答案是比較全面的,我再補充一點產品規劃的部分。

一家企業為什麼能夠成功?

歸根到底還是產品。

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渠道和廣告會無限放大產品的優勢,購買者成倍增長。

產品偏離用戶的需求,渠道和廣告便會反噬企業。遠的如諾基亞,近的如三星,曾經輝煌無比的渠道說塌就塌。到處都是的戶外廣告牌、小店門頭,一夜之間全部都能改弦易幟。

大廠並不是沒經歷過這種痛。

危機潛伏於如今大家念茲在茲的find7,到14年底的n3和r5達到頂峰。

為什麼?

因為那都不是用戶需要的產品。

find系列驚艷無匹,數碼愛好者為之瘋狂,但在線下,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受歡迎。兩三百萬的銷量和居高不下的成本,利潤低到泥土裡,消費者當然很高興,但是企業並不好過。

n系列有點像今天的小米mix,為了品牌而生。n3的那顆攝像頭放在今天,依然是最好的攝像頭之一。但是,它太小眾了。為了拍照,捨棄了顏值,正是與大方向背道而馳。

而r5,為了做成全球最薄,犧牲了電池和耳機孔。薄如刀鋒,卻割傷了自己。

這些有缺陷的產品,最終給渠道帶來的是怨聲載道。

14年,隊伍的信心一落千丈,經銷商不願推你的產品,運營商不願給你好的市場政策,消費者也不會傻到買一款不合理的手機。

於是市場被直接競爭對手全面壓制。這些都可以在公開數據和報道里看到。

那麼,為什麼大廠沒有像三星那樣敗退中國大陸呢?

一是因為他們的渠道和廠商的關係的確更加緊密,這種親如骨肉的關係在危機時,是能夠保命的,而不會像其他家那樣輕易的崩塌,當然,曠日持久的虧損肯定會擊碎這種聯盟關係。

二是因為高端旗艦雖然沒打中靶心,但中低端手機卻意外的大獲豐收。以至於雖然旗艦不給力,但在市場擴張期,銷量竟然還略有增長。

總的來說,在2014年的所有銷量增長的手機公司里,綠廠可能是最不開心的公司。

那麼根本問題到底在哪裡?

在於不成熟的產品定義體系。

大家都知道的是,產品要由用戶需求而生,用戶需求應根植於特定的用戶群體。用戶定義不明確或者試圖抓住所有用戶的巨大野心,都會遭到失敗。

然而,正是這個大家都知道的簡單道理,各行各業的無數的公司都曾經在這裡狠狠的跌了跟頭。

綠廠的核心用戶是哪些人?是中小城市的年輕人。他們愛娛樂,愛生活,追求潮流。可能不太懂數碼,對手機的要求是好看,均衡,以及最常用的幾個功能能夠表現突出。

反觀OPPO在14年的產品,沒有一款是滿足自己的用戶群體的需求的。

對那些人來說,find系列足夠驚艷,但並不符合他們的審美。因為他們的審美是被蘋果所定義的,金屬機身,超薄,線條圓潤,手感出眾,那才是好看的手機。

而n3和r5雖然各有表現突出之處,但犯了不均衡的大忌。愛它們的人很愛,但大部分用戶並不買帳。

以此可見,再高的處理器,再好的攝像頭,如果不能在性能、外觀、拍照、系統易用性等等方面達到均衡,對用戶來說,就是不好的產品。

反過來說,大部分用戶寧願選擇一款各項指標雖然都不是第一,但都很均衡的手機,而不會選擇一兩個方面很出眾,但因此導致其他方面有缺陷的手機。

這是在2016年的現在,大家都很認同的產品觀。

但是在2014和15年,還沒有幾個廠商能夠做到。

於是當友商們因為使用玻璃或塑料機身,因為沒有3g運行內存,因為沒有指紋識別,因為產品定義和用戶群體相衝突,因為並不實用的非核心需求賣點等等某個缺陷而遭到用戶漠視時。

綠廠憑藉一款並不特別出眾,但是特別均衡的r7,獲得了用戶的認可。

在這之後,產品定義的方式方法越來越成熟,對用戶需求的把握越來越精準,對細節的打磨越來越精細,到了r9系列時,已經做得非常成熟和出色。

於是在做好一切準備後,風一來,一飛衝天。

最後。

渠道和廣告能讓你不至於餓死,但要吃撐,還是要靠好產品。這才是OPPO連續兩個季度銷量全球第四的核心原因。


表達自己的態度,並不是要說服誰~藍綠大廠最大的是態度,一方面是各種高票大V洗地,一方面是普通用戶的紛紛吐槽,中間有幾個問題,首先是被扣上被噴政治正確的事實,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去深究?其次在很多牛人多次強調工藝專利如此牛逼的企業上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抄襲和模仿和系統的滯後以及軟體的一鎚子買賣。這種情況讓所有看官是不是有一種極度的分裂感。在強調工藝就極盡讚美之詞,在強調外觀設計就法無禁止既為允許,在系統升級上拋出又不是不能用,這是一個大企業應有的態度???從來都沒覺得藍綠大廠貴,只是覺得很不值,畢竟電子消費品中軟體調教也是很貴的,一個體驗很普通價格卻並不普通的產品用戶不能對其不合理進行指摘這是什麼情況?我期待著有一天藍綠大廠保留實體店卻能通過信息透明且不再洗腦達成更多交易,獲得中國第一那我雙手叫好,那說明商家和消費者都成熟了!我能等到嗎?當然藍綠大廠也給所有企業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第一眼的魅力確實更能達成交易,做工絕對不能再馬虎! 利益相關 用過n1(3500入手)和r1c(2499入手)然後從此一生黑


我覺得可能有假。

手機行業的銷售。往往是渠道商,而不是真實消費者的。我住在一個上海郊區的小鎮。今年,特別是下半年開始,街邊多出n多oppo的專賣店。誇張到一個路口附近一百米的距離。就開了四五家。國內其他廠商的即使有專賣,在我們這裡只有一兩家專賣店。換句話說,在終端銷售環節,其囤在渠道這邊的貨,至少是別人的兩三倍,甚至更多。


瀉藥,這個答案從問題上線到現在大概用掉了我5天的洪荒之力,因為我進行了很久的產業調研。

我一直想在知乎專門寫一寫Oppo這家公司,源於今年某個時間,我在深圳出差的時候,遇到一個公募經理,跟我說去Oppo轉了一圈,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今年來連續兩個季度銷量全球第四,低調踏實的管理層,關係緊密的經銷商體系,都讓這位資本界的大佬激動地搓手。

我2004年開始在中計報從事手機行業報道,經歷過音樂手機、拍照手機、女性手機這類功能機時代,也見證了iPhone的誕生和諾基亞的沒落。Oppo音樂手機,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款Oppo產品,做工精細,雖然賣的不便宜,但屏幕、音質、操作都比當時索愛的同類產品只好不差,沒錯,它用的也是MTK晶元。

在知乎,彷彿OV,就是低配高價的代名詞,然而我看了一下,持有這種觀點的朋友,大多擁有我當年的青春熱血,卻不太分析商業的基本面。看到這個題目,如何看待Oppo銷量連續兩個季度全球第四,僅次於蘋果三星華為,我想我有必要把最近的思考,和Oppo相關人士,和產業內投資人的一些溝通情況寫成一篇文字。如果你們認為這是軟文,那就算堂堂正正說Oppo不簡單的軟文吧。

相關聲明:我和Oppo利益無關,純屬看不下去Oppo在知乎日復一日的被罵。而且這篇文章儘可能不提及別的公司,Maybe有可能會提到小米,但我不會在這篇文章里說小米不好,而且我自己還買了小米最近的產品,好評。

這個問題是關於銷量進擊的,為了避免走題,我這篇小文章會圍繞營銷邏輯和經營邏輯為銷售量服務來談。

首先我們要明確,銷量由什麼來構成和推動的?

似乎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但在中國智能手機行業,這個問題變得很有意義。銷量達成應該是滿足絕大多數用戶核心需求的產品+充分的產能+強力的銷售渠道(線上+線下)。

如果大家承認這個等式,那麼,我們玩家眼裡理解的好產品,和廠商眼裡的好產品,就會存在共性和差異。共性部分,當然是:牛逼的處理器;創新的前後面材質處理,比如MIX這次的陶瓷;比如R9S這次與索尼聯合開發首次搭配的IMX398;作為玩家來說,當然希望廠商把所有的這些牛逼的元件堆在一起,但很多時候這件事無法滿足。我很多年前採訪過ASUS的人,我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ASUS的用料看上去這麼廉價(不是看上去,是部分電容就是便宜貨),而耕宇那邊言必稱電容ESR,彷彿不用三洋OSCON電容就是原罪?華碩的人(級別比較高)大概是這麼回答我的:「為了確保ASUS主機板和顯卡的出貨量和用料的統一性,我們不得不做一些妥協,並不是ASUS用不起OSCON,而是必要性不是太大,且OSCON的供貨量有時無法滿足ASUS的需要」。

充分的供應鏈支持是一款成功產品的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可以說,給你充足得晶元供應你不一定能賣得好,但假如上游連充足的晶元供應都給不到支持,你是絕無可能熱賣的。

知乎很多人,從不去從均衡的角度看問題。現象級產品和持續穩定輸出的熱賣品,其設計邏輯會影響到後面的供應鏈管理,除非牛到像蘋果那樣控制了供應鏈,壟斷了大部分配件的獨家,否則很難解決又要一群馬兒跑,又要給馬餵飽草的問題。

我有時候想,如果我們把MTK P10類比為AMD的A8、Intel的I3或者NVIDIA的中端比如GTX950,把高通652類比為低頻的Intel
i5或者,NVIDIA的GTX960,頂級的高通821比作Intel的i7,NVIDIA的GTX1080,那麼這個問題就能看的很開了:

1.
Intel的i3或者i5夠不夠用?

2.
NVIDIA的GTX950或者960夠不夠用?

誰都知道,i5和i7,GTX950和GTX1080在基準測試里完全不可比,性能差距很大,但我們也都知道,一台i5+GTX960的組合,不但是當前網咖里的標準配備,也是大多數人買電腦的標配,更重要的是,這種組合基本對日常使用,主要是遊戲應用不產生體驗上的極端影響,玩OW,魔獸,部分單機大作,如看門狗都沒太大問題。

所以,回到手機處理器,絕大多數用戶關注的都是均衡和實用性,而不是跑分本身。性能這個詞原本就是服務於用戶使用,那麼等於說滿足絕大多數普通人的使用習慣成了一條基準線。

OPPO R9試玩球球,王者榮耀,cf手游

這是Oppo R9用所謂廉價MT6755運行主流遊戲的視頻,開了全特效運行十分流暢,說明滿足用戶性能需求是沒問題的。而本次最新的R9S plus和小米前段時間發布的MAX 652處理器的升級版653,性能上絕對足夠日常使用;至於小米怎麼評價高通652的性價比和實用性的,大家去看發布會視頻就好了,我們沒必要吹捧一個性能低821不少的中端產品性價比,我們只要客觀看到主要廠商都意識到性能過剩和實用性之間的匹配問題就可以。

所以,一直以來,高通都是高端CPU里幾乎唯一一家面向產業鏈供貨的廠商,僧多粥少我們時刻都能感受到。而國內很多廠商把高端處理器當做一個Flag立在這裡,然後當作最重要的賣點,家家都不服跑個分的時候,高通就該蒙了,都供貨吧,誰都滿足不了,全部完蛋,只給一家供貨吧,其他公司咋辦?

用均衡的產品確保供貨,再倒推供應鏈的元器件選擇,這是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一個產品採購策略;當然,網上喜歡發聲的手機發燒友更關注的是手機的硬體配置和跑分性能等,他們談論的一些點與日常用戶的使用場景是兩種不同的方向,發燒友都偏愛高跑分和高性能,這個屬於個人購買喜好,但對大部分用戶而言均衡和實用比較重要。

目前國內排名前三的國產手機 華為、oppo、vivo都是圍繞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做產品,十分注重產品的均衡和實用性,同時這三家廠商所選的上游供應元件特別是處理器都有比較良好的產能,能夠支持千萬級別的出貨量。

其次,我們要聊一下Oppo的用戶質量了,真的是廠妹?

可能在知乎er和玩家眼裡,Oppo都是七八線屌絲和廠妹對不?就是富士康工廠那些每天靠去小店刷APP,然後看小電影為主的對吧?

知乎的價值觀是尊重基本事實,打臉要用數據說話,被打了要立正站好對不對?為了這篇文章和我自己的工作的需要,我去訪談了幾個做IOS和安卓生態精準營銷的公司,在其中一家領軍企業幫助下,我拿到了截至2016年8月份的中國移動4G網路內的各大品牌的在網數據,這份數據來自中國移動研究院的用戶總庫,原始數據表格我在知乎十萬粉俱樂部里貼過,為了方便大家看,我挑選幾個關鍵維度整理成柱狀圖(聲明:該節中的數據均屬本人搜集,嚴禁轉載使用,違者必究):

首先來看一下截至8月份中國移動4G在網用戶。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iPhone的用戶量遠遠超出一般人的預計。在另外一份插卡在網的IOS設備統計中,截至iPhone7發布之前,蘋果在中移動網路里擁有1.2億台活躍設備,其中4G用戶有9600多萬,剩下的是iPhone4S這類3G用戶,而在聯通網路里擁有7000萬台活躍設備,也就是說,13億人民的中國,擁有兩億多台正在使用的iPhone,開句玩笑說,兩億中國人都在用的手機,才是真正的國民手機。

說完iPhone,我們看國產安卓機。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三星已經被國產軍團徹底拋開了。雖然我們吐槽小米一年多銷量暴跌,但是從中移動的在網數據看到,VIVO、華為、OPPO和小米是事實上的前四名。因為小米的銷量下跌,所以其活躍設備數量相對前三名略低,差距在七八百萬部(聯通的在網用戶相對移動大概是一半,因此而且按這個比例,可以推算出MIUI的活躍度差不多能接近七八千萬吧)。我個人認為,可以認為這四家大公司在用戶總數和活躍度上處於基本一樣的層次。

OK,說到這裡,我們會產生新的疑問:是OV系的88線縣城屌絲和廠妹有價值,還是小米魅族樂視代表的互聯網新興人類有價值?從邏輯上來說,並沒有什麼理由能支撐廠妹們比互聯網人群有價值,對吧?但是,OV的用戶真的就是廠妹嗎?互聯網手機們的用戶真的就是極客和愛折騰的都市少年么?

恐怕,你們想多了!來,看下一張圖:

在上張圖裡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蘋果之外,OV,華為和小米的在網用戶數差異並不大,算是勢均力敵的第一軍團。但是用戶數和用戶質量是兩個概念,我們來看第二張圖。運營商一般會用在網貢獻月話費數量和在網月消費流量來評價用戶質量,由於我只有iPhone的貢獻月話費數量,其他品牌沒有,所以在本文中我使用品牌手機流量貢獻ARPU來分析用戶價值,如果你們認為廠妹階級天天用WIFI或者極客們只用WIFI的話,就當這張圖不存在吧。

原始表單中,統計了從0-50M到1G流量以上的全部用戶群體,因為我想分析的只是高價值客戶群體,所以選擇了500MB以上部分。由於流量價值分布和在網用戶數高度相關,因此我們只要看小米之前的幾大品牌即可,小米之後的品牌因為用戶數差距較大,對本文作用不大。

首先還是蘋果。如果我們還認為蘋果用戶只是顯擺和炫富,那就錯了。可以看到1G流量以上用戶貢獻度,蘋果是其他手機的3倍,而用戶數大約是前三大安卓廠商的1.5倍。根據另外一份文件,iPhone在中移動網內總用戶數為1.2億,4G用戶9600萬,這意味著iPhone用戶的換機忠誠度高到在移動網內超過70% 的手機至少是iPhone5S以上的4G手機,這是非常高價值的用戶群。

然後我們再看VIVO、華為、Oppo和小米,結論非常有趣。關鍵的1G以上流量用戶群(按北京移動報價,含有1G全國流量和420分鐘通話時長的4G套餐月費為128元,這一用戶群被運營商定義為中高端用戶群),VIVO是1708萬人,華為是1468萬人,Oppo是1714萬人,小米差距較大,為1141萬人,且有理由相信小米的用戶大多是千元紅米系列。

考慮到在網用戶數差異和1G以上高價值用戶的分布,我們無法得出Oppo用戶都是廠妹低價值用戶,也無法得出互聯網手機品牌都是高價值用戶的結論,相反的,我認為Oppo用戶在純流量網路內的消費能力和粘度,比互聯網手機品牌還要高點。

然後,我們來聊一下配置均衡和痛點功能的創新:

因為這篇文章主要談Oppo,所以這小節可能會讓一些還沒上大學的少年朋友們感到不適,你們可以反對我,但請你們收藏這篇文章。因為大概幾年後,你們也許會進入華為,Oppo,小米,三星甚至蘋果。當你們接受正規的產品設計培訓,學做一名產品經理的時候,再來回味這篇讓你感到不適的文章中所闡述的均衡邏輯,當你想罵你的老闆是傻逼,不用最頂級的處理器或者其他黑科技的時候,請你站在你老闆的角度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

這一小節,我和Oppo的人做過溝通。此前知乎有一篇點贊率很高的文章,大約是講Oppo的本分。在Oppo,任何不成熟的技術和無法規模化量產的黑科技,都會被雪藏,要麼以後再用,要麼從此不用。比如陶瓷後蓋,比如無邊框手機的傳說(目前剛拿到MIX的朋友認為唯一的瑕疵是手機略厚,沒錯,Oppo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們2014年就做出來的無邊框技術,最終沒量產),比如快速充電目前迭代的最新版本。如果你們用過R9S,你一定會對快充,背蓋材質處理工藝,背蓋對天線的處理方式感到驚艷,新的快充已經不是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了,經過我實測,大概能到三小時。而比iPhone6S還薄的身材里,塞進了3000毫安時的電池,重度使用跨日完全沒問題,配合快充頭,基本可以扔掉充電寶。

我們可以看到,在鎚子M1沒發布之前,老羅比較強調的就是這次M1的待機不會讓大家失望。而Oppo除了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之外,幾乎不提那麼纖薄的身軀里塞進了3000毫安時的電池;雖然說自己攝像頭的像素和效果,但也基本不重點提這是全球首發的,和索尼聯合研發的IMX398,更不會把索尼的CTO拉到中國來說經過了索尼爸爸工程師的特別調教。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不吹捧激進的個別黑科技,卻扎紮實實的滿足大多數用戶的剛需,這就是Oppo的本分和正在做的事情,當然也是華為vivo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應該鼓勵這種創新和均衡。

總結:

這個問題挺好,我也確實利用工作之便花了時間做調研,調研結果讓我固有印象有了比較大的改變,大概有這麼幾個感觸:

1.
做產品、營銷和渠道是相互影響的,如果營銷和渠道做得好,產品產能因為客觀原因跟不上,那就應該努力調整產品結構,跟上銷售的需求。斷貨,質量不穩定都會造成口碑和用戶的流逝。華為和OV追求的是用戶需求滿足、產品可靠實用和銷量的高度統一,不過分追求單一參數的激進和某些功能的賣點,因此在元器件選擇上會充分考慮產能供應的問題。

2.
很多事實,跟我們想像中的並不一樣,就像這份中移動的底層數據報告,顛覆了我們很多認知:蘋果不再是裝逼貨,而是真正的國民手機;蘋果的用戶價值依然笑傲群雄當之無愧的第一;小米依然活的不錯,仍然在第一軍團;Oppo的用戶顯然不是屌絲,月消費1G以上流量用戶總數在安卓陣營里第一。

我喜歡知乎,因為這裡可以講道理。20年前我跟AMD的粉絲們講道理,今天我跟20歲左右的年輕人講道理,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中國也不只是北上深,真相,永遠都是你想像不到的那樣。


不要用手機里的soc類比pc里的cpu或者gpu,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二者沒有任何可比性

首先pc里的cpu和gpu有專門的散熱設備

第二 不考慮續航和功耗(相對移動終端soc)

第三cpu和gpu相對獨立(apu,酷睿m與atom除外)即使現在i和a家cpu內置核顯(gpu)但cpu內的核顯不能與獨立顯卡協同工作(apu平台例外)。

第四 soc內有基帶晶元 (高通apq系列或者蘋果a系列,三星獵戶座等除外,甚至麒麟960之前所有的soc都除外 950之前含950cdma基帶還得外掛via)

基於以上種種soc的特性與cpu或gpu都完全不同。

第五 還有其他各種區別。

甚至可以理解soc是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soc就是整合型主板),cpu與gpu(顯卡)只是相對獨立的功能模塊(零部件)。

因此任何回答里試圖用cpu或者顯卡來做比喻解釋soc 的性能與用戶使用需求都是耍流氓。


本來這個問題我是不想看的,看到標題就知道肯定是各種撕逼,然後看了幾篇後有了些許觸動。不妨分享下吧。省得被帶節奏

1。有的人說相比ov還有化妝品之類的東西有溢價的存在。首先,我們說ov是低配高價而那些化妝品名牌包之類是高價。中間差了一個「低配」。而這個低配其實是ov被黑的關鍵。因為手機的配置是實打實寫在上面的,652優化不成821,a9優化不成a10,而化妝品之類的,額,誰能說出可以影響它效果的各個參數而且是統一參數(對不同的洗髮水都適用以便比較),而有了這些相關因素,寶潔聯合利華之類會告訴我們?至於手機,君不見ov625賣2799,君不見小米821賣2799。至於諸如「夠用就行」「我這樣就很滿意了」這些言論,我真的無言以對。但其實如果你準備只用一年,也可以這麼干哈(滑稽)。

2。有的人說電腦上i5+gtx950就對於大多數人夠用了,這是事實,但也不是事實。這個配置確確實實對大多數人來說夠用了,但你拿這個配置「夠用」當作ov這種「低配高價」成立的事實就不對了。其實是ov賣「i5+gtx950」為六千,別的廠商賣四千。所以這個比方很誤導人。而且對於許多不玩3a遊戲的用戶,顯卡反而是很次要的因素,ssd和內存是體驗的重要因素。

最後說一下拿小米作為對比的原因,首先我是半個米粉,其次我覺得如果沒有小米,ov賣這個價也不會被噴,甚至對比爵士(榮耀除外)還有可能被贊。所以不要被帶節奏。至於各方的水軍,看他們耍就行了。

我們從來不能輕而易舉的說服別人。


我曾經有一個老鄉在vivo工作,他也被派去印度了,經人介紹,聯繫上了。可是我們前三十分鐘的電話溝通簡要內容如下:

老鄉:我在vivo,indore區域

我:哦,你們總部在guorgon是吧?

老鄉:我不是vivo公司的,我給vivo代理商干。

我:你給vivo印度的代理商幹嗎?

老鄉:我們是印度的代理商

我:那你老闆是印度人了?(感覺好新潮,印度很少見中國人給印度人幹活的)

老鄉:不是,我們在國內就是代理商。

我:糊塗了,好複雜。

老鄉:我們公司在國內是vivo三個省的省代,vivo要拓展印度市場,我們公司分到了MH、MP兩個邦。

我:哦……

在諸多不解中,我慢慢了解:他們公司和vivo的關係是合同式的,但是同時也是生死與共的關係。他們老闆和vivo老闆都是幾十年的合作關係,即時在2G往3G切換過程,賠錢也是不離不棄。

我:你們存在串貨亂價的問題嗎?比如山東的代理把貨賣到山西?

老鄉:我們老闆和vivo老闆都是生死兄弟的關係,大家都不這樣做。

這個公司的做法,讓我非常非常的意外。還聽到了他們在印度做業務過程中各種苦逼過程。

我曾經說,你們做的是陽春白雪,小米做的是下里巴人。他們自己員工覺得是相反的。我說的是按照平均單價講的,他們自己員工說的是幹活方式。

他們的業務模式,我感覺是非常奇特的,可是執行力非常好。

說句他們老闆(代理商)激勵人的辦法,vivo的大部分團隊都是做現場的,即賣場的活動、展示、人員、培訓等等。這種繁瑣的工作是非常需要激情和熱情的,經常每天累得狗一樣。曾經看到一個vivo員工朋友圈曬:累死了,搶了老闆一個大紅包,就又感覺有勁了。老闆在幾十個人的群里,發了一個人均120-150的紅包。

他們這種業務模式,有自身非常獨特的競爭力。很多在大公司完全無法解決的問題,在他們那裡都不是問題,比如串貨亂價的問題。串貨亂價其實都是公司內部問題,不是外部客戶的問題。這裡不細展開了。

OV系產品的很多創新都是很有意思的,最早做快充,最早做hifi,最早做2K屏。雖然他們在很多方面沒成功,可是在蘋果都缺乏創新的時候,最早提出如此原創性的思路,是很值得點贊的。

我另外一個回答也說過,他們這種模式也不是完美的,畢竟如此龐大的終端是需要極高的費用的,天然和小米相反的模式。

鏈接我12年的回答。

OPPO 和步步高的手機為什麼賣那麼貴?他們的策略是什麼? - 范國鋒的回答


推薦閱讀:

小米6究竟值不值得買?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與解析度是多少?
如何評價酷派手機?
手機充電是用電腦 USB 快還是用插座快?
iPhone官換機和新機的區別?官換機也是新機,所以問官換機和零售機的區別更準確些。

TAG:手機 | 智能手機 | 國產手機廠商 | OPPO | 藍綠大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