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時期文明、藝術水平的倒退的原因?
我們知道475年西帝國滅亡,然而在蠻族入侵狂潮中屹立不倒的東帝國,也出現了某種意義上的文明衰退。看看東帝國時期的各種雕塑,繪畫,公民的文化素質和教養,學術研究水平都比共和國及帝國全盛時期有不小的倒退,並且再也沒有回復到以前的高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媽蛋終於可以說謝邀了,好爽…………
然而藝術史方面我的了解並不算多,所以挑幾點了解的說說吧1,東帝國存在整體的文明衰退……這個說法很明顯有問題,東帝國興盛時期,無論是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比羅馬共和國-帝國時期有所優勢,後者作為以羅馬為中心的特大殖民軍事帝國,餅攤大了之後各種問題盡現。2,東帝國市民素質下降,恰恰相反,東帝國首都君堡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雖然和現代沒法比),市民有著各種參政手段(雖然未必會起到多大正面作用)。君堡本身規劃良好,在廢除食品供給之後更是清理了大量無業市民,迫使其學習生存所需的技術,或者經商或者務農或者參軍。相比之下,羅馬因為早期發展的原因,城市規劃混亂,市政建設不及君堡,在全羅馬帝國的供養之下,各種小巷裡面存在著各種無業游民,他們不學無術,靠全國各地的稅收供養,偶爾吃不到飯就上街討點。外加因為管理不善,存在各種邪教神棍,親你一口就是祝福,收費哦(事實上……歷史上羅馬迫害初期的基督教,很多次是清掃這群神棍巫婆被捎帶了),這種情況,我實在難以說比東羅市民質量更高。3,你說雕塑壁畫,羅馬藝術也不是特彆強,起碼比他們吸收的希臘文化有差距。而東羅之後……東羅的雕塑水平如何不提,但是壁畫應該很出名吧,拜占庭藝術風格以華麗繁複著稱,公認是中世紀歐洲最高水平,包括馬賽克景泰藍象牙雕啥的…………而拜占庭風格的建築影響延續更久(伊斯坦布爾那幾個著名建築),後世的伊斯蘭藝術和文藝復興都受拜占庭很深刻的影響(伊斯蘭更重一些)
4,科學方面,拜占庭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恢復整理希臘成就上,亞歷山大作為帝國初期的學術中心,聚集了大批天文學和數學家,而在君堡大學建立後,科研中心向北轉移。後世拜占庭科學的繼承者主要是義大利和阿拉伯。哈里發馬蒙作為阿拉伯學術的建立者,最大的貢獻就是大量購買了拜占庭的學術書籍抄本嘛……(想從君堡大學聘人,然而皇帝不放)。相比基礎科學,拜占庭的工程學成就更加重要,不過和問題有偏差就不說了至於為啥會有這種誤解?大致是相對於羅馬而言,國內網路對東羅馬的熱情太低了吧…………老生常談的問題…
拜占庭後面文化發展的大致脈絡可以看贊最高的老曹的答案。
我這裡就說一些觀點上的問題。最開始就先說「西羅馬滅亡」問題。實際上476年的那次羅馬陷落,並不能看作是羅馬帝國或者西羅馬的滅亡。而只是西部中央政府的終結,隨後的地方管理體系也沒有崩潰繼續運行著。而西羅馬政府依舊在達爾馬提亞繼續存活了二十多年,並最終和君士坦丁堡政府合併。
詳細的可以看這兩篇文章:①http://tieba.baidu.com/p/3413786730②http://tieba.baidu.com/p/3943370099
可以說現在的學術界主流已經不在認同衰亡說,更多是支持轉型說。然後就是所謂的教會壓迫和技術失傳的問題。
實際上這些說法最早的來源是馬克思,而這個學說最後被蘇聯學術界繼承並「發揚光大」。而我國這些上則是則是直接照抄的蘇聯學術界的「觀點」,關於蘇聯學術界的弊端以及觀點的主觀性和西歐的差距。可以看《西歐中世紀史》的序,裡面很好的對此進行了解釋。所以什麼教會壓迫人、技術失傳、固步自封這些都屬於偽命題。那麼當時的教會和文化實際上是怎麼樣呢?
基督教雖然一開始是從猶太教分離出來的神秘主義小教派,但是在一群希臘神父(聖保羅為首的)擊敗了另一派的傳統派之後。把古典地中海哲學思想融入到了基督教裡面,所以此後的基督教是一種希臘化產物。既然這樣就和什麼「壓制人性」沒有一毛錢關係,後面的教派學說之爭反而是因為融入了基督教的,新柏拉圖主義等的爭辯。那麼基督教在社會獲得了勝利是讓社會保守了嗎?
答案是是的,但是這個保守是相對的保守。此前的古典的「開放」與其說開放,不如說是放縱。各種稀奇古怪的迷信東西都可以冒頭,並且還有不少支持。所以這種保守轉變並不是壞事。那麼這一是不是雕塑減少了?
這一時期確實是雕塑減少了,但是原因也不是啥技術失傳和衰落,更不是什麼壓迫。只是單純的人民的口味不同罷了,畢竟當時的這些雕塑有塗料上色的。至於怎麼樣嗎……自己感受吧。而後來的建築頂上用鑲嵌畫也是一個道理而已,但是用鑲嵌畫的同時野是很注意光影效果的。
但是這一時期雖然雕塑少了,但就不等於沒有雕塑了。在君士坦丁堡的君士坦丁一世的雕像可是現在都是瑰寶,並且其的大小也是相當巨大。而君士坦丁堡的中間還有一個君士坦丁一世的小雕塑,這個小雕塑可一樣是露丁丁的。並且還帶有各種多神教的神的特徵。可見既沒有什麼技術失傳,也沒有什麼壓迫。有人會拿羅馬的「水泥」說事,但是實際上那個說「水泥」也沒錯。但是說是混凝土就大錯特錯了,這壓根是兩碼事兩種玩意。並且羅馬的水泥是因為附近有較為豐富的火山灰作為原料,周邊沒有這種原料的君士坦丁堡並沒有用上這個並不出奇。
而上面的一位答主提到的聖索非亞教堂的問題,實際上幾次崩塌都和地中海大地震有關,而後來的小修小補這種屬於正常的現象。當然後期拜占庭無力維護是另一碼事。並且在建築上萬神殿並無太多值得驚艷的地方,聖索非亞也是。聖索非亞真正驚艷到的地方是其的數學性質。 所以去掉這些偽命題後,是不是落後就一目了然了。並且學術界上對拜占庭的「黑暗時代」是定義在穆斯林入侵時代和聖像破環運動時代,並且這一時期的黑暗定義。更多是因為此時期的記錄很少。瀉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個問題是無稽之談。
東羅馬帝國無論是整體文明和文藝素養都超過東西分治之前的好么。首先,東帝國是以希臘文化作為主導的帝國,在文化理念上自然自成一派,在羅馬帝國沒有分治之前,東帝國的收入水平就遠遠高於西帝國,自然催生了東帝國文化上的遙遙領先。東帝國無論是在神學,藝術,鑲嵌畫,科技水準上,一直在中世紀保持領先。東帝國的各種雕塑,去聖馬可教堂前看看,那些雕塑可都是十字軍從君士坦丁堡搶過來的,雕塑這種東西本身就是希臘人的至寶,從來沒有衰退科研。至於學術研究水平,東帝國的歷史學家,神學家,哲學家可都是同期首屈一指的,在前羅馬帝國的時候可沒有那麼多活躍的學者哦。公民的文化素養?你知道當時在君士坦丁堡,是個人都能和你討論神學問題么。再次,君士坦丁堡設立大學,設立大學,設立大學,東羅馬人當官是要讀書的,同期西歐和前羅馬帝國無一不是以家族為基礎的選拔體制。我很記得大學的時候,在圖書館看過一本有關東羅馬帝國的科普類書籍。
《拜占廷文明》
歷史:一個個陰謀澆灌的艷麗之花,在中世紀的暗夜裡綻放。
軍事:它是天堂,又是地獄:它慣於殺伐、又在殺伐中耗盡殘生。宗教:這裡有尊貴的上帝,但沒有尊貴的教皇,因為皇帝不允許。
文化:希臘之詩、羅馬之法、東方之夢.三者合一稱為」拜占廷」。藝術:如聖母淚水中的一縷清香.七分升入天堂,三分留在人間。建築:輕輕走進去,看永不褪色的畫兒,聽天堂的鐘聲。遺產:高峻雄偉的穹頂,氣勢恢弘的壁畫.訴說著帝國昔日的輝煌。上篇:千年帝國
千秋功業的奠基--君士坦丁時代
從「拜占庭」到「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誕生
遷都的計劃「新羅馬」首都的屏障
向羅馬致敬從「異端」到國教--基督徒的自由
《米蘭敕令》皇帝信仰之謎從公僕到獨裁者--皇帝的權力
復興羅馬帝國之夢--查士丁尼時代
紅臉膛的農家少年--查士丁尼
年輕的侍從官「重建過去的一切」賽車場上空的風暴--尼卡起義
「尼卡!尼卡!」皇后的箴言夢斷西地中海--收復失地的戰爭
金戈鐵馬曇花一現的輝煌「拜占廷化」的道路--伊拉克略王朝
夢醒後的迷茫--一段艱難歲月
帝國強盛之本--軍區制
巨大的軍事要塞「以田代餉」棋逢對手的決鬥--拜占廷一波斯戰爭
咄咄逼人的波斯「拜占廷的漢尼拔」「希臘火」初露鋒芒--拜占廷一阿拉伯戰爭
「沙漠之子」的崛起「希臘火」初露鋒芒「被割掉鼻子者」--查士丁尼二世
割鼻之辱復仇的瘋子愷撒與上帝之爭--破壞偶像時代
重燃的邊境烽火--再戰阿拉伯
「救火者」君士坦丁堡會戰反攻阿拉伯是誰在褻瀆上帝--破壞偶像運動
「破壞偶像者」教俗權利之爭修道士的厄運崇拜偶像的女皇--伊琳妮
太后的夢想母子相殘流放荒島「東正教的勝利」--恢復偶像崇拜
黃金時代的筆與劍--馬其頓王朝
陰謀與雄才的結合--瓦西里一世
馬其頓養馬人一步登天盛世的締造者拜占廷的驕子--各具魅力的皇帝們
「智者」利奧大學者皇帝阿拉伯人的剋星巴爾幹半島的硝煙--拜占廷一保加利亞戰爭
為戰爭而生的皇帝--瓦西里二世
軍事天才「保加利亞屠夫」小農保護人「佐伊之夫」的統治--馬其頓王朝的衰敗
「東遮西擋」的亂世--科穆寧王朝
一個解不開的死結--軍區制的破產
走馬燈式輪換的皇帝們--動蕩的政局
突厥人的階下囚--羅曼努斯四世
塞爾柱突厥人曼西克特之戰克勒芒小鎮的吶喊--十字軍興起
皇帝的求援信教皇的煽動演說「十字對新月」十字軍的參與者愚昧與殘忍交織--前三次十字軍東征
「窮人十字軍」血洗聖城薩拉丁的反擊離心離德的盟友--拜占廷與十字軍的恩怨
貌合神離矛盾的升級十字軍的鐵騎--拉丁帝國
扯下「聖戰」的遮羞布--第四次十字軍運動
引狼入室教皇與商人拜占廷「精神」之死--君士坦丁堡失陷
十萬金馬克洗劫君士坦丁堡補敘:十字軍的最終命運廢墟上的小朝廷--拉丁帝國
分享戰利品的盛宴先天不足的帝國尼西亞的曙光--復國的大業
尼西亞帝國「雞蛋皇冠」重返舊都苟延殘喘的二等小國--帕列奧列格王朝
被抵押的皇冠--末代王朝的艱難統治
反覆辟鬥爭十字軍的後遺症一貧如洗的國庫皇室內訌反對貴族的運動--薩洛尼卡人民起義
養虎為患--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
得救的希望--向西方求援的活動
親西方的皇帝們深深的失望最後一道耀眼的光輝--文化救亡運動
最後的時刻--拜占廷的滅亡
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土坦丁十一世
拜占廷的終結者--穆罕默德二世
「吸血者」圖謀佔領君士坦丁堡最後的抵抗--君土坦丁堡防禦戰
最初的圍城戰偷渡黃金角海灣抵抗到了盡頭拜占廷「肉體」之死--君士坦丁堡淪陷
最後一次彌撒千年帝國的覆滅下篇:文明縱覽
純正而保守的信仰--宗教生活
沐浴在上帝的光輝里--基督教
完善的神學體系基督打敗眾神東西方教會「拉丁十字」與「希臘十字」--東西教派的分裂
教皇與皇帝的對決「佛提烏分裂」1054年大分裂「佛羅倫薩合一」東方的「正教會」--東正教
東西方教會的差異主要信條幾大聖事你死我活的搏殺--軍事生活
從未熄滅的戰火--軍事形勢
自由與榮譽的捍衛者--帝國軍隊
邊防軍與野戰軍海軍全民皆兵運籌於帷幄之中--戰略思想
《戰略》與《戰術》以人為本攻與守的平衡生死存亡的考驗--軍事技術
兵種及戰術常用兵器「希臘火」名將中的名將--貝利撒留
健全的社會規範--法律
皇帝與上帝的意志--拜占廷法律
西方法律之母--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
羅馬法之集大成者立法精神局限性與進步性「人道主義」的法典--利奧三世的《法律選編》
「古法的凈化」--馬其頓王朝立法
最後一部法學名著--《六書》
智慧樹上的碩果--文化名人與名著
文學史的開創者--尤西比烏斯
「兩面史家」--普羅柯比
傳奇一生三部名著左右逢源的文壇巨匠--普塞羅斯
學界泰斗政壇不倒翁救亡文學的先驅--布雷米狄斯
非傳統的傑作--民間敘事詩與雜記
敘事詩代表作:《混血衛士傳奇》雜記代表作:《哥斯馬斯旅行記》與信仰交糅的真理--科學技術
備受青睞的星圖--實用主義天文學
托勒密的信徒「總體占星術」「上帝的時間表」--曆法
「異教」曆法基督教曆法妙手回春的技藝--醫學
播灑知識的雨露--教育
文化大國的根基--重視教育的傳統
窮盡世間知識--世俗教育
「百科式基礎教育」「高級學問」君士坦丁堡大學專門的人才在上帝面前的學習--教會教育
歷史的紀念碑--建築
十字與穹頂--建築特色
十字式平面獨特的穹頂想像力的翅膀--建築裝飾
大理石與鑲嵌畫拜占廷式柱頭不朽的傳世佳構--經典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聖馬可教堂「拜占廷之風」--俄羅斯建築
信仰與美的博弈--藝術
拜占廷的「國粹」--鑲嵌畫
永不褪色的畫能工巧匠的活兒寫實與抽象的藝術「得意而忘形」的藝術--繪畫
繪畫特色多彩的壁畫聖像畫抄本插圖不簡單的小玩意兒--微型工藝
鬼斧神工「提花」巧手奢侈的享受天堂人間同歡樂--音樂和舞蹈
獻給上帝的音樂世俗的狂歡贈予世界的厚禮--拜占廷的遺產
累積千年的寶藏--文藝復興的助推器
傳遞古典文化的火炬文藝復興中的「拜占廷人」來自拜占廷的「天書」新的文字和信仰--斯拉夫民族的啟蒙者
斯拉夫民族君士坦丁兄弟傳教「大公」的洗禮「第三羅馬」絲路兩端的連線--拜占廷與中國
千里之外的「拂菻」--我國古籍中的拜占廷
《通典》中的記載《舊唐書》中的記載橫跨帕米爾的旅行--兩國間的交往互通有無--蠶種與玻璃「來自天國的織物」「蠶種西傳」的傳說「玻璃東傳」及其他交流大家別那麼極端。
說大衰退顯然是過於片面的,但說全面超越的,咱也別睜眼說瞎話好么?一上來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嚇唬誰呢。知乎式答題萬金油。建築技術,330年的東羅馬人還能建出馬克辛提烏斯巴西利卡那樣的大拱頂,拜占庭帝國呢,是,帆拱是一大創新,可作為一大代表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也塌了三次呢~裂縫也不少,歷史上修修補補就沒停過,為了讓大教堂站住腳,歷史上先後在教堂兩側建築了大量牆壁極厚的側室去抵消大拱頂傳遞下來的側推力。反觀羅馬萬神廟,有一點小的修補,而且始終維持著最大拱頂的跨度,一千多年之後的文藝復興才再度接近它的跨度呢,這不值得驕傲嗎。
就不提後來羅馬人的混凝土黑科技都失傳了。當然,聖索菲亞大教堂依舊是很偉大的,我沒有任何貶低它的意思。沒有任何這個意思。聖馬可教堂就不說了,修起來的時候(十二世紀左右)畢竟都快到文藝復興了,何況富得要死的威尼斯人還洗劫過君士坦丁堡,你還非要把他們算拜占庭嗎?至於建築的室內藝術。
我們來瞅一眼卡拉卡拉浴場(215年左右)的大拱頂和雕刻
然後再來瞅一眼拜占庭時期san vitale in ravenna(550年左右)的鑲嵌畫
全面超越???摸著良心說嘛。從某種層面上說,馬賽克抹平了牆面的可塑性,牆體無法再展示出豐富多變的光與陰影了。教會初期否定人的肉體的美感,這一影響實際上非常巨大。
所以我們來瞅一眼希臘人的雕塑:望樓的阿波羅(仿製品)再來瞅一眼:四帝共治的雕像
(圖片名稱我是參考的俄亥俄州立大學Jacqueline Gargus教授的建築史課,感謝知友 @lbq 指出,該圖片的雕像實際是Portraits of the Four Tetrarchs,課堂的配圖有誤。)
全面超越???摸著良心說嘛。
就像拜占庭的鑲嵌畫,拜占庭初期的雕像同樣也是抹平了立體,這都快退回到古埃及人的水平上去了。不管怎樣,至少大家對斷臂的維納斯還是很熟悉的。(圖侵刪)要說原因的話,題主不妨從基督教入手去找找資料,這是最主要的因素。教會發展壯大後,否定了人體的美。藝術開始朝著圖解化、抽象化發展。具體的我不是很懂,只是以前考試時背過一些,得回頭有時間去翻資料。現在只記得這麼一丁點兒。
以上。
供大家參考。-------------------------------------------------------------------------------------------------------------------
君士坦丁堡的兒子們的圖片名稱我是參考的俄亥俄州立大學Jacqueline Gargus教授的建築史課,感謝知友 @lbq 指出錯誤,該圖片的雕像實際是Portraits of the Four Tetrarchs,課堂的配圖有誤。然而,該雕像是1204年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用來補了聖馬可教堂的牆角,雕像是後世所描述的公元300年左右的四帝共治。這並不妨礙它是來自於東羅馬的雕像,與其說是欽點爺爺當孫子,不如說是孫子寫了爺爺的歷史行程。就這尊雕像而言,四帝臉部沒有個人特徵,身高基本一致,動作簡單僵硬靜止,表情呆板,甚至大量的面部、身體特徵完全不成比例,羅馬人從希臘繼承來的優秀水準此時在孫子這兒可謂蕩然無存,這和塗不塗顏料長的丑不醜沒有關係。同樣的形象特徵可以在東羅馬大量的馬賽克壁畫里找到,最起碼得把人畫准了吧?這要說和教會沒有關係,是說不過去的。在那個時候還沒有現代藝術理論,就別硬框當時的人對抽象藝術的理解有多高明了。我們不妨把康斯坦丁的雕像(右二)、教堂壁畫(右一列)和羅馬早期的雕像(拉奧孔,左一)做個對比好了,來看看這幾百年的變化:這也要強行說是一個水平,那我也沒辦法了。
看了@s77碩士生的答案拜占庭時期文明、藝術水平的倒退的原因? - s77碩士生的回答,舉例的雕像來自於康斯坦丁紀功柱的頂端,從某種程度上說,也該是當時最高水平的代表了。雕像完成於330年前後。衰退是過程性的,不知答主除了東羅馬早期的雕像,還能不能舉出其他例子。哪怕就這張圖而言,其水準依舊和拉奧孔有差距。
別的不多說,我就放一張紀功柱之前七八百年(似乎跑題了?)的雕像好了。看看羅馬和希臘的對比,再看看東羅馬。
然後再看看在紀功柱之後一千三百年的作品。好像是貝爾尼尼的作品?如有錯誤請指出。謝謝。
不知差距夠不夠一目了然?至於教會壓迫的說法,「不準露丁丁的說法」,並不是源於馬克思,而是源於文藝復興。就我所了解的,文藝復興起碼在建築和雕塑領域是要和羅馬與希臘看齊的並超越的。至於存不存在壓迫,其實你自己的答案已經回答了。人民的口味變了,教會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此外,要說鑲嵌畫是「注重光影」的我並不是很理解,不知答主可否解釋一二。地中海沿岸的大量建築之所以使用了大量的雕刻作為裝飾,尤其是高浮雕,其原因之一就是陽光充促,雕刻可以營造出極為豐富多變與立體的光影效果。不知平整牆面的裝飾畫是如何體現光影效果的?哪怕就繪畫的內容而言,也沒有和光影有關的內容。至於從道德的層面說希臘人的裸體雕像、裸體運動會是淫蕩放縱這未免有點耍流氓了。對於希臘人而言,身體亦是人類精神的表現形式,那些完美的人體雕像為體魄的健美樹立了一套公認的標準。羅馬人沒有繼承到精神,但起碼繼承到了型。
而且我認為答主的可能對混凝土的理解有誤,混淆了水泥、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的概念。如果把羅馬人的混凝土與火山灰、水泥視為同一種東西,認為混凝土技術不就是挖挖火山灰,那我只能說你對混凝土缺乏基本的理解。
雖然我也只了解一個大概。但是,起碼你要知道羅馬人的混凝土是混合了火山灰、石灰、砂子以及其他骨料,成分的配合比不同,力學性能也會發生變化。羅馬人會根據不同的性能需求,配合不同品種的混凝土,如果感興趣可以研究一下萬神廟的混凝土種類。更何況兩千年前就能用混凝土澆築出跨度三四十米的大拱頂,而且還是澡堂子的拱頂,還有人覺得這還不夠黑科技?不妨橫向對比一下當時的世界各國都是怎麼建屋的?同樣體量的建築要花多長時間?羅馬人沒有留下關於自己混凝土配合工藝以及施工方式的典籍,東羅馬帝國也沒有沿用、復原羅馬人的混凝土技術,後人無從得知,這不叫失傳??誠然到了如今,你可以用現代科技復原羅馬人的工藝,但你讓東羅馬帝國試試?至於萬神廟不過爾爾的論調,我就不作過多評價了。建築史自有公論。對於聖索菲亞教堂,穹頂鼓座帆拱的體系在數學上想像並不困難,這並不是一個多麼新奇,多麼複雜的數學模型,除此之外教堂的整體形制有了創新和變化,然而在其他技術上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教堂真正的難點在於施工技術和力學計算。而從其歷史來看,因地震毀壞而進行的修復大大小小已經很多次了,還垮過三次。因此所謂的修復並不是簡單地抹抹牆灰填填裂縫。從下圖可知:為了抵消大穹頂傳下來的側推力,歷史上先後在教堂兩側修建了許多牆壁極厚的側室,參差不齊,與希臘十字式的平面沒有絲毫的呼應,說其為補丁一點也不過分。這彌補的就是設計上的力學缺陷,由此可見其施工尤其是力學計算上,聖索菲亞教堂的成就並沒有很多人鼓吹的那麼高。不可否認帆拱是一個進步,然而正真的建築技術的突破還是得等到12世紀的法國哥特式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伯努乃列斯基的大穹頂。@南非鐵路 題主如果對這些歷史與藝術感興趣,不妨看一看Mumford的The City in History,我看到有的回答里有人引用了,有中文譯本,可以上網找找。從原始的聚落說起,一直到當代城市,希臘羅馬拜占庭自然也在其中,如果嫌書太厚,也可以從第五或第六章開始看起。
認為某個時期的藝術衰落和倒退,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的,這是比較老派的觀念。個人是否喜歡拜占庭的藝術是一回事,而藝術史是另一回事。從藝術史研究的角度來說,現代人不能僅以當代的趣味來看待過去的藝術。各個時期都有相應獨特的藝術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不是個好問題。
同意謝東方,比較上面幾位更客觀。藝術的衰落並非一定是技術的倒退,而是觀念。羅馬眾神被基督教取代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的直接影響就是對偶像崇拜的衝擊。同時無論建築還是雕塑,羅馬繼承了希臘嚴格的比例和諧的範式,這一點在拜占庭時期被忽略了。雖然拜占庭更靠近希臘,但馬賽克這種來自波斯的東方裝飾反而是拜占庭的特色。我不是學建築的,不知道聖索菲亞教堂的結構是不是存在問題,但貶低萬神殿顯然不太客觀。此外,看看查士丁尼自己的雕像,錢幣就知道和四世紀前羅馬帝國差距有多大了。
沒人邀
拜占庭時期希臘古典文化並沒有被發揚繼承,被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的命令下被關停的雅典學院就是代表。
當時基督教剛成為帝國國教,宗教成為東羅馬帝國控制基層和穩定社會的重要工具,為了使基督教能夠順利滲透到帝國的各方面,數代皇帝對宗教統一方面相當看重,下了大力氣扶持神學研究,而古典文學因為不夠清蒸不受重視
但是在拜占庭帝國後期,曾經興起過規模龐大的救國存亡文化運動,誕生了一批以研究古典希臘文化著稱的學者,當然結局大家都看到了,已經衰弱了數百年苟延殘喘的拜占庭帝國還是隨著崩塌的狄奧多西之牆一併陷落
但是即便如此,君士坦丁堡在整個中世紀期間,都是地中海地區乃至西半個世界島的學術中心。
希臘文化也只是希臘地區在公元前誕生的文化,文化是會傳播,進化的,在羅馬帝國拓展到橫跨三個大洲的時候,實際上舊有的,僅限於希臘城邦民主制下的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已經不相符了
拜占庭自己的文化組叫拜占庭文化,是希臘文化組,代表兵種是鐵甲聖騎兵,建造價格130,維護價格4.9,其中弓騎兵和重騎兵以3:2的比例混編,不論是遠程戰還是近接戰,都是相當可怕的單位,唯一的缺點是太貴了,所以誰敢說拜占庭文化弱的給我站出來先問是不是,事實是東西分制到最後的東帝國延續,在當代史學界的觀點是羅馬精英階層的一次轉移。從落後貧瘠生產力相對低下且天災人禍頻發的亞平寧地區,轉移到社會經濟相對發達,物產豐富的希臘及小亞安納托里亞地區~而之後,在東帝國區域內各領域的的發展也遠超所謂的羅馬時期~並且一度反饋回亞平寧及原西帝國地區。而從政治層面,您查下查理曼當年為了一個西方共治凱撒的虛名,是如何的對東帝國低聲下氣謙卑有加(然而東帝國元老院還各種不情願)~整體上拜占庭文明時期對原帝國時期都是一種超越的態勢,不懂題主問題的來源是什麼~
我覺得還是跟人和地有關。最初羅馬帝國統治中心在羅馬,吸收希臘文化。後來遷移到了君士坦丁堡。很多傳統的東西被打破。東邊不像西邊收到希臘文明的熏陶。而且地理不同,原材料不一樣造成一些限制。我也是覺得
推薦閱讀:
※神聖羅馬和德國有什麼關係?神聖羅馬是德國前身嗎?
※土耳其和希臘這兩國歷史上的有什麼恩怨情仇?
※歷史上由於某種預言或預感,力圖避免卻最終成真(甚至間接促成)的軼事有哪些?
※假設朱標繼位保留明之邊疆藩王,歷史會怎麼進行下去?
※滑鐵盧戰爭中,格魯希沒有及時增援的決定是對是錯?
TAG: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