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倫多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搬來多倫多快一年了。這個城市是我在渥太華受到【寒冬無車】創傷後逃離過來的,所以有比較嚴重的敝帚自珍情節,吹的太猛烈黑的太委婉是肯定的,請包涵。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

多倫多,安省首府。很多人眼裡的一所北美普通城市,存在感較低,國內的親戚基本上都以為是美國的 ,儘管我反覆和他們講我在加拿大念書,回去的時候還是被各種問候說,啊你從美國回來啦。。。

蒙特利爾的朋友嘲諷多倫多沒有【文化】,沒有【class】,太美國化,不夠laid back,是無聊的水泥森林。南邊加州和佛州的朋友吐槽多倫多太冷,沒有沙灘,沒有打著排球的比基尼姑娘,沒有衝浪的六塊腹肌少年,沒有揮舞著手槍戴著大金鏈子的墨叔叔,too boring, sometimes too cold. 不夠exciting.

多倫多也沒有什麼逆天的旅遊地標,勉強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市區中央指向天空的一根大水泥柱子和邊境瀑布。經濟上沒有獨大強勢的產業,基本比較均衡,房地產最近略火。教育上也就一個多倫多大學有點名氣,逼格也遠不及南邊的常春藤。就是這麼一座不溫不火的城市,反覆被經濟學家和其他社科雜誌評選為全球最適合人居前五,並偶摘桂冠。多倫多人自己也被搞得很尷尬,借用Trump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let"s figure out 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一.重生的市區。

除了南部州,去過北美幾乎所有的大城市。作為一個urbanism愛好者和建築技術學生,本人偏好密度較高walkability比較好的規劃,這個偏好幾乎把北美城市的榜單砍去一大半,包括一些mega

city比如洛杉磯。

多倫多的城建可以大致兩個時段,一個是戰後,一個是進入21世紀。因為汽車擁有率提升,戰後在全北美都比較流行sprawling,代表作就是LA,多倫多也不能免俗。世嘉堡,約克,包括GTA的幾乎所有被多倫多吞噬和尚未吞噬的municipalities都是如此。所謂sprawling就是指的高速公路四方漫溯攤大餅,輸血低密度住宅規劃,商業以mall的形式在浩瀚的低密度海洋中形成孤島,大家白天市區上班,晚上往郊區通勤。我在灣區和渥太華居住經歷讓我這種【便利店原教旨主義者】對這種規劃產生了極度的憎惡,典型社區如下圖:

這個趨勢在20世紀末期開始逐漸逆轉,一方面是sprawling對環境能源人居健康等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另一方面高密度和混合規劃開始獲得關注度,並且重點在後工業化時代位於市區邊緣的工廠區開始實行。現在整個北美都開始走這個方向,但是多倫多因為booming的時間在大後期,所以比較幸運的在高速發展的時間趕上了新趨勢。

先解釋一下mixed-use development這個概念,這個生活在高密度城市的中國人對此習以為常 ,那種下樓去喜士多買茶葉蛋出門一百米郵局餐館網吧燒烤一應俱全的感覺。但是在早期北美因為低人口密度的原因更傾向於單一用途的zoning,即這條街完全是住宅規劃,那條街完全都是商業規劃,這樣在zoning的時候非常有效率,一些municipal bylaw比如高度限制,房屋間距,消防要求等統籌實施起來非常方便。規劃者可以精準的控制某社區的人口負載,並量入為出提供公共設施。典型的中產置業從來都是奔著detached house去,那個時候公寓樓被當做共產主義社會dehumanized的居住方式。同時房產擁有者們普遍認為,在田園牧歌式的住宅附近搞一個零售店餐館什麼的,會導致破壞社區的同一度導致房產的貶值。通勤來說,多數戰後中產家庭都至少有一輛車,油價也便宜,所以也不至於有多麼麻煩,早些年的城市規劃者也無法預料到後期的人口迅速膨脹和社會節能需求的提高。Zoning對北美城市規劃的影響伴隨著城市的建立就始終存在,拿多倫多舉例,郊區這麼明顯的例子先不提,二十世紀早期規劃的老城區【低密度zoning】的痕迹就已經非常明顯了,比如多倫多的中軸線以西,至今存留著大片1910年代建造的,沒有社區商業服務的,低密度紅磚樓單一住宅區。

上一張多倫多的zoning map,紅色就是商業規劃,黃色是住宅,可以看到東西向的Bloor,

College, Queen, 都是商業規劃。南北向大多數道路,比如Bathurst和Ossington路,和他們之間大片大片的區域,都是純粹的住宅規劃。

接下來上谷歌街景圖。三條平行南北向的商業規劃街。

下面是和商業街緊連的兩條南北向的住宅zoning街。可以看到沒有任何小超市便利店什麼的。

新的mix used development把以往涇渭分明的住宅和商業混合在同一個社區里,甚至同一棟建築里。多倫多自2000年開始在市區掀起高層公寓熱潮,目前是北美高層公寓建設速度最快的城市。對MIX USE的強調和對市區基建和通勤服務的支持也隨之跟上,使得多倫多徹底脫離北美城市市區空心化的模式,市區的常住人口節節攀升。東亞地區的移民也更可以接受condo的居住方式,對所謂獨立屋的執念也沒有那麼深。density上去了,隨之而來的餐飲業娛樂業等等也隨之跟上,酒吧,餐館,書局,夜店,劇場,電影院等等,也以非常緊湊的方式整個嵌入住宅區。在我住的地方,凌晨2點左右人們依然再街邊的patio聊天飲酒,一部分餐館色甚至會開到凌晨五點。多倫多市人口區區兩百五十萬人口,在重振市區扭轉sprawling方面,在北美同等級別的城市裡是十足的例外。

二.公共交通。

Again, 多倫多在早期規劃公共交通的時候,完全沒有預料到二十世紀末的人口膨脹。如果不是亞洲移民大潮的到來和魁北克的分離運動,多倫多的發展路徑可能更接近今天的費城波士頓這樣的中型城市,而今日的大多倫多地區人口已經超越芝加哥。多倫多公車局(TTC)和Go train一直以來也處於under-funded的長期貧血狀態,同時雪上加霜地被前任FORD毒蟲市長坑了十年。即便如此,TTC在人口密度完全不夠的情況下(歸咎於早期低密度的zoning),提供了在同等城市比較範圍內高於平均的服務。整個GTA地區,首先用通勤火車連接一串municipalities, all the way to Hamilton. 然後市區通過地鐵和輕軌貫通suburb和downtown,串起若干小的商業中心比如Young and Eglinton,STC和北約克。最後用街車集中解決市區內部的通勤。在有限預算的前提下,保證了很大一部分住在downtown多倫多人,可以完全不用開車。這在北美相同規模的城市裡,是個例外。

Streetcar街車,市區東西向通勤的選擇,線路班次密集。因為行駛中會有叮叮噹噹的鈴聲,所以被吾友艾瑪同學稱之為噹噹車。在上個世紀中葉的街車存廢大辯論中,街車被保留了下來,成為北美少數幾個保留街車的城市,而且是唯一一個未有刪減線路反而持續投資的城市。在今日多倫多,街車成了高密度市區和混合規劃的新形式下性價比最高的選擇。街車運營成本低過地鐵很多,運力高過BUS,同時因為不靠邊的特性,對街邊的商業的負面影響極小。想像下人們街邊patio飲酒聊天的時候,一個巴士突然靠邊開門人群隨著尾氣湧出的感覺。下圖是國王街酒吧區和老街車共存:

除了在市區開車的朋友(which itself is a bad choice), 鄉民們普遍對街車抱有情愫,街車也成為多倫多的小象徵之一。下圖是在街車前留影的新人和牆上的街車塗鴉。

2017年年底,老舊的街車將徹底被新一代街車取代,叮叮噹噹的鈴聲將成為歷史。新的街車可以讓殘障人士輪椅無障礙上下,裝了空調,載客量大幅度提升。當新車第一次從Spadina駛向湖邊,街邊的人亢奮到脫帽鼓掌。作為鐵軌控,我是極享受午夜街車KING街穿城游,那種戴著耳機靠著車窗讓路燈有節律的打過車廂的感覺極好,雖然出於安全原因不建議女生這麼做。

多倫多市政府在近些年來支持了自行車道擴展。今年,我所在cyclist Toronto協會也終於爭取到了東西大動脈bloor街的【保護隔離自行車道】的實驗運行,也許從此可以告別在車流中緊張騎行的日子,對開車人士和騎行車都是雙向保護。從近些年來的趨勢來看,公共交通和單車騎行車逐漸在downtown規劃的博弈中佔據了對car drivers的上風,並且得到了沿街商鋪的支持。保護隔離自行車道如下圖所示:

截止到2016年5月,多倫多的單車道已經逐漸覆蓋主要通勤動脈,如下圖。維護良好的自行車道對騎行者來說,could be a life saver.

三.多元緊湊的街區。

多倫多的街區保留著強烈的文化特點,一半的人口出生的加拿大以外的國家。加拿大的憲法通過多元文化的確立,消解了白人新教天主教盎格魯法蘭西主流文化的概念(不同於美國)。在法理上來說,一個Chinese

Canadian is not less Canadian than a western European Canadian. 雖然在實際的操作中並不完美,但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大大增加了對世界他國技術移民和留學生的吸引,在西方社會整體生育率下降的大趨勢下,盤活了本地經濟,把白人新教文化沙漠多倫多塑造成了全世界人民大拼盤。

下面羅列幾個多元文化社區的例子。和北美其他幾個多元文化的程度不同(除了曼哈頓),以下不同文化的社區都緊湊的塞入市區里,以街車和地鐵的方式串起來,而不像灣區那樣是分隔的municipality。

多倫多DT華埠。 店家名字普遍都比較霸氣銷魂,江湖感和青樓氣息並存。紫氣閣,滿庭芳,匯豪軒,龍笙棧。。。多倫多在市區有中部和東部兩個唐人街,上圖是市區華埠which is massive, 雖然有gentrification的趨勢。

多倫多唐人街的全面漢化也得到了政府在小細節上的配合。警察局三個楷書大漢字貼在警署門口,LCBO(安省官營販酒處)貼了【酒鋪】二字,nice touch. 路牌也多是中文,雖然我覺得更多是依據粵語白話發音音譯過來。

本人餐飲高度依賴此地,火鍋,川菜,烤魚,燒烤+青島啤酒,越南粉,粵式早茶(好吃又便宜)。在冬天的時候跳上街車跑來吃自助秦媽火鍋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如果你在加拿大其他小城市生活過還沒有車的話,你應該可以懂我。

****************

小義大利。有不錯的可以看歐冠和西超西甲的酒吧,氣氛極好。東歐和西裔的移民開始逐漸搬入這個街區,PUB文化濃厚。

****************************************

韓國城。終極廉價晚餐去處,泡菜愛好者的福音,有念叨著凱西偶尼(cash only)的老闆娘。一次和一朋友去其中一家餐館夜宵,聽一個waitress在講韓文,於是在那邊傻逼兮兮當著她面說這waitress笑起來如何可愛,結果後來才知道人家是中國朝鮮族。。。後來人姑娘給我們多加了塊土豆餅。。。我和朋友相擁淚奔。

我朋友從此立志尋一個韓國女朋友於是開始學韓語,我從此立志多吃土豆餅於是吃了很多土豆餅。

************************************

小希臘。你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土耳其kabab, lol....

希臘人和土耳其人這對冤家也許終於在這裡獲得了和解。

************************************

Dundas西邊的小葡萄牙,西裔匯聚地。世界盃期間成為西班牙球迷慶祝的地方,所以看起來給人一種伊比利亞半島是一家的錯覺。實際上就像St Patrick節時和愛爾蘭族裔一點關係都沒的各路朋友都愛戴一綠帽子出街一樣,年輕人只不過是在尋找一個理由派對而已。以多倫多人的尿性我估摸著那些搖著西班牙旗幟的大多是來自南美的朋友,雖然搖前宗主國的旗不大政治正確,but who cares.

************************************

小印度,雖然極小,但是有賣沙麗的地方。我打算下次去玩的時候去讓老闆娘給我腦門上點個紅點,不曉得男人讓點不讓點。

*******************************************

Kensington market

很主觀的認為有多倫多最好的獨立咖啡店,很棒的民謠酒吧,左派小嬉皮聚集處,大麻店所在地。此地緊鄰中國城,不曉得有一天能不能做到【左手紅油火鍋,右手大麻捲煙】,所謂人生終極多巴胺大爆炸公式。

******************************

教堂街,非常諷刺的是多倫多最大的LGBT社區。咖啡店的waiter肌肉爆塊,顏值爆表。

一年一度的楊街LGBT大遊行。每次我在朋友圈貼LGTB活動的照片的時候我媽都很緊張的評論,然後我忽悠我媽說Homosexual是遺傳的所以我不可能是,然後我媽說她還是緊張,於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hmmmmm.....

*********************************

多倫多也有盎格魯的過去,一百多座教堂散落城市,天主教新教(主要是英國國教)五五開。盎格魯的遺產可以在街道名字,地鐵站名字,和教堂出現的名字找到。熟悉英倫歷史的同學一定會以下三個地鐵站名(同時也是教堂名路名)非常熟悉:St Patrick, St Andrew, St George. 英倫三島的三個patron saint. 如果照著現在族群比例發展下去,wondering新的地鐵站會不會被命名為St. Guan Gong. 和 St.Shiva (關公和濕婆)。

多倫多教堂的數量和質量高於北美平均水準,但是不及隔壁的蒙特利爾和隔隔壁的魁北克城。很可惜由於多倫多更多的是北美獨立戰爭的產物,所以沒有能夠有足夠的歷史來形成類似蒙特利爾那樣的十六世紀風格的老城區。

下面是兩個cathedral級別的. 建築生福利。

然後更多的類似這種社區小教堂:

******************************

還有就是老城區的老菜場。現在去可以買到各種cheese,肉類,海魚之類的。我每次去都是去吃中餐food court,深刻反省。菜場如下圖:

.******************************

最後補充一些撩妹聖地。冬天和妹子去市政廳門口的冰場滑雪,冰鞋可以現場租。滑了直接去市政府背面的Dundas吃日料或者中餐。

夏天的話去多倫多島上劃個船散個步什麼的。我第一次去坐渡船不知道要買票直接撒丫子咧著大嘴哇啦哇啦往裡沖,被人攆出來了,還好我心態好這事兒也就記了小半年就釋懷了。你看我現在從來都不和人提起這事兒,呵呵呵(乾笑)。

喜歡喝酒的朋友,可以去釀酒區是體驗工業時代的廢舊情懷。當年美國禁酒令時代,加拿大可是用酒精拯救了全美人民。本人不喝酒,去那邊賣酒的PUB里那邊訕訕的點了份拿鐵,people watching了一會,跑到咖啡屋去點了杯茶。。。也許有一天回到烏鎮西塘梅家塢什麼的茶館又去點了杯威士忌,就此完成一個矯情逼的病態循環。

其他的以後慢慢更。關於藝術節,電影節,戲劇,戶外等等。下圖是我在NUIT BLANCHE藝術節的午夜街頭瞎逛,雖然現代藝術很難懂,但是可以偷看妹子PLUS吃好吃的。

********************

關於很多人吐槽的冬天,怎麼講,你們都還太年輕,我可是在渥太華呆過的人。如果多倫多是Winterfell那渥太華就是Castle black. 請你們腦補一下風凍零下三十度在雪水中騎車的少年,他一邊騎一邊擦拭臉上的水,早已分不清那是冰還是淚,就這樣度過了渥太華兩個冬天,然後他來到了多倫多看到你們在抱怨多倫多太冷,就好像一個在赤道待過的人跑到休斯頓看人們在抱怨夏天太熱,seriously?

下圖就是本人在渥太華時代,冬天大多是零下20度的體感,大杜蕾斯造型HOODIE護體!

我來多倫多之後,圍巾都沒怎麼戴,羽絨服只穿兩個月,零度左右我就覺得今天天氣不錯,我就要愉快的出門看電影逛街去騎車去了,總之感謝渥太華重塑了我對溫度的感知。

Those who survive Ottawa winter would find winter anywhere else mild

—— 莎士比亞

*******************

so... 多倫多就是這麼一座小城。取世界所有民風一葉,包容所有。有凜冽之冬也有瑰麗之夏,是百萬新移民喜怒哀樂三餐煙火的舞台。

她是我和我所愛之人生活之地,I am selling the town to my girlfriend so she would choose to stay. I am trying to tell her stories about the city, the people, everything…

不過她只在意shopping mall, where她可以買包包。。。

sad...


我說我一個中國小城市的人,立志要去大城市打拚打拚,怎麼被請到多倫多這種更小更偏僻的地方來了。於是我念了兩句詩:藤校不給我發offer,你麻痹。於是便來到了多倫多。

整體來講,除了被地鐵黃線包圍的那一小片區域之外,就是一個 generica。和什麼kingston waterloo guelph相差無幾。打打工,睡睡覺,玩玩山,玩玩水,一天天就混過去了。市中心倒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逛一個月也逛不完。好吃的餐廳也算是多倫多一個閃光點吧。

文化沙漠啊,打開本地新聞看都是啥,不是這出車禍了就是那封路,再不就是小區跑來了一隻熊。前兩天搞了一個大新聞,叫做《市長表示,暫且不拆除市政廳前toronto標識》(Toronto sign staying at Nathan Phillips Square)再想想前一陣選舉辯論,一個入籍讓不讓蒙面紗的問題扯了多少年的皮,還搞過另一個大新聞,說有個政治家不知道奧斯維辛是什麼東西。(Hamilton NDP candidate apologizes for Auschwitz joke)我下巴立刻掉地上,不是因為你這個政治家傻,而是因為你們趙家人真的沒有什麼更能批判一番的大新聞了么。真是一個 森破的城市。另外國際頂尖藝人倒經常進城開演唱會之類的,這一點挺好。

物質上還算很富足的,不過肯定算不上多倫多獨有的。

唯一讓我很討厭的一點就是工作的任務量很輕。我也不用回家看孩子,閑工夫那麼多,用來積累工作經驗多好。展望十年之後,和東方國家的職業人士相比,姿勢水平差了一大截,等於我也有責任吧。(此處應批評我拿衣服)

很普通的一個城市,也沒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可要讓我離開還會依依不捨。大概就是這樣。


是就說說多倫多的吃的。多圖慎入!

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中日韓泰越南西班牙義大利墨西哥地中海還有各種fusion....還有龍蝦三文魚summerlicious winterlicious....

當然中餐就包括了重慶火鍋、新疆燒烤、西安涼皮肉夾饃、北京烤鴨、東北燉菜、各式水餃、蘭州拉麵、雲南米線、滿記許留山奶茶和甜點、花樣早茶和粵菜、幾磅的龍蝦吃到吐...

日餐就包括了一長串的日本拉麵、izakaya居酒屋和了,以及高大上的日料店...

韓餐當然有石鍋拌飯、大骨湯、海鮮餅、豆腐湯、韓國燒烤和火鍋、以及韓式鐵板炒各種(雞肉加泡麵加cheese簡直不要太美!)

悲哀的發現原來我真的是個吃貨....(剛剛想起來本科兩次因為吃鴨脖進校醫院的歷史)一直是吃貨原來

*********************** *************************

用手機編輯回答真的好累求點贊!

17年4月更新

最近愛上了Byblos,是地中海/希臘風,超級好吃,除了貴真是也沒有別的缺點了!用酸奶各種入菜算是特色吧。

最愛的羊排

fig salad

甜點

shoushin omakase,雖然貴但是味道真是沒得說!toro那入口即化的曼妙感覺!

後知後覺的去吃了狗不理包子,據說是國內正宗連鎖過來,狗不理包子掠油膩,但是煎餅果子真的做的很好!

OCAD對面的garage裡面卧虎藏龍,除了manpuku(感覺水平一直在下滑),還有一家義大利brunch店Karine"s。

然後多倫多真是太多顏值和口感爆炸的咖啡和甜點了!今年吃胖了好多!

==================================

10月18日更新

首先,日本烤肉店牛角Gyu-Kaku 已經登陸多倫多很久了,我已經去吃了無數次,覺得蠻好。但是總是忘記拍照。晚上去吃最好提前在open table定個位子。

下圖來自CNE (canadian national exhibition)的黑暗料理。CNE是多倫多每年夏天都有的年度盛典,類似於啤酒節嘉年華的混合體?但是我就是去吃吃吃的。去CNE那天剛剛結束我13天diet,瘋狂吃吃吃震驚了同事,幸好diet的效果沒有反彈。左上是chimney stax,這種熱的甜麵糰配冷冰淇淋真是沒有辦法抵擋,右上是巧克力味炸雞,其實巧克力味不重,大家都覺得不錯,左下是我覺得最好吃的日式stuffed buns,右中是巨大的烤火雞腿,嬌嫩多汁一點也不老就是特別閑,右下是撒了蟋蟀的hot dog,朋友買的我拍照湊數的。是不是夠黑暗!

我對於甜點是沒有抵抗力的。左下來自於yorkville上一家yelp評分高達4.5星的summer"s ice cream,左下是很網紅的Sweet Jesus的birthday cake ice cream, 就是冰淇淋在蛋糕沫沫裡面滾了一圈。我還在他家買過burnt marshmallow chocolate latte,一大早做完運動去喝,喝完覺得運動也白做了。。。

最近解鎖了Queen West的美食地圖,感覺有無數好吃的等著我,四星的館子比比皆是。。。

首先,有無數的fancy burger place。但是我不大愛吃burger所以沒去嘗試。

有一家Banh Mi Boys, 算是Asian Fusion,有各種Bun(包),我還挺喜歡的,覺得夾豬肉的是最好吃的。注意他家是有secret menu的哈哈!不過忘記照相了。

有一家yelp五星餐館Alo,去吃過的都說好,只有tasting menu好像。我目前還沒能訂到位子。。。shame on me

有一家日式gelato叫Kekou,和Baldwin上那家是一樣的。我比較喜歡吃的gelato口味有HK milk tea,oolong tea和Vietnam coffee。另外也做奶茶和soft serve。吃了無數次,也沒有照下來。。。

下面是有照片的幾家:

下面來自一家菲律賓餐館Lamesa Filipino的brunch。我也去吃過dinner,覺得brunch 的menu比較划算。亞洲口味的東西一般我們都還是喜歡的。

下圖中上來自Arepa Cafe,Arepa是委內瑞拉實物,我覺得夾Avocado和雞肉的那個最好吃。這也有點像現在很紅的那種Bun,之前提到的Bahim boys也是用這種小餅來夾肉,但是風格又不盡相同,值得一試。圖中下半部分是fresh off the boat的signature sandwich,中間是一整隻油炸的soft shell crab,實話說我覺得so so哎。

這個summer爸媽來看我,生日那天帶著他們去吃了CN tower上的旋轉餐廳。如下圖所示,我覺得是慶祝節日啊約會啊的好場所,風景很好,但是吃的就請不要期待太高。右下是我點的主菜cod(鱈魚?)三吃,我平生吃過的最難吃的cod大概就是這樣了吧,又老又咸。當天點到的所有seafood都做得很差。大家如果去吃,可能挑一些不大會出錯的比較好,比如牛排這樣的。

多倫多必吃的還有king crab帝王蟹。這次爸媽來,帶著他們吃了一隻7磅的帝王蟹,三個人吃撐死,還打包又吃了一頓。蟹殼都比臉大。加稅加小費350刀左右,反正比國內便宜多了。我是在dt的蘭亭序吃的,北邊選擇多一點,比如漁人碼頭,漁樂軒,還有日本style的道蟹等等。

下圖上是我生日中午買的蛋糕,好多好多水果,來自我超級喜歡的Nadege,之前應該也上過他家的甜點圖。左下來自yonge和finch的西北菜 老碗,店面特別小,去了經常要等位,最好是打包。我其實還蠻喜歡吃西北菜的,也愛吃羊肉,什麼西北樓,漢唐府,我都會去吃。羊肉泡饃啊,肉夾饃啊,羊肉串啊,只要吃得下就必須點點點。照片里的是老碗的是拌三樣,我其實後來都會單點 芝麻醬拌牛肚那個,我愛吃牛百葉和牛肚!!右下是來湊單的,也是yonge and finch的一家台灣樣式的小店,可以點喝的,吃甜點,也有一些滷肉飯之類的東西。

###################################################################

6月5日

哎呀考完試了我來更新一下美食地圖!

Izakaya Ju的鰻魚飯,在jtown附近。瞧瞧這鰻魚的分量!但他家的章魚wasabi我不喜歡。覺得沒有kingyo好吃!

Beast,跑到queen west做yoga發現的小地方,就是一個house開的,為數不多,但是總是爆滿!吃了一次晚餐一次brunch,都很好吃!其中下圖右上角那個牛舌嫩到不行!

Dundas和bay附近新開沒多久的那個抹茶店面,名字忘記了,感覺價格略貴也沒有那麼驚艷,喜歡抹茶的朋友們可以去感受下

Baldwin寶雲街就是傳說中的美食一條街啊!這個需要慢慢補齊的。

第一批次:

圖1、2是konnichiwa家的鰻魚飯!鮮嫩多汁好吃!圖3是kinton的拉麵,也是多倫多眾拉麵店裡比較popular的一家。圖3是旁邊Bicerin咖啡店的抹茶flat white,圖5、6來自ND sushi。他家鰻魚飯也也不錯。

######################################################################

第一次更新:

JaBistro,日料,略貴但是好吃。

jabistro補圖:上面是lunch set,帶一個龍蝦miso湯,下面是半份jabistro roll

圖中拉麵是dundas上的三草亭,喝的是aroma的berry tea lemonade如果沒記錯,壽喜燒sukiyaki來自繪馬亭Ematei,右下角是土耳其甜點...

下圖的早茶來自松柏軒,但是其實我最喜歡的是Bay和Charles上的伯爵名宴,以及湖邊的Pearl Harbour。另外Dundas和Elizabeth附近的Hilton Double Tree里有家麗華軒,略貴,但是他家的蝦餃簡直了!還有一些鵝肝小點也好吃!

下圖來自Ryoji izakaya。多倫多好吃的居酒屋太多了。kingyo、kinka、gu……Yelp上隨便找找四星以上乃至三星半的都不會差

下圖左上角和右下角來自manpuku 便宜實惠,右上角是yukata的chef special chirashi Don,左下角好像是華升的龍蝦

左上是aroma的fench toast breakfast,右上角是糖記或者許留山,下面兩張來自Mt Fuji

下圖來自yukata,yukata roll很一般,龍蝦雙吃grill和sashimi,自此愛上龍蝦刺身!右下角是black cod!從來沒有black cod會難吃!

下面是緣味的豆花米線

下面應該是大鴨梨吧

下面是漁人碼頭的四人龍蝦套餐。龍蝦真是吃到要吐...

下面甜點是許留山,右上角是duck confit好像來自elm tree,中間三個想不起來了,左下是uncle tetsu,右下兩張應該是momofuku noodle bar

下圖是1-4號是canon還是splendido的summerlicious吧。5-9來自zen。好吃但是沒有那麼好。同等價位我更願意吃JaBistro了。

下面是夏天pan am時候front st的小吃街

下圖左上角還是yukata,右上角是一盒馬卡龍,來自Nadege。他們家的各種cake都非常精緻好吃,但是價格小貴!中間兩個是麗華軒的早茶,下面兩個是糖記的甜點。左下角好像叫木糖布丁,吃著感覺很像panna cotta!

插播一個Nadege的猴年春節主題cake,裡面是烏龍茶慕斯口味,中間用荔枝果肉分層,沒有那麼甜,非常清爽可口!

下面這盤巨無霸當然是JaBistro的sashimi platter with lobster sashimi!好吃好吃好吃!兩個人也吃的很爽!就是太貴了……

下面是Pai的招牌shrimp green curry,是放在一個椰子殼裡的,吃完了curry還可以用勺子刮椰肉吃!

下面是混拼。1號、4號、5號、7號來自pizzeria libretto,正宗義大利pizza的做法,性價比還不錯。其餘來自momofuku daisho,做法是

fushion的感覺,考慮到價格可能性價比略低..

下圖是從溫哥華開到了多倫多的miku,他們家招牌之一是Aburi sushi,就是壓成方形的sushi然後火把要在上面烤一下!想像肥肥的三文魚帶著醬汁被火把烤過脂肪融化在嘴裡的感覺!然後下圖右下角是miku roll!也很好吃!但是要提到的是這個Aburi sushi在JaBistro也是有的,miku roll和JaBistro roll也基本嘗著一摸一樣!倆家價格差不多都不便宜呵呵呵!甜點是green tea opera。但是我更喜歡Jabistro的green tea creme brulee。請往上翻回到第一張拼圖就能看到!

最後上一家eat fresh be healthy。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一群印度人做義大利菜所以yelp上標籤是Indian和Italian。他們家晚飯是25刀3 course讓你吃到飽!性價比很高!但是店面很小一般需要預約,drop by成功性略低。


住DT的時候身在福中不知福,現在來了蛤蟆囤整天憋屈得沒脾氣。。。趁著休息空隙答一發。

多倫多這個城市太大了,算上GTA那更是大的沒邊了。先談談DT,多倫多的downtown算是相當不錯的了,相對安全,又很diverse,冬天來之前和過去之後會有挺多fun. 即使冬天不是還有eaton嘛。現在不常住多倫多了,深深感到多村的harbour front和幾個islands是多麼美好的存在。(蛤蟆囤harbour front全是工廠和鐵路好嘛!)夏天的時候溜溜狗散散步不要太美好。我會告訴你們本人剛談戀愛還在honeymoon phase的時候每周都要和人家downtown暴走五公里以上好么(現在天天宅家裡netflix and chill...) 那時候也沒有車,也沒有電視但多倫多真的就夠我們慢慢走慢慢看了。其實DT不僅僅是湖邊適合散(約)步(炮),其實每一條路每一條街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幾年前第一次帶著她晚上十點左右從三草亭吃完拉麵出來就沿著Queen West一路走一路聊天一直走到一點半才坐地鐵回,貌似地鐵已經沒了?真的不記得了...(夜裡不要去Queen East,不要問我為什麼...)夜裡雖然店基本都關門,但正是window shopping的好時候,Queen West過了soho st.藝術氣息就比較濃了這對當時的我們來說真的很新奇。

一座城市你對她越陌生,她便會更加吸引你。

既然提到三草亭就必須說一說DT的各種餐館,真是自從搬到DT日胖三斤,downtown15?哈哈。

忙了兩天,how I met your mother看膩了來更新一發

看了評論發現真的挺多人還是不太喜歡多村,沒錯多村確實村,這裡人也有各種不靠譜,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喜歡她。之前提到的harbour front,我來翻一翻舊圖...

這是今年四月天氣剛暖和起來在湖邊散步的時候。每年這個時候真的也是多倫多一切都變得又生氣的時候,人都會開朗很多。也許大家會疑惑我怎麼會對一個不過如此,甚至還不如國內一個二三線城市繁華的地方如此鍾情。我不是什麼樂觀主義者,我在多倫多呆了三年,剛來的時候什麼也不懂各種天真被騙,冬天也是20厘米深的雪裡把TTC罵了個遍它也不來。但是我最終還是遇到了對我很不錯的人,也是TTC帶著我和她逛遍這座城的每一個角落。所以我想說的是,在多倫多你真的需要保持open minded,即使她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繁華,但她有她的美麗之處。

咳咳...回歸正題,吃的。我一直覺得多倫多是吃日餐的好地方,拉麵會有三草亭,山頭火;日料有月桂村,剩餘的請自行yelp,覺得要寫成微信公眾號的模樣了... Anyway,我再來翻一翻舊圖

這是...好吧我也忘了哪家了

這個日式brulee記憶里相當不錯

DT也有很多很贊的burger place和steak house.中餐比較推薦chinatown的廣早便宜味道也蠻正宗,幾家川菜館也不錯,可惜總體不如401以北的館子(對於我這種無辣不歡的江蘇人來說,嘴太叼...)總共就翻出來這兩張圖,吃飯不喜歡拍照莫怪...

關於夜生活,我和她都不是特別party type,並且多倫多的bar和國內一樣質量參差不齊倒是一些清吧和sports bar比較合胃口因為有good food. 一般隔兩個周末會聚一幫人到某個人家裡party,總體還是這樣比較fun.

多村的downtown也並非像我描述的一樣那麼美好,她也有她的黑暗面,而我恰巧和這黑暗面打過幾個月的交道。大學前gap了一年,有幾個月在dundas west上的一個便利店/網吧上夜班,那生活真是日夜顛倒也是累的不行。我們店裡有個all night rate也就是說你可以交個12塊錢從凌晨十二點一直上班到早上八點,而這個rate還真是出乎我意料地非常火

開始講故事手機就剩2%了...手機碼字也是累啊。還是一樣有時間有贊以後慢慢更啊...


在多倫多住了很多年了,幾個月前搬到了市中心,又發現很多好玩的。餐館什麼就不多說了,太多太多選擇。前面有推薦的,也可以上tripadvisor和yelp上面查。

Arts/Culture

1. Toronto Symphony Orchestra (Toronto Symphony Orchestra)

加入email list偶爾會收到discount offers. 15-35歲之間可以加入tsosoundcheck, 可以在某些shows買到$16塊錢的票(TSOUNDCHECK - Tickets)

2. National Ballet of Canada - Dancebreak (DanceBreak |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anada)

Dancebreak (16-29歲), 演出當天(anytime after midnight)可以買到$45或者$55的票。雖然還是很貴啦,但都是原價一兩百的票。之前去看過Alice in Wonderland,座位真的很棒!

3. Toronto Opera Company - Opera under 30 (Under 30?)

30歲以下可以買到$22或者$35的票。$35的票會bump到best available seats of the day。

4. Mirvish Theaters (The Official Mirvish Website)

主要各種musical,也是加入email list會時不時收到discount codes。多倫多theater scene雖然不能和New York City或者London比,但是也很棒。我有看過Wizard of Oz, Phantom of Opera和Kinky Boots。都非常非常喜歡。

5. Lower Ossington Theater (https://lowerossingtontheatre.com) Email newsletter. 前兩天第一次看了LOT的performance, Agatha Christie的話劇Mousetrap。最後一周上映所以打折,很便宜。$30一張票,第二排,離演員就兩米遠。和之前那幾個比場子小很多,但是也非常intimate。

6. Sony Centre of Performance Art - Under 30 (Sony Centre - Memberships)

偶爾會有$15的票(selected productions). 前段時間去聽了Amy Cuddy (TED - 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很inspiring.

7. 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 - Salon events (Upcoming Salon Events : Programs, Classes Exhibits : Toronto Public Library)

會請一些author啦之類的,都是免費的~~~

8. UT Events (University of Toronto Events Calendar)

其實我不是UT畢業的呢。。。不過最近經常去聽講座,很多都是open to public。

9. Bloor Street Culture Corridor (Bloor St. Culture Corridor |)

Bloor St上面除了各種名牌店,還有很多cultural organizations. 包括ROM, Bloor Hot Docs Cinema, The Japan Foundation, Alliance Fran?aise de Toronto, Istituto Italiano di Cultura. 很多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活動。比如Alliance Fran?aise de Toronto會有與法國/法語相關的exhibitions, lectures, wine and cheese, etc. 我今年還買了ROM的annual membership, 會有機會參加很多members-only events,我覺得還挺值得。

吃喝的話,除了餐廳,也可以這些地方看看 (不過有些活動還挺貴的) -

10. George Brown的chef school很有名呢。身邊很多朋友上了cooking, baking什麼的,聽說很不錯。我是去年上了葡萄酒的課。嗯,真的喝了很多。。。(https://coned.georgebrown.ca/courses-and-certificates/general-subject-area/culinary-arts/)

11. LCBO會有wine tasting cooking classes (Taste Experience Guide)

12. WineAlign 和 iYellow Wine Club也會經常組織wine tasting的活動

13. Sake Institute of Ontario (http://www.sakeinstituteofontario.com/) - 馬上的Kampai Toronto 2016 看著還不錯

14. PC Cooking School (就是Loblaws...) - www.pccookingschool.ca

DIY/craft

15. 女生的話,如果喜歡DIY推薦Make Den (http://www.themakeden.com)。他家在groupon上面一直有deal。已經在那裡學了sewing和leather making,很好玩。

先到這吧,想到再慢慢加。大家有其他有意思的活動也和我說呀~


我對多倫多的感受有幾個分界點,住condo之前和住condo之後,買車之前和買車以後,工作之前和工作之後。總之之前之後差別非常大。

從去年開始就是妹子來之前和妹子來之後,然後今年就是有孩子之前和有孩子之後了。


人生苦短,只說幾點。

1.對於一個喜歡去戶外玩的人來說多倫多簡直可以讓人憋死。附近玩的東西真的比較少。基本都要開車幾個小時。如果出去玩基本上半天多就要耗在路上。

記得有一次回辦公室,CANADIAN白人老闆問我周末去哪玩了,我說去爬山了。老闆一臉懵逼的問我:"WHERE??"

我會告訴你為了爬個山,我打了個飛機去了600公里之外的Montreal么???

不過風景真是好啊,爬上山頂看到湖的那一刻,真有一種想死在這種地方又怕髒了這地方的感覺。

2.雪大,冷,尤其是這兩年,體感零下36度,交通系統時不時DOWN一下真是要了小命。

站台要麼沒有,要麼是那種玻璃的,四面透風。趕上交通不那麼發達的地區,半小時一班車,你要是趕上還中間cancel一班了,寒風裡凍上一個小時,UGG都能給凍硬。

這邊兒有個笑話,有時候,冬天車停路邊兒,開的時候需要把車挖出來。結果挖了半天發現挖出來的車不是自己的。呵

加拿大這邊兒只要花上一點兒銀子,就可以買個自己喜歡的車牌兒。路上偶爾看到,微微一笑,有意思,牛逼了。

說幾個有意思的:

EX SB。EX看到了估計萬草擬馬奔騰吧。現任壓力也很大吧。:P

見過一SUV,車牌IAM SUV。Obviously!

VR BL。祝福你們。

幾年前,好像是個挺好的車吧。粉色的。車牌PINK。

3.宅。

這些年去了很多地方,有個模糊的感受。覺得地方冷的城市,人心也相對冷。

喜歡宅在家的人比較多,沒得玩,也不願意玩兒。下了學,下了班兒在家看電視劇,做couch potato,或者出去吃個飯,看個電影,開個小跑兒,泡個妹子。似乎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多倫多圈兒小,騷浪賤是不太行的,新遇上個小開或者美眉,稍微一打聽,原來我幾個前任你也DATE過,還是前輩啊。見過太多多倫多來溫哥華,或者溫哥華來多倫多的。

4.堅強。

每一個多倫多er都是有故事的人,在這片土地額,有故事不稀奇,有事故也不稀奇。

愛笑的姑娘運氣都不會太差。有錢的妹子顏值也不會太差。

懂事,堅強,努力,獨立是這邊優質妹子、小哥的關鍵詞吧。找到自己的愛好,並為之傾盡所有。否則,也沒有什麼否則了。

5.貼個喜歡的圖。

你之所以這麼倒霉,並不是因為你運氣差,而是因為你是個傻X。-----《一人之下》


北風辣個吹,雪花辣么飄

有一次在家樓下的一個怪風圈裡等紅綠燈,穿著高跟靴子。

直接被風吹了個自體轉360度加橫向旋轉90度

ヽ(#`Д′)啪嘰一聲!!!

旁邊的男票差點沒笑抽過去,然後很紳士的把我像小雞崽一樣拎起來了。

馬上考G2了,待我買車以後再也不用被啪嘰撂倒了!!!???(????ω????)?


體驗就是……城市太大不喜歡……………

我本來就是個小城市人,來加拿大上高中也在小城市。在蛤蟆屯上了兩年學。對我來說蛤蟆屯就足夠好了。城市小,比較安靜,放假也便宜。沒事溜達到bayfront park放鬆也是很享受滴。蛤蟆屯人也都很熱心善良,下公車都要衝著司機吼一句thank you,好感值劇增!對我來說hamilton就是第二個家,很有歸屬感。至於蛤蟆屯工廠多污染重……我山西來的,習慣了嗯…………

多倫多也很棒。城市大,資源豐富,有好多好吃的………但我在這裡找不到那份歸屬感,沒有每次回蛤蟆屯的那種欣喜。

說多倫多讓我扯了半天蛤蟆屯………………

我就是喜歡小城市比較安逸嗯………


謝邀。

馬上暑假要去U of T進行為時兩個月的under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了。看了其他人的答案,基本沒有從留學生視角回答的,那我就先佔個坑2-3個月之後再回來答吧哈哈哈哈。

20160601

---------------------------------------------------------------------------------------------------------------------------

圖有點多,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先說說多倫多這個城市

本人這兩個月住在downtown的Bloor Street上。Bloor street是加拿大很有名的一條商業街,香奈兒和普拉達門店住隔壁你感受一下:)總體來說多倫多是個很適合華人居住的地方

第一,吃的比較好。答主曾經在LA待過一段時間,港真,多倫多比起LA真是個適合吃貨居住的地方,因為符合中國人胃口的餐廳比在LA多的多的多,吃到家鄉口味菜肴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要低很多...又想起在LA那段吃不到做熟的蔬菜的悲慘經歷。去China town的時候看到什麼蘭州拉麵啦黃燜雞啦周黑鴨啦麻辣燙啦簡直激動到眼淚掉下來。不過那個13%的稅啊真是讓人肉疼不已。加拿大本土小吃Poutine和beavertails也很不錯,不過含糖量比較高,淡口的可能吃不慣。

第二,多倫多的夏天真是舒爽。曾經聽實驗室的人抱怨說這個夏天真熱啊最高溫度有35℃呢...我看著杭州的天氣預報淡淡一笑。不僅僅是涼快適合避暑,由於緯度比較高,多倫多的夏天白天還特別長。基本上早上五點太陽就升起來了晚上九點才天黑。這就意味著:晚!上!可!以!浪!到!很!晚!(當然天黑後還敢在街上晃悠的小夥伴可以忽略這一點,多倫多由於不開放槍支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而且天黑後在街上晃悠還能看到各種street artists,也是蠻有趣的)

不過據說多倫多冬天還是蠻冷的,白天時間短而且氣溫可達零下三十多度,不過據本地人說其實還好,因為那邊暖氣系統開的很足。

第三,多倫多是個挺美的城市,建築非常有味道。

啊啊啊好想要一套這樣的小房子!

(僅代表房主個人觀點hhhh)

(好吧電腦上就找到了這些圖有更好看的在手機里懶得傳了...恩我就是很懶)

離大名鼎鼎的niagra falls也很近,好多本地人沒事卷個桌布帶點吃的開個小車跑到瀑布旁邊的大草坪上度假。從多倫多坐大巴去大瀑布也不貴,二十幾刀的樣子。加拿大人比較自豪的一點就是大瀑布從加拿大這邊看,風景比從美國那邊看過去要美多了:)

第四,(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優點)不怎麼需要你懂法語hhhh(去加東三省玩尤其是去魁北克的時候不懂法語簡直是我的一大心頭痛...那些紀念碑啊啥的全用法語寫的還沒個英文對照誰看得懂啊)

不過,可能是因為多路多地鐵建設早,它的地鐵是有點破的。忘記是一號線還是二號線了,反正中間有一條線是沒有空調的,然後不知道咋地地鐵站還特別熱。一次去實驗室人家裡串門兒坐了一個小時的沒空調的那個地鐵...簡直是蒸桑拿。不過多倫多的公共交通還是蠻方便的,電纜車地鐵一票通。

關於在多倫多市內旅遊~如果作為旅遊景點的話其實個人覺得沒啥特別的...問當地人估計也就給你推薦以下幾個地方:

1. CN Tower. 就是一根很高的水泥柱上開了幾家餐廳,在上面能看到多倫多全景。這個地方屬於多倫多地標性建築,問本地人人人都會給你推薦的地方,但是你反問他們自己去過沒他們十有八九都沒去過。

2. 多倫多動物園~本地人會灰常熱情地給你推薦這個地方因為,那裡有毛茸茸蠢萌萌在北美難得一見的 大!熊!貓!(可是我是中國人啊喂!)

3. 湖心島。湖心島還是值得一去的,風景很美很舒適,適合在那裡跟朋友一起半個BBQ度過一個慵懶的周末。但是如果作為景點的話,它的確還沒有美到那麼震撼要讓你特意去看一眼的地步。

然後說說多倫多大學

總而言之我還是挺喜歡這個學校的。

第一,很美,給人很有文化底蘊的感覺。沒怎麼刻意去拍哈翻手機翻了好久才翻出這幾張...圖書館啊什麼的建築就不放了(因為沒拍啊)。

穿過多大的st. George Street (pokemon go迷弟迷妹們也是想搞個大新聞啊)

很令我敬佩的一位醫生...大家不許百度猜猜他是誰!在我們小學語文課本里出現過的喲!

第二,多大學生在多倫多生活是有小福利的啦。(當然世界各地的大學學生卡好像都能撈到一點優惠)

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每周二憑多大學生卡能免費入場哦!內容很豐富老少咸宜。

以及每周二周三憑學生卡去Bloor上的metro(一家大型24小時超市,主要賣吃的,也有一點日用品)可以打九折。憑藉學生證還能買到各種折後票。

第三,很喜歡多大的學術氛圍。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實驗室之間的合作。就Medical Science Building而言,每層樓每個實驗室的門鑰匙都是同一把,也就是說你拿自己實驗室門的鑰匙可以開這層樓的所有實驗室的門。然後開組會的時候好多個實驗室湊一塊兒開...坐看一堆PI在那兒撕也是個難忘的體驗。不過做實驗的時候就有點煩了,你得整層樓到處跑。多大會有這種很強的合作氛圍估計也跟每個實驗室相對較小有關係吧(當然多大也有很大很大的實驗室)。想跟美帝某些占幾層樓的實驗室競爭只能秉承一句古話:團結就是膩釀!液~

第四,多大真的是個color blind的地方。這是個雙關啦。一方面10%(口傳,未查證)的加拿大男性都是色盲(咱們實驗室就佔了倆),另一方面是亞洲人在這裡跟本地人的融入感真的很強。不想在這裡開嘴炮,自己去體會吧。

第五,很遺憾錯過了LGBT大遊行啊~在多大四處都能見到彩虹的標誌,在這裡LGBT權益呼聲很高,這也是我比較欣賞的一點啦。

現在就想到這些啦,以後有更多體會再補吧~


挺好一地方,別黑過分。。和中國比新舊並不公平。。


在多倫多的四年每天都在嫌棄這個城市,離開了以後卻會想念。天那麼藍,湖那麼大,Spadina垂直面向安大略湖的那個下坡永遠是我心中最美的多倫多。


晚飯時間看了高曉松《曉說》中講加拿大的第一季,覺得簡直把溫哥華說成了天堂,令人無限嚮往。雖然沒去過溫哥華,但聽很多人說過那裡美得不可思議。其實,一個有山有水、藍天白雲且秩序井然、乾淨明麗的地方,風景當然俯拾皆是。且不管曉松的話裡面有多大客觀性,但從他手舞足蹈以及對溫哥華市長難以掩飾的愛慕,就知道從洛杉磯過去的他,的確是完全改觀了對溫哥華和加拿大的印象。

來這裡一月有餘,不長也不太短,主要呆在多倫多,去過安大略湖邊看了湖水、鷗鳥、輪船、去Humber River 看過三文魚回遊、去北約克看了森林公園的層林盡染、去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看了令人流連的各種文物展品,也順帶粗略看了看Downtown的唐人街、韓國街和幾個大小不一的公園;最難忘的是和幾位老同學聚餐兩次,一次是在市區吃日餐,一次是在一位同學家裡燒烤。我第一次燒烤,手藝還不錯,畢竟我燒過火灶、燒過炭、自己做飯好幾年,如今也算是會做十幾道家常菜。

日子不知不覺一晃而過,很多事情雖不重要,但也有點意思,如果不記下來,就會淹沒在記憶當中,日後回想起來一片空白;抽空記錄一些,以後有空反芻回顧,或許別有一番滋味,也可用來填補人生罅隙。

簡單從人、衣、食、住、行、玩幾個方面來簡略概括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吧。

人們

第一印象是覺得這裡的人總體挺友好,幾乎可以用「樂善好施」來形容了。剛到那天,不熟悉出租價格,所以不捨得從機場打車到住處,於是兩個人拖著四個大行李箱、每個人再個被一個大背包、一個小包,總行李重量大約120公斤,地鐵上下車和地鐵站進出門不太方便,我們使出渾身解數搬運行李,但在有自動門的地方,我們兩手不閑,幾乎無法應付,可總有人老遠為我們拉著們,很多都還是年輕面孔,各類膚色都有,這個城市據說一半以上的居民出生在異國他鄉。另外一次,在路邊我們見到有人放了一些不要的書(這裡的人有個習慣,有一些不要但還能用的東西,都會放在門口路邊,供需要的人「順手牽羊」,或者讓收垃圾的工作人員收走,除了書,常見的還有床墊、沙發、相框、玻璃容器、小電器甚至自行車等,都有朋友拾到過),於是蹲下來翻看是否有喜歡的書,同時我們發現書本見夾雜一些作業本子,被風吹走了一些,我們去撿回來放到垃圾桶里,這時馬路上一輛路過的車停下來,可能以為我們丟了重要資料,害怕壓到資料,同時人行道上走過來一位十分年輕美麗的姑娘,也趕緊蹲下來幫忙撿。此情此景,令人感到小小的莫名溫馨。

就像高曉松說過的一樣,相對而言,加拿大人不像美國人那樣喜歡「大呼小叫」、手舞足蹈,他們說話語調總體較低,路上和公共場合很少見到有高聲交談、打電話的人,談話的人的聲音基本上是一米開外的都都不太聽得清楚。人們的身體距離感也較強,這一點和歐美其他國家類似,排隊什麼的一般距離半米到一米左右。

不過,有趣的是,多倫多不知為何有不少「怪人」,那些地鐵站、街角乞討的人自不必說(其實他們不是什麼怪人,因為這樣的人除了平壤,估計世界各地都有,只是多倫多街頭許多乞丐比較年輕,有的還在讀書,也有些老頭在路邊伸手拿著罐子嘴裡說著一些令人高興的話想討兩個子兒),真正的怪人是那些喜歡自言自語的人,在地鐵和街上見了不下五次,有大媽也有小伙兒,大多是有色人種,穿戴乾淨、外貌正常,有個小伙兒拿著紅本本,不知是毛主席語錄、格瓦拉箴言還是聖經縮印本,在地鐵站對著站隊的人不停地嘮叨,聲音不高不低,但語速特快,感情充沛,眼神莊重專註,有馬丁-路德金大哥做I Have a Dream時的那種氣勢,可惜我沒聽太清楚,他到底在說些啥。

這些怪人的數量似乎不少,不過總體看來,他們基本屬於正常的「不正常」,不會傷害和干擾他們的正常生活。只是不知道大雪來領的時候,那些呆在地鐵站的流浪乞討者是否有廉價房等棲身之所,畢竟夜晚可能零下幾十度。為這些流浪乞討者建立廉租房,可能會佔中社會資源、話費納稅人的錢,但多建廉租房,則可以少建監獄、少出命案。這是溫哥華市長的信念,是在是一個人道、開明而又科學的做法。難怪記憶中青少年看過的港台片裡面都是打打殺殺黑幫成群,因為七十和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經濟高漲和危機的時候,先後經歷了房價飆升和不少人破產變成流浪漢。一個社會如果會製造不少無家可歸者,有不能想法妥善安置,那這些人就是社會健康與和諧的定時炸彈。

來這裡也碰到一個可能是「壞人」的怪人。一次帶著拉杆箱去超市買完菜後,到旁邊的公園坐會兒,然後被一棵美麗的楓葉樹和落葉吸引,就把拉杆箱放在五六米外的長椅邊上走開了,過了一會兒無意中發現拉杆箱不見了,掃視一圈,見到一個蹣跚老太正拉著箱子走,我們趕緊追上去說不好意思,箱子是我們的。老太笑著抱歉說,不好意思,我以為是誰不要的。也許老太生活不易,平時的確時常在路邊撿回還可以回收利用的東西。這樣想感覺好點,畢竟是個老太。

衣服

過來不就,沒怎麼買過衣服,來之前聽說這邊衣服可能貴些,而且號碼可能不匹配,畢竟人種體格不一樣,所以帶了必要的衣服,但後來在商場超市留意過,總體而言,衣服不比國內貴多少,二百來塊人民幣也可以買到穿得出去的衣服,質量很好,衛衣什麼的摺合人民幣四五十一件,好多Made in China.

但鞋子似乎較貴,尤其是冬天的雪地靴什麼的,稍微好點的摺合人民幣上千。

食物

有比麥當勞、肯德基便宜的快餐店,比如Tim Horton,一個夾肉漢堡摺合人民幣大概二十多一點,基本可以吃飽,那塊雞肉很大。

唐人街也有些比較便宜的快餐店,炒飯、湯麵大概二三十人民幣。但其他餐館則稍貴,一頓飯摺合人民幣至少四十來塊,往往還不算喝的。

但如果自己做飯,就可以算得上特別便宜了。粗略算來,十塊錢(五十塊人民幣)食材就可以夠兩個人吃一天,兩頓有肉。因為這裡華人和亞裔都很多,所以超市食材種類齊全,蔥姜蒜茄子香菜豆腐一應俱全。土豆和肉類感覺和上海差不多,甚至更便宜,青菜稍貴些。只是這裡燒飯多數用那種一圈圈蚊香一樣的電絲灶台,煤氣很少,可能處於衛生、安全考慮。加拿大的煤氣和汽油是機器豐富的,價格應該不是個問題。當然也有西人飲食習慣傳統因素。他們很多人喜歡用塑料鏟子和塑料砧板,這是我目前還難以接受的,下次回國帶個好鏟子來,砧板太重,就算了。這裡實木砧板也不算貴,好像還是楓樹的。

居住

初來乍到,住宿是大問題,畢竟我們已經退化到不能天為被地為床。第一周住在Airbnb上找的一個民宿,比較貴,摺合人民幣一天三百多,雖然比較乾淨舒服,還能做飯,但比上海300多的酒店旅館還是差一些。

租住房屋的話,多倫多市區的公寓一室一廳至少要一千五以上才能租到比較便利乾淨的,否則只能遠一些,或者近一些的House的地下室了,有些地下室設施齊全,乾淨整潔,也比較舒服,畢竟多倫多市北方城市,地庫也不會太潮濕。兩室一廳的公寓,月租一般要兩千加元以上。貴點的公寓叫condominium(獨立產權公寓),一般會帶游泳池、健身房和圖書館,有傢具的價格在2500左右,裝修往往都十分舒適。一套類似Condo如果90平米左右的話,購買價格大概在43萬加元左右,人民幣大概215萬,與北上廣比起來很便宜,但這種公寓因為設施好,物業費也很高,每個月大概要近800加元,水電包括在內;此外還有國稅和地稅,每個月150元左右,所以如果全款買這樣一套房子,每個月也要至少5000多塊人民幣養活它,還好是永久產權。獨立的house沒有物業費,市區比較老舊的一套也要100萬加元,郊區的房子更大更新,價格也要這麼多,約克和萬錦據說更貴。

很多人擔心加拿大冬天極冷,可能會凍壞,但好在房子里都有暖氣設備,且法律規定,房東有義務保證冬天室內氣溫不低於二十攝氏度。再加上相對乾燥,目前十來度的氣溫根本不覺得冷。可能要到零下才會真感覺冷。

多倫多的城市格局比較有意思,即便在市區,也有很多大片的住宅區,這謝謝住宅區和傳統意義上的「小區」不同,它們往往不時由緊密的公寓樓組成的,多數是由House組成的一個個社區,因為House前後都有小花園和院子,且最多三層,所以空間不會顯得壓抑、逼仄,好多房子前面小花園裡都種了花草植物,還有些有一個巨大的樹木,看起來至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樹,這樣的社區一點也不像是在市區,感覺是郊區,也許這就是不少人把多倫多叫「多村」的原因。還真沒聽說過多少北京人把北京叫「北村」,而在上海十餘年,將上海叫「村」的說法聞所未聞,反倒是一些新老上海人自然而然地將上海之外的地方(包括杭州)稱作「鄉下」。北京、上海如今的「俗名兒」分別是帝都、魔都,多倫多、溫哥華很多人把自己的城市叫溫村、多村。這還這是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不過比較而言,多倫多最好的房子卻是在「鄉下」,主要是士嘉堡(Scarborough)、約克,北約克和萬錦(Markham),萬錦據說是房子最好最貴的地方,華人和多,有好的超市和「學區」,目前鄙人還無緣造訪;但到過約克和士嘉堡,與市區的house相比,那裡的房子真是大、美、新,尤其是後院,要大很多。車上窺見北約克的一些房子如果一些高級會所甚至莊園那般闊大壯觀,目測光院子和草坪都有百十來米長。據說那都是富豪的住所,據說要千萬加元。

多倫多交通工具主要是地鐵、軌道交通、公交、汽車、自行車和雙腿。地鐵和軌道、汽車票3加元一張,比上海貴5倍,一次購買5張以上,會優惠到兩塊七角左右。地鐵票叫Token,就是一個直徑大概一厘米的小鐵片,進站時把鐵片投入閘機;進站後,要在一個機器上取一個紙片作為購票憑證,否則遇到查票的,被判逃票的話,罰款很重。兩小時內統一乘坐點換乘不同交通工具不需另買票。一共四條地鐵線,軌道和公交很多,騎自行車的人也很多,而且汽車速度都是飛奔一般,男女老幼概莫能外。想來多倫多市長說他們花錢修了自行車道後發現醫療費用降低了,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更神奇的是,多倫多馬路上幾乎見不到任何的電動車和摩的,偶爾能見到比較巨大的摩托車,估計都是摩托發燒友,價值不菲。這樣一來,馬路上的汽車速度也很快。但交通等路口,汽車和行人都很守規則,搶燈的現象不存在。汽車總是讓人,救護車也總是暢通無阻,威風凜凜,救火車都很像變形精鋼,無堅不摧的樣子,搞得我都很想去當個消防員。以前不太理解有外國孩子說長大了要當消防員,現在才明白那職業的好處,何況據說薪水不菲。

多倫多的行人受到的與其說是尊重,還不如說是法律的保障,因為法律明文規定,汽車即便在無燈的路口,也要停留三秒鐘再走,雖然三秒不是每個司機都嚴格遵守,但經我多次觀察,路口的司機的確都會停下來看看再走,甚至老遠沒行人時也這樣。據說很多違反交規的處罰挺嚴厲,一個朋友開車打電話被罰款兩百加元。

自認為遵紀守法的我,昨天也著實上了一堂課,發誓以後永遠走有交通燈的十字路口,遵守規則。昨天回來,不經意走到了馬路的另一面,到了住處那個社區路口,沒有交通燈,以往都是等著沒車的時候跑過去,但昨天等了十多分鐘,車子一直川流不息,好不容易等到我這一邊的車輛少了,趕緊走到馬路中間,但對面的車子距離很近,而且是個大卡,我內心開始忐忑甚至緊張,身後車道的車輛也呼嘯而過,但大卡好像剎車停住了,我猶豫片刻,立即奔了過去,奔的時候發現最外面車道上正有一輛車速度不低地開過來,大卡也大叫了兩聲表示抗議,我衝過去後,一身冷汗,同時也面紅耳赤,覺得自己無恥之尤、無知之至,潛意識裡可能覺得以前偶然這樣干過、別人經常這樣乾沒啥事,竟然拿著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其實,這的確是那生命開玩笑,因為我們曾在另一個公園的出口處,輕言目睹一灘血肉模糊在馬路中間,那是一隻穿越馬路的松鼠魂斷輪下。松鼠不知道人間規則,可憐可嘆,但作為人,以後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性命,遵守規則。車和人彼此尊重,也一定會各行其道,順暢無事。

玩樂

才來不久,玩樂知道的還不多,但見到這裡養狗的人特別多,狗狗們看起來都很善良可愛。另外,多倫多綠色很多(綠化在30%左右),很多公共綠地、公園,裡面都有草坪、大樹、松鼠。總是見到松鼠雙手捧著花生堅果,估計好多人來偷食逗玩,也是人們日常的樂趣。也時不時見到家長帶著幼小孩子來綠地,孩子在草地上奔跑或者爬行,不亦樂乎。

鬧市酒吧,傍晚時分,也人滿為患,估計那也是精力充沛人們的重要交際玩樂場地。此外,人行道和公園也總可以看到穿著幹練的單身男女跑步鍛煉。偶爾也在一些公園見到過亞裔面孔的中年人在公園伸展身體,但廣場舞和大紅歌的人腦場景,還未曾見到。

安大略湖邊有一些島嶼,很近的一個島嶼上是多倫多的第二機場,主要是國內航班,旁邊的一個島上是一個公園,據說風景極好;此外,大湖上據說還有個叫「千島湖」的旅遊項目,就是乘船一路看各種島嶼及島上的莊園、城堡、別墅,最遠的路線還要申請美國護照,大概要60多塊加元。

不知道報紙算不算這裡的一種娛樂,地鐵、超市門口和路邊都有很多免費取報紙的箱子,英文居多,也有專門的中文、韓語和印度語報紙,中文報紙除了《看世界》,目前沒見到有什麼看頭的東西。地鐵上時常見到一些中老年人拿著筆,全神貫注地在報紙上做猜字謎遊戲,可能有預防老年痴呆的作用,十分可愛。年輕人有不少聽耳機的,但也有不少拿著書看得,比例比國內高很多。

以下是一些圖片

垂釣者

這是啥?

松鼠愛吃的馬栗,但人吃就會中毒

故鄉很多,叫結根,這裡幾乎每個House的小花園都有

一處公共綠地

槐樹上的陽光

楓樹

天際

落葉滿地

一幢古建築

正義之劍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裡的美麗館藏

故鄉叫「鐵掃帚」,但從沒見它們這樣色變。難道和緯度有關?

這色彩,真是動人心魄。

阿里巴巴?

黃色是另一種主色調

這小桶豆腐3塊錢!

這樣的公園和大樹很多,不精緻,但更近似自然


總有整個城市的通宵活動

住久了好吃的也不少

平時早上有空就煎雞蛋火腿培根

周末和好友在家吃干鍋 煮火鍋

或者一起去韓國城吃火鍋烤肉

莊園韓餐

chinatown 附近的繪馬亭壽喜燒 真的很好吃 以前只在蠟筆小新里看到過壽喜燒

起晚了downtown的brunch也可以嘗試

旁邊的超市有賣honey包裹住的山核桃,超級好吃!!

平時出去的主要活動就是逛吃逛吃逛吃

實在沒啥好玩兒的 溜大街 一圈一圈瞎走

土倫土還是好地方 沒很多歧視 比美國安全 沒澳大利亞那麼多稀奇古怪的動物闖入家裡

和朋友在一起loblaws十幾塊的蛋糕也可以很好吃嘛 這個超級甜!吃了心情會變更好。

狀元烤吧

糖記甜品哪兒都有 幾乎周周去 lcbo里總能找到好喝高顏值還便宜的酒 (圖片這個就是好看 口感一般)

糖記

LCBO 酒鋪

最近在申請大學 放假了 找了份果汁店的工作。鍛煉鍛煉英語,好過在家裡呆著長毛,生活有趣充實一點比較好啊


在多倫多快住一年了 其實不是很喜歡多倫多。

1 我最近剛買了車但如果在多倫多住的話停車基本上不可能 比北京停車還要困難。 所以沒法卡姐

2 租房又貴又小 這點也是沒有辦法

3 人太多 雖然比北京少但是還是很多人 我喜歡人少的地方

4 怪人和瘋子比較多,經常在大街上看到

我個人喜歡加拿大的二線城市 開車哪都可以去 周末也可去多倫多玩 住的房子又大又便宜


多倫多挺好 和上海有點像了。。呵呵


很想回上海。Selling Shanghai to my gf.


大概的感覺就是白天晚上兩個溫度吧。尤其是夏天。

人都很友善。剛去的時候找不到路,遇到各種的人。把手機直接給我讓我自己google的捲髮小哥,領著我坐地鐵的阿姨,還有提醒我streetcar來了的大學生,還有用中文和我說不客氣的漂亮姐姐。加拿大的人是少見的熱情。

在多倫多你可以看到各個國家的人,各個種族的人,這裡的一切都是包容的,互相尊重的。和我們住在一起的哥倫比亞女孩,德國小哥,日本義大利女孩。我們會分享每天的經歷,到了國外你才會知道他們會你有多好奇。

纏著我想吃可樂雞翅的日本女孩,請我們吃火鍋的菲律賓夫妻,還有吃飯的時候一直問我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兩個住家女孩。

多倫多是我見過經歷過居住過的最友善的城市。


風景、美食、天氣、road trip等都有人說了。。。這些基本都算得上是好的體驗。。。

說一些不怎麼好的體驗吧。。。

神奇的地鐵。。去過北美不少有地鐵的城市,包括同處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多倫多地鐵絕對是最爛最奇葩的。。。環境差,氣味怪,速度慢,價錢貴。。。這些都能忍。。畢竟去DT比較快。。。

不能忍的是,一周最少壞3次。。。這是親身遭遇的。。。並非是看新聞得知的。。。嚴格來說,這是常情。。。不是新聞。。。作為每天在北面和DT之間往返的Commuter,多次遇到由於地鐵故障,困在上面超過半小時的情況。。。。

這還不算。。。最奇葩的一次經歷是!!!

在northbound的地鐵上,聽到播報,說地鐵走錯方向了!!!。。。大家請在St. Clair站下車。。。當時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壓根就沒懂地鐵走錯方向是啥意思。。。在St. Clair站停定,全部乘客下車後,一看,在southbound那邊的站台。。。

醉了。。。


冷!冷!冷!冬天快買不起衣服了!!!

在DT 吃的購物的娛樂的一應俱全,家離學校步行10分鐘之內,兩個字總結:方便。

多倫多華人真的是多,沒有一種「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如果想融入國外的圈子可以從CBC作為切入口。 自然而然,中餐日料韓料也是一應俱全。對於吃貨而言這就夠了。

個人覺得多倫多dt還是很繁華的,周邊的話比較空曠,不過中餐比DT的好吃多了。。。冬天會特意開過去吃德庄火鍋。。。

就留學而言,多倫多挺好的,學術水平也還可以,至於水不水也是看個人的,考試的平均分會控制的比較低(差不多50-65左右)所以大多數學生還是很認真的,一切為了GPA。。。

對於留學生而言,剛來的話不會特別壓抑,圈子很好融入,社團組織的活動也多(比如即將來臨的萬聖節去Wonderland 或者大瀑布之類的),生活也方便。成本對於美東地區的學校而言還是相對低一些的,當然要是美國有更好的機會還是建議去美國。加拿大節奏相比之下還是慢了,沒有特別大的動力,畢竟冬天太冷了。


推薦閱讀:

在加拿大留學,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和學習生活,並且開支最小化呢?
多倫多大學,McGill和UBC之類加拿大頂尖學校水平跟清華北大比怎麼樣?
在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Rotman)就讀是什麼樣的體驗?
多倫多大學的engineering science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 裡面的人都是什麼程度的?
有沒有後悔過當初選擇了多倫多大學?

TAG:留學 | 加拿大 | 多倫多 |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ofToronto | 加拿大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