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喜歡上閱讀小說?
每次看小說時看密密麻麻的字會心煩意亂,因為是經典所以逼著自己讀下去,但也知道這會惡性循壞,相比較小說更喜歡一些用理論與思想來主導的書籍,而如《1984》之類的書籍,一直在想它的價值是不是在於過去的未來學家的遠見,因為一種預見而具有其意義,更傾向於對政治的思考,但是看這本書的過程實在是。。。
如果看一本經典的書,是不是要看一看與這本書相關的書籍,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對於一個道理或思想,許多作者更願意用小說來表達而不是散文或是議論文呢(這樣時間和精力可以花費得更少,雖然有些功利了)?(而也聽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表現於小說這樣的說法)為什麼許多人願意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閱讀小說中呢,即使小說中的背景與現實生活相差很多?最後,請問你們是怎樣閱讀小說的?當讀到一本讀不下去的小說會採取什麼方式呢?問題有些多了,拜託大家能夠隨便回答一下,謝謝:)
妹子你問的問題,非常cute。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有那麼一段時間,大家都說它好。你因為它是經典而強迫自己喜歡他,就好像你強迫自己喜歡你們學校公認的校草,儘管那人並不太對你胃口。你說你可不可愛。
我喜歡看書是因為,除了書以外,其他的東西
完 · 全 · 不 · 能 · 滿 · 足 · 我
我在看書的時候,是直接在欣賞作者的腦子。比如在讀《1984》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讚歎:
「這個腦子裡,有對人類最極端的痛恨與熱愛。」
我平常也有這種感覺,但是沒處說,我身邊的都是好人,他們太正常了。
所以,我挺中意讀書時的這份心情。就好像有個能隨時靠上去哭一場的肩膀,「精神食糧」這代稱就這麼來的。
當然這只是我私人的原因。愛讀書還有一萬種原因。
電視劇我不愛看,因為編劇屁股往哪裡擺,我就知道他要放什麼屁,導演的心機也過於低幼,不能把我迷住。
再者,圖像這東西也太直白了,所見即所得,完全不能讓我天馬行空地意淫。太沒勁了,一點玄學都沒有。
私下說點極端的看法,我覺得電視這東西是為了照顧想像力不發達的人類發明的。你可別跟別人說是我說的,我怕挨揍。
也許你需要一本書破開你的殼。
愛讀書的人最初不管是因為裝逼也好,還是因為孤獨也好,總有那麼一本書破開了他們的殼,讓他們覺得,為什麼我早沒發現讀書是件這麼有趣的事?
我很小就開始讀書,但真正被破開殼還是讀了一些日本作家的作品之後的事。那是一種被擊中的感覺,那是靈魂最深處的隱私被斬釘截鐵地發現了、說出來了、無處藏匿的惶恐。從此之後才開始真正不矯情地讀書。
找點自己喜歡的讀吧,有一天你也會被破開殼,成為破殼少女。
誠實點的話,我還得說,讀書對環境的要求很高。
如果你朋友很多,百事順遂,工作也不太累,一天24個小時有WiFi,我想你不太可能願意讀書。
那時候就別讀了。
總有一天,你會感覺生活很疲憊,對未來沒有信心,對自己的人格產生疑惑,對世界裝了滿腦袋的疑問。
剛好流量用超了,電視機沒信號,這時候你拿起一本以前沒看下去的書,你會開始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看到它。
謝邀。首先從色情小說讀起,慢慢就會發現即使是色情小說,其水平,文筆,構思是有高下之分的。
讀多了以後發現,有些小說爽點比較給力,讀起來更能調動自己的感受。有些就不行,來來回回就那麼幾下子…………這就是對文學品味的初期培養和啟蒙。
漸漸地,你發現你開始不滿足於男女主人公之間只有乾柴烈火,你還需要邏輯理由,你還需要人物背後的動機,你還需要讀完一本書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放下書有時還會關心起主人公在接下來的境遇,走了繼續讀下去的願望
那麼,恭喜你,你終於喜歡上讀小說了。總之興趣是行為的導師 我是從大三開始廣泛涉獵文學的其中就包括小說 男生也有喜歡看言情的 《何以》桐華《雲中歌》以及網路上一些雜七雜八 我還是蠻感性的 就中國的正統文學小說 現當代文壇的名家看過不少(立志考研)以魯迅為例 他的小說地位無比之高 好看么?真好看 寫作特點格式表現 深深入迷 雜文集見解獨到可以挑著看 野草集是他人生最後階段寫的 對一般讀者來說那是真不好看像胡言亂語 再說別的我個人最喜歡沈從文和汪曾祺的小說 這對師生風格藝術手法接近 回味起來像嚼不完的口香糖 當代還有宗璞茹志娟 觸動人心 《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這些長篇只能慢慢嚼 每天磨幾張 因為不是那一代人 感受不真切 讀的也慢
外國文學更有魅力的地方 我覺得是思想和社會歷史的反映 當作者寫法和我不相容 繼續看就是折磨
這個問題,有本末倒置的嫌疑。我覺得題主只是不喜歡閱讀的書,而不是閱讀本身。就好比每次孩子吃飯,媽媽都給她做她最不喜歡的那道菜,那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喜歡吃飯了。所以要愛上閱讀,首先 選一本你喜歡的書!找你感興趣的類型就好了,不用讀所謂的暢銷經典題主說的幾本書我也不喜歡,我喜歡快節奏的科幻,懸疑作品推薦白夜行,三體然後 挑一個有空的日子泡杯咖啡,找個舒服的座位坐下來,關掉手機,細細的看
相信你會喜歡的~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了高中的時候瘋狂的買了好多經典系列叢書。多數是西方的,還有蘇聯的,說實話當時強行看過的基本也看的一塌糊塗,內容晦澀,不知所云。當時也對自己產生了質疑,畢竟書是經典,應該沒有問題,直到看過了一些書之後,過了一些時間,回過頭去才明白一個道理。
我在選擇書的時候,書也在選擇我。 經典沒有選擇我,準確的說,沒有選擇當時的我。結合著題主的問題來說。 為什麼要用小說這種形式。拿題主說到的《1984》來說,如果說他要給你的講的道理,大概是在極權主義下,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對人思想的鉗制,個人崇拜都是會帶來毀滅性災難的,那樣的社會是恐怖的是窒息的。
我想題主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想必跟我的感覺是一樣的,並沒有感到什麼恐怖感,窒息感,也無法想像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是什麼樣子的。
但是我想所有真正看過小說的人,在看的過程當中都不免想到,自己的話是否被監聽著,我的親朋好友如果告發我的話我的遭遇要多慘。說實話,我看的時候」每一根神經都是緊繃的,每一毛孔都是擴張的,我冒了冷汗,誠惶誠恐。「這大概就是體驗式小說的意義。為什麼要花費時間閱讀小說。我想像了一下我不看小說的生活,每天大概會和固定的人說著類似的話,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我看小說之後,我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別人的人在做什麼,還能了解到古代的人在做著什麼,更驚喜的是那些虛構的世界裡發生的事情。光是想想就高興的不行。
最後一個問題讀不下去的時候要怎麼辦。我的建議是放下來等一等,過一段時間再看看,還是讀不下去放棄就好。閱讀本是快樂的事情,硬著頭皮去試圖理解別人口中的經典是什麼,著實不划算。小說那麼多,寫小說的人也那麼多。我想總有一本書當題主看到的時候,你會覺得它為你而生。
可以接受公認的帥哥美女喜歡不來,可以接受公認的美食喜歡不來,為什麼不能試著接受公認的書喜歡不來呢?答的有些亂,希望對題主有幫助。也希望題主找到自己心儀的小說。
最後,祝君安好,讀書到老。 (完)世間的「道理」就那麼些,大家換著法子說,換湯不換藥。
人們早就聽膩了。
如果從沒有過切身的體會,再多的道理都是耳旁風。無論講道理的人用的是小說還是議論文。
可歸根結底,小說是講故事,不是講道理。
無論小說的背景如何,故事都源於對生活的觀察、想像與演繹。無論人物是阿貓阿狗還是外星生物,它都基於人性;故事中所有的情感,都基於人的情感。就算作者寫的是一坨屎,這坨屎的慾望也是基於人的慾望。
這是一種移情,一種投射。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道理既從生活中來,故事中也就自有道理。
看小說是看故事,不是聽人說教。所以如果沒興趣,不必在意什麼「政治的思考」、「未來的遠見」這些冰冷的東西。
去看故事,看故事裡的人物。
我看《紅樓夢》印象最深刻的話是寶玉說的「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是誇張了,除此以外,這句話我體會頗深。作者借故事中角色的口,說出一些人憋了很久,又不大會說,不大願意說的話。而有過切身體會的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妙處。很有人情味。
《西遊記》的故事沒人不知道,有些人就愛拿來說政治。如果興趣在此,那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及不感興趣,又老往這方面去鑽牛角尖,那就完全失去了讀小說的樂趣。拋開所謂的思想,所謂的政治映射。光是一段大鬧天宮就讓多少人如痴如醉,從此心中常駐一個英雄。
故事能讓人看清現實,又保存一份浪漫。它能滋養人。
如果非要說講道理,講思想,那麼故事也有它的一個好處。
道理和思想,能懂的時候就是能懂,沒法懂的時候就是沒法懂。暫時沒法懂的人看到乾巴巴的道理和思想,要麼自以為懂了,其實只是「這個道理我聽說了」;要麼根本提不起興緻。因為經歷不足,時機未到。
可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道理,誰能確切地說應該在什麼時候跟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道理呢?
然而,不管道理怎樣,故事本身可以很通俗。只要這個故事夠有意思,就可能讓很多人記住它,常放在心裡。故事與生活經歷交融,你不用考慮什麼時候才能懂這個道理,道理就在故事中,時機一到你就會明白。況且,聽人說教很容易有抵觸情緒,聽人講故事就容易接受得多。
為什麼許多人願意將時間花費在閱讀小說?
那是因為,讀小說確實是一種享受。
銀幕作品可以給人強烈而直接的視覺衝擊,但小說給讀者自由想像的空間 是銀幕作品無法企及的。
曾經有個同學跟我說,看 A 片沒有看黃色小說來得爽。我非常同意。
小說中,作者通過想像構築出一個世界,讀者又通過想像重構這個世界。這有時也會導致作者和每一個讀者從這部小說中看到的世界都是千差萬別的。就如我們生活的地方,存在著無數個不一樣的世界。無論是創作還是閱讀,它都是靠想像達成的。
我讀小說不是因為大家都在讀,而是因為我想讀。
經典就是受到一代又一代的大批讀者肯定的作品,它肯定有過人之處。但這並不能綁架你,你也不要用這個理由來綁架你自己。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看書原是件講緣分的事。
這世上有很多你喜歡卻沒有遇到的書,和許多常出現在你眼中卻不喜歡的書。像不像談戀愛。也有一些書曾被你翻過幾頁就束之高閣,後來又因為某個契機重新翻開,讀得酣暢淋漓。
你還問到怎樣閱讀小說。小說嘛,你愛怎麼讀就怎麼讀啦,你可以順著讀,倒著讀,來回跳著讀,坐在馬桶上讀,倒立著讀……這些是腦洞的主意。
看小說還不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嗎?
當讀到一本讀不下去的小說我會採取什麼方式呢?
我會把它整整齊齊地放回原處。書,尤其是一些小說,要當故事讀,先不要思考書的內涵。
讀不下去了就先放一放,隔一段時間再讀(不要太久,不然你會忘掉前面的內容)。沒必要一口氣讀完,斷斷續續地讀也可以,或者幾本書交錯著讀也行。如果你讀完之後覺得故事還算有趣,不妨再讀一次,這一次,你已經知道了故事大概會怎樣發展,就要開始思考,故事為什麼會這樣發展。
再深一層,你知道了故事發展裡面的推動因素,這時若還有興趣,不妨再讀一次。這一次,已經知道了有些事是迫不得已,你就可以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會怎樣的選擇。
為什麼寫小說,因為聽故事比起直接看乾巴巴的論述來說,要更容易讓人接受,更容易產生代入感。讀書最重要的就是代入感,當你產生了代入感的時候,你就能體會書中人物的感情,書中的東西也不再枯燥。
讀書不像別的方式,它給了你自己腦補的餘地,讓你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這也是為什麼「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那種朦朧的美,如果直接表現出來,就不美了。比如很多小說改編電影電視劇的時候,處理不好就會讓人覺得失去了原有的靈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我看過的書,若覺得是好書,幾乎都要讀三遍以上。PS,我很喜歡奧威爾。我一直都很鄙視那些看小說的人,覺得沒有營養而且浪費時間。直到我看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翻開前幾頁就被吸引了,根本停不下來啊!但是第二天要上班,還是打住了。然後上班的時候也在回憶劇情,從來沒這麼期待下班,我的白夜行,TMD都這麼久了,到底誰是兇手啊!!!這麼好的東西可不能一次吃完,所以我固定每次讀一定的頁數,前後大概花了一周時間讀完了,那一周過的相當的充實。對作者佩服的五體投地。非常滿足的一次閱讀體驗。
首先,你要把閱讀當做一種愛好,一種情趣,一種雅興,不是說那本書多好,我需要從中得到什麼,而是這本書我喜歡,我想要把它看完。
為什麼喜歡閱讀?很簡單啊,喜歡優美的句子,喜歡扣人心弦的故事,喜歡遨遊在幻想的世界裡,喜歡通過書來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風俗,習慣。
我從來不強迫自己去看所謂的出名的書,但是我會強迫自己把一篇看過的文章,或看過的書看完,除非寫的又長又渣,我實在是看不下去。
我也從不特意去找那些很出名,眾所周知的書看。無意間在別人推薦的書單里看到一本書,或自己在圖書館,閱讀軟體上找到的書,看了覺得好,我就會一段時間裡看那一個人的書。大多數書裡面會提到其他的書或作者,自己又去百度,如果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又開始看那位作者的作品,一直循環下去。
從來都只找自己喜歡的書,一本書,不管作者是否有名,我是否聽說過,第一看書名是否吸引我,第二看簡介是否是我願意看的類型,第三看開篇文風。
相對散文,詩什麼的,當然更喜歡小說。那種自由想像,真的很美。我想題主看不下去,是因為書不是你喜歡的類型吧。要是遇到喜歡的,茶飯不思,書不離手,就是常事了。
閨蜜當初買了白夜行,我一直沒看,放了一年了,一天早上在桌上看到了,翻了幾頁,就放不下了,走路都看,吃飯書不離手,上課偷偷看,上廁所都是抱著的,400多頁,我從早上8點看到晚上9點多,看完了。然後腦子各種興奮,各種捋文中的伏筆,暗示,想深意。早上天沒亮就醒了,迫不及待的跟閨蜜討論劇情,接著又去看幻夜,又開始想疑問,找答案。足足興奮了一個星期,這就是閱讀帶來的快樂。
遇到幽默的地方,我會開懷大笑,遇到氣憤的地方,我會破口爆粗,遇到感人的地方,
我會潸然淚下,小說的好處就是你擁有足夠大的空間去想像,所以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被拍成電視劇後,我心裡那個恨啊…… 原著黨傷不起。《第三種愛情》為啥女主沒離婚?
《平凡的世界》為啥金波沒了?《花千骨》為啥變成奧特曼打小怪獸了?讀書是種修行,不一定要多出名,只要自己喜歡就好。
讀書是種雅興,不一定要得到什麼,只要快樂就好。雨後,泡一杯茶,捧一本閑書獨坐窗前,遨遊書的世界,是件想想都覺得美的事情。
不知題主是男是女,如果是女的建議看看三毛的文章,輕鬆真實還很有哲理。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既然文中提到了&>,我想我可以過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困惑。其實這不能怪你,大多數我們這樣的年輕人,都是處於這種狀態之一,碎片化的閱讀(快餐式閱讀)讓我們的大腦越來越懶,當然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況且還要費腦筋的小說,我們自然是。。。。。。這種狀態1984是一部偉大的著作,雖然社會主義很美好,但是在奧威爾的時代,尤其是蘇聯那段黑色政治時期,奧威爾為我們記錄了一個完整的時代,且在之後和國內出現的氛圍是那麼相似,王小波先生(致以敬意)當時在那麼愚昧的時代讀到了這本書,對他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是奧威爾不是一個未來學家,不知你在哪裡得知這個稱號。奧威爾是一位文學家,文學家,還是文學家!從政治方面來寫文學,講政治揭露的無處可躲,一生甘願淪為底層人民去創作文學,將人性一覽無遺的呈現在你的面前,真的,我們就是這麼骯髒,以至於我們忘了自我的原來模樣,其實是人模狗樣。接下來談談對經典的看法和閱讀經典的方法。經典是經過時間仍然不朽的東西,當你翻開任何一本的時候,便帶給了作者以復活,他將向你描述你所沒經歷過的和你即將經歷的,讓你在成長的路上不在孤單,不在迷茫,給你喜給你憂,給你感慨給你啟發,讓你不知不覺在時間,在現實中迷失自己,哇,多美的感覺。但是我現在很難能靜下心來找到這樣的感覺,因為我整天捧著手機,捧著pad,自己也是迷失在時間中,但是卻是那麼空虛,卻是那麼煩躁,什麼都追求立竿見影,什麼都在跟風,層出不窮的真人秀粘著我們的眼球,而我卻想要去閱讀,閱讀小說,閱讀經典???怎麼可能,我要和我的小夥伴們找到共同話題,不然就被鄙視。閱讀經典閱讀經典一定要閱讀經典
思政課課本看多了 然後就對小說愛不釋手了
我也讀不進去小說,因為覺得生活里的故事比小說還要精彩和值得思索。我喜歡讀哲學類的書,文藝理論,各種抽象辭彙的書,幫助我理解這個世界。但是很羨慕那些在小說中獲得樂趣的人。也覺得寫出優秀小說的人很棒。可是,我還是不喜歡看。時機未到吧。
我看小說是為了省流量,打發時間,後來就迷上了
用Kindle
怎麼說呢,這可能需要培養心情。就以我為例吧。偶爾在哪篇文章中看見一句名言喜歡的不要不要的。我就會去查他的出處,然後具體去了解一下那個人,漸漸的你會喜歡上他的文章,然後一種自然而然的感覺湧上心頭。就是這個原因最近在讀村上春樹的小說。至於缺乏動力嘛,都會有的,那就換本書看嘛,尋找新鮮的感覺。
硬著頭髮讀下去,後來你就會慢慢喜歡了~
反正就是挑自己喜歡看的看 慢慢的審美能力就會提高啦 1984我個人覺得還是要等到能夠忍受枯燥的文字再讀
我覺得讀書主要是讀它的故事吧,每次我讀書的時候都不是因為這本書有什麼樣的內涵,而是因為它的故事吸引了我。有時候讀到好的故事甚至會激動的全身震顫起來。這大概就是故事的魅力。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6歲男孩獨立閱讀?
※Android 平台上有沒有資源多、排版好,價格又相對便宜的電子書閱讀軟體?
※萬象雜誌停刊了,請問還有哪些文化雜誌可以讀?
※圖書用繁體豎版出版的優勢有哪些?
※如何反駁「有了手機,kindle和卡西歐詞典就是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