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康熙怒斥群臣」片段被奉為經典?

為什麼「康熙怒斥群臣」片段被奉為經典?

《康熙王朝》震撼4分鐘,康熙怒斥群臣 - 騰訊視頻

【康熙說唱王朝】部落到帝國·怒斥群臣_鬼畜調教_鬼畜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前年問的。。!才兩人回答。。。因為rap視頻,這個問題才有人來關注。。笑哭。。。


1.陳道明台詞功力深厚,改變節奏後特別帶感,有rap的感覺。

2.配樂選的好,宏大的配樂加上康熙氣勢恢宏的rap,和乾清宮交相輝映。

3.和反腐反貪十分應景,可以說是和實事聯繫緊密的鬼畜,和其他只有年輕人才能理解的葛炮元首相比,受眾更廣。

4.老歪脖子樹那裡的表情簡直絕了。。太亮點

5.相比其他無厘頭的鬼畜,這個鬼畜中讓人記住的點少但很精,一個是「全爛啦!」,一個是「忘啦!」,簡直鬼畜界一陣清風。

總之我太喜歡這個鬼畜了哈哈哈哈哈


老派戲骨陳道明和唐國強一樣,借著彈幕的風口在90後中著實火了一把,這倒是讓康熙爺和丞相十分意外,畢竟這兩部戲大紅大紫時,很多年輕一代尚未出生或者還在懵懂之年,而此番新瓶裝舊酒的大賣,除了當下的時代背景,也和二位的精神特質息息相關——演員只有將自己烙印打入角色,才能夠讓角色充滿張力,才能夠有超越時代的傳播力

去年唐國強老師在上海為B站做活動,有幸在線下見識了丞相的風采——席間舉手投足,觥籌交錯,與罵死王郎時期的孔明氣質並無二致,大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感;又可能是扮演過太祖,所以煮酒論英雄起來多了一絲領袖氣質,喜好引經據典,但又會用一種紅色的意識形態進行包裝,讓我等大開眼界,想到之前遇到的某位副部級領導也是這副做派,不禁感慨角色的反哺作用...

而道明老師則甚為低調。

在今年的一次活動飯局中,我們見到他時,他一身黑衣現身,鴨舌帽+墨鏡,對於姍姍來遲似乎有些歉意,摘下墨鏡有些扭捏地跟各位打招呼,雖然大部分都是80後90後的晚輩。這倒是讓我看到了方鴻漸的影子,雖然據說《末代皇帝》在80年代大紅大紫,拿了國際級的獎項,但我認識陳道明完全是通過《圍城》這部90年代伊始的經典電視劇。

落座之後,道明老師並無半點長者姿態,也沒有什麼傳授人生經驗的企圖,而是非常好奇地向我們了解年輕一代都流行什麼,喜歡什麼——他說他女兒是80後,和他沒有代溝,因為他是個很好的傾聽者。

於是自然地聊起了網遊、直播、彈幕Bilibili,以及《康熙王朝》在B站上的爆紅,道明老師有點懵逼,有些迷之尷尬地訕笑著,一邊說「都是哪一年的劇了,怎麼現在忽然紅起來了」...一邊聽我們解釋鬼畜的含義。

道明老師說這部戲當初開始並不順利,因為僅僅50集的電視劇橫跨一個「千古一帝」的一生實在是坡度感太大,演員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像角色一樣的成長進度,因此必須要在心理上做好及時的轉變,要讓表演狀態和角色的階段性氣質相符。

按理說,康熙帝這種角色在那個年代會有某種定式的存在,譬如此前的《雍正王朝》、《微服私訪記》、《還珠》中的唐國強、張國立和張鐵林都在幾部劇中奠定了清朝皇帝的幾種風格,也大致符合人們的想像。因此,若是普通演員,只要正常發揮,憑藉如此大的製作、央視的平台以及當時央視高層提出的「兩年之內兩部大製作清宮戲開年掃平地方衛視清宮爛劇「的定位(另一部是次年播出的同樣頗為驚艷的《天下糧倉》) ,足以圓滿完成任務,畢竟劇本的厚度和角色的深度擺在這裡。

但作為一代實力派戲骨,道明老師對這種交差式的表演不屑一顧。他跟我們說,雖然對於每個角色他都儘力而為,不過仍然會在內心裡有個分類:1.「為五斗米折腰」接的活;2.出於交情,盛情難卻——那麼熱情,不去也不好;3.角色本身具有極大吸引力,不演一輩子遺憾。而《康熙王朝》,顯然是最後一種。道明老師開玩笑地說,或許是《末代皇帝》裡面的溥儀太過憋屈,所以心裡一直埋著一個一定要演一個」盛世大帝「來補償的種子吧...而既然是自己喜歡的角色,自然要深入其中,用自己的方式加以理解,儘力詮釋,於是便很早之前就做起了功課。

那段時間,他在拍攝之餘並不與其他劇組人員過多交流,甚至杜絕了非必要的社交,完全封閉起來,沉浸於閉關修鍊之中。一方面手不釋卷,線裝版的《史記》《資治通鑒》《清史稿》甚至是去草原拍「御駕親征葛爾丹」時也沒落下,一方面無時無刻不揣摩角色的心理世界。

而怒叱群臣這部戲也是在表演日漸佳境的情況下「齣戲」的——道明老師說,齣戲有時候很困難,要拍好幾遍,但總不滿意,不過他也不會重複,而是每一遍都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演(我想起了《金陵十三釵》里的Christian Bale,哪怕是表演一個喝醉的「神父」從樓上摔下一個酒瓶,拍了8遍,沒有一遍是重複的),而一旦「齣戲」,就如同一壺冒泡許久的開水,終於沸騰,將壺蓋頂起。

而這場「怒斥群臣」就是在沸騰之時的「齣戲」。道明老師說,那段時間他已經完全沉浸到角色當中,那場戲開始之前他甚至都沒有溫習台詞就直接進入了狀態。而在一段前戲的鋪墊之後,他長久以來蓄積在內心的某種能量忽然慢慢上漲,到了一個爆發的突破口,這種突破口直接體現在了台詞的即興創作上,在某一個節點脫離了既定的詞設定的軌道,往更加酐暢淋漓的方向傾瀉而去...

「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朝廷,就是在這乾清宮!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們當中!咱們這兒爛一點兒,大清國就爛一片」 ——「你們,要是全爛了,大清各地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呀!」

——我的耳邊忽然回蕩起那段經典的台詞,可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道明老師說,這段台詞說道最後,他已經看不到眼前的大臣,甚至整個乾清宮都不復存在,只有他一個人,立於天地之間,所謂「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感受到的,是靈魂的沐浴和通暢,彷彿隨著震徹大殿的回聲,瞬間飄到紫禁城外面去了...

道明老師承認,自己最後的發揮確實有借古喻今的意思,由於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的環境熏陶讓他形成了某種儒雅的氣質。他所扮演的所有角色,似乎都反映了知識分子的不同形態。如果說方鴻漸所詮釋的是知識分子的玩世不恭的圓滑和小聰明不堅定,《黑洞》中的聶明宇揭露的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變態高智商罪犯的內心世界,《冬至》的陳一平是一個小知識分子在底層社會的掙扎,《中國式離婚》中的宋建平呈現了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婚姻危機,那麼《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則同樣富有書生意氣,雖然後期結合了中國式的權謀和心機,但本質上仍然有理想化的一面,否則絕對不會有這樣的爆發。

關於這段戲的成功原因,道明老師把它歸功於短期的專註和長期的積累。短期的專註前面已經提到——專註角色幾個月導致他演完之後很長時間無法走出來。而關於長期的積累,他說自己早年是演話劇的,台詞功底紮實,所以非常擅長這種獨白的戲份,這類戲份,往往以話劇表演的形式才能表現這種宏大和莊重的恢弘氣勢。這樣的表演在他的演藝生涯中出現了不止一次,再如《我的1919》中顧維鈞巴黎和會的發言——往往成為了點睛之筆。

席間,道明老師以茶帶酒,對話中途會偶爾放空——盯著茶杯中沉浮的茶葉,凝精聚神,彷彿他的人生,雖一路平順,但隨著角色的變換,也算大起大落...他也終究預料不到,我一個自我奮鬥成名的實力派演員,怎麼就被調到鬼畜全明星陣容里去了呢?


【中國有三個夢:明君夢,希望一個好皇帝;清官夢,希望有個為民做主的包龍圖;俠客夢,希望有個正義的俠客取貪官首級。】

——易中天


我只想說我是被下圖四個字笑哭的。


反映了當下觀眾對貪腐的痛恨和寄希望於明君的想法仍然廣泛存在。

論表演的功底和氣勢可以說無可挑剔,康熙如同一個老父親,痛斥著兒子們的不忠不孝,而普通群眾面對廣泛的貪腐之風,以權謀私,X二代現象而產生的憤怒和不安無處訴說和發泄,因此,看到貪官被怒斥,自然也獲得了一種宣洩和象徵性的滿足。

然而過癮之後,一個人的生活不會有絲毫改變,他仍然要面臨社會的種種不公,對處境感到不安是必要而真實的,但借影視劇構想了一個青天大老爺/明君的出現,便可以麻痹自己,絲毫不必考慮去改變生活,更不會想去改變社會。

1 人民的名義還是君王的利益

影視劇中,康熙承認自己有錯,但所謂「罷免自己」「愧對祖宗」不過是帝王常用的障眼法,如同諸多父母一樣,通過折磨自己來引起臣子/兒子的內疚感,尤其是,對於任人唯親造成貪腐並沒有做任何稍微深刻的反思,仍然是訴諸於個人的道德自覺。君王打著人民的名義斥責臣子,但歸根結底,臣子們的錯在於讓君王不高興,而並不是真正傷害了人民的利益。這便是專制的標準。

2 政教一體化的專制主義

歷史上的康熙是否說過這番話不得而知,但從現存的摺子來看,即使說了也不奇怪。所有的錯誤都因為幾個貪官不忠不孝,而並非英明偉大的康熙皇帝造成的,這是中國式的專制主義。但這種專制主義並非源遠流長,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演變。自古以來,代表「道統」的士大夫與代表「政統」的皇帝爭鬥不休,提出「民貴君輕」思想的孟子絕非民主主義者,而只是士大夫們代表民願,以獲取更大的道德優越感而已。

然而自宋朝以來,中國一步步朝君主專制走去,士大夫階層在爭鬥中失去優勢,人君既然承天命,就必定同時是聖人,這樣,代表世俗權力的君王與代表道德正統的教皇合二為一。

這一點在清代達到頂峰,由於滿族屬於仍在奴隸制中的少數民族,對於漢人的防範更是重中之重,而將主奴關係偷換成君臣關係更有利於統治的穩定。雍正皇帝說:「滿洲風俗,尊卑上下,秩然整肅,最嚴主僕名分。」君王成了父親/主人,那麼動不動打小孩/奴才的屁股,毫不講理,言辭上極盡侮辱之能事也是「為你好」,當然是在情理之中了。清朝皇帝以博學勤奮聞名,然而只要理解這種勤奮的背後是為了全方位的神化皇權,以取得對臣子的智商優越感,便不那麼值得歌功頌德了。康熙四十九年,皇帝說:

「爾等惟知朕算術之精,卻不知我學算之故。朕幼時,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至大辟。楊光先、湯若望於午門外九卿前當面睹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

由此可見,康熙學習是為了做一切領域的權威,而他確實實現了這點。

3 人治不如法治

專制主義通常用一些表面的東西來蒙蔽別人。比如單論情商與學習能力,康雍乾三人完爆多數皇帝,這不正說明被好皇帝專制是好事么?然而一個人的強大,是通過扼殺廣大民眾的政治熱情,貶低壓抑多數人的智力來凸顯出來的,背後往往意味著萬馬齊喑的無限黑暗。皇帝的高壓和蔑視,可以讓臣子們懾於淫威而不敢貪腐,但卻徹底打消了臣子的良知和精神追求。儒家雖然講倫理綱常,卻也有追求人格完善和獨立,不向世俗權力低頭的內容,如「威武不能屈」,也因此傳統士人多少也有著守護社會正義的良心和敬畏。

而清朝皇帝出於穩定需要,將大臣馴為只為權力附和的應聲蟲,判斷對錯的唯一標準,就是與皇帝的思想是否統一。皇帝一人鬆懈,則官員的道德自律也隨之迅速瓦解,有才華而無思想,有能力卻無操守,極盡所能去貪污腐敗。而腐敗一旦蔓延,任後世君王有回天之力也無法拯救。唯有通過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熱情,使人們不再將美好生活寄希望於幻想盛世明君,民主和自由才真的能夠實現。


那段不經典,可以發揮成為經典的是康熙拋棄索額圖(太子)和明珠(大阿哥)兩派時候的戲,但是刻畫不清楚,被要死了還想再活五百年蓋過去了。

所以早先成劇的《雍正王朝》裡面前半段就很經典,比如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比如八王大事件,那才是暗流涌動、表裡相連的政治鬥爭,比起罵貪官來,雍正王朝切入點小,但是深刻的多,甚至年羹堯和雍正的關係都可以好好發揮另成一劇。

康熙晚年官場的腐敗已經不是罵能解決的了,但是《康熙王朝》里刻畫康熙越後面越舉重若輕,根本不吃力,實際上他心態早在變了,那就是他老了。


實名反對知友@蕎麥花開 的答案,沒有惡意,交流而已;贊同你文中所說,有知友將陳道明」拔高」,但也反對你對陳道明台詞水平誇大;術業有專攻,這不怪你,就如同問我比如動漫問題一樣,我不了解,所以只能從旁欣賞。你只是從欣賞」的角度來分析了這段配音,但由於僅對配音方面不夠專業(你的其他分析我無權發言),還是誇大了。他的基本台詞功底是有的,這段也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但仍有不少瑕疵,我會在文中詳細分析;因為這會造成對許多知友的誤導,在知乎這個聲音本來就為弱項的平台上,抱歉我必須指出;當然,隨時歡迎交流。

正式作答如下:

該段被奉為經典,台詞配音居首功。

誠然,每位觀眾看這段視頻時,受到的大部分情感投射,是被台詞配音所感染的;在這短短的五分鐘里,陳道明用他的台詞功底,成功地征服了觀眾——以上只是為什麼被封為經典的原因而已,但其本身,是配不上那麼高的評價的。

先具體到各句分析

「當朝大學士……罷免三位「句。這兩句話,比起各高潮部分,沒有什麼「波瀾」,語氣沉著,像是以一個「執法者」宣布判決的身份,在客觀敘述事情一般。符合基本技巧,沒有問題

「看看……兒女親家」中,「看看」句,發聲前明顯提了一口氣,「吧」字時吐出,從之前的敘述,轉向訓斥,完全符合基本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句——「哪個不是……哪個不是……」的排比句。

一般這種排比,知友們可以試著說一下此句:「我這些朋友,哪個不是帥哥?哪個不是美女?」大家會發現,自己說「帥哥」、「美女」的時候,語氣都上揚了。這確實是一般排比反問句的狀態。但陳道明處理這裡的句式時,用到了基本的技巧,點個贊。他說「棟樑」時語氣沒有上揚,而是下沉,且將重音放在「」字至上,這樣的處理更有力。(知友們可以嘗試分別將重音放在「棟」、「梁」之上比較。)「親家」時及時收氣,更增力量感。本身排比句有煽動性,經此一處理,更具感染力。

「心碎」句,第一個問題來了。「碎」字快結束時,嘴巴張得大了,導致力量感減少,仔細聽能夠聽出來,比起正常說「心要碎了」效果較差。這是全視頻第一個錯誤,不過不明顯

接下來,出現了他整段視頻最大的失誤。「祖宗把江山」這五個字,明顯的無必要停頓,但可以聽出不是他的錯誤,而是失誤了。節奏拖沓難聽,完全不像是說話訓斥,估計他看了一眼稿件之類。既然是失誤,按此不表。

之後「愧對祖宗、愧對天地」八個字,有點朗誦腔上來,但因為一來語速快,二來夾在了沒有錯誤的兩句中間,導致問題不大。

之後沒什麼問題,感情充沛,確實符合知友們的評價;但再到「你們有的人比這七個人更腐敗」句,錯誤又來了,重音錯了,不應該放在七個人的「人」上面,而應該在「這」,或「這七個人」整體。他放在「人」上面。這與正確的配法相比很違和,也少了力量。要知道,這已經不是他有沒有滿足基本技巧的問題了,而是表達句意出了問題。原文想表達的是在大臣中,其實有人那七個人,更加腐敗的。重音一定是在「這」或「這七個人」整體的……

下一句,再次為他點贊。「都把自己的……拾掇拾掇」句,語氣突然從強硬的批評,轉到了誠懇勸誡惋惜。通過基本技巧,同時將這兩種情緒,通過改變語氣表達了出來,很不錯。

緊接著,「朕剛即位……心頭之患」段,其中「朕,平了吳三桂」句,著實不錯,可以聽出來,他將帝王有過的成就、霸氣卻不失內斂謙遜的感覺配了出來。既表達了自己將原本的困難(現在的是貪污)用實力解決了,又讓人不覺得角色有自滿,甚至自負的感覺;但是,」啊「字,不自然。他明知道自己在現場發揮的時候,一次次的「啊」,是由心生,是非常自然通順嘆息,卻沒能在後期配音的時候,將聲音處理得像自然發出的一樣,而是去」配合嘴形配音。現在的差勁效果,所有人都能聽之——根本不像是在真正嘆息。不過其他句子不錯。

「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面」句,很不錯,符合基本技巧——前半句一直提氣效果很好,將君王發現問題所在後的煩憂告誡詮釋了出來。但「不在外面」四個字,帶了朗誦腔。之後的「乾清宮」句,力度飽滿,達到了訓斥的目的;但後面的「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們當中」句,功過參半。優點在「大臣們」字眼。他說話時,面對著自己所說的「大臣們」,那種君王的惋惜,將那種如同父親對孩子的又恨他不成器又愛著自己的孩子、為孩子做出的錯事而心痛而惋惜。將複雜的情緒兼顧,變現得非常棒。但是,他自己作為父親,卻沒能將自己的「骨肉皇子」字眼表達出那種心痛和惋惜,完全沒有語氣波瀾,很讓我失望……那可是自己的「骨肉」孩子(有可能)貪污啊。

「咱們這兒……死無葬身之地呀」句,沒有被過譽,比較文藝的句子我寫不了,可以參考各位知友的評價;「想想吧」句中,「才幾年吶」這四個字,處理得不錯,將康熙內心的複雜、念及明朝皇帝對待百姓的方式時的痛苦絕不想重蹈覆轍的感受,通過聲音變小卻語氣堅定,很好地表達了出來,點個贊。「忘啦……盯著你們吶」句也沒有過譽,符合基本技巧。

「朕已經三天三夜」句,及時將情感收了回來,變得沉穩,拿捏得不錯。「老想著和大伙兒說些什麼,可是話……總得有個頭兒啊」這句中的每一處停頓的時間,都符合基本技巧,表達了想說很多,又沒辦法說很多的無奈。但「四個字」字眼的重音位置錯了,不應該在「字」上,而應該在「四」或「四個」上,而且他在「四個」後面的停頓完全沒有必要

「說說容易」句的更好的重音放置,應該在「說說」和「容易」兩處,不過他只放在「容易」處,問題也不大;後面的「身體力行,又何其難」節奏把握得不錯。後面的「正大光明殿」的停頓有問題,「正大光明」四字,是一個整體,他在」正大「後加了停頓,「光明殿」三個字連在了一起,十分違和

「你們都抬起頭來」前面的」呃「字,又是一樣的錯誤,為了對上嘴形,卻沒有真正思考,在錄音棚里再一次演繹的話,既然要發出「呃」字對嘴型,那就得做到自然地發出來而不是湊那幾個毫秒數。所以聽起來不像是自然的嘆息。

最後的「給朕……看半個時辰」也不錯,就如同真的在思考:到底讓臣子看多長時間一樣。通過停頓,進行演繹。

其餘我沒提到的一小部分句子,都符合基本技巧。

再進行總結

因為他大部分台詞,符合一些基本技巧,再加上台詞本身的內容、個人的演技等等(這些其他方面我無權發言),所以被奉為經典。而觀眾能感受到,視頻中情感的投射大部分來自於台詞配音。所以我一開始說,台詞居首功。

那麼從外行的「欣賞影視作品」角度看,外行知友們得出了過譽的結論,但是,評價藝術,自然要從欣賞的角度,再加上技法角度審視,否則人們欣賞的歌,則都好聽;人們欣賞的畫,則都好看;路人甲比所有《我是歌手》裡面的歌手們唱得都好聽;路人乙比梵高、莫奈、齊白石畫得好得多,路人丙比所有老戲骨演得好,等等。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外行知友會給聲音弱項的知乎上的知友們,形成誤導,讓知友們對陳道明,或者是知友提過的焦晃(焦晃也朗誦過,所以我這裡單指他們台詞功底,或者是朗誦功底等方面;演技等方面我無權發言)等人誤判。他們在知乎上被過譽了。就拿這段視頻來說,絕大多數都只是符合基本技巧而已,很多詞句用他那些方式,效果較好。只不過不同藝術,門檻不同,可能每個人每天都會哼唱幾句,但是不一定都朗讀幾句,大多數人不了解,所以顯得貌似如過譽那般的水平罷了。

至於還有其他知友提到的,此段作為藝術生的所謂示範,事實上,他的台詞配音水平還不夠。這隻能作為一個參考,藝術生們如果要聽他的,應該學習裡面符合基本技巧的,且避免犯他所犯過的錯誤。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作為所謂示範,會誤導學生們

我只做客觀評價,在此基礎上,我希望在沒有異議之後,知友@蕎麥花開 修改答案,至少添加你是從外行欣賞角度來看的。也歡迎隨時交流。

最後

我之前也曾評價過一次明星的技法水平,是易烊千璽的Human Beatbox;由於客觀表達了易烊千璽的不足,很多女粉絲們私信我,說「你行你上」之類的。有實在推脫不了的我就展示了一兩段兒。那麼現在,不勞陳道明的粉絲們相問了,我十分鐘前專門錄了這一段,鏈接:

http://peiyinxiu.com/m/32862850

我的和陳道明的版本比,各有長短,如果非要說陳道明比我的好的話,也只有兩點:1.他的「拾掇拾掇」的「掇」,發成了「dao「,而我發的是普通話的duo。但這句話用」ao「結尾,更容易使力。2.我的麥就是普通麥,在家錄的,最高潮的部分,我的聲音邊緣會嘈雜。我之前為了知乎答題才下載的配音秀,不太會把握聲音大小這些,如果聽的話,請知友們小心聲音。

感謝閱讀。

註:

1.所有的技巧都是為了表達感情而服務的不管是聲樂器樂朗誦配音等。如果按「表演藝術「本身的角度來評價,他這段配音,加上他的演技,符合知友們的評價。這我從看完視頻第一眼,就承認——以他當時的聲音表現出來,哪怕比我所說的錯誤、失誤還要多,都應該給將近滿分。因為能看出來,他與康熙這一角色的融入

但是,藝術,卻又是要在技巧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絲毫不評價技術,那麼類似評價《我是歌手》的文章等也就不用分析調性、真假音、配器之類。

2.因為我純粹為了交流,所以不想偏惡意地揣測陳道明。所以我文中寫「朕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句,他及時將感情收了回來;但我認為,他有可能讓工作人員按了「暫停」,因為我猜測,以他的水平,在「盯著你們吶」句後,不可能這麼快不喘氣地平下來語氣。他在劇組裡,可以通過邊回龍椅邊喘氣,反正不會被收音。而在後期時,我們沒有聽到他的喘息聲,所以我猜測被按了暫停。因為他水平不足以收得這麼果斷。


實名反對 @佩子臨 對陳道明過於的拔高和不到點的評點。

佩文:「(陳道明)一方面手不釋卷,線裝版的《史記》《資治通鑒》《清史稿》甚至是去草原拍「御駕親征葛爾丹」時也沒落下,一方面無時無刻不揣摩角色的心理世界。」

佩子臨文截圖見下:

——

筆者蕎麥花開答:扯吧。陳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基礎讀音錯誤(恃(chi)才傲物、後宮嬪(bin)妃)和基礎史實錯誤(1.康熙:將士們,這條古道,五百年前鐵木真從這打入的北京城,使大宋王朝剩下了半壁江山……2.明珠:皇上,大清律乃聖祖所定,雖當今皇上也應遵守。康熙頷首……)都不是一個兩個。捧殺不是你這麼捧殺的。陳對康熙一角的用心不是在文史方面(這方面不可諱言,一個「演員」陳道明,水平不比在座各位高多少),是在「戲」本身。這才是對一個「優秀演員+業餘文史愛好者」的正確定位和準確認識。

關於陳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用心不體現在文史上,主要是在表演上,參下文:

石揮先生「樂章讀法」的當代實踐

——陳道明在《康熙王朝》中「正大光明殿」台詞戲賞析

文/蕎麥花開

陳道明是一個難得的兼擅生活化和話劇化兩種不同表演風格的演員。他生活化的戲如《一地雞毛》(1995)中小公務員小林,人渾圓,詞兒也渾圓,沒有他在《康熙王朝》(2001)、《長征》(2001)中那種稜角骨鯁之味,譬如7集3:40開始,下班回家的小林撞見小保姆(朱媛媛飾)偷偷給自己下雞蛋面開小灶,他順手拿起桌上還沒吃的或是吃剩的黃瓜塞進嘴裡,又像是數落又像是撫慰混雜著無奈憋屈「我無語了」百般滋味對小保姆嘟囔:「小雯兒啊,你總得讓孩子先吃了吧!不是說不讓你吃!等她吃完你再吃也餓不著你呀!」這段戲的要點是我們臉墩兒渾圓眼鏡框渾圓胳臂也渾圓的小林同學連教育小保姆也沒忘了嘴裡包口食兒生怕落下了不吃白不吃不吃也是保姆吃,然後就聽見這一連串台詞車軲轆似的在嘴裡轉似乎也跟人似的「渾圓」起來——這一刻的包子臉小林,配合那賊無語還要耐下心來嘟囔的表情動作,別提多可愛了!——然而本文要說的重點則是陳道明鏗鏘澎湃的一段經典的「非生活化」台詞戲:《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

康熙在乾清宮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腐敗一段戲(50集版本的45集5:30開始),完成台本如下:

當朝大學士,統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罷免四位;六部尚書,朕不得不罷免三位。看看這七個人吧——哪個不是兩鬢斑白?哪個不是朝廷的棟樑?哪個不是朕的兒女親家?……他們爛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裡,卻搞成了這個樣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於國家,愧對祖宗,愧對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罷免了自己!

還有你們,雖然個個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們,就那麼乾淨嗎?!朕知道,你們當中有的人,比這七個人,更腐敗!朕勸你們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腸子翻出來,曬一曬,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剛即位的時候,以為朝廷最大的敵人是鰲拜;滅了鰲拜,以為最大的敵人是吳三桂;朕,平了吳三桂,台灣,又成了大清的心頭之患;啊,朕收了台灣,葛爾丹,又成了大清的心頭之患。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朝廷,就是在這乾清宮!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們當中。咱們這兒爛一點兒,大清國就爛一片!你們!要是全爛了,大清各地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禎皇帝朱由檢,弔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哪?忘啦!那棵老歪脖子樹還站在皇宮的後邊,天天地盯著你們呢!

這段戲可謂《康熙王朝》全劇第一華章,從話劇演員具體的表演藝術分析,這大段台詞戲總體上有一特點,那就是有平有兀,有收有縱,蓄勢待發處如大江平鋪,陡然震怒處如怒海澎湃,而神妙莫測令人醉心處尤在其波瀾非止一疊,而是如長江三疊浪,浪浪疊更高,一段壯闊洶湧的交響大麴乃由幾段有抑有揚的段子曲共同譜成。以下分段細析:

第一小段——自責。這小段戲演員的肢體語言是坐在龍座上,語言的總體基調是平順下抑,是為稍後的雷霆爆發充分蓄勢——有抑乃見揚。陳道明用平緩低沉的聲調體現康熙自責的沉痛,如發起凌厲總攻前拿好樁站穩下盤沉身前驅的步兵前鋒線,如即將掀起澎湃巨浪前黑壓壓湧來的「低」潮。但總體的平、沉之中又自有細微波瀾:康熙平穩說完「當朝大學士,統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罷免四位;六部尚書,朕不得不罷免三位。」然後陡插一句「看看這七個人吧!」振起語勢提領全場。這句之後的亮點是一個長停頓,這個長停頓結束之後,才開始「哪個不是……」表示確實留出了時間讓你們「好好看看」這七個人。陳道明表演的細膩如此。「哪個不是兩鬢斑白?哪個不是朝廷的棟樑?哪個不是朕的兒女親家?……他們爛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裡,卻搞成了這個樣子,朕是痛心疾首,」這段台詞有高有低,但並無明顯的快慢疾徐的區分,一直到這句「朕有罪於國家,愧對祖宗,愧對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罷免了自己!」突然加快語速,這四小句從句子語勢來聽簡直是機關槍似的連成一串噴涌而出,在我們觀眾聽去自然是精神為之一提一振,相信殿下躬聽聖訓的臣子們此感必然更為強烈——皇上突然提升玉音節奏,這是做完自我批評,開始要批評我等的節奏啊!

——果然,聖上以疾風暴雨之勢破入第二小段,也由自責進入本場聖訓的主題:責人。但聞陛下接著暴風驟雨「還有你們,雖然個個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然後猛地一個跑馬立樁收束得斬截:「你們!」(猛地從丹田提氣沉聲吼出),「就那麼,干,凈,嗎!」(一字一頓,精悍酷烈,令人想到顧維鈞第一次和會發言「算不算是,盜,竊!」)值得注意的是陳道明配合台詞表現的肢體表現——皇帝怒而起身離座,邁著沉厚有力的步伐走(沖)下陛階,道及「你們」時伸臂手指殿下群臣。……第二小段算是整個長江三疊浪的第二個浪頭,皇帝已站起身來,皇帝的語調也已站起來,但雖風狂雨暴,仍尚未霹靂雷霆。

第三段是整個交響大麴的主曲部分,也是由風平浪穩進入波翻浪涌終至怒濤振海的雷霆霹靂階段。但這雷霆主曲開篇兒,卻又是一段揚前之抑:康熙先一段自述偉業「擒鰲拜、平三藩、收台灣、親征葛爾丹」:「朕剛即位的時候,以為朝廷最大的敵人是鰲拜;滅了鰲拜,以為最大的敵人是吳三桂;朕,平了吳三桂,台灣,又成了大清的心頭之患;啊,朕收了台灣,葛爾丹,又成了大清的心頭之患。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朝廷,」語音也平順,一直到「就是在這乾清宮!」一句開始赫然發帝王之怒,聲若洪鐘,雷霆崩裂,嗡嗡回蕩大殿之上。接下來一句「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們當中」又平順下來,「咱們這兒爛一點兒,大清國就爛一片」重音在「一片!」分貝提升20,「你們,要是全爛了」分貝再提升20,「大清各地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呀!」分貝再提升20——可謂負重拾級,步步登高。接下來本場黃鐘大呂的最高潮前邊幾經鋪墊蓄勢終是來到了:「想想吧,崇禎皇帝朱由檢,弔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哪」,語重心長,「才,幾,年,哪」,語氣尤為緩重,一字一頓,拉開間隙,似乎用盡全力擠出這四字,擠出每個字都那般艱難不易,凝眸彎腰直要把心窩子掏給臣子們——一個短暫的停頓,接著一聲炸雷也似的獅子吼「忘啦!」伴隨著雄渾的底氣從胸腔中爆出,在肅靜的大殿上滾滾碾過,康熙振臂一揮,手指全殿,「那顆老歪脖子樹還站在皇宮的後邊,天天地盯著你們呢!」「老歪脖子樹」,這五個字由陳道明咬牙切齒地吼出來,凌厲又澎湃,如黃河之水競迸壺口。如果換作「那棵樹」,則味道大減,顯得刻板、獃滯、沒有生氣,出不來康熙對臣子們恨鐵不成鋼的愛之深責之切的難以言傳的況味。

話劇台詞功力深厚的演員台詞戲共同特點是注重陰陽張收高低抑揚。我們聽唐國強演的諸葛亮罵王朗、斬馬謖等精彩經典台詞戲便可知。但陳道明台詞更有兩特點:一,稜角;二,疾徐。譬如我們聽人藝的梁冠華、何冰等演員台詞,似乎並無如陳道明康熙正大光明殿痛斥群臣、「千叟宴」敬酒辭(《康熙王朝》),顧維鈞巴黎和會兩次發言(《我的1919》)中那種高低抑揚的鏗鏘稜角之味。就我有限的觀影範圍,中國「現役」演員中似乎唯有鮑國安的台詞有此類似特點(譬如唐國強的台詞當然也很字正腔圓充沛高亮,但沒有那種頓挫「稜角」之味)。而且鮑國安與陳道明還有一「似」:台詞里較為刻意製造的快慢疾徐特別明顯。聽鮑國安在《三國演義》中曹操、《鴉片戰爭》中林則徐,聽陳道明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長征》中蔣介石,可以明顯感受到這點。放眼一眾話劇演員,似乎都罕見這一類「漸變式」台詞處理情形。具體來說,陳道明的康熙、蔣介石在台詞的念白上,有時候有一種漸快漸慢的趨勢,前邊後邊都還說得比較緩慢,中間就一溜兒說出一串台詞不打標點然後戛然而止,這是有意識地製造一種台詞內部的疾徐。在音調上,調子漸漸升高或降低。在響度上,聲音漸漸響亮或微弱。這幾點,應該都出於他的有意識。鮑國安、陳道明而外,其他台詞功力深厚的演員,如唐國強,李誠儒,包括話劇界泰斗焦晃老爺子,聽他的康熙、乾隆、漢景帝,台詞里就聽不出這幾點「主觀故意」。很有意思的是,陳道明這種有意識地、比較刻意地人為製造台詞快慢節奏的處理,在《康熙王朝》、《長征》前後的劇里都很少見,即或是2007年《卧薪嘗膽》里他演勾踐,某些地方的話劇化舞颱風處理較之《康熙》劇更有過之(如勾踐振臂高呼「羞愧啊!罪人!」),仍很難找到類似《康熙》劇中那麼「刻意快慢」的台詞。所以我推測,這種處理有可能是在表演上一直不斷探索、嘗試革新的演員陳道明的一次有意識的「試驗」。就如他以《康熙》、《黑洞》革新斯坦尼「人物至上」的表演原則,變「角色導向」為「演員導向」;又如他以《卧薪嘗膽》嘗試古裝劇尤其是古裝正劇引入濃厚的莎士比亞風格是個什麼效果。這種嘗試是成是敗容當另說,但有這種不斷的嘗試,便是一個可敬的演員。大言一句,藝術家與一般演員的分野即在此。我自己直言,最初被陳道明的演出吸引,便是《長征》(這是我「正式初識」陳道明)劇中委座那一口十足「夠味兒」的台詞(如委座對幕僚談以追剿為捻子次第削藩:「貴州的問題,也可以——同——時——解——決……」,破折號表示語調停頓拉長,特別有味道,實在過耳難忘)。(按:戲劇理論上有所謂梅耶荷德「假定性」、布萊希特「陌生化/間離效果」……從不同角度表示「『新奇』對於表演,往往可收四兩撥千斤之效」。陳道明是否受此影響?我對戲劇理論未有深入研究,迄今為止也尚未看到陳道明受梅、布二氏影響的明確資料,故無法斷言。姑且提出這一種可能性於此。——末了再揣測一下,是否康熙之後反響不好,或者陳道明自己「反芻」,覺得這個「刻意快慢」的台詞處理終究「有悖自然」,所以康熙之後的古裝劇中他再沒這麼處理了?《卧薪嘗膽》中勾踐的話劇味兒在頓挫鏗鏘上,《楚漢傳奇》中劉季的台詞則如貧嘴張大民直接是泥土氣了。)

再從表演實踐深探一下表演理論:我們須知,斯坦尼對於演員如何體驗角色的心理技巧方面提出過具有巨大說服力的見解;但是,他對於舞台台詞的「體現」技巧,關注卻甚少。也就是說陳道明在《康熙》、《長征》中以抑揚頓挫、疾徐快慢為特色的獨特的台詞念白,很難從「話劇正宗」斯坦尼體系中尋求表演資源來源。陳道明、鮑國安這一路台詞風格,可能另有濫觴。《石揮的藝術世界》一書載上海戲劇學院原導演系主任胡導一篇文章——胡先生可謂慧眼,著眼於「填補斯坦尼、哥格蘭等人理論空白」的高度,拈出了石揮「舞台語」話劇台詞理論,敲定了其在整個表演理論版圖中的重要地位。胡導談道:石揮先生在所撰《舞台語》一文中,告訴人們:他孕育過一個美好的創作理想——「舞台對話應該像動聽的歌唱」。論文提出了基調、變調、主音、裝飾音、顫音、呼吸運用等若干(我們現在看來全屬體現性的)技巧,在這基礎上石揮論述了他在《正氣歌》的文天祥形象創造中對自己「杜撰」的命名為「樂章讀法」的這項技巧的運用;最後,展示了他借鑒交響樂樂譜符號作基礎並作了增添、豐富所創造的「舞台語符號」。石揮談及他在話劇《正氣歌》中演文天祥所用「樂章讀法」的構成:全劇九章分三個頂點,三個介紹段,三個進行段。我讀後不禁聯想——陳道明康熙「正大光明殿」一段台詞戲在藝術美感上與之頗有同趣,如上文所寫「一段壯闊洶湧的交響大麴乃由幾段有抑有揚的段子曲共同譜成」。就目前看到的陳道明所有訪談中看,他提得最多的是國外的達斯汀.霍夫曼,似並未言及石揮、于是之等吾國老輩;但李雪健、姜文、張國立等都曾表示石揮是自己最欣賞最佩服的中國演員,與上述幾位同輩分地位成就的陳道明,若說沒有看過石揮的表演、沒有讀過石揮的《談藝錄》、沒有沾丐過石揮的殘膏剩馥,可能性似也不大?——陳道明歷史劇演出中除了注重話劇台詞基本特點「陰陽張收」而外,復有特彆強調的頓挫抑揚、快慢疾徐,後一特點尤「特」,似乎難以在人藝、上話等老輩或同輩演員中找到表演資源來源;然而中國表演界第一人石揮,這位話劇皇帝,他曾有那麼卓越的「舞台語」話劇表現——故而,若說陳道明從石揮的表演遺產中獲益,似乎不無可能?石揮提出話劇舞台的台詞需要有音樂的樂章美,陳道明音樂修養也較好(會很多樂器,鋼琴彈得尤好),他對石揮這一「舞台語」理論的領悟自必能深。陳道明友人、著名演員李誠儒有段話,可為陳道明從音樂(鋼琴)中要「演出」之「旁證」:「陳道明鋼琴彈得非常好,鋼琴的靈魂也是節奏,如果一個演員既不會京劇又不會彈鋼琴,那你的節奏從何而來。演員與京劇的關聯性就是節奏,節奏包括形體、語言等。在這裡舉個拍戲案例,王鐵成在演周恩來的時候,當他在演賀龍追悼會這場戲時,節奏就是京劇的哭頭,不能哼出來,只能在心裡根據節奏慢慢抬起頭、落下淚,這就是京劇節奏與現實拍戲節奏的完美結合。」——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文藝上這一現象的存在:後輩並未沾丐前輩藝術巨匠的經驗遺產,而是自個兒琢磨「無師自通」最後竟與前賢「暗合」。但不論哪一種情況,我們都不妨可以說:陳道明在如《康熙王朝》中「正大光明殿」一場戲的煊赫台詞表現,實在可以算是石揮先生卓越舞颱風採的當代嗣響——這是石揮先生「樂章讀法」在當代表演界的成功實踐。

2016年3月10日寫於成都

【迴響】

友人「詩酒醉洛陽」:我也揣測一下,其實這種「樂章讀法」並非「有悖自然」,而是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如康熙斥群臣,以天子之尊發堂皇正論,事涉宰輔,實關社稷,非田家翁訓責劣子可比,只有用這樣一種特殊的話劇表演形式才能表現這種宏大感與莊重感,故宜用於歷史人物(尤指位高權重者),不宜用於里巷平民,宜用於朝堂政議、邦國外交(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蓋因春秋時諸侯使節所用外交辭令,皆出《詩》之雅言,即如今日外交部發言人及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措辭都力求鏗鏘有力,以示莊重),不宜用於同僚討論、單獨對話。這一節給我印象之深,居全劇之首,應是劇情內容與表現形式的高度統一才有的震撼效果。遠一點來說,話劇化與生活化實為一體兩面,要視具體情形而定,因此康熙可以如此訓斥臣工,卻不會和女兒這樣說話。……蕎麥兄對表演的熱愛,我遠不能及,將來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俟同好有志於「陳學」者,其有意乎?

如何評價陳道明的表演?移步此處:

如何評價陳道明的演技? - 蕎麥花開的回答 - 知乎


因為中國老百姓還是普遍希望出現明君的。十年寒窗苦,貨與帝王家還是大多數人的夢想。


老闆們不都是這個思維么?

賺錢了那是我的本事,賠錢了你們這群臭屌絲都去死,老子天天辛辛苦苦陪客戶,山珍海味燈紅酒綠醉生夢死,還不是為了累死累活拉業務養活你們這群窮鬼?

你們一個個可倒好,整天工作效率低下,動不動把活兒拖到深夜才交,工作時間交頭接耳、上網刷知乎,跟客戶相處一點都不趕眼色,每次捅了簍子都是老子擦屁股擺平。

你看看,這個月利潤率又下滑了,咱們公司的市值又跌了,一個個還不肯響應我996的號召加班加點,調整一下薪酬體系獎勤罰懶(說錯了沒有獎勤因為你們沒有人勤),一個個還叫苦連天。

如今你們這些閑人太多,再這麼下去,眼瞅著要把公司吃垮了,老子破產跳樓了你們一個陪著的也沒有。

一開始我以為咱們公司最大的敵人是競爭對手,然後我就把他們一個個都干垮了;後來我以為最大的敵人是市場需求升級,我一手拍板主推技術升級,把咱們產品品質提上來了;後來我以為咱們最大的敵人是新常態,是全球的經濟收縮周期,在我的親力親為管理下,咱們公司也好歹勉力維持了下來。

現在我才明白,企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當然這個自己不是指的我,指的是誰在座各位都該自己有點數。你們一點以廠為家、甘於奉獻的企業精神都沒有,你們還是好好背背企業文化、價值觀、願景、使命,順便默寫一百遍《弟子規》全文吧!歸根結底,你們這屆員工不行!

還不覺悟的,那就滾蛋,趁早滾蛋!

——————————補充一下,更切題一點——————

也許是編劇(謝謝評論區 @夏天熱 指正,我回頭再確定一下)沉浸太深,代入感太強,不由自主說出了無數老闆的心聲(不過,據說這是明叔的自我發揮,這不重要,不要在意這些細節——陳美嘉語錄)。

看電視劇的老百姓呢,一方面在身份上不會認同康熙老闆手下的打工仔——「貪官污吏」們;另一方面又會出於幾千年來對明君聖主的幻想,不由自主地就拜倒在明君聖主的人格魅力下,瞬間代入「精神愛新覺羅家人」的宏大歷史使命與責任心中,自我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貪官污吏,是誰為這些貪官污吏們魚肉百姓們撐腰,提供了權力基礎,觀眾們會去深想么?

PS:

比如說某個中文搜索引擎,大家整天說它作惡,可到底是認為李老闆本人該負責的人多,還是認為低下的員工們念歪了李老闆經的聲音大呢?

如果李老闆本人發一紙聲明,譴責企業內部部分節操喪失、被錢蒙閉了心的蛀蟲,重申一下企業的願景,呼喚一下企業良知與責任,這雞湯是不是又要感動一大波看客呢?


大家說的都很好,可我有一點死活想不明白,清朝官員怎麼會兩鬢斑白呢?


除了康熙甩鍋姿勢甩得漂亮,這段獨白的內核不就是中國精英主義一貫念念在茲奉若高韜的所謂「家國情懷」?

一則年輕人特別容易不自量力不知深淺心甘情願地被精英主義所吸引折服,二則它是甩鍋的高階版本,對於如何甩鍋,是個人就需要學習一個。


萌國大統領蔣中正,跑到台灣才幾年啊?忘了!?那個總統府,還建在南京城裡,天天地盯著你們吶!


實在看不下去樓上胡說八道的回答了。

陳道明有無數經典作品。就算在康熙王朝,也有數十段精彩橋段。為什麼只有怒斥群臣成了經典呢?

因為他做成了鬼畜嘛。

唐國強拍過的好戲數都數不過來,好橋段也是多如牛毛,為什麼只有舌戰王司徒成了經典呢?

因為做成了鬼畜嘛。

明明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因果問題。一群人論證他為什麼比其他鏡頭橋段更經典——問題是它完全不比康熙在孝庄牌位前嗑瓜子,康熙守著地圖徹夜不眠經典。一群人卻非要論證為什麼單獨怒斥群臣更經典——其實只是它比其他陳道明的經典演繹更火而已。


朕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老想著和大夥說些什麼,可是朕……

忘了!!!忘了!!!!忘了!!!!!


怎麼辦我第一反應是b站....


高票答案真的被刪了


致李廠長:你們那裡爛一點,中國人就坑一片。


從我的專業來說吧,因為陳道明的台詞功底在這一段中得到很大體現,而長篇個人獨白也一直是我們訓練的重點,如:勾踐發誓那一段、文章罵驢、大腕兒里神經病那一段台詞。這樣比較好,有層次的個人獨白很少,而有好的示範的更少,所以被我們專業有些奉為經典,更是在藝考生中長期被使用。


為什麼沒人說這段呢

 烽火台上,滿山蒼翠。

  索額圖奏到:您看。稟皇上,萬里長城一直是我大清國最重要的北防要塞,完全可以拒葛爾丹於關外。但是,近些年來,經久不修,已有多處毀損,所以很難禦敵啊。臣訖皇上,下旨兵部、戶部以及北疆各省,調集人力資金,重修萬里長城!

  康熙:朕也在重新考慮這件事!修復長城需要花費多長時間、耗多少銀子?

  索額圖:據臣初算,大約需要二十年時間,三萬萬兩銀子

  康熙冷笑:有文墨隨駕嗎?

  明珠:回皇上,有!

  康熙:你們倆個人記下朕今天說的話一個字也不要漏。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十日,朕視察八達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特頒旨如下:

  長城,長城是個夢,是空的,是個無用之物,頂多是個擺設!!!長城啊長城,哼,自秦始皇開創長城僅倆世就跨了,大明朝怎麼樣啊?他們用了百年之功、萬人之力,沒有擋住我大清入關、江山易主!!朕要以王道治天下。你們記著,從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牆關隘!並詔知後世,凡大清國君,當持王道、取民心、練兵馬,永不築長城!!!

你看看 這詞兒寫得多好 他為什麼說長城無用?那是因為他們破關打進來了呀

多想一想 咱們國歌為什麼要唱「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

因為老的長城被外來人打破了啊


推薦閱讀:

在影視劇或者書里有哪些讓人遺憾的cp?
如何評價《毛騙·終結篇》?
如何評價演員黃軒的演技?
為什麼於毅這樣的演員不紅?
如何評價2003年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

TAG:電視劇 | 影視評論 | 嗶哩嗶哩 | 鬼畜 | 康熙王朝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