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有哪些研究遊戲相關話題的學者?
比如Nick Yee
謝邀。這個,可就多啦。
先軟廣一下DiGRA- Digital Games Research Association- 一個已經存在數十年,有自己專門的期刊和研究資料庫,影響力遍及歐美的牛逼研究者聯盟。基本上對研究遊戲的學者感興趣的話,去DiGRA網站查查就知道了。想大概了解遊戲研究領域,可以看澎湃網的這篇文章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4382 或者等著我正在寫的一篇"遊戲研究是啥以及為啥要研究遊戲"的科普文。
更具體的內容,比如按領域分的各種大牛之類,容我慢慢補…(?????)っ列出碩論的參考文獻作者就差不多了。…手機暫時補不齊。多關注ludology會有很多收穫。
DiGRA的確是很好的期刊,除此之外還有Game and Culture等。不止美帝,其他地區,如加拿大等地也有期刊和成果,自然也有現在還不夠著名的遊戲學家。遊戲學家來源廣泛,不少是人文背景,呈現出的風貌與業內人士很不相同,作品也別有風采。
看法肯定片面,拋磚引玉
先提一些我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學者與研究,可以歸納成兩個角度,一個是從科技出發,一個是從社會出發:
科技角度
Alexander Galloway (2006). Gaming: Essays on algorithmic culture (其中Gamic Action, Four Moments一篇認為電子遊戲是一個由玩家和機器共同激活的action)
James Ash (2013). Technologies of Captivation Videogames and the Attunement of Affect. (準確來說不是很科技,先提出了intense space的設計,再著重玩家對遊戲的attunement)
Pasi V?liaho (2014). Video Games and the Cerebral Subject: On Playing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3 (準確來說更不科技,扯到了neuropsychology,也算是反映了一個新方向)
Jim Gee (2008). Video games and embodiment (也不科技,值得關注的是提到玩家與遊戲角色的關係,以及玩家與遊戲之間的mutual attunement,例子是《神偷》)
社會角度
Thomas Malaby (2007) Beyond play a new approach to games (主張遊戲是由社會構造的)
Clifford Geertz (1973). Deep play: Notes on the Balinese cockfight (不是電腦遊戲,是Baliness cockfight,但行文有趣,見解獨到,也被頻繁引用)
DeVane Squire (2008). The meaning of race and violence in Grand Theft Auto San Andreas (意義並不是特別重大,但對象是人氣巨高的GTA,可以一看)
Valerie Walkerdine (2007). Children, gender, video games: Towards 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multimedia (關鍵詞是relational approach,裡面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兒童玩遊戲的實驗)
個人意見是,ludology/narratology的討論稍顯狹隘,近年似乎有跳出這個圈圈的趨勢。在科技與社會兩個角度中,將二者看作一組二元對立,或純粹關注二者其一而忽略另一個的,可能都有點狹隘。我傾向於相信的是,新科技的出現開拓了新的可能性,而最後哪個可能性成為了現實,則是由社會構造的。
歡迎討論哈上面說的都是北美的研究者,我來說說歐洲的。德國科隆的cologne game lab創始人之一gundolf s freyermuth教授可以算是德語區遊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大部分著作,如games, game studies, game design (有英文版)非常適合遊戲研究的入門。
數學方面可以搜 john horton conway
看到這個標題就想召喚楊教授陶教授怎麼辦啊……
推薦閱讀:
※圍棋現在的流行狀況比起80年代,是更加流行了還是更加小眾了?
※COC(部落衝突)部落怎樣能招到人?
※GTA5 有哪些有趣的玩法?
※如何評價 Steam 遊戲平台?
※Dota2、lol和別人搶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