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美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改動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來源: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5

雖然各大網站都第一時間出現了解讀,但總覺得深度不夠…

希望知乎上的營養學和食品科學的專業人士,能夠從自身的理解來談談:

值得注意的改動有哪些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參考是什麼


唉居然被邀請真的是。。。受寵若驚。。。謝謝先!提兩個我覺得最重要的修訂吧,膽固醇和添加糖。沒耐心的同學請直接看加粗字體。。。

大家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件事情是,現在發布的這份Scientific Report of the 2015 Dietary Guideline Advisory Committee是給大家提出意見用的所以並不是最終稿,第8版也就是最終修訂版的2015膳食指南會在今年秋天發布(時間表http://www.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2015-dga-timeline.pdf)

值得注意的改動:

1. 膽固醇

連小孩子都知道的「雞蛋里膽固醇很高不要多吃唷」這個故事在這次的報告中被推翻,渣翻譯如下:

原先的膳食指南推薦膽固醇的攝入應當少於每天300毫克。根據現有證據以及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報告 (AHA/ACC報告http://circ.aha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11/11/01.cir.0000437740.48606.d1.long ,無法證明從膳食中攝入的膽固醇和血清中膽固醇含量有重要關聯。因此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不再繼續包含這個攝入限制推薦。

報告中引用的AHA/ACC的原話是:

現有證據不足以判斷減少膳食中攝入的膽固醇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負責膽固醇運輸的脂蛋白,高濃度與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

AHA/ACC報告中同時指出了低密度脂蛋白和飽和脂肪攝入的關聯,同時推薦飽和脂肪攝入應該占每日總能量的5-6%。假設一個人每日攝入2000千卡,飽和脂肪攝入不應該超過11-13g。2015年膳食指南指出71%的美國人飽和脂肪攝入過多(超過10%總能量攝入),其中65%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人群飽和脂肪攝入超過10%總能量

所以,因為現有證據無法證實吃進去的膽固醇跟血液中的膽固醇有直接的關聯,就不再限制膽固醇攝入了。如果以後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關聯性,相信以後的更新中會有新的說法(膳食指南是每5年更新一次)

不限制來自飲食里的膽固醇攝入量但也不是說叫你一天吃5個雞蛋之類10斤蝦之類。。。

2. 添加糖不超過每日能量攝入的10%

很有趣的是,WHO最近也發布了關於糖攝入的報告(中文版點這裡http://www.who.int/nutrition/publications/guidelines/sugar_intake_information_note_zh.pdf?ua=1 )和2015美國膳食指南略微不同的是對於需要限制的糖的定義:

WHO的定義是free sugar(遊離糖),包含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
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

美國2015膳食指南的定義是added sugar(添加糖)

Added sugars are sugars that are either add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foods, or are packaged as such, and include sugars (free, mono- and disaccharides), syrups, naturally occurring sugars that are isolated from a whole food and concentrated so that sugar is the primary component (e.g., fruit juice concentrates), and other caloric sweeteners 主要差別是不包含果汁中的糖分

WHO的報告中提出:

「首先,糖攝入量較少的成年人體重較輕;
其次,飲食中糖分增加,體重就會增加。此外,研究表明,與含糖飲料攝
入量較低的兒童相比,含糖飲料攝入量最高的兒童趨於超重或肥胖。」

「另一項有力證據是,如果遊離糖攝入量占攝入總能量的10%以上,相
對於遊離糖攝入量低於攝入總能量10%而言,齲齒率較高。「

「根據證據的質量,世衛組織將這些建議列為「強烈」建議,即在大多
數情況下可以實行的政策。」

此外,WHO有更一步的建議,提出「遊離糖」攝入應當少於總能量攝入的5%(假設每日攝入2000千卡情況下不超過25g)

「根據現有研究的性質,按世衛組織發布循證指導制度,將遊離糖攝入
量減至攝入總能量5%以內的建議是一項「條件性」建議。
鮮有對糖攝入量較低人口的流行病學研究。目前僅能根據三項全國人
口研究,比較糖攝入量占攝入總能量5%以下的人群與糖攝入量占攝入總能
量5%至10%的人群的齲齒率。」

說白了,就是少吃糖果啊蛋糕餅乾巧克力之類的甜食啊少在各種吃喝的東西里加糖蜂蜜果醬各種各種另外少喝果汁(對對對果汁你沒看錯自己家榨的果汁自己打的smoothie都算)


謝邀。

謝謝騶虞提出的問題, 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更新了答案, 歡迎大家多提問讓我完善這個答案~

改變的建議:

1.膽固醇的限制去除了 Dietary cholesterol

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

血液中的高膽固醇是心臟病的一個risk factor, 因此在之前的recommendation中食物膽固醇是屬於一個致病因素。 現在的比較多研究表明, 食物中膽固醇的含量與血液中的含量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因此這個限制被取消了。

個人觀點:

很多人因為害怕膽固醇而避免食用雞蛋黃和海鮮等天然的膽固醇。 同時也避免了很多有好處的營養。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 食物中的膽固醇遠不及食物中脂肪的組成對血液中的脂肪影響大。

2. 降低糖類(非天然存在的糖類)

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

非天然的糖類與慢性疾病, 比如說肥胖病, 有一定的聯繫。美國人對糖的消耗很大, 而之前對外加糖類的消耗沒有具體的限制。

On average, Americans consume 22 to 30 teaspoons of added sugar daily, half of which come from soda, juices and other sugary drinks.

外加的(非天然存在的)糖類有很多中 (What Are Added Sugars?), 高濃度的糖類會導致血糖的高幅度變化。 高幅度變化(也就是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別較大)是很多慢性病的risk factor, 特別是糖尿病。 血糖的失控會導致很多慢性疾病。

3. 咖啡因不影響健康, 但是裡面的奶糖分量要注意。

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

這個我還需要多看看。 個人感覺, 咖啡是北美人比較喜歡的飲品。

純咖啡其實就是咖啡因很多導致心律加快, 但是適量還是可以的。 只是黑咖啡很少人喝, 大部分都是加了很多奶糖的飲料, 因此提高了奶類脂肪和額外糖的能量。

4. 提高鹽類的建議

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

我個人認為這個改動並不是說鹽類的可以多吃一點了,高鹽的飲食與血管類疾病息息相關 (心臟病, 高血壓等)。

北美的飲食大多會高鹽類, 而之前1500mg以下每天的建議大部分的民眾都無法達到。 大部分的人都是3000mg/day的含量。 一下子要他們減半難以達到, 因此導致了放寬了鹽類的限制,讓大家慢慢的達到降低。

健康的飲食習慣:

- 多吃蔬菜水果, 全麥, 海鮮, 豆類和堅果

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

蔬菜水果: 一直存在的推薦, 原因: 高纖維, 維生素多

全麥: 含維生素b群, 高纖維, 延遲消化

海鮮: 含不飽和脂肪酸, 並含有完整的氨基酸

豆類: 高纖維, 低脂肪, 並且與穀類一起能夠提供完整氨基酸

堅果: 含不飽和脂肪酸

- 適量奶製品和酒精

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

奶製品: 牛奶和芝士。 外國的芝士普遍脂肪較高, 在加拿大的奶類建議參考中雖然是奶類但是不是在推薦的食物種類中。 牛奶的建議是250ml每天, 提供需要的維生素d和鈣。

-少紅肉(牛肉,羊肉, 豬肉)和加工肉(香腸,熱狗,午餐肉等)

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動

紅肉是消化道的疾病的risk factor。 吃多的紅肉有可能會導致消化系統內的細菌種群失調導致疾病。 加工肉也是risk factor, 並且他們通常含有比較高的鹽。 高鹽的飲食與血管類疾病息息相關 (心臟病, 高血壓等)。

-少糖飲料和精穀類

同上糖的限制。

精穀類, 因為他們經過加工後缺少了外面的一層。 而那一個部分是主要維生素的來源。 精穀類因為他們的簡單構造還會與糖類相似的導致血糖在短時間能升高很快 (血糖紊亂)。

Reference:

科學報告 (http://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2015-scientific-report/PDFs/Scientific-Report-of-the-2015-Dietary-Guidelines-Advisory-Committee.pdf )

參考的改變(https://ahmannmartin.com/2015/02/changes-coming-2015-dietary-guidelines-americans/)

Fats and Cholesterol: Out with the Bad, In with the Good


這應該是公衛領域關注的問題,我從近期科研的角度談談我了解的幾個部分吧。

1. 不再限定膽固醇攝入。

血管里流動太多的膽固醇仍然是個壞事情,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這點無疑問。但血管里的膽固醇,主要來源並不是食物,而是肝臟。肝臟合成膽固醇的主要原料呢,是飽和脂肪酸而不是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膽固醇。所以這版限制飽和脂肪攝入但不再限定膽固醇攝入了。但是不是說蛋黃就可以敞開吃了呢?我還是持保留意見,一兩個問題不大,吃太多了應該還是不太好。

2.限制糖的攝入。

先說明,這裡糖不是指所有碳水化合物,而是指的白砂糖、高果糖糖漿這類主要成分是單糖和二糖的糖分,不是澱粉這類多糖。

最近這幾年關於糖和肥胖、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的研究很多了。攝入太多的糖會促進胰島素分泌,激活交感神經;還會促進肝臟從糖合成飽和脂肪酸,最後容易誘發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綜合征。手頭有篇文章,講這個問題比較清楚,可以參考。糖vs鹽:哪種更易引起高血壓? --生物醫學--新聞 --生物360 --中文生命科學界資訊站

但說糖對血壓的影響更甚於鹽並非空穴來風。大量的糖份攝入會對身體——尤其是新陳代謝——造成不利影響,關於這一點已經有了翔實的記錄。糖與代謝綜合征之
間已經有了確鑿的聯繫,代謝綜合征是許多心血管疾病指征的匯聚,如胰島素耐受性、高膽固醇、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脂)和過度肥胖——尤其是堆積在腹部的
脂肪。


經過一系列步驟,糖本身似乎也會引起血壓升高。「攝入糖份會令胰島素水平有所增加,」研究作者詹姆斯·尼可蘭特尼奧(James
DiNicolantoni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而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糖還會明顯降低調節血壓的受體的靈敏度。最終,糖會將細胞的能量存儲——三磷酸腺苷(ATP)——消耗殆盡,而這經過大量轉化將再次引起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

一些研究還認為,僅連續兩周攝入高糖飲食就可能對血壓產生重大影響。尼可蘭特尼奧補充道:「24小時動態血壓研究表明,一頓高糖飲食大概會令收縮壓和舒張
壓分別升高7毫米汞柱和5毫米汞柱。這比鈉離子的影響要大得多,鈉離子對血壓的影響可能在4毫米汞柱/2毫米汞柱左右。」其他研究比較了喝下一份24盎司
的果糖飲料和一份蔗糖飲料的影響。結果顯示,兩份飲料的攝入均在隨後幾小時內對血壓和其他心血管指標產生了影響。

因此減少糖的攝入對預防代謝綜合征,包括三高、脂肪肝和信心管問題,都有好處。

當然了,美國人嗜好在飲料食物中加糖,零食巨甜,可樂當水喝,所以他們問題更嚴重一點。

3. 限鹽但標準放寬

上面提到的文章里也談到了這個問題。

由於飲食中鈉離子太少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適度攝入鹽分比將飲食中的鹽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更為重要。

所以為了預防高血壓,鹽還是要限制,但標準放寬。

其他多吃蔬菜這些,中國人做的比美國好很多了。咖啡這個不是大多數國人的習慣飲品,也不談了。

總結一下,少吃糖,少吃鹽,少吃飽和脂肪(動物油脂、棕櫚油等),不再把蛋黃當毒藥。


我是做營養流病的,的學生,這個問題我都不敢輕易回答。但是我又覺得還是嘗試一下吧。

最讓我震驚的改動是關於雞蛋的改動。

先科普一下,美國政府每五年會更新一次膳食指南,內容太多一般人看著都很煩,所以就有一個叫做Healthy Eating Pyramid,的東西,見下圖:

是不是看著很眼熟?必須的!因為這個就是我們經常聽見的叫做膳食金字塔的東東。

最初版本的膳食金字塔並沒有給出金字塔各層的推薦進食量是多少,所以美國政府在2005年推出了一個叫做MyPyramid的東東,再後來在2011年推出了一個叫做MyPlate的東東,用到現在。它長這樣:

這個你去GOOGLE myplate點開第一個就是官網,它的優點是根據個人的年齡、性別等給出了更個人化的飲食推薦。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玩兒一下。

如果僅僅是基於膳食指南諮詢委員會(DGAC)給出的證據來講,我覺得 @梁昭然 的理解都正確,至少如果我不知道裡面水多深的話,我也會這麼認為。

但是如果這些證據都是片面的呢?做科研尤其是營養流病的科研狗都知道,對於某一個觀點,支持或者不支持的證據都太多太多,其實無法定論。關鍵是看磚家願意選取哪些方面的證據作為證據。美國膳食指南的背後大哥之一是americ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我記得在我去年在全系面前做seminar講我關於牛奶的study的時候,用到了myplate,某位叫獸在下面舉手發問:「do you know who is behind this myplate?」 我說:「ehh, americ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然後她說:」do you know what that means?"

所以說,這種摻雜了了政府、公司、利益什麼的證據,嗯,不好說。

我就拿牛奶舉個例子。

harvard作為全球做流病的老大,向來特別有發言權,特別有種,所以他們不滿myplate,自己搞出了一個叫做The Healthy Eating Plate,的東東,抗衡myplate,而且他們宣稱The Healthy Eating Plate is based exclusively on the best available science and was not subjected to political or commercial pressures from food industry lobbyists。他們宣稱自己的觀點不受任何政府或者公司什麼的左右。不知道你們信不信,想想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初衷,反正我是信的。

這個plate長這樣:

下面是兩個飲食推薦的對比,我偷個懶,只把牛奶的拿出來,其他感興趣的自己去看,左邊是harvard,右邊是政府:

看出來沒?政府推薦你多吃牛奶啊多吃奶製品啊,harvard磚家推薦你,well,適可而止。

所以harvard的那幫磚家,以我人生偶像porf. walter willett為首的磚家,那幫不懼政府惡勢力的磚家,肯定會在新指南發布後,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調整。雞蛋這部分肯定少不了。我會等到那個時候,再決定吃多少雞蛋。目前,我就還是少吃吧。

反正我本來也不愛吃雞蛋。

不過最後我還是要為美國政府說句話,人好歹是有膳食指南啊,人好歹是與時俱進啊,我會告訴你天朝現在用的還是膳食金字塔嗎?我會告訴你我天天看著手邊的2007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天天頭疼眼疼嗎?

references:

1. Healthy Eating Plate vs. USDA』s MyPlate

2. Healthy Eating Plate Healthy Eating Pyramid

3. ChooseMyPlate.gov修改


謝邀。

估計跟食品行業就剩一個論文的緣分的我,還是有點捨不得的。

美國膳食指南去繁就簡,條目逐年減少,重心從食物種類到營養成分再到飲食習慣的變化,可以看出人們在合理膳食進程中觀念性的進步。

2015膳食指南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提倡素食 據說自由式素食主義在美帝越發流行,不管東西方人體質有何差異,長期以肉食為主給身體帶來的負擔以及疾病的高發風險確實讓人在滿足自身營養素需求下開始重視素食膳食

2,減少糖、鹽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可樂啊,火腿啊,紅肉啊,這些東西隨隨便便吃一吃估計就要超標了, 所以有此改動為提醒國民吧

3,解除限制膽固醇 委員會認為:攝入膽固醇與心臟病等之間沒有證據表明有「可預見的相關性」,提起膽固醇一下子就想到雞蛋!媽媽們說一天一個雞蛋,可女人坐月子恨不得一天吃一筐……我國專家建議呢每天攝入50mg~300mg膽固醇,膽固醇的吸收率大概30%,含量越高吸收率越低,一個雞蛋中膽固醇含量大概200mg,按吸收量算,每天大概可以吃3~4個,所以,放心吃吧,還可以再吃些肉呢……

4,支持喝咖啡 說到這個,我有一惑,為毛沒聽說人家喝咖啡到睡不著…

最後仰天長嘆,這膳食指南會敲醒多少人的營養健康意識呢

學渣才疏學淺…沒啥太深研究…坐看大神們回答……


謝謝邀請!最近折騰著都找活兒,晚了,抱歉!

改動


1,Added Sugar should be reduced
:指的是對於快速提高人體血糖濃度的糖類的限制,比如白糖,水果硬糖,含糖類飲料。

2:Remove the restriction of dietary cholesterol.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多種代謝的化學信使,更是雌二醇,睾丸酮等激素的前體,不應該被帶上黑帽子,我的爺爺奶奶以及叔叔阿姨等長輩們到現在還是談膽固醇色變。

而早些年科學家認為膽固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始作俑者,但實際上,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代謝途徑,膽固醇一直和飽和脂肪分不開,人們更容易過多的攝入過多的脂肪,所以過多的脂肪攝入才是最大的因素,因此這個上限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即使這樣也不應該攝入太多的膽固醇。

再從食物攝入的角度來看,膽固醇的食物來源,雞蛋,魷魚,肝臟,豬腦,黃油等,以上四種中,美國人常常吃的也就雞蛋了,內臟啊,腦啊,吃的都非常少,主要攝入量就是雞蛋,黃油以及肥肉,我覺得相對中國人,美國人的膽固醇食物來源少多了。

3:咖啡的適量攝入:不加伴侶(這個伴侶指的是國內的植脂末,國外的coffee milk等),純咖啡,有研究表明咖啡的攝入可以減少糖尿病的患病幾率(這個實在記不清了)。至於國內一直謠傳,咖啡可以增加新陳代謝,我不贊成,我認為新陳代謝主要由基礎代謝+日常活動,基礎代謝的值是由一個人的lean mass來決定的,不可能通過一種食物來改變,如果非要說咖啡能增加的是心跳,在運動前服用咖啡會增加燃脂效果。

4:放寬鈉限制,注意:不是取消鈉限制。

我覺得西方飲食在烹飪肉製品的時候容易多鹽,大概是屠宰方式決定了肉的腥比較重,同是對於香辛料的運用不如中國,所以這就造成了,容易用重口味來遮腥(出去特別好的餐廳),公共食堂很多這樣的。一下子把Na降下來不太容易。

生活方式

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少吃紅肉腌制肉這些就不說了,這也是咱們一直倡導的。有一條:

Moderate in low-
and non-fat dairy products and alcohol (among adults):成年人適量的低脂和脫脂乳酪的攝入,適量酒精攝入。這個和咱們沒關係,首先乳酪不是咱們的習慣消費產品,二中國的乳品業也達不到把乳製品做這麼全乎的程度。

以上的改動參考是什麼?

1,科學研究 2,本國實際情況。

不好意思,寫的非常倉促!


膽固醇終於被剔除了,老美教科書更新太慢了~


謝邀

本人學的是皮膚科,營養不專業,現搬運MedSci的一篇微信推送如下(原文鏈接在此MedSci),和上面很多老師的解讀有重複之處,還請見諒。

額外一兩杯咖啡根本沒問題,更多的雞蛋也沒有問題,但是你要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還有不要忘了吃蔬菜。

周四政府諮詢委員會發布建議:環境友好的飲食——減少紅肉和加工肉製品。不同於舊指南,專家組並沒有建議減少膳食膽固醇的攝入,並指出咖啡中的咖啡因對大家有益。

委員會支持更嚴格的限鹽,認為美國人民攝入了過多的食鹽。指南首次出現了限制糖類攝入,認為年輕人(過多攝入糖分的)問題特別嚴重。

美國農業部、衛生部及公共事業部將把以上建議寫入了將於年底出版的2015年飲食指南。從聯邦政府補貼到學校午餐,從食品標籤到醫生的建議,本指南將涵蓋全部營養模式。

農業部長Tom Vilsack說:在報告最終發布之前(修改)「並沒有結束」,政府將進一步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可能會有所更改。

與2010版指南相比,新指南的重點是: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少吃飽和脂肪酸、鹽和糖

多吃雞蛋沒問題

報告指出膳食膽固醇現在被認為「是與營養過剩不相關」,是一個顛覆性的觀念。最新的醫學研究表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遠比之前的理解要複雜得多。

委員會認為:攝入膽固醇與心臟病之間沒有證據表明有「可預見的相關性」,但仍然建議少攝入飽和脂肪酸。早些年的報告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限制在總膽固醇攝入量的10%以內。

對於每天攝入的膽固醇上限,或者是每天可以吃多少個雞蛋,專家組沒有給出建議。

當心糖類

由醫生和營養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建議,額外的糖攝入會每天增加200大卡,大約是16盎司(約合500ml)的含糖飲料。

建議努力推動在近幾年內指導消費者避免在天然食品(比如水果和牛奶)中添加糖。

當前美國人從添加的糖分中攝取了13%的卡路里——每天268大卡,大齡兒童、青少年、年輕人通常攝入更多。委員會的建議是10%,專家組成員、Tufts大學營養學教授Miriam Nelson說:「這個目標觸手可及」。

應該飲用純凈水來代替含糖飲料,而不是用低卡甜味劑來代替糖。

限鹽要溫和

食鹽的攝入量增長迅速,一個火雞三明治和一杯湯下平均要有2.2克食鹽——這是委員會建議的每日上限,過量攝入與心臟病有相關性。

2010版指南建議有心臟病風險的人,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1.5克。但是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2013年一份報告,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每天攝入食鹽小於2.3克可以得到益處。

鑒於現在美國人每天要攝入超過3.4克的食鹽,專家組建議:如果難以達到目標,可以先試著每天減少1克的食鹽攝入。專家組成員、Tufts大學的教授Alice Lichtenstein指出: 「新建議把注意力集中在應該在的地方。」——降低食鹽攝入,並根據未來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再作調整。

支持喝咖啡

報告第一次出現咖啡因,並說喝咖啡沒問題,甚至對人有益。有強烈證據支持每天喝3~5杯咖啡是健康飲食,甚至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還有一些忠告:不要從奶油、牛奶和糖分中獲取增加的熱量;同時反對超市中流行的超大杯能量飲料;建議孕婦每天飲用咖啡限制在2杯以內

提倡素食

專家組建議更多地食用蔬菜、水量、粗糧、豆類、堅果和穀物。與當前美國大量肉食為主的飲食結構相比,以素食為主的飲食「是有益健康的,而且更加環保」。

報告沒有阻止人們吃肉,「為了可持續的改善效果,沒有食物組需要被完全消滅。」

總之,專家組建議少食紅肉和加工類肉製品,同時在腳註中指出:瘦肉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北美肉食研究所對報告提出了批評,說瘦肉的益處應該突出宣傳,而不是僅僅在腳註中出現。「

有關肉食的建議可能獲益於來自國會山的反饋。去年,國會注意到了專家組對環境的關注和農業部長Vilsack在最終指南中的「只有營養和飲食信息,不存在外來的干擾影響」的語句。

PS: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紅肉中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相反的,鳥類(雞、鴨、鵝、火雞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或貝類(牡蠣、蛤蜊等)等非哺乳動物的肉都不是紅肉,可以算作白肉。

以及,心血管醫生曾經建議每天最多吃一個雞蛋,老年人一周2個雞蛋,而現在我們可以放開吃了,當然前提是沒有膽囊炎


居!然!可!以!瀉!葯 !

下面正經回答

網上的解讀想必大家都看過了,所以這種時候就不要搬運了嘛~題主的意思是希望有這些見解之外的角度不是嗎?(就是這麼喜歡臆測~(●"?"●))

查閱了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三份報告中的內容,關鍵詞有:平衡熱量、控制體重、多食穀物蔬果、控制糖和鹽的攝入、合理選擇飲料成分。包括2015年的膳食指南,這些都是重點和核心內容。

但這些內容在十年之中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而變化發展的。例如關於脂肪酸:在2000年的指南中提到不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及總脂肪適度;2005年的指南中在此基礎上又有了關於反式脂肪酸的描述;到了2010年,在「需增加的食物和營養素」部分中提到了增加海產品的攝入,以及闡述了EPA和DHA對健康的有益作用。整個過程是不斷細化,且趨近於合理攝入並控制平衡的——簡單的說就是不是讓你多吃也不是讓你少吃是讓你好好吃。從限制到鼓勵攝入的轉變,意味著對脂肪酸的研究及其與人體的相互作用的理解不斷深入。因此伴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發展,指南也在隨之變化。

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一:膳食指南的確定和變化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而改變。

另外,影響指南內容的因素是公眾傳播層面的。在發布後,指南的內容作用覆蓋大多數人是有滯後性的,這就決定了在制定新的指南時一定會考慮之前的指南的影響。在之前已經灌輸給社會的諸多建議下,民眾心理已經留下很強烈的意識——高膽固醇,高熱量、含超量飽和脂肪等「不健康」的食物要控制攝入。因此這可能是本次指南放鬆對肉食的限制的因素之一,畢竟身體健康不是兒戲。(反正我還是會吃好多肉噠!)可見膳食指南更大的意義在於引導人們管理自己的膳食,獲得更佳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來「管」著你每天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畢竟這樣的指南並不是立法文件,也沒有懲罰措施。(多吃一斤肉,多加一天班~(⊙o⊙))

那麼從這個思路下,我們得出結論二:膳食指南發揮的是相當於宣傳和科普的作用,在於提高人們對自己每日diet的重視程度和管理能力。

「與2010版指南相比,新指南的重點是: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少吃飽和脂肪酸、鹽和糖。」

有些網站的見解著實讓人汗顏~

這一次關注點最集中的地方是關於膽固醇的攝入,這個想必稍有了解的童鞋都一定感覺的到。膽固醇是啥?曾經苦逼背營養學的時候講到來自動物們身體的膽固醇可是人類健康的大敵,增加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好可怕啊!(發哥:阿嚏)在這一次的指南中,居然翻身不作限制了。

這樣的決策背景即是因為研究的深入,人們對膽固醇這樣一種物質(實在不知算不算營養素呢)及其在體內代謝機制有了更深的認識。

還見到不少關於一天能吃幾個蛋的問題——其實在我印象中雞蛋大部分問題出在不好消化啊。

關於咖啡的描述比較有意思,之前的指南中提到關於飲料的內容基本集中在限制糖的攝入(這點後面會再提)——本次專註了咖啡這樣一種帶有一定爭議的飲品。咖啡對健康的影響也是眾說紛紜,在這裡我也不是專家,不妄作結論。不過個人感覺,喝咖啡熬夜提神這種行為中,熬夜本身的副作用大概是大於咖啡這種飲料的副作用的。DGAC做出這樣的判斷,我對此是有信心的。還有~不要問了,速溶咖啡、咖啡伴侶、植脂末、奶泡、奶精這些,請讓他們遠離我們的生活好么?從關注咖啡開始,或許DGAC會更多關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贊之。

關於糖,2010年的指南中建議少吃甜食或用無熱量的甜味劑和飲用白開水或不含糖的飲料,而到了2015,咦~成了應該飲用純凈水來代替含糖飲料,而不是用低熱量甜味劑來代替糖。

肉食者昌、甜食者亡!在鹽的限制放寬的同時更加限制糖的攝入。糖的危害想必是越來越得到重視了(此處糖特指單糖,澱粉類多糖等不在討論範圍)

我們可以發現,指南的不斷變化均是基於上文總(xia)結(bai)的兩個結論來的,指南的頒布一要充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達到儘可能高的科學性;二要關注時代變遷,根據當下的背景和特點,對大眾進行儘可能合理的引導。最終我們看到的大概就是這麼個產物。要說怎麼解讀,我想就是指南並不直接掛鉤經濟利益和商業博弈,因此陰謀論某個產業之類的是有點牽強的。DGAC基本將工作完成的很好,並且美國居民膳食指南開始越來越關注細節,關注前沿的科研成果,這對我們自己的膳食金字塔構建是有借鑒意義的——只有關注了民眾最現實的需求和每天會面對的內容,指南才能從紙上照進人們心裡,才會實現其宣傳和引導的作用。希望習大大手上發出的指南不用再那麼高大上,要求字數對稱工整,從真實需求和時代發展出發,敢於並勤於借鑒最新的證據確鑿的研究發現。就醬。

以上的引用數據等等均來自百度及cnki,如有錯誤歡迎交流。本人只是考研的時候跨專業試圖報考營養與食品衛生且失敗~答得不好反正你也打不死我嘛~

在此坐等眾專業大神開大招,我等小輩來學習。


謝謝您的邀請,待研究更深入再來探討


感謝邀請。我這裡只有中國最新的《2013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指南》,所以對美國的2015膳食指南我會花心思研究之後,再來答題。

至於前面網友提到的膽固醇,我們知道驗血體檢的時候經常聽到血脂超標什麼的,一看膽固醇超了某些人就說自己高血脂。其實,膽固醇有好的有壞的,所以驗血測出來的總膽固醇含量沒有意義,需要警惕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超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反而會降低心血管堵塞的概率。


關於膽固醇攝入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是這樣說的(翻譯為大意)

ref:Cholesterol | The Nutrition Source

  • The biggest influence on blood cholesterol level is the mix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s in your diet—not the amount of cholesterol you eat
    from food.
  • 對於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影響最大的是飲食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膽固醇

  • Although it remains important to limit the amount of cholesterol you
    eat, especially if you have diabetes, for most people dietary
    cholesterol is not as problematic as once believed.
  • 儘管限制攝入膽固醇依然重要,尤其對於糖尿病人來說;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膳食中的膽固醇沒有我們原來認知的嚴重

  • The body uses cholesterol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make estrogen, testosterone, vitamin D, and other vital compounds.
  • 人的身體利用膽固醇作為起點來合成雌激素,睾酮,維他命D和其他重要合成物

  • Cholesterol in the bloodstream, specifically the bad LDL cholesterol, is what』s most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health risk.
  • 血流中的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健康威脅很大

  • The discovery half a century ago that high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heart disease
    triggered numerous warnings to avoid foods that contain cholesterol,
    especially eggs and liver. However, scientific studies show a w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cholesterol a person consumes and his
    or her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22)
  • 大概半世紀以前研究發現血液中的高膽固醇水平和心臟病發生率升高高度相關,這個發現使得人們避免吃富含膽固醇的食品。然而,科學研究發現膽固醇消費量和個體血中的膽固醇水平只有弱相關

  • In studies of more than 80,000 female nurses, Harvard researchers
    found that consuming about an egg a day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heart disease. (4, 23) However, people who have heart disease or diabetes should monitor egg consumption.
  • 在一項針對80000女性護士的研究中,一天一個雞蛋和高心臟病風險沒有統計意義上的關係。然而,對患有心臟病或者糖尿病的人來說,他們應該注意雞蛋消費量。

For most people, the amount of cholesterol eaten has only a modest
impact on the amount of cholesterol circulating in the blood. (24) For
some people, though,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rise and fall very
strongly in relation to the amount of cholesterol eaten. For these
「responders,」 avoiding cholesterol-rich foods can have a substantial
effect on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Unfortunately, at this point there
is no way other than by trial and error to identify responders from
non-responders to dietary cholesterol.

對大多數人來數,攝入的膽固醇只對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造成了少量的影響。然而,對某些人來說,攝入的膽固醇量和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升高或降低有強烈的統計相關性。對這些人來說,避免攝入大量的膽固醇對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很有幫助。不幸的是,現階段除了試錯沒有任何方法幫助我們分辨這兩類人群。

我的建議:

1. 正常人吃過多的膽固醇沒有顯著的益處。舉個例子,第一個雞蛋黃可以吃,第二個雞蛋黃就免了吧

2.
患有心臟病或者糖尿病的人,和以前一樣控制膽固醇攝入

3. 對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的人,我覺得還是要控制
膽固醇攝入,因為現階段我們沒有檢測可以快速分辨你攝入了膽固醇之後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是否升高。 對於這條,我保留意見,各位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謝邀!來晚了,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食品營養專業方向的學生,還有許多要多多跟前輩們學習。我的理解是不局限於某一類模式的攝入,每個人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模式。在減少糖和鹽的攝入的同時,也要減少隱形糖和鹽的攝入,例如非現榨果汁飲料以及烘焙食品或者快餐。跟中國同樣的地方就是減少精細糧食增加粗糧等膳食纖維的攝入,以及增加優質蛋白的比重。總的來說就是要讓人們的飲食越來越趨向於純天然化。返璞歸真的感覺。


謝邀,暫時還在學習階段


謝邀。2015這個最新版指南給我的第一感覺和最大感受是,這是一個將純理論純數據逐步適應到人群飲食實際情況中的一個好趨勢,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相對更強。拿鹽的攝入舉例,以往一味強調5克或6克那個數字,對於很多外食一族和一些固定飲食習慣者基本難以實現。理論不能做到有效改變,便失去了意義。而現在這樣建議人們在難以做到的情況下循序漸進,一克一克慢慢適應並減少,就顯得更加友好與實用。一句話,指南必須基於科學,但不能脫離現實。


謝邀,這一版主要的改動之處上述幾位老師已經說的非常詳細了,我這裡再稍微提一兩點,一個是關於限制糖的攝入這一點,在美國,精製糖的人均日攝入量是非常誇張的,目前的研究表明,精製糖是劣質的碳水化合物,其所提供的卡路里要比普通的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卡路里更加有害,會使升糖指數飆升,導致血糖波動過大,胰島素分泌過量,長此以往,會造成胰島素抵抗胰腺受損,最終患上二型糖尿病。而對於代糖,在歐美國家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但一些代糖,比如糖精,已經被證明會導致患膀胱癌的幾率增加,目前FDA已經對其使用做出了明確的限制;安賽蜜等其他一些甜味劑口感稍差,會有後苦味,所以都是和蔗糖摻著用,總體熱量也不低,而且還有人覺得甜味劑會導致兒童多動症,所以在證明完全無害之前,很多人還是保持觀望狀態。至於不再對膽固醇的量做出限定,也是根據近幾年一系列的研究實驗和統計數據所得出的,低脂飲食並不能有效緩解代謝綜合征,反而低糖飲食能夠對這些癥狀有所改善,並且人們之前認為的攝入膽固醇過多會導致動脈硬化及血管栓塞,近幾年也有了更新的研究,發現很多時候,膽固醇攝入過多並不是主要誘因,是因為某些人的低密度膽固醇顆粒非常小,很容易進入一些毛細血管,久而久之造成心腦血管的隱患,並且限制的應該是低密度脂蛋白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高密度脂蛋白反而對人體有好處。綜上考慮,自然就放寬了對膽固醇攝入的標準了。至於咖啡那一條就很好理解了,為了口感,選擇齋啡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加糖和牛奶的咖啡,這樣一來熱量和糖的攝入量就超標了,並且很多人喜歡咖啡伴侶,奶和糖一起解決了口感還不錯,殊不知咖啡伴侶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的心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對健康極其不利,所以這一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謝邀,首先要申明的一個問題是,《2015美國膳食指南》還沒有發布,正在制定過程中,預計今年秋季為正式發布時間,目前網路上的解讀都是根據美國膳食指南諮詢委員會(DGAC)發布的新版健康飲食建議。關於建議中的幾個重點,其他幾位回答都有詳細的解讀,但是美國人的膳食結構和中國人的膳食結構有著很大的區別,建議不必過分解讀這份建議。下面我僅憑個人所學結合我國膳食結構和美國健康飲食建議中提到的如下4點做一個原創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美國新版健康飲食建議中被重點解讀的4點如下:

1、膽固醇攝入量不設上限

2、加入咖啡等新型食品的推薦

3、放寬鈉鹽限制

4、限制添加糖的攝入

我們一條條來看:

1、膽固醇攝入量不設上限:關於膽固醇,之前學界一直認為它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著兩者之間並沒有在實驗中表現出直接的相關性。其實膽固醇絕大部分來源於人體自身合成,食物攝入的膽固醇會成為血液總膽固醇的一部分,但是關於其如何對心腦血管和神經系統造成影響尚未完全明確,所以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原來300mg/d的限量數值並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所以被取消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每天就可以無限制的吃雞蛋了,常和高膽固醇食物伴隨的高脂飲食仍然是被嚴格限制的。

2、關於咖啡等新型食品的推薦

建議中提到每天適量飲用咖啡可以降低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但是這個咖啡是指,不加任何添加物的咖啡。關於這一點,確實有研究數據支持,不過提醒廣大國人不必過分誇大咖啡的功效,畢竟,咖啡性寒,體質寒涼的人還是少喝為妙,當然,美國人不懂溫熱寒涼,他們只相信赤裸裸的數字。而且,即使咖啡被美國人推薦,但是孕婦的推薦使用量仍比常人少,提示咖啡對孕婦可能有潛在危險。而在中國,這種寒涼的東西對於孕婦是需要極力避免的。

3、關於鈉鹽限制

雖然被放寬,但是仍然限制,每日過低的鈉鹽攝入量會對電解質平衡造成一定影響,而過多的鈉鹽攝入對高血壓風險毋庸置疑,所以這一條只是一個調整建議,不必過分解讀。

4、添加糖

主要指高糖飲料中的添加糖,這是美國人年輕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來源之一,相比我國膳食指南只提及碳水化合物來說,美國人的飲食建議確實更加細緻,但是這種含糖飲料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根本就沒有它的地位,它不是中國人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關於這條,直接提示我們應少喝飲料多喝水。相信眾位看客如果關注營養,美國人不提,大家也一定能做到。

縱觀上述4點,關於美國膳食指南,我的建議是不必過分解讀,也不要以輕易相信這種專門針對美國人的東西,它適合老美,不適合國人,萬萬不可以為美國的指南就比我們中國的指南好,可以凌駕於中國膳食指南之上。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感謝邀請!談一些個人看法,歡迎各位前輩、同道斧正:

一、三個前提:

1、《2015 美國居民膳食指南》是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是面向大眾的科普資料;

2、之前的膳食知識普及發展多年,群體受教育較高、普及程度較廣泛;

3、中西方的生活方式差異有很多,這裡只涉及飲食、作息上的差異。

二、重點分析:

1.關於「 不再限定膽固醇攝入」——不知道是不是翻譯上的失誤,這點我是持懷疑態度,膽固醇高了的危害很多,我就不細說了。如果米國真的這麼面向大眾宣傳,我只能認為米國人和我們在人類進化的程度上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差異;

2.關於「限制糖的攝入」——米國飲食、零食主要以甜食居多,在發達國家裡,米國的肥胖人口比例位居前列,並且肥胖的遺傳概率很大,想必從大數據里已經得出結論了,為了下一代的健康,這個也是很有必要的;

3. 關於「限鹽但標準放寬」——飲食知識的普及,讓從事各行各業的人,有了不同選擇的可能和必要,一個從事體育、競技的人,與辦公室文員,攝取Na的差異是非常大的。

三、對我們的意義: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發展較晚,目前裡面各類食物的攝取量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西方國家,沒有機構以本國人民為樣本進行調研,進入大數據時代以後,此項工作未有突破,實在遺憾!

作為養生愛好者,我只能在掌握大原則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QQ:296737279)


感謝邀請。喜歡營養,但只剛入門,還不能靈活的學以致用。《2015 美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文版在哪可以找到,用來學習。對營養學我個人的認知是:不同人的體質均不同,那麼針對個體來說,營養的攝入也是不同的。


謝邀

不好意思我還沒看那篇文章,不過我個人是什麼樣的食物都能接受,但不要過量,給身體造成大的負擔,而被工作,造成疲勞,這樣身體的工作效率下降,分解吸收蛋白,脂肪,糖類的功能就會下降,而不能分解吸收的就會被以脂肪的形式存在體內,造成更大隱患。


推薦閱讀:

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區別?
可樂牛奶能一起喝嗎?
尿酸高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聽聞蔥和魚、或和豆腐,會因為各自富含草酸與鈣,一起煮會形成草酸鈣,阻礙人體鈣的吸收形成結石?求證謝謝!
膳食寶塔中推薦的每日250g-400g穀類是生食嗎?

TAG:食品科學 | 營養學 | 膳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