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對「剪刀石頭布」的研究對經濟學、金融學都有哪些深遠影響?
01-02
來自這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731353
新聞鏈接:http://tech.sina.com.cn/d/v/2015-01-22/doc-iawzunex9292891.shtml
謝邀。
今天剛在朋友圈吐槽了這個事情。
老實交代,我沒讀過原文獻,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的確有很大貢獻。相信每一個學過博弈論的人,都應該學過一個概念,叫做混合策略。混合策略的意思是,在這個遊戲中,你必須以的概率出剪刀 包袱 鎚子,否則,一旦讓對手知道了你使用了其他的策略,那麼對手一定能找到一個策略使得他獲勝的概率更高。比如,如果你的策略是,那麼,對手一直出包袱就是一個更好的策略。但是,這是理論上的均衡結果。現實中我們人的行為是不是這樣的呢?這個研究首先告訴我們,不是的。如果他們找到了制勝的策略,說明人的行為是有一定的pattern的。而這種pattern是怎樣形成的呢?比如,我們簡化一下,如果制勝的策略是:
其中記為剪刀,為包袱,為鎚子,代表對方選手。也就是說,我每次出的都是能贏上一次對方出的手勢。什麼樣的pattern會導致這樣的制勝策略呢?很簡單,應該是:(以上是一個非常非常簡化的版本,只為了說明問題。)
至於深遠影響,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知道了人的belief是怎樣形成的,即通過一定手段建模了人的learning rule(詳細見那篇專欄),那麼之前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預測一些「不可預知」的決策,就變得可行起來。啊,一點想法,不對的輕噴。事實上很多時候,那些被批判的古怪研究項目可能挺有用的,看似兒戲的「剪刀石頭布」策略研究,其實是一項很嚴肅的科學實驗。課題的題目原本叫做———「可控實驗社會博弈系統中一些非平衡統計物理問題」。這項研究還在國際上拿了大獎。還有不少類似的搞怪的研究項目呢,但貌似都挺有用的。國自然奇葩課題申請遭吐槽:少林寺、易筋經與乳腺癌有毛關係?
小學時候班裡有一個石頭剪刀布常勝的人,他總結他贏的經驗這麼說,每個人有他的性格,比如你這樣莽撞的總愛出石頭(**我哪莽撞!)。
如果我了解高考出卷人的思路,那麼拿點分數還不就是這麼點事兒。當然我們高三狗這一年也就是基本沒有理論依據地在想方設法弄出出卷人的思路。而對石頭剪刀布的研究就為這件事提供了更靠譜、更白菜的理論依據。----------問主問的是剪刀石頭布,敢問問主是否愛出剪刀?---------------如果研究成果一旦問世,會發生兩種情況:1.考生先於出卷者理解奧義那麼理解奧義的考生將獲得優勢,但之後,出卷者也會理解奧義,理解該奧義的考生的優勢就消失了,但不理解奧義的考生的弱勢依然在2.出卷者先於考生理解奧義現狀不會改變,但之後,隨著理解奧義的考生的弱勢消除,他們會相對獲得優勢,接下來又會平衡。這兩種情況是相伴而生的,所以頂尖的學生依然頂尖,但是出現黑馬的機會就更多了。我想之於經濟也好,金融也好,情況也是一樣的。第一次答這麼多。不當處請指正。推薦閱讀:
※一線城市裡,人們購物的重心正在漸漸從購買「商品」轉向購買「體驗」嗎?
※中國商品房的真正價值會不會本身就比外國高?
※為什麼很少聽到「金融學家」這個說法?
※為什麼《芳華》中的劉峰那麼慘?「奉獻性」人格是否更容易被社會淘汰?
※面對一個 7 歲小孩,怎樣向他解釋套利定價理論(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