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計算機背景本科想申美國人機交互的研究生,有沒有推薦的學校?

國內Top 5的學校文科畢業,因為興趣,希望將來能成為交互設計師,有哪些學校對計算機背景不怎麼要求,或者有前期的輔助課程?


謝邀。

其實大部分美國HCI master項目是不需要計算機背景的,HCI是一個集合了計算機/信息科技、社會科學和設計的交叉學科,一個理想的HCI項目應該有各種背景的學生,這樣能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大家對HCI的理解也會更深刻。而且在就業時,除了編程/設計等硬技能,溝通表達/說服能力/人際交往/共情/觀察/好奇心之類的軟技能也非常重要,所以committee更傾向於從各個角度綜合判斷學生的能力/成就,而不會因為學生缺乏編程技能就直接淘汰他們。

我是復旦心理學的本科生,去年畢業,申請時的背景跟題主可能比較相似。當時我的編程基礎僅限於大學學的一年VB,以及一點點根據模板修改html/css的能力。以下是我申請並且獲得錄取的項目,這些項目可能不太在意編程能力,或者編程能力只是眾多考量因素之一,題主可以做為參考。

Cornell的MPS項目:Cornell Information Science

CMU的MHCI項目(我們申請時有一個美國本地項目,以及一個美國/葡萄牙項目。這個項目錄取時對非計算機背景者的技術背景要求很低,但是會在開學前的暑假要求學生選修相關網課):MHCI Application

CMU HCII下的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項目(我們那年新開的項目,director很友好):Master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pplied Learning Science Program

UMich信息學院下的HCI track: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specialization

UNC信息學院下的HCI track:MSIS Specializations

GaTech的MS in HCI(我們那年分CS、Psych和設計三個方向,後兩者不需要技術背景):Georgia Tech Master』s Program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UC-Irvine信息學院下的HCI track:graduate studies @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cs at uc irvine

UW HCDE:Master of Science in Human Centered Design Engineering

IUB的HCI: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Indiana University

還有我沒有申請,但是知道不需要太多編程背景的項目:

UW的HCID(我申請那年新開的項目):MHCI+D

最後是兩個拒絕了我的項目,我不知道原因,但縱觀當年的錄取名單,應該和編程能力關係不大,主要在於整體實力、項目偏好或者錄取政策。

Bently的HFID項目:Human Factors in Information Design

RPI的MS in Comm有HCI track:M.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最後再宣傳一下我所在的UMich信息學項目。這是一個兩年的項目,我個人覺得比一些一年的項目更利於我們非技術背景的HCIer,因為它給你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技術/設計硬技能,課程壓力也不如CMU等項目大,所以你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且這個項目選課非常自由,UMich本身的課程種類就很豐富,課程質量也較高,想學軟體硬體設計marketing等都能找到對應的課和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的老師。而且我們信息學院有好多track,遠不只是HCI,所以你會接觸到各種背景的同學,很多同學未來都會投身IT產業的不同崗位,多跟同學聊天也能開拓視野啟發思路。哦對了,這個項目還可能提供獎學金(25%的新生有入學獎學金,比例還是挺高的,大部分是半獎),或者進來了做part time、TA或者grader都可以補貼費用。

順預祝題主申請順利:)


和題主分享一個北外國商信息管理專業申請華盛頓大學HCI 的採訪稿~

希望給到題主一些啟發。

Q1

人機交互項目到底是做什麼的?

人機交互算是一個心理學,設計和計算機的交叉學科吧,然後主要會學怎麼樣能夠給用戶做最好的交互界面。

比如說像app界面啊,汽車的操作的交互界面啊,或者網頁設計,都是包括在人機交互裡面的,都是屬於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

這個項目畢業的話,職業方向還是非常廣的,可以是軟體工程師,人機交互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遊戲設計等等......

我申請的這個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W Seattle)HCDE項目,這個項目地理位置很好,在亞馬遜和微軟總部,對於IT行業來講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了。

這個項目對我來說真的是挺難申請的,能申請到真的感覺自己是個受上蒼眷顧的孩子哈哈。

競爭者們都十分優秀,由於這個項目是收partime student的,所以有些申請者已經是微軟的工程師了,再來這裡重新讀一個Master。

這個項目在大陸錄取的學員還是挺少的,今年的話,據我所知只錄取了我和另外一個清華的女生,其他的中國人基本都是美本。

我讀這個項目,畢業後的職業規劃目前是當一個用戶體驗設計師,夢想呢,是用設計改變生活,改變世界...好像目標有點遠大了...

來自UW-HCDE的offer郵件

Q2

從商科跨專業到人機交互

你是如何做出抉擇的?

我本科是在北外讀的商科。

我是典型的興趣驅動型人,有想嘗試的事情就去做,也不計較結果。

所以我大一的時候弄了個荔枝FM的電台,像個主播似的錄音,剪輯。去咖啡館工作,學做咖啡學拉花,雖然桃心後面永遠跟著個難看的尾巴。跟室友去紐西蘭窮游,在當地人家剪草坪摘李子擦銀器打工換食宿,舉大拇指在路邊搭了13次便車。

大二的時候,我開始思考,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覺得商科不是真正適合我的,那麼我以後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呢?

於是我開始嘗試專業性更強的東西。很幸運,那年暑假,我被央視的傳媒夢工坊,美國西北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的匠China人本設計訓練營同時錄取。因為時間衝突,糾結一番之後我選擇了匠China,因為當時自己有了一些出國的想法,匠China的項目是會有西北大學的老師來帶隊的,所以還是蠻吸引我的。

這也成為了我現在選擇申請HCI做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轉折點。或許當時選擇了前者,我現在就去做媒體工作者了也說不定哈哈。

在匠China我意識到了設計可能是我的真愛之後,我還是慫了一段時間。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應該就此踏入一個新的領域,放棄可能掙大錢的商學院,放棄已經到手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實習機會,包括當時父母其實還是挺希望我繼續走商科這條路的。

所以我還是多走了一段彎路,我去了普華永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實習,通過這段時間的實踐,我確認了商科這條「康庄大道」真的不適合我,我想要去做設計師,我想要去做設計師,我想要做設計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其實該放棄就要有魄力去放棄的。曾經看到一句很喜歡的話:Life is about collecting the dots. 其實不帶功利心地,隨意且輕鬆地去做喜歡的事情。這一個個零零散散的點自然地整合起來,可能會像大數據那樣向你展示「你是誰」以及「你要往哪裡去」。

Q3

在匠China

你收穫到了一些什麼?

匠China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組織,它是中國第一個推動設計創新教育的非盈利組織。每一年,這裡會招36個學生,6人為一組做一個項目,然後會有西北大學的老師來帶大家一起推進。

我覺得在匠China工作的這段經歷打破了我的很多預設。之前我一直認為設計是關於「美」的一件事兒,設計師就是藝術家。但是匠China告訴我說他們在用「設計」去解決社會問題?這聽起來很有意思啊。

我在匠China做的項目也的確跟「好看」這個詞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為盲人重新設計出行體驗。為了了解盲人用戶的痛點,我和隊友們去到盲人按摩店做大保健,啊不,做用戶訪談。為了體會盲人用戶乘坐公交車的細節,我們戴上眼罩,拿著細棍做盲杖,去坐了五趟公交車來試圖發現問題。我們貼了幾百張便利貼不斷推翻又不斷重建我們的盲人友好公車站設計方案……

之前我覺得「盲人」離我的生活很遙遠,我知道他們的存在,但是從來沒見過。但是我們現在正在做出的努力,就是讓他們以更自然的方式,變成「我們」。

這也是「人本設計」於我的魅力所在,刨根問底地尋找生活中的問題並且用讓用戶感覺最舒服的方式去解決它!

如果有一份工作集有趣和有意義於一體,那麼這就是工作的理想型了!

在匠China的兩年里,大大小小,我接手過不少的項目,大多都是對一些社會問題的設計層面的研究,並尋找解決方案。

第一年的項目大多是focus在西湖周邊,比如一些垃圾過剩的問題,公共自行車租賃的問題(也就是兩年前我們就有探索過ofo和摩拜的體系了,是不是很酷!)。

今年的話,一個是探討未來的養老會是一個什麼方式,還有就是和杭州圖書館合作的關於促進公共閱讀的項目,還有一個是關於青少年自我探索的項目(是幫助青少年了解他們比較適合做什麼樣的事兒,他們的興趣愛好點是什麼,也會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選專業吧,感覺和BeBeyond在做的事情有點像)。

通過這些項目的策劃和執行,我也更堅定了未來的目標,從事用戶體驗方面的設計,是會讓我開心的一件事兒,我喜歡干這個。

Q4

你覺得自己的哪些特質

最終幫助你申到了「女神校」?

首先,我想說是熱愛吧,也許這個說法有點雞湯,但我覺得熱愛真的是可以當飯吃的,只要是真正的熱愛。

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會問到「motivation」這件事情。熱愛當然算是一個很重要的理由。但是究竟是「天長地久的愛戀」還是「一拍腦袋的衝動」,就要看你肯為它付出些什麼。

說來慚愧,我大學四年沒讀過幾篇論文,但是在申請季,為了細化我在HCI大類下的目標行業,我在一周內讀了十多篇英文論文並樂在其中,是很開心的在學術的狀態。

傳說中有這麼一條判斷標準:如果一件事讓你很疲憊卻也不會感到厭煩,那大概就是真的喜歡了。而這樣的「熱愛」的確會幫助你能一直走下去,堅持成為行業內的「老司機」。

另外,我覺得文書應該也是蠻重要的一個點吧,畢竟在文書的字裡行間,是真正能夠體現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發展潛力有多少的。

我在文書里展現出來的,一個是我是一個非常有同理心的人,比如我在調研盲人那個項目的時候,有真切感受到盲人內心是個怎樣的狀態,包括我在話劇社的時候,我會體會我的這個角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獨白,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情。

第二是創造力,我會寫到自己當時在聯想實習的時候,我會主動地除了完成分內的發現問題的工作,還會主動去解決問題,會積極地和設計師們展開討論。

還有就是我對未來進入HCI這個領域,會有怎樣的職業規劃,發展規劃這方面想的比較清楚吧。

Q5

你和BeBeyond

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當時知道BeBeyond,是BeBeyond來北外宣講嘛,當時被社團的學長學姐給拉過去一起聽的。本來心裡預設的這會是一個中介,結果聽下來,覺得真的還是蠻有意思的。

於是就和培訓師約了諮詢,和培訓師可以說是相談甚歡吧,覺得培訓師還是蠻靠譜的。後來當我決定自己申請之後,因為感覺自己不是一個自制力很強的人,還是需要一個外部的一個力量進行一個引導,所以,我選擇了BeBeyond。

我心裡對「找中介」是明確拒絕的——我單純地相信,如果文書是寫自己,不會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那麼只有我親手敲的文書才最讓我放心。

在BeBeyond的培訓中,我被培訓師光頭強逼得最慘的一個問題是:「我到底為什麼適合學HCI然後做設計師?」想不出來的時候,甚至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其實並不適合這個專業。

我喜歡彈琴喜歡跟陌生人聊天喜歡創造,我這樣一個興趣廣泛的花蝴蝶就是適合做設計師啊,還需要什麼理由嗎?

光頭強很無情地懟我:「我也喜歡彈琴喜歡跟陌生人聊天喜歡創造,我現在能去申請HCI嗎?」我看了看光頭強的光頭,覺得可能還是不行……

我覺得我的不自信主要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背景不「硬」:我的「background」絕對是很勵志的類型——低G點(標準演算法3.0左右),只有水水的一段用戶研究相關實習,無牛推,無科研,甚至11月份才拿到能用的GT成績(G326,T110)。

最要命的是我還是轉專業。雖然HCI申請者大部分都是轉專業吧,可是常見的計算機、設計、心理基礎我一個都沒有。這樣的背景,想申到女神校,簡直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吧。尤其是周圍一眾申請HCI的其他大神,寫了上萬行代碼的,會做2D 3D 4D 設計圖的,每每看到他們,我都恨不得把頭埋進地里當大蘿蔔:我的競爭力到底在哪裡呢?我的這一腔熱愛和這一身所謂的「軟實力」,到底能當飯吃嗎?

直到一次去聽BeBeyond創始人勁波的WTM(weekly team meeting),醍醐灌頂。

我明白了學校要的並不是完美的人。

站在學校的角度去想,他們要的是能利用好他們的教育資源的有潛力成為行業翹楚的學生,而不是現在已經什麼都會了的學生。即使我現在可能只有60分,那麼我需要做的就是把這60分在文書里做到淋漓盡致地展現,並且說明我能做到100分的理由,再加上如何彌補剩下四十分的可行詳實的計劃。

想通這一點,對我來說很關鍵,我終於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也不再那麼不自信,我相信只要向女神校展現出真正的自己,哪怕最終失之交臂,那我也算是值了!

尾聲

給後輩一些申請方面的建議吧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也就是我的一家之言,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

尤其是GT成績,千萬別像我一樣那麼緊迫地考試。如果現在還沒想明白今後的方向,沒關係!先去把GT考出,一邊刷題一邊想吧!

但是,喜歡的事兒就去試試唄,趁著年輕。還有大把好時光。畢竟,要做個自在如風的少年呀!


本文原文為熱愛真的不能當飯吃嗎?我想說,當然可以。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以上首發於「BeBeyond」微信公眾號,我們從1999年起一直致力解決於關於留學、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相關的問題。歡迎隨時留言評論和我們聊聊。


推薦閱讀:

在nus(新加坡國立)讀計算機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出路怎麼樣?
為什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就業會那麼好?
CS PhD面試(機器學習方向)通常會問哪些問題?
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如何入門?
55寸液晶電視當電腦顯示器,對顯卡和CPU有要求嗎?

TAG:美國 | 人機交互 | 計算機 | 留學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