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美國的日本留學生很少?

尤其是和韓國、台灣對比。是因為日本本國高等教育質量不錯嗎?還是有其他社會或者文化原因?

見下圖


好問題,以前想過這個問題,趁此機會梳理一下。

首先,日本的留美學生並沒有很少。

從日本的國力、地位來看,與日本最相似的是英國、法國、德國這三個老牌發達國家。應該與日本相提並論的不是中國韓國台灣越南這些發展中國家地區,而是英法德。

發達國家裡,這四個國家是僅次於美國的大國,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全球的影響力。

GDP來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分列世界第三到第六(人均GDP很接近,故GDP排名即人口排名)。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世界五百強企業,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分列世界第三到第六。大約是1.5:1:1:1的比例,日本優勢更明顯。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21世紀,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得主,英日德法分列世界第二到第五(美51 英10 日9 德6 法5)。美國第一,中國?_?

文化藝術方面,日英法德也是僅次於美帝的大國,位於第二梯隊。

人均壽命方面,日本全球第一,英法德大概TOP20的水準,美國TOP40,中國TOP80。(擠入前面的小國比較多)

好,我們看看題主給的圖裡。前十里,英法德一家都沒有,而日本是第七多的。老牌發達國家除了日本就只有在美帝旁邊的加拿大位列前十。

所以說,日本還算是發達國家裡赴美留學較多的了。

日本仍然是最熱衷於留美的發達國家之一。

(我還不確定有哪些原因,或許日本人口較多算一個,美日關係緊密算一個)

當然,還是比同在亞洲的中國印度韓國沙特台灣這些國家/地區少很多。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日本人均壽命世界第一,居住條件非常好。

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居住條件,包括硬體設施和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自然是要差不少。特別是排名第二的印度。

替換成英法德也同理。

2.日本的科技依然處於領先位置。

21世紀,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得主,英日德法分列世界第二到第五(美51 英10 日9 德6 法5)。

世界五百強企業,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分列世界第三到第六。大約是1.5:1:1:1的比例,日本優勢更明顯。(日本大企業中有相當多高科技企業。)

替換成英法德也同理。

3.日本的教育依然處於領先位置。

21世紀,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得主,英日德法分列世界第二到第五(美51 英10 日9 德6 法5)。

這裡就不太好簡單替換成英法德了。

我一直認為大學排名都是扯淡的,是針對大學的單一粗暴的嘲弄,但我還是需要在這裡講一下大學排名的事。【在我看來大學排名就像給每個人評分一樣可笑,考上一本30分,找到工作再加20?】

按照知名度較高的大學排名來看,世界前一百中,英國名校遠多於日本,日本多於法國,德國幾乎沒有。德國、法國名校數量甚至不如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等等原英聯邦地區。

原因很簡單,現在大學排名指標幾乎都是按照英美模式來看齊的。

1)有一些指標,比如通過國際學生和英文授課比例來衡量」國際化程度「,有的排名中這一項指標甚至會佔到20%。這對日本法國德國這三個有語言壁壘的非英語國家顯然非常不利

2)並不是日本在這類排名中的表現遠優於法國德國,就說明日本的教育遠優於法國德國。日本處於相對領先的位置僅僅是因為日本的大學是19世紀時仿照英國大學模式建立的。儘管經歷了百餘年的本土化,還是帶著很多英國模式的影子。比如說崇尚綜合性大學。日本包括東京大學在內的七所舊帝國大學全部都是像牛津劍橋一樣的綜合性大學聚集著周邊甚至全國的資源。

而德國的各大學則實力非常平均,各自擅長的學科,卻沒有那種綜合性的巨無霸。

法國的名校里,巴黎大學這種體制算是綜合性巨無霸大學,但是像巴黎高師、巴黎高商這種精英化的大學或牛上天的X這種工程師大學與現有的英美模式都是格格不入的。美國久負盛名的文理學院模式其實與現在的大學排名也是格格不入。

3)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日本工科教授非常非常喜歡發表日文論文。特別是很多傳統工業領域,比如汽車。據說,法國德國的工程界也很習慣用本國語言發表做工科項目。而日本德國法國企業在工業界(特別是第二產業,汽車、機械、電子等)的水平遠遠好於大學排名吊炸天的英國

所以說,德國法國大學排名不好看,但這並不代表德國法國的教育水平落後於澳大利亞、香港、中國了。德國法國的教育水平依舊很高,日本也是,英國自然也非常高。

21世紀以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數目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各國學術界的實力。

4.就業。

日本失業率5%,美帝差不多是日本的兩倍。英法德介於美日之間。

人均收入四個國家差不多,福利待遇各有優劣,但美帝應該是最坑的。

再考慮到美帝的治安,比起日本簡直是坑中之坑...

美帝的就業優勢只在互聯網這類新興行業,法國德國的人口不足以誕生IT巨頭,日本還有一家控股阿里巴巴30+%的軟銀帝國,勉強還行。(其他的IT巨頭都在美國和中國。)

如果先去美帝留學再回國就業。

日本的企業界並不非常認可留美學生的實力。大概TOP10這種大家都聽過的名校生回國會受到不錯的待遇,其他學校出路堪憂。在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靠後的兩大私立名校,慶應和早稻田的學生要收歡迎得多。在日本就職時,美帝TOP30/50的學校完全無法和早慶相比,看起來就像野雞大學似的...

日本的學術界則幾乎沒有任何(教職)位置留給純美帝留學生(在日本大學有就讀經歷的學生不在此類)。想在日本學術界發展,要麼在日本讀本科,要麼在日本讀研。不然就得留在美國和一大堆印度人中國人搶教職位置。學術界的情況,法國德國這兩個有語言壁壘的地方這方面也更接近日本。

所以別人好端端地幹嘛要背井離鄉呢。

---------------------------

不過我也遇到過去美國留學的日本人。

一位東京大學的學姐,本科是在UCBerkeley(或者UCLA,我記不太清了)讀的,但是讀完本科拿東京大學的offer就立刻回了日本。現在還在東大做PhD。

我問過她為什麼不在日本讀本科/為什麼不在美國讀研呢?

她回答說,日本本科低年級是非常通識化的教育,特別是一二年級,連建築學這種帶職業教育性質的專業都只能在三年級才接觸專業知識。但她在讀高中時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她非常喜歡大海,想早點開始海洋動力學(大概是這麼翻譯吧,研究洋流循環的,要時常出海考察的)的研究,所以她只能先去UC伯克利才有機會早點接觸自己喜歡的研究。後來拿到東大的offer後自然就回了日本。

總的來說,日本的學生去美國留學的話是不太容易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的。


在美國接觸過一些日本留學生,相比中國甚至韓國的確少很多很多。一般他們學文科,商科的多,工科的少。

在日本本國讀完高中大學出來的,日本國的文化註定他們喜歡抱團群體生活,在美國的課堂上不活躍。在選課人少不能抱團的情況下,他們寧願跟中國留學生混!感覺他們就是覺得在一大堆可以隱匿的人群中有安全感。

口語是極差極差,曾經有個日本留學生去作presentation,完了之後大家呆了,因為根本一個字也沒聽懂他說什麼。他們查資料喜歡用日本,寫論文也是日本,英語對他們來講太不得心應手了,其實日文很多片假名很多是英法德語過來的,他們聽和理解完全沒有問題,只是說很成問題。

再小一點的留學生一般是大公司派遣人員的子女。這些孩子內向靦腆的很多,交朋友很selective。Again,喜歡跟亞裔美國人混。大致感覺男孩子有點懶散,女孩子好乖好乖。

日本留學生大大小小,給我感覺,心眼都是很實誠的。有次有個mm跟我出去,派發飲料的時候,輪到我沒拿到,她立刻把自己的飲料省下來給我,好像不這麼做對不起朋友似的。

其他就是在美國出生的日本裔了,他們性格很美國化了,課堂很活躍,還有學習很棒,課外活動也很積極。還有日本女性很喜歡外嫁,碰到好多half Japanese half Caucasian的,也非常出色的。

除了最後一種,基本留下的不多。想想看,在一個競爭激烈,文化衝突又語言不通的地方,怎麼呆下去嘛?況且母國的各項條件都不錯的。

所以日本去美國留學不多,我覺得還是文化的關係。


日本社會發達、教育好、福利好,但這也不影響日本人對美帝的跪舔。

在日本,一個在美國排名30開外的大學畢業的學生可能比一個東大畢業的學生在招聘上更吃香,因為人家就覺得美帝出來的一定比日本的好(另一方面日本海歸確實少),就和90年代我國的想法差不多。

但事實是,現今鮮有留美的日學生。其主要的原因是沒錢。

日本教子文化中,對子供養關係到20歲基本結束了。過了20父母就沒有義務在財務上幫助自己的孩子了,我接觸下來很多日本人到了20歲都是貸款學車、貸款就醫,或者父母比較仁慈點的會借錢給自己孩子。在大學學費方面,父母可能會墊付1-4年級的學費,也有些是完全靠學生自己打工掙錢或者問國家貸款讀下來的,當然也有些成績差腦子笨的高中畢業直接不上大學的。不像國內有很多學校可以給你混文憑,一是學費便宜,二是多張文憑比少張文憑真的好很多,而在日本沒文憑照樣也能混上個工作,就是稍微吃力點,掙得少點。畢竟日本貧富差距不大,早比別人工作4年相對浪費錢混文憑可能還有混不出來的風險來說要實在的多。所以一些日本的野雞大學也因此常年找不到生而面臨垮台的危險。

再談到美國,如我上述,連國內大學都不一定讀得起的,美國就更不用談了。美國讀大學國家批不下來無利貸款,且在美國因語言、文化、制度種種因素沒有辦法打工掙錢。所以去美國讀大學的必然是那些家裡有錢、孩子有出息的了。日本人不會為了個大學問親戚到處借錢到處貸款,這也映射出了日本民族膽小保守的性格。


因為日本本國教育水平發達


補充一點,關於就業,其實還有一個問題 @Summer Clover 沒有覆蓋到。

那就是日本 就職活動 的特點,造成了回日本就業對海外留學生來說非常不便。跟歐美乃至於中國系統不太一樣,對於畢業生的招聘,其實日本那邊是不太靈活的。不是網上發個簡歷,skype面試一下就能夠解決。這一點西方和一部分中國HR有時候很願意accomodate你。

通常來說,大概在春季,日本的學生都要挨個填每個公司的就業表格。 問題都非常形式主義,有時候跟一些外企網申的程序差不過。有時候還會有一些類似於美國大學申請那種奇思妙想的問題。然而每個公司都要寫不一樣的不說,很多時候居然還得手寫。考慮到普通大學生一般都會廣投簡歷,通常情況下跟寫了好幾十份入黨申請一樣,手都酸了。

即便你找人收集了一堆表格,快遞給你到美國,又快遞迴去。如果不能參加當場的面試和一些相關活動(說明會之類的),你基本也就被排斥在外了。很多時候會有一些類似於諮詢行業那種group interview的小組,乃至於一屋子人的面試活動。最終結果跟夏令營里評選最佳營員的感覺差不多。而日本人集體意識又比較強。面對這種形式,基本不太可能要求遠程參與。然而公司並不缺你一個,所以很多HR也不會有興趣單獨給你開個小灶。

還有就是,跟日本大學申請差不多,很多日本公司也有入職考試。和面試一樣,是要當場參加的。想一想你面好幾個公司,得參加多少個考試。海外留學生基本不可能飛來飛去13個小時回去參加這些亂糟糟又反覆的活動。在美國的大學裡找工作基本就是課餘時間努努力,接個面試,然後談得攏談不攏看你自己。而日本那邊,本土學生就跟國內大四學生感覺差不多,找工作基本變成了全職。

所以實際上,說是海外背景很厲害。但是在職場新人階段的entry level基本和本土沒有競爭優勢。日本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比較成熟,一部分日本人即便願意留學,最終還是希望回國工作的。可是回國又找不到工作。那幹嘛出去呢?日本上個好大學,普遍學費不算太貴(至少跟留學金額來說不算)。就職又方便。

因此,最終選擇到歐美留學的人往往都是目標比較明確的類型,即在歐美找到了日本本土很難擁有的機會的人。

比如說科研,雖然日本科研很強,但是很多日本學者抱怨內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問題。相對來說,美國更重視個人成就,所以有很多日本科學家也是在加入了美國的實驗室之後才取得一些比較高的獎項的。在日本挑戰權威的事,或者個人出風頭的事,對於資歷沒有混夠的人來說,還是有點艱難的。以上論調來自一些日本phd們的自述。

再或者,就是商學院或者法學院這樣的地方。商學院一般也是MBA類鍍金,回國繼續在本公司升遷。法學院日本人一般都是在一些面向國際方向的法律專項上的進修了。


相對幾個留學生輸出大國,日本的本土科研,教學體系已經很不錯了。

加上日本是老齡化重災區,學生群體相對來說本來就不算大。

還有就是,你幾時看到民族認同感比較強的國家的國民老往外跑的?


如果中國大學也很牛逼,畢業後很容易找到滿意的工作,收入也不低於美國,你說我如果不是求知狂,我還出去留什麼學啊。


有啊,題主沒見過而已.上次在紐約街頭路遇一群明顯是剛來的日本妹子,問她們是旅遊嗎她們說「留學」。只是相較於中國人,是沒那麼多.


留學美國多的主要是中國 印度,人家自己的祖國本身就不錯了,跑那麼遠去幹嗎?

要是中國也發展的這麼成熟,大家也不至於刷GT,GPA往外跑了!你真以為中國學生就那麼熱愛科研!

同樣的邏輯可以用在香港,新加坡的學生身上!


現在美國大學門檻也不高了,4年本科讀下來也就150萬rmb,常青藤還是很難進的,但是州立大學什麼的就簡單多了。


感覺主要還是日本的文化比較保守,他們可能到西方很難融入西方的文化,然後他們對於西方的接受程度也沒有那麼高。很少有去西方留學的。

從儲蓄率上來說的話是,日本人是儲蓄率相對較高的一個群體。但是他們的儲蓄主要是為了未來養老服務,而不是比較少投入到教育。所以他們也沒有太多的錢投入到教育,留學這個領域。從一個方面講,在日本學習和在美國讀大學,這兩者之間的費用投入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日本投入更小一些,而在美國來說,學費更貴。

還有個原因可能是日本人,他的英語水平都比較差。據說日本是在全世界托福成績是最差的一個國家。日本人的可能比較難申請到美國比較好的大學。


在夏威夷大學呆過一個學期,那裡日本留學生其實蠻多的,比中國韓國的都多,感覺快佔領學校了。


推薦閱讀: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怎麼找出租房?
美國如何保證總統或議員州長等高官的安全?
特朗普的當選是否代表了美國民主的勝利?
美國警方相信章瑩穎已經遇害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是否有很多人不願意交物業費?如果是,請問是為什麼?

TAG:日本 | 美國 | 教育 | 大學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