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與「百科全書派」有何矛盾?


文章比較長,但畢竟是故事,所以其實很好讀。

故事要開始於1742年,這一年,盧梭30歲,來到巴黎定居。這時的盧梭,寫過一些戲劇和劇本,在音樂領域有一定的造詣。並且是一個以「能被伏爾泰注意到」為夢想的青年作家。

在巴黎,盧梭結識了狄德羅,後來《百科全書》的主編。真正的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狄德羅小盧梭一歲,當時也是在巴黎已經小有一點名氣的作家。1745年的時候,法國的一家出版商邀請狄德羅將英國所出版的《百科全書》翻譯成法語。這個邀請,促使狄德羅想要自己寫一部《百科全書》。這也就是後來《百科全書》派的形成。

盧梭和狄德羅兩個人於1742年認識。到了1749年的時候,兩人已經認識了7年。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盧梭早年在音樂方面有著一定的造詣,而這時狄德羅邀請盧梭寫《百科全書》中關於音樂的章節。此時的盧梭,已經是巴黎上流社會與知識分子間的熟客。

而盧梭的生命開始真正出現轉折的,是1749年。這一年狄德羅因為《哲學思想錄》被法院查禁,後來又因無神論的言論被投入監獄。1750年,狄德羅一直被軟禁在樊尚宮裡。有一天,盧梭手裡拿著一本法國報紙去看望狄德羅,在路上,盧梭看到了報紙上有一則新聞。是當時法國第戎科學院的一個徵文比賽。題目是「科學和藝術的發展是否有利於道德的升華」。

當時盧梭對這個問題苦思冥想,之後根據盧梭自己的記載,他說他像是被雷擊中一般得到了真理。他自己的形容是「我感到被強烈的心跳所壓迫」「行走間呼吸困難,我倒在一棵樹下」「我淚流滿襟,但是沒有感到自己在哭」。

為什麼?用盧梭的形容是,自己當時突然獲得了真理,明確的知道一個思想,這個想法之後維繫了盧梭整整幾十年的思想。那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社會制度使人變惡。」

想到這個之後,盧梭決定去參賽,參加這場關於科學和藝術的討論。之後盧梭寫下了題為《論科學和藝術》的論文,我也許要把這篇論文的思想歸結為「科學和藝術使人墮落」。

要知道,當時的法國,正是藝術復興的高峰,戲劇興起。盧梭本人早年也寫過戲劇,並且對於伏爾泰的戲劇讚不絕口。而科學也是一樣。百科全書的唯理性派更是推崇科學。也就是在這裡,盧梭已經開始和百科全書派出現分歧。並且越走越遠。

盧梭與伏爾泰

1750年的時候,盧梭給因為一次誤會而寫信給伏爾泰澄清。必須要說明的是,此時兩人的關係還是一個聽說過另一個,另一個視一個為偶像。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7月份,盧梭這篇反對科學與藝術的論文竟然拿到了第戎科學院的頭獎,在巴黎產生轟動。

伏爾泰對這本書的回應是什麼?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當時伏爾泰曾經閱讀過這本書,而之後伏爾泰只說過一句話:「我深居普魯士王宮,看不到小學生們為第戎學院獎寫的命題作文」。

1753年的時候,第戎學院又一次公布了新的徵文比賽題目。題目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什麼,它是否符合自然規律?」

兩年後,盧梭寫下了那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這一次盧梭的思想依舊,人生而為善,但是私有制開始人類就已經變惡。社會制度與科學的發展讓人越來越惡下去。

也就是在1755年這一年,是盧梭和伏爾泰交惡的開始。

這一年,也是伏爾泰移居日內瓦的日子。我們知道,盧梭出生於日內瓦。盧梭這一輩子儘管經歷過幾次更換宗教,然而一直都以日內瓦公民自居。在盧梭寫給日內瓦的一名牧師凡爾納的信中。這個凡爾納不是之後寫海底兩萬里的那個凡爾納。提到了伏爾泰移居日內瓦的事情。並且說「如果人們僅僅和他的學問打交道,那麼就要一輩子拜服在他的膝前」。然而盧梭把僅僅兩個字加了著重號,也就是當時,事實上盧梭已經對伏爾泰這個人產生了一些意見。並且,盧梭更擔憂的是伏爾泰的到來會敗壞日內瓦的風氣,帶來戲劇。因為剛剛已經提到,事實上盧梭是反對藝術的。這件事情此後鬧得越來越大,不可收拾。

之後盧梭寄給了伏爾泰一本他的新書,也就是這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在伏爾泰回復的感謝信中,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先生,我收到了您寫的反對人類的新書。深表謝意……至今還沒有人如此煞費苦心地要讓我們與禽獸同類。讀了您的著作,人們意欲四足爬行。不過我已經失去此習六十年之久,複習恐怕力不從心。很遺憾。」

在之後伏爾泰關於盧梭這本書的評註中,有三十五條筆記,全是反對。並且用諸如「第歐根尼的猴子,你應該上樹。」之類的話語來評價盧梭。第歐根尼是希臘犬儒主義的代表人物。據說家就是一個酒桶。

當時的伏爾泰認為盧梭是可笑的,根本不值一提。

盧梭與百科全書派的全面決裂

盧梭在第一次去看望狄德羅時,產生了寫下《論科學與藝術》的想法。這個時候兩人關係尚好,狄德羅還鼓勵盧梭把自己的文章交給狄德羅審閱,並且拿去投稿參賽。

時間到了1757年,《百科全書》第七卷出版。這一年還有另外一件事情,是盧梭對於狄德羅所著的《私生子》的評價。幾乎將狄德羅視為對手,在和狄德羅的爭辯中,直至和狄德羅鬧翻。

初次之外,盧梭依舊認為戲劇的表現力是虛偽的,除了使人墮落之外沒有任何用處。然而狄德羅卻認為藝術有助於現代公共生活的構建。

這一年百科全書的第七卷中有達蘭貝爾所寫的一篇題為《日內瓦》的文章。達蘭貝爾是《百科全書》的合著人之一。也是當時著名的數學與物理學家。在當時院士的名頭幾乎拿到手軟。

前邊已經提到,事實上盧梭對於日內瓦有很深的感情。而達蘭貝爾在這篇文章中所寫的一條,讓盧梭很不爽,那便是倡導在日內瓦開設一個劇院。

所以事情到了這一步,我們已經明白。達蘭貝爾倡導開一個劇院,盧梭反對劇院。這個劇院要開在日內瓦,盧梭愛日內瓦。盧梭於1758年三月寫了一份信給達蘭貝爾,信的標題為《關於戲劇藝術致達蘭貝爾的信》。

而這封信的全標題是什麼呢?全標題是:

《日內瓦公民讓-雅克·盧梭致法蘭西學院院士、巴黎皇家科學院院士、普魯士皇家科學院院士、倫敦皇家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文學院院士、波倫亞院士達蘭貝爾的信,論他在&<百科全書&>第九卷&<日內瓦&>文章中提出的在該城市建立劇院的建議》

在這裡可以看出,盧梭的意義在於,期盼自己以一個「日內瓦公民」的身份可以對抗達蘭貝爾所有的院士頭銜。

而這和伏爾泰有什麼關係呢?

前邊已經提到,伏爾泰於1755年移居日內瓦。並且買了一棟別墅。在這棟別墅里,伏爾泰一直邀請自己的朋友們在別墅里上演戲劇。並且在日內瓦附近搭台演戲。影響越來越大。

而達蘭貝爾和伏爾泰關係一直甚好。於是這裡就有了一個謎團,似乎達蘭貝爾是在伏爾泰的授意之下,在《日內瓦》這篇文章中倡議建立一個劇院。

所以到這裡就可以明白,盧梭知道這背後一定有伏爾泰的意思。這封信表面上是在反對達蘭貝爾,而背後的反對也讓人明了。

這封信在日內瓦引起了軒然大波,日內瓦的虔誠的宗教徒們想要借這個機會達成禁止戲劇演出的禁令。而且,他們很快成功了。議會禁止在日內瓦開設劇院。

伏爾泰起初對這封信沒有回應。只是在寫給達蘭貝爾的信中提到了盧梭,並評價道:

「一個自稱是自由的日內瓦公民,像獾一樣躲進森林,靠包租人的施捨過日子,並且一如既往的仇恨人類。」

伏爾泰隨後的回應很簡單,「瘋子」、「第歐根尼的狗雜種」、「神經病」。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而玻璃心盧梭在1760年6月份,又寫給了伏爾泰另一封信。很可能是因為,伏爾泰沒有理那封寫給達蘭貝爾的信。

這封信是盧梭寫給伏爾泰的語氣最強硬的一封,我在這裡摘錄給各位看。

「先生,我根本就不喜歡你。我是你的追隨者和擁戴者,可是你卻傷害了我,這種傷害觸及心靈。

……

你斷送了日內瓦,這就是你對這個城市收容你的報答。你使我和我的同胞離異,你使我無法回到我的祖國。你逼得我要客死他鄉。唯一的葬禮就是被扔進垃圾場。而你卻在我的祖國獲得了一個人能享有的所有榮譽。我恨你。」

盧梭看到伏爾泰的戲劇對日內瓦的影響,盧梭看到了日內瓦的人瘋狂追隨一個和自己的思想完全相反的人。這是盧梭對伏爾泰由「愛」轉「恨」的原因。

之後盧梭在給所有人的信中,提到的伏爾泰已經不是那個文豪,而是「小丑」與「卑鄙的小人」。

伏爾泰對於這封信的回應是:

聳聳肩,然後說:「讓-雅克已經瘋了,竟然比人們想像的還要瘋狂。」

然而真正讓伏爾泰發怒的,是隨後日內瓦禁止伏爾泰在日內瓦演齣戲劇,並且禁止本國居民在城內上演任何戲劇。

隨後,1761年,盧梭的小說《新愛洛綺絲》出版。這本書也成了犧牲品。伏爾泰瘋狂的攻擊這本書,在整整三個月的時間裡,寫信必提。

其次遭殃的是1762年出版的盧梭所著的《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這兩本書之後對思想界的影響不用再提。然而在伏爾泰這裡卻遭了殃。

雖然伏爾泰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說道:「懲罰他的唯一方法是:既不要看他,也不要看他的酒桶(第歐根尼的酒桶),不予理睬比打他更有效。」

然而這兩年里,伏爾泰對盧梭的「我恨你」報以「恨」的回答。這兩年里,伏爾泰對盧梭瘋狂攻擊,以至於之後孔多賽對此的評價是:「要不是他對盧梭的一點點不公正……使人們感到他還是一個人的話,人們簡直會相信他是一個神。」

在《社會契約論》與《愛彌兒》出版不久。法國很快就禁了這兩本書,理由是褻瀆宗教。並且下達了逮捕令來逮捕盧梭。不過機智的盧梭已經先一步離開法國。到達瑞士的伯爾尼。並且,隨著法國的禁令下來。很快的,日內瓦當局也宣布了查抄焚毀這兩本書,並且下令,如果盧梭出現在我們的領土上,應當將他拘捕。

沒想到過了一個月不到,伯爾尼政府也宣布盧梭是不受歡迎的人,沒有去處的盧梭只好到了普魯士和瑞士交界處的一個山谷里,莫蒂埃鎮。

此時的盧梭,已經無法再去法國,日內瓦,伯爾尼。只能躲在普魯士的領土上避難。

這時盧梭認為,查抄自己書的唯一幕後黑手便是伏爾泰。畢竟,以伏爾泰的名望和影響力,不可能對於法國與自己故鄉日內瓦的政局沒有影響。甚至是在伯爾尼盧梭依舊這麼認為。此時的盧梭,對於日內瓦已經心灰意冷。在盧梭的筆下寫道:

「一個由詩人和雜耍師統治的國家和我毫不相干。」

從此之後,盧梭再也未能回到自己的故鄉。

這時的盧梭,已經不在乎自己當世之名到底是什麼。盧梭認為後世終究會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價。並且,盧梭的身體每況愈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盧梭開始動了寫下自己傳記的念頭,這本傳記後來名為《懺悔錄》。在開篇里他寫道:

「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麼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 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時間到此,盧梭的一生已經過去大半輩子。也已經完成了和自己大多數朋友的交惡。他和伏爾泰的爭吵依舊。兩人已不再給對方寫信,然而爭論未休。

盧梭和休謨

然而事情遠未結束,讓我們把時光跳到1765年,這一次,被盧梭傷害的是休謨。

1766年,盧梭在莫蒂埃的山谷里已經待了四年。在友人的建議下,盧梭聯繫上了在英國的休謨。一開始,在休謨給盧梭的信中,休謨表現出了對於盧梭的讚賞。並且直言盧梭是「自孟德斯鳩去世後,所有歐洲文人中我最敬佩的一位。」

在1766年,盧梭經過巴黎在休謨的陪同下來到倫敦。並且暫住在休謨的家裡。這裡必須要指出的是,盧梭回到法國的一切手續,都是由休謨一手操辦的。可見當時休謨對於盧梭的珍視。到達倫敦之後,沒過多久盧梭便搬出了休謨的家。和自己後來的妻子泰雷茲住在離倫敦200公里的地方。

在休謨接待盧梭之前,曾經有人告訴休謨,說他不可能不和盧梭吵一架。並且直言盧梭是一條毒舌,總有一天會被蛇咬。

遠在歐洲大陸的伏爾泰,更是對此事暗加嘲諷,伏爾泰對此事評論道:

「讓-雅克去英國了,他肯定呆不長久。……他已經開始說要去馬洪港,或是科西嘉島(也就是拿破崙出生的地方)。他在日內瓦、巴黎、伯爾尼、莫蒂埃時就已經瘋了,他到了英國,馬洪港或者科西嘉島仍然是個瘋子,直到斷氣。」

然而休謨對於此事並未放在心上,不僅如此,休謨還想幫盧梭在英國國王那裡申請一份年金以維持生計。起初,休謨在徵求盧梭的意見之時,盧梭答應說沒有問題。

然而盧梭認為,國王要將津貼保密過於挑剔。自己索性不要他說自己並不拒絕「國王陛下的美意。」但是他希望「能在自己全心全意地領受這番美意的時候才接受。」

休謨不明白為什麼,難道是因為保密?或者是只是客氣。文人休謨在此時充分腦補了盧梭可能的各種想法,然而玻璃心盧梭卻隻字不說。休謨認為申請這份年金是好的。索性繼續幫他申請條件,並且和國王說明去掉這個保密條約。

就這樣,年金申請下來了。休謨連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盧梭。盧梭想做的全部辦到了。

沒想到過了四天,盧梭回信了。信的內容卻讓休謨大吃一驚。在信里盧梭寫道:「我原以為您心知肚明,可是您卻視若罔聞。您把我接到英國來,表面上是讓我找到了避難所,實際上卻讓我身敗名裂。真不愧您的良心。我不想再和您有任何往來,這是我寫給您的最後一封信。」

休謨看到了這封信大為震驚。然而休謨還是不願意放棄,寫信問盧梭原因。盧梭不願再回。

事後,休謨對盧梭的評價是「世上絕無僅有的、最殘忍、陰險的惡徒,是人類的恥辱。我將一隻毒蠍焐在懷裡,結果被咬。」

一個月之後,達蘭貝爾去拜訪伏爾泰,臨走之際告訴伏爾泰:「我差點忘了,告訴您一件大新聞,休謨先生和讓-雅克鬧翻了。」

伏爾泰只是拿著報紙,頭都不抬,面無表情的說:「這又一次證明讓-雅克是一個瘋子,一個兇惡的瘋子,十分遺憾。」

在盧梭之後給休謨解釋的信中,盧梭直言。他認為這一切都是休謨,伏爾泰與達蘭貝爾三個人的陰謀。目的就是為了讓他身敗名裂。不過他早已經不在乎這一切。

休謨本來想要將此事原原本本寫出來,並且在巴黎出版。然而卻被達蘭貝爾勸阻住了。達蘭貝爾一是覺得不值,二是不願意將哲學家們之間的爭吵公開化,以免讓宗教徒嘲笑。

隨後,伏爾泰寫信給休謨,並且將這封信公開發表。在信中,伏爾泰第一次披露盧梭將自己的五個孩子扔在孤兒院里,或者是盧梭曾經感染梅毒。對於第一件事,之後盧梭在《懺悔錄》里證實確實發生過。對於第二件事,盧梭否認。

在這封信中,伏爾泰用了所有能攻擊盧梭的言語來攻擊盧梭。先是說「我看休謨先生和讓-雅克這場糾紛的最終結果是,盧梭招徠公眾的唾棄,休謨先生得到應有的尊敬。」

隨後在整封信中,伏爾泰的用詞都是:「徹底瘋了」、「兇惡的瘋子」、「大瘋子」、「驚人之瘋」、「據說他很快就會被送到倫敦的精神病院」、「一個既兇惡又荒唐的江湖騙子」、「騙子」、「在倫敦遊行,標價一先令」、「這個騙子是當今世上最危險的無賴」、「讓-雅克只配被世人遺忘」。

伏爾泰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個叫做讓-雅克的江湖騙子,之後直接或影響了這個世界上幾場大革命。

盧梭對此的回應是:「我對我的名聲主意已定,不想再作任何辯解。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我心甘情願地聽憑我那些不知疲倦的敵人對我的處置。」

因為,盧梭的回憶錄已經快寫完了。

1767年,盧梭在和英國所有人都鬧翻了之後,回到了法國。

此時法國的通緝令依舊在,然而卻未在盧梭身上生效。1768年,盧梭和泰雷茲結婚。對此,伏爾泰的評價是:「巫婆終於如願嫁給了巫師,我不敢相信這世上有一個人能同讓-雅克配對,一切圓滿。」

在兩人最後的十年里,兩人依舊沿著不同的軌道前進。盧梭在法國完成了《懺悔錄》,《讓-雅克對話盧梭》與未完成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思》。

而伏爾泰產量頗豐,依舊活躍在歐洲文壇上流社會。

1778年,兩人共同去世。2月10日,伏爾泰回到巴黎。收到了巴黎人熱烈的歡迎。此後伏爾泰卧床,5月30日歸天。

而盧梭在等到伏爾泰去世之後不久,於7月2日,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情況下,於巴黎東北部去世。據說死時窮困潦倒,被馬車撞翻,然後被惡狗撲殘。

十幾年後,法國爆發大革命。盧梭與伏爾泰的思想對這場革命影響深遠。而法國人民也將伏爾泰和盧梭的靈柩一前一後的迎進先賢祠。兩人各自有一個最大的墓室。面對面,盧梭的棺木上寫著「自然與真理之人」。伏爾泰的棺木上寫著「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在先賢祠中,兩人共度了兩百多年。

哲學家們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遠者如盧梭伏爾泰狄德羅休謨等人等人。近者如叔本華與黑格爾,維特根斯坦與羅素,薩特與加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這些人除了帶給我們無窮的思想之外,更能帶給我們這些趣事,讓我們知道,原來他們也是人。


維基百科:

《百科全書》主編為狄德羅,副編為讓·勒朗·達朗貝爾。在編篡《百科全書》之前,狄德羅已經開始與一些志同道合的自由思想作家結成了一個學術圈子,主要人員有孟德斯鳩、魁奈、杜爾哥、伏爾泰、盧梭、布豐、孔迪亞克、達朗貝爾、馬布利、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不少法國啟蒙運動時期之著名人物。這些人也都參與了《百科全書》的編輯。

簡單概括一下他們之間的恩怨,就是盧梭跟這個團體里的很多重要成員都從很好的交情開始發展到最後互相撕逼,包括盧梭自己。

狄德羅:

剛到巴黎時,盧梭見到狄德羅,後者比他小一歲,兩個人都沒什麼名氣。1749年狄德羅因為自己的《論盲目》被投入監獄,盧梭給法國實際控制者蓬巴杜夫人寫信請求陪狄德羅一道下獄。同年,第戎學院面向全法徵文,題目是「論科學和藝術之復興對道德可能產生污染還是凈化的作用」。盧梭跟狄德羅說老子要憑這篇文章一舉成名,狄德羅說你丫去吧。

盧梭憑此文一舉成名,被第戎學院評為第一。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論藝術與科學》,主旨就是科學藝術的進步已經使政府摧殘了個人的自由,導致了道德的敗壞。

當時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家都是鼓吹科學藝術進步的,盧梭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狠狠黑了他們。儘管如此,狄德羅還是驚嘆他的天才,熱心安排這篇論文的出版。後來還有一位格林,再加上霍爾巴赫,這三位都是一塊去逛八大胡同的交情。

然後1756年,因為盧梭的老婆,三個人撕逼了。

撕逼的起因是盧梭從來沒愛過自己的正妻泰雷茲,而且他很窮,還想在外麵包養情婦。格林、狄德羅和霍爾巴赫三個人看不下去了,籌了400鎊的年金贈予泰雷茲和泰雷茲的娘,並且約定不讓盧梭知道以免傷害他的自尊。盧梭知道了之後大發雷霆,認為這幾個人是在侮辱他。

狄德羅:你那地方太冷了,你搬家吧。

盧梭:你在侮辱我。

狄德羅:你那房子不適合住老年人,你搬家吧。

盧梭:你在侮辱我。

狄德羅寫戲劇里有句台詞:好人生活在團體中,只有壞人孤獨地活著。

盧梭:你嫉妒我隱居生活的安靜。

狄德羅:……

然後因為盧梭泡人家老婆,狄德羅勸他承認(其實這事在當時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盧梭答應又反悔,兩人又撕了一次逼。

達郎貝爾以及其它百科全書派成員:

盧梭跟「百科全書」派徹底決裂是在1758年。這裡面有雙方哲學觀點的不同,也有各種情婦老婆的爛事兒。但一開始跟盧梭撕逼的主要是狄德羅,達郎貝爾純屬躺槍。

百科全書第7冊里有一篇文章是達郎貝爾論加爾文教的,主題是應當在加爾文教地區開設劇院。盧梭於是在1758年發表了一封致達郎貝爾的公開信,說開設劇院敗壞道德。這封信指桑罵槐說狄德羅出賣他,還把鬥爭矛頭指向了伏爾泰。

達郎貝爾收到此信莫名其妙,也沒怎麼理。後來盧梭逃亡時,達郎貝爾還幫他聯繫過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

伏爾泰:

伏爾泰比盧梭大18歲,當時在文壇算是一哥,盧梭的老前輩。伏爾泰本來極為欣賞盧梭的才能,但盧梭發表公開信跟百科全書派決裂後,百科全書派認為盧梭背叛了他們。伏爾泰罵盧梭猶大,盧梭罵伏爾泰小丑。

伏爾泰跟盧梭是啟蒙運動一前一後兩支健筆,影響力很大。兩個人都很自信自己的文才,又都有點神經過敏,所以撕逼撕得異常慘烈。

盧梭給伏爾泰這麼寫過信:

我不喜歡你,先生。對我,你的這位門徒和狂熱者,你加予莫大的傷害。

盧梭崇拜過伏爾泰,所以這封信的語氣還有點被拋棄幽怨。但伏爾泰在跟達郎貝爾來往的信里就很直接:

他從狄奧尼索斯的桶子里找到了四、五片腐爛的木頭,爬了進去就對著我們狂吠。

不得不說盧梭跟伏爾泰的撕逼大大加強了盧梭的戰鬥力。他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寫出了《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但也因為後者遭到巴黎主教指控。盧梭於是逃出巴黎。

當時伏爾泰讀了這本書,覺得其中有很多很好,但可惜是出自這類騙子手中。不過當他聽說盧梭無家可歸了,他曾邀請盧梭到他家來避難。盧梭拒絕了。

然後他逃到日內瓦。日內瓦有一些自由派為他辯護,但是辯護失敗。盧梭又怒了,寫了封信跟日內瓦大議會撕逼,放棄市民權。

休謨:

休謨不算百科全書派的,但盧梭跟休謨打交道的歷史比較能代表盧梭的性格。

盧梭1766年到倫敦,休謨全程安排。休謨一開始對他印象很好。但盧梭很快就不願意跟英國上流社會打交道(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老婆泰雷茲太寒酸,拿不出手),於是又找地方隱居。有個人給他提供了一棟房子。盧梭一開始知道,跟休謨埋怨說,丫打發我就像打發乞丐一樣,而且你肯定在背後使壞了。

然後過了一個小時(據休謨記載):

「他突然坐在我的膝上,雙手抱住我的頸部,熱情地吻我,而眼淚沾濕了我的臉,大聲叫著:『你能永遠原諒我嗎?親愛的朋友?從你那邊得到真摯的友愛後,最後我竟以此種愚蠢與惡劣的行為來報答你……』」

然後,寫出過《人類理解論》的休謨得出結論:盧梭基本快瘋了,他不瘋就是我瘋了。

盧梭自己

離開倫敦,盧梭回到巴黎,寫出了《懺悔錄》。基本上,你很難在人類著作史上找到第二部這麼誠實的作品。盧梭在這部書里描寫了自己從年少時渴望被性虐、露陰癖以及沉溺自慰的經歷,並分析了自己的心理狀態。

這部書其實可以看到,盧梭是一個極度敏感,有抑鬱症和被迫害妄想症的人。他的這些心理問題跟他的文筆才情,以及他身上的浪漫氣質糾結在一起,捏成了他這麼一個怪人。

晚年他還寫了另外一本書:《盧梭審判讓·雅克》,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他連自己的逼都一起撕。(盧梭全名為讓·雅克·盧梭)

盧梭跟伏爾泰此時還一直保持撕逼狀態,但有人罵伏爾泰,盧梭還為他辯護過,伏爾泰對盧梭也是如此。大體上,可以想像為兩個小婊砸的惺惺相惜。

1778年伏爾泰逝世,盧梭聽聞此消息後,說:「我倆生命一體,我的生命將無法較他為長。」

不到兩個月後,盧梭逝世。


盧梭給達朗貝爾寫過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說,你們往哪哪哪(具體忘了)建劇院是不道德地,是要受到懲罰地,我盧梭就不同意!就不同意!就不同意!

達朗貝爾——當時百科全書派的領頭人,百科全書主編。

盧梭名聲,卒。


推薦閱讀:

TAG:文學 | 啟蒙運動 | 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