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軍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大部分使用12.7毫米的機槍而不是20毫米以上的航炮?
日本的零式系列
德國的bf109系列英國噴火系列蘇聯拉系列其輕型戰鬥機都有20mm以上的航炮,火力兇猛。為什麼美國不配備呢?很喜歡安多挺12.7mm機槍,甚至沿用到了其第一代噴氣式飛機F86上~
12.7mm機槍和航炮的表現孰優孰劣呢?
太平洋戰場上主要對手是日本的薄皮大餡兒零式以及其改進和升級型號,12.7mm機槍也許在擊落重型轟炸機或者皮糙肉厚的德國戰鬥機上不佔什麼優勢,但是對日本飛機確出奇的有效。日本飛機對飛行員和郵箱都沒有鋼板保護,所以只要火力密集的機槍子彈掃一輪過去十分容易起火。樓上所說的「打火機」這個名字就是這麼來的。並且美國的12.7mm機槍是當時武器庫中所有航空武器里彈道最好的(勃朗寧M2,一直到現在還在服役),加上充足的載彈量,決定了20mm機炮什麼的在太平洋戰場沒有什麼市場。說白了就是實在沒必要啊。
在歐洲戰場這邊,P51什麼的也是6隻12.7mm機槍的標配。美國戰鬥機在歐洲戰場的主要任務是護航他們的轟炸機群,這個任務決定了他們的飛機必須要有較高的持久戰鬥能力。比如P51的一個重要優點就是航程特別遠,能給轟炸機進行全程護航。這種情況下航炮載彈量低的劣勢就顯露無疑,威力大歸大,兩口把子彈噴完了護航機也就沒有實際作用了啊,還是能射的久一點比較重要。並且作為護航任務來講,擊落德國來襲的戰鬥機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趕跑他們,擊傷就可以達到目的。
不管是太平洋戰場還是歐洲戰場,大口徑機炮在美國的少數機型中還是出現過的,只不過無法成為主流罷了。沒辦法
美國人生產了很多20炮,不能裝備的都有3萬門以上(完全不合格,不能發射,但是就是造了)後來呢美國軍工產業,口徑超過或者達到20mm的,一律叫做炮叫做炮,就必須走炮的流程和規範
當然公差也是所以,20mm炮的公差和大口徑野戰炮一樣做出來之後,勉強拼上就不容易了,更不用說發射了,光是一個彈膛就能差1mm的公差,根本沒法發射。換句話說……體制問題實際上美國人在太平洋戰爭中,機槍只是勉強夠用,事實上海航自己也裝備了進口的機炮(國產的實在是沒法用)所以美國人一邊生產了3~5萬門(土豪)不能用的機炮,一邊購買了英國人能用的機炮裝備。無奈軍工的人絕對不願意放棄這塊肥肉,據理力爭,一直在用可愛可敬的納稅人的錢持續製造不合格機炮,另一方面還是用可愛可敬的納稅人的錢去進口英國本來就緊張的機炮(還是用美國援助物資生產出來的,英國代工了……)
簡而言之……美國人是準備在戰鬥機上大規模裝備機炮,但是軍工的人死死卡住,事實上這麼多機炮已經可以裝備美國所有戰鬥機了,而他們也是這麼準備的,可是軍工的人一定不願意改變流程(成本會提高很多),一邊又抓著國家多的要死的戰爭款使勁花……結果就是,美國在倉庫里堆滿了整個國家戰鬥機機炮儲備(不合格品),卻無法裝備。這個情況,直到50年代才得到緩解。
所以人家不是不想裝,而是情況不至於特別特別急迫……或者說……前線死人的成本還不足以填補餵飽軍工那幫官僚胃口的量……
因為美國在二戰里沒有研發出一門頂尖優秀的航空機炮,並且在和日本的交戰中,12.7機槍打擊日軍目標是完全夠用的,並沒有急切的需求,況且自己造的機炮完全不靠譜,那就繼續用12.7了
美國人也考慮過20mm機炮的計劃
到了朝鮮戰爭認識到火力的重要性,有很多米格15被打的彈痕累累,但依然成功逃走,所以有一批佩刀裝備了轉膛炮,海航或許是不想和空軍一個樣吧,黑豹美洲獅裝備的都是anm3機炮陸航和海軍計劃著要全面升級軍用飛機的武器到20毫米口徑,搞了一個非常大的建設計劃。但在1941年交付時,成品被證明非常不可靠。彈藥輕輕敲擊撞針,引起相當多的走火。英國人但接到M1後感到失望,可靠性都被美國人吃了,卡彈變得更嚴重了。對於翼炮而言,走火的問題也有可能造成左右翼重量不均——偏航,以及更多的卡彈。後坐力上的不平均對於瞄準也是大問題。結果英國人緩解產能的打算沒有實現。
至於美國人自己,雖然USAAC和美國海軍都希望用它代替現有.50武器,但卻又拒絕修改有問題的燃燒室的設計,而是改動其他方面,成為A/N M2。直到42年下半年,陸航已經收到40萬發炮彈,但炮依然不適合使用。到了1945年底,陸航仍然在修改M2。只有國際收割機公司生產給P-38裝備的版本,由於可以在機鼻內改裝擊發裝置,走火問題比其他飛機來得少。Mk.V設計出來後,美國人也跟著使用A/N M3——仍然不可靠。結果大部分美國戰鬥機不得不使用.50直到戰爭結束。直到二戰後成立的美國空軍(USAF)採用的電擊發的M24才徹底解決問題。英國授權美國【亂談】「西斯帕諾」武器業務小傳【原創】
一張圖你就懂了
二戰中美國也生產過裝備航炮的戰鬥機,就是「小名鼎鼎」的P-39,綽號「飛蛇」。這貨在發動機放置在駕駛艙後,機頭裝有7.62*2、12.7*2,還有一門37mm航炮。不過這門航炮的帶彈量只有可憐的30發,這還是後期改進型,早期型號傳說只有15發。。。說它「小名」是因為它的知名度比P40、P51,甚至P47都差得多。說它「鼎鼎」是因為,雖然這款飛機被美國空軍看成垃圾因而淪為教練機,但是在作為援助送到蘇聯之後,卻得到了蘇聯人的好評。之所以如此,個人覺得還是實際作戰需求決定了武器的發展方向。正如洪令錦同學說,二戰中德國和日本都沒有裝備重型轟炸機。德軍最大的轟炸機也就是he111而且數量有限,沒有「蘭開斯特」那種被bf110的兩門20mm炮輪著打都打不掉的怪物。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更是出了名的機動性好防護差。加上盟軍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和12.7mm機槍不錯的威力和射擊精度(12.7mm機槍彈可在200米距離擊穿15mm鋼板),美國空軍也沒必要給戰鬥機安裝帶彈量少、射擊散布大的航炮了。至於P-39,在蘇聯人手裡主要用於低空作戰,還經常客串一下攻擊機的角色。37mm炮單發炮彈的威力確實讓蘇聯人眼前一亮。至於說P-39操控性差,沃特???老美你們就是總開好飛機給寵壞了,飛慣了伊16的蘇聯飛行員笑而不語。
反對美國不需要大口徑航炮的論點這篇文章已經能清晰地解釋為什麼美國在二戰中選用0.50口徑Big Fifty—簡要做一個梗概
1, 美軍在戰前已經廣泛採用了0.50勃朗寧機槍彈及其槍族,從陸軍到海軍,船大根本掉不了頭
2 0.50機槍彈的毀傷效果不錯,尤其是各類的」夾餡「彈,對付各類只有金屬蒙皮或者半金屬結構的飛行器綽綽有餘,包括日海軍的92式96式,日陸軍的92式97式這種大飛機。否則也不會在交戰情況更加複雜的歐洲,繼續使用0.50彈藥3 美國也下大力研發了20mm口徑的M2機炮,實驗中達不到要求。在20世紀上半葉,軍工體系中的所有環節都想做到世界頂尖是非常困難的,哪怕是美國。槍機可能在大國做的不如小國,戰前的法國或許是航炮領域真正的領頭羊戰爭雷霆里,美系二級飛機擁有五級頂級火力你怕不怕!不過我還是喜歡151,那聲音太爽!肝出的金d9鎮樓!
沒有合格能用的20炮,因為美國製造標準是.60口徑以上的武器,按照野戰火炮的製造精度製造.所以造出來的20炮根本不能用,打個一發就卡甚至不能擊發.另外英國人已經在圖紙上標註了改進可靠性的方法,美國人不屑於使用,所以自傲+製造精度,所以搞不出來能用的機炮.
如果說如今的戰鬥機還在使用12.7毫米的機槍,這自然是個笑話。當今美國戰機大部分都在使用加特林機炮,自然是因為高射速帶來的準確度。美國海軍使用的密集陣也是加特林結構,雖然只有20毫米,但是通過使用先進的彈藥能保證接近30毫米火炮的威力。
而在二戰期間,飛機遠沒有如今這麼抗打,火炮的精度也沒有如今好,所以密集的火力要勝過單發炮彈的威力。12.7的子彈在使用燃燒彈和其他彈種後對二戰的薄皮飛機也很有效,而小口徑意味著更多的載彈量,通過多挺機槍同時開火能收穫比機炮更好的攻擊能力和精度。
1.機炮射速慢,毀傷概率低,而高射速的機槍拉彈幕很方便啊,有木有!提前量估不準?拉彈幕啊!
更何況後期這貨,.50-caliber AN/M3 Browning Machine GunThe AN/M3 Browning Machine Gun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weapon but increases rate of fire from approximately 800 rounds / minute to around 1200, mulitplying firepower by a factor of 1.5.
The AN/M3 features a mechanical or electrically boosted feed mechanism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fire to around 1,200 rounds per minute. The AN/M3 was used in Korea on the F-86 Saber, F-84 ThunderJet and F-80 Shooting Star, and in Vietnam in the XM14/SUU-12/A gun pod. (Wikia)也就是說喪心病狂有木有,用了電動之後,射速從M2的800發/分,提到了1200發/分,掛上六門,6X1200,7200發/分啊!只看射速,密集陣的炮才4500發/分,這酸爽!而AN/M2 機炮 只有600到700發/分,F4U-1C頂多掛個4門,飛行性能也比掛機槍的差了不少(哼哼就是WT黨,不服來BZ (?òωó?) )手機碼字太累,以後慢慢補充
4.損傷效果差不多夠介貨也是.502.彈道分布
3.彈藥量貼個鏈接,很全的M1,M2機炮資料(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會打炮了!)https://openlibrary.org/books/OL24199179M/20-mm_automatic_gun_M1_and_20-mm_aircraft_automatic_gun_AN-M212.7口徑機槍是那時的美帝唯一能兼顧射程, 威力 ,彈道性能 ,精度, 重量 ,載彈量, 生產性能以及成本和故障率的航空武器……雖然其實重量和20炮比並沒有多少優勢,因口徑帶來的射程問題也是存在的,但是!幾乎不存在威力不足的問題。
不說敵機皮薄,不說穿甲燃燒彈,光是對頭時和俯衝時的相對速度帶來的機槍彈初速大幅提高已經足以讓12.7撕碎大部分目標,在這一點上那些在陸上的12.7雖然用著一樣的彈但是根本比不了……
沒看過紅色機尾吧?哈哈,黑蜀黍可是用6*12.7的野馬乾翻3000多噸的驅逐艦呢…(☆_☆)
也有啊。。。至少海盜家族就有ANN2 20炮的型號,但是20炮二戰期間一直飽受諸如炮口結冰無法擊發等等的困擾(美國人打到韓戰都沒鼓搗出好用的機炮2333333333)所以炮海盜貌似只有那款塗黑了帶雷達夜間戰機用得比較多(大概吧。。。詳細的你去看一下《海盜無敵》。還是12.7的M2和M3機槍結實可靠,而且M20彈(其實美國的12.7彈個頭比起日本的20炮也沒差特別多。。。本來大口徑機槍彈和小口徑機炮彈的區分就不是很明顯,比如蘇聯的23mm彈就是14.5擴口)的殺傷力對二戰的戰鬥機也足夠,所以就把12.7用了下去。。。廣泛的換了機炮還是等到戰機近距離格鬥便不再那麼頻繁而且轉膛也成熟了以後才換的吧(畢竟那個時候的機體結構強多了飛行速度也快,射擊窗口小了的話為了殺傷力就只能打投射量的主意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12.7的初速比20高彈道更平,這一點對空戰也蠻重要的(海盜無敵里提過一飛行員用美國20mm砸下來過鬼子飛機。。。
「該載具沒有任何裝甲」
海航的b25可是有安裝75炮的型號,然後這個75炮又改進了一下塞進m24霞飛的炮塔里
點50直到朝戰打米格的時候才顯現老態殺傷力弱哦
12.7 打火機啊。
四個字:體制問題!20mm後期有生產,一大堆次品,管造不管驗設計缺陷。m47也是,m48也是
美帝二戰就沒有正兒八經的造過多少合格航炮。空戰中航炮是要有狙擊炮精度的。軍工那幫官僚,仗著拉泡屎都能賣給軍隊的戰爭期間,拿野戰炮精度的東西來湊數,實戰根本不能用。無奈飛機只能繼續用N×.50潑水。
1是沒有。。。西炮也不是沒想過裝,但是種種原因一直到二戰結束都是傳家寶2是需求不大,對付其敵人12.7一般夠用了,其主要目標還是對方的單發戰鬥機,而對方恰好也不是美國那樣的炸逼流
推薦閱讀:
※相對於我國把軍隊稱為「解放軍」,國外對其自己的軍隊都有哪些稱呼?
※如何看待遊戲《戰地1》將背景設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為何即使擁有數百架ME262,德國依然還是打不過盟軍空軍?
※坦克懸掛中的扭桿使用什麼鋼材,平時如何保養,長期負重會不會發生形變和金屬疲勞?
※能不能介紹一下中越戰爭中的特種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