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認為自己的付出是孩子對自己的虧欠對嗎?對孩子公平嗎?

總聽到一些父母對孩子說養育孩子如何辛苦不易孩子要懂得感恩父母之類的話,這些話是父母理所應當應該對孩子講的嗎?如果不是的話應該如何讓孩子懂得對父母感恩?這樣的話對孩子是否公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兒女。

他們通過你出生,卻並非來自於你,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給他們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給他們的身體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錮他們的心靈,

因為他們的心靈居住在明天的房間里,

你不能探訪,甚至在夢中都不行。

你可以努力將自己變得像他們,

卻不要設法把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停留在昨天。

你是發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

神弓手在無窮之路上瞄準目標,

他用神力折彎你,好讓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讓你在神弓手掌中的彎折令她愉悅吧,

因為他既愛那飛著的箭,也愛那堅穩的弓。

——哈里爾·紀伯倫


這問題回答真困難,在中國一直有孝的傳統,我要說孩子不欠父母的,沒有報恩這一說,那一堆人得罵我不孝不懂事不是人;我要說孩子欠父母太多了,割肉給父母煮湯才是正道,那大家個個都得下鍋,活個屁啊。

所以我就說我的,罵不罵不管了。我邏輯是那種非常混亂的類型,說到哪算哪。

1、孩子不虧欠父母。不要對孩子說「是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這種話。歷史帶來的沉重感太強大了,我覺得只要活在孔孟之道這個圈子裡,逃不脫的,起碼再下去300年也逃不脫。因為道德就是媳婦熬成婆。很少有人能擺脫這個圈圈。

我覺得大家理解的孝道,在古代是一套養老機制,那個時候老了沒有孩子侍奉就是死啊,所以大家要牢牢地用孝道捆綁下一代,因為你沒法捆綁跟你沒有血緣的人(貌似也有A家族給B家族世代當奴隸,不過超不過三代就得反,而且都是大家族,小戶人家就得靠孩子),那只有指望下一代嘍。當然當然,我信大部分父母都是愛孩子,但是父母的愛還是有挑選的,比如重男輕女啊,比如喜歡成績好的啊,再比如疼最弱最小的那個孩子啊……

目前我看到的一些父母(誒對,我就是目光短淺,我就是舉小概率事件,你打我啊,我幹嘛要為了不得罪人小心翼翼的碼字),很多父母是不把孩子當人待,我不是說打罵虐待,而是附屬,那天好好的扒拉二十四孝看了看,卧槽,真是作為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不是正常的有自立人格的人類,但是反觀,一般一個社會最缺什麼就最宣揚什麼(河蟹社會神馬的),宣揚得越極端說明越缺乏。

2、孩子不要對父母說「你生我也沒經過我的同意」這種話。這又是另一個極端。我還是宣揚「父母怎麼待你你就怎麼待父母」這條歪理邪說。現身說法,我爸待我就很差,從出生他就不喜歡我的性別,到我念書一直不太好,直到考上了好大學他才對我稍微好點,現在想想他就是個渣男,我童年很多痛苦都是他帶給我的,好幾次他要殺了我和我媽,後來我父母離婚,我第一次感覺睡在床上的那種安全感,不會有人開煤氣不會有人點火也不會有人拿砍刀,他神奇的地方罄竹難書啊。我就是恨我爸,就是恨他,怎樣,平生最討厭別人在我面前說「他畢竟是你爸」,艾瑪,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顯得自己多麼深明大義,多麼的聖賢,我的感情要你多嘴嗎,誰都沒資格評判他人。所以他老到爬不動之前,我絕對不養他,養我也只掏錢,一眼也不看。

3、所有的愛都是有所求有所圖的,父母無論嘴上說的多無私對孩子同樣。道理很簡單人都是自私的。現在大家罵我啥我都不在乎,要是父母都那麼無私哪裡來的孝道。我姐有了小孩她說她什麼都要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小孩長大點不怎麼聽話她還是會說「他怎麼能這樣對我」,還是有所圖有所求,所有人內心某個地方還是有缺口,大小的問題。

4、我覺得父母對孩子十,孩子對父母五,父母就很開心了。

5還有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個感情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無論親情愛情友情基情,旁人沒資格評論,我在這隻說我自己個人感想,各位罵、罵、罵,不攔著。


可參考這幅畫


當然不公平。

對孩子說題目中那樣的話絕對是一種偽善。不要假裝愛孩子並不是為自己好

對孩子好能換回來良好的情緒感受和情感狀態,這是父母從撫育子女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重大收益。

而「我養育你如何如何不易,不全是為了你嗎,你應當如何如何,你看隔壁家誰誰誰那就是如何如何對他媽。」這些類似的話,一棒子全拍死了父母從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自身所得到的成長與幸福。

家長們應該明白,對自己的孩子,付出與奉獻是利他又利己的事兒,不要把它粉飾成利他不利己的事兒,更不要說出上面的那些損人不利己的話。

歸根結底,家長還是沒有把子女放到一個平等的關係去看待,不是把自己看成了孩子的附屬物,就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物——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丟失了一個公允和客觀的自己。

三年前,王海桑還不為人知的時候,我從讀庫老六那兒買了他的簽名詩集,我要承認我一半是沖著這詩集背後的那個故事去買的,但是,裡面的一首詩深深觸動了我。

一個朋友說:「先掙錢吧

等生存問題解決了

再去讀書,去寫詩,去享受生活。」

然而不,怎麼能呢

我一無所有的時候就開始了戀愛

我喝酒,我打架

我為了一個女人跑了兩千里

為了一首詩,我幾小時蹲在大門外

今天是今天的,讓明天自己來找我

妻子說:「先圍著孩子轉吧

等孩子長大了

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

然而不,怎麼能呢

孩子會自己長大的

如果我等他長大,我就老了,我就死了

我就什麼也做不了了

對不起,孩子並不比我更重要

正如我不比我父親更重要

我們各人都是自己的

相互區別,相互愛著


我小時候,他們就對我灌輸這樣的觀點,弄得我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負罪感,覺得自己是他們的負擔,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覺得我只有為他們而活著。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想,如果不是為了他們,我死了也不可惜。

但是還好後來我醒悟了,醒悟了之後就是心中巨大的憤怒,知道他們綁架了我。所以,我一下子非常討厭他們,對他們再也愛不起來,看到他們就煩。

很多人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但是我卻恰相反,我養了孩子,才知道養孩子是一件多麼好,多麼快樂的事。養了孩子,我才知道以前父母那樣給我灌輸的他們對我有恩的思想,是多麼自私。我從未覺得自己對孩子有恩。那是我心甘情願的,我願意為他付出一切,我也知道,他以後也會這樣愛他的孩子。我不希望他反過來,說可以願意為我付出一切。因為人只有一輩一輩這樣傳下去才有意義。


好討厭對孩子說「你吃我的穿我的,我供你這供你那,所以你必須聽我的…必須這樣,必須那樣」的父母。

小時候爸爸和我生氣的時候就會說「你有本事別花我的錢」現在想起來還是會難過。當時想著:如果我和你一樣大,成年人,有能力養活自己,我一定不會受你的責罵屈辱。你不尊重我的感受,那麼我也不會叫你爸爸了。

因此我總是告訴自己,如果將來打算要小孩,一定一定是我自願的。是他或者她的到來帶給我喜悅或煩惱,然而這些都是幸福的。我應當感激他或她願意成為我的孩子,願意叫我媽媽,願意把我當作最有安全感的依靠。而不是始終認為他或者她虧欠我,屬於我,因而必須服從於我。

中國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這樣,我們的父母為我們付出,我們為我們的下一代付出。同樣的父母的父母也曾為了他們而願傾其所有。我反對某友圈中盛傳的「母乳是媽媽的血」「孩子是父母的債」「父母的恩情一輩子都還不清」這樣的無腦雞湯。類似的雞湯不知道要傷害多少深愛父母的孩子的心。似乎你存在這世界的本身,就是一場永遠愧對父母的苦難修行,你身上的每一滴血都背負著父母債的這座大山。因而,即使在父母經濟條件寬裕的情況下,很多人依然不敢請求父母供自己讀研究生,供自己出國。為了所謂的「子欲養而親不待」,早早的選擇畢業工作,用微薄的薪水和夢想的屍首消滅內心對父母的愧怍。然而,在我看來,大可不必。

我們應該孝順父母但不是因為感到虧欠父母。父母帶我們來這個世界,我們的存在於他們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同樣的,我們也會為我們的下一代付出,享受他們給予的天倫之樂,承擔與之並存的責任和義務。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愛我卻不是感到虧欠我,能夠感受到我的愛從而深切感激,而不是被「孝順雞湯」所累,背負沉重。向下傳遞的永遠都是愛和親情,不是債。

———————————————————手機黨無助的分割線——————————————

12.24日補充答案:

首先,謝謝所有點贊和回復我的知友們。祝大家能夠協調好與親人的關係,早日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大眾往往在看一個問題的時候是缺乏邏輯的,不能夠辯證的思考。當社會主流的由「父母」掌控的時候,所有的聲音都會歌頌「父母」的偉大 辛勤和不易。卻忽略了,沒有哪一個孩子的出生不是父母自己所做的決定,也沒有哪一個孩子的出生經過了孩子的同意。那麼,當「父母們」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非但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環境而感到對孩子的歉疚,反而責備孩子是自己的累贅,這種行為是極其可笑的。

正如很多人所說,生孩子就像投資股票。股票可能漲也可能跌。而股票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人們捶胸頓足怪自己沒眼光。當孩子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父母卻往往剋制不住自己,要用激烈的言辭傷害他的內心,用暴力的手段傷害他的身體。告訴他「你屬於我,我養你,我給你命,你必須聽我的……」


我想起了一個金融學邏輯,儒家文化其實是一種金融工具,孝代表著保險,隨禮也是一種保險,前者是養老保險,後者是意外險,由於生產力的限制,金融發展水平的限制,單一家庭出現意外如死亡必然無法承受,所以鄰里來隨禮這是一種分散風險的行為,養老也差不多,因為你無法進行更好的儲蓄,儲蓄到子女身上更保險。

說實話,現在的隨禮和孝道已經算是封建殘毒了,十分影響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挺浪漫的婚禮來的沒幾個認識的都是為了斂財,挺好的家庭非得弄個什麼長幼尊卑最後出現代溝,現在已經不是過去,雖然中國的金融體系還不健全但是請試著改變自己的觀念,但願以後每個人結婚的時候收到的是好朋友和家人真實的祝福而不是一摞摞鈔票,但願以後每個家長都是因為愛而生孩子而不是因為你媽讓你生了,你爸讓你生了,到了年齡不得不生了,不生的話老了誰養我之類的理由。愛比什麼都重要。


廣東有種說法,叫老豆(老爸)生仔,仔養仔。你對你孩子的養育之恩,孩子會回饋到他的下一代上面,而不是反哺。人類的養育之恩是一代傳一代,而不是兩代人之間的循環回贈。


我大學的專業課W老師的兒子前年去美國留學,機場送行後W老師在朋友圈發了一個狀態,就是詩人紀伯倫的那一首《孩子》: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字裡行間都是W老師對自己兒子的不舍,但是另一方面也告訴自己要學會放手,給自己的孩子以獨立的靈魂跟思想。

今年母親節,W老師的兒子給她發了一段祝福,原文是「今年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個母親節,我們一起攜手闖過了這麼多年最大的挑戰,我也真的長大,為了你,要讓自己更好。」她的兒子還說,「永遠愛你,對你好讓你開心和吃喝拉撒一樣,是我人生中比作的幾件事情。」

看到W老師分享的朋友圈截圖,那一刻我很是感慨,雖然如今的自己還沒有結婚生子,但是這種平等和諧的母子相處關係卻是我最最羨慕的一種狀態。

而就在這個時候,我的一個朋友正在跟我抱怨,自己的老公太聽從自己母親的話,以至於在家裡根本沒有辦法過日子了。

我問你有沒有跟你老公好好溝通一下呢?

她說每次聊起這個人話題的時候,老公就會說,我媽把我養大送我上大學不容易,我不能讓她不開心,任何事情我都能忍。

這種關於愚孝的故事,我聽過無數的版本,就連我自己剛大學畢業那一年我也深深陷入這種道德的束縛中,我媽一直希望我回到老家陪她慢慢過日子,我一一在電話里解釋,說我感謝你這幾十年的養育,但是我期待著有我的人生規劃,希望你能體諒我。

如今快四年過去了,我在深圳這個城市裡工作生活,努力掙錢,有假期就會坐大巴回老家看爸媽,遇上家裡有急事我也可以比較自由的回去,因為我有足夠的調休時間,什麼都沒有變,我一步步的按著我選擇的路往前走,我爸媽也開始慢慢接受這一種狀態。

其實我覺得努力工作跟孝順父母是沒有多大衝突的,我的父母沒有辦法像W老師那樣,有那麼高的學歷修養以及格局思維,但是我自己是可以跳出來解決這件事情的,我沒有躲避也沒有逃離,我試著在這中間找一個平衡點,因為如果我不去解決它,那我自己的日子也過得不舒服,更何況是我們那些沒有辦法跟我們一起成長的父母呢?

有一天我看到龔琳娜在一次採訪中說,她一直在思考父母和孩子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後來她發現,父母和孩子不是上下關係,也不是平等關係,她說父母和孩子其實是前後關係,把孩子帶來到這個世撫養他們長大,再把他們送去想去地方,目送他們慢慢離開你。

當時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很是想哭,這種溫柔的憂傷讓我頗為釋懷,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欠父母很多很多,以至於後來慢慢變成了一種負擔,但是我又必須慢慢說服自己,這本來就是人生繁衍周而復始的一個過程,我感激我的父母,但是我不欠他們的,就好比我也沒有資格抱怨,他們要是能給我更好的出身條件那該多好!嗯,因為他們也不欠我的。

有一天我在夜裡寫自己的夢想清單,其中有個願景就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媽媽?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麼描述。

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看到那位W老師朋友圈的一段話:無為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做你自己,然後你的小孩自然變了,變成你理想中的TA,TA無論怎麼變,都是你理想中的TA的樣子。

嗯嗯,謝謝這些過來人的經歷、體會和分享,我又完成了靈魂靜心的一堂課。


要想毀掉自己的孩子,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具體方法有這樣幾條:

3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鄭淵潔


房祖名說:「基本上我媽,我覺得對我來講,是犧牲了她的一生吧。就從生我的那一刻,就全部都付在我的身上。她的時間,她所想的,她所有的。就是她現在可能她今生所有的東西都會想要說以後要留給我這樣。」

把林鳳嬌拿出來說,不是因為趁火打劫,也不是為了吸引眼球,確實因為她是名人,大家對她的事情都知道,都明白,不用鋪墊,而她也代表了大量中國母親的想法。我曾想過這篇文章對林的傷害,和對讀者的益處,我評估了一下,以我的影響力實在傷害不到人家什麼,但我相信有一批像她一樣的媽媽,包括曾經的我自己,會從中有一些啟發,會讓他們的育兒觀念和人生方向有一點的變化,或者只是起了一點想要改變的念頭。這就夠了。萬事發乎於心。

為孩子犧牲,把全部的時間、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國媽媽的現狀。可我想說,這,並不偉大。

捫心自問一下,當你看著孩子熟睡甜美的笑臉,說出:親愛的,我這輩子就為你而活的時候:你真實的內心是什麼樣子的?是一片繁花似錦,還是一派荒蕪之地;你的夫妻關係是什麼樣子的?是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還是感情淡薄,缺乏溫暖;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樣子的?是擁有夢想和實施的計劃,還是一片迷茫;你對未來的信念是什麼樣子的?是充滿了希望,渾身是勁兒,還是內心冰冷,充滿絕望。。。

答案自在你心。事實上,一個為孩子而活的母親,往往擁有一個不堪接受的自己。孩子成為你逃避自我,依附於人的救命稻草。可憐的寶寶,多麼稚嫩嬌小,就被動的接受了如此大的壓力,如果他們能表達,一定會說,媽媽,求求你,不要為我而活,你的生命很重,我承擔不起!

我不清楚為孩子而活是不是中國特色,但一定在中國最為風行。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有關。

首先,我們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仰還能活的有支撐,有追求,有力量,面對死亡不恐懼,他一定是內心非常強大的人。但很可惜,這種強大的人非常少。我們大部分人,總是要找一點活下去的依靠。於是有人說,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後代。把生命的意義加諸於孩子身上,就是因為自己不敢去體會一下,生命真的就是沒有意義的虛空,也沒有能力和勇氣去探索一下,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其次,中國糟糕的夫妻關係。一個女人,從自己的丈夫身上得不到愛的呼應,自己又不夠強大的時候,就會轉頭扎向自己的孩子。很多女人是把對老公的愛,對孩子的愛,對自己的愛,集於孩子一身。這個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惡果非常嚴重,如果孩子是個兒子的話,也為將來的婆媳關係埋下了禍根。一個媽媽,始終在與自己的兒媳婦搶奪老公,因為她很久以來,就已經在心理上把兒子當老公來愛和佔有了。她自己的老公去哪兒了?也許像成龍一樣在外面花天酒地;也許沒有出軌,但是因為不懂愛,在工作上消耗著自己的情感和精力;更糟糕的,也許在自己的媽媽那裡充當著愛的慰藉。就是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最後,中國一直以來對於犧牲自我的一種頌揚,讓媽媽們不自覺的產生做這種偉大母親的衝動。媽媽們在說出我為你而活的時候,不但不會對自己貧瘠的人生感到羞愧,不會為自己對生命的放棄感到難堪,反倒認為這是一種偉大和榮耀。包括外界,也不會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孩子雖然深感壓力,但也會對母親的這種犧牲感恩戴德。

其實,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無論什麼樣的母親,當必要的時候,犧牲自己的利益,保全孩子的利益,都是本能;孩子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需要母親放下一切,投入所有時間精力去照顧他們,也屬正常。我們批評的是那种放棄自我,一生只為孩子而活的做法。

當林鳳嬌對兒子傳遞出,我這輩子就是為你活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包括我現在的所有,將來也會留給你。實際上,她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我是一個沒有生命尊嚴的人,我放棄了我的生命尊嚴。而當一個母親放棄了自己的尊嚴,她親手帶到的孩子就不會知道什麼是尊嚴。

我們希望放棄自己,來成就一個健康、快樂、幸福有尊嚴的孩子。但很遺憾的是,孩子活出的,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而恰恰是我們本身的樣子。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往往會活出我們最真實的一面,我們不討論這種觀點的對錯,但我們必須承認,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身教甚於言傳千千萬萬倍。

母親為了孩子,委屈自己,承擔痛苦,孩子其實都是可以感知到的,你的憤怒,你的怨恨,你的絕望,都會投射到他的身上。孩子愛媽媽,他自覺不自覺地會與你一起承擔這種痛苦,你長期壓抑著的慾望和情緒,也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釋放。我見到一個非常溫柔善良隱忍一切的媽媽,她帶出來的孩子反倒特別自私。因為孩子從小就意識到,母親在這種壓抑的生活里,並不快樂,他把母親沒有表達的對外界的憤怒,甚至對父親的憎恨表達了出來。

靠苦行僧似的自我犧牲,教育不出來一個健康的孩子。你希望孩子堅強,你自己就得堅強,你希望孩子快樂,你自己首先要快樂,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個典範,孩子才有可能會幸福。我們要為孩子活出幸福的樣子,孩子才會知道什麼是幸福,而不是我們天天用一種不幸福的狀態告誡孩子如何如何幸福。

也有聖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比如特蕾莎修女,和《亂世佳人》裡面的梅蘭妮,但她們都有著堅定的信仰,樂在其中,本身也就不叫苦和犧牲了。如果你是她們那樣的人,那敬佩你,你的生命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你的孩子也能體會到大愛無疆的真諦。其實,這樣的人,更加不是為了誰誰而活,她活出的是最精彩的自我,雖然她為別人奉獻一生,但她堅定地實現的,始終是自我的價值。

轉自微信。


簡單回答問題

孩子不欠我們什麼

好了,我現在有一個問題,我們養育孩子並付出如此多的代價,只是因為我們愛他么,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親情之愛?如果我們選擇不愛他們,不願意負起養育他們的責任,我們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我的答案是:孩子就是我的投資和賭注。

一個只為了基因延續的投資和賭注。

很殘忍和功利是不是?

孩子是我和我的愛人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個基因混合體,從極端自私的角度來看,我身體中每一個基因都迫切希望這個新生命可以最大限度的繼續傳遞自己的基因,儘管這比親自傳播要低上50%的效率。

因為現代文明各種約束,三妻四妾/強姦/人工繁殖/養小三等等太過具有破壞公平性的行為被最大可能的限制了,一個正常思維的生物最理智的行為就是在一個穩定的婚姻關係內,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生孩子,並養育他們到性成熟為止,當然人類比較特殊,他們想得更加周到長遠,於是他們選擇通過各種手段,將孩子培育成將來在婚姻市場上的一個優質的競爭者——畢竟找到一個優質的配偶是可以增加自己下下代孩子(基因的載體)的競爭力的。

好了,繼續展開技術細節就不必了,我繼續往下掰。

所以我的理論基礎就是:

1 所有的生命有一個終極的使命,繁衍複製。因為不把這個使命當回事的生物都自然滅絕了,作為高等生物的人類,這個本能是深入骨髓的。(同性戀問題需另開話題討論)

2 我生了孩子愛他養育他,是我體內的所有基因博弈後得出的一個對大家都有利的基因繁衍存續的策略,我是在投資一個產品,獲得的回報是產生一個優質的下下代。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孩子的確欠我們,恩,欠我一或多個優質的後代。(我這是自扇耳光的節奏么……)

3 因為我並不是全然無私的心態去養育孩子,所以,我們需要用一種更加平等的姿態去面對孩子。

4 孩子也並不是只要生出自己的孩子就算完成任務了,因為現代醫療水平的發展,使得人的壽命大大延長了,父母的角色不再是把你養大再給你攢點錢娶個媳婦出個首付就可以早點去了的老傢伙了(想想蜘蛛,螳螂,臭蟲的哪些可怕習俗吧,人和多生不養的低等動物還是有區別的)他們一方面也可以兼了朋友老師,兄弟姐妹各種身份,另一方孩子通過父母的親緣紐帶形成一個利益團體也是對自己極為有利的事情。最後,畢竟人是一種感情極其複雜精密的生物體,就算為了「自私」的為自己幸福最大化的考量,人也是要對有著親緣的父母心存同情和感恩的。

政治正確的辯解到此結束

以下是吐槽時間

ps下,說道這裡,似乎還是冒出了一點政治不正確的味道,如果父母真正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孩子是不是沒有選擇同性婚姻/獨身/DINK的自由了啊,額,這個,很不好意思,我自己也很心虛啊,我也一直在孩子面前灌輸有家庭有孩子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就是為了孩子將來不會對婚姻家庭有著過於負面的想法,誒呦喂,孩子你雖然還沒長大,我其實一直想著將來給你帶孫子孫女的事情了……


我父母從來不說,卻會在我面前給我奶奶捶背姥姥洗腳。

姥姥奶奶說不要,爸爸媽媽就說,我小時候都是你給洗腳,現在你不能彎腰(她們都有腰椎病),我這不是應該的嗎?

那時年幼的我就在旁邊。

後來我有了女兒,媽媽來幫我帶,每次她買菜回家,我都給她拿拖鞋。

現在女兒快三歲,知道我下班後給我拿拖鞋。

有什麼道理非要說出來呢?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糾結於公平或者不公平。而是應該說合理不合理。怎樣才是合理的。

我覺得作為父母,希望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最終獲得的只是孩子對於父母的愚忠。

在我的感受來說,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常常就會以一種,我覺得我應該對我父母好,所以我另一半也應該無條件的對我父母好的觀念。但是,這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伴侶本人的感受。這最終會導致和這樣的人和他的家庭生活在一起時候的情感上的失衡。

而作為父母,其實也不會是受益者。首先,這樣的強制綁定的關係。首先也是很大程度上讓父母對於孩子產生了強大的心理依賴。這種依賴往往會導致其成年中期以後,精神上非常依賴於自己的孩子,這會表現在對於孩子的家庭的各種干涉(現在很多家庭由於需要父母帶孩子,所以讓這種干涉披上了一層合理的外衣。但是,如果你不想讓他們參與進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會有多麼強烈的不適應了。)而且,還有人會表現出人生髮展的停止。

其次是,這種干涉往往會導致下一代家庭的畸形化。新建立的家庭缺乏自主的能力。很多人處於,既不能脫離父母,又不喜歡被對方父母干涉的狀態。這種模式往往會導致家庭的活力不足,如果把對於對方父母的不滿轉移到自己的伴侶身上的話很容易導致夫妻不和,甚至直接導致感情破裂。而這又會讓父母自己間接或者直接的受到負面的影響。

所以,用這樣的教育方法,不會得到想要的效果。這樣的教育方法屬於:簡單,短視,副作用深厚。

而話說回來,很多愚忠的孩子們,他們真的愛他們的父母么?我也不覺得,很多時候,他們只是覺得定時要去看。看到老人聊幾句:你自己多小心哦。我都幫你安排好了。你有事找護工哦。 他們只是在遵守道義,但不是真心的去體會老人的感受。比如說老人用什麼牌子的尿褲會比較舒服,監護器是否會有不必要的光線或者噪音吵到老人。電腦調到多大的字體他們會看得清楚,這就像很多老人雖說是在帶孩子。但是絕對是他們怎麼方便怎麼來,而不是在意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一樣的道理。

而就我的感受來說。又要回到我常說的內容了。

首先,請準確的了解你的孩子。

然後,改善作為父母的自己。言傳身教。你在她需要的時候幫助到她,在她需要獨處的時候,給出時間和空間。你怎麼做的樣本,孩子也會同樣的模仿。最終返回到你身上。

另外,再插一句對待老人,了解她們的習慣,不要想當然。建立和他們實話實說的關係。減少溝通成本。

至於公平不公平。如果老一代所做的你覺得不公平。就別去做了。另外也別去計較了。這一頁就從我們這一代翻過去吧。


我花錢買股票,股票對我有虧欠嗎?這樣對股票公平嗎?

股票如果漲了,那麼我就賺了,證明我的操作是對的。

股票如果跌了,那麼我就虧了,證明我的能力不夠,各方面(選股,買入時機,賣出時機)都是我的問題。

把小孩當股票,把股票當小孩,這樣就能解釋這問題了。


大部分中國家長對待孩子幾乎都會帶有一種功利色彩,『養兒防老」就是證明。在鍾躍民看來這簡直是一種投資行為,為的是將來的回報。好比農民種莊稼,目的是為了收穫,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那你幹嘛不種草? 這種投資行為的惡果,就是孩子們倒了霉,因為來到這個世界上,根本不是他們的主觀願望,他們是被迫來的,來了就馬上被告之要好好學習,做乖孩子。上中學時,學校走廊上掛滿了愛因斯坦、貝多芬、托爾斯泰的畫像,這就是明白無誤的告訴你;長大要做這類人,想做這類人的前提是從現在開始當個乖孩子。鍾躍民常為此憤憤不平,誰規定的他必須做愛因斯坦?他從來不崇拜這類大師們,小時候讀史蒂文森的《金銀島》,他突發奇想,認為當個海盜船長也不錯,不過他不敢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只是埋藏在心裡。----------《血色浪漫》 都梁


其實他們並不真的這麼認為。他們有時候說這樣的話,只是想讓你聽他們的教育,順服他們的思想——相對於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這樣真的比較省力。

父母並不要求你真的回報他們。他們只是常常詞窮罷了。

我相信,新一代的父母一定會做得比上一代好很多。

:)


看到一邊倒的回答,我覺得我就沒必要答了,只是溫馨提示一下,千萬不要試圖去說服你的父母,你不欠他們的,一是他們那個年紀的觀點你說不通,二是你會被揍都鼻青臉腫!


聽到過一句話,覺得說得很好。

「子女不是在你出生之後很久才出生的人,而是在你死後還要活很久的人。父母唯一要傳遞給孩子的就只有愛。」

ps一句。所以將孩子視作自己的附屬物,將自己的理想、期盼強加於孩子的父母,都不是合格的父母。


如果父母不能從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體會到歡樂,那說明他們本身就是缺乏感受歡樂的能力,與孩子毫無關係。而且由於父母自己不能感受歡樂,而造成了孩子的歡樂缺失,實在是對不起孩子的。

以上觀點,也適用於父母的父母。


推薦閱讀:

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孤立怎麼應對?
小孩在幼兒園被欺負,大人應該教他還手么?
父母總是要我巴結領導怎麼辦?
如何評價父母說「別上知乎那個破網站了,凈說點歪理」的觀點?
為什麼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是一種強盜邏輯?

TAG:家庭教育 | 家庭關係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