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專業出國有何利弊?
如果說考研跨專業算是一種不滿於現狀的努力,那麼跨專業出國算不算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呢?
我在CS看到了不少各種奇怪的專業轉過來的
所以我覺得出國轉專業一點都不奇怪但是他們基本都有一個共性 那就是本科的時候有意識地選擇選擇了很多計算機相關專業課並且實習和畢設都有意識地選擇和計算機相關性最高的內容所以他們能轉專業 理所當然 因為基礎不差 完全滿足錄取的要求
什麼都不準備的人 只靠妄想 那當然是作死 也不值得討論本科國內醫學相關方向,研究生出國轉CS,成功畢業後又念了個第二個碩士學位,計算機動畫,同樣成功畢業。目前也在從事相關行業,除了第一份工作是自己找的,之後的全都是前輩們推薦的。
如果題主所謂的作死,其實想問的是跨專業申請的操作難度,我只能說,才二十齣頭,想做就試試唄,不然以後想起來會後悔現在的猶豫不決。上網查專業資料,寫信給目標學校諮詢具體申請件,跟目標導師套瓷,評估自身的差距然後補足,這些網上都能找到好多經驗,我就不廢話了。
如果題主已經成功申請到學校了,想問的是跨專業學習的困難度,我的經驗是,確實挺難挺辛苦的的,但不是做不到,比別人更努力就好了。寫到這裡,我滿腦子都是同宿舍的各國同學們在草地上party,而我悶在屋裡念書準備第二天考試一直到凌晨兩點的回憶畫面。作死么?確實作死,可是最後我還是拿著還不錯的成績畢業了。雖然不能跟知乎上的各種名校大牛們比,至少我還是成功做到了不是么?
我想強調的是,這段經歷對我的人生至關重要。不在於我最後拿到了多高的學歷,進入了什麼牛叉公司,一帆風順地當上總經理出任CEO嫁給高富帥走向人生的巔峰了,而在於它給了我自信。不管我想做什麼在別人眼裡就是在作死的事情時,我都會覺得只要我真的儘力去做了,沒什麼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所說的 作死 是指很辛苦,我同意。那些科班出身的人已經在這個領域努力了四年,你只有比他們辛苦一些才能與之競爭。
如果 作死 是指找不到工作,我不同意。據我所知,至少在計算機行業,出國跨專業是非常非常普遍的現象。不少本科EE甚至ME的同學去了CMU之後選修了計算機課程最後找到很棒的工作。其他專業的情況應該差不多。「本科學邊緣專業 研究生出國跨專業學了計算機 最後在矽谷找到年薪十萬的碼農工作 贏取(迎娶)白富美 走向人生巔峰」的雞湯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好吧我承認白富美那句是我瞎編的。我覺得挺好的。不試試怎麼知道不合適!本科選專業時又有多少了解?何況人的潛力是很大的。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我的感悟吧。我本科的專業是船舶與海洋工程。這是一個很小眾的專業,而且跟航母一點關係都沒有。我的四年時間都在學習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和結構力學,以及有限元,船舶原理,材料科學基礎和「現代」造船技術這樣的專業課。畢業後一般的去向是,船廠,船級社和設計院,或者想辦法留在本校。這樣確定性的未來是我所不願接受的。從二年級我開始接觸更多的方面,但直到四年級開始申請留學了,也不明確自己想做什麼。所幸我遇到了一位很好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在他的帶領下我開始把過去的經歷串起來,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流體與控制相結合的領域。後來我申請到了現在這所學校的碩士項目,方向是機械工程。其實我並沒有跨專業申請,只是十年前由於生源較少和方向變化,該校的海洋工程系合併到機械工程系裡了。這裡的一位教授,研究興趣和我的完全吻合。我的畢業設計參考了他的研究,也引用了很多他的組的論文。我本以為就會繼續在這個方向上走下去。可是畢竟圖樣圖森破。。。教授沒空位,又不愛說話。。。我不得不去尋找其他的教授,尋找RA位置,不然就只能退學了。。。這裡一年四萬多刀的學費和兩萬多刀的生活費可不是我能承擔的。。。於是在到這裡的前幾個月里,我跑去聽了幾十場seminar,聯繫了機械系二十多位教授。純屬病急亂投醫,各個領域各個方向的都有:船舶,海洋平台,聲學,海洋學,生物控制,控制理論,醫療設備,auv,uav,slam,haptics,結構力學,流體力學,instrumentation,光伏等等。一半的教授回信說沒有位置,其餘的壓根就不回信。。。
於是在生存的壓力下度過了一個學期。
寒假的時候,一個勾搭了三個月的教授終於同意接受我。原本是水下機器人方向,但由於funding問題變成了兩輪機器人。。。專業零基礎,老闆又是業內大牛,出了名的pushy。 現在讀的書是design and control of feedback systems, applied nonlinear control, navigation systems, robotics這種。這樣的生活,一年前申請時如何能想到?四年前在樓頂焦慮地打電話給父母談論未來時如何能想到?但是我覺得挺好的。因為我掌握了兩個不同領域的知識,以及很多領域的大體情況。我會看到很多有趣的方向和應用,想到不少橫向的拓展。要知道a領域內的common sense很可能對b領域的人是全新的(生物界就曾經有個組重新發明了數值積分。。。。)。而且我在以很快的速度學習著這些知識,並沒有感到很吃力。當然每天被老闆壓榨這種事情。。。。。很多時候我以為那裡有個圈,所以只能在圈內走。結果被生活逼迫出去了,才發現其實根本就沒有那個圈。視野多遼闊,世界就多遼闊。這時候再想Jobs那句話,突然就很懂了:keep hungry, keep foolish能有充足的理由說服招生官的話,這是很可行的。但是「充足的理由」是一個很高很高的要求
愚以為:出國以後,你的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是和在國內不能比的,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經歷?學業?移民?掙錢?這比什麼專業要重要。
舉個栗子
AM石油工程的學生里學什麼的都有。
土木工程,地球物理,計算機科學,物理各種各種。。。也沒看她們死去活來啊。。。自從我開始做留學申請這一行,遇到了太多的跨專業申請案例,尤其是學習文科專業的學生,有一大部分都已決定或者計劃改變申請專業方向。比如,英語專業轉而申請教育;傳媒,傳媒轉而申請社會學;法律轉而申請政治學等等。從我們每次講座收上來的答疑問卷也可以看出,文科類的學生對於跨專業申請存在諸多問題。
我感覺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自身的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發生了變化,二是文科類專業對於學生的專業背景的限制相對寬鬆。
我一直在強調,選定自己的專業方向,重點參考三個方面的因素:
- 一,職業目標;
- 二,個人背景和興趣;
- 三,申請的可行性。
當你真的確定了自己的職業目標或是有了大概的思路,而且具備跨專業申請的可行性,重點考慮的問題應該是如何能讓教授看到你是有所準備的,你在所申請的專業方面已經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或者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果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潛力,你的競爭力絕對不會低於那些本專業畢業的學生。
那麼,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能夠換個專業來申請呢?能夠換哪些專業呢?根據上面提到的3個參考標準,以下具體來說一說。
首先,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比如是主要想從事學術研究呢還是做職業經理人,是想做教育行業呢還是從事公共事務領域?對於職業目標,不一定要非常具體,因為現在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大部分也不可能做出具體的規劃。
而且,也未必是在國外學什麼就一定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所以,在選擇的時候,要在個人的興趣和需求等方面做出權衡,到底是要名校錄取還是要自己特別喜歡的專業?如果對於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非常清楚了,那麼選擇起來就不會太糾結,左右為難。
在這裡交給大家一個方法,當你確定了未來希望從事的工作領域,對某個申請專業感興趣的情況下,可以進入國外大學官網,聯繫在校學生,與當事者取取經,看看畢業後大家的就業傾向和機會。因為跨專業申請的學生,不是對自己的本專業不滿意,就是對未來職業發展有個新的新的想法,再次出國深造,可以說關係重大,是個轉折點,必須要了解清楚。
其次,個人興趣;一般在讀大學的學生,還沒有在社會中歷練過,還不清楚生存的艱難。上學也是一樣,要參考個人的優勢、個人的興趣,但也不能盲目的絕對的依賴這一因素。所以,這個「度」要把握好。
比如,假設同學A,英語專業的學生,想要在教育這個行業里發展,對這個方面也比較感興趣,那毋庸置疑,申請教育學院的項目順理成章了。但是,如果A同學對於教育這個方面不感興趣,想從事攝影或者傳媒等其他專業方向?是不是可行呢?
這裡就要建議大家,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在以往我遇到不少類似的學生,個人感覺對某個領域很感興趣,實則不然。這個階段的申請者對於自己的興趣,有一大部分還不是很確定,或者說非常堅定,思路清晰。即使是思路清晰,也要權衡一下興趣與未來生活生存的實際情況吧。比如說在攝影這個圈子裡的人,大部分有自己的事業,這裡只是業餘愛好。或者說大部分不差錢,這些因素是不是要考慮?如果僅僅在網上或者是和周圍的環境里了解了一些,覺得自己未來也想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和生活,那這個決定是否正確就值得斟酌。
從06年到現在,可以說真的接觸了一些學生,申請之前覺得對某個領域很感興趣,但申請之後,甚至拿到錄取之後或者在申請中途,就產生變化,這樣對申請非常不利,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建議大家慎重,全面考慮,冷靜處理。
另外,申請的可行性。這個是大多數申請者都不太容易判斷的一個因素。因為只經歷多年反覆的申請的專業人員才好做出準確的判斷。因為這需要參考以往的錄取情況以及實際案例等。
在這裡,大家可以仔細推敲自己的所學課程以及申請項目所開設的核心課程,看看是否具有一定的銜接性。如果說從所學課程上沒有看到一點銜接性,是不是我就不能夠申請這個專業了?絕對不是。對於即將要申請的專業,有的學生毫無專業背景,但有豐富的從業經歷和工作經驗,一樣可以申請。這裡可以商議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所以,你先要搞清楚自己的情況,自己的背景,優勢,自己的需求。想想為什麼要出去?希望通過在國外學習收穫什麼?自己需要付出什麼?
說點正事,如果考國外的graduate想轉專業的話,可以考慮自學準備下GRE sub
就像陳然所說,只要你做好充分準備 轉專業沒什麼大不了的。這裡有幾個轉CS的例子,你看他們之前的專業。。簡直五光十色。。轉CS之前,他們經歷完全不同,有的是在谷歌微軟等IT企業做過產品經理,有的是參加過一些學校諸如斯坦福的CS暑期短期項目,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絕不是零基礎的CS小白。
當然沒有問題,看你自己的能力,還要看能不能打動好學校,畢竟太渣的讀了自己也鬧心。CS和EE還真的有不少跨專業的。
lz你好,我本科國內讀的市場營銷,碩士申請到了CMU的管理信息系統。只要你想,沒有什麼不可以。
我覺的利弊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職業規劃以及對於計劃的執行效果。
說一下自己的背景:本科法語專業,是一個連高數和統計學都沒有100%純文科領域。在法國商學院里,除了語言交流方面比較順暢,我幾乎沒有其他額外的競爭力。
很多人在結束本科階段學習之後因為各種原因繼而選擇了海外商學院進行深造,雖然「跨界」聽起來挺高端,但是和本科就是商科一路讀過來的學生之間差距依然存在。為了填補在相關領域的知識空缺,期間默默付出的諸多額外努力只有學習者自己知曉。
分享一些個人跨專業出國讀研的一點經驗。首先我們把融入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入學前),中期整體性學習(商科項目前半段),後期有針對性深度學習(商科項目後半段)。
前期階段:前期準備(入學前)
學習目標:獲取實際經驗和感性整體認知
學習方法:公司實習和社會實踐,關注行業新聞動態和發展趨勢,專業知識普及性書籍的閱讀,專業從業人士的請教和交流
具體實行:
因為所選方向是marketing,所以在本科最後一年時間裡,將與marketing有關的崗位進行輪番嘗試,並開始關注相關領域的新聞。即使是一個專業,也會劃分不同的崗位和行業,具體的公司和崗位對於專業側重方面的要求也不同。我們必須在早起就要確定自己的長處以及所適合的發展方向。而實習崗位的靈活性給了我們選擇和嘗試的餘地。我先後嘗試的職位有:某互聯網公司的新媒體運營,某4A廣告公司的品牌和公關相關工作,諮詢公司的市場部,以及某市場調研公司的分析師崗位。
在實習期間,可以對關於marketing的各類工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體驗,知曉每個方向所需要的實際技能有哪些。只要是學校的課程,多少會有一些不實際的空洞內容,甚至是過時的理論,並且每個國家的市場特點也有所不同,國內市場有很多特殊之處。我們需要首先對所學專業在實際工作和行業中的具體發展狀況有所了解。
中期階段:整體性學習
學習目標:掌握專業各個方向的各類基本概念,搭建知識框架
學習方法:
1.先從專業概論/總論類書籍開始看,最好是權威人士的經典教材開始進行知識掃盲。重點做兩件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陌生的概念和術語全部弄清楚(善用MBA智庫百科,維基,和各類學習網站);梳理知識框架,建立知識導圖。
2.基於本專業,向相關領域進行延伸。任何商科專業的學習都不是孤立的,因為任何公司的運作都是各類職能部門都是相互協作彼此配合進行的。
具體實行:
繼續以marketing為例。
第一步:
首先我們可以先從這個專業最權威的人士的最經典教材(科特勒的《市場營銷原理》)入手。在基本商業分析模型,價值鏈,品牌和定位,定價策略,營銷渠道,消費者行為和心理,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概念進行地毯式掃盲,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藉助印象筆記和思維導圖之類的軟體進行知識框架的建立。
動態學習和浸入式方法的運用:需要特別提示的是,由於目前技術發展和市場行業更替等原因,目前商業概念更替速度非常快,在了解每一個新的商業概念時,建議多參考網上較新的信息,很多新的案例都是對過往商業概念的填充或顛覆。與此同時要多將所學內容與國內的發展環境進行對比,目前國內很多領域的研究並不落後,要尋找到建立自身獨有的競爭力。
第二步:
將商業知識的學習延伸到本專業之外的相鄰專業,形成自身商業理念的閉環。比如說我目前所學習的專業全名為marketing management,如果日後能夠做到很好地領導一個市場團隊,那麼我需要將主要知識領域延伸到:統計學,公司財務和會計,供應鏈管理以及設計和創新。
在結束第一階段學習之後,一方面我們需要對本專業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知,另一方面對整個商業也需有宏觀的掌握,並形成自己的商業知識閉環。
後期階段:深度學習
學習目標:將自己培養成特定領域的專家
學習方法:將大部分精力投注於個別學習領域,利用奧卡姆剃刀法則精簡自己的學習內容
具體實行:
到了這個階段時,我們應該能夠確定自己的興趣方向和擅長領域。於是從實際工作中所涉及的方面,建立一個思維導圖,來確定自己深入學習的方向以及相關領域所需要的能力:
事實上商學院的教學並非側重學術,很多知識點並不會講的非常深入。真正要在就業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需要我們對特定領域進行非常深入的學習,將自己培養成專家型人才。
對於深入學習方向的選擇遵循以下原則:不與興趣衝突,符合職業發展方向,內容涵蓋了自身的特長。然後利用奧卡姆剃刀法則精簡自己平日知識的獲取,專註於特定方向。平日可以針對相關的行業動態寫一些評論性文章,或者進行相關實踐。
我的微博:@紀堯姆在法國
我的專欄:知乎專欄
本人本科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網路多媒體)方向本科,現在在讀墨爾本大學Mast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tributed computing). 未來工作準備在讀個part-time離散數學的graduate diploma。
優點,很簡單學得多,見得廣
本科學了大量的藝術基礎課,什麼雕塑繪畫,視聽語言,還有什麼網頁設計,交互設計專業課。專專業還不想EE轉CS,兩年基礎課都是一樣的,所以轉起來相對輕鬆。真的是小白中的小白。這個學期學了分散式演算法,簡直跪了。 雖然課程作業不簡單,但是最後也勉強跟下來了,也沒有坐吃等死混文憑的節奏。轉專業確實獲得了很多視野, 也更容易找工作。但是我轉的專業其實還都是在一個工作領域,但是在IT互聯網公司,只不過是不同崗位而已。 之前做設計師的時候,主要是要求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是一種發散性思維,好處就是想得十分的多,但是比較雜亂。自從學了IT,需要很多邏輯思維,對於自己雜亂的想法,能夠邏輯性的歸納,我覺得這就是開闊視野的一部分吧。 找工作的話,主要還是偏好前端工程師和UI/UX的, 很多job description 中,設計師的bonus都是有code experince, 前端的bonus則是UI/UX background。這恰恰是我轉專業帶來的好處。
缺點,基礎差,學的費盡
對於本科沒怎麼學過高數的人(真心是不教,不是不好好學。高中雖然是理科生,莫名其妙的走了藝術提前批),經管高數C選教了部分內容,跟沒學沒什麼不同。 上了演算法課,你就深知缺少了數學邏輯思維的練習,是多麼凄慘的事情。更別說,有的時候看到了數學公式根本看不懂,只能無視之。可能EE很好轉CS就是學了大量數學,也有很多EE學生,本科也寫C++之類的,基礎好,轉的輕鬆。沒有數學基礎,學IT和CS真心吃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轉專業,尤其是從文科藝術類轉工科,一定要有強大的動力,和堅強的心。說什麼這學不了,那學不了,都是扯淡。樓主加油就一定能至少學的不差。樓主加油看到這個問題首先就想起這麼一個人的簡介:
這段文字曾經(轉文之前)讓我感到人生充滿無限希望然後,再送上一個:
。。。分割線。。。華麗麗地棄理從文的人(兼出國)的人也是有的
因為他們有能力如果有能力,作死也會變得很勵志如果沒能力,作死呀,還是圖樣,做不成有趣的人最後只能發現自己是個逗比。。。分割線。。。本人已棄理從文做好了當個逗比的打算,反正自己高興,愛幹嘛幹嘛當然,也在努力地做一個有趣的人 :)認識日語專業畢業然後來美國讀計算機本科的,認識n個讀英語然後轉計算機或者數據分析的。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
興趣,前景,就業。只有動力,一切皆有可能。我感覺我有資格回答。我本科是日語專業、念了兩年、然後到日本念了兩年政策學、現在在積極複習準備回國內考法碩。是不是好亂啊哈哈我也是這麼覺得的。 因為課程比較淺、學政策學的第一年感覺沒多大難度、基本可以理解、但是那年期末跟一個日本老師談了一兩個小時本專業的問題、才發現這個專業系統龐大內容豐富、並且很強調社會調查和實踐、老師以為我會擅長中日國際比較、但我在中國是日語專業完全沒有中國相關政策的底子、那一刻我明白了我薄弱的日語和專業基礎沒辦法在日本深入本專業的學習、即使想繼續下去、也要耗費比在國內學習多得多的精力(大量的日文專著、接觸日本人做社會調查)和資源(金錢、時間) 還考慮到日後肯定要回國、包括人脈培養、導師平台,等等綜合起來、我還是踏上了回國讀研之路。所以說、如果題主準備跨專業出國讀研、一定要克服語言關、多讀專業書、要有相當的思想準備。當然我也見過混日子讀的、也能畢業、但你要是背景普通的話導師也大可能在畢業後幫你。 以上經歷表明、跨專業出國肯定不算妄想、到國外之後三觀都會變、蠻爽的。ps. 本專業的同學研究生都讀的經營、經濟、會計一類、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喜歡這個專業然而也沒有堅持下去哈哈哈。
作為一個從經濟跨專業出國上CS的女生來說,我覺得利在於你上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弊在於你和同齡人脫節,而且全是專業課你會很累。
能說點本科的嗎。。大一。。。國內經濟學專業讀了一年後轉到美國。。。讀機械工程。。。。。
其實我沒完全理解作者的問題。。如果作者想問"出國跨專業是不是作死",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就是,就讀國外非自己本科專業的(graduate) program,是不是很具有挑戰性。答案是不是的:既然學校錄你就證明學校認為你的專業背景足以勝任這個program。當然你要想做到在同學中出類拔萃可能確實會難一些。但如果問題是"是不是妄想",根據我的理解就是作者想知道申請國外的跨專業的graduate program是不是很難。。首先嘞,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很多國家都有graduate program...但是基於我國人民提到國外一般就是指美國的現狀。。我想說。。如果跨的不是很遠,好好刷gpa再學幾門課就行了。。比如化學跨化工這種。。如果跨的比較遠,比如本科讀文學,想念個物理碩士(如果題主想直接申跨專業的博士的話請考慮個別學校的生物經濟等學科的項目,前提題主本科是基礎科學類的),那就肯定要考subtest了(如果本科選了很多物理課,多到跟物理系差不多,而且成績還很好可以當做個例對待)。更具體的,請參考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網站,上面都說的很清楚,他們招什麼樣的人。。
推薦閱讀:
※現在10年級的國際學校的學生,從現在開始如何規劃(標準考試、活動等) ?
※程序員想要出國工作(歐美國家)有哪些可以努力的途徑?
※哪些國家適合中國學生在該國就業並獲得永久居住權?
※讀 GIS 專業的碩士,將來是出國讀博還是直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