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是否令你感到「壓抑」?真實生活的感受如何?
這裡的「文化」指的是我接觸的各種有關日本的文化產品,包括漫畫、動畫、小說、電影、電視劇等等。
而「壓抑」指的是一種,非常令人不舒服的感覺,或者說「死氣沉沉|,或者說,作為對比,以好萊塢的電影為例,看完之後跟人的感覺就是,美國的社會,城市,很有吸引力,讓人很想去體驗一下(無論是去旅遊還是移民留學等等),或者說單純的作為一種新奇的體驗也很有趣。提這個問題是因為我總有這種感覺,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種感覺?另外也想知道一下在日生活者的真實感受?而看日本電影或者電視劇,總有一種,啊,很厲害啊,但是完全提不起興趣的感覺,甚至感覺壓抑的難受,不知道表述的完整與否。我自己思考了一下,首先可能是日本本身社會氛圍確實給人感覺很壓抑?或者是因為日本的這些文化產品「格局」(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感覺,暫且借這個詞一用)很小,意思是說,很多電影什麼的發生的背景都很小,場景也固定的很小,總給人一種故意遮遮掩掩的感覺。反之,大製作的好萊塢電影就不說了,很多其他限定場景的美國的影視作品相比之下就猶如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很能勾起人的興趣。可能還有一種原因是日本喜歡在小的格局裡講一下宏達的觀念或者故事,一小見大,特別是最近日本的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電影《告白》,《惡之教典》等等,日本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也很喜歡用小的格局(校園),來承載大的主題和故事,總給人一種很壓抑的感受(包括電影本身的節奏等)。 仔細想想,很多日本的電影電視劇與其說是是現實主義題詞,不如說是用著很魔幻的故事去「比喻」生活,反而令人感覺不現實;而美國的電影則是用現實去構造魔幻的故事,完全不會覺得「違和」?這是最近看日劇時候思考的一些疑問和思考。就我本人來說,對於日本文化的喜愛程度按理說遠超於其他國家的文化(當然,主要指ACG文化),但是對於國家和整個社會的喜愛程度如果以歐洲,美國,日本來比較的話感覺對日本提不起很大的興趣(不考慮各種政治因素的話)。我本身對這一點感覺很奇怪,並且在觀看日劇的時候感受尤為深刻,因為比起看美劇對於劇中社會的「好奇心」的感覺總是相差很多。並且能感受到一種奇怪的壓抑。希望得到大家的看法。
學生時代的話,生活還是蠻有趣的。70%精力學習,20%精力打工,10%精力參加一些活動,生活還是美滋滋的。當你真正融入日本社會了,才是你覺察它壓抑的開始。那些說日本社會不壓抑的,我敢百分百確定,你要麼打小在日本長大(看你們中文水平,可能性很小),要麼你對日本社會文化的認識還是太淺。
我是從參加工作開始,慢慢覺察到日本的變態壓抑的。我所在職的公司是個徹頭徹尾的日企,那一年公司剛剛在上海成立了事務所,所以我是我們公司第一個招收的中國人,以及第一個要培養的中國人。由於日本終生僱傭制度還比較根深蒂固,所以日企在對待大學剛畢業的新人(新卒)很是重視,都很願意花重金。加上我是外國人,公司對我待遇不薄。
讓我感到壓抑的是公司的生活,日本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會這樣:
●周一的朝禮 (跟升國旗一樣例行公事) ,全體人員一起背公司的經營理念。
每周輪流一個人在前面講一些話,讓公司的人聽著,能收益就行。例如,自己上周生病了,覺得身體健康太重要了,大家要注意身體;看了一篇什麼文章,說到要好好收拾辦公桌,這樣對工作效益有好處;人要學會聽,然後再發言啦什麼什麼的。。周四到周五雖然不需要朝禮,但是各個部門也是要開會。不論有事報告還是沒有事情報告。私底下,我們經常抱怨這是一個很無聊的行為,可是就是不知道這個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
●18:00以後的無償加班(サービス殘業)
一般企業上班時間是9:00-18:00,或則工廠上班時間8:00-17:00,中間大概12:00可以休息一個小時。工作永遠都是做不完的,每一個參加工作給人打工的人大概都可以懂這一句話。日本人下班時間到了,有的人是想把手頭的某一件事情完結了在回家,而有的人是因為上司還不走,自己不好意思走,更有一些人是為了表現自己很忙,而拖拖拉拉做事情。剛進公司那會,還不是特別懂這其中的套路,一下班就傻傻的說了一聲「辛苦了」就下班走人,還被前輩提醒了。後來才知道平均大家在19:30左右才走。我所在的公司這樣,當然並不代表所有都這樣,但在日本的日企幾乎離不開無償加班。
●下班後的酒宴
要想和公司的人搞好關係,在日企里免不了的就是要參加下班後的「以酒會友"。這一點跟中國差不多,日本一些大的單子其實也都是在酒桌上籤訂的。普遍日本人認為,只有你敢在我面前醉倒,讓我看到你最窘得形態,才能說明你對我沒有防備,這樣才是好的人際關係的開始。一天結束之後,一般有些職位的人壓力都會比較大,他們回家以後又沒有地方訴說,所以喜歡找下屬喝酒吐槽一下他的上司(社長之類)。為了給自己的上司一點面子,一般上司邀請吃飯喝酒的話,非常難拒絕。
●上下班的地鐵高峰期
每天去車站的路上,都先害怕起擠電車的痛苦。別跟我提自己開車去,公司確實可以提供車,在東京啊,坐地鐵永遠快於自己開車。遇到下雨天,下雪天,地震,人身事故等的日子,上了電車中途太痛苦了想下來都下不來。你會說上海北京的高峰期地鐵也這樣,但是你無法想像如此擠到爆的電車車廂竟然也是一點吵雜聲也不被允許存在,就是你的耳麥會漏聲,日本人也會覺得這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干擾,他們習慣了安靜,習慣了早上出勤路上自己與自己的交流時間。住在東京圈,花在路上的時間至少1個小時以上,稍微加點班,一般每天晚上到家都要到21:00了,還不計算參加什麼酒宴。
●漲工資慢,升職難。
除了每個月固定的工資和一年兩次的獎金外,一般小職員很難漲工資。沒有特別的貢獻的話,一年給你意思性的漲2000日元/月左右。公司經濟不景氣的話,還會在年度末給你差評,降工資。升職的話,非常困難。畢竟是終生僱傭制度。你的上司一直不辭職或退休的話,一般你是沒可能升職的。女孩子的話更難,雖然現在社會開放了,工作的女性多了。日本女性還是偏向於結婚生子就呆家裡當家庭主婦,頂多出去做做小時工,少部分堅持在公司上班。看著那些跟我同齡的日本小姑娘,都覺得她們生活的很拮据。平時跟她們一起去玩,都不敢太花錢,由於AA制文化,怕她們花多了月末辛苦。
●單身男女多了,公司趨老齡化。
我的整個部門除了部長全是單身。一個個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也許也正因為這樣,加班的人才會那麼多吧。其他部門40,50歲以上的單身男女還比比皆是,在中國這得多可怕啊。我問過幾個高齡單身了,他們大部分都有強烈找對象的意願,只是找不到所以單著。日本的文化,工作環境等造成的。在交流的時候,你可以很好的區分每一個日本的性格特點,但是工作的時候,他們的行為舉止簡直就是複製粘貼。
日本的壓抑感不是靠我這些白底屏的黑色文字可以描繪的出來的。
造成日本變成壓抑社會的,其實是日本人的「根性」:1.把團隊把組織看的非常重。他們害怕自己突出,被要求要和大家保持一致。上班西裝革履,黑色灰色深色,一概不敢個性化,太個性化顯得突兀。通勤地鐵站內一般都是黑壓壓的。同樣,他們開會不敢大聲說不同意見。曾經十分壓抑。
在老牌製造商工作第六個年頭。
公司規矩繁多,年輕人不能有自己的主見,對工作的事情只需要聽候安排點頭哈腰磨個洋工去做就可以了。很多人都是皮笑肉不笑,分幫結派,內部爭鬥激烈。如果攤到一個私生活不幸福的上司,那就更慘!
對於有上進心的人來說,還有比這更壓抑的事情嗎?
另外,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很有教養的。出了學校進了公司,除非是比較上級的社員,一般有很多中間管理層或者是泡沫時代年功序列爬上去的管理層水平都很有限,一般都需要你去迎合他們的低智商,並且需要時刻準備著不「被」炮灰。很少人會站在外國人的角度理解包容你的努力,特別當你還是位女性的時候。
OK,說了那麼多,我只想說日本是一個文化包容力十分低下的國家。有些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迎合而不是對外輸出,並且適當得去釋放壓力。由某國文化產品引發的對該國的認知變化,這個實在是因人而異,題主因為好萊塢電影而想去美國生活,而我也是喜歡日本那種侘び寂び的小確幸而選擇來到日本。
如果是我的話,自由女神、好萊塢、繁華的曼哈頓固然令人心情激蕩,但我更願意流連在祇園的小巷裡品抹茶。春天去鴨川河畔看桜吹雪,夏天去保津川看花火大會,秋天去嵐山看漫山紅葉,冬天去伏見稲荷大社做新年參拜,這樣的日子我很喜歡。
至於是否感到壓抑,老實說,有,但是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我目前有兩份打工工作,一個在西式賓館,一個在和式旅館,這兩個地方理論上業務是很相近的,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工作體驗差距很大。簡單來說,旅館那邊要比賓館要壓抑。主要是細枝末節的規矩多了很多,許多地方一定要表現出對客人的尊重,工作時時刻擔心自己有沒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或者不好,總之一個人打掃衛生或者刷盤子反而比跟女將さん或者其他同事打交道心情要輕鬆一些。(並不是說這些人性格不好或者什麼,只是在那種環境下不自覺的會傾向於少交流不交流趕緊幹完活走人)而相比之下,西式賓館那邊就好很多了,沒事的時候大家就一塊聊天,氣氛很輕鬆。
通過這些打工的經歷,也算是知道了日本舉世聞名的服務業背後的一些東西,和式旅館和西式賓館的氣氛差異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日本傳統觀念和西方觀念的區別吧。就像其他一些答主說的,公司所在行業對職場氣氛影響較大,傳統行業似乎就會更壓抑一些,而IT這樣的新型行業會好很多。今後就職我也打算優先嘗試有國際化背景、比較年輕的公司。
而在工作以外的地方,感受到壓抑的地方少之又少。大學裡很自由很open,同學教授都很nice,穿梓喵T恤背梓喵背包走在街上不用擔心周圍有奇怪的視線,只要自己遵紀守法就可以很有安全感,天很藍~
至於另外某個答主說的京都晚上八點鐘安靜到掉根針都能聽見的事,公寓直接鄰著京滋bypass、晚上時常要忍受暴走族出沒的我表示由衷羨慕。(你所不屑的東西或許正是別人求之不得的)日本文化可能會讓人覺得壓抑,但是我在日本生活的不壓抑。在日本生活的人接觸最多的還是日本的職場文化。職場上人的負面情緒向下傳遞。被上司罵了找部下撒火是常態。接受這種文化的人,並且負面情緒無法向下傳遞的,可能活的會比較壓抑。但是我並不會接受這種文化。即使上司把負面情緒傳給我,我也不會傳給立場比我弱的人。有理有據的時候我就懟回去。會議的時候一般日本人認為總是說點什麼好,即使是廢話。但是我並不會在意自己在一次會議上一句話沒說。不僅如此,我還經常被日本人說「空気読めない」,「自己主張が強い」,我心裡的想法是呵呵。
其實沒什麼事,該升職還升職,該加薪還加薪。
為什麼很多人會接受這種文化?是因為日本實行了多年的終身僱傭,年功序列制度,加上本身求穩的日本人的性格,讓日本人,以及「融入日本社會」的中國人變得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冒風險,不敢「自己主張が強い」,努力去空気を読む。一旦被集體拋棄,就無法再融入其他的集體。記得知乎上有個答案說,你自己能拿到今天的收入,可能靠的是你自己的能力,也可能靠的是你所處的平台。日本人多數屬於後者。但是我認為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日本的轉職市場漸漸活泛,只要有能力,轉職並非不可能。日式的年功序列造成的老人政治,終身僱用造成的效率低下等等弊端也逐漸顯現。但是對不求上進只求安穩的人來說,這不是好事。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時候,生產關係就會被瓦解。去年功序列化,去終身僱傭化是大的趨勢。誰不適應這個趨勢就會被淘汰。所以,勤於充電才是王道。在日本7年多,留學狗。
學校研究室就我一個外國人,對,專業偏僻,大多數人都去學經濟經營了。除了男朋友是中國人和僅有的幾個中國朋友,打工的地方,實習的地方,做研究的地方,沒有可以說中文的時候。導致我的日文(關西話),嗯,說得非常之溜。。也有插不上嘴融不進圈子覺得壓抑的時候,但大多數時間在各種地方,所有日本人都把我當個寶一樣。在學校被老師被前輩被同輩寵著,在打工的地方被老闆同僚縱容著,在實習的地方被上司關照著。大家都覺得我是外國人,這麼努力不容易,無論我遇到什麼困難一定會幫。漸漸地我的價值觀也跟身邊的日本人越來越像,雖然並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是跟日本人們相處越來越和諧,到哪都算受歡迎,從來沒有遇到過排擠,也算是融入社會了吧。說一下跟日本人相處的重要之處吧:
第一點就是要有基本的禮儀。日本人很纖細很敏感。他們願意幫你,不代表你可以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一切。對他們表示感謝,表示自己的友好之意非常重要。
第二點是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感。和大多數我國人不一樣,一般日本人不會隨便邀請別人去家裡,交往需要循序漸進。如果你想跟一個日本人做朋友,可以先邀請一起逛街,一起喝茶。第三點,尊重文化差異。不否認對方的價值觀,也不貶低自己的價值觀。不卑不亢,保持情緒穩定。你對他們的文化表示出興趣,他們也會對你產生好感,願意告訴你,甚至願意來了解你的文化。我遇到很多願意學中文,把翻譯軟體里亂七八糟的中文寫在簡訊里發給我的,總是問中國是怎樣的呢的,還有拿了地圖和字典跟我探討地區和漢字起源的日本人們。說實話,挺可愛的。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吧,可能本人生活在大阪,學校在兵庫,而這兩個地方的人還是比較熱情的。
個人感覺壓不壓抑,如果你覺得壓抑,那在北京上海可能同樣覺得壓抑。如果你可以跳出自己的圈子試著接觸周圍的人,壓抑感自然也會減輕。至於電視劇或者電影裡面感受到的壓抑感。個人認為,每個人感受都不一樣,我反而就對歐美那種特別注重感官刺激,韓國那種幻想美好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場景限定,代表了實際生活中的圈子,一個人在社會中接觸到的場景本來就很限定。日本的電視劇和電影讓我覺得「很接近生活,很有生活的味道」,當然《惡之教典》《告白》這種片子本來就相當於驚悚片了。。大多數日本電視劇和電影,都是那種平凡日子裡的小感觸,小感動。讓人覺得特別溫暖,同時覺得要善待周圍人。人生不都是轟轟烈烈,能纖細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導致日本人能夠顧慮他人感受,把社會建立成一個誰都能過得很舒服的地方。這也是我比較欣賞日本人的一個地方吧。我是不同意有的答案說「這是一個人情極度壓抑虛偽的陌生人社會」,「覺得客氣和疏離,不會聊私人話題」的。
因為我看到「人情極度壓抑虛偽」什麼的時候,腦海會想到很多和日本同學交往的時候,讓我感到溫暖的場景。
想起有天去同桌妹子(日本妹子)家玩的時候,發現她把我送她的,上面有小刺蝟圖案的生日賀卡,和她最喜歡的她家貓的照片一起,掛在牆壁上,用細細的亞麻繩子串著,掛在書桌的正上方,看書累了,抬頭就能看到。
發現的時候心裡有細細的暖流流過。
想到她過生日的時候,在她家過夜一起窩在小小的床上看電影,早上起來,她用冰箱里剩下的食材隨便做了番茄蘑菇湯,熱騰騰地冒著熱氣,用來蘸吐司吃。
就如同我把高中好朋友送的相冊放在書架最中央的位置,一眼就能看到,就和在國內,在好朋友家過夜,沒什麼區別啊~
會想到MK,一個眼睫毛很長,高高瘦瘦的日本男孩子,在玩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候,被問到交往過的女孩子是什麼樣子,他會有點害羞地說沒有交往過,沒有沒有啦。在周圍此起彼伏起鬨說MK這麼帥不可能沒有吧之後,只好略略臉紅的說,有一個貌似是喜歡自己的女孩子。「什麼叫貌似啊喂!」原來是同一個網球部的後輩,一起打球三年,畢業的時候突然送了他禮物;在他快要啟程離開來東京上大學的前一天晚上,突然收到那個女孩子的line說,能不能把他校服的第二顆紐扣留給她做紀念。MK拒絕了,說真的對不起,我明天要穿著校服和全家人在家門口合影留念,沒了第二顆紐扣太明顯了,好好學習,希望明年能在一橋看見你(此處我腦補了500字作文)
就和我們一樣也會聊私人話題啊~會想到和MK和同桌妹子,一起窩在我家沙發上看電影,三個人蓋一條大毯子,到半夜他們嘟嘟囔囔地說啊~不想回家~ダラダラしたい?こたつ欲しい?
MK挪到和我們一起坐之後(之前還有幾個人,MK和一個四年級的前輩一起坐,和那個前輩一起蓋一個小毯子),吐槽說「剛才那個四年級的前輩突然把毯子一抽抽走了,腳好冷…」一邊趕緊用毯子把腳蓋住。「啊啦啦,前輩嘛~」
想到有天上課我們發現坐在斜前面的S沒來上課,好像是因為前一天籃球比賽拿了最佳籃板王之後被社團裡面人灌酒第二天還在暈著沒爬起來,於是同桌妹子叫上我一起騎車去敲他家門看他是不是還活著(我們租的房子都離學校很近)。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沒人開門。後來發來line說一下睡了一整天。
想到我在食堂窗口,第二次在結賬時候尷尬的發現自己沒帶錢包,準備灰溜溜端著餐盤滾走的時候,食堂大媽津津有味地看著我猛翻書包找不到,笑著說沒事都是天天在這吃飯的孩子,我都看你臉熟了,下次來給就好了。
想到部里指導老師憂心忡忡地擔憂Y學姐,她剛以相似的經歷結束了兩段戀情,都是男方告白,兩三個月後男方提出分手,Y學姐好像有些受打擊後來一直拒絕新的感情。(我們部比較小,大家對彼此的情況都很了解,而且Y學姐的前男友也是部內的)老師那天有些苦惱的對我和另一個M學姐說「我就在想,我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孩子打開心扉呢?」M學姐說:#%^*…我當時只顧著震驚,老師,這不是你能輕易插手的事情吧!女孩子的心思你哪裡改變的了啊!摔
還有其他很多很多具體的場景,讓我不認為日本是個壓抑虛偽,疏離冷漠的社會。
因為那些流動的溫熱的感情我都默默記在了心中。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完全沒有壓抑,
壓抑的時候當然有。
有時候在大學的課上有想說的話說不出來,或者勉強地說出來了,慢慢感覺到旁邊的日本同學好像眼神開始有點放空沒有在認真的聽了的時候;
有時候會被別人有意無意的忽視的時候;
聽到有遠遠的聲音傳過來在說自己認識的朋友G
「那個中國人留學生G好像有點陰暗…平常在班上都什麼話也不說」
想追上去說,告訴他們我們留學生性格都很正常,只是有時候不好意思,有時候覺得自己日語不夠好,才不說話的好嗎,
轉念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在背後被別人這樣議論的時候;
再比如說,有時候你覺得和他們走得很近,當天玩的很盡興,然而到了第二天好像又回到了有距離的狀態;
等等這些時候,
會覺得很壓抑。
但我一直覺得是自己融入地不夠好的問題,不敢隨便說這是人家文化的問題…
來旅遊十天半個月,或者就通過影視作品來判斷人家文化壓抑冷漠,我覺得是我欠缺妥當的。你看到了表層,但是表層之下流動的是每個國家每個社會都會有的人情冷暖。
我有時候就在想自己如果去了別的國家,也肯定會有這樣那樣壓抑的地方。留在國內,估計會覺得很舒服,但是也就少了一些掙扎的思考和努力。
--------------------------
關於職場文化和上下級關係
進入社會之後,特別是進入日本職場之後,也許就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和同事的距離,畢竟社會和大學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也不是定論,隨著每個人對「壓抑」對「距離」的定義和感知能力不同,你的能力把你帶到什麼層次的公司的不同,都是會變化的。
這裡說一說我的兩個前輩A和B。
兩個人都是在日本呆了八年以上,語言學校一年,大學四年,加上在野村證劵工作3年多。
談起在公司的時候,對於他們的上司/前輩,他們的一致態度都是:雖然當時被三百六十度花式吊打訓斥折磨,但是現在想想學得一身本領都要感謝前輩,和前輩,和同期,即使在現在離職之後也仍然都是非常好的朋友。
在事情做不好的時候被上司各種揪著訓斥(詰める),激詰め,怒鳴り詰め,鬼詰め,甚至被暴怒的上司扔東西,有受不了的女生天天都去洗手間哭好幾回。
但是他們也很強調,他們受到的訓斥,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的。
有的答案中提到的「上司動不動就把火撒在你身上」,然後你「壓抑不壓抑取決於你能不能把火撒在比你弱的人身上」,我感覺這也有可能是你上司的問題/你呆的公司的問題,是否能上升到整個日本社會,仍然是一個疑問吧。
之前各種訓斥教訓的上司,在B前輩要離職去創業的時候,問他說,真的不要緊嗎?你要是用錢困難的地方,無論什麼時候,來告訴我。(君、金に困ることがあったら、いつでも俺に言ってね。)B前輩當時和我們講這件事的時候,二十八的人了表情是這樣的:
「我當時眼淚都要下來了…」
(當然我們周圍吐槽說在野村證劵幹了三年多了最不可能困る的就是錢了吧!你上司是知道才這麼說的吧哈哈哈)
前輩A和B也都強調了,「會社は人を育てる」「先輩にお世話になった」(公司給人以成長受到了他們的前輩很大的照顧)的兩個觀點。
A前輩講過他剛進公司時候的故事。
他剛進野村證劵的時候,他的前輩讓他幫忙去複印。「我當時年輕氣盛,收到的投行offer日企的外企的海外的都有,而且我是當年唯一一個進野村投行部(野村是日本最大的投資銀行)的中國人,多多少少是有些プライド(驕傲)的,心想,我經過十幾輪面試,不是來給你拿copy的啊!沒有一點大事給我幹嗎?」(大致是這麼說的)
於是他複印好了之後,就中規中矩,然而暗含鬱悶的手一揚把copy遞給了前輩。
他的前輩看著他,問他「關於拿copy這件事情,你有想過嗎?」前輩A一臉懵逼,拿copy還要想?不就是copy一下嗎?(我們聽他講的的人也是一臉懵逼,拿copy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有必要上升到哲學高度嗎?)
前輩看著他說:「我問你,copy這個事情你干好了嗎?這個copy的目的是什麼,要給誰看,在什麼期限之前,你跟我確認過了嗎?如果是給內部看的,是不是雙面複印也可以,如果是給客戶看的你是不是要加個カバー(套子),如果客戶年紀比較大,你是不是要考慮一下縮放到A3的紙讓字更大?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在想,不就是copy嗎?你在想,為什麼讓我干這麼沒有技術性的活兒?我當時也是一樣的。但是你連小事都做不好,憑什麼把大事交給你?只是按照上司說的去做,是三流的做法。跟上司確認,保證做的沒錯,是二流的做法。在上司要求的基礎上能加上自己的附加價值,才是一流的做法。你現在是三流,等你變成一流後,我才會給你大事兒做。」當時A前輩就覺得,「duang」的一下,心裡明白這是他入社以來學到的第一課。然後就明白要怎麼做事,怎麼擺好態度了。
A講完這個故事之後說「這是我的教訓,我可以毫無保留的告訴你們。希望你們以後做事的時候,也是多思考,多確認每一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你能發揮什麼樣的價值。」
後來前輩A和B也在我們這些後輩犯錯的時候,講過很多他們犯過類似的錯,學到的道理,繪聲繪色。他們會的事情,只要願意學,他們都是非常熱情地教給我們這些後輩。
並不是什麼人都願意把自己壓箱底的技能或者辛辛苦苦明白的自己明白的告訴你。
A前輩說,不是很明白哪裡壓抑。他感覺到的不是冷漠,而是有時候上司前輩甚至是「おせっかい」,什麼事情一些細節都管的很多。但這換個角度來看,他們是真誠的想要帶你一起往前走,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感情聯繫,覺得很暖心,有人會覺得很大壓力,怎麼看待,不過一紙之隔而已。
現在雖然他離職了,無論什麼時候前輩一通電話叫出去喝一頓酒,都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但是我是潛移默化地被改變了關於進公司的看法。
曾經提起「會社」「サラリーマン」之類的時候,我腦海里浮現的是午夜電車裡表情麻木面容疲憊的サラリーマン;
是高峰時期低頭疾走西裝革履的サラリーマン,黑壓壓一片,噠噠噠噠的腳步聲;
是在六本木或新宿的高樓大廈的玻璃幕牆在陽光下反光。
以後電車裡那個麻木疲憊的人會是我嗎。
我以後工作的地方就是這大廈裡面的某個小格子嗎。
所有聽過的那些嚴格的上下級關係,要帶著笑臉陪酒,女性的低地位。
所有這些讓我不由得心生恐懼。
那種千篇一律,壓抑,恐懼,和人際關係的疏離感讓我簡直分分鐘想離開這個國家…
但是在真正和從會社裡面熬過來了的前輩接觸之後,我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能用一個充滿希望的,準備好接受歷練,放下プライド(這個詞我覺得是自尊心和驕傲的合體)的姿態去面對這個事情了。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要在這裡就職,暫時沒有什麼其他選擇,不管這個公司的壓抑程度如何,上司如何,這些外在條件不可控的話,不如學著用積極一點的心態面對。
------------------------------
關於影視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區別
動漫遊戲日劇是很難代表日本的生活和文化的而且《告白》和《惡之教典》這種陰暗系的電影,你不感到壓抑才奇怪啊…
雖然我也很同意,日劇一般設置的場景很「小」,少有美劇那些各種大設定異世界,飛起的想像力。題主能從日劇中就感覺到這一點,真的很厲害。
關於日本的「小器」,在「日本有什麼糟糕之處」的這個答案裡面我覺得被分析的非常詳細到位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295145/answer/44646371
但是想弱弱的說一句,日漫的世界觀還是很龐大很精彩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One piece,Fate系列,ハイキュー,進擊的巨人,Gundam火影eva多啦A夢寄生獸夏目友人帳百鬼夜行抄銀魂怪物獵人…要什麼有什麼,要什麼世界觀有什麼世界觀,要多龐大有多龐大,要什麼類型有什麼類型,千種口味任君挑選啊(撲街
想再補充一點,ACG文化不過也只是日本的一個產業一個領域而已,也根本無法代表日本文化。
日本的亞文化分支是很細的,產業鏈也很完善,所以ACG文化一路研究消費者(視聴者)心理一路衍生一路發展,才有了今天。
如果用影視劇來看一個國家的文化的話,萬一某外國人通過看《幻城》《微微一笑很傾城》《穿越太子妃》《一起去看流星雨》來推測中國文化…
-------------------------
你知道來日本上學之後,我最壓抑最心塞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嗎?
是去年過年的時候回國,我舅舅一家來我家玩兒。他們對我「去日本留學」似乎非常不滿意,我覺得好像沒什麼話可以聊選擇了沉默,於是他們教育我做人不要太清高。
我舅舅舅媽在一個縣城裡面做生意,生意做得很好。我們一年到頭見不到一兩次面。
(再此我向申明我對縣城或者農村沒有絲毫的偏見。我心塞純粹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那幾天的日記大致如下。
我和堂妹掛在陽台欄杆上,閑閑的時候,我邪邪一笑想問問我堂妹有沒有和小男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她突然說
「日本人都很變態的咧」
「姐姐你看過手撕鬼子沒有?」
「日本男的是不是都像AV裡面那樣」
之類。吃飯的時候,我舅舅說
「你說說你小舅舅都四十歲了還沒結婚」(謝謝小舅舅 他們聊小舅舅的話題的時候 我就能獲得片刻的休息)
不記得是什麼事情了,我很普通地發表了一下我的觀點「我覺得還是不能所有事情往錢往權上面看,雖然錢也很重要。」
「哎呀你要是這麼高尚,那就沒法溝通了,講點實際的行不?」
我堂妹又說
「我們XX縣(舅舅他們住的地方)是內地小香港好不咯!唱個歌5000塊,嚇死個人的。」我聽到這句話我真的驚了,一驚於他們娛樂行業發展的速度(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二驚於他們覺得自己那塊兒是內地香港。
舅舅又批評我「清高」的時候。
「做人不要太清高,你看以前那個清官海瑞 ,他為了證明自己的女兒沒有吃別人家的東西,把他女兒肚子剖開給別人看,來證明他是清白的,他是高潔的,你說他有多殘忍?和下里巴人在一起就要說下里巴人的話,舅舅這是在教你做人,教你生存,你平常就不要這麼端著,這麼矜持,都不和家裡人親近,這是你的根你不可能斬斷的,你媽媽每年都要回來不是?」
後來說道
「你十有八九是要在日本就業的吧?」
(然後意味深長的看著我,意味深長地和其他人交換眼神,然後又看著我)
(我一臉痴呆)
」舅舅這次過來,帶著你們姐妹倆兒出來玩,說白了就是,雖然你爸媽生意做不好,但是你還比較爭氣,又會學習,這次來說白了就是攀親戚來了咧嘿嘿嘿!你平常就和xx(我妹妹的名字)多溝通溝通,多和她聊天!」
「我們家現在就差為官的,別在小日本讀書了,回來考個公務員比什麼都強。」
(據說過年時還有不熟的親戚問我媽,說聽說有留學生去了日本就去做風俗業做援交的事情,我媽只能說那不會。心疼我媽)
說實話,每次他們開始說話的時候,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的摧殘,壓抑地要爆炸。我說話說我清高,我不說話說我端著。要是舅舅開始對著我說話,就更糟糕了,我能清楚的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起伏,一種很重的東西在胸里堆積,想掀翻桌子,想把菜拍在他臉上,雖然最後我特么還是要笑著說「是。」「確實有道理。」「好的。」
然而實際上,他每句話都讓我分分鐘要爆炸,然而我不能炸,將近一周,我每天都感覺怒火在我胸膛中翻滾,而我要壓住,槽點太多,不知道從哪裡吐起。
當然這可能也不能代表中國典型的七大姑八大姨式關心,我也不會過多抱怨我的原生家庭。可能他們還覺得他們都是好意,真覺得自己真心實意教我做人。
--------------------------
我又問了我一個世界觀比較清奇的朋友這個問題,他言簡意賅
「有錢在哪裡都不壓抑
你壓抑就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改變你的生活現狀 要住在這個房子里 要在這個你不喜歡的地方工作 買不了想買的東西」
然後他接著用他新買的烤盤烤起了好吃的。
一口老血噴出來。
--------------------------
(2017/1/13 修改補充
說了很多好的,好像被噴了,那補充一點我覺得日本不好的地方吧。
這點我覺得「日本有哪些糟糕之處」中的這個答案,基本也就是我想說的內容。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295145/answer/134316776
一部分人對於中國人的歧視。知道你是中國人之後態度會明顯地變化。再比如國際新聞的課上總有人拿類似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來,類似「農村留守兒童一年減少百萬,社會主義的成果?」(暗示數據造假),深圳廣州一帶的童工濫用,孩子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等等等。雖然有些是無法反駁的事實,但是每次只有負面的東西真的很煩。
大學裡面的反智主義。學校裡面很多人都是互相比誰拿的F比較多,一打開twitter整片都是哀叫又拿不到單位了hhh等等等等(當然也不是全部人都是這樣,只是這樣的人很多很多)
------------------------
總結來說,壓抑不壓抑,我無法下總體的定論,我只能說,我過的不怎麼壓抑。
我捫心自問我在以我的溫柔和真誠對待我周圍的人,雖然很多都是一些小事,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寵物貓的名字,給書法部的老師和幫過我忙的前輩認真地寫年賀狀…
而他們對我也很溫油,我是這麼感覺的(?ω?)ノ
前兩天同桌妹子MKS來我家給我開生日趴,幾個人竟然背著我給我帶了個小小的生日蛋糕。炒雞感動!
(說個小插曲。在回我家的路上,蛋糕放在同桌妹子的自行車車簍子里,妹子步子放的很慢,扶自行車扶的特別用力,說「あまりぶらぶらしちゃうとケーキが死ぬから..あΣ(?д?lll)さっきグァンってやっちゃったからもう怪我しちゃったかもしれない」「要是晃的太厲害蛋糕會死的,啊剛剛(自行車)「咣」地一下可能已經受傷了…」感覺這個說法好萌啊(′▽` )?,不知道是不是日語里蛋糕糊了的固定表達)
收到的書法部老師的年賀狀。雖然都是一些客套話,今年也要好好加油啦之類的話,但是想到老師要寫幾十上百張年賀狀,通常情況下是只寫名字+恭賀新年就結束了的,而我的這張上面還有幾行字,我也很滿足。
這是我在我所處的這個環境(東京郊區某文科大學),這個年齡(本科學生黨還沒踏入社會),感受到的小小世界。
有反對意見也只想說,求輕噴~
我身處這個地方,有我所不能改變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用更加積極向上的目光去看待我的生活,盡量以誠待人,期待別人以誠待我。
想對半年前的此回答做一些補充。
可能是對環境又熟悉了一些吧,如今看當時的回答似乎帶有一些不滿,半年後的自己已經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有些反思當時是不是對別人的期待和要求太高了。現在的我更願以一種局外人的心態面對自己局中人的生活。也就是,別人對我的任何態度,去體驗但不上心。我覺得這個轉變行之有效。比如,最近忙於實驗,和同學一起,當然是有前後輩之分了,作為後輩的我,放在以前大概會對這種學生間的等級觀念頗有微言。現在更願意以一種去留意文化,但內心不波動不生氣的心態,專註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有時候會忘了學歷不只指學位,還包括學習經歷,留學的學習經歷中,既有令別人羨慕的部分,也有必須自己一人承擔的不如意,比如可能有來自別人的歧視目光或不友好。
有時候覺得別人戴著有色眼鏡,可是當我這麼覺得別人時,或許我也戴著有色眼鏡呢。
實驗的時候遇到了更多的日本同學,交流也多了些,有依然保持距離的,有自來熟的,也有願意友好說話,理解不通的地方查字典查圖片給我看,給我提學習的聯繫,與人相處的建議,講他們自己的有趣經歷。。。大家一起笑
才發現原來講話沒表情的同學其實內心很豐富也友好,有自己的想法,也會不甘願一輩子做工薪族,也害怕過勞。無表情可能是深諳日本社會的相處規則而有些麻木,熟一些後也是會開玩笑會笑的。覺得別人對自己有誤解時,自己是否也了解過別人呢。
是的,這個社會還是壓抑的,還是外國人學生的我還並沒有接觸太深,也還不需要理解多深。是的,還有選擇。
帶著包容心去體驗,不讓無用的情緒影響學習生活。這麼告訴自己。
2016年12月20日
——————————分割—————————
壓抑,以前在語言學校很安逸且沒打工,進大學院後,才算接觸日本人多一些。
講話沒有表情的同學,教授對於我以前學的跟現在不同的質疑。一開始抱著友好熱情的心態想會不會交到朋友,後來發現下了實驗課,跟帶實驗的同學打招呼,人家一臉不認識你。明明是同一個教授帶,每周開會都見面的同學,出了老師辦公室,他跟你打招呼都那麼勉強。一開始的這些真是心態變的敏感脆弱受傷。
後來好好寫作業比日本學生認真,教授的質疑便少了,也並不會想要和日本學生交朋友了(日本同學親口告訴我說外國人想和日本人成為朋友非常難,並不是針對外國人,自己本國人之間也有很大距離)。
覺得壓抑,有語言障礙上帶來的一些學習困難的原因,另一方面,隨著聽力能力的提高,聽懂的東西更多,便發現日本人表面和背後的差別。比如背後議論別人啊,議論別人還來問我意見,我只能說我日語不好,聽不懂你們講的,以及背後冷漠啊,勢利眼啊,其實這些缺點中國人也會有。之所以在日本人身上放大是因為他們表面做的太好了,表面給人溫柔體貼和藹熱心,和初遇的人講話各種對不起不好意思可不可以拜託了。嗯就是這種大的反差,讓人覺得他們虛偽,戴著面具生活。當然也有遇到好心熱情一點的博士,經常吃點什麼小點心都會給我一點,學習上也有給一些幫助,也有同學主動跟我打招呼。
還有壓抑的是一個人住,以前覺得自己夠不怕寂寞,也愛自由,但現在依然是真切的覺得孤寂啊哈哈
但是所有的壓抑,當你不去在乎,就可以主動降低傷害。日本學生可能心裡無視鄙視我,可我心裡照樣也在鄙視他們啊。這代日本學生目光短淺,對外界也夠無知,努力程度遠不如中國學生,即使這已經是帝大。
反正我是外國人,我為什麼要被你們影響心情。英國紳士很有風度,即使並不喜歡你,也會對你彬彬有禮,令你如沐春風。
日本人很虛偽,明面上對你彬彬有禮,令你如沐春風,其實並不喜歡你。
日本社會壓抑感確實有,但這樣雙標合適嗎?
宰府賞春,看到多是穿著各式校服的學生身影,為自己考試和學習祈福,頗有中國孔廟拜孔子的味道。
我就問一旁的學長,菅原道真算是日本的孔子了,那他是怎麼成為學問之神的?
這位學長笑笑道:你不知道,菅原道真成為學問之神之前,可是平安時代著名的怨靈,也是日本三大怨靈之一。雖然他當年學問過人,曾受到宇多天皇的重用,但後來在宮廷政治鬥爭中失敗,被貶謫到此太宰府,悲憤而死。
如今的福岡雖然繁華富裕,然而在古代,福岡地處偏僻,多為貴族左遷之地,原本才華橫溢位高權重的右大臣菅原道真被各種勢力陷害,不得已左遷到太宰府就任一個不受待見的「冷官」,且只能帶上自己的小兒子、小女兒上路。
一路上,照顧著孩子們星月風霜,食不知味。傳道真素有胃疾,他胃痛時常以一塊加熱過的石頭放在肚子上以減輕不適。想必這一路,吃了不少苦,憂了不少憤。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雪上加霜的是,難得從京城傳來的家信,也總是隱約說出了家族被侵削、生活艱難的苦境。
有心無力的菅原道真,只能對著月亮抒發憤懣凄冷之心。
他所作的《秋夜》詩,把自己比作蕭瑟的秋天,反映了他的心境:
黃萎顏色白霜頭,況復千餘里外投。
昔被榮花做組縛,今為貶謫草萊囚。
月光似鏡無明罪,風氣如刀不破愁。
隨見隨聞皆慘栗,此秋獨作我身秋。
到第二年初春,身心受創的菅原道真又深受疾病的苦,老胃病,環境不適造成的腳氣、皮膚病,讓他日漸瘦削,目光渙散,每一天都在疾病交加中痛苦活著。惶惶不知此生何故如此, 一向行事正大光明的自己,為何落得如此田地?
他的遭遇不禁讓人想起有過相似命運的《離騷》作者——屈原。正如賈誼在《吊屈原賦》所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此刻菅原道真的內心想必也是如此感慨悲憤著,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不甘心啊!不甘心!
這一年秋天,他帶去的小兒子就在太宰府凄冷死去,給了菅原道真絕命的一擊。
次年二月二十五日,他就在太宰府孤寂地死去了,年五十九歲。
一個博覽群書、著作等身的儒臣出身的正直高官,終於被藤原大貴族的勢力迫害死了。
不料他死後不久,皇宮裡出現一系列怪事,死了一連串的人,皇宮還被雷劈中了,當場劈死了當初陷害他的主謀之一。於是眾人皆開始認為他化成了力量強大的怨靈,為了安撫怨靈,開始為他建立神社供奉,隨著時間推移,越加拔高了他的地位,最終奉為神位。
學長講完之後,我頓時興趣大增,問他這事太怪力亂神了,難道是真的變成怨靈了嗎?
學長不置可否,笑笑道:其實日本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怨靈這種東西,你信它就有咯。
當 時的我還對日本古代的歷史不太熟悉,也只是曾聽過戰國時代,平安時代等名稱而已,後來慢慢接觸後,發現日本的古代史,簡直就像一部怨靈史,而且從如今日本 隨處可見的神社和民間各地的傳統祭祀,夏日盛大的盂蘭盆節來看,這種對死去靈魂的敬畏和神格化是整個大和民族基因中潛移默化的文化印記,世俗信仰。
在隨後的研討會上,我一度提出了 怨靈文化的話題,與日本諸位前輩做了進一步的交流。
總結下來,可以從地理、歷史、民俗、日本人心理等幾個角度做一番簡單有趣的解讀。
第一:地理因素。
我們知道,日本它首先是個島國,四周都是浩瀚的海洋,時常還有海嘯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發生,從古到今,都不太平,日本人內心對於環境的不安,是古而有之的民族潛意識。
日 本國土狹長,國土中大部分又都是山林地帶,僅有約25%的平原和低地,適合人群聚集,彙集成城市。在漫長的古代,日本人從出生到死亡,基本上一輩子都處於 封閉農耕社會,白天勞作生活,夜幕降臨就是無盡的黑暗包圍,在對黑暗的不確定中,內心的恐懼與不安,產生種種對未知事物的敬畏與幽幻之心。
日本人相信,當黑夜降臨,是屬於有靈眾生的世界,著名的百鬼夜行,就是認為人類活著的世界,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主體。
第二:歷史
在日本,著名的怨靈很多,介紹一個被稱為「日本第一大魔王」的崇德天皇,亦稱崇德院。
崇德院之所以成為最可怕的怨靈,正是死前的立誓發咒,一語成讖。
據日本《國史略》載,崇德上皇死前咬破手指發願「願為大魔王,擾亂天下。以五部大乘經,迴向惡道。」另外據《保元物語》載,他說得更狠「願為日本之大魔緣,擾亂天下。取民為皇,取皇為民。」)自此不食不修,憤懣而死,死狀猶如夜叉。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老子破罐子破摔,跟你們皇室一族耗到底了,從此我願意墮入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道),讓我成為大魔王,從此讓天皇不像天皇,讓百姓來做老大。
這事還真應驗了,本來崇德天皇就死在差不多平安時代後期了,自此後不久,就開啟了日本武家的幕府政權,以及下克上等亂世濫觴。天皇權利就一直被架空,直到明治維新大權奉還。
我說這個是想說什麼呢?
如 果我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的話,在古代因為政治失敗心存怨恨而死的人,肯定不少。而死前發下惡毒詛咒的,也斷然不少,而能夠被認為是強大怨靈的,其實不過是 個數學的概率,這麼多龐大的基數下,恰好有幾個在發出毒誓或者含恨而死之後不久,發生了異象,比如打雷啊閃電啊死人啊瘟疫啊之類,大家就會反推是因為怨靈 作祟,而一些同樣在政治運動中失敗的人就會因勢利導,一方面是藉此發泄鬱憤,一方面也是為了震懾潛在的威脅(失敗者很可能被繼續清算),所以開始傳播怨靈 的傳聞,造成更大範圍的敬畏恐懼而盲信。
一旦這個文化或者心錨被種下,很多事情就會因緣附會不自覺地歸因在怨靈的身上。
而一旦一個事物被大多數人認可相信,虛假也成了事實。比如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民間有了廣泛的知名度。不管關二爺是不是真的滿臉棗紅,諸葛亮會不會天氣預報,總之大家信了,就上升為了民間崇拜。而這種民間信仰就產生了神靈存在本身。
所以崇德上皇的怨靈被稱為「日本第一大魔王」,為人敬畏而恐懼,上面的統治者信不信是一回事,要不要表示點上面安撫人心,才是關鍵。所以明治天皇在重新登位前,特意派敕使去贊歧(崇德院被流放地)崇德上皇的白峰御陵宣旨,將崇德上皇之靈接到京都的白峰神宮裡供奉。
正是這種在日本怨靈文化,使得大多數日本人很難去責難已故之人,尤其是那些執念特別深,意志力特彆強的,比如剖腹自殺的武士,就被認為不可指責。
對死者慎言,死者為大。尤其是說壞話,更是萬萬不可,這種意識滲透在日本文化的許多方方面,尤其是對精神力意志力強大的強勢亡者,特別忌諱。這也是日本即使心中知道歷史的罪與罰,整體也不願意去公然責難祖先的罪行的原因所在之一。(當然現代也有政治因素,比如靖國神社。)
第三:民俗信仰
日本人與自然長期接觸的環境,以及朝不保夕的生命無常感,形成了他們對靈魂,死亡,宗教信仰的獨特理解,也就是最能代表日本人內心的——神道教。
日 本神道教不像其他世界大宗教,有嚴格的哲學理論或類似《聖經》《古蘭經》之類的教義經典,神道教總是反應著日本人心中對一些事物的情感反饋,比如於日本數 量最多的神社——稻荷神社祭祀的就是狐狸神,因為狐狸在古代會吃田鼠,被農民認為是穀神派來的使者或化身,保護他們豐收。
民間共同的意識共同體,造就了神,也生出了怨靈,信者越多,力量越強大。
萬物皆有靈,正是神道教的主旨。
御靈信仰在日本神道教和民俗傳說等雜糅的世俗信仰中,有著非常全面的影響,而由此衍生而出的怨靈文化,一直影響著當代日本的許多方面,尤其是近當代的文學影視創作方面,更容易表現和傳播。
亞洲的恐怖片以日本作為代表是非常強大的一種類型片,鼎鼎有名的《午夜凶鈴》《咒怨》《富江》系列等自不用說,各種劇集電影例如《怪談耳袋》《東瀛鬼咒》《世界奇妙物語》系列等也是源源不絕,始終都有市場。
看過類似作品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日本影視文學作品中的怨靈,令人毛骨悚然的正是,難以妥協,純粹的意志力和精神力驅動,當然,那種意志力用在了仇恨,怨念,報復等負面情緒上,就成了難以擺脫的怨靈。
舉一個耳熟能詳的例子——電影《午夜凶鈴》系列,午夜凶鈴是一個典型的怨靈故事。也是日本恐怖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的白衣長發的貞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故事就從都市傳說一般的錄像帶殺人事件開始,引出越來越大的恐慌與相信,而這些恐懼和敬畏本身,更強大了貞子的力量,使得錄像帶不斷被傳播,影響不斷擴大,最後變成了一個不可毀滅的怨靈存在。
之後的《咒怨》系列,更是將怨靈的不可毀滅與強大精神力的主題內核發揮到了極致,其無人生還的悲劇結局,總是能引起觀眾靈魂深處的毛骨悚然。
所以怨靈信仰的核心是:是否有足夠多的信者,以及亡靈本身的精神力量是否足夠強大。
第四:日本人心理
日本人從眾心理很嚴重,經常朋友圈之間是統一相似的服飾,語言,流行話題等,民眾普遍很相信電視和新聞的報道,且更傾向選擇身邊朋友的意見和情緒。
所以一旦一件事在朋友圈傳播,就會有很強大的信賴強度,而這種信賴強度的不斷升級,就成了類似都市傳說,民間聊齋志異一般的怨靈文化,妖怪文化,鬼神文化等等,真真假假已經不重要了,事物已經存在共同意識體中,就有了意識作用了,怨靈,也是如此。
而這種獨特的怨靈文化,正是日本人內心靈魂深處壓抑的投射。
以上種種因素,常常使得日本人內心往往有種強大的壓抑和孤獨感,這也是我在日本親身經歷最大的體會。繁華的大都市自然燈火通明,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相信,入夜了以後有許多看不到的靈魂遊走,
甚 至生者,也可以因為強大的恨意,嫉妒,仇恨產生生靈,就是人還活著,靈魂丟了,甚至墮落為為禍人間的惡靈。日本能劇中著名的般若,就是因為嫉恨而成生靈的 女人。比如著名的《源氏物語》中有一個故事,男主角光源氏風流倜儻,追求大美女六條御息,後又冷落了她,寵幸他人,六條御息因為強大的嫉恨,不知不覺生成 般若惡鬼,害死了其他女子,自己還不知道。問世界情為何物啊,突然想起李莫愁也可以算是此種女子了…
日本人特別相信精神力量能做到很多事,所以一旦一個人精神上的壓抑無法排除,將會是極大的自我傷害。
而怨靈文化的表現,就是一種消解的途徑。
江戶時代以來閉關鎖國,一直習慣傳統生活方式的日本人,突然在近代被美國黑船來訪一下開國接受現代文明後,飛速發展而又迷失自己,經歷戰爭後重新審視自己的迷茫,不安,焦慮,恐慌下,越來越多的壓抑被釋放在都市傳說和影像文字中。
正因為如此,日本人長期以來對生命有種猶如櫻花一般短暫而絢爛,注重當世享樂的傾向。(所以變態文化也很極端。)而同時,當現實沒有給予足夠快樂和滿足時,那種無法消解的絕望與悲觀就造成了強大了負面能量,造成自殺與孤僻,欺凌與冷暴力的盛行。
第五:文化
以京極夏彥、夢枕貘、宮部美雪、綾辻行人等等大批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感受一股魑魅魍魎,百鬼夜行般的迷幻哀怨之怨靈穿梭字裡行間。
此 外,日本也是個動漫大國,許多動漫作品,都表現了御靈,陰陽師,生死,怨靈破解,消滅惡靈等核心劇情。比如有名的《百鬼夜行抄》,《滑頭鬼之孫》 《bleach》《通靈王》《幽游白書》《犬夜叉》《千與千尋》《蟲師》等等,其實就如同中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說的是怪力亂神,其實核心都是人心, 靈魂和精神的污濁與清澈。
此外,近些年大火的治癒系動漫《夏目友人帳》其實是講許多怨靈被治癒的故事,倒是人氣非常。現在的日本,用更加委婉溫和的方式去消除內心的壓抑。
總而言之,
日本是個資源匱乏而又多自然災害的國家,外部環境險惡且難以改造,所以日本人把希望寄託於人內心的力量,極度相信人的精神力,認為強大的精神可以克服一切戰勝一切。
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菊與刀》所描述:日本人認為身體越累,意志、精神就越昂揚」,「越是疲倦,就越能鍛煉人。
人稱日本「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在其著作《活法》中就反覆強調專註工作、勤奮勞動作為一種精進精神的修行,對自我意志的磨練。
所以日本工作狂很多,職業素養非常高,明明累的要死,還是一臉賠笑。和日本人工作過,總是感覺他們對於工作的細節和完美,簡直到了偏執的程度。
另外,日本人的死亡觀念中,就極其注重一個人的精神力量。
而很多時候,這種精神力量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會表現為執念,用在工作上,是嚴謹認真,用在與自己相處上,就是靈魂的陰霾與壓抑了。
執念讓你無處可逃,執念也讓你無比強大,執念讓靈魂不朽。於是對待很多死去的前輩祖先,日本人往往沒有正邪對錯之分,只有對死者生命里與意志力的敬畏與讚揚。
正因為日本人如此獨特地看待死亡,所以才有了日本美學中的物哀之美,悲與美是相同的,剎那與永恆是可以互換的,所以既可以苟且偷生努力生活,也可以櫻花般絢爛死亡。
這種怨靈文化和死亡觀,也就成了懸在日本人靈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晃悠不息..
這是根據湊佳苗的推理小說《告白》改編的,搜狐娛樂的評論是:本片試圖隱藏的思想主題的根底是對現實的真實描述,對傾斜的社會進行警告,對乳臭未乾的人文主義進行冷嘲熱諷,令人體會到現實生活的徹骨寒意。全片結尾處,轉暗的銀幕中,松隆子所講述的最後的話語正是對這一觀點的最好體現,可以說,這是為傲慢的官能感覺渲染上頹廢色彩的名句。
並不是真人真事,但能從側面反映出來日本青少年文化和我們的差異。日本有心理壓抑的孩子,也有積極向上的孩子。
在日本6年,作為吃貨除了胃覺得有些壓抑以外,其他方面並沒有感覺到壓抑。
首先從職場上來說,我所在的是新興行業的公司,平均年齡27歲,社風非常隨意。沒有煩人的上下級關係,只要工作沒問題你甚至可以燙殺馬特的頭髮穿睡衣來上班。當然想往上爬肯定是需要一定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的,這點哪裡都一樣吧。我沒在日本的傳統公司工作過,也沒興趣,中國人肯定受不了那種公司裡面的條條框框。
覺得職場非常壓抑的同胞多來自於日本傳統公司。其次是生活圈子,很多人覺得跟日本人沒辦法交心,沒辦法成為好盆友。個人認為這是作為外國人的通病,並不只在日本。尤其是在語言還不過關的情況下,連溝通都難,別說交心了不是嗎?
剛到日本的時候我也一度覺得應該融入日本人的圈子,後來發現根本沒必要!
首先在日本的中國人多到你約不完,想玩想聚想瘋完全可以滿足你。其次結了婚,有了小孩以後發現,日本人也是非常注重以小家庭為單位的,即使在公司里玩的很好的單身狗,結了婚以後分分鐘離開曾經的社交圈,除了曬娃就是曬娃!和國內一樣!大家都是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說實話真沒空去忙著搞人際圈子。總結來說,想在日本過得不壓抑,最好的辦法就是:
不!要!壓!抑!自!己!
走自己的路,讓周圍的日本人壓抑去吧!
比如當周圍的日本人明明沒事也要加班的時候,如果你的工作做完了,完全可以自信的回家。沒錯,就是這麼空気読めない。而且要從一開始就是這樣,時間長了他們還會覺得你很酷,偶爾加一次班,他們還會覺得你好認真!!(當然前提是你有工作能力並且在一個看著效率而不是時間的公司。如果公司還是以加班為重,那麼趕緊走吧,這公司沒前途)
日本人經常說中國人我行我素,很直白,但我覺得這正是中國人最驕傲的地方。
而且時代在變化,日本的年輕人已經非常多樣化,價值觀也在轉變,比中國人還特立獨行的人大有人在。最後希望每個在日本生活的國人都能過得開心。如果不開心,那就回國唄!人生苦短,別那麼糾結。壓抑一詞完全正確。畢竟是島國加單一民族。越融入日本越覺得這個國家的人和文化並不是非常健康的。和ACG那裡表現的根本不一樣。我覺得中國文化和美國還是比較類似的,做我自己,管別人怎麼說
我在日本,沒有哪怕一秒鐘的時間覺得悠閑。。
去過九州關東關西,除了大阪稍微好一點之外,其他地方極度壓抑。
剛開始的時候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之後發展到說話會有那種日本人特有的斷句和結巴。
極度壓抑環境下產生的心理癥狀。
你知道嗎,我居住在京都的一個日本社區里,晚上8點以後,地上掉一根針都聽的見,連個狗叫都沒,簡直就是鬼鎮。
是啊,剛去日本的時候你會覺得日本人很親切很有禮貌,路面乾淨。等你住的時間長了,就能理解為什麼日本那麼多宅男。這是一個人情極度壓抑虛偽的標準陌生人社會。
--------------------------------------------------------------------------------------------------------------------------某小清新的高票答案看的我笑死了。
首先你說日本社會不壓抑,你得要去了解和融入所謂的日本社會啊,不覺得在日本那種語言學校的中國底層能算是融入了所謂的日本社會。
其次你說日本不壓抑,是因為鄉下的親戚沒禮貌沒文化對我不好,而日本的同學老師對我很好,所以日本不壓抑。
對你好 就事事都好,容不得別人說一點缺點,世界上有這樣的社會嗎?
這和國外的月亮都是圓的理論有什麼區別?
這其實也這代表了中國封閉落後的農業社會對於工業文明的嚮往和憧憬。
其實心態也可以理解,在國內是處於底層的位置,OK,去發達國家了,在原先的圈子裡有了一種奇怪的優越感了,就自以為可以脫離原先的階級,甚至成為了一種信仰,甚至為了這種信仰去辯護去扭曲自己根本不了解也不理解的社會。
但對於我來說,在沒有比日本更壓抑的地方了,我是上海人84年生人,我們這一代的上海小鬼從小就是受日本文化長大的,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剛出國也覺得國外什麼都好,如今呢?我上個月剛從美帝的 San Diego 回來,加州的第二大城市呢,又怎麼樣還不是大農村。
有時候真不是國外好,而是你在國內處在的環境太落後,至少,我以身為中國人為榮,東京的米其林料理吃多了還是會想念家裡奶奶包的餃子。
最後,最哭笑不得的是陌生人社會,陌生人社會是冷漠社會的意思嗎?
所謂的陌生人社會 Stranger society ,正是一種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表現, 是脫離所謂農業文明宗族文化的現代社會的一種泛稱,絕對不等同於人情冷漠的社會,前者是社會極度發達制度完善的表象,後者是傳統宗族人情社會價值觀的反面。
在日本短期居住的話你有可能會覺得日本是天堂
社會的每一部分都在按部就班的運行安靜,整潔整個社會就像一隻走時精準的機械鐘「咔嚓,咔嚓」分秒不差但是我在這裡居住超過三個月之後漸漸發現一些小問題…比如假如你不合群,你就會受到冷暴力相比起熱暴力,這種冷暴力才是更可怕的這種暴力來自於社會的方方面面假如你是男生,你要和你同學看同樣的動漫,玩一樣的遊戲假如你是女生,你中午吃飯要像其他女同學一樣用比肥皂盒大不了多少的飯盒吃飯,哪怕每個女生都餓的前胸貼後背進了社會,一定要加班,哪怕沒事也要待在公司工作完了要和同事,上司去喝酒其實不用說別的,日本人的自殺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同時日本人均gdp 很高,人均受教育程度也很高,醫療也很發達這幾個條件放在一起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他們的社會出了問題,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問題不給別人添麻煩,聽起來好像挺帶勁的但是你要想到另外一面,別人不給你添麻煩你也不能給別人添麻煩…人類明明是一種群居動物,在社會中陌生人明明要相互協作明明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卻硬生生擺出一副「合作並保持距離」這種感覺,真的是太難受了其實我倒覺得,覺得日本這種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習俗挺好的可以抽空去一趟日本,別去一兩個星期的那種,至少倆月,遊學也好,工簽也罷交流也無所謂,來看看,自己去感受一下畢竟,河水深不深,只有自己去試試才知道想體驗壓抑么,去看下早高峰的品川站就知道什麼叫壓抑了,一群穿著西裝的サラリーマン低頭疾步走著,一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卻又只有腳步聲簡直毛骨悚然,天天早上上學看著這情景就壓抑,看著就能想像出5年後的自己,然後就莫名的恐懼(手動滑稽)
熱愛他們的ACG文化。但是壓抑,又孤獨。
從小二十年為宅憧憬著去日本留學的日子,大地震後在父母的擔憂下換成美國,現在已經在這邊生活兩年半。現在想想,說句可恥的話,我慶幸這一場誰都預料不到的天災,改變了我的整個未來。去年夏天,學生時代最後的暑假,終於實現了日本一行的夢想。申請好旅遊簽證,提起自己ONE PIECE的旅行箱,自己一人,從東京,到名古屋,到大阪,再到京都。最愛莫過於東京。東京的人口密度在夏天令人窒息,然而和紐約地鐵比一切都那麼井然有序乾淨整潔。一開始我沉浸在作為二次元宅圓夢的旅途里,池袋台場秋葉原,幸福得看到每個熟悉輪廓的建築都想哭出來,就像活在自己從小夢想的童話王國之中。
然而,到了黃昏轉向夜裡,一切都有點不同了。密集的都市裡,作為工作之餘放鬆的地方,遊戲廳、狹小的卡拉OK、居酒屋、街頭拉客的色情場所,這些發泄式的娛樂燈紅酒綠擠在一起,讓人喘不過氣來……而沒有這些的地方,又靜得可怕。即便不在歌舞伎町,街上地鐵里也總有散發著酒氣的歐吉桑,盯著你甚至跟著你要一起喝一杯,有的甚至直接提出更過分的要求。雖然其他日本人跟我說過這是日本文化之一,但是作為一個獨身行走在街頭的女性,我感到緊張與壓抑。慢慢地我發覺,在這裡,很多餐廳的位置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午餐時間,好多西裝革履的人獨自前來,坐在小隔間里,默默吃完又默默離去。並不是批判這樣的生活方式,過去的我也是如此。但是自從在美國的環境中生活,我已經習慣了餐館的熱鬧和一群朋友的歡笑。如今再看到這樣全社會獨自匆匆而行的場景,我感到孤獨。後來到關西地區去看朋友,少了高樓多了城鎮的感覺。朋友在日本讀書,獨自生活在一件小而精緻又功能齊全的公寓里,安靜地像另一個世界。朋友已經習慣了這片孤寂。她在這邊大學裡也沒有交到太好的密友,每天大家只是來來去去地學習打工做研究。她說確實孤獨而疏離,卻能幫助她更好地思考人生。然而當我住了一兩天,並想像自己經年累月地過著她的生活時,卻有種很難過的感覺。自己從寂寞中來,已經無法回到寂寞中去。
我感激日本孕育了那麼多精彩二次元的世界,驚艷了我的前二十年。然而喜愛大都市的我,卻不知該怎麼在東京生活下去。在這裡的街道邊第一次聽到街頭賣藝唱著「人生好孤獨為什麼這麼絕望啊」這樣撕心裂肺的歌,這裡的便利店擺著營養齊全卻一成不變的食物,這裡西裝革履的人們走在街頭像流水線一樣冷漠而匆匆,這裡對女性的物化讓我對充滿了男性色情和街頭女僕的秋葉原都失去了興趣……生活壓力那麼大,誰也不想給別人添麻煩,誰也不想打擾別人。那種極致的客氣,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關聯。
當我從日本回到美帝,在地廣人稀的大農場,深深地吸了口氣。也許再看到紐約地鐵的蟑螂老鼠時,我會懷念日本。下次度假見。在日本前後有五年了,沒覺得壓抑過。
除了擔心以後作為女生,可能會影響職場發揮外,其他也沒什麼可以擔心的,所以現在已經打算好,在日本干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去美國。來日本前只知道日本挺發達的一個曾經要干倒中華民族的國家,所以覺得日本人大概都很兇殘來之前對日本一點興趣都沒有,大學的時候太混了,成績不好,英語也沒好好學,被父母逼著出國,但是去美國的話,可能去的學校就一般,抱著這種心情來的。連日語都不會一句。剛來日本覺得日本人肯定很兇殘很呆板,所以對誰都比較淡, 基本上抱著你要跟我吹牛逼,我就跟你吹的態度。不過當初的在當初的老闆帶著我到處吃吃喝喝,然後跟我扯中國的政治,給我科普科普日本的政治。研究室前輩一起做實驗的時候因為我粗手粗腳各種吐槽我一點點教我,我說「得了,得了,再做一遍不就完了么」,之後慢慢變熟了。生日那天我說請你吃飯,很巧妙地讓我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我一巴掌拍在他肩上,把他嚇得抖了一抖。教會了我日本人的喜歡用句式:嘛。如何如何的人就如何如何。先開始覺得這不是廢話嘛,後來覺得真是精妙啊,現在用得比誰都熟。一起和助教吹看過的AV,問他喜不喜歡蒼井空之類告訴他中國人把gay叫「基」,助教說我的名字就叫基。。。我老闆跟我吐槽助教就是跟啤酒結婚了,然後幾年後助教跟我展示他的小朋友,真是恍如隔世。。。坐我旁邊的年紀可以做我大爺的研究員,經常會說你要去哪裡,我帶你一程,看了我的教材,然後等我回來跟我,我說隨便看啊,沒必要特別跟我說,大爺笑的一臉「你果然就是這種人啊」無意中教訓了天天就愛買衣服的日本富二代,發現不成熟日本人就是那麼一回事,膽小敏感,你不鳥他的話,基本上屁事沒有後,過得更舒服了。現在也是研究室前輩了,和後輩扯淡,聽他們之間的八卦好像就變得很自然的事,在日本人這邊我從來沒覺得壓抑過,當然知心朋友是沒有的。然而老實講,一把年紀了,知心朋友哪兒那麼容易交往,在國內也是一樣。不過氣場和的人有時候聊聊天還是有人在,各個國家都有,壓力抒發一下就抒發一下。這個時候你就發現哪裡的人不是人呢,不要挑戰人家的底線,做好自己,在哪兒都一樣。對了,其實還有一點就是,日本人的性格里,勢利是很重要的特色。我的朋友里基本上打扮得時髦好看用貴的東西的人都要比身上明顯帶著「中國特色」的同學在日本好過多了。而我本人比較就因為比較會唬人,研究室的日本人曾經拿著一本介紹中國的書問其它中國人,中國的廁所如何如何,我想要去看那本書,日本人不好意思給我看,還咋呼:「你是有錢人,你不會知道的。」可能因為這一點,我在日本從來沒有日本人來用中國怎樣怎樣不好來噁心過我。我也眼睜睜地看著日本學生吃著研究室某人去迪拜開會帶回來的特產,在聽到價格之後,評價從「一般」到「好吃」的變化。如果想要在日本過得不那麼壓抑,人靠衣裝這點很重要,或者自己就變得強悍,在我校,只要是清華出身的中國人,基本在那個研究室都是扛把子,不管是再排外的研究室。然後就是降低期望,不要強行想要跟他們拉近距離,先把自己的事做好,讓他們想要來找你。不要抱著來國外就是要來根外國人交朋友的心態,不是說不對,就怕在這種心態下,你不自然了。當然這句話的意思也不是讓你只在中國人圈子混。我已經聽過無數回有外國人想要拉近和日本人的距離被打臉的事了。想想自己在中國,要有個留學生給你點好處,你雖然會感謝他,但是你會因為這個就跟人做朋友么。還有記得一點雖然現在的日本是強勢文化,然而我大中華的文化是千百年來的強勢文化,好好用好中華文化,別被現在日本這點強勢嚇到。別讓他們看出你仰慕他們,你得好好做好中國人,否則你就輸了。要是做不好,這是正好堵在日本人「日本全世界最棒」的槍口上,別太滿足他們,但是也別挑釁說日本不好。看到本題隨便答的,沒有組織語言,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若影響閱讀感受,還望見諒。生活兩年沒回國一些小感想。
基本都已經被模式化,很無聊的。壓抑談不上,看個人了。有些人喜歡社交,可以認識很多人一起出去玩吃吃喝喝,不管是日本人還是同樣的中國人或者其他國家的朋友。然後內向點兒的不願意自己找樂子的就一個人待著無聊唄。日本很適合一個人,也不太適合一個人。來日本之前看了很多日本電影電視劇動畫小說,沒太過多的感覺到你說的這種壓抑。
現在在日本生活2年,想說:真的很壓抑。。越是融入日本人圈子內,越是覺得壓抑。很難描述這種感覺,總之就是覺得很不自由,不舒服。儘管生活十分便利,人們都很友好,但就是喜歡不起來。順便幾個同樣在日本的其他國家的朋友也描述過這種讓人受不了的壓抑。來自日本人的性格與做事方式,還有整個社會的各種風氣。其中兩三個人因為這個提前結束了他們的工作,比預定提前很多個月回自己國家去了。為什麼在影視作品等等里感覺不太到這種氣氛,我覺得可能跟日本不少影視作品表現比較誇張有關係。一個美國朋友看了一會電視里放的《黑教練》,跟我說哈哈我真希望現實里所有的日本人都這麼跟我說話。編輯一下,也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看到。跟問題沒啥關係,只是想補充一下。話說為啥這個問題突然又被關注了……
回答是很久以前寫的了(兩年多了吧),從那以後我去了日本的農村,採訪了一些人,參加了一些基本都是日本人的活動。很多觀點都有些變化,漸漸開始覺得適應這種氛圍了……我偶爾甚至會覺得一直待在日本說不定也不壞。我還是覺得日本很壓抑,不論是淺草典型的老江戶人,還是深山裡面的農村大爺,還是學校里在海外待過很久的日本人教授,都在跟你客氣的保持著安全距離。日本人朋友再熟也好像沒有辦法談論私人話題。分享自己真實的感受。而我也一樣,開始變得享受這種生活,開始喜歡自得其樂,並在其他地方上追求滿足。自己感覺過得也挺開心的。但是我還是打算離開日本。日本的確有點壓抑,但是還ok,並不能說是缺點,因為有人喜歡這樣,而我果然還是不喜歡,即使能習慣,但就是喜歡不上。我就是喜歡一上來就問人一些私人問題,因為我想了解他們的人生,但如果他們不喜歡我會放棄。我也喜歡跟朋友熟了以後就見到想吐,因為我喜歡見你,為什麼不見?我也不喜歡說是為了尊重人而迴避敏感話題,天天去聊吃喝玩樂。聊歷史聊政治聊宗教,為什麼不好?在日本我知道他們不會這麼做,所以當然會入鄉隨俗。但是真心不能接受這種生活成為我人生的全部。補充2
隨便瞎寫一點……日本人其實我感覺跟我們沒什麼不同,都差不多的人。感覺封閉或者說是壓抑的是日本,而不是日本人。疏離我覺得是他們適應這種環境的方式。所以也經常能看到很多日本人作為普通的人與日本這個大環境的衝突。比如說,純粹打個比方,假如跟某個人聊得很開心,甚至互相邀請來家裡玩。但是如果你不是真的一條消息去,這事也就是說說了。因為他們覺得再邀請就會越線了,會幹涉到別人。而且有意思的就是很多人喜歡這樣。覺得這樣最合適。互相有自由,感覺舒服。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比較喜歡把這種行為理解成疏離。明明都很想去的,卻因為這種我覺得有點無聊的禮貌而止步。我跟我覺得很熟的人聊天,也只是止步於分享彼此的生活。很多我其實很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關於婚姻,關於取向,關於戰爭,即使我覺得我們的關係和相熟的程度完全可以分享這些問題的觀點,實際上聊起來還是會被帶過或者避開。我感覺到對方在避開的話當然也不會再問……
跟一個老外朋友N聊天,說到共同都很熟的一個日本人M,她說的評價我當時感覺簡直太對了……老外N說跟M感覺上好像關係很好,經常出去玩,甚至都邀請過一起回老家過年,但是跟M講話還是很無聊,因為一旦聊到一些婚姻、人生上的敏感話題,M就變得只會問,她回答了以後M如果感覺有點不能接受,也只會說 欸~~。然後就沒了。這樣根本不能算聊天。M人很好,但我們不算朋友。突然想起來我無數次跟N聊到她的宗教、人生觀、性取向……都是兩個人一直在不停的說,經常還互相反對,偶爾差點打起來……但是聊完總是兩個人都很開心。現在她回國了,一樣是很好的朋友。而M,住在離我家走路10分鐘的地方,現在基本懶得聯繫了。和其他的日本人或多或少的也都有點這樣。程度有點差別而已。我不討厭別人問我難以回答的話題,因為如果沒有惡意,幹嘛要生氣?不知者不怪。如果有惡意,那也可以一樣回一句有惡意的過去,有來有往。完了以後就知道每個人的三觀,知道誰可以深聊。都以尊重別人為理由,避開真正好奇的,真正想聊的話題,實在是有點沒意思。當然很多人其實沒有故意避開,因為他們真正想聊的其實就是吃喝玩樂,各種八卦。那些深的東西他們也不想知道。這樣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也能過一種很棒的人生。雖然我感覺自己不大喜歡這種生活……但是喜歡的人去過不就好了,哪個國家都有喜歡這種氛圍的人和不喜歡的人,每個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不就得了。壓不壓抑的沒那麼重要吧,感受性每個人都有差異,非要搞個標準好像沒什麼意義。某個700多票的答案實在是。。。不敢苟同。
什麼叫做日本式的斷句和結巴。正常日本人平時交流語速比中國快(廢話,敬語助詞等太多,不快不行),我還真沒碰到結巴的 。。。什麼一秒鐘都沒有悠閑過。。。九州這種鄉下都感到壓抑,那估計這個世界是沒有能讓人舒展的地方了。我也不知道中國哪個地方哪個小區到了半夜是100分貝小蘋果民族風反覆播放的。。。吐槽完了,說說日本壓抑的地方。職場。
加班制度。類似中國的準點下班沒有,現在不是那種領導不走大家不走的時代了,也不是早回家周圍認為你是廢物,但是周圍的氛圍讓人很難準點回家。這個不得不羨慕那些打工的或者合同工。因為按時收費,所以準點下班。或者做媽媽的社員,部分公司有提早一個小時下班的福利給媽媽員工,當然收入減少,正大光明地下班。工作氛圍。日本人不喜歡大聲喧嘩,也不喜歡讓別人知道他閑著。所以寧願一個excel開開關關一小時裝模做樣,也不會閑聊。反過來,閑聊還有可能被人嫌棄。不像國內,做得累了和周圍的人聊聊,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吃小零食,也不用特意壓低聲音。
飲酒會。迎新送舊,或者部門活動,忘年會新年會,很多人並不想參加,但是周圍人都參加,尤其是新人過年輕人,都是硬著頭皮參加喝酒。作為一個外國人,你要了解點日本文化,而且當下流行和30年前流行的都要知道點,否則很難融入這個喝酒的氛圍。雖然日本人會找你聊天,因為沒什麼可聊的,對話很快就結束了。這個在剛來日本的中國人身上體現尤為明顯。
想到了再補充。1.
小李是某985大學日語系的學生。大學畢業後,為了探索那個讓自己魂牽夢繞了四年的國度,她決定赴日求學。認真努力的小李成績很好,N1考了快滿分,套磁也相當成功,得到了教授的讚賞。最終如願以償進入了某TOP大學就讀文科類專業。求學期間,小李表現優異,順利拿到了修士學位。儘管日本人經常說文系修士不好就職,她畢業後還是克服了種種問題,過五關斬六將,拿到了某大手メーカー的內定,當上了一位白領。
一進公司,小李失望地發現之前學的東西對工作一點卵用都沒有。日本公司招人根本不看對口專業,周圍很多本科畢業的日本應屆生,沒幾個修士。綜合職么,所有規矩都要從頭開始學。
小李的日語流利,卻總感覺這裡職場的氛圍和自己很不搭:辦公室里階級森嚴,上下關係明確。什麼都得和上級「報連相」(報告,聯絡,相談),沒有變通的餘地,導致辦事效率奇低無比。而且一出岔子,不管是不是上級的錯,鍋都是小李背。誰叫她是個女孩子,還是中國人呢?
還不止這些呢。由於日本的大學著重培養社交能力而不是專業技能,小李周圍很多沒什麼特長但是喜歡拉幫結派的同事。女性表面非常友好,暗地裡卻喜歡嚼舌根議論別人;男性上班唯唯諾諾,下班卻互相攀比裝逼,浮誇之極…
「下班和這幫low逼去嘈雜無比的居酒屋,邊喝著生ビール邊大聲聊葷段子和八卦??饒了我吧!!」小李一臉鄙夷。
呆在這裡的時間越久,小李越發忘記當初為什麼要來日本。宮崎駿動畫里湛藍的天空,銀河鐵道之夜裡絢爛的美景;對秋天紅葉的嚮往,對夏日祭典的憧憬。一切的一切,都變得如此模糊,彷彿已經成了遙遠前世的念想。留給她的,除了稅後僅20萬出頭(日圓)的月薪以外,只剩下孤獨,壓抑和鄉愁。
在中野的員工宿舍里,剛下班的小李疲倦地趴在床上聽歌。一首華語流行歌剛結束,耳邊突然響起了無比熟悉的旋律。
「呼んでいる胸のどこか奧で、いつも心踴る夢を見たい…」
是「千與千尋」的《いつも何度でも》。
小李似乎想起了什麼,眼眶濕潤了。
---------------------------------------------
2.
小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國內藝術生。受到建築師父親的影響,打小她就對建築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暑假,和爸爸媽媽去大阪旅遊的時候,她參觀了安藤忠雄設計的建築。被精妙的光之教堂和雅緻的司馬遼太郎紀念館深深折服,小狄堅定了來這個神秘的鄰國學習建築的決心。
高三結束,小狄選擇了放棄高考,東渡日本。經過一年的努力,她取得了不錯的留考成績,考進了某名門大學的建築系。在校園裡,小狄遇到了很多同樣熱愛建築的有趣同學。TA們不但在課業上和小狄互相幫助,還拉著小狄走遍了自由之丘,代官山,下北沢和吉祥寺,帶她體驗了別有韻味的日本城市美學和年輕人亞文化。
通過自己爭取,小狄甚至得到了在教授的建築事務所實習的機會。雖然每天畫圖做模型真的很累,但是老員工都非常願意指點她,讓她獲益良多。每每夜晚加班,喝著貼心的前輩遞來的熱咖啡,小狄都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有一天,未來的我一定會感激現在的我如此努力。」她每次都這樣鼓勵自己。
不僅僅是建築,小狄非常喜歡藝術。她驚嘆於東京如此豐富繁盛的文藝展覽,覺得自己能來這個城市求學真的太幸運了。一到周末,小狄便拉上就讀於武藏美的男朋友,流連於上野之森美術館,國立近代美術館和三菱一號館美術館。每次近距離欣賞那些世界聞名的藝術作品,她都感覺自己的心靈被洗滌了。
(三菱一號館美術館,JR東京駅)
哦對了,她男朋友是草食系,特別聽話的那種。
畢業後,小狄去了日本某有名的建築公司上班。雖然也是從底層干起,上司一樣嚴厲,但是小狄有やりがい,有幹勁。她下定決心積攢實務經驗,努力向前輩學習,最後達到年限要求,考取心心念念的一級建築士資格。
---------------------------------------------
沒錯,以上倆故事都是我xjb編的。啦啦啦。
但這都是很典型的日本生活案例。
回到題主的問題,日本社會壓抑嗎?
壓抑。高自殺率在那擺著呢。
但是,在日本生活能過的不壓抑嗎?
也能,而且也很普遍。我就過的不壓抑啊,周圍大多數朋友也過的不壓抑。
我不打算灌雞湯,告訴你「壓抑不壓抑取決於你怎麼生活」之類的話。在日本混,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不可控變數真的很多,大多數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也許不知道當下的決定會讓自己走上什麼樣道路。所以,生活在日本壓不壓抑,真的不好一概而論。我們能做的只有儘可能搜集情報,彎路少走一點是一點。
總之,願每個在日本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能過上自己滿意的生活推薦閱讀:
※除了毛子外,還有哪些國家的人可以被稱為戰鬥民族?
※九年義務教育到底對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怎樣理解「歐洲是第三世界創造出來的」這種觀點?
※為什麼客家話、粵語中的一些詞語發音和日語很像?
※民國時期有什麼好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