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買到的進口食品往往保質期已經過半?食品進口需要哪些手續?


嚴重表示對知乎的不滿,排名第一的那個答案那麼不靠譜都能上知乎日報,難道抹黑政府單位就是有水平?看來我們都得順應下潮流才行

首先,不是質檢局,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第二,以下為百度複製過來的報檢報關流程(懶得打字),實際流程大致如此(報關比較簡單,主要說報檢):

食品進口報關前需要報檢,檢驗檢疫需要的資料:

1、國外產地證

2、國外衛生證書

3、標籤內容中文翻譯

4、產品標籤樣張(定型包裝食品,原材料類的一般不需要)。

檢驗檢疫窗口批複通過後,會出貨物進口通關單,用以報關。

在貨主收到進口食品後,一定要送樣做檢,這個過程是必須。經檢驗合格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會核發CIQ證書,一般為15-20個工作日,這個證書是為證明該批進口食品符合人類食用標準,可以進入市場銷售。

說句實話,海關及檢驗檢疫差不多算是政府單位裡面最為正規的了,畢竟是中央直屬單位。並且

Kay Tchee說食品」會被海關和質檢局的人丟到倉庫小黑屋裡面,放上3到6個月不等「,拜託,用膝蓋想下,可能嗎?


排名第一答案太不靠譜。進口食品涉及單位,進口流程都說不清。至於進口食品每批口岸都要扣留三四個月?你當港口的地方全是給放食品的嗎?


作為一個檢驗檢疫人,我來更正和補充一些認識

根據2012年10月1日施行的《進口食品進出口商備案管理規定》 也就是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2年第55號公告,要進口食品需要大致以下幾個步驟:

1.出口國的出口商或代理商要向質檢總局申請備案

2.國內的進口商要向工商註冊所在地的檢驗檢疫機構申請進口食品收貨人備案

3.如果所進口的食品在《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實施目錄》內的,境外生產企業必須要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註冊(其它國家對我們也這樣,特別是動物產品)

這樣貿易雙方就都有了資質了

4.在雙方簽訂合同前,須到檢驗檢疫的省級直屬局辦理檢疫審批手續,取得檢疫許可證,直屬局上報質檢總局,總局的進出口食品安全局根據國外動植物疫情、法律法規、公告禁令、預警通報、風險評估報告、安全評價報告等,對直屬局提交的申請進行審核,做出許可或不予許可的決定(此檢疫許可證在貨物通關檢驗的時候用於核銷貨物種類和數量)

5.最後就是杜小木所說的普通報關報檢程序了,當然在檢驗檢疫局對進口食品出具合格證明之前,食品必須存放在檢驗檢疫機構指定或者認可的監管場所,未經檢驗檢疫機構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動用

要說進口食品往往保質期已經過半,我先搬運一下一般食品的保質期:

1、酒類:瓶裝普通熟啤酒保質期為2個月,特製啤酒4個月;瓶裝葡萄果露酒為半年。 2、飲料類:果汁汽水、果味汽水、可樂汽水,玻璃瓶裝保質期為3個月,罐裝6個月;果汁玻璃瓶裝6個月

3、罐頭類:魚肉禽類罐裝、玻璃瓶裝保質期2年;果蔬菜類罐裝、玻璃瓶裝為15個月;油炸乾果、番茄醬、鐵罐裝、玻璃瓶裝保質期為1年;馬口鐵罐裝奶粉為1年,玻璃瓶裝9個月,500克塑料袋裝4個月

4、食糖類:餅乾馬口鐵桶裝3個月,塑料袋裝為2個月,散裝為1個月;巧克力、夾心巧克力保質期為3個月,純巧克力6個月,散裝的1個月;調味品類醬油和食用醋為6個月。

以上種類的食品保質期最長也就是2年的罐頭,最短的是散裝的食糖類食品的1個月,

計算一下幾個因素:

1.進口食品在進口前是庫存的還是新生產的

2.貿易雙方達成協議後的運輸時間,看出口國與我國之間的距離和運輸方式,一般為海運,距離遠的話估計需要一兩個月

3.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和實驗室檢測的時間,行政審批一般在進口前就辦好了,這裡也就是報檢和檢驗要些時間(但不包括某些二把刀貿易公司,什麼手續都沒辦就敢簽合同,然後造成貨物堆在港口提不出來)

4.進口商分銷給經銷商,經銷商屯在倉庫,一點一點賣給消費者

這樣,保質期過半也就不是什麼很奇怪的事了,進口食品這一整套監管制度雖然嚴格,但是都是前置式的,基本對進口食品的通關速度影響不大,倒是進口商的外貿部門的業務能力對此有很大關係。

想不到過了這麼久還有人點贊,我再更新一下,說說保質期的知識吧。

什麼是食品的保質期?不同國家對食品保質期有何不同的要求?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如何處理?

一、什麼是食品保質期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標準規定,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保質期由廠家根據生產的食品特性、加速實驗或測試結果進行確定,相當於企業針對產品對消費者給出的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

保質期由兩個元素構成,一為貯存條件,二為期限,二者緊密相關,不可分割。貯存條件必須在食品標籤中標註,通常包括:常溫、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如果產品存放條件不符合規定,食品的保質期很可能會縮短,甚至喪失安全性保障。

二、各國對食品保質期的規定

日本對食品的保質期規定非常嚴格,分「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前者多用於容易腐爛的食品(如生鮮食品)上,表示在未開封的情況下,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後者多用於品質不容易變壞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溫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證食品品質、味道的期限。

歐盟規定,保質期分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是針對一些易變質食品,是指在保質期之後食用有可能威脅健康;後者則針對其他食品,指在保質期之後食用口感和味道可能會受影響。

美國食品包裝上的日期分四種,一般會根據食物的性質來標明。第一種是食品外包裝箱上都必須標明「銷售截止日期」,指商場只能在這個日期之前銷售這些食品。但並不是說過了這個日期就不能吃了,它會給消費者購買後的食用、貯存留有餘地。第二種稱為「最佳口味期」,是指食品味道或者質量的最佳時間。第三種是「食用期」,即食物的最後食用日期。一般這個日期是最長的,超過這個日期就必須銷毀了。第四種,食物還要標明「封箱包裝日期」,以便出現問題進行追究。

三、各類食品的保質期

一般來說,易腐敗、易氧化的食品對保質期的要求更高,水分活度比較高、蛋白質、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品過了保質期更容易出現質量隱患,但不一定會產生危害,需要檢驗才能確定。而由於微生物、氧化或金屬離子等超標或脂肪酸敗引起的變質食品食用後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肉製品、食用油和雞蛋這三類食品尤其應注意保質期。

肉製品營養豐富,在長期保存過程中,肉中的細菌會利用肉品充足的營養和水分增殖,分解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導致肉品腐敗變質,同時存在致病菌增殖的安全隱患。有些細菌本身還會產生外毒素和內毒素,可能會危及人體健康。除了細菌增殖導致疾病外,蛋白質自身的腐敗也會致病,如可產生胺類、吲哚、硫醇、硫化氫等小分子物質,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過期的食用油,通常會出現油脂酸敗現象,在酸敗過程中會產生其他的有毒物質,比如過氧化物。油脂酸敗後,加熱時煙大、嗆人,其中含分解物環氧丙醛等,食用後易中毒,使患者出現急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現象。

普通雞蛋的保質期有限,如果存放時間過久,蛋清中本來存在的殺菌素逐漸消亡,各種微生物逐漸侵入雞蛋內生長繁殖,最後使蛋內成分完全腐敗、變成流質。經過這一過程後,雞蛋中除殘存的蛋白質、脂肪外,還可能產生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變質的雞蛋,就算經過煮熟、油炸也不能食用。

四、過了保質期的食品絕不可以再銷售

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能再銷售,必須下架。但是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等同於有害食品;有些食品發生的主要變化是感官品質的變差,仍可以繼續食用,比如:某些果汁、飲料以及一些脂肪含量不高的乾糧穀物製品等;也可能產品品質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是過了最佳品質期限,可以降級作飼料等。而有些食品過了保質期後可能會導致安全隱患,如微生物超標、重金屬超標、過氧化值超標,如一些冷藏的食品、金屬罐裝的食品、油炸食品等。

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收後,一般採取兩種形式處理:一是焚燒銷毀或當做垃圾拋棄;二是加工成飼料,用作肥料等循環利用。


我是來噴排名第一的答案的!一直以為知乎是一個專業嚴肅的地方!居然還有這麼信口雌黃的人!實在是讓人失望!希望受他誤導的人自己去你們當地的報關行以水果進口商的名義問下!


看了樓上幾位的回答,大多是在討論進口食品進出口報關報檢流程的繁瑣。沒錯,一般情況下,食品從國外倉庫通過海運到達海關,大約需要1個月時間(正常情況),之後經過報關報檢大約需要1-2周時間,順利的話運送到經銷商倉庫,等待衛檢結果,衛檢沒有問題的話,大約需要1個月時間,若是中間遇到問題的話,那就還要更久。

本人不在公司的質檢和進口部門,是在市場部門,那麼就從市場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進口食品往往保質期過半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在進口初期,我們也會考慮食品的保質期,若是海運的話,保質期小於12個月的,我們會慎重考慮是否要進口,如果確實是值得進口的商品,雖然日期會非常短(肉類或乳酪類),我們也會安排空運,雖然成本非常高,但是大大縮短了路途上的時間,使得門店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售賣。

但是有些情況,在進口的初期,不排除可能拿來的保質期也不是非常新鮮的可能性,一般這種情況出現在商品比預估暢銷很多,或是短時間突然缺貨的時候,若是客戶接受保質期低於50%的商品,那麼我們可能也會進貨。

從門店的角度來說,大型的KA (Key Account) 客戶,一般只接受保質期大於50%的產品,除非有幾種情況

1. 進價低

- 保質期低於50%的產品通常價格會比正常銷售的商品低很多,相比較對客戶來說,若是毛利還不錯的情況下,也會接受保質期低於50%的商品;

或是

2. 缺貨很久,或是商品非常暢銷

- 商家想以量取勝,通常伴隨超市會有大型活動等情況下,會接受這樣的保質期。

對於小的經銷商,或是批發商來說,也是相同道理,對於我們來說,處理短保商品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經銷商,或是批發商,一般也會以一個非常優惠的價格拿貨並售賣,從中賺取毛利,所以也可能存在保質期不太好的情況。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客戶的庫存問題,比如商品的銷量不如預期,門店累積過多庫存,也會出現大量短保的情況,這時門店會想辦法處理這些商品,如安排大量促銷活動等。

----------------------------------------------------------------------

透露一下哦,其實進口食品的保質期要求非常嚴格,所以有時候臨近保質期的食品不代表就壞了哦~我會說短保食品是我們員工福利之一嘛


其實我想說,兄弟,真的不是海關的問題。是商檢好嗎?

其次事實上商檢是為了你好。進口檢驗一個細菌培養要做十幾天。東南亞日本韓國產品首次進口差不多一個多月可以離開倉庫銷售。你要是歐洲的,船期36天起,如果是內陸工廠還有當地拖車。到岸後海關怎麼也得兩三個工作日出稅單放行吧,貨在碼頭商檢抽檢送檢,首次進口五項營養成分外加理化微生物怎麼也得二十天出結果,然後出衛生證書。一個細菌培養就十幾天了。

還有,別一監管就叫喚。那是往嘴裡吃的。我們就做正規進口的,我反正認為這是好事。國家是規定每批必送檢。所以慢。

所以日本很多短保產品沒法做,進進來就快到最佳品鑒期了。

當然我上面說的是正規途徑。深圳的時間,其他地方不清楚。上海好像要進報稅倉等結果貼標籤。深圳是預備案制度可能快很多。


食品的進口海關的確需要時間,但其實物流運輸也是大頭。作為研究生學習供應鏈管理專業,很多研究都表明其實大部分order fulfillment的時間都花在了supply chain 上面。本身進口食品,包括其他貨物的供應鏈就比本地貨物長的多,各種運輸公司的接手轉運,倉庫存放,再分裝,運輸。。例如從澳大利亞運送牛奶來中國,先是澳大利亞本土物流公司運送至港口,移交至海上物流運輸公司,到達中國任一口岸,再移交中國本土物流公司,所需時間自然會比本土商品長很多。


接觸進口食品一年左右,手頭成品原料都有操作過,個人簡單認為進口食品中占物流時間最長的一個環節應該是運輸環節(近洋路線除外),至於樓上所說的清關時間,其實只要貨主對產品資料準備完善,貨代能力足夠,一般而言10天之內可以入庫,衛生證要看各個口岸的檢驗檢疫局了,個別產品遇上能力差的貨代,清關時間會比較久, 我接觸過的清關最久的一票是3個月,產品不便明說,操作過程是轉關操作,確實耗時耗力。但一般做下來,手頭操作的產品基本可以保證10天之內入庫,快的話3天5天也是有的。


如果說 是從歐洲以及美東海運進口過來的話。。。光海上的時間 就要30天左右。再加上 工廠生產好 和提貨等時間 1-2周左右,到了國內以後的 清關 報關,資料齊全情況下1周左右,再加上衛生證書2周左右,那麼差不多2個多月已經過去了,再加上進口商分到經銷商 經銷商再上架銷售等流通環節上耽誤的時間,那麼一年保質期的產品,差不多3個多月已經過掉了,如果進口的時候碰到問題或者標籤沒貼等,那就又要多花1周甚至更久的時間。


不請自來,做食品進口清關的

以英國咖啡為例,上海港進口舉例

1,生產商生產完畢,國內採購商下訂單——2周左右

2,海運,時間在1個月左右

3,上海港清關,如果國外沒有加貼中標的話,清關時間在2周左右,採購商拿到貨物

4,這個時候還不能銷售,貨物放在倉庫,需要再等待2~3周拿到衛生證,才能在超市上架

算下來,從下訂單到可以銷售,總體時間大約為 2~3個月

按照1年保質期計算,商品到消費者手上,大約也就剩5個月左右了


寫得這麼細節,不過太理論化了。

進口食品從歐洲到上海正常海運,完成報關、衛生檢疫等等問題,2-3個月差不多。東南亞時間還要短點。


食品進口可以尋找專業的進出口公司來操作,上海亞東盛進出口提供食品出口代理,物流,融資等供應鏈服務。


對於手續不清楚但之前有詢問公司的高層有關把產品出口到國內的事情,關於保質期過半其實都是跟外面的包裝質量有關。抗氧化強的包裝會延長保質期但同時會增加商品的價格~ 但因為國外商品用的包裝都針對本地銷售所以用的包裝都不會非常抗氧,因此保質期都較短。

例如我們都愛吃的土豆切片薯片為例,油炸的產品,成本售價低而且都在當地銷售、 用的包裝要求不會非常防氧化所以保質期就大概120天,4個月的時間,除去過關運輸(一般3-6個星期 有時候會更久一點) 其實到國內就只有兩到三的月的時間了...

如果商品一樣只是換個抗氧化強的包裝,保質期是可以延伸至9個月。

其實都是包裝的錯啦~


進口食品過半是很常見的事情,若食品生產完後就安排裝船海運,泰國海運到深圳大概一周,原產國不同,海運的時間也有所不同。首次進口食品通關流程大概也要一個月。就像樓上說的,海運-到港-換單-報檢-報關-繳稅-抽樣檢測-等檢測報告出衛生證書。在整個流程中,還要標籤備案,印刷標籤,還要貼標籤,還要等商檢海關下場查驗等等。有時候在申報過程中,出現進口食品的單證錯誤或者某個環節不符合國家要求等等問題,貨物會被卡住,不能放行。那麼通關時間可能不止一個月。那麼食品送到客戶手上保質期可能就過半了。

但是若食品是經常進口的,申報的企業也是在海關商檢系統有信用的,那麼通關時間會大大縮短。

若你想要進口一批食品。那麼當貨在國外的時候,你就得開始做一些準備動作。而不是當貨物到港之後,再去申報。這樣可能會導致通關效率慢,也可能因為食品不合格導致退運或者銷毀。

那要在食品進口前,要做些什麼準備呢?


漂洋過海來被你吃,時間確實會長點沒錯,但是也沒那麼誇張。買到日期過半的有以下原因,其實和海關或商檢的關係真的不大,他們也就是例行公事而已。。

1、飄在海上的時間,有的比較遠,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比如歐美的相對遠些,花費的時間就會長些,一般長的要一個月左右,東南亞,日韓等看到國內哪個港口,時間會較短。

2、部分首次進口的貨品,因為進出口企業不熟悉,中文標籤,備案等等的流程不熟悉,導致反覆修改中文標籤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3、運輸時間,運輸到各超市,各門店需要些時間,但是也沒那麼長,一個星期內吧。(如果全國各地有代理商的,會分配到代理商,再分配到門店,時間會長些)

4、商檢的檢測時間,首次進口的時間也會長些。

但是這些流程走下來一般也就15-60天左右,也沒有說出來日期就過半啦。。

而且日期過半的進口食品在國內基本上就不太值錢了,所以買的應該是促銷品之類的。。所以並不是像題主說的往往已經日期過半,過半的都不值錢了,很多都會選擇拋售。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這些,因為我就是做進口食品的。。。之前自己跟進過,從波蘭進過一批牛奶。

歡迎同行多多交流


現在大勢就是噴zf噴行政機關單位,所以排第一的不靠譜為什麼會排第一就很好理解了,但是還有這麼多頭腦冷靜的人對其質疑我也深表欣慰,知乎沒有墮落至斯


產品過半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只是行內對進口食品有一個認知就是日期過半就不好了,但是這個不好了主要是針對貨的流通時間和可銷售周期的。產品本身的質量是還有一段時間才會過期的。


把保質期過半的食品責任推給海關和商檢我是很不贊同的,首先我國的報關報檢都是有一套已經存在的政策,作為食品進口商。應該了解好各種政策,證件,資料 資質後再進口,商檢局為了食品安全,當然要有一系列檢測,不然食品出了問題,肯定又會反過來責罵海關 商檢無能等等,還有正常情況下,進口商資料準備齊全的話,首次可能會慢點,也不是所有食品都會在商檢很久啊,我就接觸過短貨架商品的清關,鮮奶2天清關的。 還有針對一些特殊食品,也是清關很快的,鮮活水產甚至幾個小時就能提貨的,空運的車厘子,也是幾個小時就提貨了。水果一般也就2-3天,冷凍肉類也就3-5天。 對於預包裝食品會稍微慢一些,出CIQ證書是需要一個檢測的周期的。。。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為了食品安全


基本國外食品報關一般第一次時間最長,大約3個月到半年不等,因為要申請檢驗檢疫以及海關備案,所花時間很久,第一批貨基本都是浪費的。這個就要和海外商家協商了,第一批只能少量進貨以為報關用。以後的話進關走船運的話各地不等,但澳新出來海上加報關就差不多一個多月。當然也有空運可以縮短路上時間但報關時間是一樣長的。


飄洋過海來的牛奶,保質期能不過半嘛~國產奶喝喝算了,伊利還行那


買過韓國進口的鮮奶,40+大洋,算是入關很快的商品吧,買回去放不過一周


之前接觸過進口牛奶,運輸+清關,最短要三個月。所以,保質期12個月的牛奶,到你手裡的時候,只剩下6個月是很正常的事情,國內流通也需要時間。其它的食品不清楚。


推薦閱讀:

為什麼酸牛奶的度量單位是g而鮮牛奶用ml?
為什麼很少有本土牌子的霜凍冰激凌(frozen yogurt)?
各省各地的李先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抽條嗎?

TAG:食品 | 食品安全 | 食品行業 | 保質期 | 進口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