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是什麼屬性?

如何定義新浪微博的屬性?媒體、社交還是兩者兼而有之?新浪微博滿足了你怎樣的需求?


巫妖,主動答。

實質上無論是媒體還是社交,都沒有。如果硬要選擇一個的話,我選擇媒體。

如果忽略我在工作,只作為用戶來說,微博提供內容的形式遠比門戶要強得多。請看@頭條新聞發布的一條微博:

裡面包含了文章題目和主要內容,並附上鏈接和發布時間。而且還可以輕鬆的評論和轉發,不需要像門戶一樣等待半天各處的廣告載入和從來沒看過的相關新聞、視頻、美圖,更不需要將漫長的頁面滾到底在思考要不要寫一個評論。所以微博無論是作為新聞獲取的入口或是閱讀的工具都是不錯的選擇。說道入口,我們來玩一個看圖識字的遊戲吧,請在下圖中找到上述新聞:

顯而易見,通過微博去集中推廣某些關鍵信息,比無休止的堆砌文字要來的好得多。

下面說社交。請原諒我的悲觀,現在任何一個網站,都不應該妄圖加進社交這樣的概念。或許你的產品功能有好友關注的體系,但是這既不是社交也不應該是你網站值得炫耀的價值。

人類的社交行為,是一套極其複雜而又極具邏輯性的行為。就現有的網站功能而言,其複雜度不及人類社交行為的萬分之一。既然不能滿足人類的社交需求,就不要在鼓吹自己的社交屬性與功能了,這叫偷雞不成……

社交方面的我多說幾句。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將一個完完全全的自我展現給所有人看。在同事面前,在摯友面前,在普通同學面前,在老師家長面前,在領導上司面前,每個人一定都有不同的一面展現給不同的人。基本可以說一個人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一定只能在特定的某個圈子內傳播。一旦超出這個傳播範圍必然會對人造成損失。例如幾個大學室友徹夜卧談,無論什麼樣的聊天內容恐怕都出不了那幾平米的小屋。或者你和幾個同事開個小群一起罵boss,甭說聊天記錄,就是你的電腦屏幕都要提防著其他同事偷瞄。再或者高級白領上班時文質彬彬,下班也可以光著膀子喝著啤酒和幾個哥們唱KTV。這就是人類社交行為的複雜性,而無論微博還是臉書小鳥神馬的產品,都不可能把現實中這麼複雜的社交行為搬到線上來,即使是眾多行為當中的一個子集也沒有做到。現在的好友機制就是,你喜歡ta唱歌嗎?那就要愛ta的全部哦。你想讓別人知道你最近看什麼書嗎?那你就得隨時讓人知道你正在哪兒旅遊哦。還是剛才那句話, 一個人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一定只能在特定的某個圈子內傳播,當微博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當一個人的粉絲里,既有小時候的咪友,又有大學時的射友,既有分道揚鑣的前女友,又有粘粘糊糊的現女友,既有曾經把你當神一樣看待的學弟學妹,又有現在把你當屎一樣看待的上級領導,還時不時的會有點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四嬸二大爺的。你說說,哪件事是你願意同時分享給這麼多人的?想不出來了吧?當一個人的全部人際關係集合在一起的時候,他每說一句話一定是謹小慎微的。所以不要怪你的用戶沒有粘性活躍度不高了。真不是運營人員不給力,是真的產品架構上的問題。

至於需求嘛~~~~~~~~~~~~~~~~~~~無


新浪微博的屬性 - 媒體

不要看它提供了多少功能,要看核心用戶,大多數用戶如何使用微博。

超市有一把菜刀,有人用來切菜,有人還拿它砍人,前兩天我恰巧用菜刀敲了一個核桃...

這把刀的屬性是什麼?殺人用的,還是捏核桃用的?

新浪微博的種子用戶,明星,名人,拿這個平台當自媒體

新浪中的核心用戶關係,還是自下而上,單向的,草根對名人的follow,名人是super node

新浪中絕大多數信息的流通渠道,轉發,還是建立在super node的轉發

所以,新浪微博就是媒體,升級了的媒體,它替代了我的手機報,它替代了我的八卦新聞網站

具有real time 實時化,個性化personalized的特點

好了,不多聊了。我要吃我的龜苓膏。我用小勺後面的鋸齒,鋸開龜苓膏的塑料膜。你說,我拿的那個帶鋸齒的小勺,究竟是鋸子還是勺子。


受邀。

目前來看,只能是媒體。

並且還是一個只提供內容,不保證真假的受政策制約的媒體產品。

如果說,傳統的媒體渠道至少保證報道的真實性——只是報導的角度不同,那麼圍脖自媒體只保證報導的速度——是的,不可能保證真實性,或者只能保證第一人稱視角的部分真實。

圍脖上的信息,其實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甄別,當然,看熱鬧的往往大於求真相的,所以,說到底,圍脖只是一個可以娛樂的自媒體。

至於社交神馬的,對於圍脖這種產品,社交並不存在,@也好,評論也罷,大多數是自己在和自己玩,和博客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實際上,它也和博客一樣,單向的社交關係是存在的,但是雙向的,僅僅是表面而已。

至於它滿足了什麼需求?圍觀與傳播。化繁為簡曰:看熱鬧。


引用

狼大人的一段話

「 Twitter 和 Facebook 是關於每個人自己的生活。中國人沒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新浪微博和人人還是完全關於評論、轉發和狗咬狗的故事。 」

新浪還是媒體強,大家都來看熱鬧。

至於社交的強關係/弱關係,國人不是不在乎隱私,去看看QQ空間各種隱私設置可見,那不是產品經理拍腦袋想出來的需求。

現在的新浪微博是,一大群人在圍觀一小撮人,同時和三朋四友打個哈哈。

這種社交是有先天缺陷的。


拿數據說話,雖然不能直接說數字。

新浪微博做為媒體很強大,各位已經說了。

如果按照互相關注20人以上,被歸屬在有社交詞義的分組中,月互相私信評論超過4次的用戶為活躍社交型用戶

那新浪微博的活躍社交用戶數已經超越人人或者開心的總活躍人數。

很多人用它來看信息,但也用它來和朋友聊天,只是因為傳統媒體被壓制,導致前一個功能太搶眼。


目前媒體性更強,但未來發展方向一定是社交。

媒體的核心是什麼,是傳播,轉發就是最好的傳播,而關注關係也有利於傳播的發生,因為有feed流的推送機制。

社交的核心是什麼,是關係。新浪微博目前主要是弱關係,這個和facebook、人人的強關係是不同的。弱關係的優勢就是更「輕」,更容易形成,但也更不穩定。強關係一定意味著什麼,而弱關係可能沒有任何意義。但弱關係的量級要超越強關係很多,並且更加自由。累計到一定量的弱關係,同樣是一張無形的價值網路。

同時,新浪也在通過粉絲群組設定等舉措在強關係方面努力加強。

我的一個朋友說他使用微博的原因,已經從獲取信息,轉變為獲取好友的近況了。


對我自己來說

(1)社交很弱

(2)媒體強很多。

畢竟微博是後台實名制 RREN是前台實名制。

新浪微博前所未有的滿足了我對信息,知識的收集的需求。

現在知乎是一個很好的互補。

一個宏觀,後者可以很微觀。而且靠譜。。。

其次覺得:企業比個人可以更好的利用這個平台。


自媒體時代。

起初新浪微博是以追星為需求的平台,但目前來看平台已經遠遠超過當初的設定。

媒體,還是社交,我認為這不足以描述微博平台,平台的整合已經超過了媒體和SNS。

舉例:政府、大眾傳媒等都通過微博發布信息,雖然微博把網路拉平了,但話語權和影響力並非每人所有。社交而言,社交不同於SNS的較封閉,微博相對開放,這種社交特質,是一種人際間的鬆散聯繫,如果SNS是強關係的好友模式,那麼微博就是弱關係的潛在影響。

故目前新浪微博的屬性,不能以媒體or社交來單獨描述。

微博的需求方法,具體表現在加粉的形式,這個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具體設定了。


認為新浪微博是媒體的,主要是大家還糾結於將微博當做中心化的信息傳達平台,你自己主動follow他人,讓自己成為信息的接受者,這時新浪微博在你看來,自然是一對多的媒體,和傳統大眾傳媒時代傳遞信息的傳播者並無異樣。

但新浪微博的一個突出特色是你自己有主動follow的權利和功能,你可以完全將其視作自說自話、社交交友的平台,將微博上的自己作為信息的傳遞中心,用其來記錄生活、結交好友,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所以媒體也好,社交工具也好,都是新浪微博本身具有的屬性,而你選擇怎樣使用微博,則決定了你是將其視作媒體還是視為社交工具。


個人認為社交、內容(媒體)兼而有之。記得《一財》曾有類似探討。

我並不認同那些「它的方向將來一定是…」的答案。在我看來,其實社交和內容的界限也已開始模糊,無法單純從過往的概念去界定,給予定義應該是「下結論」的階段,但現在的新浪微博明顯還處於「探索過程」中呢。

新浪微博於我而言,在社交之外,滿足了「快時代」的資訊需求。至於真正核實資訊,我會從別的渠道獲悉。


強媒體,弱社交。新浪微博是一個實時信息獲取的開放平台,而非sns中以人為中心獲取好友的動態加強彼此關係。至於信息的來源,大部分仍來自於明星大V與企業,因此微博用戶以圍觀居多,筆者就把這個平台當成信息獲取的平台,一般好信息都是默默收藏,捂臉成害羞狀。。。(知乎沒這個表情。。。)

為什麼是這樣的現狀呢?除了明星大V和企業在此展現公信力、刷存在感、圈粉絲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屬於碎片時間來消遣的,哪有那麼多時間像發表像博客那樣的專業信息呢?如果以個人愛好區分信息的類別,大部分人也屬於有愛好但並非人人都把愛好玩的特別棒的類型,即使有時間也是在瀏覽信息和轉發居多,寫東西也就發個「今天心情如何」、「去哪玩了」云云,這種信息在qq空間或是好友圈比較私密的社交中互動性比較強,試想你一介屁民怎麼可能在微博為這種信息轉發評論幾百條,幾十條都是難事。

當然草根中也是有力量的,只有一直貢獻出比較有價值的原創信息,才會有人關注你,才會有人關注你的動態並給予互動。當我們厭倦了明星大V企業越來越多的營銷段子廣告代言之後,我們更需要的是這種以興趣為出發點的草根達人帶給我們當初來微博的原動力,畢竟人的興趣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如果發揮達人的力量,驅動大家進行興趣圈子的實時互動,鼓勵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興趣達人,鼓勵網友多上傳原創有價值的信息,這樣的聲音也許不會出現在微博熱點上,不會被所有人知道,但它的的確確在你所在的這個圈子裡發出了聲音。與豆瓣、qq群不同的是,這種以興趣交友的方式是開放的,互動性和實時性更高,而且由於信息的公開化,有價值的信息可以被無數後來者再次組織。如果新浪微博在整個信息的發布、分類(強烈建議對收藏信息分類類似與pinterest)、互動流程做的更順暢和簡便的話,相信微博的sns屬性會日益凸顯的。新浪微博此時就不只是一個單向傳播的實時媒體工具,它也形成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台,它的社交性也逐漸增強了。


從商人和媒體的角度看,微博是非常好的一個營銷工具,強大的轉發量,和廣泛的覆蓋,強曝光率。

從某層級的特殊人士的角度看,微博是一個輿論操縱機,然後相同觀點的人聚合在一起,或者讓大眾間接屈從於對方的價值觀和利益。

從小市民的角度去看,微博是一個實施網路暴力和道德綁架的最佳地點。

如果想[單純地]寫點小日記或者分享點照片,你還覺得微博是最好的社交載體嗎?


具有媒體傳播屬性的社交工具 一句話的事


社交生活,但現在也作為媒體的傳播


國內的微博是舶來品,自2007年第一款微型博客--飯否上線以來已經歷5個年頭,是twitter 本地化的產物。2009年8月,新浪微博內測版上線,它是在新浪公司宏觀運營戰略下的產物。新浪公司憑藉其強大的運營能力使得新浪微博迅速走紅,同時也引爆了用戶對信息日益碎片化、傳播移動化和社交訊時化的需求結果,把人們獲取、傳播信息方式和速度推向了更深層次。

在提問這個問題之初我就曾考慮,深究它的屬性是否有真實的意義,它更像一個Web2.0時代的信息平台,在為用戶提供社交,新聞獲取,記錄筆記和分享,個性簽名等信息服務的同時,也是新浪在幾個互聯網大佬的平台化戰爭中扮演著堅船利炮的角色。


1、記事。

我經常去自己微博搜索一些過去發生現在記不清的事情。

2、識友。

新朋友認識後,先看微博,能夠大略了解其人性格等等。

3、熱點。

最新的新聞,最熱的話題,正在發生的已經發生將發生。

4、圍觀。

看不同人的分享,身邊人有趣人以及一些腕兒和怪人們。

5、獲取。

也是有一些值得學習值得借鑒的,大浪淘沙的正在淘中。


媒體性更強啊。

其實我個人覺得,真正達到FACEBOOK類型的社交媒體是不會出現的,政府對自定義內容的管控,導致各種「它不理解」的小組很難出現,只有豆瓣這樣的小眾團體還能部分生存,RREN之類的就留在學生領域敘敘舊約約炮就好了。

由於社會資源和行動許可權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任何一個行動力強的活動平台最終必然走向政府打壓或者接管,然後,就如同大部分政府管理的東西一樣,自然癱瘓或者政績斐然了。


推薦閱讀:

報社編輯典型的一天是什麼樣子的?
如今的科技就是手機、平板、電腦、App 這些嗎?還有別的嗎?
人為什麼看新聞?
在社會美譽度低、廣受吐槽的行業/單位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日本ヤマダ電機給天津加油?

TAG:媒體 | 社交網路 | 新浪微博 | 互聯網產品 | 用戶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