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國經濟滯漲,那整個社會會變成一種怎樣的狀況?

看了郎咸平的演講,覺得一些還是蠻有道理的,周圍認識的一些公司也在裁員,試想,若那天真的到來,整個中國將會有什麼變化呢?製造行業,零售業,房地產,金融業,服務業等等?


要看通貨膨脹到底發生在哪個領域。在製造業領域,工業品價格已經連續幾十個月通縮了,但製造業仍沒有大的起色,可見儘管從大宗商品成本端對製造業有利,但需求端的萎靡致使行業無法脫困。就這點而言,跟1970年代美國及發達國家的滯漲還是挺不一樣的,因為當時主要是成本端的高企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但刨開製造業,在其他領域的通貨膨脹,尤其是房地產和部分金融資產,部分已經超過了合理範圍了。這個裡面有財政和政策的原因,也有大環境美國量化寬鬆導致全世界風險資產迅速被追捧的外因。但就以房價而言,當一個地區的增長支撐不了高地價的時候,如果硬要維持泡沫不崩塌,只有會傳導到貨幣端,因此如果滯漲發生的話,人民幣貶值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個負反饋在過去幾周的金融市場波動來說,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漣漪效應。

但是做政策推演,不是說只盯住一個變數就能分析問題的。如果滯漲真的變嚴重,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管。貨幣和財政的寬鬆只是治標,治本還得靠供給端的改革。包括讓政府主體減少尋租空間,增加服務業相關的教育投入,加強一些目前還比較薄弱的基礎設施(寬頻中國、鄉一級的基礎設施、還有職業教育)等等。目前政府已經做出了規劃,但是下一級政府的領會能力就另當別論了。總的來講,中國肯定會加強服務業的產出,而這點來說對國家長遠還是有利的。

那為什麼最近還在提「互聯網+"呢?因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勢在於後發優勢,可以通過互聯網增加個體的經營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乃至於行業內部整合的效率。這個背後蘊藏的前景還是非常遠大的。目前各個行業的整合布局早已開始,而這才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希望所在吧。


中國經濟滯漲,即經濟發展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現象。它的後果是,一是紙幣貶值,生活水平下降,二是由於失業或間接失業導致收入減少,失業率增加,對存款的依賴也增加。在企業方,由於經濟蕭條消費力削弱,企業訂單將大幅減少,企業為了生存將會削減成本,出現裁員或者是降薪,甚至出現大批失業現象。以上的結果,將導致社會變得不穩定,人們的埋怨會越來越多。

以中國經濟發展為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主要由政府投資推動,所以政府不會完全的自由市場化,而是保持國家靠大資本維持下的經濟秩序。近年來房地產及投資市場低迷,沿海代工經濟削弱,經濟拉動都明顯削弱。對此,政府就必然在尋找經濟發展點,以維持GDP穩定增長。如果政府找不到這個經濟增長點以維持就業,就很難搞。上次經濟危機的四萬億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因為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本來就還需要投資,加上投資到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為農民工們提供大量的勞動力,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維持農民工的就業情況,為了穩定你懂的。

如果滯脹時期真的出現,政府為了維持穩定,則務必要製造一些就業機會,而這個時候,政府開支也會增加,則政府可能就要想辦法擴大稅收等做法維持收支平衡。如果就業率沒有維持在爆發點以下,社會不滿情緒可能引發社會暴力問題,比如搶劫偷盜等侵犯私人財產的行為會增加,販賣人口現象增加,社會倫理問題將會加劇。甚至會爆發那種暴力。

這種暴力出現的多的時候,在危急時刻為了維持穩定,軍警數量將會增加,軍事演習將增加,以防止國外傾覆的危險。國家可能成為新一代的強權國家,不排斥打局部戰爭以轉移國內矛盾,比如藏南問題,南海問題,一個好的理由即可,到時候民族情緒一來,什麼經濟滯漲問題都能夠大幅度的情緒宣洩。歷史上這種案例不乏見。


謝邀0.0先寫一些,再補充…

首先現在是通縮壓力大啦

如果真的滯漲,就是經濟發展停滯和高通脹的雙重影響。產品賣不出去,利潤減少,裁員,失業增加,人民收入減少,產品更加賣不出去。這種影響是全局性的,但是行業間也有側重。一些順周期行業影響比較大,而必需品例如醫藥行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此外,高通脹會摧毀銀行業。人們不存款了。中國上世紀也有過高通脹,是通過銀行利率相應增加來防止銀行業的瓦解的。而銀行又是中小企業很重要的資金來源,無疑雪上加霜。

最近的例子其實是俄羅斯…

其實滯漲下,比較矛盾的是貨幣政策,調控通脹要求緊縮加息,然而衰退的經濟卻無法承受高利率;所以,基本依靠財政政策起作用,增加財政投入,創造就業。

這個就靠國家來部署啦,其實黨國一直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讓中國持續有增長動力。好在中國地大物博,內陸地區也確實還需要發展,有地方投入。而且現在中國也正在走出去,都幫巴鐵搞建設了0.0


「以往不在,未來沒來」,經濟舊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但新的商業趨勢卻並未形成。當我們還在焦慮於「通縮」這場金融危機何時結束,低迷的經濟運行數據帶來了更加悲觀的預期。一場附著經濟危機基因的「滯脹」或將呈現,這需要引起我們大家的重視哦。大家看下以下現狀的大概分析:

一:遠去的通脹

通脹時期,經濟上行,資產價格上行,貨幣效應帶動資本增值,泡沫產生。這是一個樂於擁抱「泡沫」的階段,全社會彷彿都很享受並且受益於此。投資市場單邊上漲,1~2類趨勢性資產便可實現較大增值。「速度與激情」,在這個經濟階段開始上演咯。

二:從享受到失落

通脹激發了企業的投資衝動,當趨勢改變,企業積極擴張慢慢演變成了過度投資。過度投資帶來產能過剩與過度負債,前者提高企業隱形債務,後者提高實際債務。這讓企業與銀行都感到不安,貸款與投資的減少,引發通縮。

三:金融危機的焦慮

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增速「卧病不起」,惡性通縮端倪呈現。通縮延續,政府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以改善消費需求不足。投資市場中,股價下跌,債券收益下降,產品收益率短期劇烈震蕩,人們感到焦慮與失意。

四:不知道還要熬多久

通縮較長時間延續變成惡性通縮,此後,經濟可能進入滯脹。與「通縮」相比,「滯脹」 對各資產的影響範圍更廣泛,而持續時間較長。一些組織認為可以靠行政命令和管制維持經濟周期,但這些手段或許可以拉長、熨平周期,但周期依然會來,而且往往來得會更猛烈。

五:在荒漠中尋找綠洲

眼前的世界,就是「資產荒」,這不可避免。優質產品稀缺。權益市場受企業盈利下降影響,債權市場受寬鬆貨幣政策影響,整體市場的收益率都出現顯著下行。債務風險開始集中暴露。遇到優質資產就趕緊拿著。荒漠還很長,綠洲不好找。

六:大智,若愚

保持整體資產的流動性,是當前多數企業與家庭需遵守的紀律。交易性機會高頻卻短暫,捕捉它的高手遊戲不適合多數家庭,多元化資產配置自然是一劑良方。新興市場與復甦經濟體存在機會,跨區域配置值得關注。 如果真的缺乏方向,投資自己吧,比如補充保單。

不要再奢望過多的超額收益,如果你不願付出跨周期的代價。你需要更關注基準收益。

固定收益下降已成趨勢,如果你鎖定不了利率,你可能需要有接受波動收益的心態。穩健的人可選持有現金類產品,耐心積累低效收益;積極投資者可選持有資產類產品,耐心等待走出周期。

我們一起加油!


假如中國經濟滯漲,那整個社會會變成一種怎樣的狀況?

答:開窗戶,看人報,都能知道答案。

其餘只能笑而不答。


現在是走向通縮吧


個人認為 滯漲一般來說都是行政過度監督導致的,例如美國1973石油禁運導致了石油價格供給短缺石油價格上漲從而導致運輸 食品 服務等上漲而引起利用率和投資的下降最後導致工人工資下降造成了滯漲,你看下中國的石油價格一般都是由政府直接定的所以我認為他們如果及時價低了石油價格滯漲也一般不回發生,不過國內如果持續降低石油價格側面說明經濟不太行


如果經濟真的變成無可挽回的時候,放心,還是計劃經濟好。


通貨膨脹的後果絕不誇張,看以前的黑白照片,無語啊,德國馬克被小盆友拿來過家家砌牆,國統區商店裡的東西被洗劫一空,有人拿青黴素,店家問知道這是什麼嗎?回答沒把人噎死,我不知道幹嘛的,但我知道比手裡的錢貴就行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現在是通縮…


推薦閱讀:

重男輕女的現象與生產力或經濟的發達程度有沒有明顯的關係?
什麼是社會底層?
美國社會是個階級固化的社會嗎?
如果二戰中國戰敗,中國還能像之前幾次同化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那樣同化日本人嗎?
未來會不會像禁毒一樣禁VR遊戲?

TAG:金融學 | 社會學 | 經濟學 | 經濟史 | 滯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