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是否在地域上屬於關中地區?
關中地區現在是指以渭河中下游沖積平原為主的關中平原地區,隴山以西的天水,自然不可能在地理上屬於「關中平原」意義上的關中地區。天水在地理區塊上自然是屬於隴西地區的,而且還是隴西地區的腹心。
「隴西」之「隴」,正是陝甘兩省的界山——隴山,從歷史的視角看,隴山又不僅僅是今天位於陝甘兩省之間的那一段,還要包括今天被稱為六盤山的那一道山脈。換言之,廣義的隴山是縱貫寧甘陝三省的「六盤山+狹義隴山」,那麼古隴西的範圍就可以說是:隴山以西、黃河以南、高原以東、川境以北的大片地域了。
為什麼寒鯤要強調「隴」與「隴山」呢?因為即便在歷史時期,「隴」也是一個可以與「關」並稱的「地域簡稱」,所謂「關隴」是也,此處的「關」正是「關中」。所以,既然「天水」屬於「隴西」之「隴」的腹心,那麼「隴」之腹心又怎麼能屬於「關中」之「關」呢?
雖然,關中之名在歷史時期卻曾指代從天水秦源到咸陽秦都之間的「秦川」(詳見:【讀史輿地】以關之名——那些以險關為參照物的歷史地名),但那畢竟是戰國時期秦國語境中「關內」的同義語詞,到了兩漢之際,隨著蕭關、散關的建成以及函谷關的東移,「關中」之名早已演變成如今「四關之中」的含義,這才有了,在隋唐語境下常用的「關中+隴西=關隴」,這一「關西」的同義詞。
如果不提「俗名」,提「官名」。即便看「行政區劃」,往往以天水地界為中心的「隴西」,雖然在「高級政區」中曾在少數戰亂時節與「關中」同處一區,但至少在「統縣政區」層級從未併入到「關中」之中。
- 秦朝:隴西郡VS內史轄地
- 西漢:【涼州部】天水郡VS【司隸部】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
- 東漢:【涼州部】漢陽郡VS【司隸部】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
- 曹魏:【雍州】天水郡VS【雍州】京兆郡、扶風郡、馮翊郡
- 西晉:【秦州】天水郡VS【雍州】京兆郡、扶風郡、馮翊郡
- 前後趙與前後秦:【秦州】天水郡VS【司隸校尉】京兆郡
- 北魏:秦州VS雍州、華州、岐州
- 西魏:秦州VS雍州、東雍州、岐州、南豳州
- 北周:秦州VS雍州、同州、岐州、華州
- 隋朝:天水郡VS京兆郡、扶風郡、馮翊郡(隋朝省并州郡,郡級單位中央直轄)
- 初唐:【隴右道】秦州VS【關內道】雍州、岐州、豳州(「唐道」雖非「唐州」的上級單位,卻可以算作「唐州」的分區標準看待)
- 盛唐:【隴右道】秦州VS【京畿道】京兆府、岐州、邠州、華州、同州
- 安史之亂後直至五代十國,秦州不是淪為中原政權邊州,就是處於非中原政權控制,即便管理,也往往歸鳳翔(關中西部)方面管控,而並未與關中整體成為一體,這一趨勢延續到了北宋
- 北宋:【秦鳳路】秦州VS【秦鳳路】鳳翔府、【永興軍路】京兆府
- 金朝:【熙秦路→鳳翔路】秦州VS【熙秦路→鳳翔路】鳳翔府、【京兆府路】京兆府、華州、耀州
- 元代:【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鞏昌等處宣慰司】秦州VS【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奉元路、華州、耀州、乾州、同州、鳳翔府
- 明代:【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鞏昌府秦州VS【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鳳翔府
- 清代:【甘肅省】鞏昌府·秦州VS【陝西省】西安府、鳳翔府、同州府
綜上可見,天水頂多在「秦」的層面,能與關中地區屬於一個「秦川」之下,但並不能也從未能在地理上與歷史上與「關中」混為一區。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①秦=天水地區(秦源)+關中地區(秦國)
②隴=隴西地區+隴東地區
③關隴=關中地區+隴西地區+隴東地區(慶陽、平涼)
④隴西=隴右=天水為核心的渭河上游+臨洮為核心的洮河流域+隴南地區
而在行政區划上,天水頂多會與關中西部形成一片統一的行政區域,但從未見天水與整個關中並為一區的情形,可見,即便從行政管理的角度講,也沒有一朝一代的統治者認為把關天兩地合併在一起管理有什麼好處。
綜上,無論是從地理上看,還是從歷史上看,天水當然不屬於關中地區。而最近兩三年炒得比較熱乎的「關天經濟區」,正是把「天水」看做是一個與「關中」相對獨立的存在才這樣命名的。
當然不是。實地走一遭就明白了,從關中平原,渭南到寶雞一路平坦,進入寶雞-天水界,崇山峻岭,一路隧道。
不算,關中四塞,東潼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正好圍起來。而且都是沿地理山脈天然分割所建。大散關在寶雞地界,天水在關外。
飲食習慣和口音非常接近,可以認為也屬於關中。其實山西西南部也有這種傾向。可以認為是廣義的關中地區。
emmmmmm
天水是秦,關中是周王畿(西周)。
雖然平王東遷之後關中成了秦的新中心,但本質上這倆地方還是有區別的,不是一個地區。好像天水就是周王室把秦人發配的敵方,西周滅亡後,秦人從犬戎手中收復關中,成為秦人大本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