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戰爭機器》(war machine)?
《戰爭機器》(英語:War Machine)是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美國諷刺戰爭電影,由大衛·米奇歐(英語:David Mich?d)執導和編劇。電影改編自麥可·海斯廷斯(英語:Michael Hastings (journalist))將美國陸軍上將史丹利·麥克克里斯託事蹟虛構小說化的2012年非小說書籍《經營者(英語:The Operators (book))》[2]。《戰爭機器》由布萊德·彼特、安東尼·麥可·霍爾、陶佛·葛瑞斯、威爾·普爾特、蒂妲·絲雲頓和班·金斯利等人主演。該片將於2017年5月26日在Netflix上發行[3]。
看了這部片子我很喜歡,於是去找影評,發現影評很少,基本集中於豆瓣。而奇怪的是,有限的影評的邏輯一致而又詭異,都是批評本片不夠反戰,皮特醜化表演。
難道我看的是假電影?
這部片子的反戰意圖非常明顯而又深刻。皮特作為戰區的長官,從他個人角度,他是很清醒的,他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並且力所能及的試圖去解決問題。然而,華盛頓根本就不打算解決問題,作為反恐戰爭的重要一環,他上任良久居然見不到總統,不能得到資源,只能被總統政治秀。所有的政客都在迴避,得過且過——最後試圖改變平衡,解決問題的人被解決了。整部片子皮特都很努力的在解決問題,你在跟著他的思路一起去解決問題,結果戛然而止,你回頭再看,在更高的平台看,才發現皮特的努力都是鏡花水月一場空。而一場空後,卻又一個輪迴開始了。
這就是這部片子深刻的地方,反戰的地方。
媒體也是失去了良知,關注的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團隊的花邊,充滿了偏見。
德國議員關注的是限制軍隊的野心,不在乎阿富汗究竟發生了什麼
阿富汗人自己是有血有肉的靈魂,但上到總統,下至平民都無法做什麼。皮特雖然努力要了個阿富汗副官,但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於是沒有人做任何事情,沒有人有錯,沒有人有罪,但這部戰爭機器就是在如此的開動著。將軍解決不了問題,只有政治家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豆瓣里的那些影評,估計是燈塔國小粉紅被戳到了痛處吧。
回到演技,皮特的裝腔作勢的表演並非醜化,而只是裝腔作勢,從表演技巧上講,表演痕迹太重,的確不是好的表演。
任何身處這場戰爭的人,從阿富汗的平民和馬潤的普通士兵,從卡爾扎伊到一個個來了又走的將軍們,本質上都只是這台戰爭機器的一個零件。有的零件看似比其他零件重要,但他們其實他們都沒差。零件是沒能力決定機器的運轉的,當零件妄圖操控機器的時候,這個零件就會被替換掉。有的零件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件事,而有的零件總要面臨替換時才意識到。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就是這麼弔詭。
怒答
看完垃圾們的評論真的很不高興國內網路上的評論 大多是:主角喉嚨是卡到屎了? 劇情這麼爛不接。 這部120分鐘的電影是喜劇?主角表演這麼作?
這種評論的人 你們去野區多采靈芝吧。正題
2001年911後 布希發動阿富汗戰爭。八年後將軍進入戰區馬洪將軍太自大 1 取得阿富汗人 信任 2 消滅塔利班奧巴馬 上任第一年 1 穩定國內經濟 人心 2 逐步走出前任總統主張的阿富汗戰爭阿富汗人民 1妥協塔利班 2 反對美國人 訓練青年國軍美軍 1 失去信心 2 拒絕進軍塔利班中心區
影片大致的四個勢力決定馬洪將軍是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無論做多少的努力(親自和士兵去巡查,走訪阿富汗各地,擒賊先擒王贏得最難攻的地方,利用電視採訪逼總統派兵,去機場會面總統,請阿富汗人做副官。。。等等。。。)但是結局就是他不可能贏得戰爭。只留下滄桑的面容和屈喪的撅嘴。
我就像裡邊的主角,做努力來反駁那些 不了解故事原型人物 就噴皮特嗓音 表演 的人。不了解歷史 就來噴 影片劇情的人。
最終 我的這篇回答還是會被噴,原因就和影片一樣的,所有人都想讓戰爭停滯 繼續深陷,一個小將軍再折騰也是徒勞。
現實也是這樣,所有人都來貶低 影人 影片 來顯得自己 很了不起 很cool 很有思想 卓爾不群 特立獨行
hehe fuckuself motherfucker!
現實就是這樣 註定的事情就得發生,再折騰終究還是得發生。就像馬洪將軍被撤,是因為一本娛樂雜誌的報道嗎?不是,沒有那篇報道,還會有別的方法毀掉人設 撤掉軍銜。就像片名 戰爭機器 主角是塊零件 戰爭就是機器,零件想要主宰機器。那就不法避免被機器踢出去。主題是非常好的,可惜沒有拍好,給人一種支離破碎和時不時齣戲的感覺。
影片的一些細節做得還算到位,滿嘴跑火車的卡爾扎伊,實際上是因為夾在諸侯林立的軍閥和駐阿美軍之間啥都幹不了。「成功緻富」的農民,秘訣居然是靠種罌粟,而種棉花因為和美國農民有競爭遭到美國政府的極力壓制。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美國強行在阿富汗推行美國式的民主選舉,而阿富汗又是一個軍閥遍地,有槍就是草頭王的處於內戰中的國家,強烈的反差導致之後出現的劇情幾乎令人捧腹。一位美國官員問阿富汗人:「你們為什麼不好好選舉呢?這是你們的權利!」阿富汗人說:「額。。其實老百姓不太懂為什麼要選舉,老百姓看見現任的總統活的好好的,對吧?那為什麼還要重新選個總統呢?不過你們美國人非要選,那就選吧。。。所以人們都在當地官員的指導下進行了投票,這不但是符合當地習慣的,也是必須的,因為誰都不想因此掉腦袋!」
昨晚看完這部電影,驚為天人。可惜老婆大人覺得一般,上網找同好居然也找不到。
撇開皮特詭異的表演不談(估計是原型採風採過頭了,趴著腳走路,斜著眉毛看人,濃重的中西部口音),感覺電影有種難以名狀的真實感。
從士兵在戰場上「散步」,到面無表情的阿富汗居民,都讓我感覺好像真的是如此。很多年前第一次到高大上的公司美國總部工作,透過包裝精美的宣傳之後,就是這種散漫和生活氣息充斥著的工作環境。後來去號稱累死狗的創業公司工作,透過各種996各種割喉之類的流言之後,還是散漫和生活氣息充斥著工作環境。以至於看到在傳說中飛過一顆子彈就能要命的戰場,在傳說中每個角落的平民都會端起AK47突突突的阿富汗,美國士兵打起仗來並沒有使命召喚里的槍林彈雨,沒有每時每刻從掩體衝刺到下一個掩體的白刃戰,反倒是特別真實。
再說將軍馬洪。馬將軍其實不太擅長言辭,但是特別懂美國的政治套路,也懂歐洲的政治套路。哪怕總統給了難看,參議院沒有好臉色,哪怕被德國美女議員懟得話說不出來,照樣40k大兵到手,跟他努力不努力無關,美軍就是能要到盟軍支援。不禁想到自己這幾年,如果一個項目我常常換位思考,絞盡腦汁做proposal,各種上下打點,鼓勵team,說服老闆,演示階段性進展,small success,最後能做成的往往是戰略方向正確的項目,戰術努力不可能彌補戰略方向的錯誤。
最後說說Pat參議員在空軍一號上的一番話。戰士最喜歡的就是有條不紊的執行戰術部署和規劃,戰士最希望他的上司和下屬都跟他一樣井井有條,一絲不苟的執行執行執行。這點跟程序員是一樣的。一切都應該是可以預計的,有什麼輸入就有什麼輸出,有什麼操作就怎麼改變狀態。但是真實世界就是不可能這麼有條有理,成功的領導者必須能夠給下屬創造這樣一個泡泡,裡面全部是程序員心中的理想世界,同時給自己創造一個泡泡,把外界的紊亂和干擾盡量的排除。雖然這不代表能成功達成目標,但是不這麼干就肯定不會有進展。
我覺得從小人物的角度,我想到的只有反英雄。他們是被操縱的機器。
小人物的命運是被幾個大人物影響和決定的
一分鐘前看完了這部電影 上知乎想找到心中對這部電影的一些疑惑 卻發現關於這部電影寥寥無幾 可能是剛出 不廢話 說說我對電影的描述
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很特別 每個人都是電影的主角 我記憶很深的幾個地方 黑人小夥子世界觀出現了問題 他覺得出來就是打仗 知道自己誤殺了平民 才覺得戰爭不止是殺虐 還有總統打交道這 總統叫他去 然後拍了個照就走了 媒體的一套 阿富汗的總統才是炸的 自己的國家被一群塔利班占著 自己感冒只能躺床上看電視難受的一批 冒出來一個外國佬要救我的國家 總體覺得這部電影 我沒看懂中午花時間看了這部電影,怎麼說呢,看完還是不太懂其中的各種關係,戰爭必然是混亂的,所以在面對戰爭的時候,軍隊必須要做到有序,而且最好無限趨近於極致,然而戰場又是不可控的,所以軍隊又要做到靈活可控,才能試著去應對所有突發情況。這是講述戰爭的電影,全篇只出現了大約十五分鐘的槍戰場面,更多的是發生在戰地之外的博弈:上將和總統要博弈,和國務卿要博弈,和副總統要博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出發點,每一方也都撕扯著對方,現在戰爭再不是非黑即白的軍事輸贏,而是每一個參與到戰爭中的玩家,最後能得到,和失去什麼,所以阿富汗的總統和上將說,謝謝你讓我參與到這個遊戲之中。所以最後上將退役之後,繼續鑽研他熱愛的領導力的主題研究,所以,又一個上將,又一個,對,戰爭機器,被派往了阿富汗。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胡明鋼導演?
※為什麼觀眾不覺得《阿凡達》的男主角是地球叛徒?
※《鯊海》結局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覺得韓國演員的演技比日本、中國演員都要更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