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大部分人對房價持看衰態度?有哪些深層原因?房價有可能回到正常水準嗎?

看了一部分的在類似問題下的答主,大部分答主的回答都大概意思就是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大工作環境不好zf死氣沉沉或者控制供需。可目前來講房價的確是在漲,雖說漲幅的確是大,(老家是國家百強縣,現在都差不5000還要往上走了,可想而知。)可如果是zf手握土地控制供需即便有泡沫也應該會在可調控之內。就目前的就業環境和家庭基本收入來看根本沒有理由來支撐高房價。可我們能看到的難道zf看不到嗎?那現在高房價且持續上漲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誰呢?又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對現在房價看衰呢?


程序狗第一次回答,說說一個社會底層對房價的理解吧。

本人12年畢業就去服役(當時SB認為服役是成年男子對國家的基本義務),於是白白浪費2.5年時間,比較同期同學晚了近3年進入社會。之後去了廣州,尼瑪SB大學生對自己定位不足,根本不知道限購,應該買社保之類。

天天就開始一個程序員的日常,默默編程,

月薪從3K慢慢到15K,加上其他收入,運氣好還能月入20K,如此2年之後,有了女人,有了孩子,就想到結婚買房,於是去了花都 白雲等地方到處看房,白雲區是1.5WRMB/m2買了直接成為房奴不划算,廣州北比較偏避的地方房價是5000-8000RMB/m2 ,我還是買的起的,算了算,50-70W,給個首付月供一點點,過幾年再買過車,這尼瑪就是定居一線大城市走出農村結婚生子走上人生巔峰啊!!! 答主當時躊躇滿志,不顧廣州6月的炎熱坐公交車到處看房。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當時我已經看上了一套房子,總價55W,都準備給定金了被告之,您沒有購房資格!!!!!

尼瑪老子中國人買房子你不賣我,書上不是說中國是單一制國家嗎!!,廣東不是中國的一個省嗎,什麼時候變成中華聯邦了?廣州也和香港一樣一國兩制了??

尼瑪老子在南海保家衛國,晒成黑人,現在買個房子住你們都不賣我!!!

中介溫婉的告訴我,你這個情況早3個月還可以走後門給3W搞定,現在不行了最近查的嚴格,只能說抱歉。

反正很心碎,之後為了彌補沒房的婚姻,給即將生產的老婆一個交代,去了廣州北清遠哪裡買了一套距離花都很近的房子,總價42W,艹 真便宜!!!

之後痛定思痛學習法律認識到自己尼瑪就知道編程,對社會經濟雞毛都不懂,端正態度,努力學習國家政策,換了個公司,買了社保,花了5500元找了中介公司辦理人才入戶。本來我今年8月社保即可滿一年,9月入戶妥妥的,此時突然來了幺蛾子要有居住證,於是我去辦理居住證,街道辦說居住證要預約半年才辦理。好吧,我入戶時間又變成了11月拿居住證,12月入戶。

那麼是不是答主就可以在2017年12月入戶廣州,再去廣州郊區買一套小房子實現定居一線大城市走出農村結婚生子走上人生巔峰的夢想了???

想的美!!!

今年2月,廣州各地毫無徵兆突然房價集體大漲,白雲地區直接漲到3W起,花都地區都是1W起步,基本上就是漲了一倍還多。我算了算,即便我2017年12月入戶,房價不變的情況下,我想要準備120-150W買房!!!! 而實際情況是,房價年漲幅比我年收入還要高。

我一月不吃不喝才賺1.5W啊,豈不是我10年收入都給房子了,還是廣州郊區的房子,廣州白雲區的房子豈不是要我干20年才買的起!!!

然後中介告訴我這房子為什麼值錢,你看地鐵要開通了,周末都是工業區,大型商業區。。。。確實比起我老家四川那個小縣城,這裡充滿了經濟活力和就業機會,但是如果我定居在此基本上就意味著我必須犧牲自己成全下一代。而我努力的最後僅僅是讓我兒子成為了廣州人,突然想到了歷史上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裡說一下啊,我一直不認為北京人,上海人高貴一點此類理論,儘管在現實中人家確實佔便宜,但是在精神上我認為我們應該是平等,這方面我的確有一點啊Q.

我粗略計算一下,預算120-150W房子,加上稅費裝修傢具等等,需要我工作15年左右,如果我有這筆錢,為什麼不回老家直接養老??? 再算上孩子的費用,這成本太高,完全是陪本買賣。所以現在我計劃,入戶還是繼續,居住證還是辦理,年底觀望一下還有沒有便宜的樓盤,如果有還是盡量定居廣州,四川太冷了這裡暖和 ,如果沒有,就把錢存起來在老家買一套100-120W左右的獨門獨院小公寓,在廣州干10-15年就回去養老,爭取45歲退休。哈哈你沒看錯,在我老家四川哪裡很多人都是這個年齡退休,我母親36歲就退休了,因為四川只需要很低的生活費就可以過的很小康,房價也很便宜,別說150W,就是100w,你都可以退休了。

現實就是這樣:

定居廣州 = 房子150W-200W 工作40年 住郊區小房子 節儉

回家鄉 = 房子50-100W 工作15年 住城區大房子 想買啥買啥

以上是一個程序員在廣州的真實經歷過程,我不抱怨客觀環境,實際上我是大有機會定居廣州的,主要還是自己不懂社會沒及時買社保,實在不能如願我也不怪社會,也不怪炒房客,一起都是緣分嘛。對於房價,它漲,我買不起就走,它跌,買得起我就買。反正我不怕它,因為我老家本來就有房子住,實際上我認為目前中國人大部分人都是有房子住的,只是住哪裡的問題.

對於炒房這個行為,我不支持也不譴責;資本逐利,人家想賺錢合理合法,我一介窮鬼管不著,政府銀行想賺錢我一介布衣更管不著,我只能管自己。我身邊很多朋友他們不少人都在房價上漲中突然巨富,直接賺了我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對於此,我不羨慕也不嫉妒也不學習。

因為我是一個程序員啊,只有平常心,才能沒有BUG.我也堅信平常心也會使得我的人生沒有三貧三富,沒有BUG.

PS : 答主老家 四川三台 哪裡房價3000,月3000元即可一家人3口溫飽。至於我這樣算不算知難而退,我認為如果我堅持耗盡半生去實現廣州定居不過成全僅僅我後代的起點,再附帶養活一幫炒房人而已,所以我認為這不算知難而退,子孫自有子孫福,不必為了下一代過於執著入相。

-----------------------------------------好多人呀--------------------------------------------------------

看來答主的人生軌跡還是有參考價值的,有人說我沒正面回答問題,其實我已經回答了只是比較隱晦,畢竟我父親是GCD嘛,我在這裡直接罵GCD貌似不大好,實際上我父母基本上是享受政策福利的所以我不能因為個人遭遇就直接罵GCD嘛,實際上我們這些年輕人罵一罵又能怎麼樣?根本改變不了什麼。下面正面回答問題。

為什麼知乎上大部分人對房價持看衰態度?

1.他們買不起又想買希望降價

2.認為房價不合理,再亂漲會威脅他們利益,希望降價或者正常一點

3.不明真相的群眾圍觀跟風

有哪些深層原因?

都擺在明面上了,zhengfu要賺錢!有產階級要增產(資本逐利),小老百姓瞅熱鬧。

房價有可能回到正常水準嗎?

很難,除非發生外部因素。因為答案二中原因的實力很強大,請注意很強大,力量分散的魚兒根本干不過制定規則的刀,只能想辦法遠離砧板。

----------------------------------居然這麼多人------------------------------------

剛剛看了 帖子

北京的高房價是否透支了外來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完全驚呆了,無數比我優秀百倍,買了社保,神一般的存在,國之脊樑,精英中的精英居然也買不起房子,被迫離開一線城市,與之相比我在廣州的情況簡直不值一提,哈哈(這裡是自嘲)。建議大家有空看看這個帖子,看完之後總體來說心裡還是開心不起來的。

我記得書上說,XXX代表先進生產力,我們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可是現在這些極其優秀的生產力要離開,去和他們才能不能充分發揮的地方,那麼我們國家的總體經濟競爭力是上升還是下降,有的人肯定說我們人口多,你走別人會上,但是這些人才可是培養周期長達24-32年啊。例如答主在廣州還是一個程序員,回到老家可能就是一個水電工,門衛之類,豈不是這麼多年書都讀到到狗肚子里去了。

隨便說一下 本人已經把清遠的房子賣了,為了集中火力買廣州房子,此間沒賺錢反而虧了8000元左右,為什麼? 答主這方面實在不會經營計算,現在已經決定年後直接把家裡財政大權交付母上管理,為什麼不是妻子,咳咳,因為我妻子比我還單純。現在就祈禱入戶之後還能在廣州郊區找到能承受起的房子吧。貌似機會不大。

至於很多人問我回老家幹啥,怎麼辦。嘿嘿,謝謝大家關心。

------------------------------最後的分割線------------------------------------------

賣了清遠的房子之後,我入手一套廣州邊邊的邊邊的邊邊的邊邊的邊邊距離上班單位約42公里的二手超級迷你小格子籠,那套房子開盤才3000,現在我入手都是7000+了,真不知道今後會變成啥樣子,再晚幾年出生的95後同學們,真替你們擔憂。希望房價不要再漲了,讓年輕人有個居所吧。


謝邀。

說說感受吧,可能會有點偏題。在各類信息平台混久了,對這類事情就看淡了,波瀾不驚,也不想撕逼了,因為經歷了太多,就會明白傻瓜是不可能被說服的。

一些言論不斷泛濫,比如提問中說的那麼多人看衰房價,在排除一些真正的理性分析之外,主要和兩個原因有關。

首當其衝的是相關其自身利益。高槓桿追房的,就不喜歡別人說房價有危險,沒房的,就是聽不得房價繼續漲,買理財產品的,就說不得他們一年利息根本就是虧錢,不一而足。這個反彈十分劇烈,有時根本無法溝通。中國網民,有分析報告顯示25歲以下佔50%,30歲以下近70%,學歷,初中文憑及以下佔50%,大多數網民對待房價的立場會是什麼?答案很顯然。

其次就是缺乏認知能力和判斷力,有的可以說就是非傻即壞,簡單粗暴——和幾十年前一樣,邏輯清奇,社會主義就是好,就是就是好,反正就是好,你敢說不好?你說這麼多幹什麼,你就是狡辯!我要堅決打倒、徹底清算你——不管事實,不加思考,就認對自己有利的死理,不榮辯駁,甚至顛倒黑白,反正不能輸。

總體來看,前者居多,一旦牽涉到自己利益,總會千方百計找理由證明自己,選擇自己相信的,駁斥自己不想看見的。但終歸,這也是人之常情,這個社會,不考慮屁股決定腦袋,能真正理性看問題的人太少。

房價看漲看跌,需要在一定時空里給出客觀的分析,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這樣的分析能力,因此多會流於對自身有利的論點。也建議大家,在各平台看到類似毫無事實論據張口就來的論調,一定要提醒自己多些包容,人性如此,少些攻擊,只要不謾罵嘲諷,就當沒看見好了,受不了就拉黑即可。實在不行就安慰自己,不和傻瓜爭短長,他有他的判斷,你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謝邀。

不僅知乎,看看各大門戶網站、客戶端和論壇,也不僅網友,包括無數經濟學家,甚至往前追溯十年,唱衰一直都是主流。

一個原因是房價漲的太猛太快,且與經濟基本面背離,漲的違背經濟學常識,讓人心慌,加上1990年代海南房地產崩盤、日本樓市崩盤的前車之鑒,所以唱衰房價有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問題在於,經濟學在中國樓市上一直是失效的,雖然我們都說樓市,但房地產很難稱之為市場。中央有房地產提振經濟的考量,地方有賣地收入的依賴,讓樓市充滿人為干預的變數。每逢市場調整,有形之手都是介入,極盡托市,這讓中國房價隱隱然有了剛性擔保。

另一個原因是唱衰房價比看漲房價有天然的道德優勢。所以看衰樓市的總被力撐,而聲言房價不可能跌的也被罵的體無完膚,一直看漲的任志強沒少挨唾沫。

這裡的問題是,很多人用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取代事實判斷,用一廂情願拒絕現實。房價該不該漲,這是個價值問題;但房價會不會漲,這是個事實問題。用價值取代事實,就容易形成道德綁架。

還有一點,能從房產投資中受益的只是小部分人,大多數人都是蟻族或者准剛需一族,房價上漲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所以下意識地看衰房價,這是利益站位下的心理防衛。

與之對比,那些有資產一族都在悶聲發大財,多半都拒絕參與輿論論戰,這也給人以看衰一面倒的印象。實際上,看看搶房一族、假離婚一族,就會明白話語與行為的背離。

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房價,這句話再正確不過,然而是廢話。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房價為何漲多跌少,背後有什麼利益機制,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而不是拿想像拒絕現實。


題主你這個問題早過時了。自從15-16年這一波以後,空軍基本都死絕了。

因為大家都看明白了:這壓根就不是市場經濟。房價處於低谷時候就玩命托市,房價暴漲出現危機了就鎖死市場(股市上的術語叫用時間換空間),這種反覆的騷操作底下,房價還會跌?

不要說房子這種低流動性市場,就算在股市,這麼操作也照樣創造一個史上最大牛市你信不信?從十年前開始,每次股指低位時候就玩命托市,股市漲高以後立刻鎖死流動性,禁止非國家隊出售,創造一個只漲不跌的預期,然後社會各界資金源源不斷湧入……

為啥股市不能搞這種騷操作?

因為:土地屬於國(zheng)家(fu)所有。而房子是大宗資產,歷史上永遠是肉食者持有更多房產。

而股票,屬於股民所有。二級市場再漲也改變不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漲那麼高有什麼用呢?

***********************

順便推一波廣告: 我的新書現在已經可以通過淘寶先睹為快(小範圍學習交流使用),其中不但有我對理財的獨特見解,還有關於房價問題的全面系統闡述,幾乎為目前國內同類書籍所僅有。上淘寶搜索「從零開始玩轉家庭理財」,拍下以後會自動發貨。


說說我最近的觀感吧。

1 回到縣城,同學人人談投資房產,都說這是我們底層職員唯一保持資產增殖的方式,都在最近掏錢買了房子——大多不在縣城,而是投到了附近的二三線城市。任何提示房產風險的言論都會在酒桌上被圍剿,被一致反駁。

2 身在一線城市,注意了一下租售比,周圍350萬-400萬的房子,如果房款存在銀行,每年無風險收益總有15-20萬。但實際上,這樣的房價對應的是兩室戶或較大的一室戶老公房,月租金是4000-5000,每年不到6萬……猜猜二線三線城市的可租房源如果都進入租房市場,回報率會是多少呢?

擊鼓傳花的遊戲可以一直玩,前提是有更多的人或者資金接盤。現在從「人」的角度說,縣城有穩定工作的人已經把積蓄砸出來了,我不看好打工者能拿出更多的錢來承接。至於貸款……繼續大放水的概率比較低吧。在租金回報率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雖然剛剛賣房又買房,還是比較擔心房價。

最後,既然國家默許了房地產在幾十年後自動續期,房產稅是必然要來的。


怎麼花最少的錢提升出租屋的格調? - 知乎 354774關注

裝修有哪些建議? - 知乎 72394關注

比較一下這兩個問題的關注數,剩下的我覺得不用多說了……


房價一定漲,漲到最後拉全國人民一起陪葬。等到真崩盤的那一天也是全國經濟崩潰,連飯都沒得吃,沒買房的也還是買不起。這就像吸毒,沒有人能戒毒成功的,除非死了。

所以房價越壓越漲,因為政府戒不了基建拉gdp和土地財政的毒癮。每次都會說,讓我再吸一口,等經濟形勢好轉了我就戒,實際上永遠都戒不了,畢竟錢和政績是自己的,麻煩是下任的,只要政府還能控制局面,一定是漲,等政府控制不了了,那就大家一起死。


好多評論啊! 回復不過來了。 首先聲明一下,這不算是預測。而是根據現下的情況,做出的合理推斷,結論的成立,建立在現有的情況之下。 即,央行貨幣緊縮政策不變,土地供應政策不變,銀行信貸投放不發生重大轉變。 所以,回答里的結論僅在目前情況下有效,哪天政策環境變了,這個就失效了。但是大家可以根據這個邏輯再推斷新的結果,對於這個推斷方法我還算有些信心。

以下為原文。

看空房產不是什麼迷信,就跟在14年看多房產一樣,是一種簡單的經濟學應用。

我國最大的一塊資產是什麼?? 沒有調查具體數據,但我武斷地估計,肯定是房產無疑了。從宏觀層面上看,誰控制房產供應?? 土地局,各地方的土地局。 誰控制貨幣供應?? 人行,當然還有世界央行美聯儲,這個屬於外部環境,這裡就不提了。

從大處著眼,貨幣供應量除資產量就是資產價格。 所以,要看房產價格變化,就看這國土局和人行就可以啦! 當然這是大處著眼,看不清細節啊。 14年甚至13年以來,我們央行公布的數據里我們的貨幣供應持續大幅增長。同時,傳統行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投資規模持續降低。你問我怎麼知道傳統行業投資規模持續降低呢? 我看銀行的信貸投放。 銀行信貸投放在這些年是增加的,但是傳統行業是縮減的,那麼新增的投放去了哪裡呢?? 房地產。 你問我為啥這麼肯定? 因為我工作的原因,我認識民生銀行的人,了解這個銀行的人應該知道民生最大的特點是它對公貸款業務主要不是各分行投放的,而是各個事業部投放的,而在14年開始他們的幾個事業部,除了地產事業部外,不斷出問題,壞賬增加,很多貸款續貸無法辦理。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除了房地產其他行業都不行了。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事實,銀行資金逐漸由其他行業流出了(銀行在抽貸了),而央行貨幣總供應是增長的,房地產事業部發展很好。 結果是什麼呢?? 資金流向了房地產。 你說房價漲不漲???也不一定,別忘了決定價格還有一個土地局呢。如果土地局放開供應土地,也不一定漲啊! 那這時候土地局怎麼個政策呢? 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沒變化,沒有增加。當然後續明確表態暫時不再增加土地供應了,這是後話。這時候,上過初中的你應該也明白房價怎麼個走勢了吧。 這時候到深圳買房的房地產事業部的人很多,彼時房價還不太高,為啥只有他們買呢? 因為他們懂,到16年跟風的人,就是普通人了,是所謂的後覺者,或者說愚民大眾。為啥愚民大眾不早買呢? 不考慮邏輯,不掌握信息。

為啥現在又要看空了呢?首先,央行政策出來了,貨幣供應不會再大幅增長了,甚至可能降低。具體信息,自己看央行公告。當然美聯儲的動作也是一樣的意思。

就通過銀行的朋友了解到的,基本上傳統行業的貸款能壓縮的已經差不多了,也就是說其他行業的資金很難再流出了。 房地產能夠得到的資金要減少了。事實上各大行除了個人房貸,開發商貸款已經越來越難了。

這次我們別再忘了我們的資產央行——土地局! 土地局什麼態度呢? 根據各城市房產庫存情況決定土地供應。 什麼意思呢? 房子火爆的話,只要待售面積少了,我就供應新土地。 對比一下現在跟之前的情況,你覺得接下來是漲還是跌??? 結論很容易得出,上過小學的你應該能夠做對這道題。

順便說一句,房地產事業部的人16年已經把在深圳上海的房子賣了,聽說今年行情不好,獎金要降,靠賣房的錢買了信託,掙了錢,計劃今年帶孩子暑假去塞班。

其實以上這都不能算是預測了,僅僅是對價格在這些影響因素的作用下如何變化的合理推斷而已。 就像會計做賬,貨幣供應量就像是總庫存的金額,房子是最主要的存貨,現在已經明確了金額要調小,庫存數量還要根據需求增加,那麼作為會計,怎麼做賬? 只能是調低房子單價(價格)。當然,具體哪個房子調多少,我就沒法說清了。甚至有人說,會不會有的房子價格調高,我只能說有可能。但是我覺得我做賬的話,不會弄的這麼複雜化,肯定是統統調低。市場一般也是傾向於簡單的調整,當然政府有可能讓調整變複雜,但現在沒出具體政策,所以我也不知道,畢竟我本事不大,只是簡單的做題可以,預測題設條件我就做不到了。


我只說三線城市

我告訴你啊,

肯定買的是接盤俠

肯定買的是接盤俠

肯定買的是接盤俠

我朋友去買房,一看一個三線城市9000多,還必須綁定裝修(2000多一平方)

我覺得奇怪,去年才6000多的

這種樓盤還買的很火

後來後來

我為了寫這篇文章

直接去調查

實際情況,新樓盤真的就是這個價!

但你要知道旁邊二手房,什麼價格

豪華裝被我殺的只需要7200!真的裝修都最少30萬+

但為什麼新房被炒起來了

因為水淺王八多

1第一步幾個開發商談好一個價格

2一段時間不放房源,接著開始造聲勢,去利用媒體

各種利好消息(有真有假)

3第三步,直接開盤,請拖來

實際只放幾十套房源,價格直接拉起來許多

4第四部,二手房房一看行情這麼好往往漲價

(有些開發商派人去看二手房,直接抬價,不買那種;往往花費很少,

也會付10套房子左右定金(一萬左右);但不會買的

這一下二手房也火了,但實際成交不多

(市場非常好控制,比如許多幾十萬人口城市,往往真正準備出售二手房不會超過2000套,而且二手房買賣需要很長時間)

5人們想買二手房都這麼貴,還不如買新房

全部跑去新盤那裡

這下都賣完了

過三四個月左右二手房房主發現原來自己客戶卻不買了

於是開始降價

當然這只是一種操作方法(不是很常用的,我只是舉例子,而且為了理解,實際操作不是這樣,簡單化了)

還有很多

實際這些買房的人不過是接盤俠

原來的時候房價還會上漲

因為城市人口增加,需求在那裡

但目前中國城市率快58%,實際上農村沒有太多人口了(中國還有大量人口不適合轉移成城市人口)

而現在發展新一線

這些大城市從農村抽水,從小城市抽水

實際上根據國家計算每年目前想

農村轉化城市人口不會太多了

2016 年底中國的城市化率水平為 57.4%,預計 2020 年達到 60%。

每年人口大概是13.75*(60%-57.4%)/4=893.75萬

我們以武漢為例

提出武漢力爭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 靠什麼留下他們?

而要知道目前

大學生其實占的人數不多,大概也就1/3

很明顯武漢想一年留下的人絕對超過40萬

這只是武漢

而全國出口北京,上海,深圳

其他大城市都在留人

僅僅新一線就有15個城市,(不算廣州)

這些城市最少需要一年補充500萬人口

還有一些二線城市也需要人口補充

所以很明顯

三四線城市人口實際是減少的

需求會減少

所以很明顯了,現在三四線房價是虛高

入住率,三四線其實不高

我知道很多小區往往不到60%

而後面需求會減少!

這時候三四線房價不橫盤才怪


no no no,不僅僅知乎很多人看衰房價,很多其他社區論壇也看衰房價,也就是大部分上網的人都看衰房價,這很符合二八定律。但往往這部分人反而基本都成了接盤俠。

當年特火的天涯論壇,經濟板塊從05年就鋪天蓋地的唱衰房價,還有人被慫恿賣了北京的房子換美元,而且還真有人這麼幹了,不知道這些人還好嗎。。。

個人建議如果一兩套房子就別在這操心漲跌的問題了,就算漲上天,你難道還能賣掉不成,那自己住哪裡?如果還沒房子的,能買就買吧,要不然媳婦都娶不到。資金雄厚炒房子的,可以套現部分,分散到其他項目,畢竟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里。


因為精英們自我感覺很好,卻買不起房。

自以為一年掙多少錢很牛,不如土著躺著(並沒有)30出頭小目標達成。

君不見絕大多數裝B話題都是學生時代,裝修和汽車話題里就沒見幾個高逼格的。

裝修話題下,看精華部分萬贊回答和問題,關鍵詞有,出租屋,不貴,獨居,宜家。

自我定位和現實的割裂痛徹心扉。

於是覺得不公平。

=======================

不好意思實在忍不住補一刀,房價回歸正常?題主你買得起就正常,買不起就不正常咯。

=======================

精選一批評論


之前玩過京東的一個小遊戲,莊家提出一個論題(比如房子看多還是看空),然後選擇你的立場押京豆,規則是少數方贏,可得到雙倍的京豆。

遊戲規則很簡單,稍作思考就能發現,這是一場絕對得零和博弈。遊戲莊家穩贏,也就說作為散戶,只要你玩得夠久,肯定輸光。

如果把這場遊戲換做房地產市場呢?中國房地產市場主體包括以下幾方:中央及地方政府,地產開發商,中介機構,消費者和銀行。

鑒於中國一線城市普遍進入存量房時代,那麼我們便僅討論二品房市場。將二手房市場看做一個博弈體系,鑒於中國當前穩定的物價和收入,那麼整個系統與外界的交流只有房屋的折舊貶值和微不足道的房租。在此姑且認為這是一個整體保值的零和博弈。

然後各方登場,首先是絕對的莊家,中國政府,在二手房交易中只管閉眼收稅,穩賺不賠。

其次是中介,提供服務收取傭金,在這個封閉系統內部,也是穩賺不賠。

然後就是銀行的利率遠高於通脹,並且銀行有專業而嚴格的風控手段,所以可以說銀行也是穩賺不賠的。

最後就是交易主體,消費者群體了。房價上漲預期,推高銷售價格,然後在頻繁的交易中,銀行開始介入,給整個市場注水,不斷推高房屋價格,讓整個市場的所有消費者都覺得自己是受益者。

但是,這終究是一個零和博弈,在莊家們穩賺不賠的前提下,那麼這些散戶就不可能全部賺錢(或者說真的有人相信世界上有一個盡人皆知還能能穩賺不陪的投資方式?)

就像開篇的例子,莊家是穩賺的,而散戶賺取的就是另一部分散戶賠掉的一部分。那麼哪部分人會賺錢,很明顯,高位套現的人就已經確定性地賺了,而那些高槓桿入場者就是所謂的接盤俠,他們的房產價格是注水的,但是債務卻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如果他們找不到新的接盤俠,那麼他們就是以一己之力,提供了政府,中介,銀行和套現者的所有利潤。

至於說房價會在什麼時候見頂,根據上述模型也顯而易見——銀行停止繼續注水,不再繼續擴大債務規模,甚至於開始縮表的時候。那時候縱使還有大量的接盤俠,他們也有心也無力,畢竟房價上漲,貸款比例不變,新貸款的規模就會超越舊有貸款。

如果你相信市場上還有大量可以全款買房的人,那麼這一切當我沒說。

而看當今的銀行態度,基本就是如此。所以在銀行重新開閘放水前,房價整體不存在上漲的可能性。

至於說銀行短期內還不會開閘放水,看看未來美元還有四次懸而未決的加息,看看現在巨大的匯率壓力而不得不緊鎖的外匯大門,再看看過去已經被房地產搞得瀕臨崩潰的實體經濟。

你看好就買吧,黨和國家人民都會感激你的!俠之大者,為國接盤!


參照日本是對的,只是不明白參照日本的那些人怎麼敢在十年前就唱衰。那群人真的在比對日本的數據么?人口還一直再漲,城市化還在持續,唱衰當然要打臉。我們的各種走勢線和日本都太像了。出生率、一線和其他城市的背離、人口基數、人口密度都是最擬合的。一直說人多,國家的人口密度比人多關鍵多了,日本人才多。很多人說政府控制房價,所以不會跌,這種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有問題, 房價的走勢可不是人可以控制的,只不過都是順勢而為罷了。2025年人口拐點到,看你政府還能不能讓房價繼續往上走。這也是任大炮說的再等十年時間節點。

中國人笑美國人沒見過國家興衰,美國人笑中國人沒看過經濟周期。

看到很多人說一線不會跌做了一個設想說一線一旦跌了就會有一堆買得起的人等著衝過去買,所以一線永遠不會跌。完全建立在當下房子會漲的價值觀下的想法,真是可笑至極,完全的主觀臆想。以及房地產稅可以轉移給租戶,房地產稅最終苦的還是沒房子的人。估計是同一波人。


全市有1000萬套住房,其中有15萬套是待售的新房和二手房,一年成交量20萬左右.

這一年成交的20萬套房成交價格翻倍,帶動的是1000萬套住房估值全部都翻倍.

但是這1000萬套住房的估值是無法真正兌現的.

國家超發的貨幣信貸可以撬動20萬套住房成交價格上漲,市場平穩的情況下當然沒問題.

如果市場不平穩,1000萬套里多1%的房主想要將房子的價值兌現,市場上待售的房子數量就會接近翻倍,超發的那點鈔票能支撐得住嗎?我是懷疑的.

如果有5%的房主想兌現,呵呵.

我看空,只是不明白相信房價一直會長的朋友,信心的基礎到底來自哪裡.

知乎上看漲的人其實越來越多了,翻翻房地產相關的回答,很容易看出來.

但是風向已經變了.


咱今天不分析漲跌,就來講個笑話。

清華大學東門外面有個同方科技廣場,廣場對面有個東王莊小區,很老很老的小區。小區里那種80平米左右的三居,每間卧室根據面積大小、一個月的租金在3000到4000不等,整個房子一個月的租金在1萬左右。

在北京房價2016年暴漲(該小區基本翻倍)以前,租金水平就已經在今天這個位置。即使我們按今天的掛牌價大約800萬來算,每年這套房子能為房東帶來的現金流大概是12萬,相當於房屋總價的1.5%。

然後我們來看看股市裡面的神股——貴州茅台。現在每一股茅台的價格大概450快,最新的年度分紅是10派67塊8毛7,也就是每股可以分得6塊7毛多。算下來,如果同樣800萬資金去買茅台,每年給投資者的回報跟之前說的那套房子一年的租金一樣多,都是12萬左右。除權股價折低那些我們就不算了,省點事。

最終結果就是茅台被稱為「價值股之王」 ,投資茅台的人被稱為「價值投資者」,「傳說哥」。然而你如果用同樣多的錢去買東王莊那套房,他們會管你叫「傻逼接盤俠」。

-------------------------------------

6月4日補充:

這兩天在評論區收集了不少意見,今天來解釋一下提出這個笑話的思路。

先看茅台,茅台這個股票2015年股災2.0中跌破了170塊,當時我記得大盤都還沒止跌,但是一位年紀比較大的牛散朋友在聊股票的時候跟我說可以考慮轉進茅台、東阿阿膠這些白馬股了。從那時候起一直到現在,茅台都在一個上漲通道中。當然年輕一些的朋友還在做新能源板塊,收穫也非常豐厚。

再來看北京房價,2015年年初開始我因為剛需已經看了不少房,3月的時候一些業主在談的時候主動降價,原因大概是轉移到別的投資品種,如果是以房換房的話犯不著主動降價。事後一算賬覺得很恐怖——如果那些業主4月成交、以最快速度得到錢再去炒股,差不多剛好趕上股災,隨後又是目送房價翻倍。

又說回茅台,它跟東阿阿膠或者格力電器這種白馬股還不一樣,首先茅台是專註做白酒的,講不出故事、股價就是跟著業績和市場環境走。而且它的特點決定產能上限存在天花板,即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別的酒廠還可以擴大產能、但是茅台不行。意思就是茅台到那種時候可以選擇產品漲價,如果消費者願意為漲價買單、那業績就繼續增長;如果不願意為漲價買單、那就恢復供求平衡。從2016年10月開始,茅台在沉寂幾年之後果然開始提價。

再說說「消費升級」,本質上講消費升級的前提是「收入升級」或者「收入已經升級」。結合茅台來說,就是消費茅台的人群的收入升級了、他們才願意為漲價的茅台買單。如果收入在降、茅台酒又在漲可是他們還是願意買,我想只能是真正的鐵粉、酒仙。

也就是說,現在茅台的產能已經到了天花板,而未來業績漲不漲取決於能否不斷提價、且被消費市場接受,而消費市場是否接受的前提就是消費茅台的人群收入是否升級——這群人屬於中國的「高收入階層」。如果這個套路成功了,意味著這部分人正在帶頭跨過中等收入陷井,或者是國民收入進一步分化、貧富差距拉大。

接著說回北京房價。即使在這一輪房價暴走前,北京的房子相對於人均國民收入來說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奢侈品」,暴走以後更是一件奢侈品,而且從2009年開始就實行了越來越嚴厲的限購,沒有北京戶口的和社保未滿五年的人沒有購房資格。就「有購房資格」的人群來說,能買得起北京房子的,也屬於「高收入階層」。北京房價高、這群人的收入更誇張,也就是在2000年以後開始的突飛猛進,相較於廣大發展緩慢的中小城市,這群「高收入者」的進步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假設北京的限購政策不變(既不放鬆也不趨緊),那未來房價還會不會漲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高收入者的收入繼續增長,否則買都買不起了、即使再稀缺又有什麼用呢(限購,土豪大款買N套房的路徑被一一堵死)。

----------

順便說一句限購,限購的結果就是北京奧運以前趁著城六區新盤多拚命買房那些土豪們除了「徹底看空樓市」以外根本不敢賣房,因為下車容易上車難、一旦判斷失誤、結果不是少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再也沒有機會買回來的問題。那樓市火爆的時候給出來那些二手房賣盤哪來的呢?一部分是業主賣小換大、賣老換新、或者重新配置學區房等等,另一部分就是持有多套房產的人稍稍賣那麼一小點、然後轉移到別的投資領域、包括出國。以上兩部分是賣盤主體,土豪們真實的持房數量比現在掛出來的賣盤多得多。

----------

分析到這裡,就是我講笑話的思路:茅台股價還能不能漲取決於業績還能不能漲取決於高收入階層的收入能否繼續增長;北京的房價不考慮限購限貸政策繼續調整的話也得先看有購房資格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能否繼續增長——所以這倆貨其實是一回事。

但是!法拉利價格上下調整有多少人關注?因為90%的人壓根就沒考慮過購買法拉利,但是90%的人最起碼都考慮過要不要買房子,但不是所有城市的房子都被考慮過。同理,茅台的股票今天一手要4萬5千塊左右的人民幣,很多小散戶賬戶上的總市值大概也就這個數字、可能還更少,其實真正買過茅台的人沒幾個——但是這並不妨礙股民在大腦里考慮「要不要買茅台」。

結合我自己趕在北京房價暴走前上車的經驗來說,決斷力肯定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認真考慮過在北京買房、買哪裡的房、仔細算過經濟賬、信貸方面的數據一直盯著不放、一間一間地去看過房、一個地塊一個地塊地在地圖上查信息、一條街一條街地去溜達。

不管買得起買不起,我想真正仔細考慮過的人多半還是能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畢竟中國的房價雖說是極難預測、但相對於股票來說更適合普通人去分析,這也是房子、包括舊社會的土地一直以來都作為國人的頭號投資品的原因)。判斷作對了,可能因為決斷的時候出了問題,就錯過了。但是都沒去考慮的人,連做決斷的機會都沒有。

------------------

噢對了,評論區有老哥一開始就敏銳發現了笑話里這套房有學區概念,我上兩張圖給大家感受一下北京的教育資源相比其他地方而言到底有多好。教育部自己做的表,數據目前只更新到2015年,還是老話,不管看漲還是看跌,最起碼應該都看看這些再說。


屁股決定腦袋,知乎主流是在一線城市望房興嘆的年輕中產,當然盼著房價跌。

不像我,連買房的資格都沒有(逃


他們都是嘴上叫得歡,在知乎談到房價,看衰才是政治正確,能多拿贊,多被評論稱讚。

你怎麼知道那些整天在知乎唱衰的人私底下的具體操作,起碼我就認識幾個唱衰得高贊的人自己買了好幾套,私下交流都是還要再買。

就算是不買的,也分為不想買和買不起。

自從我開了房貸live之後,各種首套房,改善房,假離婚,學區落戶,房貸具體方案的諮詢就沒斷過,問題的細節程度都是不確定買房的人問不出的,需求旺盛到我都不敢點開私信了。

在現實中,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勸身邊的同事朋友同學抓緊買房,兩年多前就開始勸,並且身體力行地各種買,當時聽了我勸的,房價表現最差的浮盈都在70%以上,很多人翻番。

就算杭州房價腰斬,他們也絲毫無損,況且杭州的房子能跌20%,放出來多少,就有人能吃多少。

最近我們公司擴張,很多一線城市跳過來的同事第一件事就是戶口轉過來先買上房再說,他們都是一線城市身經百戰見的多了。

我身邊的人起碼還能念我個好。

在知乎,我上次在一個房價問題裡面勸年輕人如果買得起趕緊上車買第一套剛需房別太顧忌房價漲跌,一再強調是第一套剛需房純用來住的了,還被追著冷嘲熱諷了大半個月。

媽蛋好氣呀,錢不夠去賺錢啊,打我能爆金幣嗎?我是大BOSS嗎?油膩的師姐在哪裡?我要和她皇城PK,最好還能免費試刷。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誰閑著沒事上個網來找罵,我想想都覺得我那波言論非常實在但是非常蠢,有那功夫找罵我還不如寫段子呢。

現在我學聰明了,接下來再遇到相關問題我要開始花式噴房價。

反正也沒人知道我在現實中到底是怎麼操作的,對吧。


屁股決定腦袋,因為知乎大部分人屁股下面沒有自己的房子。


關注我的都知道我從14年有知乎賬號開始,對房子的看法就是:

只要14億基本盤不變,只要半計劃經濟不變,只要匯率操縱國不變,只要城市資源分配平均程度不變,那麼人們對於核心城市以及核心地段的房產需求,就不會變。你今天不買,明天只會越來越難。房價有沒有跌?有啊,上海新盤這兩個月跌了不少,然而,你買得到么,你算過購房成本包括利息長了多少么?

可以說是絕對站在唱空對立面的。

於是各種被黑啊,

什麼「剛剛買房的小市民」啦,

什麼「有一點臭錢的小屌絲」啦,

什麼「精趙」啦,

什麼「小資」啦,

什麼「精緻的立即主義者」啦,

從沒斷過。實際上其他經常唱多的帳號,應該也有這樣的評論。

這些評論,大家又不是看不到……

看到以後當然都學乖了,反對唱空你們要罵的,個么我唱空吸粉總行了吧……

吸好粉我拿智商稅去買房,一舉兩得……自然就開始多的是人唱空了。

媒體同理。

本來上面這種跳樑小丑我是不屑一顧的,

直到今天看到一個答案是有點生氣的,他說,我這樣唱多,良心痛不痛……

我14年勸到現在,包括現實里身體力行,都不知道勸了多少個人逃過一劫在暴漲和限購錢買到一套房了。知乎上私信我感謝的有,問我以後應該怎麼操作的有,現實里同事逃過去年上海3月份外地人一刀切的請我吃飯的也吃了幾頓了,你問我良心會不會痛?

我不痛啊,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人民,我為什麼要痛?

那些私底下現實里一個個特么的用腳投票能買的房都買了還在網上發帖看空收智商稅的良心都沒痛,我憑什麼要痛?我這麼講究做事但求無愧於心的人,有人讓我接華為的軟廣被我噴了一頓的人,你指責我其他的我都一笑而過,說我良心會痛一剛,還有沒有天理了?

荒謬。

以上回答的是題主「為什麼多數人看衰」的問題。

至於題主後面的問題,你的一句話說出了本質:房價會不會回到正常水平。

我倒要問問看你,你覺得什麼是正常水平?

山溝溝里一套房子,你覺得多少是正常水平?

上海陸家嘴一個廁所,你又覺得多少是正常水平?

北京中南海一個平方,你又覺得多少是正常水平?

決定價格的因素太多了,供需關係,基本面,貨幣供應量,政策,等等。在所有因素都考慮進去的時候,到底多少,才是所謂的「正常水平」?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學相關的問題,這還是一個哲學相關的問題。

所有問題的本質大都歸根到利益分配的問題上來。空間資源是絕對有限的資源,只有越來越難分配的道理,從沒有越來越好分配的道理。

舉個例子,杭州西湖旁邊的地就那麼多,你想要,我也想要,你有5塊,我有10塊。你想的是:正常價格是五塊,我買了就好。我想的是,憑什麼賣給你啊,老子出6塊。你說正常價格是多少?每一個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衡量事物得出的價值也是不同的,願意付出的價格更是不同的。

現狀是:

以國內14億人民,m2居高不下,資源分布不平均,計劃經濟,沒有語言問題籤證問題隨意到大城市的流動人口,有限的大城市和大城市群的核心地段,沒有任何其他可靠的現金變資產的渠道,以及國民超強的儲蓄能力做基本盤,你讓這些你想要的地方的房價怎麼跌……

至於其他地段的房子,放心,那些地方房價就沒怎麼貴過,你不能說這二十年來漲了十倍就叫漲得不合理了,豬肉也漲了好幾倍了不是麽……強行三五千也貴是個年輕有為的大學生就應該畢業買房買車贏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走好了,不送……

當然就算是以上所說核心位置的房價,也終有一天會跌的。

這的確是基本經濟規律,不可迴避。因為上面的這些基本盤,終有一天是要變的。什麼時候變,什麼時候跌,我沒有能力做這樣的預測。但是至少在短期內,除了m2可能會鬆動一下,其他方面完全沒看到任何轉變的機會。所以唱空的人雖然總有一天會英明神武,但是和那些叫狼來了的人,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目前的房價就是正常水準——尤其三線以上城市,幾乎百分百正常水準。

至於未來,怕是更正常。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般人買房後總會感覺自己買虧了呢?
中國的房價會因為什麼而下跌,怎麼讓中國房價下跌?
為什麼北京2015年房價每平方米比去年長1萬??
北京的房子誰在購買?
如何看待北京自住房變共有產權房?

TAG:房價 | 房地產 | 經濟學 | 供需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