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評價日本帝國的一生?
大概就是,陸軍馬鹿以為自己能有長州那般的運氣,最終卻落得會津藩的結局 補充一個:
幕府會津德性高貴,末代將軍為江戶百姓計無血開城,容保公為幕府無私奉公以報答二代將軍對藩祖的恩德;薩摩長州費拉不堪,島津氏自己裝逼攘夷然後讓幕府替自己擦屁股,長州藩士獨走劫持天皇不成險釀滅藩之禍,開陸軍馬鹿獨走風氣之先。可見大日本帝國生於不義,正義在東軍,正義在幕府!
在我看來所謂的陸軍與海軍不和皆是表象,甚至經濟危機,政治體制缺陷都不能完全解釋日本為什麼會輸成這樣。
日本本可以有機會徹底吞併東北,將自己永遠的嵌入亞歐大陸東岸的核心地帶。有機會可以將中國肢解成碎片,從而通過東北加日本島的聯合同時把陸權海權拿下,有機會可以真正取代中國遠東核心和宗主國的優勢地位。
為什麼日本可以獲得這個機會?因為日本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遠遠強於中國的綜合國力,又正值戰爭吞併領土盛行的20世紀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距?因為從明治維新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整個日本勠力同心的去完成了工業化革命。而中國卻深陷軍閥分裂和殖民掠奪的泥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態勢?因為工業革命帶來了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日本憑藉著務實和謙遜的學習態度取得了那一點點的先發優勢。總而言之就是,個人的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參照歷史的進程。
由此可見日本輸掉的不僅僅是自明治維新以來累積的全部尊嚴和國本,更輸掉了一千年都不一定會有的歷史機遇。今天的日本無論如何奮鬥,無論日本人民加班加到多晚都無可能在可以想像的未來中達成曾經他們有可能達成的目標。但凡機遇必有時限,歷史機遇的窗口一旦關閉何時才能再啟無人可知。所以萌豚一代的出現絕非偶然,當一個國家的領空權被別的國家管制,領土上駐紮著別的國家的士兵,政策被別的國家「深刻」的影響。就知道自己所擁有的尊嚴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東西,萌豚一代是當今日本在理想和奮鬥巨大的落差中迷失自我的無奈選擇。帝國的衰亡從某一刻起就成為了必然。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把依靠上天的恩賜和先輩們艱辛的奮鬥所取得的歷史機遇當成可以隨意揮霍的財富;對正在緩慢醞釀的社會危機視而不見;對自己根本就禁不起考驗的政治文化軍事體制盲目自負;對當下弱小的對手的潛力不屑一顧;對依舊強大的對手的力量預估不足。不切實際的野心在虛榮中膨脹,愈發的難以控制,當下一系列渺小的勝利似乎預示著一個永恆帝國的崛起,在這種幻覺中徹底迷失,把自己當成象徵不朽的神明瘋狂的崇拜和迷戀。
朋友們,如果說日本帝國的興衰告訴了我們什麼,那就是這世界上決沒有什麼力量是不朽的。而傲慢終致滅亡,與君共勉。實際上日本的多黨制不純潔。我一直都叫日本,是一黨制國家。日本的多黨制是戰後美國逼出來的。美國人讓他多黨制,他就多黨制了,結果呢,把原先在黨派拆成幾個黨派有用嗎?大家的執政理念一樣執政方向一樣,就是人不一樣。說他不專制了?
跟戰後比日本帝國也不見許是專制啊!
那不也是代議制政府嗎?日本戰後這麼老實主要是美國一直在看著。如果美國人根本就不管,日本帝國,馬上就會死灰復燃。所以這個東西沒法評價。不能對一個沒死的東西亂做評價,不然會打臉。美利堅黑船的一聲炮響,給日本送來西方文明。
日本帝國既不走東亞國家的老路,也不走全盤西化的邪路,高舉尊皇攘夷主義、皇國思想、武士道精神、富國強兵理論、八紘一宇偉大旗幟、脫亞入歐重要思想,批判性繼承日本傳統文化,把帝國主義普遍真理和日本國情相結合起來,建設具有日本特色的帝國主義,實現大和民族的皇道霸業。
以明治天皇為主要代表的日本維新先賢,把尊皇攘夷的基本原理同日本維新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皇國史觀。皇國史觀是尊皇攘夷在日本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日本維新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日本維新先賢集體智慧的結晶。
在尊皇攘夷思想指引下,天皇領導全國大和人民,經過長期的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取得了新興帝國主義的勝利,順利地進行了軍國主義改造,完成了從封建主義到軍國主義的過渡,確立了日本軍國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軍國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是日本帝國的立國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日本的建設、推進日本帝國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或者說得更正式一點:大和民族是一個有強大執行力的民族,但是在日本帝國這個階段,日本人用錯了他們的執行力。先說一點別的。
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很多人是多才多藝的,在一個領域獲得成功的人,往往在另一個領域也能獲得成功。以美國人為例:蓋茨告訴我們,一個好的工程師,也能成為一個好的企業家。布隆伯格告訴我們,一個好的企業家,也能成為一個好的市長。柯林頓告訴我們,一個好的市長,也能成為一個好的總統。賴斯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政府高官,也能成為一個好的教授。里根告訴我們,即使是一個總統,年輕的時候也能在演藝界獲得成功。
其實,取得成功並沒有那麼難,無非是正確的方向加上強大的執行力。
方向對了,執行力強了,做什麼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對於國家來說,道理也是一樣。
趙鼎新把中國經濟的增長解釋成為中國有所謂「強國家傳統」。這個詞很玄乎,我更願意簡單的將這個詞理解成「認真」。認真是一個文化屬性,它是超越技術和制度的,一個不認真的國家,即使你給它最好的科學技術和最好的民主制度,它也一樣能把好好一把牌打得一塌糊塗。典型的認真的國家大概包括美國、英國、德國,中國、日本、韓國……典型的不認真的國家,大概包括非洲大部分國家、印度、巴西……認真的國家,最怕什麼呢?最怕誤入歧途。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執行力,但是卻走了錯誤的方向,那結果就是災難性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韓國和朝鮮。都是從一窮二白起步,韓國把認真用在了經濟建設上,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發達國家;朝鮮把認真用在了服務朝鮮皇帝上,結果就是餓死人。
這就好像都是頂級高中出來的尖子生,讀了金融計算機的,現在都年薪百萬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讀了化學和生物的,都……不說這麼傷心的事情了,我們繼續來說日本。
日本帝國就屬於典型的執行力很強但是走錯方向的國家。日本選擇的作大死的方式是走軍國主義道路。
這條道路,一直到1931年918事變為止,都是成功的,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本已經完全佔領了台灣和朝鮮,在東北建立了一個依附於日本的偽滿洲國,如果日本在這個時候停止自己的野心,暫時中斷擴張,轉而經營自己已經獲得的土地,那麼時至今日,日本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強大的國家。
被勝利沖昏頭腦的日本,就像一個贏錢的賭徒一樣,孤注一擲地開始對中國內地發動侵略。如果拿下中國,日本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但是,日本就沒有想過,美國人願意如此輕易的交出世界第一的位置么?所以美國開始對日本禁運戰略資源,迫使日本挑起戰爭。戰爭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大日本帝國滅亡,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從此成為美國的附庸,同時,日本丟掉了自明治維新以來全部的勝利成果:台灣被收回了,韓國獨立了,偽滿洲國滅亡了,甚至自古以來就是日本領土的北方四島,也被蘇聯佔領了。
辛辛苦苦八十年,一戰回到維新前。
中華民國先總統 蔣公中正就是看清楚了這一點,不管仗打得多慘,就是不投降,一定要等著日本繼續作死,直到美國下場翻盤。就這一點, 蔣公配得上千古完人的稱號。(我特意空了一格哦)
其實,盤點一下就知道,發達國家都是認真的國家,一些認真的國家即使現在還不是發達國家,但是未來也是一定要變成發達國家的。然而,後發國家裡面,有強國家傳統的,大都面臨著在國家強大道路上的迷茫。中國德國日本,歷史上都作過大死。只不過認真的國家,特點是作死都作得漂亮。這些後發國家,缺的不是執行力,缺的是方向感。而方向感,來源於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望日本的教訓,能為後來者戒。充滿了不可描述細節的壯闊歷程。
封建+鎖國造成生產力和生產制度極端落後,面對西洋人從文化到物質的全面優勢一敗塗地。
痛定思痛終於決定全盤西化,但是因為條件實在太落後,封建歷史實在太長,所以形成了有本國特色的西方體制。
付出巨大犧牲後終於實現了工業化,不僅教訓了西邊某個同樣落後的大國,而且教訓了某個曾經橫掃歐洲的超級西方強國。工業水平不斷增強,不僅技術實現了全國產,而且在個別領域達到世界領先。
經濟的衰退造成人心不穩,原本已經稍有起色的民主化開了倒車,大力宣揚本國特色的優越性,認為歐美在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下已經逐漸崩潰,人類的未來必將屬於東方。
對內加緊控制,對外積極擴張,炮製各種奇葩強權理論(當初就侵華問題跟美國人談判的說法是「中日之間自古以來就存在特殊關係」),欺壓周邊國家,挑戰列強利益,最終大家撕破臉皮。再次被全方位吊打,現代化成果歸零。
日本帝國完蛋了,但後續情節依然精彩:
西方佔領軍實行社會改造,不僅斷了專制的毒奶,原有經濟體制的缺陷也一掃而空,社會矛盾從根本上得以結局。
輕裝上陣後經濟再次騰飛,而且很快就有超越世界霸主的跡象。原本的優越性理論再次抬頭,不再依賴軍事,而是從經濟和文化上征服世界。
樓塌之前,日本人還在嚷嚷:「我國國情與其他國家不同,房地產泡沫絕對不會破。」
我覺得現在對精日的定義完全錯誤,號召應該重走日本老路的那些人,雖然嘴上反日,實際上是真正的精日。天皇就適合做吉祥物,讓其掌權沒有不亂的。
天皇為了擺脫寺院集團控制,從奈良遷都到平安京,不久大權被藤原家架空,平安時代挺過了幾百年。
平安後期,天皇家族為了擺脫藤原家控制,玩退位、院政,掌握實權,呵!武士崛起。
後白河法皇堪稱天下第一攪屎棍,源平合戰,鎌倉幕府建立,京都朝廷失勢,鎌倉幕府挺了一百多年。
後醍醐天皇不甘寂寞,搞倒幕搞得天下大亂,後來和朝廷親近的室町幕府也是亂七八糟,政令難出幾內。
信長親近朝廷,結果本能寺壯志難酬,秀吉和朝廷、天皇最為親密,結果二世而亡。德川家康看出來了,這尼瑪朝廷和天皇就是個「祥瑞」啊!惡整朝廷、天皇,妥妥的藐視皇權派,嘿!德川幕府硬挺了近三百年。
西南四藩倒幕維新,背叛了武士階級,送女人去南洋賣淫,送男人去戰場賭國運,還編了個《軍人敕諭》,扯什麼軍人要遵從武士道忠於天皇,也是呵呵噠。——真?武士何必忠於天皇?!
你還別說,明治大正幾十年,薩長藩閥好歹攔著天皇,使其不敢擅權,到了昭和裕仁,這貨趁著藩閥衰退,大肆弄權集權,從巴登巴登密謀到226兵變,無出不見其身影,扶植利用永田鐵山等少壯派清除異己,炫耀皇權,結果呢?昭和成了招核,一夜回到維新前,日本成了美帝的半殖民地。
最搞笑的莫過於戰敗前天皇與政府軍部間的甩鍋,鍋甩著甩著就甩沒了,現在日本所謂的反戰,天皇沒錯,政府沒錯,錯的是軍部底層憤青,這水平高,真高!可是誰逼得底層憤青一年吃不了一頓白米飯,只能靠戰爭和下克上才能出人頭地呢?
有膽子搞事,沒膽子擔責,這就是天皇家族的尿性。當然,這也是其苟延殘喘千年的生存本能。
從國際關係,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還算有些智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國防與外交,不切實際,自大狂妄,愚蠢透頂!
日本帝國正式登場,應該是1889年的《日本帝國憲法》。此時日本所處的亞太地區,或者按當時說法,叫遠東地區的形勢。是在大陸上,清帝國,俄羅斯帝國兩個巨大帝國並立。而海洋基本被大英帝國控制。日本權衡再三,覺得短期內不可能通過在海上,與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帝國競爭。於是轉而與英國友好,把矛頭指向大陸。這就是大陸政策出台。
通過與英國友好,和大陸政策。日本先後擊敗大陸兩大強國,中國和俄國,在這兩個國家那裡獲取了領土,財富,勢力範圍。到了一戰爆發的1915年,日本又對德國宣戰,接管了德國在中國的幾乎所有利益。到了1918年,一戰結束時。,日本在亞洲大陸上的兩個大敵,中國和俄國,陷入內亂,英國因為一戰極速衰落。日本在1918年時,對外形勢那是一片大好,「恐成最大贏家」。
可是,從此以後,日本對外,無論是軍事,還是外交都狂妄到了極點,完全的不切實際。
而日本,這種不切實際,來源於一個愚蠢的想法:即征服中國東北。日本居然想著,在中國與俄國的夾縫中搞出這麼一個殖民地來?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嗎?要說,這個事兒在一戰結束後,還有點靠譜的影子(畢竟那時候中國,俄國都在內亂中,中國東北也出了一個割據的張作霖勢力)。但是,到了K黨崛起,;蘇聯建立。這個目標明顯就實現不了了啊!可日本上下還抱殘守缺。死抱著東北不放。可是,中國是不可能承認東北歸日本的。因為此時中國民族主義已經起來了,誰承認這事,自己合法性都保不住了。
於是,就要懲膺中國咯?於是抗戰就爆發了。先佔了東北,後來發現中國還不認,於是就全面進攻中國。
然後,抗戰,日本叫日中戰爭,究竟要達到什麼戰略目的?什麼樣的情況才算是戰勝?日本至始至終都沒法回答這兩個問題。於是,就永遠改變作戰目標。時而打,時而和。反正就被拖在中國。
其實,被拖在中國,已經犯了大錯誤了。可這些日本人,居然去惹美國?!!去惹當時,明擺著的是世界第一工業國的美國?!當年他們都不敢惹英國,此時居然去惹美國?!
最後,最後,就完了。
強力推薦,NHK電視台的紀錄片《太平洋戰爭紀實》。這部片子基本上很客觀的敘述了,日本帝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各種愚蠢,自大,落後的戰略,戰術決策。以及他們對美利堅合眾國綜合國力的輕視。最終遭致亡國的全過程。
生於不義,死於恥辱。
下層武士和倒幕派對變法維新的支持,不是為了尋求國家繁榮,人民幸福。而是追求殺戮擴張,世界霸權。在這一過程中,倒幕派濫殺了多少文人志士,我記得之前看過一部漫畫但我忘了什麼名字。總之就是對那些所謂的【腐朽封建地主】(也就是當權派)不分青紅皂白的碾殺。(不要和我說什麼革命需要流血,這哪裡是革命,這是政權交替。)
當然這些下三濫的武士一夜之間翻了身,把他們那無恥的品格也嵌在了大日本帝國今後的歷程中。明治維新後,日本立刻走上帝國主義道路。雖然拚命在技術和科學上追趕西方的精神值得嘉獎,那些為國日夜操勞的科研人員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很大貢獻。但這樣一個體制,註定了它會以何種方式貫徹他的產出。
在這種以流氓武士,皇室地主為政權核心的暴力利益共同體中,文官集團哪怕再有改良之心,也終將無法把國家帶上正軌。
先是以幫助改革之名傀儡朝鮮,潰大清,吞琉球,台灣。又在遠東擊敗了垂垂老矣的露西亞。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是我,是我先,打敗東方的大國也好,打敗西方的大國也好。
第一次有了海外殖民地,
還得到了最好的朋友,英國媽媽。
兩份喜悅相互重疊,
這雙重的喜悅卻變成了四重的野心。
本已在一戰的時候得到了夢幻一樣的賺錢時光。
然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答案就是經濟危機。
當然,這個生於不義的帝國,他的統治者不會允許任何觸犯自己利益的事。當遇到這種危機的時候,日本地主們想的不是像歐美民主國家一樣,發揮國家控制經濟的優勢,解決失業,提高公共產業水平,將資金投入到經濟恢復中。
而是為了繼續維繫一支龐大的軍隊而使國家財政陷入惡性循環。
其實以當時中國的羸弱,蘇聯在遠東的衰退,日本只需要維繫一支有一定實力的海軍,就可以在東亞暢行無阻。在這段時間好好改革民生,改革經濟,才能最終推進民主的發展。
然而民主?對當時的日本統治者來說就是個笑話。地主們巴不得能讓自己的產業千秋萬代。皇室,也就是裕仁,更不甘心像喬治一樣當個國家象徵。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明白,我也就不講了。
明治養士
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從倒幕運動開始後,日本就踏上一條不歸之路,作為一個未開化的國度,日本卻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豪傑。
從明治初年的三傑吉田松陰、坂本龍馬、高杉晉作到後期三傑的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
明治年間湧現一波又一波的人才,為其崛起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
從被我大清欺壓的弱國,卻打敗了曾經的宗主國,又打敗了歐巴羅憲兵露西亞,用鐵與血打開了列強俱樂部的大門。
倘若沒有這些人的精誠一致,恐怕日本不過是另一個我大清而已。
而到了大正時期,因為文官政府的蠶食政策,日本開始休養生息,開始通過建設殖民地來增強自己的國力,也為東南亞帶來短暫的和平。
然而好景不長,昭和天皇野心勃勃,在把日本政府的大腦搞死的差不多後,終於踏上了與世為敵的不歸之路,最後結局便不用多說。千本櫻·日本
老佩里開來黑舟,舊日本被迫開口。
腐朽的封建社會,迎!來!寒!秋!
吉田思想光芒萬丈,倒幕變法世界潮流。
萬惡的德川幕府,走!到!盡!頭!
普天之下,吾皇最英偉!
回首千年,滿目血淚。
鞠躬盡瘁,只換來安家費。
江戶和平,千污萬穢!
薩長握手言和,不要佐幕開國,
聯盟肥前土佐,讓幕府軍沒轍,
憎恨虛偽平和,建嶄新日本國,
興盛大和民族,陛下有話說!
殖產興業賺錢,讓大家不愁飯!
廢藩置縣平權,築新時代家園!
不是倭寇撒魯,建紳士的國度!
堅定維新立憲,創帝國明天!
舊時代灰飛煙滅,武運長久光照皇國。
福澤先師大筆寫就,軍!國!學!說!
皇國將士奮起拼搏,不懼老大清國沙俄,
立志改變千年格局,天!高!海!闊!
見縫插針,皇軍愛突破,
迂迴包抄,就不退縮,
長槍短炮,摸石頭過河,
脫亞入歐,不做弱國!
黃海漫天炮火,北洋艦隊沉沒。
從此天朝上國,成為舊日傳說。
滿洲寒風凜冽,旅順熱血滿坡。
今日天氣晴朗,波浪高又闊。
大正浪漫燦爛,文人武士成仙。
皇國崛起東亞,可百姓沒有錢!
屋漏偏逢災變,在底層沒明天,
不如放手一搏,二十六號見!
從古至今,皇軍最神威!
放眼天下,都是炮灰!
炮塔億萬,再也不怕誰!
ABCD,全!都!有!罪!
點燃星星之火,東北王去天國。
槍響盧溝橋上,武裝保衛中國。
建立王道樂土,不要虛假皿煮。
大業豈不流血,歷史要唯物!
獨伊同盟賽高,八百萬神相助!
唯我東亞共榮,米英都是鬼畜!
看那櫻花飄落,是你我的顏色,
諸君隨風上天,靖國神社見!
腦抽按《千本櫻》的曲子和《千本共》的思路寫了上面這個東西,僅供娛樂(在這個嚴肅的話題下輕鬆一下氣氛吧……),因為是從日本的角度模仿日本人的口吻寫的,所以有些歌詞比較敏感,也請諒解= =……原歌曲請聽鏈接
網易雲音樂
大概就是一段陸軍和海軍互掐的歷史
總得有對手啊,中堂大人
珍珠港的一聲炮響,為日本人民送來了親爹
生於不義,死於恥辱。這八個字我可以用到知乎倒閉。自從佩里的黑船開進東京灣,日本通過販賣女性,壓榨武士,剝削農民,獲得了組建近代軍隊的第一桶金,日本今天那些南美裔哪來的?然後入侵朝鮮半島,和昔日的宗主國打了一場大的,然後割據朝鮮,獲得了大量戰爭賠款,利用戰爭賠款,日本完成了工業化,進行了金本位改革。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走上了現代化道路,可以說甲午戰爭是皇國興廢在此一舉,一旦甲午戰爭中國決心打到底,日本就很有可能崩潰。然後日本迎來了短暫的大正民主時代,大正的民主本來就根基不穩,為什麼呢?日本的近代化和天皇重新執政是緊密相關的,然後工業化又是通過變賣國有資產完成的,國家出錢修了工廠,再給私人,這就導致了財閥的出現,這不就國有企業,這叫有國企業。一個財閥一個天皇,大正的民主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然後就是招核,這個名字起得好,取招來核彈之意。日本大財團在國內是花天酒地,即使是最困難的1945年,財閥的那些個老闆照樣喝酒吃肉,反正一億玉碎的不是他們。原子彈為什麼狠呢?轟炸東京還可以不炸皇宮,問題是原子彈下去,炸沒炸死只能聽天由命了。為什麼日本死於恥辱呢?日本帝國的最終敗亡的開頭是發動了珍珠港事變,珍珠港事件的發生本來就很恥辱,昭和本人不想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所以躲了起來不上朝。這種推卸戰爭責任的行為非常醜陋。然後美國的要求很簡單,日本退到鴨綠江以南,歸還東北。這個條件今天來看非常划得來,半個庫頁島拿在手上,還有台灣的皇民化無疑是卓有成效的,再者朝鮮半島基本上修個飛機場可以直接炸北京,去上海也近,基本上中國出海都被日本控制了。問題是昭和不幹,日本非常膨脹,羅斯福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亞洲所有的國家承認美國對於太平洋的霸權,日本不幹,日本如果只控制日本四島,台灣,朝鮮,半個庫頁島,美國當然不會發動戰爭,因為整個二戰,太平洋戰場投入的資源都不是大頭,大頭還是歐洲。因為日本財閥的貪慾和天皇的短視,日本沒有吐出東北,最後就是日本連台灣和朝鮮都沒了。
運氣不可能永遠眷顧某一個國家
靠運氣在大東溝一艦不沉,靠運氣贏下了日俄海戰,靠運氣給當時的日本帶來了伊藤,小村,山本權兵衛,東鄉,乃至秋山真之這樣一大票的天才
然而,當這些人的位置都換上了近衛,東條,永野這些貨色,再加上松岡洋佑這樣的極品,即使偶有能人如石原,也是無力回天
從好運到背運,大日本帝國焉能不敗日本人最大的特點是:賭國運。
大日本帝國,在帝國主義國家裡物質上最貧窮的一個,卻喜歡以小搏大招惹大國。
喜歡不宣而戰,第一次贏了大清,第二次贏了沙俄,第三次被美國徹底擊敗。
這個帝國,生於不義,死於恥辱。
我嘗試從世界的視角上闡述一下這個問題,不能說全面,至少提供了一個視角。日本就像一條妄想成龍的蛇,卻沒有成龍的命,憑著一股橫勁,鯉魚越門,鹹魚翻身,但最終是生吞大象,硬憋炸了胃,偷襲禿鷹,被啄斷了筋。日本帝國蛇吞象的三段跳。
- 一段跳.甲午中日戰爭:
不可否認這是一場螞蟻撼大樹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斷送了中國30年洋務運動的成果(改革開放也30+年了吧),將中國徹底推向了近半個世紀萬劫不復的苦難深淵。
但是相對於日本的勝利,中國的失敗更像是不敗而敗,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即便是到了最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揚言要登陸大沽口佔領北京,中國都不是沒有反敗為勝的希望:只要清廷堅持不和談,日本的國力已經完全無法支持戰爭的繼續,揚言佔領北京也只是恐嚇而已,只要清廷拖住時間不惜讓日本人登陸與其在平原決戰,同時邀請列強幹涉調停,日本必然讓步,而李鴻章卻匆匆簽下了《馬關條約》,上趕著去賣國。可以看出明治維新不僅革新日本的制度與技術,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讓日本人步入了近代化,每個人都捨生忘死,將武士道無畏發揮到極致。反觀中國,高官畏敵惜命,屁民麻木圍觀。都說北洋艦隊戰敗是因為航速沒有日本快,但是中國軍艦射程卻要比日本軍艦射程遠得多,也就是日本軍艦沒靠近清軍就可以開炮將其擊沉,結果是日方沒有一艘軍艦被擊沉,中方被擊沉五艘,這炮手的射擊命中率,請問即便中國軍艦航速和日本一樣又能如何?日本在進攻旅順軍港的時候準備了幾百人的敢死隊,結果旅順船塢前敵營務處總辦、道員龔照玙不戰而逃,導致旅順守軍群龍無首,軍民未戰先亂。據說日本敢死隊進入軍港的時候都傻眼了----空無一人!日軍在旅順軍港繳獲無數槍炮彈藥,其精良程度遠高於日軍,日本自己都感嘆:只要清廷有一個稍微勇敢的守將,憑藉這些精良武器守城,日本根本無法拿下旅順。利用繳獲的這些火藥,日本以戰養戰,用清朝自己的火藥砸碎了大清的海防。(對比一下朝鮮戰爭,TG有什麼裝備,就是憑著肉身從世界第一超級大國手裡拿下了38線,靠的是什麼---民族精神,跨越半個世紀中國人浴血涅槃後的民族精神,前後對比何其強烈,你能說TG不偉大?!)至今我們仍然一味將戰敗結果推給慈禧,因為慈禧貪污軍款修建頤和園,讚揚李鴻章委曲求裱糊匠。請問這種面貌的中國人即便擁有了比日本強大的軍艦,比日本更多的炮彈,又真的能戰勝嘛?不戰而降,何怪於器!甲午戰爭不僅讓中國人看到了制度改革的必要,更讓國人意識到了一個民族思想面貌上的差距,難怪魯迅會羨慕日本人,覺得即便自己學醫救活了這群麻木的國人於救國也是毫無意義的。戰爭也讓日本從一個任列強宰割的弱國步入了富國強兵的序列,可謂開黃種人復興之先河,也是亞洲唯一真正成改變了自己國家命運的民族。- 二段跳.日露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的結果在世界各地引發的震撼人心的影響,之前和此後的任何戰爭都不曾達到過,堪稱空前絕後。日俄戰爭是中世紀後歐洲以外國家第一次擊潰歐洲強國,雖然俄國排在歐洲資本主義列強的末位,雖然日本作為英國在遠東的協管受到了英國的大力支持。但無論怎麼貶低沙俄抬高日本,事實上沙俄的主力艦隊在當時也是世界前三前四的地位,與英法的差距遠不如今天英法和美國之間的差距那麼大。英法海軍在當今的地位,接近甚至不如沙俄海軍在當時的地位,但即便是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中國海軍能在公海大洋上打敗皇家海軍或法國海軍?直到今天,除日本之外,沒有任何非白人國家做到過,這至今仍為日本在世界各國贏得了額外的印象分,哪怕日本曾是二戰禍首之一。
我們來看看日俄戰爭後全世界人民對這場戰爭的評價:日俄戰爭:中世紀後歐洲以外國家首次擊潰歐洲強國_衛視頻道_鳳凰網這個消息迅疾如電一般的傳遍全世界,在加爾各答,守衛大英帝國最重視的領土的印度總督,擔心這場勝利的回聲已向雷鳴一般傳遍東方竊竊私語的觀眾,那個時候還在南非當律師、沒有太多人知道、默默無聞的甘地,他知道這個消息他說,日本戰勝的根已漫射的太遠太廣,因它而會長出哪些果實?如今無法完全實現。在大馬士革,後來叫做阿塔土克的年輕奧圖曼軍人凱末爾欣喜若狂,急於改革強化奧圖曼帝國,以抵抗西方威脅的他,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知道的土耳其國父,和許多土耳其人一樣把日本當成榜樣,日本打敗俄國使他深信他沒走眼。當時16歲,後來會出任印度第一總理的尼赫魯在家鄉看報紙,興奮追蹤日俄戰爭的進展,幻想自己將來也要為印度與亞洲擺脫歐洲枷鎖貢獻心力。
而孫中山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人在倫敦,非常雀躍,1905年晚期,搭船返華途中,蘇伊士運河的阿拉伯搬運工人以為他是日本人,向他道賀。那麼這時候呢,甚至連在美國都有一些黑人領袖要向日本人祝賀,為什麼?他們說這是有色人種的自豪。同樣一個日俄戰爭,在我們跟韓國的歷史上是個屈辱的記憶,但是當時在全亞洲,哪怕是中國,哪怕是孫中山,居然都會為這個戰爭的結果感到雀躍,這是為什麼呢?這就在當時的國際格局底下,我們再看這場戰爭的時候,你會看出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出來。
日俄戰爭的影響。原因還在於有色人種近代以來第一次在開闊的平原、廣闊的海洋上,憑藉銳意革新、發展工業、組建艦隊,正面對抗歐洲列強取得的勝利。
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這樣論述到:回顧起來,這場戰爭是遠東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場戰爭的意義除了確立了日本的強國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歷史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國家戰勝了一個歐洲國家,而且是一個大帝國。這對整個亞洲產生了令人振奮的影響。它向諸殖民地民族的千百萬人表明,歐洲的統治者並不是神聖的、命中注定的。自征服者時代以來,白人第一次被打敗,全球所有的非白人民族都充滿了令人激動的希望。「他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日俄戰爭是近代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非歐洲民族充分覺醒的序幕;這種覺醒今日正震撼著整個世界。「
狄賽是一位在非洲住過四十年的英國人,他在《埃及的前途》一書中有過下述的評論:「過去土著們都深信即令他們再勇敢,也還是註定會被歐洲人擊敗。可是現在卻突然覺醒了。因為俄國一向被人認為是歐洲最大的軍事勢力,現在卻居然被日本擊敗了。陸軍敗逃,海軍毀滅,要塞被攻佔。日本是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不管其他情形如何,他們既不是高加索人也不是基督徒。當然,這些非洲土著對日本還是一無所知,可是所有非洲人卻都直接或間接的知道了,在遠東的俄羅斯入侵軍已經被一個素不知名的非歐洲民族擊敗了。」但是這場世界性的革命卻是在印度——不列顛帝國權力的樞紐——真正發展成形了。安德魯斯在《印度的復興》中說過:「甚至在極遙遠的村莊,農民們都在紛紛談論日本的勝利。一位在西亞有長期經驗的土耳其領事告訴我說:在內地到處都可以看見這樣的現象。亞洲已經在行動,幾個世紀的迷夢終於被打破了。這是世界史中新的篇章的開始。亞洲的舊日光榮和偉大似乎又將恢復。」普拉德漢在《印度的獨立奮鬥》中也有同樣的看法:「日本勝利對印度人心的影響是不可能再加以誇大的了,印度學生開始研究日本歷史,想發現其戰勝歐洲最大強國的原因。他們的答案是日本人的愛國主義、自我犧牲和民族團結。這才是軍事能力以外的奇蹟力量。一九〇七,一九〇八和一九〇九年,印度學生紛紛到日本去留學,他們回國之後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中堅份子。」所有這些事實都是這一戰的後果。這是在亞洲的最東面打的,四百五十多年以前,在歐洲的最東面也有過一次同等偉大的衝突。一九〇五年的旅順陷落,與一四五三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都同樣是歷史上為數極少的真正重大事件。
雖然中日、日俄這兩場戰爭最終都以日本的勝利而告終,但也為大日本帝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養成了日本人蛇吞象的思維慣性,認為世界上任何大國強國都是紙老虎,只要日本人民自強不息、上下一心,即便鯨吞中國、敗英滅美也不在話下。
同時日俄戰爭的勝利使日本軍部在內閣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軍部綁架國家機器,日本底層對權力的渴望終於在日俄戰爭後輻射出可怕的能量。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成為了國家戰略,進一步進化為與德國兩家瓜分世界統治全球的野心。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連續的勝利帶來的巨大收益讓日本沖昏了頭腦,讓領導層被貪婪綁架,罔顧國際環境,國力差距,國內矛盾,一味叫囂擴張和沙文注意,最後得來滿盤皆輸,將整個近代化的成果完全埋葬。- 三段跳.世界大戰---日美太平洋戰爭:
日本關於這段歷史所拍攝的電影有很多:《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永遠的0》《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硫磺島家書》。所有這些電影無一不傳達了這麼一種思想:海軍指揮官是愛好和平不想發動戰爭的,但抵擋不住掌控內閣的陸軍軍部的要挾,日本陸軍指揮官也是愛好和平的,但是因為日本軍隊下克上的傳統,所以被底層憤青士兵推著往前走,底層士兵之所以非要發動戰爭是為了效忠天皇,遵照天皇的旨意,最後天皇也是愛好和平的,但是扛不住軍部壓力,國民的瘋狂,家族的榮耀。
總之就是一個無限循環的圈,反正日本人從上到下都愛好和平,大家對發動戰爭都很無奈,戰爭從開始到結束就是一個無頭債,反正大家一起甩鍋,甩到最後鍋甩沒了成了無頭債。演員役所廣司一張婦聯主席的老好人的臉,飾演的阿南惟幾和山本五十六從始至終一副楚楚可憐強姦不成反被操的樣子。從這些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日本對二戰結果是:不服氣。中國人自古以來有一個意識上的慣性錯誤,總是把日本叫做「小日本」。但實際上日本的陸地面積要比中國人一直推崇的德國陸地面積還要大3萬平方公里,如果算上海洋面積,日本顯然要比德國大得多。而且日本是一個典型的海權國家,對比19世紀的海權世界霸主大不列顛,日本絕對是一個在意識里被中國低估的國家。而日本之所以歷史上未成為大不列顛一樣的海權霸主,一是科學技術與政治制度的制約,二是強大的中國一直壓制著日本(日本的兩次嘗試唐朝白江口之戰,萬曆朝鮮戰爭均被中國遠征軍所擊敗)。但是滿清入關,大不列顛殖民全球,普魯士由弱至霸,美利堅以13州之地一統北美,給了日本榜樣與捷徑。不可否認,日本的志士仁人與野心家們一起造就了短暫大東亞共榮圈的罪惡輝煌。但我想昭和時代誕生的那些敢做不敢當的戰犯們(尤其是裕仁天皇)顯然不懂得這個道理----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蛋。- 當代日本及東亞局勢
總的來說當代日本不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而是美國的傀儡國家。
下圖是美軍在亞太的軍事基地分布圖,日本密密麻麻的都是美軍基地,也就是說日本實際上還是二戰戰敗後的被佔領國,這也就難怪無論日本國人怎樣抗議,美軍如何在沖繩為非作歹,美軍的沖繩基地仍然巋然不動。 大家知道日本首都東京上空有一段空域是被美國佔領,日本無論是軍機還是民航都不能飛躍的情況嗎,領空被別國佔領,談何獨立,談何主權日本人如何看待橫田空域? - 如何評價 X - 知乎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日本首相竹下登要聽美國的話,乖乖在廣場協定上簽字,從而使日本進入了無限期的大衰退,說什麼買了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請問日本連國土都被美軍佔領者,談何經濟獨立,自欺欺人罷了,最終還不是逃不出美國的五指山,被山姆大叔壓在了山下面永世不得翻身。大家可能不知道現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租父叫做岸信介,著名的甲級戰犯,侵華戰爭的主謀之一,戰後當了一任首相。如此反華的匪首的外甥順利成章也應該是反華的。但其實安倍在首相的第一任中採取的是親華政策,2006年,安倍剛當上首相就宣布訪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很快就被從首相位上被趕了下來。道理很簡單,作為美國維護東亞平衡的橋頭堡,對抗中俄在東亞勢力的棋子,日本本就沒有多大的選擇餘地,不聽話的領導人自然做不長。而崛起的中國實際上是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繼承者。亦或可以說中國從日本手裡奪回了大清丟失了一個世紀的對整個東亞的主導權。一帶一路:南海亮劍,建設瓜達爾港出海口,投建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港口,改善中菲關係,是不是像極了當年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路徑,只不過主角和手段換了而已。嗚呼!夫國之將亡必有純臣~樞密院末代議長、著名憲法學家、行政法學家清水澄博士,在大日本帝國議會兩院通過日本國憲法之後,自殺殉大日本帝國憲法
謝邀。
個人用一句話來概括,便是:誕生必然,興起必然,失敗必然。這個必然來自於日本民族的性格。
在戰國時期之後的日本會出現一個集權統治政權是必然的,但當時的日本帝國只能說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黑船來敲開國門,佩里在日本人面前秀了一波肌肉。接下來明治維新,開始向現代化發展的島國終於要從被壓榨到壓榨了。從山打根八號娼館的媽媽桑們的口袋裡、從佛寺的功德箱里、從國民的牙縫裡擠出了一支能成為新軍的陸海軍,至此開始顯現民族性格中的劣性的一部分:賭國運和固執。甲午戰爭中貿然挑戰當時的亞洲第一艦隊,賭贏了,北洋艦隊最後不戰自破,倘若北洋艦隊會有日軍一半的士氣和上司的作戰指令的話,結果都會兩說;日俄戰爭中再一次賭,突襲旅順、攻擊俄艦,陸海軍在這時開始第一次分歧,陸軍固執地拒絕了海軍提出的攻佔203高地的建議,讓第三軍大幅減員,最後若不是俄軍計劃引日軍北上使其補給線過長再將其擊破,至少遼陽會戰會是日軍前進的終點或是開始計劃停戰的點。其中走了一步蠻好的棋,日英結盟,對於當時日本國內的科技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擴大了一次海軍軍備,同時骨子裡的貪婪也開始顯現,對東北的覬覦越發明目張胆。有目的的種族清洗、人口置換逐步開始,與此同時對東北資源的開採逐步開始,那個階段奉系軍閥的強勢並沒有讓日本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九一八改變了局面,這個民族第一次張開了血盆大口,其貪婪足可見得。
在此之後,血盆大口越發貪婪,策划了偽滿獨立、妄圖華北自治,在東北的諸多城市開始了自己的永久佔據的建設計劃,奴役人民奴化教育,雖說客觀上戰敗之後留下了工業基礎和教育基礎,但這地永遠洗不凈—中國人的血不會因此磨滅。
若是說中國戰場上日軍的戰術水平還算良好(不包括解除軍紀後的屠殺行為),但太平洋戰場上的表現足以說明這個民族這個帝國的缺點在哪。開始拒絕使用電探(雷達)等先進武器、迷戀大炮巨艦主義、輕視艦載航空力量等已是諸位所見的錯誤,但筆者認為和美國開戰何嘗不是一次獅子大開口和愚蠢的行為呢?當時美蘇對於日佔中國的態度由於歐洲戰事並沒有後來的那麼堅決,在這段時間中依靠東北和南洋的資源發展實力的話,至少個人看來邀擊漸減戰略也是可行的。但這個民族並不知足,而是開始走向了沒落。可以說,夏威夷珍珠港的勝利就是失敗的開始。反觀之,佔據南洋必要拔除新加坡這顆釘子,也會和英美會有熱戰,所以說這樣也會是失敗。對於運輸補給線絞殺戰的放棄和海軍人事安排的荒謬此處不再贅述,民族性格中的固執、貪婪和狹隘讓失敗為使然。反而印證了一個爭而不休的觀點:一個中等強國不可能徹底戰勝一個洲際強國,在美軍後期下餃子地建造軍艦時日本連幾萬噸的運輸總量都造不出來了可以見到國力的區別。
至此,便是個人的拙見了:日本帝國的軍事素質可圈可點,但是鑒於這種民族性格和高層決策失敗是不容置疑的。
誕生必然,興起必然,失敗必然。
推薦閱讀:
※一名武士平日里要做什麼訓練?
※日本平安時代之前的戰爭是怎樣的?
※安倍晉三能兩次當選為日本首相,其安倍家族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為什麼日本不像崇拜大唐和美國那樣崇拜擊敗了自己的蘇聯,反而欽佩仰慕手下敗將英法德?
※為什麼在日本民間的妖怪傳說中,「怨靈」的形象格外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