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毆打、言語暴力,還有哪些校園暴力的形式不易被家長、學校發現?

本題已加入圓桌 ? 被忽視的校園暴力,更多「校園暴力」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校園暴力的定義有很多描述,綜合的說法是:「發生在中小學幼兒園及其合理輻射地域,學生、教師或校外侵入人員故意攻擊師生人身以及學校和師生財產,破壞學校教學管理秩序的行為。」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校園暴力分為不同的類型。

1、 以校園暴力發生的地域不同,可分為校園內暴力和校園周邊校園暴力;

2、 以校園暴力實施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學生實施的校園暴力、教師實施的校園暴力、校外人員 實施的校園暴力;

3、 以實施者性別的不同,可分為男生實施的校園暴力和女生實施的校園暴力;

4、 以校園暴力是否為校方或司法機關所發現為標準,可分為明性校園暴力和隱性校園暴力。

目前我們更多談及的是以未成年學生為加害人和被害人的校園暴力控制,使得本來應該美好的校園成為暴力的場所,這是令人悲憤的社會現實。

根據暴力的手段大致可分為6個類別:關係暴力、語言暴力、肢體暴力、性暴力、反擊型暴力、網路暴力。

1、 關係暴力:最為常見的,容易被忽視

關係暴力是對某個人排斥和拒絕,使他脫離小圈子,或者是切斷他的社會連結,讓他覺得被孤立。這種暴力通常通過語言暴力進行表達,比如說散布謠言、冷嘲熱諷。女孩子更多通過關係暴力達到傷害同學的目的。

2、 語言暴力:肉眼看不到傷口,心理傷害大

語言暴力的威力有時不亞於肢體暴力,通過語言來刺傷別人,使別人精神壓力增大,語言上的欺負、譏笑、貶損、詆毀、造謠,會讓人的心理嚴重受挫和扭曲,喪失自我感。而且語言暴力通常是肢體暴力的前奏。

3、 肢體暴力:最令人恐懼

肢體暴力通常出現在權力不對等的學生身上,一些人長期欺負、虐待、毆打弱小者,比如搶奪同學的物品、勒索同學的錢財、拳打腳踢砍傷打殘,給同學的身體留下明顯傷痕,恐嚇同學不能告訴家長和學校。

4、 性暴力:涉及性與性別的侮辱和侵犯

性暴力包括性騷擾;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黃色笑話、評論和取笑,比如「波霸、飛機場、矮冬瓜」;對性別取向的取笑,比如「娘娘腔、男人婆」;傳播令人厭惡的與性有關的紙條或流言,比如說「某某和某某相好,說某某有很多異性朋友」;身體上的侵犯行為: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別人的身體,強迫別人進行非自願的性行為,比如觸碰別人的下體、屁股、胸部、脫褲子、掀裙子、偷看上廁所和換衣服。

5、 反擊型暴力:被害人和加害人只有一線之隔

長期受到暴力控制的學生,在得不到學校和家長的有效援助下,迫不得已的反擊行為,對實施暴力者進行打擊報復,或者進行威脅恐嚇。也有一些被害人會轉向去欺負比他更為弱小的人。

6、 網路暴力:速度快、管道多、殺傷力大

互聯網給人提供了便捷的交友和聊天渠道,由於網路的隱匿性強和傳播範圍廣,利用網路散布流言、攻擊辱罵同學、發布暴力欺侮同學的視頻和照片、向同學示威炫耀自己的能力。

以上6種暴力類型並不是單獨出現,有可能會混合在一起出現加害人和被害人的關係中。

學生受到了暴力對待,首先選擇了忍氣吞聲的處理方式,其次才想到要告訴家長,本來應該是優先考慮向老師和校方求助的,反而是到了最後關鍵時刻才不得不開口,彷彿向學校尋求保護是一種下策。

很多時候是因為老師和校方的對校園暴力的認識不足,僅憑淘氣或惡作劇來裁定學生的行為性質,傾向於譴責弱勢一方,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老師和校方的負面理解「告訴了老師也沒有用。」「老師不會管的,說不定這個事說出來之後,對方會報復我。」

控制校園暴力,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學校有第一責任主體的特殊地位,加強學校管理和提高教師素質,以及建立預防校園暴力的綜合體系都是當務之急。


來自老師的校園暴力。

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同學遭受了來自老師的系統性校園暴力。

具體情況見此篇回答

摧毀一個學生有多簡單?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初中的時候,那個班主任簡直是我見過最趨炎附勢的老師。對待有權有勢的學生,卑躬屈膝。對待家境平平的學生,冷眼相對。

此老師經常惡語傷人,對待他認為「沒有價值」的學生,各種歧視。

對待同學之間的校園暴力也完全不負責,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又一次班裡的某個同學被外班混混打了,這個老師讓這個同學自己去找這個混混談判……原因是他認為這個同學「也有錯」,呵呵。

高中的班主任,喜歡根據自己的情緒,喜好來對待學生。

就比方說某一次我認為他某個地方做的不對,指了出來,從此之後他就處處針對我。

多次公開貶低侮辱我,甚至在高考前兩天還公開地,在全班面前詛咒我塗錯卡,忘帶准考證。

來自老師的校園暴力,之所以不被重視,是因為很多人都把老師「神話」了,認為「老師不會有錯」。

殊不知,老師也是人,有好有壞。而且某些老師,尤其是小學的老師,教育水平不見得有多高。更何況,教育水平高的,也不見得有道德有多高尚。

因此,你告訴你家長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認為是你的問題。告訴學校領導?呵呵,基本上你敢說你就完了。你敢打擾校領導的清閑?你敢質疑老師?你是不是想被處分被退學啊?

不過小學的時候還真舉報過一次,那個老師體罰學生,毆打學生,經常讓學生「滾出教室」。這個老師在放暑假的前一天才得知被解聘,結果在班裡發飆了。

然並卵,你這種人還是別當老師了吧。

如果你覺得上述的事不夠,我這還有一個。

你見過篡改學生志願的老師嗎?

我某個朋友的初中班主任就是這樣的人。因為那個老師和某些學校有利益關係,送過去學生可以拿到提成,而且是各個層次的學校都有,所以它的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被要求報它推薦的學校。

你敢不報?那就談話,一談話一整天。

除了某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它管不住,以及幾個特別差的不準備繼續上的,其餘的都難逃。

還有一個死活不聽的,直接被改了志願。

舉報?向哪裡舉報啊?沒有人管,根本沒用。

因此它們班的學生都特別討厭它,於是畢業之後它的車被劃得很厲害。


作為媽媽,雖然我的孩子沒有遭遇過校園欺凌事件,但是我對這個問題還是挺關心的,因此特意搜索了一些關於校園欺凌的資料。希望可以了解此類信息以及盡量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校園欺凌通常指一名學生長期、多次、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評論、譏笑等。

常見的校園欺凌主要包括四類:

  1. 身體欺凌:以一種不當的攻擊性方式反覆地對他人進行毆打、踢踹、絆倒、阻攔、推搡、觸碰、拉扯頭髮、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等。
  2. 語言欺凌:起綽號、謾罵、侮辱、造謠、指責、嘲笑別人、寫侮辱性的文字、語言攻擊或侮辱其人格,中傷、譏諷、貶抑評論他人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家人或其他等。
  3. 社交欺凌:人際互動中的抗拒、排擠與孤立。分派繫結黨:孤立、誣陷或排擠某人。還有同伴間的情緒虐待如冷暴力。恐嚇、威迫某人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某人跟隨命令。當眾給某人難堪等。
  4. 網路欺凌:即在網誌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利用網路造謠、傳播消極謠言。

除了毆打、言語暴力,還有網路欺凌和社交欺凌等是不易被家長和學校發現的。網路欺凌是兒童校園暴力行為中,最新近、最邪惡的一種趨勢。因為網路欺凌者無需直接面對受害者,不會看到其當時的反應,這使得欺凌者更加頻繁地肆無忌憚地使用非常惡毒的語言攻擊受害者。社交欺凌主要發生在同伴之間,如果孩子不向學校和家長反饋的話,學校和家長一般不容易發現。主要形式有:

  1. 人際互動中的抗拒、排擠與孤立。
  2. 分派繫結黨:孤立、誣陷或排擠某人。
  3. 情緒虐待如冷暴力。
  4. 恐嚇、威迫別人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別人跟隨命令。
  5. 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評論、譏笑、詆毀、侮辱。
  6. 在網誌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利用網路造謠、傳播消極謠言。


有一次上課,我讓做錯四大名著作者的同學舉手。初一的孩子,這些應當不能錯了。

然後呢,一個成績排名前10的男孩子大喊一聲,「哇,老師,小w這道題居然寫對了,你說是不是很神奇啊!」全班哄堂大笑。

小w是我們班成績最後一名的學生,個子很小,但是只有成績不好,行為和人品都是好的。

我說了那個起鬨的男孩,我說,「你憑什麼看不起別人,你憑什麼覺得這道題別人就不會寫對。」男孩不語。

下一堂語文課,課文是鄭振鐸的《貓》。其中一個主題就是不要欺負弱小。我順著這個思路,給他們講了「校園霸凌」事件。

我跟他們說,不要惡語傷人。有時候,你以為這只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但是卻會給那個人造成莫大的傷害。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寶貝,被父母疼被父母愛,憑什麼要在學校里要遭受你的冷嘲熱諷。

我跟他們說,不要做別人惡語傷人時旁邊那個恥笑聲。

最後,我說,以後誰受欺負了,告訴語文老師,語文老師幫你們出頭!


被老師霸凌

我從來不相信學校能幫助被欺凌的學生,因為老師們,也是欺凌的一份子。

小時候長得丑,黑,眼睛也小,講話嗓門大,所以有時就算我在課堂上沒說話,老師也會叫我閉嘴,老師這種人,是有個團體,只要一個老師認為一個學生不是個好東西,所有老師都會排擠那個學生。我知道有很多好老師,我也遇到過兩個,我的確不該這樣表態,但我對老師這個職業就是尊敬不起來,如果你遇到一位好老師,請你珍惜和他一起的時光。

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男同學以為我喜歡他,拿筆戳我的背,噴嚏打到我衣服上,因為他坐我後面,還總是推桌子擠我讓我沒位置做。不止一次和老師說這件事,老師居然說我在打情罵俏,呵呵。

後來上了初一,由此考完試,我在驗算紙上寫了封情書,那時我的學校沒有收驗算紙,有一位語文老師把我的情書沒收了,說我不知羞恥,還把信給了我班主任,我班主任就說我自己沒用就算了,不要危害其他同學。當時我喜歡的男生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當時我覺得很委屈,這情書我也沒打算寄出去,只是自己寫來,我從來都沒有想要危害誰。上了初二,班上有抽煙的同學,班主任因為沒膽子招惹他們,就把我父母叫去學校說我帶壞全班的風氣,但是,我從來不抽煙,不打架,不鬧事,就因為我和那群抽煙的孩子說了幾句話,我就帶壞他們了?班主任在和我爸媽談話期間,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班上的那群抽煙的孩子,還有當時對我很好的一位外教老師,他們跑去辦公室和我爸媽解釋不是我的問題,是班主任想拿我開槍警戒別的同學,我是無辜的,就連外教老師也幫我,但是,讓我很心寒的是我爸媽選擇相信班主任。初三的時候,那個語文老師真的當了我的語文老師,我初一的時候他只是監考老師,他因為我回答不上問題,就當著全班人面罵我婊子,說別以為我忘了你幹了什麼,噁心的要死。

這句話,劉勇輝先生,我曾經的語文老師,七年了,我記到現在。就是因為你,我到現在都覺得喜歡一個人是很廉恥的事情。

後來,我就出國了,不該在國內讀書了。

校園暴力,是不可能解決的,被欺凌的永遠不會被得到幫助,欺凌的只會變本加厲。

校園暴力,就是弱者欺負更弱者,但卻有無恥之徒保護的噁心的社會現象。


冷暴力。

煽動全班同學去孤立一個人,這樣是很不容易被發現的,如果在老師面前還可以假惺惺一下就不會引起懷疑。

事實上當一個未成熟的心靈遭遇長期的孤立後,他就會變得脆弱,倘若這個時候誰跟他搭話或者稍微溫柔一點他都會十分感激或許還會全盤相信。這個時候如果又是圈套或者騙局那必定是雙重打擊。

而且冷暴力也很難應對,假設老師真發現了除了談話也解決不了什麼,畢竟沒有實質證據說明。

經驗之談,這種情況下老師和大人的介入反而更麻煩。

只能讓自己更強大和適應。

肉體創傷痛一時,心靈創傷痛一世。

他也讓我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相信別人,失去對團體的信任和凝聚感,甚至冷漠孤僻。


讓我想到上初中時口袋裡最後五毛錢買的小草原雪糕都被劫走的故事~


歧視。

歧視幾乎永遠存在,有些是直接地表現出來,有些是在慢慢地蔓延,遍延到你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不會赤裸裸地表現,你卻能感受到這種行為暴力的存在。這些歧視的行為在別人是不知輕重地發出,而在受歧視的人,有時候是不可修復的創傷。

那些受歧視的人,往往是某個方面的弱者,胖子,腿短,丑,大臉,內向,總之,所有的他們看不在眼裡的特徵,都能成為他們歧視的對象。這種歧視的行為暴力比一般的暴力不太容易發現,他往往發生於同類群體間(同學,同事)甚至於不同級別之間也有(師生),貶低那些人類特質中的所謂劣性似乎是一種個人優越感和愉快感的體現。

我們高中有一個女同學,臉上很多雀斑,她平時性格也挺開朗,所以也還是有一些朋友的,但那種明顯的歧視我能感覺的到,她每次站起來回答問題,都有一群人偷笑,小聲嘰嘰喳喳地討論,分座位沒有人想跟太坐一塊,男同學跟另一個開玩笑打趣著說,你跟那個誰麻子坐一塊吧,丫這麼不老實。他們拿女同學開玩笑的時候從來不會考慮她的感受,或者說根本不在意。

我記得有一次,女同學寫的一篇作文被語文老師作範文朗讀,寫到她自己內心的感受,是寫得自卑,那種憂鬱,自我抑鬱的感覺。寫得很好,我也相信那是她的真實感受,我一個外人都能體會到同學們的反應,她不可能感受不到,當時就讀了她一篇文章,底下的人,撇嘴的撇嘴,那種無聲的眼神的獨特交流,讓我看了心裡特別難受。因為我特別敏感,更能體會一個眼神,一個微動作背後的東西,因為我也怕歧視,我也怕有一天他們指著我說,你看你看那個小個子。而令我失望的是,作為老師和家長,她們很難意識到或者意識到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種行為暴力,她們所採取的一些辦法或許再一次傷到那些受歧視人的心?

歧視,永遠不會消除,他可以是促人上進的動力,也可以是殺人的無形的刀,我寧願這種促人上進的負面動力消失,也不願他給那些本來就小心翼翼過生活的人以更大的心靈傷害。


冷漠+群體排斥阿,幾年摧殘下去別說自信了,連反抗的勇氣都沒了,澳洲ABC的小孩是我見過面對白人最卑微的群體了


自己的經歷.

把我按到地上往我臉上吐吐沫

某女生沒有任何原因用指甲挖我,16個指甲印,皮開肉綻,父母看到了傷口找到學校,老師只是批評女生,還對我說為什麼只欺負我不欺負別人。

被勒索,

校外被打劫,(都是學校的小混混,打劫買煙上網)

被扇巴掌,(原因是不聽話,不安別人說的做)

當跑腿的,課件休息時間給別人跑到商店買零食買煙,給別人送情書。(初中三年都是)

操杠,(四個人把我抬起來襠部往樹上撞,圍著樹轉圈)

嘲笑,(個頭小,上廁所盯著我生殖器看,嘲笑沒有發育,特別短。整個年級學生都知道。)

各種侮辱,就只是別人的玩物。

還有個綽號:徐好哭 整個學校最能哭的人

以上只有第二條父母知道,

初一成績下降,從快班掉到慢班,我爸讓我跪地上兩個小時扇了我28巴掌。第二天接著上學。

初中畢業7科考了109分,畢業之後暈倒了兩次。

不敢照鏡子,不敢看自己的眼睛。

想過自殺,因為慫,怕死所以好活到現在,

現在可以幾個月不和任何人溝通說話。不社交,親戚結婚搬家生小孩從來不去,不拜年。反感人多的地方,不自在。

太負能量了,對不起


冷暴力,這個大概是最難被發現的一個暴力形式了。他沒有身體上傷害,卻實實在在留下了心理陰影。高中的時候班上的女同學大概占我們班五分之一吧,有一個和男同學玩的特別好的女孩子,她不是女漢子一般同他們混在一起玩,而是讓每個男孩子都有保護欲,那時候流行認妹妹,大概就是很多人想認她做妹妹,真的喜歡或者是保護欲現在我不得而知,反正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就有另外的一個女孩子開始排斥她,隨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慢慢的班上所有的女生都開始了疏遠她,就算沒有立場反對的也不會再有過多的接觸,我在這樣的環境里深深感覺到謠言是怎麼傳開的。最後,那個女孩忍受不了這樣的對待……沒有自殺,我們是寄宿式的學校,她從走讀晚上不回宿舍睡,到轉學只過了一個學期不到……


寫在前面:

我們或許可以離開校園,

但卻難以離開「欺凌」。

校園欺凌的形式,我們固然可以將它們細分為肢體、言語、心理孤立、性暴力……等等不同類型,但從校園欺凌的動機出發,受害者是否都有相似的特徵?不同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會被「選擇」成為欺凌受害者,各自都有什麼原因?

我選擇了兩部校園欺凌題材的電影,來解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Ⅰ. 因為太耀眼所以遭受的欺凌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星野修介

如果不是因為想到校園欺凌的題材,我很少再想起這部電影,不過偶爾會聽聽這部電影的原聲帶,有德彪西和八重山民謠,都是又寂寥又靈氣的音樂——像我們許多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期待自己能夠成為的模樣。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是岩井俊二的一部電影作品,和他曾經拍過的《情書》、《花與愛麗絲》等或浪漫或溫馨的作品不一樣,同樣的校園題材,青春在他這部電影的鏡頭下又空靈、又猙獰,充滿「孤獨」和「無解」。很多人看過之後覺得片子完全沒有達到它(拜郭大導演所賜)的名聲應有的水準,所以對它嗤之以鼻、印象很不好。

其實之所以不願意給這部電影一個好評價,除了電影本身之外,說不定也因為它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糟糕的校園往事。

主角之一的星野,是一個成績非常優秀、體育劍道也很出色的男孩子:

但是他從小學到中學,卻一直被男同學嫉妒、欺凌,甚至連有些女同學也非常討厭他:

很多人在想到「校園欺凌」的時候,想起的都是那些長相有缺陷、成績不好、家庭破裂所以性格陰暗的人,但星野完全不是其中任何一種,卻也成為了被欺凌的人。

在長期隱忍的校園生活中,他遭受著惡毒的辱罵和毆打,直到他與同學一同去沖繩旅行,經歷了兩次意外,自己險些喪命,也親眼目睹了死亡的發生,才忽然醒悟:原來生命如此脆弱和空洞,為何要把自己禁錮在「忍耐」的匣子當中,默默經受苦痛?

回到學校之後,星野性情大變,從「被欺凌者」,轉變成了「欺凌實施者」,他揮舞刀子震懾曾把他踩在腳下的男同學,逼迫女同學(蒼井優 飾)去做成人援交,讓她最後跳樓自盡,又找人輪姦了自己曾經喜歡的女生……

一個智商與體力都如此優秀的男生,選擇成為善人還是惡人,只看他的「一念之間」。家人關心他、老師看重他、他自己也十分出色,究竟是什麼促使星野成為如此極端的「校園欺凌者」?

因為非凡的他命運越「幸運」,在平凡的人看來卻顯得越刺眼。

同樣的,明星蕭淑慎在《康熙來了》中坦言,中學時她作為學校當中幾個比較耀眼的女生之一,常常受到同學欺凌,最終自己也成為了欺凌者。

Ⅱ. 因為太平凡所以遭受的欺凌

《魔女嘉莉》 嘉莉

《魔女嘉莉》是一部很經典的「恐怖片」,加上超殺女科洛·格蕾絲·莫瑞茲拍的那部最新版,至少已經有3個版本,我個人最喜歡的版本是1976年茜茜·斯派塞克那一版。

不怕劇透,故事情節很流暢,即便知道後面會怎麼發展,每一個版本也都值得再觀看一次,因為都有各自的精彩之處。故事當中女主角嘉莉,她母親是極端的宗教崇拜者,認為性是原罪、交合是罪惡,因此從小對她極其嚴厲,要求她保持保守低調、並且禁止她對性產生好奇心:

由於性格內向自卑,嘉莉從小被同學嘲諷是「巫女」,所有人都討厭她、辱罵她、欺負她。在西方,「巫女」這個詞並不是「魔女宅急便」里的可愛女巫,而是指那些邪惡而有黑暗能力、應該被燒死的可怕女人。

無數次嘉莉鼓起勇氣,希望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她也得到了一位善良的老師和兩位同學的幫助,讓她可以在畢業晚會上與從前的自己告別,成為一個閃耀而自信的人。為了這一天,她甚至與她有暴力傾向的神經質母親發生強烈的衝突,將她媽媽鎖在了家中。

但這一切的努力,都在同學對她極盡嘲弄,將豬血潑到站在舞台上的她身上瞬間,被全部摧毀。

徹底憤怒的嘉莉,爆發了她體內的女巫力量:她用大火燒盡了整個校園,把所有曾欺凌她的人們全部燒死在大火當中。這一幕是每一版電影的高潮,燒盡之後她回到家中,再將她母親殺死。

因為這個情節太過經典,後來在美劇《歡樂合唱團》里,還有個片段借鑒了它:在學校的一次比賽當中,校長宣布胖胖的女生Tina獲得了舞后的稱號,但是有人在此前設置好了機關,在Tina領獎的時候,一桶豬血潑了下來。

美劇《歡樂合唱團》劇照

但是Tina不是魔女,合唱團的小夥伴也沒有袖手旁觀,他們趕緊跟著Tina到後台,一起想辦法化解危機,最終Tina得以重返舞台,表演和領獎:

那個女生說,你沒衣服,還可以穿我們的

據後來斯蒂芬·金自己說,他在寫這部《魔女嘉莉》的時候,原型是他學生時代的兩個女同學,她們穿得很土、皮膚也很糟糕,所以很多同學都欺負她們。有一天其中一個人突然改頭換面,希望成為更明媚閃耀的人,結果人們卻認為她「越界」了,因此對她進行了加倍的欺凌。後來她們兩個長大之後,一個死於獨居時的癲癇發作,一個在自己生完孩子之後,朝自己的肚子開了一槍,死時兩人年紀都還輕。

現實生活中沒有魔女,孩子們無法在憤怒到極點的時候,用女巫的能力殺光欺凌者。但其實我們明明都可以像合唱團的小夥伴一樣,向受害者伸出援手,至少不至於讓她成年後繼續生活在卑微痛苦的心理當中,死於癲癇或在產後自盡。

說到底,欺凌究竟來自於哪裡?

年少的時候,我們都曾期待自己可以成為優秀、特別而被人喜愛的人,但是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無論你出色還是卑微,總會遭受到世界的否定和冷漠的敵意。長大之後,有的人習慣用「喜愛孤獨」掩飾自己、有的人期待通過「追求獨特」而「成為獨特」……但這都再也無法縫合我們曾在青春時期,被人群孤傲的眼光甚至兇狠的欺凌所撕碎的自我。

象牙塔只是社會的縮影,出了校園之後,成人世界裡這樣的「欺凌」,也同樣比比皆是——女性在事業上表現出色,會被人私底下非議她「有後台」或者「與上司關係曖昧」;明星一旦大紅大紫,言行舉止穿著打扮稍不得體,馬上會受到網友群嘲;偉大的人物無論成就再大,許多人想起他都只會先想起他的缺陷、而不是他的功績……

在成人世界中,我們吹捧物質和肉慾,一個成功的女人要用擁有多少只口紅、一個出色的男性要在情場中多遊刃有餘,種種信息爆炸與洗腦衝擊,讓很多人覺得當自己得不到、做不到時,生活彷彿就像白紙一般蒼白無趣,自己的存在就被全然否定,所有的鄙夷輕視便都變得理所當然——我們難道不像因為平凡而遭受嘲諷欺凌的「嘉莉」?

我們以為最亟待解決的是校園欺凌,其實更亟待解決的是成人世界的空洞與自卑。

只有當成人也想明白了生活平和而明朗的心境的模樣,不再崇拜權利與物慾、不再用肢體及精神暴力去傷害不相關的人,我們才有資格去告訴孩子們:收手吧,壞孩子,人生並不都充滿苦難,你終可以成為更完整而幸福的自己——

無論未來的你平凡還是耀眼,無論你將以何種方式生存於世。


誣陷。

兩個字看起來挺輕鬆的,實際是蝴蝶效應的開端。我上初中時,大家競選班幹部還是比較正常的風氣,就是單純的全班舉手提名,從這些名字中大家票選。當時我的藝術類活動特別多,音樂老師讓我參加很多,甚至班裡班歌也是我寫的,還有國際的音樂小活動,所以被提名了,我也不意外,但也不期待,一個名字而已。還有一個女孩也被提名,她藝術類活動不多,只跳過舞,我以為她對這個文藝委員也沒什麼慾望。

太天真了,從提名到大家寫小紙條選票短短的幾分鐘內,她周圍的人頻頻回頭瞪我,打量我。我熟悉這個女孩的為人,知道她一定會說我點什麼,為了選票而已,就沒理會。

後來果然我得到壓倒性的票數,當了文藝委員,她是副的,只有我倆被提名。沒想到整個初二,整一年,我都陷在風言風語中,每天活在那種怒視我的眼神中。我跟哪個男生多說兩句,馬上就會被傳我勾引誰誰。音樂老師找我登記下成績(我是音樂課代表),就被傳我巴結她。幫我們小組收下飯錢,但是全班的飯錢出了問題,就說是我拿的。甚至我在學校晚會表演,都有人說我搶風頭。mdzz,一首破流行歌,簡單,另一個女孩拉琴跑調怪我咯?學校找的她跟我,說兩個女孩看著效果好,怪我咯?學校文藝比賽,項目那麼多,我時間有限,只選了樂器,舞蹈那個副文委選了,回頭就說我不讓她選,她好聲好氣求我才讓給她的。我向來都是認真聽課的,尤其化學我很喜歡,到他們口中就變成處心積慮了。

過了一整年,上了初三,大家才對我恢復原來的狀態。調過來坐我前座的男生跟我聊,以為我挺壞的,但是相處起來不是那樣,當初後悔給那個副文委投票。我問他,當時副文委說啥了你們都回頭瞪我?他說,她說我暗地提前拉票。在我當選之後還說了我不少壞話,並且暗指我欺負她,所以他就可憐那個女孩並且恨我。說了我一整年壞話,終於把別人都給說跑了。因為她同時也在說別人壞話,就沒人聽她了。

我志不在一個文藝委員。退一步講,初中時我已經決定學專業樂器,並且考上了一個專業院校,不需要中考,如果不因為這是個重點初中,師資力量很誘人的,能學到很多,我早就轉去那個專業院校了,我還差一個文藝委員的名號嗎?

莫名其妙被黑一整年,浪費感情,浪費口舌跟老師解釋有些事不是我乾的,次數多了真的很煩,提心弔膽看著自己的東西別再被弄壞了,或者總被弄掉地上,莫名其妙聽著人的指指點點,聽著別人說我沒有過的壞想法。還有一個小混混男孩聽了她的抹黑,總試圖絆倒我,背後踢我,在我背後拉著我的紅領巾,勒的我很難受,有窒息的感覺,然後迅速跑掉。

如果不是她自己作死,把大部分人都得罪了,我想這一切會持續的更久,後果會是什麼樣,不敢想。

已經有人開始傷害我的身體了,最後我會不會變成被校園暴力欺凌的視頻主角?

這些事都不算太大,只能忍著,只能跟好朋友吐槽,伴隨著時間證明我是什麼人,別再惹我,儘早恢復平靜。

――

謝謝評論區,飛吻。

這些對我並沒造成極大的傷害,掉了一點血而已,沒被KO。我詳細描述出來,是為了給題主看一下哪些不容易被家長發現。並且推測一下最嚴重的後果。提醒題主,這些不容忽視。

我性格比較倔,如果我不抗爭,她單方面會做出更噁心的事,要是碰上膽子小點的女生,或者更脆弱的,她們一定會被欺負的很慘。

我與之抗爭的方法,就是努力做好我自己。老師相信我的為人,身邊三兩朋友待我如初,只是有兩句話:癩蛤蟆不咬人,但硌應人。滴水石穿。小傷害積累起來很煩人的,浪費精力。世界上說別人壞話的人一定存在,並且一定會說,只是如此密集,造成如此多的麻煩。。。。我就呵呵了

成長過程中我逐漸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為人處事不要有壞心眼,不傷害無辜的人,有個底線。防人之心不可無,人人的底線不同,有的道德太差,就得防著點,防不住就儘快想辦法補救。


睡前看到這個問題。

其實比打架,罵人更嚴重的暴力形式,是孤立。

就是俗稱的誰也不和你玩。

這種冷暴力我覺得比真的揍孩子一頓,造成的傷害還大。

我不是這個專業的人,不太了解為什麼,但是我觀察下,一個被孤立的孩子,更加痛苦。

挨揍似乎還可以反抗,而孤立是一種無法被反抗的行為。

受到孤立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

一般的老師或者家長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希望有經驗的人來幫忙補充,我就寫這麼多,權當拋磚引玉。


冷暴力,搞小團體。

小學的時候就遭受過這種問題,當時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幾乎就是在兩種身份之中不停的切換。

也沒有很明顯的行為暴力之類的,但到今天為止,在年幼的情況下收到的無端指責和為了不被排斥而對另一個無辜女孩所採取的冷眼旁觀甚至無端詆毀,都對我產生著影響。

到今天都無法信任朋友,又或者有時極度卑微的迎合和討好朋友,都是那時留下的後遺症。

在未來十幾年,一直持續存在著。

誠然現在外表上陽光燦爛,但是和心理醫生交談後,還是被建議進行長期的心理治療。

後來初中也遇到過這種事,但對象不是我,換成了另外一個女生。

從我的眼光來看,這是個,蹩腳又努力的好學生。雖然不會選擇做朋友,但從普通同學的立場來看,我的確傾佩這樣,在被很多人用愚笨來評價後,依然努力的人。

但是一切都在她的成績不斷上升被老師拿來當作正面評價以後變了。

笨拙的走姿,不善言談的舉止,可能低情商的話語,口音等等,都成了全班群起而攻之的理由。

因為小學的經歷我的確多次對朋友表達了對她的同情,因為朋友和她住在同一個小區所以更了解,因而苦口婆心勸我你不討厭她是因為你和她不熟。

可是高中我和那個女孩子依然同校,她依然是笨拙的好學生,卻有了朋友相伴。

從某種程度上講,在那段時期我把她當做我自己,覺得救贖她就是救贖當年的我,所以我在日記里,反映了這件事,後來被老師當堂朗讀了(後來也因為這樣和同學出現隔閡但是我的確不後悔),老師表現出插手和教育。

但是這種力度,遠遠不夠。

在成年人的角度下,這種並沒有肉體上的傷害無傷大雅,所以一而再再而三被忽視。但是在未成年的世界裡,這種赤裸裸的惡意,無根據無來源,排斥編排,更傷人。

我在高中的一個好友,也在她們宿舍遭到排斥,那個宿舍抱團嚴重,全班最漂亮的女孩被排斥轉學。

的確,我那個好友喜歡誇大其詞一點,炫耀一些,可能分吃的時候自私,把鴨脖子留給別人,但那不是全部。

她依然是,老師可靠的幫手,同桌生病陪她跑來跑去的人,聽到我的壞話和別人吵架撕逼的人。

那個漂亮的女生的確慢熱,生活常識匱乏,但那也不是全部。

她依然是,會在值日時抱著拖把唱仙度瑞拉,幻想自己是灰姑娘,教師節當著我們所有人的面,替一直面冷心熱遭到不喜的老師說話的人,有心臟病的前提下堅持跑操學習的人。

而事實上,你和那些遭到排斥的人越來越了解,就會發現他們那些遭到非議的品質,也不是與生俱來。

我的那個朋友,父親有憂鬱症,多年來幼時父親自殺的陰影揮之不去。

帶著三個腫瘤,不知道明天是不是終點。

所以,才渴望著別人的肯定。那何嘗不是內心彷徨無措的體現。

初中的女同學,家境不好,上學是唯一的出路,又來自地方,怎麼可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而那個漂亮的女同學,更是無辜,我到現在都記得我讚美那個女孩長得好看,她們宿舍長扭曲了臉,評價她也就那樣。

而那些遭到非議的品質,其實多數空穴來風,剩下的,學生時代,有多少殺人放火的道德問題,一些小小的毛病,就這樣被放大。

其實那些毛病,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兩個。

說這些,也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可憐之人也有閃光點,溫柔一點,包容一下,也許他就不會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有一天真的犯下彌天大錯,曾經的編排都成為現下罪行的體現。

大家相遇是緣分,既然這樣,能幫助為什麼非要摧毀。

而老師和家長啊,千萬別雪上加霜或者忽略,有時候一句她們為什麼玩的好好的就是不理你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也是一種二度傷害。老師的助紂為虐一句隨波逐流的玩笑,更是將其推入百口莫辯孤立無援的深淵。

畢竟成年人和老師的權威性擺在那裡,對施暴者來說無異於有了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和保護。

對於受害者而言,時間終會還你一個真相。

像我如今終於告別過去的初中女同學,如今也朋友攜手,

像我自己,在與同學重聚的時刻,才得知當年好的男同學多次在她們背後編排時為我說話,大家聊一聊,發現那個女生依然這樣,可是大家成長了,沒人再上當。那個男生不屑道,她當年嫉妒你,現在還是嫉妒別人,怎麼不想想自己憑什麼。

你不是孤立無援的人,總有人眼睛雪亮,在那時候默默幫助你,或者在後來還你清白。

所以,千萬不要心灰意冷否決自己,或者變成下一個施暴者。


不請自來

其實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學生之間的暴力最初的源頭還是來源與老師。

舉一個自己親生經歷的事情,初中時班裡有一個男孩成績不好,人長的也呆,就叫他小呆吧。小呆在剛初中時還不會受到欺負,只是沒人跟他一起玩,屬於小透明吧,後來班上的數學老師(屬於刁鑽刻薄的,課講的很好,但說話很毒)開始叫他小獃獃,還叫班上的一個學霸管著他,教他做題。學霸是一個胖胖的男孩,挺隨和,也挺勢力眼。數學老師很寵他,叫他如果小呆寫不出題就打一下,老師的本意應該是嚇唬嚇唬小呆。但學霸恃寵而驕,在打了幾次小呆後發現小呆不會反抗,便變本加厲,把小呆當做出氣筒。

後來漸漸演變成全班都排斥小呆,男生把小呆當發泄工具,經常合夥欺負他。(答主也十分內疚,當時沒有制止班上的人)

有一次小呆被欺負到趴在桌上哭,老師來問他為什麼哭,他說有人打他,老師其實也差不多知道誰欺負他,象徵性的叫來學霸,學霸說因為題做不出來打他,老師鱉了一眼小呆,撂下一句活該就走了。

文筆不好見諒,沒有孩子是天生的壞人,他們只是向這一些「榜樣」學習,或家長或老師。那,這些「榜樣」真的做對了么?


被孤立,你永遠都無法向你家長描述你是怎樣被孤立,你自己也挺難改變這個事的


柴靜《看見》的書里,有一篇她做過的採訪,叫做雙城的創傷。

幾個孩子相約自殺,其中一個孩子中毒身亡。

貧困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匱乏。孩子們相約自殺的原因在看過這篇報道以後的成年人可能有些無法理解。

男生女生青春期發育,不明所以的曖昧情愫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中間滋生,隨之而來對這種情感的流言蜚語漫天飛來,一個孩子,早熟的程度跟心裡承受力沒有太強烈的正比。

被流言和不經意的舉動傷害,原本脆弱的內心更覺這世界沒有立足之地,自尊心被消耗殆盡,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


來自老師的懷疑,任何一點都是。


孤立。宿舍孤立可能還好,但是一個班那就………從小到大,幾乎所在的每一個班都會有那麼一兩個同學會被全班孤立,大部分是行為有些怪異。而被孤立的心態好的,可能可以熬過去,心態不好的呢,真的會很難過。之前有一個同學是不怎麼愛乾淨,有一些奇怪的癖好,然後就被全班孤立,然後有一天她就在班上道歉什麼的,大家表面上說什麼其實並沒有什麼偏見,也沒有針對的意思,其實都可以好好相處。但是之後他們的態度完全沒有改變,還各種嘲笑這個同學的道歉。

我覺得被孤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你不想理我我又想理你了嗎!呵呵 。但是那種沒有任何一個朋友的,是該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開學前一天才開始補作業是個什麼感受?
對於一個學化工的學生能否買個 iPad Air 而不買筆電?
上課遇到嘴碎的學生怎麼辦?
工程造價專業的要考哪些證書?
校園暴力是否應該立法?

TAG:教育 | 學生 | 校園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