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海軍飛行員在訓練時因艦載機殲-15突發電傳故障犧牲 ?

2016年4月27日12時59分,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中國殲15艦載機飛行員在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

央廣網北京7月27日消息 2013年3月底,由於任務需要,上級指示張超所在飛行團派出4架戰機轉場西沙某機場執行戰備值班任務,得知此事的張超主動請纓。機場陌生、環境差異大、海上氣象複雜,每一個「坎」對飛行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那天,天高雲淡,他駕機與編隊奔襲一個多小時才飛抵。對準跑道、下降、放起落架、著陸、放減速傘,動作一氣呵成,張超以完美的「5」分動作降落在距離短、風向變化快的海島機場。

2014年5月,為執行南海維權任務,海軍向南方某機場派駐三代戰機,這是我新型戰機首次前沿部署。剛部署完畢,張超就接到戰鬥起飛的命令,跟蹤監視、外逼驅離一架抵近我南海島礁執行偵查任務的外軍飛機。面對挑釁,張超與外軍飛機鬥智斗勇、寸步不讓,直至將其成功驅離。

我軍殲15犧牲飛行員曾在南海攔截驅離外國軍機
_社會萬象
_光明網


我來拋磚引玉吧。事故細節可能只有內部人士了解,我只是猜測一下。

先向英雄致敬!

超大有網友發了央廣軍事關於此事的一系列報道,但是我發現好像都被刪了,奇怪啊。。。(超大鏈接:海軍艦載航空兵飛行員張超少校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

其中提到的一篇報道,頁面打不開,百度之:

點開百度快照:

艦載機降落是個受控墜落過程,對飛機的姿態要進行非常準確的控制。猜測在這一過程中飛機傳動系統出了問題,飛機進入了大迎角狀態,飛行員推桿壓平機頭,結果無效; 迎角繼續增加,飛機在跑道上翻起失控。飛行員在飛機接近豎直狀態時彈出,可能來不及開傘,或者直接撞在跑道附近。

當時的情形可能類似這樣(引自空翼網):截取自一個很著名的Su33著艦失敗復飛視頻

視頻在這裡,飛機從達到斜角跑道到復飛,全過程僅約2秒!留給飛行員處置的時間非常短暫。

碉堡!看我戰鬥種族艦載機著艦失敗復飛姿勢 (注意,飛機已放下了尾鉤,顯示其是準備降落的)我想到一起類似的事故,引自空翼網(失速之謎- 空翼網|afwing.com):

 這就要從導致迎角增加的原因說起,從飛機的操縱原理上講,飛行員的操縱並不是直接改變飛機的軌跡,而是改變飛機的姿態,只要飛機具有足夠的飛行速度,足以產生一定的舵面效應,飛機的姿態就會改變,飛機姿態的改變就會改變迎角,但要記住的是,飛行員的操控並不會使迎角無限制地增加,因為,隨著迎角的增加,導致飛機向上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也會增加,這種向心力改變了飛機的軌跡,飛機姿態角增加值和飛機軌跡角增加值的差值,就是迎角的增量,在一定飛行速度範圍內,這種迎角增量並不足以使飛機迎角超過失速迎角,因此一般情況下,飛行員通過拉杆操控飛機是相對安全的。那麼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迎角超過失速迎角呢,其實,通過以上分析,大家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答案:關鍵在於速度,如果飛行速度減小到一定值,或者飛行員的操縱量超過一定值,當軌跡角的增加已經不能跟隨姿態角的增加時,就會導致迎角的急劇增加,從而出現迎角超過失速迎角的情況。

迎角越大,使迎角增加的趨勢越大,越難救回來。

雖然現在的彈射座椅號稱0-0彈射(零高度零速度彈射),但是飛機在墜落過程中是有速度和姿態的,由於高度較低、速度較大,甚至可能因為姿態問題,導致彈射的速度分量指向地面,導致飛行員很容易受傷。

地面彈射座椅測試,零高度零速度:

彈射過程的慢鏡頭:超級超級慢鏡頭告訴你零零彈射座椅是怎麼回事

理想的彈射狀態:

但是,如果這種姿態進行彈射,就很危險了(空翼網):

2011年10月14日,試飛院一架編號814的「飛豹」戰機在陝西蒲城飛行表演時墜毀,前艙飛行員犧牲,後艙飛行員在觸地前一刻彈射逃生。這種姿態下,彈射跳傘也是在賭運氣。彈射時存在指向地面的速度分量,如果高度不夠的話,很容易受傷。

這次事故發生在飛機模擬著艦階段,高度肯定很低,如果遇到大迎角狀態,甚至可能發生彈射向地面的情況。報道中就提到了「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總體來看,這應該是一起由於飛機故障導致的飛行事故。軍事訓練總會存在一定的事故率,隨著我們軍隊的訓練強度增加,飛行時間延長,事故數量肯定會增加的。

艦載機由於起降條件和環境十分嚴苛和複雜,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高,飛行員冒的風險大,其飛行員一向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2008年美海軍就因事故損失飛機16架,35人死亡。而在噴氣式艦載機剛剛投入軍隊應用的20世紀50年代,美海軍艦載機事故數量更是高得離譜:1953年,美國海軍發生A級飛行事故2266起,損失飛機超過700架,損失423名優秀飛行員;1954年,美國海軍航空兵損失776架飛機和535名艦載機飛行員。這個規模放到現在,相當於每年美國空軍現役艦載機輪番摔過一回。

1969 年 1 月 14 日,美國海軍「企業」號航空母艦從夏威夷前往越南海域。途中,停放在甲板上的一架 F-4「鬼怪」式戰鬥轟炸機掛載的「祖尼」火箭彈意外爆炸,引起甲板上的大火和其他飛機的連鎖爆炸,儘管艦上人員全力撲救,依然造成15 架飛機損毀,27 人喪生,120 人受傷。這樣的事故還不是孤例。越戰中美國海軍「福萊斯特」號航母也發生過規模更大的爆炸事故,造成134人死亡,161人受傷。

(引自觀察者網:做好兵器,再做大國儀仗)

為了建設強大的軍隊,掌握先進的武器,本來就要承受非常高的風險。這都是國家強大所必須付出的成本。今後應該鼓勵飛行員遇到這種情況儘可能早的果斷跳傘,殲15雖然價格昂貴,但是相比於無比寶貴的艦載機飛行員,簡直不值一提。更何況,我們現在嚴重缺乏有經驗的艦載機飛行員,現有的每個飛行員都是國家寶貴的財富,飛機造起來快,培養優秀的飛行員太難了。雖然在人民需要的時刻,我們的軍人都能無懼犧牲,但是我們的設計和製造部門也應該儘可能提升裝備性能和可靠性,避免軍人的無謂犧牲。

也希望以後能提高軍隊待遇並做好安撫工作,國家給的那點錢跟軍人冒的生命危險相比,實在是太低廉了。尤其是,不要再發生軍人在軍人窗口優先買個票就引發部分人嘰嘰歪歪討論半天這些破事。

=============================

0728 補充一下: 很多時候,如果能嘗試排除技術故障,使飛機正常著陸的話,其實對飛行員來說可能是更好更安全的選擇。跳傘其實也有很大風險,而像艦載機這樣強調低空低速性能的飛機,陸地降落還是相對安全的。比如這次發生事故時,飛機已經在跑道上了,推桿如果能有效的話,肯定是最好。但另一方面,這些處置都會佔用寶貴的逃生時間。所以,在強調飛行員生命優於裝備的基礎上,應該充分信任飛行員的臨場判斷。畢竟他們經過長期的訓練,經驗豐富,也是身處故障一線,對現場情形最了解的人。

0731 補充:最近看了此事件的進一步報道:(引自觀察者網海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張超訓練中英勇犧牲

當天,在連續完成兩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飛行後,張超駕駛戰機執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著陸後,已經接地滑跑的飛機突報「電傳故障」,機頭急速大幅上仰,瞬間離地。在飛機超過80度仰角情況下,張超被迫跳傘,墜地後受重傷,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

現場視頻和飛參數據顯示,從12時59分11.6秒發現故障到59分16秒跳傘,在生命最後的4.4秒,張超為盡最大可能保住戰機,奮力拉下制動桿,阻止機頭上揚,卻因此錯過了最佳跳傘時機。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在模擬著艦這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控制飛行姿態的階段,突然發生這樣的故障,一般人可能都完全反應不過來,而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區區在4.4秒之內,就完成了發現故障,推桿補救,發現無效後彈射跳傘的步驟,可見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確實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無奈這次的事故比較特殊,供飛行員處置的時間實在太短,太可惜了。

再轉一段觀察者網上施洋寫的評論,大家感受一下我們的艦載機種子飛行員是多麼的珍貴:

對於草創不久的中國海軍艦載機部隊而言,這樣的損失不可謂不沉重。如果說當年的舊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是精英培訓的話,中國目前的這支艦載航空兵部隊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當初這些飛行員入選該部隊的標準是要求飛過至少5個機種,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三代戰機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因此基本都是海軍航空兵各飛行部隊的骨幹飛行員。儘管新一批殲-15戰機的投產要等數年以後,目前損失一架艦載機同樣是損失巨大,但相比之下,作為一支割了全海軍航空兵韭菜才組織起來的種子部隊,每一名飛行員的經驗和技術都極其寶貴,飛行員的損失也更加令人痛心。


你們說這個問題涉密,那我只說些不涉密的

至今天為止,入伍快兩年了,其中正經看《新聞聯播》不足四分之一。在我看過為數不多的新聞中,士兵投彈失誤被救下的就有三次

每次都是相似的情景:一個新兵因為種種原因,投彈失誤,炸彈掉在身旁。安全員立刻抱住這個新兵,摔進旁邊的壕溝,壓在他身上。一兩秒後,濃煙騰起,無人員傷亡

第一次看到覺得興奮和崇拜,第二次只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能同樣的果斷勇敢,第三次,仔細琢磨一下,就想到一些不對勁的地方。這只是我看到過的,那些播出來沒看到的呢?另一方面,還有哪些沒救出來的,細思恐極

我如果是安全員,能不能同時救兩條人命。也許戰術訓練再多,遇到危急情況一樣懵逼。可能我只會想著家人、遺書、黨費,可能我只會下意識的撲到他身上一命換一命,也可能只是獃獃的站在那,害死兩個人。

這只是投彈訓練,每年解放軍傷亡都是數以千計,訓練死、意外死、拆啞彈被炸死、被流彈打死,不一而足。

我實習的時候,有天晚上班長開了個安全教育班會,我旁聽。班長拿出一張紙,上面是一份名單,上半年全軍傷亡事故通報。

一整張A4紙,那些人我們再也見不到了

後來,這支部隊承擔了維和任務,後面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

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帶走士兵的生命,意外也好,疏忽也罷,既然人死不能復生,不如抓緊時間找出原因,完善規章制度建設,把經驗教訓傳達到每支部隊每名士兵,讓悲劇不再重演

無論事故原因是什麼,烈士終究是烈士。說是為國捐軀也好,智商欠費也好,技術落後也好,體制問題也好,從烈士角度來說,都是犧牲。有些事飛行員做不了什麼:技術問題地勤負責,體制也是領導設計,他們能做的,就是一點點挖掘戰機潛能,不斷觸摸性能的邊界,以此突破最高的戰鬥力。這其中肯定有犧牲,包括飛行員、技術人員、甚至是無辜群眾,這都是國家復興要付出的必然代價。要有賠償,要避免悲劇,要安全規範,但是該有的訓練,一個也不能少

至於怎麼看待?

丈夫許國,不必相送


絕大多數空軍飛行員在碰到故障的時候都會竭盡全力的去保住戰機的。不是那架戰機值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因為引發戰機故障的問題可能存在在所有同型戰機或者同系列其他型號戰機上。

不把戰機保住,不把問題找出來解決掉,就約等於把所有的同類戰機和他們飛行員置於在這個問題風險之下。

上級再怎麼強調人命比飛機重要,但很多飛行員在關鍵時刻想的是其他的戰友和戰機。


其實飛行員,在最後一刻,也許根本沒有想其他太多的東西。

什麼家人,什麼保住飛機,什麼找出飛行事故原因讓戰友安全,那就是一瞬間的事,哪裡會想那麼多。

我覺得,真正讓他這麼做的,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無與倫比的自信與勇氣:「我行!靠我的技術我一定能穩住飛機!」

只有懦夫膽小鬼軟蛋才會遇到危險就放棄,才會卑劣的躲在屏幕後面肆意抨擊真正的勇士。蠅營狗苟之輩,永遠就是這麼讓人唾棄。

2005年,有一個美國退役飛行員寫了一本書,其中提到美國空軍每10天就要摔一架飛機,為什麼?因為他們是美帝國主義!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是吊打其他全部國家的空軍!他們有這個世界上最龐大機群,以及這個世界上覺得自己最牛逼的飛行員!

美軍的士氣,可不僅僅來源於盔明甲亮,裝備先進,在美軍序列里公認戰鬥意志最強的海軍陸戰隊甚至從來不急著換裝,保留使用著一些二流裝備,在海軍陸戰隊的精神里,墨西哥血戰的血線(海軍陸戰隊禮服裝的褲線,紀念海軍陸戰隊在墨西哥的英勇奮戰。)爪島的殘酷搏殺,折缽山上升起的國旗才是戰鬥力最根本的基礎。

下面引用一段美國戰爭英雄巴頓將軍對他部下的演講:

「美國人從來就喜歡打仗。真正的美國人喜歡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你們今天在這裡,有三個原因。一,你們來這,是為了保衛家鄉和親人。二,你們來這,是為了榮譽,因為你此時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三,你們來這,是因為你們是真正的男子漢,真正的男子漢都喜歡打仗。

當今天在座的各位還都是孩子的時候,大家就崇拜彈球冠軍、短跑健將、拳擊好手和職業球員。美國人熱愛勝利者。美國人對失敗者從不寬恕。美國人蔑視懦夫。美國
人既然參賽,就要贏。我對那種輸了還笑的人嗤之以鼻。正因如此,美國人迄今尚未打輸過一場戰爭,將來也不會輸。一個真正的美國人,連失敗的念頭,都會恨之
入骨。

美國人以能成為雄中之雄而自豪,而且他們也正是雄中之雄。 」

美國就是這樣一個極端崇拜英雄主義的國度,在美國,消防員的死亡率高居全世界之首,在火場上,過度的英雄主義讓他們勇於犧牲,英雄情結充斥著他們每一個人心胸之中。

所以,他們一路不敗建國兩百餘年就接過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他們的不敗,至少在巴頓將軍逝世之前,直到他們哀嘆:

「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

是的,因為在朝鮮,標榜自己天生英雄的美國軍人遭遇了有五千年傳承的中國軍人,我們是一個文明悠遠,溫良恭儉讓的農耕民族,但我們也是用鐵和血一步步從河南山西的幾個部族踏遍了華夏的山川星河,英雄不朽,也許志願軍中大部分人是到了部隊才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關二爺、岳飛、文天祥這樣一個個萬古長青的偶像,這就是我們民族口耳相傳,澆築在我們血脈中的英勇。

清川江、長津湖血戰,美國軍隊中最英勇的陸戰一師驚恐的發現志願軍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夜裡向他們發起衝擊,地獄溪谷連番血戰,美國一口氣頒發下17枚國會榮譽勳章來表彰陸戰一師英勇的逃出了包圍圈,17枚國會榮譽勳章!陸戰一師在整個二戰里才下發了多少枚?不是美軍高層矯情濫發,而是他們覺得,與志願軍這樣的對手交戰,陸戰一師的表現配得上這17枚國會榮譽勳章。

因為英勇,所以美軍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什麼民主自由的價值觀?狗屎,看看法軍,你能在法軍投降前佔領巴黎算你有能耐,看看義大利軍隊,你能用義大利面招降一個集團軍的意軍,就連我們的仇敵日本,看看民主自由把自衛隊閹割成了什麼樣?

因為英勇,所以美國是世界的霸主,民主的燈塔,因為英雄主義,所以他們有著吊打天下的海軍空軍,有著居高不下的艦載機事故記錄,也有著無人敢與之抗衡的航母編隊。

因為英勇,所以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邁開腳步在追趕,在5000年的過往中,黑暗只是短暫的,每個中國人鐫刻在骨子裡的就是:吾等為天朝上國,爾等宵小皆是蠻夷!在全世界領跑了幾千年,你怎麼捨得輸?我們的航母,我們的艦載機剛起步,犧牲是讓人痛心的,但英雄留給我們的信息,我們已經確切的收到了,飛機奇蹟般的保住,最後找到了事故原因,這難道不是英雄冥冥之中的保佑?

下一次,我們會做的更好。

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英雄不朽,這個世界需要英雄。


第二次更新:一點微小的有感而發收到了大家的贊,評論區里的我也都看了,謝謝大家的支持,理解。

看了一個答主@無水之源說的一句話感觸很深,丈夫許國,不必相送。

---------------------分割線--------------------

原文:入伍前,覺得死亡很遙遠。入伍後,或耳聞,或就在身邊,偶有聽說某某某因訓練,因某原因死亡,聽得多了,才真正明白,穿上這身衣服,是會死人的。但有時想想其實也沒那麼可怕,死有鴻毛泰山之分,只希望自己做的是有價值的,有自己的奉獻就夠了。

或許有些人覺得我們是被洗腦了,當兵當傻了,那我們也只能一笑置之。

可能答案與題無關,只是有感而發。

最後,這個問題底下,內行同志們的就不要透露更多的東西了,上網不涉密,涉密不上網。


這件事在軍迷圈子裡其實早就知道了。而且早有定論。

1。 幾個月前,就知道艦載機訓練出人命了,有家屬在哭,但是不清楚細節。

2。後來有人在谷歌衛星圖片上,找到了飛機出事在跑道草坪上的劃痕。

3。後來有消息人士透露,飛機陰差陽錯保住了,但是人死了。

飛行員在飛機失控仰頭的最後一刻彈射跳傘,因為彈射姿態不好幾乎是頭朝下彈出去的,摔成重傷,而上仰 的機頭卻由於彈射座椅的後坐力,成功低頭降落,並且衝出跑道

=======================================

為什麼拖到現在才公布?很可能是在追究責任。這次新聞稿中,最關鍵的幾個字是「飛控軟體故障」,說明事故原因已經查出,責任歸咎於廠家的軟體故障。

飛控軟體就是飛機的OS,知乎上雖然軍迷少,但是程序員可不少,所以這個地方我就詳細說一下。

有人覺得奇怪,開車都不需要軟體,開飛機為什麼需要軟體。 這是因為飛機的操作比較複雜,而且機動性越好的飛機操縱越困難,所以70年代之後開發的新式飛機基本都開始引進飛控軟體來減輕飛行員工作負擔了。

飛控軟體有什麼用,我這裡舉幾個入門級別的例子。比如飛機在平飛的時候,因為氣流風向,重心變化等各種問題,並不會飛直線,而是會越飛越歪,必須不停的人力修正。 但是一旦有了飛控軟體,那麼飛機會自動飛直線,即便飛行員撒手不管也可以飛直線。 你開車的時候撒手試試?另一方面,飛控軟體還可以加裝安全限制,比如飛機在做各種動作的時候,如果飛行員發生失誤,動作量超過了安全範圍,那麼飛控會自動限制動作量在安全余度以下。而你開車的時候做個可能會導致翻車的動作,你的方向盤可不會攔著你。飛控軟體說白了就是飛機的操作系統。

這次為什麼出事,因為中國的仿製的俄系飛機,操作系統不是自己寫的,是破解的俄羅斯Su-27SK的飛控。 (殲十之類的自研飛機,飛控代碼是中國自己寫的,沒這個問題) 。 破解版的軟體不是不能copy用,但是想修改就困難了,畢竟咱不是代碼原作者,裡面很多東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殲15的使用環境和原來不一樣,所以飛控軟體在修改的時候有bug沒調試出來,完全是可能的。新華社的通稿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次飛機失控的罪魁禍首是軟體故障。說明官方已經定調,廠家的責任。

現在不是過去,摔死飛行員是很大的損失,一個飛行員等到戰鬥機畢業的時候,粗算一下光航空汽油就要消耗600噸。光汽油就要多少錢?再算上其他費用,飛行員的培養成本相當於其體重的黃金不是一句空話。

====================================

補充

據消息人士透露,這次飛行員決定彈射跳傘的時候,飛機仰頭角度超過90度,達到107°,說白了就是頭朝下彈射的。飛行員砸地後,內臟已全部擠入胸腔,沒有當場死亡而是堅持到醫院已經是奇蹟了。


飛控故障,沈霍伊,這鍋你背不冤吧。

--------------------

卧槽......我才反應過來,J15是電傳!電傳!可以可以~艾特某顫振的筷子~

-------------------

來來來觀察者來洗地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jA1MjQ0OA==mid=2651567958idx=1sn=6ca3ecba5d96ac472319795fcdd53159scene=4#wechat_redirect

你們胡亂感受一下這幫人的節操

-------------------

我覺得要說觀察者這洗地也真是.......單個子系統故障飛控就傻了?就只能毀機著陸?就不是飛控的問題了?.....我感覺錢老的棺材板要按不住了

當然了,我並不是飛設專業的,系動力工程專業,僅從一個普通工程師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覺得有不對的儘管撕回來。

------------------

評論里這位爺覺得是我國底子實在差,我實在是不覺得。成飛同樣零基礎整出了殲十飛控,後面還有更加複雜的殲二十飛控,原型機飛到幾乎報廢。你什麼時候聽說過沈飛有過這樣的覺悟?

當然只是我沒聽說過,如果真有,王某我的臉你儘管扇。


某些評論說殲15和蘇27沒關係?科普一下常識,蘇33是從蘇27上艦改進而來,早期試飛就叫蘇27K。根據上艦要求改進了機體結構,但在俯仰方向的控制上的問題也一併繼承過來,飛行品質上也和蘇27接近。國產殲15來自蘇33的試飛型號T10K2不假,但電傳飛控系統用的是殲11BS那一套,採用黑盒法將蘇33的控制率與11BS的電傳飛控做結合。而殲11BS就是601在蘇27SK基礎上搞的電傳飛控改進型號,目前為止國內仿製的殲11 15 16都源自這一套。這些算是基本常識了,這都沒搞明白,還是多看少說,別扯什麼殲15和殲11沒關係的傻話。

鮮血淋漓倒映出某單位一貫的風格

前蘇聯研製蘇27是吃的夾生飯,飛控系統在俯仰方向控制上一直都存在缺陷,飛控系統操作元件的可靠性也長期存在問題。在基礎理論 結構設計 壽命耐久性設計方面的欠缺太多,整個蘇27的試飛史就是無數英雄試飛員拿命來填。

90年代引進蘇27生產線,全套生產資料,設備。國家決定由東北601所負責蘇27的國產化,這個大坑就延續到了中國。601所的院士們在仿製蘇27時,留下一些著名的方法和名言,背後都是血的代價。

修改原始設計要慎之又慎

這句話的意思是蘇27這樣精密複雜的三代機,隨意升級改進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出現大量的系統問題,出現事故幾率大幅度增加。

剛度等代原則

蘇27研製開始與上世紀70年代,充滿了傻大黑粗的設計,複合材料用的很少。國產化改造時,換用複合材料的原則是,剛度等代。而不是綜合考慮該部分的壽命耐久性 可靠性與受力分析。

黑盒法

蘇27的飛控系統是模擬與數字混合式,可靠性和局限性很大。但這麼複雜的三代機飛控系統,601在研製殲11BS時採用黑盒法。即不深入探究蘇27的控制率,而是將原有控制率視作黑盒,將控制系統和執行元件換成更新版本。讓數字電傳飛控的新身體跑的是模擬混合式的老控制率。這種做法好壞參半,研製過程縮短了容易了,也帶來了兩種新舊思想混亂的新問題,繼承了蘇27所有飛控上的老毛病。老毛病沒有治好,又加上新毛病,所以國內仿製的殲11,殲15飛控系統長期出故障,飛控系統一等事故無法避免。這一時期出現了601所院士主動甩鍋,怨軍隊飛行員操作失誤。甚至618所因為負責了飛控系統執行元件的國產化,也被拉過來背鍋,堪稱厲害。

打通生產線

某601所院士評定功勞里有打通蘇27生產線

引進資料沒人看

某事故過後,查找原因,引進的俄文資料里就有,一直放吃灰沒人看

總之,這類飛控系統問題導致的故障,是難以避免的,所以國家才引進蘇35

這玩意才是鵝毛多年來真正深刻改進,解決蘇27老毛病的好東西。


哪個國家的飛機都免不了出事,所以出事很正常。

但飛行員比飛機寶貴,這是起碼的常識。一個生命本生無價,飛機掉了可以再造,人死了是不能復生的。第二一些飛行員所掌握的寶貴經驗,是花錢買不到的,也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學到的。在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都面臨過優秀飛行員死亡後,新培養的飛行員作戰技術差的問題。

什麼時候我們的新聞稿上不再有「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這樣的字樣,我們國家的軍隊才算是與現代文明接軌了。


先為犧牲的飛行員默哀

不想挨罵,但必須說,今後幾年,這種新聞不會少

軍事裝備,有些買來容易,但絕大部分自主生產不容易,建立體系不容易,研發不容易,但買不了的還有一個經驗。

航母艦載機面對的是比普通戰鬥機更險惡,更困難的環境。海浪、海風,航母甲板風等等不可控的條件更多,而這些環境下,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從0開始,經驗和教訓只能靠血來換。

我們知道美國的艦載機在某情況下摔了,然後調查報告出來了,總的情況都知道了。

但是

我們真的知道這是什麼情況嗎?

我們真的知道該怎麼解決嗎?

我們真的知道飛行員如何才能挽回嗎?

模擬器能模擬的,在實戰中可能出現失誤,模擬器模擬不出來的條件不代表現實中不存在,就如同對艦載機飛行員最難的就是夜間在燈火管制下降落,而降落之中的心態和感受只能靠飛行員在降落時體會而不能僅靠模擬器模擬,再厲害的模擬器都模擬不出來在黑暗中接近航母時,速度越來越低、高度越來越低時飛行員的緊張和激動。

所以,經驗教訓只能靠飛行員的經驗和平時訓練,但是我們是從0開始啊!

沒有這一次事故,可能結果是會有更多同類事故發生。


摔艦載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在航空母艦上降落非常困難,更何況是把J-15降落到001A上(J-15太大而001A太小)。

美國海軍的艦載機事故率只到80年代中才降到了比較正常的水平。50年代更是瘋狂摔飛機。詳情可以看陣痛中的轉型:美國海軍換裝噴氣式飛機簡史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個電影:Bridges at Toko-ri(獨孤里橋之役)獨孤里橋之役在線觀看完整版(抱歉,在線資源我就找到了這個渣鏈接)。其中就有兩次著艦事故,而且是在沒有斜角甲板的情況下(主角光環還能保證人在此時不死)。

交學費真的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曾經差一點我就進入了空軍飛行員的行列,當初我們一起寫獻身國防志願書的時候,我們人人心裡都希望著這一天不會到來,

有天放學了,父親給我說,渭南直升機墜落,(那是十二月份吧,14年)裡面的一個飛行員是我的很遠方的親戚,犧牲之後家裡面只有一個智障的弟弟和年邁的父母,雖然這樣,但是我還是堅持想要進入空軍飛行員,但是最後差了一點點,沒能進去,有點跑題,但是只有選擇了飛行員這個高危職業,我們就隨時做好了犧牲了準備


RIP

缺乏大迎角低頭力矩實際上是靜不穩常規布局的先天劣勢

平尾產生低頭力矩需要增加升力,但靜不穩布局大迎角狀態平尾升力是接近飽和的

但是能讓飛機在起降階段衝到這個迎角應該是飛控的鍋

估計是俯仰率過高導致的迎角超限吧

甚至是因為俯仰率過高飛控修正時導致平尾失速

犯錯誤是進入新領域的必經之路

試飛員都是英雄

希望未來的VR/AR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試飛風險

這周還在腦洞完全手不離桿+眼不離頭顯的VR飛行環境

航模級別應用已經只差臨門一腳了,希望載人飛機也可以早日應用


J15的飛控系統全國產,出於技術研發的一般規律,現階段出大問題不覺得奇怪。

先進技術和產品質量靠長期的工程積累和科學的管理體系,需要汗水和淚水澆築。

調查和處罰非常嚴厲。

相比於國外同階段歷史情況,國內真的是小步快跑。

拷機測試值夜班剛回來趕緊睡覺。


這玩意很難辦的。遇到問題,人的肯定第一反應是再搶救一下,但是低空的餘地少,發現不行再彈射的時候很可能就沒啥機會了。


在此向各位致以最誠摯的歉意,對不起,是我考慮不周。在這個沉重的話題下,我這樣開玩笑確實有不妥的地方,雖然我的本意並非如此,只是反感那些無腦噴子。答案不刪,希望大家真的看到類似評論的時候能有個預防。向犧牲的英雄致敬,願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分割線——————

我猜網上會出現這些,別罵我,為犧牲的飛行員默哀致敬!希望能夠吸取教訓,不要再流英雄的血了!

我就說吧,你國軍工產業落後,生產的飛機質量差而且性能垃圾,畢竟是通過抄襲山寨來的垃圾。

就那麼一艘破航母,還是來的別人的二手貨,看美國爸爸,日本爸爸,二戰的時候就能批量建造航母,甩出你國一萬條街。

垃圾就垃圾了,還大把大把撒錢,好讓那些貪官多貪些,有那些錢還不如發給老百姓,買點肉吃。

這個摔死的飛行員估計也是個飯桶,花著納稅人的錢就知道貪生怕死,平時就知道吃喝嫖賭,死了活該!

飛機出事肯定是因為材料不合格,做不出好的金屬材料就用碳纖維來湊數,那玩意怎麼比得上金屬,不摔才怪。

摔的好,天天搞那些沒用的,又不打仗就不能把民生好好發展下嗎?到現在連一顆合格的螺絲釘都做不出來,圓珠筆頭都要進口,整那些勞什子有毛用!

當官的,當兵的都是一群飯桶,日本,菲律賓都干不過,別跟我說其他的,我不懂。都跑到自己腦袋上撒尿了,屁都不敢放一個。養著也沒用,死了活該!

飛控出問題了吧?國企就那樣,我朋友就在沈飛工作,說他們那基本上沒有幾個人在做事,當官的都在吃空餉,國家發下來的經費都被他們拿去吃喝嫖賭抽了,體制有問題,怎麼做的出好東西?


我又想起了2001年南海裝機事件犧牲的王偉烈士~

願烈士英靈安息~

請烈士親人節哀~

烈士英魂不滅,與天空、與海洋同在,請繼續保衛祖國的大地、藍天和海洋~

感謝這些民族脊樑和國家棟樑,使得我中華民族一次一次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又一次一次的頑強崛起。

以下內容來自鳳凰軍事,聽聽專家怎麼說~

導讀:昨天,新聞報道了中國航母艦載機發生的一起飛行訓練事故。鳳凰軍事第一時間聯繫了殲-10首席試飛員徐勇凌。作為一名試飛員,他又如何看待這次中國艦載機的一等事故呢?

對於關心中國航母技術發展的朋友們來說,一則遲到的飛行事故通報令他們揪心不已——今年4月下旬,中國航母艦載機在陸地模擬著艦訓練中發生了一等飛行事故,所謂一等飛行事故指的是飛行員在事故中犧牲了。

對我而言,這起突如其來的事故,就像2005年7月殲十飛機的第一次飛行事故一樣,既在意料之中由又令我扼腕嘆息,因為那時殲十飛機飛行總時間剛剛突破7000小時,我們似乎沒能逃脫「7000小時魔咒」的懲罰。

毫無疑問,艦載機著艦飛行是一項高風險的任務,所謂高風險不僅是指艦載機著艦的操控極為複雜,還因為在高難度精確操控的背後還有一個我們稱之為「高階飛行魔咒」的技術怪物,要解釋什麼是「高階飛行魔咒」,還要從的「五種飛行模式」理論說起。

2006年10月,經過多年的飛行理論研究,我在國內首次提出了「五種飛行模式」的飛行駕駛學理論,這種理論從人機一體的飛行理念出發,將飛行員的飛行操控分為五種模式:即本體感知、狀態跟蹤、數據跟蹤、目標跟蹤和軌跡跟蹤等五種飛行模式。

本體感知飛行不用多解釋,所謂狀態跟蹤是指飛行員根據飛機的狀態指示,操控飛機進入預期狀態的飛行,比如特技飛行;

數據跟蹤是指按照標準數據操控飛機保持儀錶參數的飛行,比如說儀錶飛行;

目標跟蹤是指飛行員根據靜態或動態目標操控飛機進行穩定跟隨的飛行,比如說編隊和空中加油;

軌跡跟蹤是指那些需要精確操控軌跡的飛行階段,飛行員嚴格保持飛行軌跡的飛行,比如儀錶進近、航母著艦等。

研究發現,不同的跟蹤飛行階段,飛行員的操控的駕駛桿輸入的模式是截然不同,而跟蹤模式越複雜,飛行員的操控輸入的階次越高,比如在加油編隊和艦載機著艦飛行中,飛行員的操控輸入不是簡單的一次或二次函數,而是階次更高的複雜函數,其操控頻率更高,操控的增益也越大。

說得通俗一點,在目標跟蹤和軌跡跟蹤階段,飛行員的操控更加複雜多變,其難度也越大,而潛在的風險也越高。研究美國幾十年的空中加油飛行事故我們發現,其純粹由飛行員操控錯誤所引發的飛行事故的幾率,遠遠高於起飛著陸、特技飛行等簡單科目,這就是所謂「高階飛行魔咒」。在空中加油機投入使用的頭50年中,美軍的空中加油相撞事故多達近百起。與空中加油飛行一樣,艦載機著艦飛行也是典型的高階飛行任務,而在初始訓練階段其飛行事故的幾率更高。據統計,美國二戰期間艦載機新飛行員訓練的事故率高達10%,也就是說有近10%的飛行員在艦載機著艦的訓練中發生飛行事故。

與「高階飛行魔咒」不同的是,「7000小時魔咒」並不是直接由飛行技術的複雜性引起的,而純粹是統計學意義上的事故概率。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國空、海軍的空中加油和艦載機著艦訓練中,我們成功地規避了「高階飛行魔咒」,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新機試飛和列裝初期,基本做到了空中加油和艦載機著艦等高風險任務的「零事故」。我們在殲十5年零8個月的試飛中確保了安全,我們在近10年的艦載機地面模擬和著艦試飛中創造了「零事故」的優良記錄,這在世界航空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這種高水平的安全記錄不是用消極保守的飛行策略獲得的,我們在殲十和艦載機試飛中實現了無數的突破,高水平的安全記錄,是我們利用特有的後發優勢,在總結其他國家試飛教訓的基礎上,用科學的試飛管理模式獲得的,其中的經驗是彌足珍貴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似乎沒能逃脫「7000小時魔咒」的懲罰。統計學意義上的飛行風險規律是難以逾越的,這一方面是由於新機所採用的新技術必須通過無數次的嘗試來突破,而由技術的不成熟所帶來的故障幾率是飛行安全的最大威脅;另一方面飛行員對於新技術的不適應也是難以克服的。在新機試飛階段,高水平的試飛員或許可以通過他們豐富的飛行經驗,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但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飛行員都達到高水平試飛員的狀態,因此,新機列裝後的偶發飛行事故就難以避免,殲十飛機是這樣,艦載機也是如此。

當然,「7000小時魔咒」並不是永遠不能克服的,隨著經驗型飛行員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飛行員所遭遇風險次數的不斷積累,飛行員團隊戰勝風險的經驗也在日益增長。經過3~5年的適應期,飛行事故率會逐漸降低,並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

我們說,飛行風險是飛行的一部分,其規律可以被認識、被掌握,我們可以用良好的訓練和科學的風險管理,逐漸降低飛行事故率,但絕對的「零事故」是難以做到的。事故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事故的技術解讀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和經驗。我相信我們的航母艦載機團隊一定會在總結事故教訓的基礎上,把艦載機訓練的安全記錄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分割線————

————分割線————

徐勇凌,杭州人,祖籍江蘇省贛榆縣班裡庄(今班庄鎮)軍人世家出身。國際級功勛試飛員,空軍試飛專家,軍事理論專家。殲十飛機首席試飛員,中國試飛員學院特聘教官。空軍軍事理論專家庫成員,中國航空學會高級會員。

為中國空軍殲-10等成功裝備的研製做出過傑出貢獻。榮立數次戰功,曾經參加過三代戰機導彈靶試,機載雷達測試等工作。

——來自xx百科詞條「徐勇凌」

http://v.ifeng.com/mil/mainland/m/201606/01b3677c-9194-4d5e-aa62-d7094afa3ca9.shtml

徐勇凌做客《鳳凰軍機處》1

http://v.ifeng.com/mil/mainland/m/201606/01feb4ab-b700-407e-a055-832fba5cf932.shtml

徐勇凌做客《鳳凰軍機處》2

http://www.bilibili.com/mobile/video/av4821886.html

青年網路公開課 徐勇凌:飛行時代的中國夢

沙烏地有句老話:明知可能會死在那裡,卻永遠有一片你想穿過的沙漠。


「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飛行員選擇推桿應該是說明出現了機頭上仰而且無法控制。而且據長文來看貌似是接地瞬間出現的。

飛行員這種狀況下能彈出來已經算是反應很快的了……只不過這種姿勢彈出來幾乎就是平拋出來的根本沒有開傘的機會…


8.1日更新

那是當天飛行訓練的最後一次降落。在飛行部隊,這或許是最讓人放鬆的時刻了。飛行員們在休息室里說笑著,等著張超回來一起轉場。

  塔台下的一間辦公室內,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參謀長張葉正在商議第二天的飛行計劃。

  然而,戰機剛剛滑行了2秒鐘,無線電里突然傳來語音報警:「117電傳故障,檢查操縱故障信號!」

  電傳故障,是殲-15飛機最高等級的故障,一旦發生,系統會自動報警,並在無線電中廣播;一旦發生,意味著飛機失去控制。

  那一刻,是12時59分11.6秒。

  塔台、著艦指揮工作站、飛行員休息室……

  緊跟著報警聲,戰機的機頭一下子抬了起來,在不到2秒鐘的時間,機體超過80度仰角,與地面幾近垂直!

  「跳傘!跳傘!跳傘!」飛行指揮員徐愛平對著無線電大喊。

  幾乎同時,火箭彈射座椅穿破座艙蓋,「砰」的一聲射向空中……

  那一刻,是12時59分16秒。

  最後4.4秒仍儘力控制戰機

  戴明盟、張葉馬上往外沖,朝著張超落地的方向狂奔。還剩20多米的時候,戴明盟看到張超的胳膊動了一下,他稍微鬆了一口氣:人活著,就好,就好。

  由於彈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傘無法打開,座椅也沒有分離,從空中重重落下,在草地上砸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戴明盟、張葉馬上給張超解開氧氣面罩,摘下頭盔,鋸斷傘繩。張超臉色發青,嘴角有血跡,表情十分痛苦,但仍有意識。

  「左胳膊疼,可能是骨折……」他說。

  救護人員趕到了,張超被緊急送往醫院。

  20多分鐘的路程,張葉從未覺得如此漫長。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飛不了了……」張葉沒想到,這句話竟成了張超最後的告別。

  2016年4月27日15時08分,一顆年輕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

  彩超顯示,在巨大的撞擊中,腹腔內臟擊穿張超的胸膈肌,全部擠進胸腔,心臟、肝臟、脾、肺嚴重受損。醫生說,那麼重的傷,能堅持到醫院已是奇蹟。

  片子拿給戴明盟,這位經歷過多次空中突發險情的英雄試飛員卻沒有勇氣看上一眼,久久沉默不語的他找到一個沒人的房間,讓眼淚肆意流淌……

  自從1992年父親去世,這個剛強的漢子已經24年沒有哭過。

  「飛參記錄表明,從戰機報警到跳傘離機的4.4秒里,張超的動作是全力推桿到底。」戴明盟說,張超肯定知道,殲-15飛機系統高度集成,發生電傳故障,第一時間跳傘才是最佳選擇。

  生死關頭,張超卻做出了一個「最不應該」的選擇……

  奮力一推??是他意圖制止機頭上仰,避免戰機損毀的最後努力。

文章來源新浪軍事頻道。

英雄走好。


大仰角狀態下,在升力係數-攻角曲線定點之前,升力係數隨攻角增加而增加非常快。飛機在將要觸地時出現的大仰角失速,導致與機身垂直方向的彈射座椅與地面的夾角很小(甚至有可能是與地面平行或者負角),此時的彈射座椅根本不太可能有效增加飛行員和地面的距離。不能理解成飛行員只保飛機不顧自己。不說了,心裡很難過,英雄一路走好。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鍵盤黨對駐閩陸航團兩名犧牲飛行員惡語相向?
你怎麼看利比亞「淡定哥」?
戰鬥英雄成為國家領導的都有誰啊? 我知道戈林 老布希 遲浩田?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雖英年早逝,卻曾活得燦爛如焰?
阿爾薩斯是一個英雄嗎?

TAG:軍事 | 英雄 | 戰鬥機 | 遼寧號航空母艦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