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刮過和唐七的文字究竟差在哪些地方?

最近看了大風和唐七的幾部小說,看很多人說唐抄襲,且文筆不及大風,然而我完全看不出差在哪(怪我讀書太少。。。)


這是一道送命題。

就是哪怕我寫個1萬字的回答詳細論證之後,不認同的人還是可以用一句輕飄飄的「我還是覺得唐七的好,答主你是大風腦殘粉,對唐七有偏見」就給擋回來。

明明是上面這種說法不講論據純拼感情,卻說得像我不理智似的。

費時費力沒什麼用不說還可能被扣一堆鍋,所以我很久之前就看到了這個問題卻一直不願回答。

但是今天我很閑,還是決定來送個命。

【長文預警,太長不看患者可以現在就點叉了】

以下答案默認閱讀者看過《桃花債》,盡量不多比較唐七,來談談大風的文到底好在哪裡。

如果將文章比作一個人的話,遣詞造句是他的皮相,文章架構是他的骨骼,立意則是他的靈魂。

大風的文則是一個面容姣好,骨骼勻稱,又有底蘊的美人兒。只是這個美人並不濃妝艷抹,也不矯揉造作,更不刻意炫技,如果你不細細品讀,很可能就錯過了她的美好。

先從最膚淺的「皮相」說起。

大風的文字有一個很鮮明的優點,就是在意境全出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簡潔流暢。

這種層次的文字駕馭水平,用《神鵰俠侶》中的那句話來形容就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拿《桃花債》結局中的一句話來舉個例子。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恍若東風拂過,三千桃花灼灼開放。

乍一看特別簡單的一句話,一個生僻字都沒有,但你細細品讀,這句話其實並不簡單。

「東風拂過」:

為什麼是東風,不是西風南風北風也不是風?因為東風不僅僅是一個名詞,還是古詩中運用成熟的一個意象,意指春風,正因為春風吹過,春天降臨,才會有後面的「桃花灼灼開放」。為什麼不直接用春風呢?因為「東風」顯得更含蓄婉約。

形容風吹過的詞也有很多,這裡沒有用「吹」,沒有用「刮」,而是挑了個「拂」字,意在突出風勢的溫柔,既符合實際上春風的力道,又側面烘託了處在春風下的人心癢難耐的喜悅。

「三千桃花」:

三千並不是指正好三千朵,而只是表徵數量很多。為什麼用「三千」這個詞讀者就能迅速領會且不覺得有絲毫彆扭?因為「三千」也是個文學上一個被廣泛應用的形容數量很多的一個詞。

為什麼是桃花不是其它的花?因為桃花大約是中國古代文人最喜歡用來表徵愛情的花朵,所以才會衍生出「桃花運」,「桃花債」這樣的名詞,正好扣題。

「灼灼」:

形容鮮花盛放的辭彙很多,此處選了「灼灼」,不由讓人也聯想起《詩經》里的那句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結局時兩人歷盡磨難終成眷侶,未來便是長相廝守,與詩里的意境十分契合。

回頭看最前面那兩個字「恍若」,這表明後面所描繪的景色並不是真實發生的,只是衡文對宋珧輕輕一笑所帶來的觀感。所以後面那句話,是景語,更是情語。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

這句話放在後面分析,是因為從遣詞造句上並沒有什麼出奇,但從故事內容上卻是值得琢磨的。

衡文身處海島,是被玉帝發派到那兒去的,可是他不在仙府里,卻在門外的仙樹下站著。久別重逢,沒有喜形於色,只是瞭然於心的「輕輕」一笑。

這一切無不說明,他知道宋珧一定會來,而他是站在那裡等他的。

讀到這裡細心的讀者會恍然大悟,宋珧看似偶然的第二次飛升成仙,玉帝王母對他假模假式嫌棄,統統都只是天上的神仙們對兩人刻意的成全。

而宋珧見到衡文時這種心花怒放的感受,在前面書里有過一次很類似的描寫。此處遙相呼應,回味無窮。

天上也好,人間也罷,你在那裡,輕輕一笑,於我便是整個春天。

大風的這句話是精緻的,精緻到遣詞造句都有深意和內涵,但更可貴的是這種精緻又是信手拈來風輕雲淡的,不會給人刻意堆砌的感覺。

--------------------------插播一則囈語-------------------------

我在《四幕戲》的回答的評論里曾經討論過辭彙量與文字掌控力的問題。其實強調有辭彙量並不是說要用多麼晦澀的辭彙才能體現作者的水平,而是因為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擁有足夠的辭彙積累,才能更好地從中挑出最適合當時情境的那個詞。文章用詞精當,是為什麼大風的文並不艱深晦澀,也沒有很明顯的引經據典,卻會讓有文字敏銳性的人覺得這個人是有閱讀積累的原因。

拿那句話舉例感受一下遣詞造句不講究給讀者的觀感。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恍若東風吹過,三千桃花灼灼開放。」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恍若春風刮過,三千桃花灼灼開放。」

「他站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沖我嘿嘿一笑,好像春風刮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插播完畢-------------------------------------

大風的行文基本都保持著這種風格和水準,不會某些落段讓你覺得文采斐然,有些段落又讓你覺得下筆稚嫩;不會同一篇文里一些文字古意森森,有些落段又讓你覺得穿越回了現代。

(《又一春》例外,因為本身就是穿越文,古代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一種萌點。即便是《又一春》,作者也不會讓本應該是古代的人說出改編後的現代廣告語。)

再舉個選詞講究的例子吧。直接上晉江書評的截圖吧。

這種對你看第一遍時不太會注意到的一些深意的挖掘,晉江書評區還有不少。

如果從風格上來說,大風的文字就像寫意畫,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她想表達的內容,大量留白給讀者以回味的空間。

也許有人會爭論說,寫意畫是好,但是工筆畫也不錯啊,這兩種之間是沒有高低之分的。

我贊同,純粹從流派來說,這兩種是沒有高低之分的,但是具體的畫作水平,肯定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以文字流派似「工筆畫」所以不夠簡潔來作辯解的話,至少也要工筆到這種程度:

海市胸前皮囊里的氣已經不多,不敢耽擱,即刻牽起女子的手,腳底一蹬向上浮去。女子身形輕盈無骨,在水中挽折自如。海市看得羨慕,繞著她轉了數圈,女子似是覺得有趣,亦繞著海市轉起來,一大一小玩得起興,一路浮向海面,一路交相纏繞不休。有時海市腰上系的繩子幾乎要將女子纏住,卻只見女子輕巧擺腰,扶搖直上,閃避過了。漸漸她們離開了水底,沉沉的黑如絲絨一般圍裹過來。黑暗中時有流火,漂游不定。有一星火光直衝她們而來,海市將臉湊過去端詳,那頭頂懸著燈籠的怪魚被她駭了一跳,旋即掉頭游開。海市想探手去捉那魚,女子側身攔住了她。似是為了安撫不死心的海市,女子展開雙臂,周身竟緩緩燃亮珠白的暈光。無數怪魚如螢火一般趨光圍攏了她們,盤旋不去,流麗惑人。海市畢竟是孩子,立刻忘了捉魚,睜大了眼驚喜地看著。

——蕭如瑟《斛珠夫人》

這段描寫細緻,用詞也偏華麗,但是你仔細讀會發現,情節是層層推進的,描繪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並沒有什麼多餘的語句可供刪減。

所以,寫意畫也好,工筆畫也罷,好作品都是沒有冗餘的。

如果你發現一段文字寫得羅里吧嗦,描繪的事物卻永遠是那幾個,事物的形態與人物的情感也沒有明顯的遞進,刪去一段也並不會影響主題和意境,那隻能說明作者的文字功底不夠,根本不是流派的問題。

最後說一點大風讓我挺佩服的地方。她的文里,詩詞句子鮮有引用,多是原創。最經典的指路《又一春》短篇番外《回波辭》。

不說大風的詩質量有多麼多麼高,至少她能寫得出來,而且十分契合小說的內容。名聲大躁的網路言情作者,能做到這點的並不多。能把古詩粗粗一改當成自己的都被讀者驚為天人了,更多的只是單純地摘出來裝點一下自己的故事而已。

「皮相」部分暫時講到這裡,下面談談「骨骼」。

我認為,架構和立意是能體現一個作者的野心和能力的。

有的寫手,有野心,但是能力不足,導致雖然明顯地感覺到他運用了一些敘事技巧,效果卻不佳。比如倒敘開頭吸引別人的注意卻把自己的底牌都抖掉了;比如亂七八糟地插敘讓讀者一頭霧水,且回過味來發現和主題基本沒有必要的關聯……

有的寫手甚至連野心都沒有,套了個RPG遊戲的框架,從主角的出生寫起,流水帳一般不停地讓主角打怪升級打怪升級最終走向人生顛峰,讀者看得很爽,但是看完不出一個月你可能連個具體情節都記不起來,因為很多都是為了有衝突而衝突的,而且特別老套。

(Ps:我並不是說所有選擇正敘的作者都是沒有野心和能力的。個中細微差別我就不闡述了。)

大風則是選擇從「下凡設劫」這個中間節點寫起,有小懸念又不會讓讀者輕易猜到故事的發展。往後的事情算是順序發生,前塵往事都用插序的方式呈現,因為選擇的節點恰當,且內容與主題關係緊密,所以不會太影響讀者的閱讀和理解。正在進行中的故事是一條明線,前塵往事是一條暗線,兩條線交匯於最後上天庭交差之時,兩條線的匯聚讓之前一切疑點都有了答案,真相大白的同時給了讀者最強烈的情感衝擊,灰飛煙滅是一個大高潮。最終輪迴轉世是悠揚地尾聲,不經意地點了個題然後爽利地結束了,餘音裊裊,猶在回味。

整個故事的結構是有設計感的,在不單純的故事結構下作者能做到把整個故事不徐不急娓娓道來,並且各個線索交待清楚,就已經能體現作者對敘事的掌控。何況大風的故事還經常具有反轉性。就是你第一遍粗粗看過來的時候會以為故事是這樣的,但是看到結尾發現居然是那樣的,最重要的是你知道故事是那樣的以後,再反過來看前面的故事,發現無數你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其實都在暗示著你,故事就是那樣的。

這種在當時「欺騙」讀者在事後還能圓回來的能力,正是因為作者在寫那個情節的時候心中很清楚她想表達的東西,並且有意為了增加故事性而採取的一些敘事技巧。

說到這兒就不能不提伏筆的作用了。大風是一個伏筆埋得又多又深又自然的作者。在講伏筆之前任性的答主想先講她的立意。

前面說過,立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的高低絕對會影響一篇文章的思想高度。哪怕一個相同的故事梗概,不同的立意也會給使作者下筆的傾向有所差別,最終影響作品的藝術價值。比如一個小姑娘一步步最終走向權力巔峰的故事,是寫成每一個男人都愛我女人都害我我不想選擇權利而是權利選擇了我,還是立足於人性,寫野心和霸主性格的養成,寫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寫歷史洪流中的身不由已和奮起抗爭,作品都會大不相同。

《桃花債》這篇作品,抽絲剝繭後,你會發現它一直扣著題在寫的——一筆筆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債。

引子是天樞和南明之間的感情債,而貫穿全文的是兩條明顯的感情線:宋珧和天樞之間感情債;宋珧和衡文之間的感情債,這兩條感情線雖然表面看起來都是「債」,卻有不同的細節和走向。

對於天樞和宋珧來說,是因為一個誤會而造成的天樞對宋珧的單相思,宋珧對天樞是「無意」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彼此之間的羈絆更多的是一種債,是需要償還的。

對於宋珧和衡文來說,二者因為意氣相投耳鬢廝磨而互相生情,兩人之間的羈絆是一種愛,所以彼此之間的付出是不需要去計較和償還的。

從故事的走向最後也印證了之一點,天樞和宋珧終於還清了彼此之間的債,相視一笑再無羈絆;而宋珧與衡文相守極東的島上,回首往事,衡文晃著他的破摺扇道:「我卻沒什麼計較。抵了能怎樣,不抵又怎樣。」宋珧樓了他的肩:「正是,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哪裡有債這一說。」

正如晉江某評論里所說:

「是愛不是債,是債不是愛。」

全文圍繞著情債展開故事情節,最後卻能跳出這個桎梏得出最終這個主旨,還是挺難得的。

【插一個吐糟,曾經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說,三生里男女主在桃花林里有大量戲份,緊扣題目,而桃花債裡面主人公沒有在桃花林里發生什麼,一點也不扣題什麼的。我只想說,跟我念:桃、花、債,債!翻白眼.gif】

折回來說伏筆。《桃花債》里有個梗,喜歡三生的讀者應該不陌生。宋珧在凡間時喜歡過一個青樓姑娘,各種寫詩送東西大獻殷勤,後來姑娘卻看上個書生,用他送的財物支持書生科舉,最後書生高中狀元娶了青樓姑娘,宋珧從舊年重陽傷情到來年端午,終忍不住攔住去上香的青樓姑娘,問她秀才究竟哪裡比他強。那個姑娘說:「公子口口聲聲說情,其實並不懂什麼是情,自以為傾心就是一擲千金……豈能明白兩情相悅時,彼時你中已是我的道理。」

宋珧當時不以為然,以為是姑娘的託辭。當讀者讀完全卷再回想起這個情節的時候,才會發現作者的flag早就已經立起來了。

當時的宋珧是真的不懂,而這種滋味在遇到衡文後才終於明白。

真愛一個人的時候上不分彼此的,是愛,就不是債。

這便是大風一個很典型的伏筆。埋得很深,你第一次讀的時候基本不會多想,但明白這篇文的主旨後才發現這個青樓姑娘的情節不僅是個笑點,也是有深意的。然而對於不願意深思的讀者來說,把情節純當成一個笑點也沒什麼不可以,這就是此伏筆的自然之處。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大風基本沒有閑筆,文里的情節都是為了人物,最終為了文章主旨服務的。

就在我覺得自己完全get到了《桃花債》的立意的時候,我聽了一次大風的廣播採訪。主持人問大風:「《桃花債》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大風說:「講的是一個人,一直覺得自己很倒霉,覺得別人很對不起他,但是後來下凡設劫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後,才漸漸發現,原來很多事情是他對不起別人,他其實很幸運,得到的很多應該知足,這麼一個世界觀慢慢正過來的故事。」

以上是大意。

至此更加佩服她。因為在某些作者的心裡,小說就是一個用來滿足她愛情和人生幻想的工具。在她們的筆下,所有的優秀男人都愛她,不愛她的都會後悔,所有嫉妒她的人都不得好死,自己永遠貌美迷人地位超然。她的真愛絕對世間無兩,而且從頭到尾只愛她一個人,儘管她並不是優秀得讓人信服。

而大風,雖然借了個仙俠的殼子,但寫的又何嘗不是最普通的凡情。我們大多數人遭遇所謂「不幸」,怨天尤人的時候,有沒有試著站在另一個角度思考過自己的人生際遇呢?

大風想寫的,從來不僅僅是愛情,而是相對真實的人生感觸。

正是因為作者存著這份對人生的不停反思的心態,才會讓大風用第一人稱寫出了第三人稱的客觀與複雜。採用第一人稱敘述比較容易引起讀者的情感代入,缺點是視線受限只能描繪主角的所見所聞。如果一個作者本身就是一個自我為中心的人,用第一人稱寫文特別容易寫成一場盛大的自我YY。還有一個短板是當主角的所作所為與他的自我評價不符時,很容易引起讀者的不適感。

大風的文雖然大多是第一人稱書寫的,但因為作者本身對作品的立意有清醒的掌控,一來在下筆的時候會更多地把視線投射到其它要塑造的人物身上;二來會有意讓敏感的讀者感覺到事情好像並不完全是主角所看所想的那樣,而是有其它可能。而讀者通過種種蛛絲馬跡推斷出事情的真正面目時,才能真正領會到作者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東西。這一寫作特點在《皇叔》這本書上特別地明顯,整本書都是皇叔他自己的腦洞,而裡面的人物真實的想法和情感是什麼,你自己猜。

雖然構思精巧,立意不俗,但大風下筆卻是輕鬆詼諧。她的文,你如果純當消遣,一看一樂也沒什麼問題;但若你是有心人,願意細細品讀,它也絕對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細節。

其實還有很多,但剩下的感想就特別零碎了,我寫不動了,就這樣吧。

說了這麼多優點,大風的文有沒有缺點?肯定有啊,任何事物都有優缺點。最重要的是,作者本人看得到自身的不足,並且一直在求突破和改進。如果你關注她微博的話,會發現她經常會反思自己的文,雖然在我看來她說得過於謙遜了,但正說明作者對自己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這樣的作者,我相信她會越來越好的。

[統一回答一句:帶作者名轉載隨意,不用再問我要授權啦。 ]


同人小寫手一枚,文字功底也還是有幾分的。

當自己開始碼字以後,才明白大風和唐七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你給我3000字,我寫的不會比唐七差多少,尤其那些外貌、情景描寫,那些優美的語句、華麗的詞藻,看上100篇言情,別說寫,背都能背出來了。

可是如果你只給我300字,我能寫出來的情節和意境連大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大風的文字,總是用廖廖數語就勾勒出一個畫面,用一個詞語甚至一個字就能描寫一個動作、一個神態。

唐七雖然借了大風的文風,但是也僅僅只是借了皮相,像那些俏皮的措辭和自嘲的口吻,可是大風常常一句話就能表述的東西她羅嗦三大段還沒講清楚。

舉個例子,大風《又一春》最後一章,符卿書的死,而在這段之前還活得好好的。

那一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華英雄跟孫將軍跪在王府內院,我彷彿記得華英雄說:「王爺,你,你就開棺看一眼罷。」

又有什麼好看,那殼子,又不是他。立了塊碑的土堆更不是。

隔壁白晃晃一片也罷,哭聲也罷,都不過是一場春光一場夢。

短短100字,事件情節全部交待清楚之外,文中「我」的那種悲痛寫出了十成十。

熟悉唐七的粉絲可以自己琢磨一下,如果是你家的那位寫這段,用半章給她夠不夠?

我們常常討論文筆,可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弄清楚文筆究竟是什麼?

文字最終只是工具,它是用來表達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見所感,所以評價文字好壞的核心應是看它能不能精準的表達這些,是它用詞用句的準確度,而不是拼形容詞的多少和華麗程度。

而「準確」二字,又豈是那樣簡單可以達到?在千百個辭彙當中選擇最貼切的那個,在萬千的語句當中選擇最有意境的那句,非海量的儲備難以達到,非長久的練習也無法豈及,所謂「一語中的」,莫過如是。

我記得知乎有個問題說,如果沒有唐七我們根本看不到那些優美動人的句子,對此我想說,只要大風願意,她可以寫出百倍於唐七的優美語句來,你以為她簡單不華麗,那只是她不屑啰嗦。

減法永遠比加法難,年輕時總羨慕那些引經據典、優雅華麗的文章,人到中年方知,簡潔平淡卻不減絲毫意韻的文字有多麼難得,又得多深的功力才能達到,正如某位答主引用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只可惜在今天這個字數即錢的網文時代,如大風這樣的作者已經越來越少了。

我的另一個回答:如何評價唐七發表三生未抄襲聲明


我登的是我基友的號,與這個號本人無關,半夜上貴呼爬牆,一時義憤,擼膀子上來干!

倆人差別海了去了!

年少無知,在隔壁班美女物理老師地帶領下去看了唐七的文,當時驚為天人啊!一個中二時期還在桌子上刻「鐵甲依然在」的憤青,看到這種桃花灼灼千般風流痴男怨女的糾葛,簡直無法自拔,一顆少女心dokidoki。

以前看的小說都看不上了好嗎,我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我覺得自己和那些庸俗的人不一樣了!

如今就想回去掐著自己脖子,再來倆兒耳刮子。

還是作業太少啊!

唐七公子這個名字就給人一種清然洒脫的感覺,但恕我直言她的書配不上這名字。

第一人稱敘述很容易把格局變小,人物單薄,很可惜,《三生三世》恰好是這樣的。

為了不說偏袒,我找了個原文頗為快意的選段,卻還是拘在一個地方,嚷天叫地,不知所謂。

再來看大風刮過早年的《又一春》

同是離別,高下是否立判?

《又一春》選段里其中一個「望」字把茫然期許寫得淋漓,《十里桃花》辣么長一段還沒折騰完內心的日狗。

《三生三世》是我愛你但我不說,你愛我我很高興但我也不說,平白折騰。

《又一春》是天朗氣清,看得順眼便相扶一生罷,到頭各走各路。

唐七公子的文里「委實」「玄衣」「面癱」「冰冷」出現地頻率快讓我吐了,大面積描寫男主外貌。而且形象刻板,《華胥引》中間我串戲串到《三生三世》兩本都毫無違和感。

大風刮過各人有各人的風采,起碼馬小東一定不會是柴榮,即使他們是一個殼子,瀲灧雙眸是其宣,龜毛是碧華,魔障是宋珧,他們山水有相逢,彷彿來紙筆下走一遭,然後繼續過他們鮮活的日子。講得不多,更多是牢騷。

我不想信大風刮過文里的人是存在的,因為那裡世事太過無常,但他們又何其真實。

唐七公子……你有興趣就去看看她的《兩生花》,那應該是她的真實水平。


我是大風的粉

你感受一下?

*

我將紅塵里的江山看了一場,不過是起落浮沉數年的時光;

朱紅的新紗覆了落塵的舊夢,年少的女子愛上年少的郎。

我將紅塵里的江山看了一場,人物與是非都在年月里淌;

層層後浪擁著前浪,今朝的美酒醉倒今朝的倜儻。

一時明月,一時花黃。

我在紅塵里的江山中回頭望,闌珊的燈火處闌珊的一方,

多少年後的風景,多少年前的模樣。

*

天下事事皆不足,這廂人笑,那廂人苦。

*

你們將來,若是瞧上了什麼人,千萬別以為弄到手了才算稱心,讓他最舒心最快活,方才是喜歡他對他好的至境。

*

王淩的小魂魄從天靈蓋上躥出,頂著月亮,在閃爍的小星星里,晃晃悠悠,上了九重天。

*

那一聲莽莽撞撞的兄台,許多年以前的碧雲山腳下,和昨日瀑布寒潭邊的,似乎相同,又似乎不同。

畢竟其間已過百餘年。

百餘年之後 到底還是再次遇見。

*

其實凡間與情相對的,並非只有天長地久,還有一個詞,叫做厭倦

*

通達百態,立於世而樂於生,洞其明則清其心。

*

數百年浮生彈指過,青山綠水總相見,不管天上人間。

山海紀之龍緣,至此始,至此終。

永世孤鸞也罷,打鴛鴦的棒也罷,過河的橋也罷,都是一種看法罷了。如果反過來想一想,我和衡文在天上這許多年,乃是凡人們求幾世都求不來的。

朝朝暮暮我都有了。我此時要灰飛煙滅,我於世間全無,世間於我全無。我和衡文相守到我灰飛煙滅,已經是生生世世,天長地久。

青衫公子站起身,本仙君驚且喜,恍若東風拂過,三千桃樹,花開爛漫。

他在三千樹桃花的灼灼風華中向我輕輕一笑。

「在下趙衡,見過思明公子。」

本仙君如一棵被霜打雪壓的老樹,忽見東風,不由自主花滿枝頭。

淺近些說,本仙君心花怒放了。

(從這段明顯的看出唐某抄襲大風的文風,且只抄了皮毛就出來作妖騙小孩紙╮(╯▽╰)╭)

*

他側身瞧過來,我愣了愣,卻像這滿市集的人與牡丹都化做了全無。

*

春去了再來,不是今年景色

*

你和心尖上的蘇公子如魚得水,是不是也該謝謝我這塊磨刀的石

*

(很喜歡的幾段描寫,勁道。)

九皇子沒能熬到下一個皇后生辰,八月十五中秋節那天,掙扎和幾個皇子喝了兩杯賞月酒,上了虛火,沒過出十六。

臨咽氣的時候拉了在床邊的手:「說句實話,恨我不恨?」那一雙波光瀲灧的眼再不是當年研墨臨楷的清澈模樣,彎出了粼粼的光,沒說話。

桂花香蟹黃滿,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

「九皇兄那天晚上喝酒的時候已經許了我,你跑不出是我的。」玉扇輕輕挑起精緻的下巴,「只是要改個名字才有情有趣。」

細長的眼在桂花香里輕輕一彎:「隨便十二殿下怎麼改。」

柴容扇子在手心裡一敲,笑了:「若水,從今後便叫若水。」

九皇子那晚對著中秋的月,也唱了一支回波辭。

——回波一望悠悠,明月難見白頭;擬山榮枯有盡,若水細細長流。

*

回波東來西去,東西桐樹成蔭,鳳凰一枝長碧,雙棲不待兩儀。

(這兩首回波辭應該是大風原創)

衍之如茶,行止如墨。

彎如鉤,碧入骨的分明不是平和沖淡的蘇衍之,是十足地道的蘇行止。

目光澄透,熙熙攘攘的席面上眾人堆里一眼望過來,拱手一笑,雲淡天高:「在下徽州蘇二,蘇行止,字征言。」

(又一春的兩篇番外乾淨利落)

*

衍之如茶,清雅澄透,平和沖淡

蘇二如墨,漆黑油亮,沾了滲,觸了染。

*

街前賣棗泥糕的旁邊馬車裡那位。老子沒看見你。所以別掀了帘子又放下,也別讓盧員外閃出半張臉來。老子是向後走不是向前。

還有對街天元酒樓二樓第三個雕花窗那位,老子是向前看不是向上看。別向後貼著牆坐,也別放下窗子。老子瞧的是小姑娘楚楚可憐的模樣,不敢再貪你那雙細長的眼。

石橋上的人負手站著,神采飛揚,依舊是當年京城煙華中相逢一笑的模樣:「你便是上了奈何橋,我還是認得出你。」

十年兩個月零四天,一彈指之間。我從還魂到如今的十六七年,也只在這一望裡頭。

酒到一半是喝酒最痛快的時候,要醉還沒醉,興緻在酒也在,這一杯完了還有許多杯備著。要說故事也該斷在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

我在,衍之在,其宣在,符卿書也在。擺上一兩壺美酒,三四個小菜。天海開闊,浩浩一色。那時候,日子也正長。過了今天,還有明天;過了今年,還有明年。過了春還有夏,過了秋還有冬,過了冬又能望見明年春到,依舊桃花滿梢油菜黃。

(hhhhh虐累了緩一緩。。。)

*

我望著李鐵三道:「人啊,就跟鍋一樣。一個鍋配一個蓋,正好又合適。要是一個鍋搞了兩個蓋,只能蓋一個,蓋了這個就要晾下那個,但是兩個都好,兩個都不能晾,怎麼辦?」

李鐵三說:「換著蓋。」

看樣子我比喻的不恰當,我說:「換個說法,一個蓋,兩個鍋,蓋了這個蓋不住那個,怎麼使?」

李鐵三說:「輪著使。」

*

"不就是只雞嗎!"

仁王捏斷一根筷子,「祥英將軍是只雞這句話再被本王聽見你就是它!」兩眼布滿紅絲繼續在正院給祥英將軍挖墳墓。

*

許太醫俯身,眯眼,觀測我右臂許久,神色凝重地望著那直豎在肉外的半截匕首道:「懷王殿下臂上的匕首,需要拔出來。」

廢話,傻子都知道要拔出來,不拔難道留在肉里春天抽葉夏天開花秋天結出幾斤小匕首?

*

通一通萬事通。 (hhhhhh記得這個梗的請贊)

*

出了長巷,只見街邊的一棵大樹下,站著一個人,正直勾勾地看著蘭府。那人約二十來歲,身量頗高,瘦骨嶙峋,穿著一身灰撲撲的破舊長衫,皮色黃黑,兩腮凹著,眉頭皺著,一雙餓鷲般的眼緊瞅著蘭大人的家門口。

*

宮女太監們收拾了一天,才把十五殿下在民間街旮旯里積的泥灰洗乾淨。據說十五殿下一邊被人收拾打理,一邊哭。恆爰跑去看他時,太監正一面擦恆商的眼淚一面問:「十五殿下可是太高興了么?」

恆爰在門邊,清清楚楚聽見恆商粗聲抽噎:「高、高興個鳥!」

*

」再說得明白一些,我那時考科舉,只為功名……「

  」來考科舉,都是想做官。學生也很想。「

  蘭珏這輩子對蘭徽都沒動過戒尺,此時卻很想把旁邊的圓凳掄起來。

*

徐精忠出過天花大難不死,一臉的星星點點坑坑窪窪,十二皇子當時在心裡哆嗦,不知道徐精忠在被窩裡挫上兩挫,是變成通風的床板還是透氣的被窩。

OK繼續

*

昨晚王爺自有風光霽月別樣好,在下怎敢不識清廟亂撞鐘。

*

世人碌碌,誰知道我的苦?

我看見那襲紅衫也轉過身,幾年前映著月色盛著銀星的池水在這一轉身中夜色散盡,晨光和熙,桂香縈繞溶去,桐葉如碧,紫薇花濃。

*

有那樣的月,那樣的風,那樣的水,那樣的花香,我乍看見那樣一個秀美標緻的少年,一瞬間還以為桂花成了精。

*

難得花前月下,一蓑風雨知足

(大風文章里的詩詞很少有引用,即使有也是那千百年未曾聽說的句子,既佩服又心酸)

*

此時此刻,這首詩的後兩句突然鬼使神差地浮現在我的心頭,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因為階下花靜,可能因為廊中風軟,可能因為懷內隱隱的衣香。

*

月如銀鏡,一池繁星,年少的柳桐倚坐在下,湊著燈籠的亮光,捧著《紫須俠傳》一頁頁聚精會神地看,濃霧起,轉眼夜色換做天明,年輕的狀元郎簪花著紅衣,一池碧水不見,滿園紫薇,花色妍妍。

本王很想問柳桐倚,《紫須俠傳》的最後一句他還記不記得——

「從古到今,多少江湖義氣,英雄豪情,都是一壺好酒,一場大醉,一夜好夢。」

*

襄王已眷巫山處,夢裡何須話江南。

*

我轉過身,彷彿依稀,聽到身後有人喊:「承浚。」

我回過頭,一片帝王埋骨處,何來那個喊我表字的人?

*

山長水遠方外自有天

*

生是俗世一塊肉,死做泥中一點塵

*

他這般無之所謂地說,但那人當年言語,又恍惚縈繞耳邊。

「佩之佩之,你這是要把美玉丟進油鍋,秀木砍成棺材板!」

辜清章在桌邊來回走,帶得燈影搖曳,他只當聽不見,埋頭練字。

*

」任是何人,都與他人不同。「

」雖各有不同,又依類而群,異於眾者,孑然伶仃。「

聽說有小說抄她,好奇看了,畢竟能得大風半分風骨也是不錯。

哎呀媽,看後只有一句話

這什麼jb玩意

槽點太多,人物塑造尤其差勁。(還有一點很是膈應,唐某寫反派寫的太太刻薄了點,大多心腸毒辣,而且最終不得好死。看來真的是人如其文

看大風,人物嘛 都是一等一的風骨,一等一的品行。

韜光養晦、珠玉玲瓏的小皇帝啟赭,

春風和煦、清雅沁心若然思,

風流俊逸、華美無雙如隨雅,

端方素板張芹墉

蘭侍郎氣韻高華

柳斷丞形容清嫩

我不信題主您……真的看不出來?

這種小說爆紅,挺悲哀的。


鑒於好多親友對桃花債那段還有啟赭對叔感情的回答有些疑惑,特此加一句結果都是我個人n刷看出來的,不具官方正解嗯_(:з」∠)_。

—————原答分割線————————————

因為我並不是很專業,能評價一個人文字如何,我只能說一下自己的直觀感受。

……初中的時候,我喜歡三生。

高中以後第一次聽說它是抄襲的,我很不信,我翻出大風的《桃花債》看了一番,其實覺得文筆差別不大,故事撞梗有但不算抄襲。

但是當我大學以後,有一天興緻突然來了,我看了她的《又一春》,也許是人長大了,有些東西就能領悟了,我讀出來《又一春》不僅是一個耽美文,它還包含著許多人生道理,比如緣分如同宴席,終有一散;比如你以為和你走一生的人其實到頭來和你是陌路。

於是我又看了一遍她的《桃花債》,忽然覺得以前沒有領悟到的東西又浮出水面,原來她我第一遍根本沒有看懂它。《桃花債》是多麼清新脫俗,連宋珧和衡文的相遇場景我都彷彿能在眼前重現。

我又接著補了她的《皇叔》,大風真的很神奇,她的文讀第一遍一般只會看到表面,待你重讀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有些埋著的東西出來了,你會發覺原來你根本沒有讀懂這個故事。

《又一春》里馬小東最愛符卿書,這是我讀了三遍我才感受到的東西,原來這是一篇披著np的單p文。貼吧里有一個大大推理蘇行止和柴容的感情,看得我目瞪口呆,她的推理有理有據,宛若這是一篇推理小說。

《桃花債》里,天樞從頭到尾喜歡的都是宋珧也是我重讀才發現的,而作者也是用寥寥幾語就把天樞對宋珧的痴戀寫的極為動人虐心。

《如意蛋》也是,原來碧華一開始就在下套,套住老鳳凰。老鳳凰原來不是最無恥的,碧華才是套路最深的那個。

《皇叔》,讀這本的時候我感覺到有一股滄桑感。這本不像之前的,讓人印象深的句子少了很多,就像一個鋒芒畢露的少年斂去了鋒芒,安心當一個成年人的感覺,但內涵更加豐富。我一直認為叔最愛的不是然思,也不是雲毓,是啟赭。叔一直卧底,只是想當忠臣,從一開始他做的事都是為了啟赭,這是我看結局看懵逼的時候重新讀了才發現的。

《江山多少年》光是序就已經讓人膝蓋跪地了。

《染香扇》是她的短篇之一,我最近才開始補她的短篇。大風的短篇極為出彩,讓人回味無窮,她極擅留白,留給你想像的空間太多太多。

其實說這麼多我只是想說,我很理解小女生們喜歡三三十桃,因為她滿足了少女心。

當你長大後,你會發現這書也只有少女心,不能多讀,大風的書可以一遍一遍的讀,可以讀出許多含義。而唐七的書只有一層含義。就算你覺得華胥引還有枕上書之流好看,再讀一遍你只會說:啊好虐,好虐。大風的讀一遍就是一個卧槽,有些東西藏的太深了。

總結:大風的書適合思想有了新高度的人讀,唐七的書適合飽含少女心的人讀。

最後再說一句:浮於表面的遠不如藏於水中的。


唐七的文,最多供小學生初中生yy,什麼瑪麗蘇啊,或者市場歡迎的情節,都往裡面塞。文字矯揉,語言拖沓。就像一個姿色平平的姑娘,渾身上下帶滿了不合適的高仿首飾,還不忘搔首弄姿。

我覺得高中生或者大學生(這裡指有一定閱讀量的人)看唐七的文簡直不正常,難道不是看一句想吐槽一句嗎?病句什麼先不說,就那大段大段啰嗦繁複的語言,看起來就眼酸。

而大風的作品,你30歲40歲50歲的時候讀,都能有不同的感悟。是值得細讀和推敲的。

所以真的很佩服大風,一個20多歲的姑娘,可以把人世看得那麼通透,人物寫得那麼鮮活。

我想,

等題主可以自己看出這兩人的文筆差在那裡的時候

你的語文素養絕對是提升了的。


初高中生喜歡唐七,大學生喜歡大風。本人親測。

我不是黑。但是讀書越多,越能明白兩者差距是真的。

高中念的文科,一水兒的同班妹子給我推華胥引,說是神作。我最後在長期被安利的狀態下看了,當時不知大風 ,也不知唐七。跳著翻閱了幾十頁,覺得語言還可以,那種會火的,符合大眾妹子口味的,一般的言情中等水準。不過看了之後我沒記住什麼,而且,說句實話,言情圈,我個人感覺,只要語言不錯,劇情不要太垃圾,肯寫,多寫,做好營銷,基本都差不多。反正就是套路,沒見過多少翻新的。比如聽說的4s劇情,我個人覺得就是宮斗院斗發展成了仙斗。我看的仙俠文也不少,如果神仙也就這點氣量,挺丟人。當然你要和某些nc仙俠電視劇里的神仙比,我也沒法。

再說大風,高考過後無聊,在朋友安利下看了她的皇叔,從此便是我心中的白月光。此後陸續看了如意蛋,桃花債,又一春等等。大風文的走向比較清奇,套路很少,讓人猜不準。人設基本也是我欣賞的,哪怕反派,也是光明磊落,斤斤計較的人,於大風筆下也有可愛之處。

再說語言,大風的文風是很簡潔的,但意蘊深長。不誇張的說,皇叔我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覺,人物越發鮮活,立體。心也跟著其中的人物,一痛一喜,直至結尾,歸於天光水色的平靜。大風的文多留白,剛開始我是挺鬱悶她的文太短,有些重要觸發劇情點一筆帶過,留下的多是日常。後來才覺字中深情。

不知道題主看過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沒有,平中微動,沒有什麼渲染,但暈染開來,細細思索便體會到苦味,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看到高贊答主所說,刪減對於寫作來說實屬不易,深以為然。我曾經寫過一個如意蛋里皇帝的同人,仿大風文筆。朋友說有相似,但我過一段時間再看,言不能盡其意。讓我用有限的文字去完美表達自己的寫作意圖,我做不到。但是文字一堆砌,渲染來渲染去,自己又覺得浮誇。總之一句話,畫虎不成反類犬。

噢,有兩個大學同學原來是唐七粉,聽說4s抄襲桃花債,找我借書看,還給我的時候很認真的說,我以前以為兩個差不多,看完桃花債之後才覺得,語言和格調,4s差的不是一點點。

當時覺得非常欣慰。

當然,也有我的室友(從不看小說,不是唐七粉,單純追劇)在我的安利下,看了桃花債之後,說沒什麼感覺。繼續追劇版4s去了。

然後我接觸到的大風讀者基本以大學生,已工作人士居多。(說到這裡想起在微博看到的唐七粉的狂妄言論,想必年齡是真的小)

每個人的喜好和感受不一樣,很正常。我無意讓誰去一定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強迫誰接受大眾觀點。況且,也許作者對自己的定位也不一樣。

但是,抄襲,永遠不能容忍。

——————————————————

評論區有妹子表示初中就看大風的文而且很喜歡,嗨呀,這說明你們灰常有眼光!沒有經歷被唐抄抄毒害的迷茫啊⊙v⊙

居然有四十贊,興奮惹


對√你就是讀書太少,唐七的文里出現「玄衣少年」這四個字就已經成了我的雷點了。唐七的文字還停留在普遍言情階段,用一些貌似華麗的辭藻堆砌,看她改詩的水平就知道。而大風,能夠用較少的文字,精確,生動的寫出場景和人物形象。唐七的文呢,要刪去廢話就不剩什麼,而大風則是難以增刪。

————————————————

以前用湯圓寫作,上面有很多寫作素材,外貌描寫什麼的一段一段,直接壘起來,但是措辭都…一言難盡…可是有人喜歡…反正我只覺得雷

古風言情基本都是用紅樓古龍金庸的素材堆,什麼外貌描寫措辭的。

真正能有自己風格跳出那些局限才算得上有才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個直觀的…

此處涉嫌抄襲…瞧瞧七七這形容詞,花火即視感。能把久別重逢寫這麼矯情…

再瞧瞧大風那春風般的文筆,流暢又情感流露


抄襲和文筆另說。

這麼多年來,我終於察覺,唐七的書是典型的「白蓮花女主+惡毒女配們」的設定:女主永遠光明磊落洒脫自然,奈何周圍的妖艷賤貨瘋狂地坑女主,從而推動劇情不得已向更狗血處發展。

女配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楚楚可憐」,旁的男人一見就心智渙散,唯有男主火眼金睛不動如山。這種人設俗稱「綠茶婊」。然而當一個人周圍全都是看不慣她的綠茶婊,那這個人是不是該反思一下?歡迎參考「高速公路上所有人都在逆行啊」的笑話。

總之唐七筆下的女主都好慘啊,要以一己之力抗衡世間所有的人渣。

《三生》里貌似有個玄女模仿她的臉搶男人?什麼素錦挖她眼睛?什麼海公主嫌她老?什麼女戰神囚禁她?她養的巴蛇勾引她未婚夫?

《華胥引》里柳萋萋冒充救命恩人還故意流產挑撥離間?十三月的妹妹扮弱搶男人?卿酒酒在男主家受盡男主妻子兼堂妹的冷眼?還有個刺客女綁架女主?女主她姐淪落後也想倒貼男主?

《歲月》里有個女配害女主家破人亡,勒令大年夜跪在她家門口?

《枕上書》不記得了,反正有個什麼帝姬一天到晚幹缺德事?

《四幕戲》不用說了女主整天在撕天撕地……順便男主有個壞表妹貌似像赫本?求不黑赫本。

我的意思是,文學都發展到這個層次了,不應該拿這麼簡單的套路糊弄人啊。壞人是被作者下了葯嗎為什麼一路又壞又蠢?這就罷了,坑起女主來一坑一個準,這不一窩智障嗎。無非就是想讓女主仁至義盡絕地反擊襯托她渾身上下的正能量咯。言情圈又不是寫不出複雜立體飽滿鮮明的人設,這麼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和毫無新意的劇情居然受到這麼久的追捧?《還珠格格》的時候就看膩了好吧。

別問我不喜歡為什麼還看,誰還沒點不懂事的時候咋地。 我現在看待那些為唐七洗白的粉絲,就像終於認清渣男追悔莫及的前任看待那些「可我還是愛著他」並且攔著我不讓罵的現任一樣。悲哀大於憤怒。

而且就我個人口味來說,我是不高興把整體女性的形象塑造得如此卑劣。你把其他姑娘寫得不要臉又小心眼,就你女主一個出塵絕艷有什麼意思呢。

哦這麼寫當然可以,大不了我覺得你low唄。


大風從來不會為了騙字數瞎整一些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的情節堆砌,光這一點就能看出作者到底有沒有尊重自己的作品。


不好意思,全刪了,持續關注到現在我無話可說

無法對比唐七和大風的文筆,因為她不配


大風的文和唐七的字都看過,如果真要說有什麼差別,打個比方,大風的文是100分是因為試卷只有一百分。

而唐七是不到一百分的。

這麼說可能沒辦法好好直觀感受,換種方式。

先拋開唐七的原創爭議。

《三生三世枕上書》的創作位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但唐七在處理人物情感時,是明顯劣於後者的。

舉個例子。

「鳳九的臉突然一紅,結巴道:「你你你你懂什麼,這是今年正流行的髮型。」言罷摟著魚簍蹭蹭蹭地就跑出了房門。門外院中積雪沉沉,鳳九摸著發燙的臉邊跑邊覺得疑惑,為什麼自己會臉紅,還會結巴?難道是東華叫她小白,這個名字沒有人叫過,她一向對自己的名字其實有些自卑,東華這麼叫她卻叫得很好聽,所以她很感動,所以才臉紅?她理清這個邏輯,覺得自己真是太容易被感動,心這麼軟,以後吃虧怎麼辦呢……」

這段描寫是出自描寫女主角發現自己芳心萌動時的描寫。

我讀到這本書時完全不知道它的前作抄襲了《桃花債》,但這段語言的運用成功讓我皺了眉,我是支持「詩無達詁,文無定法」的,但這並不代表著讀者就無了解何種的文字更優秀的義務。

而大風刮過,除了《桃花債》外,《如意蛋》也絕不會讓你失望。

一本書,特別是一本小說,它的上限通常在於它文字的張力,經過鋪墊、積蓄和醞釀過後,瞬間爆發時的力量,而它的下限在哪裡呢?在於對於文字的掌控力和情感的把握力。

很簡單,就是講故事的能力。

創作文字其實是一種儲蓄類行為,讀者所能看見的文字對於整個創造過程來說是冰山一角。

就比如作者構思過了100個「特別之處」,從中挑選30個進行嘗試,修改後最終保留的只剩10個,要是碰上「眼前直下三千字」的讀者,還得打個折扣。

這也是唐七公子望塵莫及的地方。

縱然你能偷得一片桃花林,也偷不了你看不到的阡陌交通屋舍儼然,文字好偷,意境難得。

胸有故事三千,只是不動聲色。

這也是竊文者無法偷取的地方。


在於唐七的文可以當成病句大全改。

——————————————————————

七七曾有言「東華帝君那舍妹」,「稠稠的稀粥」,「白白的白酒」,「突然的頓悟」,「亭亭玉立風流倜儻的房子」,「其座下的幾個兒子」。

最近在B站逛評論看到了完整的……

轉自劍子龍宿:

稠稠的稀粥

白白的白酒

亭亭玉立的茅草屋

東華帝君的舍妹

稀稀疏疏的指縫

孩子生了幾打

儲在天宮裡的側妃

大睜眼

兩眼發光地嘿嘿

洞開的窗戶

曠世絕倫的沉思

這枚撫塵柄

坐台接客的醫學生

房中枯坐嗑瓜子

確然也便

一雙眼睛狠狠晃了晃

一張臉紅里透著白白里透著青

瑞氣騰騰的風

聞得背後百轉千回一聲

他這一席話寒冰徹骨

糾結在了一處的眉梢

亮晶晶的陽光

涼幽幽的星光

一彎曲觴流水

鬼斧神功的酒量

白嫩嫩的跳進去

逢凶化吉的珠吊

炯炯有神的眼珠子

扭轉的誤會

草木件件含毒

正經的脈象

一股憂愁的臉

平易過人的一拜

殺了個回頭槍

剛強的仙氣

嬌氣的術法

一心一意的發獃

剛柔並濟的臉

背地裡暗暗

果盤上歇腳的仙君

嫻靜的樂聲

一時義氣

一副背影

溢出血迸

絕世無雙的心意

入木三分的領會

一副綿長的巨石

頭臉光滑

一順溜宮娥

一副衣角

十八個浩浩蕩蕩的仙娥

瑞氣千條

溫暖的冰涼

甜美的陰沉

……

……

……

不愧是萋萋,語無倫次的好文筆啊(滑稽)。

貼一下四幕戲裡的段落:

①我目光平視,正看到她頭頂,說:「一七二,今天穿了雙七厘米的高跟,得有一七七。」

②黑的夜,白的星子。黑的樹,白的瀑布。黑的房子,白的銀屏。黑的空氣,白的呼吸。黑的……黑色的、無法抑制的巨大的渴望。此刻這被牆壁和玻璃包圍起來的空氣里一定有好多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內啡肽、苯基乙胺、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在發酵。

看這水準,應該是她自己寫的;看這數學,應該是和電視劇方同個老師教的。

真的很懷疑唐七真的是文科生嗎?不會是被什麼奇怪的東西奪舍或者附身過吧。


嗯。。。我看完唐七的三生三世後並沒有什麼感覺,感覺語言太平淡,一些詞藻堆砌得。。。。看大風的桃花債陷了很久,並且把她其餘的書也都一併看了,有廣播劇的也去聽了。。。反正我就是很喜歡大風就對了


剛寫完一篇紅色電影觀後感。

在前幾天我剛知道玩的很好的舍友喜歡看三生。之前我只是知道她們看。以為是一般的觀眾。給她們說許多三生的事。還慶幸比起我在網上看到的許多舍友、朋友看三生的例子,自己能有這樣的舍友已經不錯了。

現在我才發現其實有一個妹子很喜歡三生,她只是因為是我的朋友所以一直保持沉默。在她的其他朋友來宿舍玩時,她能有機會和她的朋友(我不熟)一起看三生。

說實話,挺難受的。

因為我並不希望別人因為某些原因被迫不看三生。她沒有義務遷就我。我只是秉持一個和她不同的觀點並不是像瘋狂的衛道士到處剷除異己。她完全可以在宿舍放主題曲看粉絲剪輯和二刷三刷。但是我沒說出來,因為我怕自己忍不住說一些言辭激烈的話。

昨天舍友寫觀後感都在百度,然後她有點感慨的說我們這也算是抄襲吧。於是我說,對,我們平時也抄作業,但是我們沒有損害作者的利益,沒有拿著這篇東西對著外邊兒的教授們說這是我們原創的。沒有拿它謀名謀利。

或者說,如果以前我們做錯了,我們可以改。可以從此不要再偷懶。

但是!

我們絕不能因為自己也做了這件事就為它辯解、就為它張目,就將黑的說成白的。就像一個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小孩子,捨不得自己的面子,硬是撒潑抵賴它就是對的!

我們不是小孩子了。不是還有大人遷就著你說好好好你是對的的時候了

我們可以做錯事,但我們心裡不能沒有那桿稱。

後邊的話我沒有說出口。因為有些話面對面說的嚴肅和難聽遠非文字寫出來那樣。她其實也是個很好的女孩子,我還不想不要這個朋友。

在這把這些話送給所有說「你難道沒有超過作業?沒有用過盜版?沒有看過盜版電影嗎?」的人。

做錯了,可以改。

但是,因為自己做過錯事就為同樣做錯事的人辯解枉顧正道是萬萬不可取的。

一直認為三生的粉絲(書粉)語文鑒賞能力低得嚇人。為什麼我這麼說?

先不提那些明顯的語言錯誤,什麼白白的白酒……

很多例子大家都看過。之前的幾位答主其實說的夠清楚了。當我看到她們寫的東西就聯想到了我高中讀到兩篇文章時的感受。所以,猜到有一部分人會不太理解她們所說的東西。

我想安利給眾多被三生書圈粉的傻子這兩篇文章。都不難,是高中語文教材書上的。哪怕你是一個初中輟學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三生粉絲應該也看得懂了。

第一篇是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

全文鏈接:http://www.laomu.cn/xs/HTML/16024.html

接著我直接複製一部分在這。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韓愈在月夜裡聽見賈島吟詩,有「烏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緻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里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如果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頻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語言是用來表達感情的,文字的改變就是情感的改變。如今從蘋果手機到大件家居用品再到台時尚,都倡導極簡主義。為什麼?因為少即是多。

如同前幾位答主舉的例子。

三生男女主的重逢:

日光透過雲層照下來,青山碧水中的一樹桃花,猶如九天之上長明不滅的璀璨煙霞。

那一樹煙霞底下立著的黑袍青年,正微微探身,修長手指輕撫跟前立著的墓碑。

就像是一個夢境。

我屏著呼吸往前挪了兩步,生怕動作一大,眼前的情景便一概不在了。

他轉過頭來,風拂過,樹上的煙霞起伏成一波紅色的海浪。他微微一笑,仍是初見的模樣,如畫的眉眼,漆黑的發。紅色的海浪中飄下幾朵花瓣,天地間再沒有其他的色彩,也沒有其他的聲音了。

他伸手輕聲道:「淺淺,過來。」

桃花債男男主的重逢: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恍若東風拂過,三千桃花灼灼開放。

初讀的話,你會覺得前者遠勝一籌。因為她描寫的很詳盡。順著文字讀下來你能構造出一幅畫面,再加上這是結尾,讀者飽含深情之下未必發現得了一些語言不順的地方。只覺得自己的眼耳口鼻觸覺都沉浸到那個場景中。

但是,恰恰是她描寫的太詳盡才說明了她功底淺。

因為你的語言不夠精鍊,沒法做到寥寥數語就勾勒畫面和場景、沒法引起作者共鳴才需要那麼多的話語去填充那些只用簡單文字所表達不出的部分。

曾經微博流行一類調侃,各種大v發些雞湯文或者無良媒體起個噱頭十足的標題。下面會有評論說,一句話總結:balablabalaba

這是同樣的道理。就是在嘲諷那些人廢話多。

怎麼到了小說上,你們就看不明白呢?

拋開那些感情,用非常冷靜的態度去看三生的最後一章就會發現,最後一章那麼多字也可以一句話總結。

夜華死了我很傷心,意外獲知夜華沒死我很開心。

她通篇都圍繞這兩點寫的。擴充的就是我如何傷心?怎麼傷心?傷心的程度?每天都是什麼狀態?怎麼結識的朋友?朋友和夜華的關係?夜華棺木的異狀?我多麼的激動?

《項脊軒志》在寫作者懷念亡妻時像三生那樣通篇大幅的描寫「我如何如何傷心」「我如何如何難受」「我難受到了什麼程度」「我每天都是什麼樣」嗎?

沒有。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再看桃花債。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恍若東風拂過,三千桃花灼灼開放。

看到了嗎?發現了嗎?

試想一下,按照唐七的思路寫。作者說我的妻子去世了。她和我青梅竹馬,少時成婚,恩愛非常。然而,天不假年,我一個凡人的區區痴心相守之願也不能實現。她過世之後我終日念想著那些午後閑話、賭書潑茶的日子,balablabalbala……

對比原文寥寥三句,你們說這段描寫是不是落了下乘?

這也沒什麼,下乘的文不代表文筆完全是辣雞。但是對比原文,這下乘差別就太大了,大的讓人覺得辣眼睛……

因此我非常贊同一位答主說的。

這兩文就是古詩詞和古詩詞的白話文翻譯罷了。

在看《咬文嚼字》中的這一段。

  無論是閱讀或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想的意義。比如說「煙」,它的直指的意義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想的意義迷離不易捉摸,它可聯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裡焚香,「一川煙水」,「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係,有如輪外圓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個不同,變化莫測。…… ……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卻難用,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後者是遊離的…… ……比如說蘇東坡的《惠山烹小龍團》詩里三四兩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想起來的,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關聯,原文就簡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裡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處。這兩句詩的妙處就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話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蘊藉。難處就在於含混中顯得豐富。由「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變成「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是點鐵成金。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髮上面。

這就是我說你如果愛三生書如痴如迷你文學素養就不夠的理由。

因為你的生活經歷不夠、你的閱讀不廣、知識面不廣。所以,當你不知道「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想起來的,你就會覺得「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比「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表達更美更高明。

當你沒有足夠的生活感受,還不多讀點書去見識見識人事萬物、情愛百態。就會覺得擴寫的三生比精鍊的桃花債更美更高明。

在這,說下我想推薦的第二篇文章林庚先生的《說「木葉」》

全文地址:https://yw.chazidian.com/kewendetail1458/

這篇文章通體講的都是「木葉」這個意象。舉了很多例子,層層推進的去探討「木葉」的魅力。我覺得哪段被截掉都不合適,就不節選了。

其中,他說出了人對「意象」的確切感受和精妙之處。

為什麼歷代的詩人痴迷「木葉」這個意象而非「樹葉」「落葉」?甚至最後拋棄了「葉」,引申到了「落木」?因為「木葉」並非僅指「木葉」這兩個字。當你將它寫到詩詞里的時候,讀者會不自主的產生聯想(這裡對照〈咬文嚼字〉里聯想的體驗)。「木」是樹木,但日常生活帶給我們更多感受還有「木板」「木料」。那「木板」「木料」是怎樣的?是乾燥的,是孤零零的木頭。它是黃色或者說土黃色的。這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秋天。而「樹葉」呢?它並非孤零零的,它還長有枝幹,枝幹上有葉子。是褐綠色,帶著生機。會讓人第一反應到夏天。「落葉」呢?一樣是乾燥、枯黃。但是卻沒有「木葉」清爽。因為秋風吹過,樹上掉落葉子的場景難免有一股纏綿之意。樹和葉是天生就長在一起的,如今分開了。纏綿之意也就順著出來了。木葉則更乾脆,釘是釘、卯是卯,沒有兩者分離的纏綿。

我說的遠沒有林庚先生表達的透徹明白。但是為了防止那種長文不想看的人還是很獻醜的用自己的話重複了一遍……(#`-_ゝ-)如果你確是正兒八經的較真文筆的問題。還是去看看林庚先生的原文。

看看桃花債寫的場景。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恍若東風拂過,三千桃花灼灼開放。

讓我們像深究「木葉」這個意象一樣深究桃花債的男男主重逢,看到這段話,讀者眼前會浮現出什麼場景畫面?

在和煦的日光下是美輪美奐的仙境府邸。

因地處海島又是仙境,視野中還有大片湛藍瑰麗的色彩。

門外有棵長的繁茂的桃樹。一位氣質卓然的仙人站在桃樹下向我微笑。

他是我的心上人,是我原本以為逝去卻原來還活著的心上人。

那一笑讓我神情都恍惚了。好像東風拂過,有三千桃花灼灼開放。再加句現代點的話。我整個人都浸在小粉紅泡泡里了呢!(&>▽&<)

唐七寫的什麼?

  日光透過雲層照下來,青山碧水中的一樹桃花,猶如九天之上長明不滅的璀璨煙霞。

那一樹煙霞底下立著的黑袍青年,正微微探身,修長手指輕撫跟前立著的墓碑。

就像是一個夢境。

我屏著呼吸往前挪了兩步,生怕動作一大,眼前的情景便一概不在了。

他轉過頭來,風拂過,樹上的煙霞起伏成一波紅色的海浪。他微微一笑,仍是初見的模樣,如畫的眉眼,漆黑的發。紅色的海浪中飄下幾朵花瓣,天地間再沒有其他的色彩,也沒有其他的聲音了。

他伸手輕聲道:「淺淺,過來。」

感受到了嗎?(lll¬ω¬)

這就是實打實的擴寫。

可能有粉絲懷疑我照著三生寫了一段。那我先說說這段的字字句句我為什麼那麼寫?

桃花債:

  他在海島仙府門外的仙樹下站著,向我輕輕一笑,恍若東風拂過,三千桃花灼灼開放。

在和煦的日光下是美輪美奐的仙境府邸。

——

海島仙府。這意味著啥?四季如春啊!都說神仙超脫凡人。那神仙境界還能有陰天?多雲天?下雨天?下雪天?何況還是海島仙府。海島啊!

可不就是和煦的日光下?海島也有熱情盛夏,揮汗如雨一般的聯想。但這是本仙俠文。你在讀一整篇神仙啊,仙君啊之後還會想到世俗的熱的汗透背的夏天?所以,一定是和煦的天氣。光照一定是亮堂又溫和的。

因地處海島又是仙境,視野中還有大片湛藍瑰麗的色彩。

——

這就不用說了吧。現代的海島別墅什麼樣?售樓宣傳部一定會放房子周圍有海的圖片啊!這是潛意識的東西。你在海邊上建了房子可不就湛藍色?再加上,仙境仙府。試想我們傳統傳說里神仙住的地方都是什麼樣的?一定是雲霧繚繞,朵朵雲彩。織女以彩云為王母織衣。可不就是湛藍瑰麗的色彩?

門外有棵長的繁茂的桃樹。一位氣質卓然的仙人站在桃樹下向我微笑。

——

這個顯然略過。原文說的就是衡文站在仙府門下的桃樹旁對宋珧笑。

他是我的心上人,是我原本以為逝去卻原來還活著的心上人。

——前情所述

那一笑讓我神情都恍惚了。好像東風拂過,看到了三千桃花灼灼開放的場景。再加句現代點的話。我整個人都浸在小粉紅泡泡里了呢!(&>▽&<)

——如圖所示

如果,你覺得我擴寫聯想的部分有爭議那就請評論里寫下你所認為的這段話讓你看到什麼場面?

再來對比看。

在和煦的日光下是美輪美奐的仙境府邸。

日光透過雲層照下來

因地處海島又是仙境,視野中還有大片湛藍瑰麗的色彩。

青山碧水中的一樹桃花,猶如九天之上長明不滅的璀璨煙霞。

門外有棵長的繁茂的桃樹。一位氣質卓然的仙人站在桃樹下向我微笑。

那一樹煙霞底下立著的黑袍青年,正微微探身,修長手指輕撫跟前立著的墓碑。

他是我的心上人,是我原本以為逝去卻原來還活著的心上人。

我屏著呼吸往前挪了兩步,生怕動作一大,眼前的情景便一概不在了。

那一笑讓我神情都恍惚了。好像東風拂過,有三千桃花灼灼開放。再加句現代點的話。我整個人都浸在小粉紅泡泡里了呢!(&>▽&<)

他轉過頭來,風拂過,樹上的煙霞起伏成一波紅色的海浪。他微微一笑,仍是初見的模樣,如畫的眉眼,漆黑的發。紅色的海浪中飄下幾朵花瓣,天地間再沒有其他的色彩,也沒有其他的聲音了。

並不完全對照,但是基本框架都有了。

諸如「天地間在沒有其它顏色,也沒有其他聲音」的形容就是我們每一個有過暗戀的妹子看到心上人的實際場面。當我知道原本逝去的心上人還活著的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的屏住呼吸。

這些感官體驗、動作神態本來是讀者在讀到文章時一瞬間全都在腦海里產生的聯想畫面。而三生將它全都寫了出來。

也就說,此刻不再需要自己在腦海里聯想。也不會有因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文化水品、閱讀面而聯想不出來或者只聯想出來一部分的情況。

任何一個人,不管你是小學還是高中。看著段文字都能聯想出差不離的畫面。

畢竟,她連光照、場景中事物的位置、氛圍、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做出的動作都描寫了出來。

而桃花債,如果你沒有那份感情,沒有那份對三千桃花綻放的感受或者有關灼灼桃花的詩詞畫面敏感度就無法產生足夠的聯想,無法勾勒出足夠的畫面。

當我們年幼時,大部分人都覺得課本上那些名著節選,知名短篇小說晦澀無聊。

比如《背影》,我當時覺得作者極度無聊。一段父子送別寫的乾巴巴的。仿若流水賬一樣記錄他們怎麼去車站、他爹怎麼翻過站台買橘子再翻回來。他為什麼不寫寫他爹心裡對他的不舍和擔心?

現在我明白了,因為不需要。

當我在午飯後站著和坐在沙發上的媽媽說話時,我看見她頭頂上白髮的感受。當我過生日,爸爸晚上好久沒回來,最後我媽說他去給我買生日禮物了。我去接他,走在街道上看見他抱著一個大半人高都快把他遮住的玩偶熊走向我,周圍是很高的行道樹和昏黃的路燈。

那個剪影就像文中所寫的背影。

你只要描寫場景就夠了。剩下的感情和畫面自有讀者去填充。用不著你來把所有的話語和動作全都寫出來。

留白是技巧,也是藝術。

大晚上的熬夜打的很多字。肯定會有疏漏的地方。有錯或者疑問或者反駁我都可以。而且,我自己真的啥水平都沒有。估計你讀下來覺得我說了一篇廢話。我明早起來也可能覺得自己寫的太丟人,刪改或者刪掉。

總之,最近因為三生感觸很多。所以啥水平沒有我也忍不住來比比兩句。不少人說電視劇的時候喊打喊殺,到了電影就沒聲。在這我要發個聲。電視劇我也沒喊打喊殺。曾經混過粉圈也喜歡過幾個人。所以深知在娛樂影視一業,關注它就是在幫它。因此儘力不去給它添加任何熱度。不管是吹捧的聲音還是謾罵的聲音對它都無區別。沒有聲音才是最好的。但是它這麼火,完全不說話也顯然不明智。由著抄襲的衍生品火熱朝天?我坐不住。所以經常點開熱門微博給那些說抄襲的點贊。如果熱門微博里沒有就自己發聲。但是從來沒有點熱搜或者是名人熱搜。那個數據對利益相關者都是有影響的。如今到了電影也是一樣。不點任何東西。除非主動上我首頁。但也只是點開看看。有合適的就點贊。沒有我也不去回答。

還有人在提問說反抄襲到底反誰?

我的觀點是「反一切吸食原創血肉的人和事」。

抄襲者是直接相關。製作公司是二級。演員是第三級。觀眾是第四級。

他們都讓抄襲獲利讓原創寒心。

因為不是直接捅刀子的人就想不沾陽春水?

你沒因為它獲名還是沒因為它獲利還是沒有看的開心美滋滋?名利具得還想不沾陽春水?用吸食原創搞出來的東西把自己的娛樂生活豐富的美滋滋還不準人罵你縱容抄襲?

哦?你說愛豆也因為這個被罵了?

所以功過抵消嗎?這些傷害和1-1=0是一個概念?

不同的人傷害不同獲利不同。所受的輿論抨擊也不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愛豆承擔了比製作公司和抄襲者更多的譴責與謾罵那就思考為何如此?因為反抄襲群體?不不不,他們戰鬥力沒那麼強。不然唐七在言情界也不會逍遙那麼久還成了知名ip。你們娛樂圈的爾虞我詐就討伐娛樂圈裡的人去。別來說反抄襲的事。當自己家被敵對粉絲冒充惹了一堆罵名時,可只見你們嫌棄路人是非不分沒說誠惶誠恐的自己去篩出假冒者的。如今有人冒充反抄襲想影響你們愛豆的聲譽。反抄襲群體也沒那個義務兢兢業業篩出冒充者。

曾經多少人說國產劇垃圾?嫌棄供奉的電視劇辣雞?如今人家端了一盤巧克力味的屎,你吃的美滋滋,可不就只給你上屎吃嗎?(#`-_ゝ-)

你自己就是那害的自己沒好看國產劇看的一個誘因。


【如何回復同學的觀點:「如果唐七不抄,我們就看不到那麼多優美而又打動人心的句子了」?】鳳紅邪:告訴他,人丑就該多讀書。大部分知友都沒意識到,「如果唐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803907/answer/53726785


唐七與大風的文字的高下,恰恰體現在她們通過對各自人物的塑造所傳遞的價值觀上。

唐七傳遞的價值觀用八個字形容「以牙還牙,加倍奉化」。譬如白淺,玄女、素錦之流對她所做的,她自然加倍奉還。連夜華對她的「昭昭之心」,也要疑上十疑,最後夜華險些被她「作死」。白淺的反應確乎是一個「人」的反應,感覺沒什麼可置喙的。只是看了白淺,也只能是感嘆終不過一凡人爾,就不要總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無欲無求的神仙姿態了。凄美虐心如宋凝沈岸,當宋凝轟轟烈烈地死去,什麼也沒告訴沈岸的時候,唐七還是安排了女主反彈華胥調讓沈岸知道一切,然後沈岸抱著宋凝的骨灰自盡了。讀者自然拍手稱快。以牙還牙、加倍奉還。除了一時的痛快,就什麼也不剩了。

大風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有很多種,但她著筆墨頗多的人物,往往都在詮釋「不爭」兩個字。不論是《皇叔》里景承浚的忠心被誤解猜疑以及更深層次的情感被無情地踐踏,還是《張公案》里,張屏還是試子之時,或是蘭珏在官場所擔的污名,他們都從未為自己辯解,也從未對陷自己於泥沼之地的人心存怨恨。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大風筆下的著重著筆墨的人,都有著極堅定的目標,千金之力壓身也不動搖,無一絕對的惡者,也沒有絕對的聖人。孤勇如辜清章,想靠一己之力化解綿延幾百年的亂世情仇,狠毒如劉知薈,為達自己的目的,不惜以鼠疫毒殺整個辜家莊眾人,狂妄自負,絲毫沒有意思悔恨,卻也因悲情的命運之網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摯友覆亡。即便曠達洒脫、芝蘭玉樹如蘭珏,亦有自己的貪與嗔。讀者自己或許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但卻不得不理解他們的選擇。

所以其實唐七也就抄了個皮毛,並未抄得靈魂。大風未去理會,不也正如她小說中的人物么


唐七習慣用華麗的文字營造一種假象,你仔細看看就能看出,這在少女小說中很常見,有很多文字很多餘。大風的文,不會覺得她在說廢話,寥寥數字,越看越傷。


真.讀書少。

看著提問的你像是看到初中zz的我。

黑歷史啊。

不過那個時候我還沒看過桃花債。

她們的文字差在哪裡呢?

一者如小人汲汲營營,挖空了心思,想要錢名權。

一者如天邊明月,專註於心中所作。

文字中總是會體現出一些一個人的人品,

題主你被披著糖皮的屎給迷住了雙眼啊。

我不敢說大風可以和誰比肩,

我只敢說,

大風完虐唐七一生。(?????)


都看過的人表示,只能說格局不同。一個小女人戚戚,另一個霽月高風。


推薦閱讀:

微博有大V號(官媒也是態度曖昧)明暗挺抄襲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他們的立場就是正確的?
為什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襲證據這麼多還是有人維護唐七?
如何看待微博上洛梅笙及其粉絲認為反抄襲三生三世活動過火及其有黑幕的言論?
網路上寫博客遇到了全文抄襲怎麼辦?
對現在網路上盛行的反抄襲之風如何看待?

TAG:抄襲 | 網路文學 | 唐七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