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酒店大堂可以怎麼合理利用?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也是不管做民宿或者做酒店的都已經遇到的問題。按理來說這題應該屬於建築和室內設計師回答的範疇,不過因為我也一直比較關心如何提高酒店公共空間利用率,所以就在這斗膽來說下自己的看法。酒店大堂(Lobby)是和客人發生第一時間接觸的場所,同時,也作為酒店對外的門臉兒,他經常被設計得比酒店客房還要高端大氣上檔次數倍(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這種情況極為常見),然而與此同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大堂在酒店裡造成空間浪費利用率低下的案例也是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在酒店整體設計中經常佔據如此大空間的一個獨立區域究竟該如何來設置該注意到哪些細節也希望借這個答案跟各位討論。

在大堂比較常見的區域設置有三塊:

Reception(前台)——Concierge(禮賓)——Lobby Bar(大堂吧)

(對於一般的小規模酒店或者民宿來說,禮賓和前台經常是以合二為一的形式出現)

前台是酒店大堂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主要的功能,而正如題主的問題,很多酒店大氣的大堂除了提供前台CICO的功能之外,貌似並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這塊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空間。大堂吧作為解決這個問題比較常見的方式之一在很多酒店都予以採用,而每家酒店的大堂吧令客人駐足的指數以及產生消費行為為酒店帶來收益的情況卻不盡相同。

如何放置和安排這三塊功能區域能提高大堂的空間利用率:

1+0(x1):簡化、壓縮、靈活

1+1+3:區塊化、人群分流

1x1x3:縱向條塊化、複合功能

看數字估計很難理解,下面結合實際案例來講一下為什麼這麼來寫。

  • 1+0(x1):簡化、壓縮、靈活

因小酒店和民宿本身體量和規模的限制,這條大部分店家基本都能做到。然而也不排除有某些業主把房間搞得挫得一逼大堂卻修得「金碧輝煌」。而最後加了個(x1)不是直接把大堂吧砍掉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些不死心的業主非得搞個有情調的地方想跟客人交流一下靈魂和人生。這幾天也剛好跟一位想做民宿的朋友聊到這個,個人建議是不要將接待處的空間功能釘死,把接待處直接做成吧台形式,綜合化利用這個小的區塊。我之前寫酒店的案例時候也寫到過一些。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青島寒舍酒店就直接把前台做成了吧台形式的酒吧,既可以做接待用也可以做小食餐吧的吧台,同時旁邊也設置了獨立的小空間用來解決分時段人流量差異的問題,白天辦理入住和退房的客人會相對多,停留在前廳的時間較短,而晚上喝酒的人會更多一些。(案例詳情請參考:啟動資金兩百萬,能做精品酒店么?海濱三線城市,在這裡三星級酒店房價兩百左右,做精品酒店可行么? - Juliana Yang 的回答)

還有一個案例就是我前段時間回答的一個關於膠囊房旅館問題,這家日本的小旅館吧酒店前廳也是把接待處直接做成了吧台和配餐處,豐富了前台的功能性,不管是多麼小的旅館也會有所謂的「大堂」哈~(案例詳情請參考答案中的案例C.1:膠囊公寓會不會被推廣?你願意入住膠囊公寓嗎? - Juliana Yang 的回答)

  • 1+1+3:區塊化隔離、人群分流

這個處理方式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前台是前台,禮賓是禮賓,大堂吧是大堂吧。在這種情況下大堂吧在整個大堂的設置里經常是占最大面積比例的,大堂吧如何設置才能更好的把人群分散開來並且讓功能之間相互避免被干擾也是有講究的。這裡就目前我在國內時候現場過的印象比較深的大家也非常方便去實地參觀的幾個案例來講講。

A. 上海新天地朗廷半開放式中央大堂吧——凱旋大堂酒廊:

整個酒廊設置在了酒店進門後的右手邊,照片里可以看到整個酒廊是採用了上升式的地台設計和環繞圓柱來和周邊劃清界限,同時還設計了地台的入口,雖然沒用一牆一門,但整個大堂吧的儀式感和空間感是非常完整的,在分流開了其他非用餐客人的同時也讓整個空間非常開闊和通透。另外,這家朗廷把接待處沒有設置在進門後的第一方位而是設置在了酒廊的側後方(不是正後方)可以看出來這家酒店對於大堂整個空間動線設計的考慮非常清晰明了的。

B. 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半開放式大堂吧:

同樣是半開放式加地台的設計,把朗廷的圓柱換成了玻璃圍欄,同時在整個大堂吧內部還設置了不同區域。另外就是把前台接待處設置在了大堂吧的左側,對於這家經常接千人大團的酒店(生意真的好到爆- -好幾次過去住的時候差點續不上房)來說也提供了一個排隊辦理手續的等候處。

C. 蘇州凱悅酒店上升地台式半開放大堂吧——庭苑

最近幾年非常流行的建築形式,杭州洲際和西軒酒店也是類似的結構。蘇州凱悅和杭州洲際的大堂部分都為中空,俯瞰和仰視的效果都很壯觀。蘇州凱悅的大堂吧同樣是用了地台設計,但是挪到了大堂一角,完美避開進進出出的往來客人。而杭州的西軒則是做了滿鋪式的設計,在大堂正中「灑」滿了沙發,同時酒店的迴廊各處都有藏書,共計5000餘本。在我文末提到的專欄文章里有寫到這家店。

D. 布達佩斯大飯店中軸對稱下沉式全開放大堂吧

哈哈,插播一個電影里的案例。在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這家酒店的大堂布局是很有趣的,非常有奧斯卡紅毯頒獎禮的感覺。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將前台接待處設置在了進門處的紅毯伊始,禮賓部設置在了紅毯末尾的樓層銜接處。而在前台到禮賓這段距離里則巧妙地在紅毯兩側設置了大堂吧。這個是非常大膽也有創意的做法,相對於前面兩個上升式地台形式的大堂吧,這裡卻是反方向給大堂吧做了下沉式的處理讓空間更具有層次感儀式感但是就算是只用地毯的花紋作為區域的分界線的全開放設計,我們在電影里也沒有看到人們竄來跑去,這時候就非常完美地體現出了lobby boy迎客和引導作用的重要性了。

在這裡黑一下香港四季,這個正對著前台接待處的大堂吧設計真是醉醉的,來來往往辦入住和退房的客人應該會像看猴子一樣看著吃下午茶的客人吧,頂了天也只能把這裡當個等候區,設置成帶餐飲服務的大堂吧真是有點恐怖。

  • 1x1x3:縱向條塊化、複合功能

這個處理方式是近幾年比較流行也比較常見的一種辦法,相當於是第一種方式的豪華plus版本。在這種處理方式中,酒店將整個空間的界限處理得相對模糊,雖然同樣是和第一種方式一樣把前台接待處的功能多樣化,但是其功能相對於第一種來說更為強大和正式一些。

A. 武漢光谷凱悅酒店(原璞瑜酒店)大堂吧——長吧

這裡可以看到設計師用縱向線條給人群做了個分流,禮賓接待設置在前台接待處前方的廊柱之間,長吧布在前台接待處身後,做了下沉處理,兩條長石桌中間預留出來了員工操作區。因為住這家太多次,每次過去看到長吧的上座率都還不錯,這種處理方式也一定程度上讓辦理入住退房手續的客人較少的干擾到長吧消費的客人。不過他家下午茶單真是幾百年都沒個變化,這點讓我很無語,再不換菜單估計上座率會變低吧(斜眼)。上海的璞麗酒店大堂吧也是類似的布局(畢竟是一個媽生的),在上海的朋友可以去現場看看。深圳的HUI酒店也是縱向節奏布置的大堂功能,但未設置員工操作區,去了幾次發現上座率一般,酒店本身位置比較一般也有一定原因。

B. 澳大利亞Ovolo Hotel Woolloomooloo超強複合功能大堂

第一張圖是酒店外觀,可以看到這個酒店是用碼頭船塢改建的。整個建築非常的狹長,大堂和武漢光谷凱悅一樣用了以前台接待處為中軸線像兩邊散開的布置方式。但是這家店沒有做傳統的大堂吧,而是把兩側的區塊多功能化,全開放式、半開放式會議室均有設置,休閑娛樂區、餐飲也都完美地融入了進去。整個空間是非常跳脫的。另外,由於在整個空間布置中,大量的傢具是可移動的,所以整個空間的靈活性也非常好,可以隨著不同的需求隨時做出改動。Ovolo現在在香港有五家酒店一家服務式公寓,同樣做的舊宅改造,都是非常出色的項目。大堂的設計都非常值得學習。

C. 日本Tama Hotel複合功能大堂

把前台接待處放在了大堂的正中間,前後左右用餐廳酒吧包圍起來,到了晚上前台接待處是作為酒吧吧台的使用功能。另外,大堂里還非常創新的設置了房中房——Loft膠囊房,具體可以參考我這個答案里的案例C.2(膠囊公寓會不會被推廣?你願意入住膠囊公寓嗎? - Juliana Yang 的回答)

最後嘗試著總結一下如何提高大堂利用率:

  • 節流:

弱化前台(或者說是壓縮前台功能空間)

  • 開源:

  1. 賦予空間多元化功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

  2. 分時段差異利用空間,提高空間的利用率

  3. 注意空間的動線設計,避免人流相互干擾

另外還有種比較徹底的辦法就是直接只設置禮賓和前台,相當於是第一種辦法,這種做法就是把大堂吧移出大堂徹底和前廳以及禮賓隔離做成一個獨立的用餐空間(廣州文華東方、上海浦東四季以及上海衡山路12號都是這種設計),這個就不屬於利用大堂整體空間的討論範疇了,所以就不寫進來了。

暫時先寫這麼多,想到了再來補充。關於其他公共區域怎麼用也可以看看我專欄之前出的一篇文章:七夕特輯之「單身貴賓狗酒店避難指南」 - 勻矢覌澤 - 知乎專欄,這裡面寫了在公共區域設置超大遊戲廳的酒店,也寫了一些做藝術品展和做藝術品拍賣會場的酒店。建議每個想自己開酒店的人在想怎麼用好自家大堂的時候想想你擺進去的那些桌子椅子什麼的,你自己走進去坐那用會不會彆扭以及你坐在那能幹點什麼,千萬不要想當然的以為擺個沙發就會有人去坐擺本書就會有人看。


推薦閱讀:

酒店的工作人員遇上過哪些有意思的事情或者客人呢?
酒店職業經理人的晉陞道路是怎樣的?
一直徘徊在學術路線和酒店就業之間,研究生畢業進入酒店是否太晚?
酒店的毛巾浴巾之類據說很臟,清洗也很隨意,五星級酒店概莫能外,請問這是又一個謠言還是某種程度上的現實?
酒店客人洗衣的需求大嗎?

TAG:酒店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