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行中尊師重道的重要性您有什麼體會?
年復一年的禪修,不及憶念上師的一剎那!
經典中有個典故。一次,阿難尊者向世尊說,佛陀啊!我發現修行人的很多功德都來自於大善知識,佛陀說,不是很多,而是修行人所有的功德都來自於大善知識。密宗修行必須具備的素質,有一條就是視上師如佛。密宗的大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是因為他完全遵從了他師父的安排。在漢傳的歷史中,唐朝有個杜順老和尚他有個很聰明的徒弟跟隨他修行很多年了,時間越長,徒弟越感覺師父沒水平了,教的他都懂,而師父也沒講過高級的了。於是他向杜順老和尚說要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薩。老和尚勸他安心修行不要去了,他不聽,反覆的向師父請假。最後老和尚給他寫了一首詩:遊子漫波波,五台禮土坡,文殊只這是,何處覓彌陀。他一看,以為師父同意了,高興壞了,拔腿就走。到了五台山腳下準備三步一拜拜上去,遇到觀音菩薩示現了,菩薩問他來做什麼,他說拜文殊菩薩求智慧。觀音菩薩告訴他你師父就是文殊菩薩呀!你回去找你師父吧!他一聽,又往回跑,跑到寺院,師父已經圓寂了。
借這個問題,我想把修行中師徒之間交往的「潛規則」簡單的說一下。
1,師父與弟子之間是一個「不平等」的關係。如果是平等關係,那叫作交流。在弟子的位置,這叫作請教。
2,多數情況下,師父不需要和你交流。在修行上,是你需要師父的價值,而不是相反。如果師父需要你的錢財、名氣,那麼這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師父——對你有所欲求的人,那是世間師。
3,你要對你師父有信心,不然就省省心一邊歇歇。對於一個真正的明白人來說,無論再好的演員,終究難以矇騙那通明的道眼。(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修行上對我沒有信心的人,絕不可多說廢話——因為說什麼都沒有用。應付對我沒有信心或興師問罪或居高臨下要指點我的人,要麼默然無語,要麼直指要害點到即止,要麼是是是是大哥大嫂你說的對——其實你不動心幹嘛要指點我呢?我又真的需要你指點嗎?同理可知,如沒有特殊的因緣,我忽然主動要指點某個人,那必然也代表我動心了,而且抽風得厲害。)
4,如果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你不可能從你師父那裡獲得任何真正的傳承。
5,這就好比一個注滿水的杯子,無論另一個杯子是怎樣的瓊露玉液,因為你沒有謙下接納的心態,那就只能是一邊進一邊出。
6,你不請教,師父多數情況下根本不會主動理你。
7,你請教了,師父也不一定理,因為時機可能未到。
8,在家人,沒有師父帶,沒有師父耳提面命,那麼就當以經典為師,讀誦大乘經典、禪宗祖師論說,如理聽聞,如理思維,如理修學——同時在為人處世方面,一定要謙虛好學,勿貢高我慢。
9,以上是一家之言,不必當真。平常生活里很多時候我就是一個逗逼,愛扯淡愛看電影愛健身愛美女。別人怎麼活我怎麼活,很平凡的一個人。
但修行一事,沒有辦法,自己好像天生就有大師包袱,不敢說狂妄語,不敢誤人子弟。所以沒法不嚴肅不認真不負責。正如禪宗二祖來請法時,達摩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諸佛所開示的無上妙道,須累劫精進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證得。豈能是小德小智、輕心慢心的人所能證得?若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來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說夢,徒自勤苦,不會有結果的)。」結果慧可砍了一條手臂下來——我不知道歷史記載是不是真的。如果是我,我做得出來。
最後謝邀。還有將近兩百個邀請沒有回答,最近比較忙,所以可能都不會主動回答問題,有重要事情請私信。但是私信也不一定會回。望見諒。師是根,弟子是花。只有根肥壯,花才能燦爛。
尊師重道,終歸得益的,只能是自己!
有言道:萬善根本從師出,依止違法善根斷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作是思惟。何法能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薩。即知有四種法為大涅槃而作近因。
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緣者。是義不然。所以者何。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為四。一者 親近善友。二者 專心聽法。三者 繫念思惟。四者 如法修行。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眾病若熱若冷虛勞下瘧眾邪鬼毒到良醫所。良醫即為隨病說葯。是人至心善受醫教。隨教合葯如法服之。服已病癒身得安樂。
有病之人譬諸菩薩。大良醫者譬善知識。
良醫所說譬方等經。善受醫教譬善思惟方等經義。隨教合葯譬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譬滅煩惱。得安樂者喻得涅槃常樂我凈。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樂。咨諸智臣其法云何。諸臣即以先王舊法而為說之。王既聞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國無諸怨敵。是故令民安樂無患。
善男子。王者譬諸菩薩。諸智臣者譬善知識。智臣為王所說治法譬十二部經。王既聞已至心信行。譬諸菩薩繫心思惟十二部經所有深義。
如法治國譬諸菩薩如法修行。所謂六波羅蜜。以能修習六波羅蜜故。無諸怨敵譬諸菩薩已離諸結煩惱惡賊。得安樂者譬諸菩薩得大涅槃常樂我凈。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惡癩病。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若能到須彌山邊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藥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無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采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樂。
惡癩病者譬諸凡夫。善知識者譬諸菩薩摩訶薩等。至心信受譬四無量心。須彌山者譬八聖道。甘露味者譬於佛性。癩病除愈譬滅煩惱。
得安樂者譬得涅槃常樂我凈。------------------------------------------------------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何等名為菩薩 惡友。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惡友者謂 若教授教誡菩薩摩訶薩眾。令離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令離所求一切智智。令學取相世俗書典。令學聲聞獨覺經法。
又不為說魔事魔過。令所修學不能成辦。如是名為菩薩惡友。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何等名為菩薩 善友。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訶薩善友者。謂 若教授教誡菩薩摩訶薩眾。令學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令學所求一切智智。令離取相世俗書典。
令離聲聞獨覺經法。為說種種魔事魔過。令其覺知方便棄捨。令所修學疾得成辦。如是名為趣大乘道大誓莊嚴菩薩善友。師父是播種的人。但如果自己是個敗種,佛陀來了都沒用。主要還是看自己。
但首先,播種的人也很重要,完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諸良田。擇師,擇法,精進,都很重要。題主可以學習一下四預流支:
四預流支是佛教的一個概念,是證入聖者之流(須陀洹)的四個要素,包括「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四預流支里,「親近善士」排在第一位。
《中阿含153須閑提經》:
須閑提!有四種法,未凈聖慧眼而得清凈。云何為四?親近善知識,恭敬、承事;聞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須閑提!汝當如是學:親近善知識,恭敬、承事;聞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須閑提!當學如是。須閑提!汝親近善知識,恭敬、承事已,便聞善法;聞善法已,便善思惟;善思惟已,便趣向法次法;趣向法次法已,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
經典里也說了,四預流支的順序是依次遞進,排序是有道理的,你通過親近善知識,才能得聞正法,才能如理思維等等。
而且善知識一般精通教理,有正見、正信,可以引領指導你學佛。密宗和上師,我不清楚。我只談了尊師重道和善知識的重要性。推薦閱讀:
※想給自己學佛找點動力。你能背下來什麼佛經呢?我只能背下來心經。 說說你的厲害。讓我有個目標。謝謝?
※《僧伽吒經》真的有用嗎?
※不渡眾生是否也能成佛?破六道跟渡眾生有沒有必然關係?
※認識的朋友或者親人宣稱要出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修行人該如何在入世,將自己修行的智慧運用於生活中,並且幫助到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