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要將數字寫成很複雜的漢字?

為什麼古人對簡單的一,二,三,四很直觀的數字,寫成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零拾佰仟萬億圓這樣筆畫複雜的漢字?這其中有什麼淵源,是源於象形還是發音?


大寫數字的來歷 侯嘉亮

   財務人都知道,填寫支票也好,報銷單據也好,簽訂合同也好,金額除了用阿拉伯數字外,還要寫大寫數字「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漢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八、九、百、千」。為何用大寫數字呢?這是為了防止塗改,無論是阿拉伯數字,還是小寫漢字,好處是書寫簡單,壞處就是容易塗改。大寫數字可以有效防止數字塗改,可以說大寫數字是很好的內控工具。這些數字是怎樣誕生的呢?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寫數字的來歷》中說:大明政權建立之初規定每年全國各布政使司、府、州、縣,都要派計吏到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及錢糧數。各級政府之間及與戶部之間的數字,必須完全相符。稍有差錯,即被退回重報。由於地方與京城相距遙遠,為節省時間,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帶上了蓋有官印的空白賬冊。如被駁回,則隨時填寫更正。又因為空白賬冊上蓋有騎縫印,不能做別的用途,戶部也就沒有干預。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戶部侍郎郭桓特大貪污案東窗事發,震驚全國。郭桓勾結刑、禮、兵、工等六部大小官員及各省官僚、地主,貪污稅糧及魚鹽等,折米二千四百餘萬石。這差不多和全國秋糧實征的總數持平。除此之外,還侵吞大量寶鈔金銀。

  貪官們就是利用空白賬冊做的文章,各部串通一氣,大做假賬。以此欺騙皇帝老兒,魚肉百姓。朱元璋龍顏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數萬人,皆處死。系獄、充邊、擬罪者不計其數。

  為反貪,朱元璋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改為了大寫。

  然而非也,目前最早可見的大寫數字,出現在武則天的《岱嶽觀造像記》中,這是在唐代石碑上就有的,這比朱元璋早了七百年。

  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可知《岱嶽觀造像記》是武則天時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

  武則天認為,自己是開天闢地第一位女皇,不但把唐的國號改為周,也自己製造出很多漢字。這些漢字大多被她身後的學者給改了。流傳至今的,除了有名的「曌」字,也就剩下上述可以防止塗改的大寫數字了。

  朱元璋的功績,在於把「漆」變成了「柒」,「陌」變成了「佰」,「阡」變成了「仟」。他是個完善者,而非發明者。

  在那個使用墨書的時代,防偽反倒比今天更容易,人也不會挖空心思去製作更複雜的防偽技術。


怕看混:古代豎排版,如果一二連著看上去就像三,還有六隔遠看像大字等,容易造成歧義或誤解;

怕篡改:涉及財物的數量在契約、抵押等中,如果數字簡單,很容易被人加筆畫篡改,如一加一豎就成了十等,造成損失或糾紛。筆畫複雜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壹貳叄桼(柒即漆之草書),這幾個乃是古字。其他應該就是「取同聲之字藉以為用」。

顧炎武:

凡數字作壹貳叄肆捌玖等字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其聖歷年記有云:設金籙寶齋河圖大醮桼日。桼古七字。太玄経玄攡曰:運諸桼政。玄棿曰:棿擬之二桼。方言曰:吳有桼娥之臺。晉束晳玄居釋:夕宿七娥之房。王莽候鉦銘:候鉦重五十桼斤。是也。後人不知,妄於左旁添鑿三點,淺而大,又稍偏,知非一筆。唐碑書七字,亦有作漆者。今墨子書: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漆十士。張參五経文字:七作漆,後人省筆作柒。柒即漆之草書。趙古則謂以七漆二字合成造之,非也。山海経,剛山多柒木。水経注漆水下有柒縣,柒渠,柒溪,字皆作柒。今作?,又柒之省。

舊唐書睿宗紀:先天二年三月癸巳,詔制勅,表狀,書奏,牋牒年月等數,作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字。是知前此皆借壹貳等字矣,不知其始於何年也。

程大昌演繁露曰:古書一為弌,二為弍,三為弎,蓋以弋為母,而一二三隨數附合以成其字。特不知單書一畫為一,單書二畫三畫為二為三起自何時。今官府文書,凡其記數,皆取聲同而?畫多者改用之。於是壹貳叄肆之類本皆非數,直是取同聲之字藉以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姦爾,本無義理。若十之用拾,八之用捌,九之用玖,尤為不倫。韻會:捌,破聲。劉歆遂初賦,石捌破之嵒嵒。亦有似可相通者,易之參天兩地,左傳自參以上,則往稱地來稱?。是嘗以參為三矣。考工記鍭矢參分,茀矢參分,莊子參月而後能外天下,史記滑稽傳,飲可八斗而醉二參,竝以參為三。顔子不貳過,士有貳宗,國不堪貳,為其與正為副,則貳之為二尚或可以傅會矣。在顔師古時,江充 固已訛犬臺為太壹。又薛宣傳本曰壹笑為樂,而俗本乃改壹笑為壺矢,是此時一己為壹矣。若元本不用壹字,則一字本止一畫,何縁轉易為壺也。又今漢書凡一字皆以壹代,詩臺醉日富,臺者之來,大學臺是皆以修身為本,周禮典命,其士臺命,公羊襄二十九年傳,許夷狄者,不臺而足。則一變為壹,已在師古之前矣。冊府元龜謂敘傳,班壹當作一,流俗本改壹為誤,非也。然而古今經史,凡書千百之字,無有用阡陌之阡,伯叔之伯者。予故疑舊本不曽改少畫以從多畫也,然不能究其起自何時。

洪氏容齋隨筆曰:古書及漢人用字,如一之與壹,二之與貳,三之與叄,其義皆同。鳲鳩序刺不壹也,又雲用心之不一也,而正文其儀一兮。表記節以壹惠,注,言聲譽雖有衆多者,節以其行一大善者為諡耳。漢華山碑,五載壹巡狩祠,孔廟碑,恢崇壹變,祝睦碑非禮壹不得犯,而後碑雲非禮之常一不得當,則一與壹通用也。孟子市價不貳,趙岐注云無二價者也。本文用大貳字,注用小二字,則二與貳通用也。易繫辭參天兩地,釋文雲參七南反,又如字,音三。周禮設其參,注,參謂卿三人,則三與參通用也。

通俗編: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演繁露〕古書一二三,俱以弋為母,而隨數附合,以成其字,不知單書一畫為一,二畫三畫為二三,起自何時,今官府文書,凡其記數,皆取聲同而點畫多者、改用之,於是壹貳叄肆之類,本皆非數,藉以為用,貴其不可改換為姦耳,本無義理,可與之相更也,若十之用拾,八之用捌,九之用玖,則全無附益也,其有在疑似間者,惟參與壹貳字耳。〔按〕唐張參五經文字,每部後凡幾字之題,皆作壹貳叄等,惟七作漆字小殊,武後時岱嶽觀造像記,所用數字亦然,則諸字之借行,自唐初然矣,壹貳叄古本通用,不僅在疑似也,詩壹發五豝,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石經中庸可壹言而盡也,儀禮士冠賓壹揖壹讓,有司徹,衆賓皆答壹拜,莊子某壹怪之,漢書揚雄賦招搖泰壹,壹字並與一同,易尊酒簋貳,禮記雖貳不辭,士有貳宗,論語不貳過,孟子市價不貳,貳字並與二同,周禮參分去一,左傳自參以上,考工記闈門容小扃參箇,莊子參日而後能外天下,淮南子再言而通,參言而究,史淳于髡傳、飲可八斗而醉二參,參字並與三同,外如五之與伍,七之與柒亦古所間通,未得竟斥為無義,漢藝文志有五子胥書八篇,即伍子胥也,呂氏春秋亦言五員亡荊,後漢宦者傳、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韋昭注曰、五百字本為伍伯,崔豹古今注、五人曰伍,故伍伯亦稱五百,轉互相通,五固可為伍矣,七舊通漆,墨子、周公夕見漆士十士,太元文擬之二漆是也,故張參亦以此代七,而廣韻謂柒與漆同,山海經、剛山多柒木,水經注、漆水下有柒縣、柒渠、柒溪、皆變漆為柒,是七之為柒,亦有所因緣矣,至陸六兩字,後漢馬援傳、今更共陸陸,與史記公等錄錄意同,而樂府錄要通作六幺,捌字別文作朳,省其旁即為八,此則程氏所謂疑似之間,未敢多附會焉。

【佰】 

〔漢書食貨志〕仟佰之得,注云、仟謂千錢,佰謂百錢,佰音莫白反,世俗作陌。〔夢溪筆談〕百錢謂陌者,借字用之,其實只是百字,如什與伍耳,仟佰皆從人,今作阡陌,而皆從阜,指田之阡陌,當從阜,漢志或從人,蓋古字通用。


古代也有簡化數字,比如蘇州碼子。而且肯定不只這一種,過於久遠的時代,考證較難而已。但凡有生活經驗,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會用大寫數字防偽,簡化數字求效率。古人不是白痴,現代人也在用大寫數字防偽,無論哪個國家。

不過有答主說古代防偽比現在容易那就是拍腦門瞎扯了。


古人平時就寫一二三四,壹貳叄肆是所謂大寫字,為了防止被改的,寫得複雜了,就不易改。比如我寫一萬,別人加一豎就成十萬了,我寫壹萬,就改不了。大寫字現在也在用。


和古人無關,壹貳叄不是繁體字是大寫數字,用來記賬之類的,是元朝開始才用的……


現在也用,不止古代,大多數用於財務


不止古人,就算是現代,英語寫支票除了寫阿拉伯數字還要寫完整的英文數字呢。


朱元璋為了防止貪污,一二三這樣的很好修改,造出了複雜的壹貳叄


推薦閱讀:

現在已知的最大的有意義的數字是多少?
台灣真的用「ㄠㄡㄢㄣㄤㄥㄦ」來指代「1234567」嗎?
有哪些具特殊性質的數字?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