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讀懂中國古代地方志中的「星野」?

像這樣的~


題主所說的實際就是古代史書和天文類書籍里常提到的分野。

從古到今,無論中西的先哲還是巫師亦或是近現代的科學家,都喜歡仰望星空觀察天象,古語里也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說法。

實際上分野是古人所建立的天地關係的一種,在這個關係範疇下可以研究天,也可以研究地。分野體系就類似於現代的某種科學理論,但是一個比較粗的框架。天文學家對分野的研究已經很多茲不贅述,而對於它的地理學意義,許多人不大清楚而唐曉峰在其書里則做了比較具體的介紹和分析。

話說了回來,在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里便有「分野」一卷,他明確提出了「方輿所該,郡邑、河渠、食貨、屯田、馬政、鹽鐵、職貢、分野之屬是也」,分野也一直包含在地理學的學科當中,足可見分野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了古代社會的晚期。

《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分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此後世言分野之始也。《晉志》云:職方掌天下之土,保章辨九州之野

 《春秋傳》:子產曰,辰為商星,參為晉星。《外傳》:伶州鳩曰,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星緯分驗之文。左氏多有,今略舉二條。子產之說,即二十八宿之分也。伶州鳩之說,又即五星之占也。然則分野之驗,其傳舊矣。

從周易等典籍的記載,古人很早就已經萌生了把天文與地理聯繫起來的思想,天地相關的文化精神至少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孕育出了。而在《史記.天官書》里則更加具象的介紹了相關知識和成果。分野體系的建構講的是天上的地區和地上區域的對應關係,其內容有時也直接在地圖上予以直接的展示。唐曉峰在其書里以宋人編製的《歷代地理指掌圖》里的一幅分野地圖作為例證,十分具有代表性。可以想到的是分野不僅僅是簡單的天地聯繫的感性認識,也與占星術與天人感應、趨吉避凶的文化傳統密切相關。

分野理論實質上就是為古人的天命觀提供了一套具體的區域化和可視化的方案。古人之所以關注分野,就是為了現實需要解釋吉凶,如同殷商時代的甲骨占卜類似。分野可以說是占星學在地里上的獨特表現。

概而言之分野概念的建立是古人對於天的神聖性、權威性的認可,而天的權威的建立則是建立在人間秩序維持的必要靠山。古代中國以天的神權性來標榜統治集團的神聖性與半神話特徵。分野歸到底屬於宇宙觀的範疇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地理特徵的反袁,事多虛妄。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陝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

分野,亦作三垣、十二次、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對星辰的劃分。

分野亦將地上的州、諸侯國劃分為十二個區域,使兩者相互對應。就天而言,稱為「十二分星」; 在地而言,稱為「十二分野。」也有以二十八宿劃分分野的。《晉書·天文志》記載了十二州乃兗州、豫州、幽州、揚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荊州十二州,分別由鄭、宋、燕、吳(越)、齊、衛、魯、趙、魏、秦、周、楚十二古國瓜分,如簊、尾二宿代表燕·幽州。

中國殷商時期就有了「十二次」,即星紀、玄枵、阪訾、降屢、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類似於今日西方的黃道十二宮。我國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我國古代占星術認為,地上各周郡邦國和天上一定的區域相對應,在該天區發生的天象預兆著各對應地方的吉凶。

最早見於《左傳》、《國語》等書,其所反映的分野大體以十二星次為準。

《國語·周語下》:「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其所載故事即:武王伐紂這天的天象是歲星在鶉火,因而周的分野為鶉火。鶉火就相當於獅子宮。

戰國以後也有以二十八宿來劃分分野的,《淮南子·天文訓》:「星部地名,角、亢鄭,氐、房、心宋,尾、箕燕,斗、牽牛越,須女吳,虛、危齊,營室、東壁衛,奎、婁魯,胃、昴畢魏,觜巂、參趙,東井、輿鬼秦,柳、七星、張周,翼、軫楚。」

鄭氏曰:此即《周禮》星土之說也。易氏曰:在諸侯則謂之分星,在九州則謂之星土。九州星土之書亡矣,今其可言者,十二國之分謂十二次之分,詳見下。考之傳記,災祥所應,有可證而不誣者。昭十年,有星出於婺女,鄭礻卑灶曰:今茲歲在顓頊之墟,姜氏、任氏實守其地,釋者以顓頊之墟為玄枵。此玄枵為齊之分星,而青州之星土也。昭三十二年,吳伐越。晉史墨曰: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凶。釋者以為歲在星紀,此星紀為越之分星,而揚州之星土也。昭元年,鄭子產曰成王滅唐而封太叔焉。故參為晉星,實沉為參神。此實沉為晉之分星,而并州之星土也。襄九年,晉士弱曰: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此大火為宋之分星,而豫州之星土也。昭十七年,星孛及漢。申須曰:漢,水祥也。衛,顓頊之墟也。故為帝丘,其星為大水。此娵訾為衛之分星而冀州之星土也。襄二十八年,春無冰。梓慎曰: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蛇乘龍。龍,宋鄭之星,此壽星為鄭之分星而亦豫州之星土也。《鄭語》:周史曰:楚,重黎之後也。黎為高辛氏火正,此鶉尾為楚之分星而荊州之星土也。《爾雅》曰:析木謂之津。釋者謂天漢之津梁為燕,此析木為燕之分星而幽州之星土也。以至周之鶉火,秦之鶉首,趙之大梁,魯之降婁,無非以其州之星土而為其國之分星,所佔災祥,其應不差。陳氏曰:先儒謂古者受封之日,歲星所在之辰,其國屬焉。觀《春秋傳》凡言占相之術,以歲之所在為福,歲之所沖為災。故師曠、梓慎、礻卑灶之徒,以天道在西北而晉不害,歲在越而吳不利,歲淫玄枵而宋鄭飢,歲棄星紀而周楚惡,歲在豕韋而蔡禍,歲及大梁而楚凶。則古之言星次者,未嘗不視歲之所在也。又梓慎曰:龍,宋鄭之星也。宋,大辰之虛也。陳,太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衛,高陽之虛也,其星為大水。以陳為火,則太之木為火母故也。以衛為水,則高陽水行故也。子產曰: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故參為晉星。然則十二域之所主,亦若此也。《史記·天官書》:杓,自華以西南;衡,殷中州河濟之間;魁,海岱以東北。此以中宮斗杓言分野也。《春秋緯·文耀鉤》因其說而廣之。其言曰:布度定紀,分州系象。華、岐以西,龍門、積石,至三危之野,雍州,屬魁星。太行以東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屬樞星。三河、雷澤東至海岱以北,兗州、青州,屬機星。蒙山以東至南江、會稽、震澤,徐、揚之州,屬權星。大別以東至彭澤、九江,荊州,屬衡星。荊山西南至岷山、北嶇、鳥鼠,梁州,屬開星。外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豫州,屬搖星。此九州屬北斗。星有七,州有九。但兗、青、徐、揚並屬二州,故七星主九州又《後漢志》註:玉衡九星,主九州。第一星主徐,二主益,三主冀,四主荊,五主兗,六主揚,七主豫,八主幽,九主並。《晉志》則曰:北斗七星:一秦,二楚,三梁,四吳,五燕,六趙,七齊。

  角、亢、氐,兗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虛、危,青州。營室至東壁,并州。奎、婁、胃,徐州。昴、畢,冀州。觜觿、參,益州。東井、輿鬼,雍州。柳、七星、張,三河。翼、軫,荊州。又曰:昴、畢間為天街,其陰陰國,其陽陽國。

  此以二十八宿言分野也。後班固、皇甫謐諸家之說,大都不出於此。

  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於狼弧。吳、楚之疆,候在熒惑,占於鳥衡。燕、齊之疆,候在辰星,占於虛危。宋、鄭之疆,候在歲星,占於房心。晉之疆,亦候在辰星,占於參罰。及秦并吞三晉、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國,中國於四海內則在東南,為陽,陽則日。歲星、熒惑、填星占於街南,畢主之。其西北則胡犭各、月氏諸裔,旃裘引弓之民為陰,陰則月。太白、辰星占於街北,昴主之。故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沒於勃碣。是以秦晉好用兵,復占太白。太白主中國。胡犭各數侵掠,獨佔辰星。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翟。其大經也。此以五星佔分野也。《星經》曰:歲星主泰山、徐、青、兗;熒惑主霍山、揚、荊、交;鎮星主嵩高、豫;太白主華陰、涼、雍、益;辰星主常山、冀、幽、並。其以五星分配五嶽、九州,蓋亦本於此。而唐一行山河兩戒之說,亦由此而推廣之。

  《漢書·地理志》:秦地於天官東井、輿鬼之分野也。其界自弘農故關今河南靈寶縣廢函谷關以西京兆今西安府、扶風今鳳翔府、馮翊今同州、北地今慶陽以北、上郡今延安以北、西河今汾州府以西北、安定今平涼府、天水今秦州、隴西今韋昌府,南有巴今重慶府、蜀今成都府、廣漢今漢州、犍為今敘州府、武都今階州,西有金城今蘭州以西、武威今涼州衛、張掖今甘州衛、酒泉今肅州衛、敦煌今廢沙州,又西南有柯今遵義府、越今建昌行都司、益州今雲南府,皆宜屬焉。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謂之鶉首之次,秦之分也。

  魏地觜、參之分野也。其界自高陵今陝西高陵縣以東盡河東今平陽府、河內今懷慶府,南有陳留今河南有陳留縣,及汝南之召陵見河南郾城縣、〈氵隱〉強見許州、新汲見洧川縣、西華今縣、長平見陳州、潁川之舞陽今縣,郾即今郾城縣、許即許州、鄢陵今縣,河南之開封見開封府附郭祥符縣,中牟今縣、陽武今縣、酸棗見延津縣、卷見原武縣,皆魏分也。

  周地,柳、七星、張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陽、城俱見今河南府附郭洛陽縣、平陰見今孟津縣、偃師今縣、鞏今縣、緱氏見偃師縣,是其分也。自柳三度至張十二度,謂之鶉火之次,為周之分。

  韓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韓分晉得南陽郡今府及潁川之父城今見汝州郟縣、定陵見舞陽縣、襄城今縣、潁陽見登封縣、潁陰見禹州、長社見長葛縣、陽翟今禹州、郟即郟縣,東接汝南今汝寧府,西接弘農,得新安今縣、宜陽今縣,皆韓分也。自東井六度至亢六度,謂之壽星之次。鄭之分野與韓同分。

  趙地,昴畢之分野。趙分晉得趙國,北有信都今北直冀州、真定今府、常山今元氏縣,故郡治也、中山今定州,又得氵豕郡之高陽今縣、莫阝今見任丘縣、州鄉見河間府附郭河間縣,東有廣平今府、鉅鹿今順德府境、清河今有清河縣、河間今獻縣是其治也,又得勃海之東平舒今大城縣、中邑在滄州境、文安今縣、束州見河間縣、成平見獻縣、章武見鹽山縣,河以北也。南至浮水即浮陽,今滄州治,廢清池縣也。訛曰浮水、繁陽見內黃縣、內黃今縣、斥丘見成安縣,西有太原今府、定襄見朔州、雲中見大同府境、五原見榆林衛、上黨今潞安府,皆趙分也。

  燕地,尾、箕分野也。東有漁陽今薊州、右北平今永平府、遼西今廣寧等衛、遼東今遼陽等衛,西有上谷今宣府衛境、代郡今蔚州、雁門今代州境,南得涿郡之易今易州、容城今縣、范陽見易州、北新城見安肅縣、故安見易州、涿縣今州、良鄉今縣、新昌見新城縣,及渤海之安次今東安縣,皆燕分也。樂浪、玄菟今朝鮮境,亦宜屬焉。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謂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齊地,虛、危之分野也。東有川今縣、東萊今萊州府、琅邪今沂州地、高密今縣、膠東今即墨縣、泰山今泰安州、城陽今莒州、千乘見高苑縣,清河以南勃海之高樂見北直南皮縣、高城見鹽山縣、重合見滄州、陽信今縣,西有濟南今府、平原今德州境,皆齊分也。魯地,奎、婁之分野也。東至東海,南有泗水,至淮,得臨淮之下相見邳州、睢陵見盱眙縣、僮見虹縣、取慮亦見虹縣,皆魯分也。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宿州境、梁歸德府、楚徐州、山陽見山東金鄉縣、濟陰今曹州境、東平今州、東郡之須昌見東平州、壽張今縣,皆宋分也班固又云:東平、須昌、壽張皆在濟東,屬魯,非宋分也,當考。蓋固本據舊文,不敢以己意刊正。古人之不敢自用類如此。

  衛地,營室、東壁之分野也。今之東郡今北直開州及魏郡彰德府境、黎陽見縣、河內之野王今懷慶府附郭河內縣、朝歌見衛輝府淇縣,皆衛分也。

  楚地,翼、軫之分野也。今之南郡荊州府、江夏武昌府、零陵永州府、桂陽郴州、武陵今常德府、長沙今府,及漢中今府、汝南郡,盡楚分也。

  吳地,斗分野也。今之會稽蘇州府以南、九江壽州以南、丹陽應天府以西、豫章南昌府以南、廬江廬州府以南、廣陵揚州府以北、六安郡治六縣,見廬州府舒城縣、臨淮郡郡治徐縣,今見泗州境,盡吳分也。

  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蒼梧梧州府、鬱林今鬱林州以西北、合浦今廉州府境、交今太平思明等府境、九真今安南境內、南海今廣州府、日南今安南境內,皆粵分也。此十二國分野之詳也本志所載十三國,而曰十二國者,吳粵本同分也。王氏曰:十二國分野,本出於七國甘、石之學《天官書》:傳天數者,在齊甘公、魏石申是也。漢之言天數者,復以當時郡縣分配之。班氏志地理,遂從而著其說。其後張衡、蔡邕亦傳述焉。鄭康成曰:九州諸國中封域,於星亦有分焉。其書正矣。堪輿雖有郡國所入度,非古數也。後之言分野者,益從而附會之,誕矣。○《山居雜論》曰:分星之說,載之《周禮》,散見於左氏。司馬遷世掌天官,亦言曰:天有日月,地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有列宿,地有州域。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乘兼之北斗乘十二辰,兼十二州也。所從來久矣。然參考諸家,惟班氏所載,庶不大悖於古,亦可兼通於今。因差次其文,以備一家之學。至於《晉志》所載,魏太史令陳卓更定郡國所入宿度,其辭雖詳,然大旨不出於《班志》而特為支離穿鑿之耳。其尤不經者,柯、越而概之以魏,酒泉、張掖而系之於衛,濟陰、東平而屬之於鄭,上黨、太原而別之為秦。則其術之疏繆,固不必累舉而見也。乃後代猶襲其繆而附益之,不亦異乎?

  《帝王世紀》:黃帝推分星次,以定律度。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星紀之次。今吳越分野於辰在丑,律中大呂。斗建在子,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玄枵之次。今齊分野於辰在子,律中黃鐘,斗建在丑,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韋之次豕韋亦曰陬訾,今衛分野於辰在亥,律中應鐘,斗建在寅。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婁之次,今魯分野於辰在戌,律中無射,斗建在卯。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曰大梁之次,今趙分野於辰在酉,律中南呂,斗建在辰。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曰實沈之次,今晉魏分野於辰在申,律中夷則,斗建在巳。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鶉首之次,今秦分野於辰在未,律中林鐘,斗建在午。自柳九度至張十七度,曰鶉火之次,今周分野於辰在午,律中蕤賓,斗建在未。自張十八度至軫十一度,曰鶉尾之次,今楚分野於辰在巳,律中仲呂,斗建在申。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壽星之次,今韓分野於辰在辰,律中姑洗,斗建在酉。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今宋分野於辰在卯,律中夾鍾,斗建在戌。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終,曰析木之次,今燕分野於辰在寅,律中太簇,斗建在亥。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國也。此皇甫氏謐略言十二國所入宿度也。案蔡氏邕《月令章句》及陳氏卓《郡國宿度》,其所入之數雖微有不同,而大抵相類,故不並著。王氏曰:杜佑謂國之分野,上配天象,始於周季。《世紀》所云,蓋以星官之書自黃帝始也。○又《廣雅》云:東方七宿三十三星,積七十五度《星經》:角四星十二度,亢四星十度,氐四星十七度,房四星五度,心三星六度,尾十星十八度,箕四星九度,是三十三星七十五度也。南方七宿六十四星,積百十有二度《星經》:井八星三十二度,鬼四星二度,柳八星十三度,星七星七度,張六星十八度,翼二十二星二十一度,軫九星十九度,是六十四星,百十有二度也。西方七宿五十一星,積八十度《星經》:奎十六星十七度,婁四星十二度,胃三星十五度,昴七星十一度,畢八星十五度,觜三星半度,參十星十度,是五十一星八十度也。北方七宿三十二星,積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星經》:斗七星二十五度,牛六星七度,女四星十一度,虛二星十二度,危三星十度,室八星十九度,壁二星九度,是三十二星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也。四方凡一百有八十星,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九州十二國之分野各以類推。杜佑《分野議》曰:《左傳》周敬王魯哀公之時,吳為越所滅。其後六十九年,至威烈王,始命韓魏趙為諸侯。後十七年,安王之時,三國共滅晉而分其地。後五十六年,顯王之時,而越為楚所滅。當吳之未亡,天下列國尚有數十,其時韓魏趙又未為諸侯,晉國猶在,豈得分其土地?自吳滅至分晉,凡八十八年。時既不同,班固《漢書》、皇甫謚《帝王世紀》所列分野,下分區域,上配星躔,固合同時,不應前後。又考所在封疆,詳辨隸屬,甚為乖互。勾踐滅吳稱霸時,未嘗有蒼梧、鬱林之地。越滅後十代,至閩君搖,漢復立為越王,都東甌。其時秦南海尉趙陀亦稱王,五嶺之南皆陀所有也。其於會稽之越,地分星躔,皆不相涉。未審二子何所依據,覽者所當察也。○孔氏曰:星紀在於東北,吳越實在東南。魯衛東方諸侯,遙屬戌亥之次。又三卿分晉,方始有趙,而韓魏無分,趙獨有之。《漢書·地理志》分郡國以配諸次,其地分或多或少。鶉首極多,鶉火極狹。徒以相傳為說,其原不可得聞。其於分野,或有妖祥,而為占者多得其效。蓋古之聖哲有以度知,非後人所能測也。易氏曰:分野之說,有可疑者。武王伐殷,歲在鶉火。伶州鳩曰:歲之所在我有周之分野,蓋指鶉火為西周豐、岐之地。今乃以當洛陽之東周,何也?周平王以豐、岐之地賜秦襄公,而其分星乃謂之鶉首,何也?又如燕在北,而配以東方之析木;魯在東,而配以西方降婁;秦居西北,而鶉首次於東南;吳越居東南,而星紀次於東北。賈氏以為古者受封之月,歲星所在之辰,恐不其然。若謂受封之辰,則春秋戰國之諸侯以之占妖祥可也,後世佔分野而妖祥亦應,豈皆古者受封之國乎?唐氏曰:子產言封實沈於大夏,主參。封閼伯於商丘,主辰。則分星之說,其來已久,非因封國始有分野。若以封國,歲星所在即為分星,則每封國自有分星,不應相土因閼伯,晉人因實沈矣。又漢魏諸儒,辰次之度,各用當時曆數,與歲差遷徙,亦非天象度數之正也。○袁氏黃曰:分野災祥,應嘗不爽。稽之後代,四星聚牛女而晉元主吳,四星聚觜參而高齊王鄴。彗掃東井而苻堅亡國,歲見尾箕而慕容復燕,此其最著者。鄭康成曰:分野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氣,為象當矣。又分野之次於東西南北,有相反而相屬者。《三禮義宗》有云:晉屬實沉者,高辛主祀;宋屬大火者,閼伯當饗;齊屬玄枵者,逄公托食。意者五德之後,各有攸主,而五氣類應焉。征之傳記,可以意通也或曰:燕屬析木,高辛所建。魯屬降婁,少始都也。

  《唐·天文志》:李淳風次《漢書》度數,而一行以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兩戒之說,本於《漢志》。武帝元封中,星孛於河戒。占曰:南戒為越門,北戒為胡門。其後漢兵擊拔朝鮮,朝鮮傍海,越象也,居北方,胡域也。《天官書》:越之亡,熒惑守斗。朝鮮之拔,星於河戒。是也。又《星傳》云:月入牽牛南戒。又曰:積薪在北戒西北。積水在北戒東北。南戒、北戒,即南河、北河也。北戒自三危、積石,負終南地絡之陰,東及太華,逾河並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東循塞垣,至貊、朝鮮。是為北紀,所以限戎翟也。南戒自岷山、冢,負終南地絡之陽,東及太華、連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漢,攜武當、荊山,至於衡陽,乃東循嶺徼,達東甌、閩中。是為南紀,所以限蠻夷也。故《星傳》謂北戒為胡門,南戒為越門。河源自北紀之首,循雍州北徼,達華陰而與地絡相會,並行而東,至太行之曲,分而東流,與涇、渭、濟瀆相為表裡,謂之北河。江源自南紀之首,循梁州南徼,達華陰而與地絡相會,並行而東,及荊山之陽,分而東流,與漢水、淮瀆相為表裡,謂之南河。故於天象則弘農分陝為兩河之會,五服諸侯在焉。自陝而西為秦梁,北紀山河之曲為晉代,南紀山河之曲為巴蜀,皆負險用武之國也。自陝而東,三川、中嶽,為成周。西距外方、大亻丕,北至於濟,南至於淮,東達巨野,為宋、鄭、陳、蔡;河內及濟水之陽,為邶、、衛;漢東濱淮水之陰,為申、隨:皆四戰用文之國也。北紀之東,至北河之北,為邢趙,南紀之東,至南河之南,為荊楚。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為三齊;夾右碣石,為北燕;自南河下流,北距岱山,為鄒、魯;南涉江漢,為吳、越:皆負海之國,貨殖之所阜也。自河源循塞垣北東及海,為戎翟。自江源循嶺徼南東及海,為蠻越。觀兩河之象,與雲漢之所始終,而分野可知矣。此以山河兩戒言分野也孔氏曰:南河、北河三星分夾東井。南河為南戒,一曰陽門,亦曰越門。北河為北戒,一曰陰門,亦曰胡門。兩戒間,三光之常道也。史又云:自南正達於西正,得雲漢升氣,為山河上流。自北正達於東正,得雲漢降氣,為山河下流。陬訾在雲漢升降中,居水行正位,故其分野當中州河濟間。星紀得雲漢下流,百川歸焉。析木為雲漢末派,山河極焉。又曰:斗杓謂之外廷,以治外,故鶉尾為南方負海之國。斗魁謂之會府,以治內,故陬訾為中州四戰之國《星經》: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其餘列舍在雲漢之陰者八,為負海之國。在雲漢之陽者四,為四戰之國。降婁、玄枵負東海,歲星位焉。星紀、鶉尾負南海,熒惑位焉。鶉首、實沉負西海,太白位焉。大梁析木負北海,辰星位焉。鶉火、大火、壽星豕韋為中州,鎮星位焉。以七宿之中,分四象中位。自上元之首,以度數紀之,而著其分野。其州縣雖改隸不同,但據山河以分,可得天象之正一云:雲漢自坤抵艮為地紀。北斗自乾攜巽為天綱。乾維內為少昊之墟,外為顓帝之虛。巽維內為太昊之虛,外為列山氏之墟。徐氏曰:九州十二域,或系之北斗,或系之二十八宿,或系之五星。至唐一行,又為山河兩戒之說,而宋世之言分野者多宗之。然而因數推理,驗往察來,則經緯分而主客辨,度數定而方位明。如昔人所稱,湯王殷而星聚房房,宋亳之分,武造周而星聚柳柳,河洛之分。三星會而敬仲知齊之必霸會於虛危,齊分也,五星會而甘氏知漢之必興會於東井,秦分也。火守心而子韋以為宋當其禍心為大火,宋分也,日食畢而仲舒以為晉大其民畢為大梁,晉分也。太白蝕昴而趙括長平之事應昴在趙分,熒惑守斗而呂嘉南越之釁成斗為越分。自古及今,類皆不爽,固不必為更新之論矣。然而因源溯流,由微察著,所貴通於感召之幾,明於天人之際。而拘牽擬議,守象緯之成說而不知變者,無當於知天之學也。


此乃《步天歌》與配圖。

步天歌是以詩歌形式記錄天上星宿位置和形態,教育從業人員認星識宿——現在來說就好比認識星座——的科普書籍。詳細請百度《步天歌》

縣誌中有這玩意,事實上,我沒看過縣誌,但是真的估計沒啥特殊含義。。。

比如圖中,是虛宿和危宿。現在通行版本一般是這樣的:

4.虛宿

上下各一如連珠,命祿危非虛上呈,虛危之下哭泣星,哭泣雙雙下壘城,天壘團圓十三星,敗臼四星城下橫,臼西三個離瑜明。

5.危宿

三星不直曲為之,危上五黑號人星,人畔三四杵臼形,人上七烏號車府,府上天鉤九黃晶。鉤下五鴉字造父,危下四星號墳墓,墓下四星斜虛梁,十個天錢梁下黃,墓傍兩星能蓋屋,身著皂衣危下宿。

如何解讀?步天歌需要的古文水平低得髮指。很多內容比當今誰誰誰寫的打油詩還通俗……

比如「三星不直曲為之,危上五黑號人星,人畔三四杵臼形」

在那個位置,有三顆星星排成折線,就是危宿。危宿上面5顆是人星,人星邊上三四個是臼星云云……

從業人員需要做的是,在晴朗的夜間,背誦步天歌,然後識別天上的星星。

拓展閱讀:八十八星座對天文學究竟有何意義? - 稻草人老孫的回答

至於為什麼用【星野】這個詞?

那誰知道啊……你試試百度星野這個詞,看看前幾條是什麼吧。

======================================================

謝補充,長姿勢。 @ziganlan

這種體系叫做分野。最早用來占星的,確實是天上的二十八宿星宿位置對應地上不同地區的。

最主要的意義是區分天象所預示的災禍發生的具體地點。

四月癸未,太白犯畢。

太白就是金星,金星代表秋天,殺戮,懲罰等。

查分野可知,昴和畢兩個星宿代表趙國和冀州地方。所以這件事情代表兩地可能有兵凶。

後北匈奴寇邊,入雲中,至漁陽

地方志有此類內容,大概確實是為了說明分野。星野為星象和分野之合稱。


相關問題可參考:

《斗轉星移映神州:中國二十八宿》陳久金

中國天文學史大系叢書《中國古代星占學》盧央


這個話題有點意思,我也不懂,但是感覺有答主說星宿分野屬於迷信不妥,近代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漆盒被認為是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頂蓋上就繪有28星宿圖,分野是一種記錄方法,即對應星空,也對應於地理,如《滕王閣序》中「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翼軫分別指翼宿和軫宿,地理上指衡山與廬山之間的區域,此類描寫在古代文獻中很多,也用來表示時間,研究歷史和古文學的必然要了解些古天文學,斷代工程中就曾以文獻中關於星象的記載為參考。所以如果沒人答題,直接邀請他們,也許能有收穫。


這幾幅圖只是星圖加上口號而已。

口號只是幫助記憶星官。星圖,可以找現代星圖為底圖的中國星圖去對應理解,簡單的星圖在王力《古代漢語》第四冊有附,網路上的星圖,可以參考Chinese constellations。


推薦閱讀:

文化的力量?
「操群下如束濕」中的「束濕」是什麼意思?
中國有「政治正確」這種文化現象嗎?
有哪些古詩或者古文古籍提到了現代社會存在的事物?
中國文化中的數學成分為什麼很少?(不是指算術)

TAG:歷史 | 文化 | 地理 | 天文學 | 歷史地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