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傳說有哪些?有關風水的又有哪些?

傳說,風水


「五百年後,雲南勝江南。」,這句話出自明朝末期知名地理先生汪湛海對老昆明城規劃完成後的評斷。凡昆明本土的民俗研究者大都曉得。但汪先生為什麼會說這句話呢?讓我們乘時光機器,回顧瀏覽這番緣起。

老昆明城的建城過程,歷史上大致經歷過四次改造。最初在漢朝時期,昆明屬於漢設益州郡,如今的盤龍區等地區,名為谷昌縣,這是昆明城最早的稱呼。其後唐代中葉,蒙氏南詔國入滇,建拓東城。成為那時期南詔的第二大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亦為來往雲、貴、川及越南的交通樞紐。隨後的段氏主政大理,更名鄯闡府,延續拓東府治。兩者實則為一。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當時南詔及大理國是自西北而下滇,那時繁華的地段在如今的金碧路及三市街一帶,還未向北擴展。而如今的金碧路,也還繁花似錦。以上是昆明老城的最初面貌,但「雲南」及「昆明」的最早稱呼,卻是從元朝開始。

公元1253年,元軍入滇,二十二年後的1275年,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設昆明縣,定為當時的行政中心,大理隨後沒落。自此,雲南昆明的稱呼才正式出現在歷史畫卷中,而昆明作為雲南省首府,從此承擔起了它的歷史責任。直到明朝洪武14年,明軍征平昆明縣後,才有昆明城的正式建置。而這一建置,並非原址改建,而是大規模擴建,當時參與建城規劃的,就有堪輿師汪湛海先生,而如今昆明的新老城區,其實大多延續汪老先生通過風水學勘定的範圍,向四維輻射。也就是說,昆明城的區域風貌,基於明朝奠定,此後建築雖然在隨著時代變遷,但城區範圍改變很小。一直到現代社會,才有了舊貌換新顏的巨大改變。

可以說,明朝堪輿師汪湛海先生對昆明城的初期規劃及建設,貢獻不小。筆者根據有限資料及實地考察,大致對汪先生規劃昆明城的原理,作個簡單而有趣的探究。

汪湛海被民間稱為明朝中末期的地理堪輿大家,籍貫江西,雖然史無考證,但古代風水學自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後,大多出於江西,卻是現在都公認的。就汪老先生的城建規劃能力來看,其人深諳青烏之術,精通此道,稱為大家,毫不為過。史稱汪氏於昆明:「審山龍,查地脈,別陰陽,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礎,取形勝而立範圍,經八年的慘淡經營,功始告成」。由這段描述,可見汪老先生的敬業態度及學識水平,歷經八年,才有昆明城的建成。古人治學及治業之態度,實令吾輩汗顏。

而汪老先生的來歷,筆者查遍諸地理古籍,才尋到「有明朝地理師,祖籍江西」,名「汪用賓」的記載。稱其人「有篤行,業儒,善地理,尤精形家法」,此外均無所獲。但「尤精形家法」一句引起筆者注意。上段說過汪老先生苦心經營八載,奠定昆明城基礎的過程,其記載的那段話,實際就是風水中形法的精髓。此汪與彼汪是否一脈相承,或是同一人,可以打個疑問,但不妨礙我們探究古昆明城的風水規劃因素,那就是----要解釋老昆明城的風水,則須以形法入手!如此,便可豁然貫通。而且民間亦多流傳汪老先生勘測昆明城多以形家言之說。

其實,古代之風水學,不出兩大板塊,也就是形和理。形指形勢、形象及龍、砂、穴、水,。。。等等,理指九星、理氣等等專業俗稱,包含了空間、方位及時間的交貫,俗稱形勢無憑,理氣不真,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在筆者看來,所謂形,指自然形勢,所謂理,即順應自然形勢及「合道」的布局,無論傳統建築風水、營造風水及園林風水,這些都離不開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自古至今,這一理念仍然貫穿在我們當今的建築思想中。

因此,對老昆明古城的風水探究,只要些微剖析一下「審山龍,查地脈,別陰陽,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礎,取形勝而立範圍。。。」這段話,便會有大致的認知與收穫了。並且,對於每個昆明人來說,了解本土的古今建築軼聞,也不失為一種樂事。

「審山龍」—長蟲山

昆明城的龍脈為長蟲山,對整個城區來說,因為南低北高的緣故,屬於靠山,其形垂護有情,風水上稱為玄武。此山脈自東北而來,於黑龍潭起頓,再轉脈至北,蜿蜒至五華山吐秀開屏,就地成脈,始成昆明城。所謂審山龍,便是指來龍要真,真龍才有真氣,才能孕育萬物。就現代地理學來說,整個城區坐北朝南,抵擋北風吹襲,可以安居,面朝滇池,可以治生產,加上日照充足。很符合古代依山旁水,魚獵農耕的生存法則。

「查地脈」—五華山

龍真地才有穴,有穴才是好地、大地。形家言龍真穴的,便是這個道理。風水四要「龍、砂、穴、水」,其中「穴」其實是指一種無形而有理的氣場,由龍山結出,即地脈。長蟲山於圓通山頓下結穴,這就是為什麼圓通山一帶建有觀音道場圓通寺的來歷,具體原因,另撰文敘述。長蟲山自結穴後又突起而吐秀開屏,回龍顧祖,形成五華山地貌,這五華山實際就是風水上描述的「孩兒腦」,又稱一線釣金虎,是整個老昆明的吉祥之源,生氣之根。自建造昆明城以來,歷代權要部門,皆立足於此,可俯瞰全城。另一個原因是五華山位靠西北的緣故,是為易經六十四卦之首卦,乾卦。該卦居西北,代表天、首領、權柄,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整個方位要體現的是古今昆明生生不息的發展,無論幾多滄桑,皆有蓬勃朝氣的面貌。

但鮮為人知的是,五華山地脈在汪老先生為昆明城作規劃前,並不在舊城以內,因此,以五華山作為歷代官衙權署之地,行政治理之中心,實則從明朝才開始,明以前的昆明城,無論南詔國及大理國,都是自西北而來,所設置的城區並不囊括五華山,對他們來說,那已經是很遠的郊區了。

常政/文


(轉)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1MzQyOA==mid=200088579idx=6sn=84ddb018b64be5c3d069582b1e7fba53 作者 澎柏·曦園

關於長蟲山的傳說

面對老昆明地圖,人們會發現,昆明的整個城池,完完全全是一個靈龜的形像,實在是讓人感到稱奇,高原古城昆明,平添幾許神秘色彩。昆明古城為何築成靈龜的形狀? 一個悠遠的歷史故事解開了這個稀奇的亘古之謎:明朝洪武年間,鎮守雲南的大將沐英決定好好修建一下雲南府城。如何建造?他自己卻沒有一個良策,就在他為此事而感到焦慮時,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一條大蟒,身長萬丈,見頭不見尾,正張開大口,嘩嘩嘩嘩地對昆明城猛吸,城中的金銀財寶完全被吞進了它的肚子里,沐英大怒,高聲喝問:「何處妖蟒,膽敢吸我城中財寶,使我百姓受窮?」大蟒回答:「我住城北山間,尾在四川,頭在雲南,我吃雲南,屙四川,關你何事?」沐英聽後,撥箭斬蟒,那蟒就地一滾,變成了一個黑臉大漢,與沐英大戰起來,正殺得難分難解之際,只見翠湖九龍池中的九個龍子,騎著一隻神龜,前來助陣,神龜最後把巨蟒給鎮住了。沐英醒來,感到很是奇怪,但又無法釋夢,於是他請來了當時著名的風水先生汪湛海,求他給自己破夢。汪湛海沉思片刻,捏指掐算了一番,然後振振有辭道:「這是城北長蟲山在作崇,你看它頭對著雲南城府,大有吞噬古城之感。」沐英一聽,大為震驚,急忙討教破解之法。汪湛海說:「破解之道的上策是疏導,變害為利。」接著他談了自己的看法:長蟲山從東北方向蜿蜒而來,確有不吉之像,但在我的眼裡,它卻在古城上方彙集成了旺盛的吉祥龍氣。這可是千載難逢的「紫微龍」地脈。蟒蛇為長壽之物,但也為陰柔之體,它性格怪譎,若是耍起脾氣來,必然傷害黎民百姓。這樣就得有一靈物克之,化之,輔之,變之,這個角色得由同樣是長壽之物的,但卻有陽剛之體的靈龜來承擔。在汪湛海的指導之下,沐英把老昆明城建成了一個靈龜的形狀。大南門是龜頭,北門是龜尾,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分別是龜的四隻腳。這樣,在北走蜿蜒的長蟲山之麓,老昆明城與其氣脈相連,形成龜蛇相交之態,使得昆明有了一股天造地設、山長水遠和萬物合一的氣勢。看著建築好的昆明城,汪湛海站在五華山上笑了。他不無得意地說:「昆明城池龍氣益發,風生水起,定能造福於雲南人,相信五百年之後,雲南勝江南。」


孔雀膽傳說

相傳元代末年,紅巾起義軍攻入昆明,梁王逃至楚雄,向大理總管段功求援,段功出兵擊退義軍,使梁王復得昆明。梁王將公主阿禚(阿蓋)許給段功為妻,兩人日漸生情,十分恩愛。不久,段功想回昆明梁王府,梁王受奸臣蠱惑,懷疑段功有奪昆明之心,命阿禚用孔雀膽毒殺段功,阿禚念及夫妻情深不忍下手。梁王又生一計,邀段功到長樂寺做佛事,派人乘其馬驚之時將其殺害,阿禚聞訊,悲痛欲絕,不久憂憤而終。

據說這位公主寫的詩,《愁憤詩》(阿蓋,蒙古族):吾家住在雁門深,一片閑雲到滇海。心懸明月照晴天,青天不語今三載。欲隨明月到蒼山,誤我一生踏里彩。吐嚕吐嚕段阿奴,施宗施秀同奴歹。雲片波粼不見人,押不盧花顏色改。肉屏獨坐細思量,西山鐵立風瀟洒。

據說在今天的昆明東塔寺下埋有「孔雀膽」。郭沫若也根據這個傳說寫過劇本。


我聽人說,昆明從盤龍寺到西山還是哪裡這條線,是風水極其好的。但是這條線的某一段被人破了風水。


推薦閱讀:

有哪些建議給初到昆明的知友?
怎麼看長水機場無人機黑飛,陰謀?
如何看待企事業單位全部一次性退出撫仙湖周邊?
昆明很多快餐店提供的免費湯為什麼是淘米水?
冬天來了,呆在昆明的北方人舒服嗎?

TAG:昆明 | 昆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