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歐洲是第三世界創造出來的」這種觀點?


這是弗朗茨法農的觀點。算是後殖民主義裡面的一個文化論斷。出自《The Wretched of Earth》

我在這個答案有聊過後殖民主義,什麼是後殖民主義? - acel rovsion 的回答 當然,我沒有過多介紹葛蘭西和法農的原因,他們更多做的是具體批判而不是理論建構。

所謂後殖民主義研究的就是「歐洲殖民體系遺留的歷史敘事,在話語空間中所造成的文化現象。」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身份政治這麼一個命題。薩伊德的東方主義批判了,在西方文化的視角下把東方構成了一種想像式的地理,而實質上此時東方文化成了一種象徵秩序的意符,而其為西方中心話語下造成的一種單一敘事,而在文化話語體系中,由於忽視東方本身的主體性,則整個東方就被現有的話語秩序所建構。而東西方的分野很多是從拉丁文同盟以及解體後的歐洲殖民帝國時代的文化觀所單向分割出來的概念,而西方的文化視角和表述幾乎都是沿著這套敘事,比如說在歐洲漢學家研究中國史的時候往往喜歡套用歐洲史的概念甚至忽視了史料的文化語境,而對於歐洲文化圈的邊緣地理,包括小亞細亞,中東,甚至於偏一點的北歐都是一種單向解讀甚至刻板印象;而流行文化更是如此,無論是搖滾樂,電影等等流行文化產品大部分文化中心由於英美世界的主導性將英美變遷作為了主流而很大程度忽視了歐洲大陸同樣盛行在60年代之後的流行文化變遷。甚至於,這種方式還影響著我們的審美建構,從社會心理學來說,就是主流文化觀點給了我們一個模糊但是直觀的價值觀或者審美觀「判定」,而這種判定是被預設好的,我們只是接受。於是在美國批判理論者比如傑姆遜等人,認為美國將各種價值觀通過文化編碼,在文化媒介中傳輸給全世界,於是建構了一種」世界性「和」普世性」的價值和傾向,甚至被認為是現代文明的必要條件。

而法農的觀點,大致是延續葛蘭西的「文化霸權主義」,文化霸權主義值得是文化領導權由於敘事主導,隱喻,通過各種文化產品和文本來進行建構,使得殖民時代的文化霸權同時影響了統治的合法性以及民眾的認同,舉個例子,相當多殖民過的國家往往出現了歷史觀和自己的原生文明割裂,生活習慣和價值認同倒是和殖民時代接上了頭,因為殖民時代的殖民文化所捆綁的文化判斷和價值觀共同體,並且在本地貴族中,由於權力傾向,這些殖民時代的本地貴族會完全臣服於宗族國的文化,並完全洗脫和原生文明相關的東西,並將原生文明斥之為「土」

法農承續著黑人主義批判,對於文化霸權的探討開創了自己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區別在於文化霸權強調了殖民主義時代的「控制手法」,於是在《The Wretched of Earth》中闡述的就是這樣一個觀點:「殖民者所寫的歷史並非其所掠奪的那個國家的歷史,而是宗主國對臣屬國的掠奪、侵犯和使他國人民受凍挨餓的歷史。殖民主義的實質是,剝奪當地人作人的權力,同時又使西方文化顯得日益合法化。「因此,歐洲人不斷地大談人類,他們宣稱其最關心人類的福利,事實上,我們知道為他們的所謂勝利,人類遭受了數不清的苦難。」

所以原題中法農強調的是「歐洲」通過「殖民手段」在殖民地的權力建構中完成了對自己文化合法性建構,以至於即使第三世界在自己革命的時候,也自覺將自己的文化從殖民時代開頭,而不是重新接上自己的原生文化,而且我們會自覺去接受和崇拜「西方文化」(所謂的「歐洲」),因為這種合法性建構使得我們將歐洲想像成了「屬於人類文明」,「先進而優雅」,「進步而屬於世界」,甚至於在政治制度的,很多時候都是忽視政治現狀,要麼是直接回復殖民時代的政治結構,要麼就是照著西方社會抄一個制度來。法農實質上是認為,西方文化不僅僅忽視了第三世界的主體性,我們也不自覺地在忽視自己的主體性,於是」歐洲事實是第三世界創造出來的「,創造者是」重塑自己合法性和殖民者「,和」不自覺的被殖民者「。。

就是這個樣子。


不予理解。

欲令該觀點成立,「歐洲」、「創造」、「第三世界」,三個詞的定義都必須尊從主張者的自說自話,而失去了其本來的煽情作用。因為在我們地球上,第三世界這個詞被發明的時候,歐洲文明已經存在至少三千年並引領世界至少三百年。而即使在此之後(應該說任何時候)先進文明的存在都不可能歸功於落後文明的創造,因為創造力的區別是先進和落後的定義本身。

用訴諸感情的定義來討論歷史,將事實判斷引向價值判斷,往往能令客觀分析者處於「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的窘況,因為它們的提出成本與證偽成本完全不成比例。好比題中此句,給本人第一反應是查找對比整個殖民史中原住民經濟增長與歐洲經濟增長各自與相比前殖民時代的進步,其中前者還要加上技術轉移,後者還要減掉自身技術爆炸的貢獻,以比較殖民(即使在法農的定義下)到底是誰對誰的「創造」。但回過頭來想想法農是否為他的觀點提供了有統計學意義的定義和數值依據,遂作罷。你不可能永遠跟白左在他們的定義里自證清白,因為他們默認領先就是原罪,任何智力與才能都應該受到懲罰(弗朗茨·法農出身於目前實行75%高收入稅的法國,他生活的年代共產黨更是國會第一大黨)。

最後,為一個觀點打造其中每個詞的定義令其成立,那麼這個觀點除了用於煽動有相同價值觀的人以外,到底有什麼現實指導意義呢。比如我能不能說「事實上第三世界是歐洲創造出來的」,因為依照的是我定義的「歐洲」,我定義的「創造」,我定義的「第三世界」?

不過我們看到,法農即使發明創造一些「事實」,其本意是也推行去殖民化,倡導人權平等,殖民化本身是不包含任何意識形態的行為,部分急於找隊友攻擊自由派的知友,還是看看清楚再沐猴而冠

最高票acel rovsion答案下的首個評論,發起殖民的除了英國都是君主專制國家,人類首個自由國家美國從英國殖民下獨立出來的,君主制國家殖民史也要柿油派(自由派)背鍋?

隨著統戰工作的實施和0毛評論員的到位,越來越多這樣自說自話的白左觀點將被挖掘出來,砸向沒有什麼判斷能力的貴國網民,以營造「歐洲的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制/ 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都是建立在第三世界人民苦難上的掠奪成果」這種良好的輿論氛圍,其中以/劃分的詞隨機取用。不過打完這些詞我獲得的啟示是,原來我都背得出來了。


馬雲是廣大人民群眾捐錢成為首富的


赫梯,埃及,迦太基,腓尼基,巴比倫,亞述……現在的所在地都處於第三世界的勢力範圍嘛

就醬嘍


古希臘、古羅馬算不算歐洲?他們的輝煌文明是不是第三世界創作出來的?


第三世界大量的資源被帝國主義掠奪,它們用這些資源完成了兩次工業革命。


歐洲現在正式進入第三世界範疇了!這是國際汽聯主席說的


這個世界並不存在,你只是缸中之腦罷了。



從來沒有過統一的看法呵,也有許多人認為是歐洲創造的世界比如沃勒斯坦,可恥的匿了我這條理科狗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客家話、粵語中的一些詞語發音和日語很像?
民國時期有什麼好文案?
為什麼娛樂圈吸毒的那麼多?
藝術從古典到現代,究竟是審美能力的提升還是審美關注點的轉移?
非常羨慕和嫉妒日本古代和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怎麼樣才能復興中國文化?

TAG:文化 | 民族主義 | 後殖民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