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餐在國際上的地位比中餐高?

在法國的日餐超級貴,中餐卻很便宜,搞不懂,我們明明比他們好吃太多,卻賣不出他們的價錢,為什麼呢


高票答案太那啥了一點...居然還是高票,親們你們都去過國外么?

1、題主首先需要豎立一個觀念:中餐,尤其是正宗的中餐,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受歡迎。喜歡吃中餐的人固然多,但是還有很多人不喜歡中餐,或者有的人覺得「中餐偶爾吃吃還行,要是天天吃就受不了」。

因為每一個人,都會喜歡小時候吃過的「熟悉的味道」。就像我喜歡喝小米粥,吃饅頭麵條米飯,要是天天吃麵包黃油乳酪就會不舒服。我媳婦長在海邊,一段時間不吃海鮮就會想念。對外國人也一樣,西方人會吃他們的漢堡三明治、埃塞人會吃他們的英吉拉、日本人也會喜歡他們的壽司飯糰。

2、了解到「人們都愛家鄉菜」之後,就比較好理解為什麼「經濟發達國家的菜顯得比較高檔」---因為,當一個國家的菜品剛剛進入國際的時候,很少有外國人去吃啊!都是自己國家的人去吃啊!

想高端?問題就來了,首先,你們國家的人出去的多嗎?出去的人太少,對不起,吃當地食品把。連自家的餐館都沒有,自然就談不上高檔。其次,你們國家出去的人有錢嗎?出去的都是民工,當然就沒有高檔餐廳;出去的都是富人,餐廳自然也會不錯。自己的人吃好了,自然就會和當地的朋友、同事去吃,於是餐廳就推廣開來。

這樣問題答案就有了,日本的經濟水平好一些,同時日本人對外相對保守,一般窮人都留國內,不會跑出國去。出去的人經濟條件都不錯。那外國日本餐廳當然就以高檔的居多。在大家的印象中也會高檔一些。中國呢?首先,中國的人均經濟條件不如日本,另外,我們國家之前窮人出去打工的很多,中餐最早是供應他們的,自然就留下不高端的印象。

即「本國就餐人群的大小---本國餐館的檔次---外國人眼裡你國餐館的檔次」

用這個邏輯,你可以解釋幾乎所有的情況。

比如在美國,傳統西餐有便宜的有貴的---因為本地人窮人和富人都有消費需求。

墨西哥菜就難說高檔:老墨都是偷渡過去的呀!

中餐也不高檔:從淘金潮就奠定了低端的地位...不過也在改善中....

3、高票答案的邏輯:「國家的強弱---話語權---宣傳---餐館的檔次」,完全沒有道理。這種邏輯很難解釋:為什麼印度菜在英國平均價格會高一些(英國本地人已經吃慣了印度菜)?為什麼倫敦的衣索比亞餐廳也要25英鎊/人以上(去英國的埃塞人經濟條件還都不錯)?

4、最後就是,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我們出國的人數也在增多---當常駐國外的人數和經濟水平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對高檔的中餐館的需求也會慢慢增加的。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市場。


誰說中國菜便宜的,誰說中國菜逼格不高的,站出來,請我撮一頓赤坂璃宮

這只是菜單的一部分,詳情請戳:メニュー|赤坂璃宮奇怪的是,這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中華料理居然沒有中文版網頁


全民處女座的日本……比較講究,對於生活方方面面,當然包括料理。

你看切生魚片吧,矯情,一切一擦,案板十秒一洗,都重度潔癖了。就是不停翻來搗去,干一件事就干到極致。

日料確實沒中餐好吃,我承認。

沒人跟你說講究的東西就必須好吃。

懷石料理一道道都清湯寡水的,看著賣相都寡口。

料理仙姬裡面就有一段,人燉了四個小時看著火拿高湯煨出來的蘿蔔端上桌,倒霉熊孩子往上頭擠番茄沙司吃。

你上哪說理去?姐姐說:我們日料吃的原本食材天然的美味。

但是你這個美味到我嘴裡就是沒味。

那你說日料難吃?

也真不難吃,你會發現食材天然的美味被最大限度激發的時候,是一種特別的美妙滋味。

吃,就吃那麼一個「原味」。

這裡面不但有飲食習慣,還有口味偏好的因素。

日料裡面的原料,人工,每一步每一個環節的功夫都深。

看過壽司之神你就明白,一頓飯講究,那不是一頓飯,是以人為本以客為尊的精神。一個壽司捏出來,一口吃完,分秒必爭,早一點晚一點都不行,大一點小一點都不對。

那你說是不是跟動畫片里似的一吃那個壽司,好吃到褲衩都炸了。

那就純屬扯淡了。

目前為止讓我覺得好吃到褲衩炸了的還是中餐,中華兒女的智慧都聚集在裡面了。

你看日本申遺成功以後的紀錄片就知道,日本從江戶時代開始才有開始發展有比較講究的料理模式,烹飪手法和食材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你要說日料和中餐比起來,那就是猶如一個起步較晚的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的娃娃必須要靠常人數十倍的努力才能走到今天。

你說日料那都是噱頭,那說明你沒吃過真正好的日料(至少人家噱頭也有一定的依據)。你說日料為啥國際地位能超越中餐,你是沒宏觀見到國際大形勢上的各種料理的國際地位。大家一提中國都知道中餐好吃,不就夠了嗎?

一提日本都說日本汽車挺不錯。

一提中國都說中餐太贊!

說,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你說好吃就好吃?我很奇怪誰給你的權力定義好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你上來就定義中餐是最好吃的,和五毛上來就定義國外是屎,美分上來就定義國內是屎,有毛的區別?

你認為中餐完爆日餐,那中餐就完爆日餐了,對於義大利人,他們認為意餐完爆中餐,是不是意餐就真的完爆中餐了?

對於這種不同人不同口味的東西,上來對別人熱愛的東西保持敬畏的態度,對自己熱愛的的東西保持嚴肅的態度,難道不是提問的基本要求?

明顯比日餐好吃?對不起我沒看出來,我不喜歡日餐,但這麼藐視人家的民族文化,真的好?

你可以誇張地描述你對中餐的熱愛,但請別否定別人的愛好,西餐愛好者參上,不匿!


這個問題啊,等你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銀子,吃到40歲,就明白了。

吃到本味,就知道很多中餐真不怎麼地。不是中餐不好,是從業者態度不認真,素質差,技術不行,不努力,不思考。

一句話,差距上百年。

先不說吃本身了,店面的最起碼的要求是服務員 不能在工作時間閑聊,亂跑,打鬧,刷手機。


國外的日餐,一般是日本正經廚師過去開的。國外的中餐,一般是第一代移民養家糊口開的。


中國的廣大第三產業從業者始終,並且可能永遠也無法或者不願意去理解的一點就是:

誠然服務態度代替不了服務,但服務同樣代替不了服務態度。

不是你做的菜好吃你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跟顧客臉色看。

你說中國菜比日本菜好吃,我們姑且認為它確實比日料好吃。

但我可能還是寧可去日料館子。

就因為我不想吃個飯都被服務員甩臉子。


世界範圍內從選料到服務都比你用心,憑什麼地位比你低?


問題問的是地位,描述說的是價格,

這兩者並無直接關係。

從地位上說,中餐無疑比日餐更有影響力。連日本人都認為世界三大料理是法國,中國,和土耳其。

日餐給人高大上的印象,是因為其非常好的用戶體驗,綜合了食材味道餐具服務環境等等。

從價格來說,是由供應和需求的關係決定的。中餐的口味,和日餐的用戶體驗,都決定了有一定程度的需求。

決定因素,在於供應方面,即餐館的數量。可以從華僑和日僑的人數比例看出,中餐比日餐多得多,因而造成價格無法提高。

舉個例子,在日本中餐和日餐價格幾乎一樣。就是因為中餐館無論如何不可能多過日本料理店。

----------------------------------------------------

最後,吃貨們請亂入~

World"s 50 best foods

http://m.travel.cnn.com/explorations/eat/worlds-50-most-delicious-foods-067535?page=0,2


今天在學校餐廳吃飯的時候坐在一個sushi 攤位的旁邊,看到一群鬼佬排隊買壽司,突然想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我生活的城市是悉尼。眾所周知,澳洲是個多移民國家,因此大街小巷遍布各國美食,中餐和日料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題主所說,日料更受西方人歡迎,中國菜館的食客多是華人,而日本料理店卻時常有鬼佬光顧。

日料的國際知名度更高,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日本料理更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和注重健康的觀念。除去一些高熱量的垃圾食品,西方人其實口味很清淡,不喜歡對食物做過多的加工,不喜歡依賴於過多的調料(從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沙拉、三明治就可以看出來,而且他們吃魚吃肉之類的喜歡煎一煎就吃,並不用複雜的烹飪過程,這可能是由於他們怕麻煩,但這樣的口味便已經形成)。而日本料理的特點烹飪手法單純,注重食物自然原味,恰恰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其實很多時候,日本料理和西餐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比如沙拉和生食,三明治和壽司,甚至連垃圾食品都神似,炸雞和天婦羅。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食品安全的國際聲譽堪憂。近年來,各個國家頻繁發生從中國進口的食品發現安全問題的事件,先是前兩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毒餃子事件,再是剛剛過去的老乾媽在澳洲部分超市下架,記得前一陣看報紙,地溝油都被華人帶到了墨爾本(但不知道報紙信息真假),老外提到中國食品,可能會覺得不安全或者不幹凈。據我平時的觀察,確實一大部分中國餐館看起來沒有日本料理店乾淨整潔,而我的同學在中餐館打工也反映後廚並不衛生。這可能與中華料理的烹飪手法有關,和華人平時的生活習慣也有一定關係,但這些都影響了中餐的國際地位。

與題主經歷不同的是,在悉尼,中餐是比日餐要貴的,至少是持平(因為華人市場太廣大)。我最愛的一家日本拉麵館叫mappen,吃一碗烏冬面只要5.9刀,而在中餐館一碗麵條至少要10刀。稍微正式一點的食物對比,日式烤肉大概人均30刀,而我在重慶劉一手吃火鍋,每次人均都會到40刀。但價格和鬼佬偏好的相關係數實在太小,可以忽略不計。

希望美味的中餐和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可以更好的向全世界傳播,願這個進程不會太長。


因為日本是發達國家。有話語權,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這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所沒有的。

日本有壽司之神。

但是中國沒有餃子之神,包子之神。印度也沒有咖喱之神。

墨西哥雞肉卷也不會是高端食品。

即使墨西哥雞肉卷在好吃,也不會有米其林3星。

你想想,米其林飯店,有幾個是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他們的飲食不好吃嗎?

因為他們窮,沒有國際地位。

他們也有墨西哥雞肉卷之神,印度咖喱之神,非洲也一定有烤蠍子之神。他們也有國家拍的紀錄片。但是國際社會根本不會關注他們,你有看過剛果的電影嗎?看過蒙古國的電影嗎?

壽司之神之所以是壽司之神,是因為他出生在日本,全世界都會關注日本。

東京火車站撞死個人,肯定會上國際新聞,搞不好還是頭條。

東京火車站死一個,明天還有站長講話,後天鐵道部謝罪,大後天首相問責,怒刷一個禮拜存在感。

而剛果死一百個都不一定能上國際新聞。

估計的慘死,百人凌遲加車裂,才能上頭條。

剛果百人凌遲加車裂,今天報道完就完了,沒幾個人會蛋疼的關心一個非洲小國發生了什麼。

所以日本料理之所以高級,靠的是日本強大的影響力。

如果日本什麼也不是。日本料理就什麼都不是。

日本文化更什麼也不是。

國家強,其他什麼都強。

國家弱,其他都是垃圾。

日本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培養質量好的大米(如越光米)。蔬菜。牛肉等

而中國呢,現在才剛剛解決溫飽。

袁隆平出名,不是因為他培育了更好吃的水稻,而是因為他培育出了產量高的水稻。

貧窮的國家,拋去糧食產量不談,那純屬是要人命。

中國的糧食,蔬菜,肉類高質量化現在才剛開始。而發達國家早就先行N步。

日本七八十年代那時候還傻傻的,抱著高質量大米怕中國偷去。中國偷去有什麼用?

質量是好,味道杠杠的。但是產量低,種的話,不饑荒才怪。

拿低端的米,蔬菜,肉類怎麼做高端餐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總該了解吧?

低端大米做完糊成一鍋,完全沒米味全是面味。怎麼高端?

壽司之神裡面那個只賣給神的米,那個米商真的是中二病晚期嗎?

這一切都是因為發達國家早已經解決溫飽向更高層次發展了。

發展中國家還在提高產量。

神之所以是神,不是因為他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

而是人們想讓他成為神,去捧他,去拜他,他就是神。

人們想砸掉他,就砸掉他。

中國的神(純屬個人娛樂性評比)

最後一段:

你見過那個發達國家的料理傳到發展中國家來,變成低端料理了?

優土視頻里喂乞丐都用麥當勞! 我記得看過一個寵物救助視頻,美國的。 我相信有相當多的人看過。 那個救助站的志願者用什麼喂狗? 用麥當勞

回想一下,新中國時期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是什麼地位?

是高端料理嗎?那不是高端料理了,已經是奢飾品了。

現在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是什麼地位?

莫非是菜品變了?

拜託日精能不能歇歇?大家都是人。

日本人不是神,能不能別跪了?


中餐和日料是無法做具體比較的。因為中餐太廣義,中餐分類太多,而且我相信法國是有昂貴的中餐的。我覺得國外的中餐館普遍只能做低端是有理由的,就是他們根本不配做高端中餐。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條件啊!做好菜哪有那麼簡單啊。

高端中餐首先需要高端的廚師,目前亞洲之外中餐最好的是加拿大、為什麼?因為97前後香港富豪移民帶過去一批廚師、這批人後來撐起了整個加拿大高端中餐的門面。法國應該沒有這樣頂級的廚師。

一向認為中國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全世界所有地區菜式加起來都沒有中國多,但是真的不能強求那些為了討生活跑到國外開餐館的中國廚師,還有更多的是半路出家,開高端中國餐館,這不是難為人嗎。

日料不一樣,日料本身食材就是偏貴的。在日本,一般人也吃不起 數寄屋橋次郎(すきやばし次郎)、

數寄屋橋次郎總店

這是著名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大本營。

人均消費:32000日元、呵呵~

不過這也看出,日料還是便宜貨、1800每位吃中餐或者法餐的話離頂級還差的遠。至於國際地位什麼的,說太多不好,頂級的中餐廚師服務的是官而不是商、一般人是吃不到的,也不可能被評級。而且歪果仁也沒法判斷中餐味道的好壞~

就讓法餐、日料自以為笑傲江湖、惟我獨尊去吧~我大天朝的百轉千回又豈是他們能體會的。


在經濟地位面前討論文化地位沒有意義

要說對,樓上說得都對,要說不對,也都不那麼貼切

老外其實分不清你們什麼中國日本東南亞,那麼傳播上佔優的日本當然就更出名

這就和東亞人看到街上是歪果仁第一反應就是美國人一樣的道理

地區產業有溢價,這個很好理解,德國的汽車,瑞士的手錶,南非的鑽石,它們不一定代表最優質的產品,卻代表了最優質的名聲

另外講一些可能引起大家反感的

說中國對廚師不尊重的,這個真不能拿來說事兒,當代中國,服務業底層,哪個受尊重了呢?我不是做餐飲的,但是在一些相對需要專業性的底層服務業做過,你不能讓馬兒跑又不吃草,更有問題的不是不吃草,而是你為了省錢愣讓牛去干馬的活兒,然後說我們國家不尊重牛拉的車,這就扯淡了,我不是說底層從業人員是牛馬,這僅僅是個比喻沒有任何歧視,因為我也做過

底層經濟附加值不夠,附加值不夠那服務價值就不夠,服務價值不夠就不能吸引人才,也不能提升產業競爭力,這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甚至也不是餐飲行業才有的問題

有的人覺得中國影響力是比法國大了,但那只是「中國」的影響力,上層建築方面的影響力本質上來自人口紅利,而基礎服務業則受制於國富民窮,所以才說這和什麼法國義大利比中國影響力的問題沒有關係,也和實質上對廚師是否尊重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錢,錢都不尊重廚師,人能有多少尊重廚師的呢?

另外還有因為反腐敗導致的部分高端餐飲集團收緊的問題,這不諷刺嗎?這本身就是中國餐飲界乃至中國飲食文化的恥辱

反正等著共同富裕吧,否則別說國外,就算國內,餐飲業的地位也一樣上不去

傳播層面,隨著中國媒體和網路信息的發展,誠然在一些小圈子裡興起了文藝范兒的所謂吃貨文化熱,但是需要注意的恰恰是外圍消費者,也就是不懂吃的人,只要他們一天覺得肯德基麥當勞比中國菜館高檔,只要他們想裝逼就會去西餐廳,那麼中餐的地位就還是那樣,而中國本土的文化自信都沒培養起來,何談輸出


講真,感覺很多人都在強答。

然後,拿正常的中餐跟高端的日餐比是耍流氓。

至於服務,我們只談吃的好么?

既然拿國際地位..那就不要用天朝的中餐比天朝的日餐/或者日本的日餐比日本的中餐..

只說美帝的..

在低價位的$,中日餐都很難吃

別說什麼健康了..那壽司包著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講真,低價位韓餐最佳。

中價位段$$,中餐日餐都很多人吃,反正該早好幾個小時排隊的還得排,這一段互不上下吧

高價段的$$$...都挺好的吧,也都挺失望的吧

不要你以為日餐國際地位高他就高

也不要你以為中餐好吃就人人都愛吃

一方水土滋養一群人

在我心中,粵菜永遠最好

不服?

咬我啊

拿餐飲做比較都扯淡,

對的,我說的就是輪胎男

PS誰說美帝只有漢堡啥的..

他們也有南方菜系,新美國菜系之類的

至於味道...不好評論


認為價格高=檔次高的,這不是暴發戶心態么?至於題主問的國際地位,中餐不如日餐那是公認的事實,許多自我感覺良好的答主不用洗了,我也覺得煎餅果子比法國料理的前菜好吃,但不代表前者地位高。個人覺得中餐不如日餐法餐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菜品味道,而是廚房後台的清潔度和專業化以及廚師本身的形象!不管是法餐還是日餐,廚師大多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和考核認證,地位很高,一般高級餐廳如果特別喜歡某道料理,可以請廚師來桌邊對他表達謝意,中餐廚師有這個地位嗎?其次是料理的過程,你看日法廚師做飯都是一種藝術享受,而且最重要的是

清潔感!

清潔感!

清潔感!

(最近流行重要的事連說三遍)

而中餐大多是以快炒為主,油煙熏天,廚師大多不注意衛生小節,後廚管理鬆散,遠不如日法專業化。覺得中餐好吃的,那是你自己的口味,更何況好吃在高級料理中從來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料理可以不是特別好吃,但必須好看而精緻,味道以素雅清淡,突出食材原味為目的。中餐的特色大多是甜、辣、油膩,對一般人來說確實這樣比較好吃,但對於料理的檔次來說,這是無益的,因為對於注重養生的富人名流來說,這些都是比較「低級」的味道。

手機打字累,先這樣。


這個其實不是問題。。。因為據我觀察在美國一大半以上的日本餐館都是中國人開的。


北京一個煎餅果子現在多少錢我不知道,很多年前我去的時候是2塊。

上海一個煎餅果子現在5塊。

你知道西雅圖能賣多少錢?

10刀。

決定價格的從來不光是商品的價值好嗎……

這種題目竟然有人扯到外國人用的食材好上……

把火腿腸切碎了拌點海苔塞粢飯糰里,給十個蒙起眼睛號稱日料食材好的人吃,都不一定有三五個能吃出這不是壽司你信不信


這個問題我也困惑了好久,直到今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吃到了超市買的超級難吃的鰻魚,突然想到這個問題的可能解答。

一句話就是這種現象有可能是一種倒果為因。

中餐的種類實在太多了,但是仔細想想,平時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那些到底有多少呢? 再仔細想想,在這些常吃到的品種中,在餐廳里你吃到感覺超級難吃的幾率有多大呢?其實是比較少的。這就是有的時候人們會覺得某些地溝油小店和街邊大排檔很好吃的原因。

同樣對比日料中的代表壽司,鰻魚飯和天婦羅。常吃日料的應該都有體會,這個一般水平的鰻魚有多腥臭,壽司有多生冷,天婦羅有多油膩。沒錯,這就是一般正常日料的水平,一般的超市,居酒屋,連鎖店都是這種貨色。想吃到能吃的,不好意思,你得花上大價錢找家米其林店,或者是數十年的老店。 其實本質上是,日料很少有過渡,只有兩個極端,要麼好吃,要麼難吃。中餐就不一樣了,水平一般的廚子,做得用心點,受過寫正規訓練,一般都還可以。

再仔細想想,其實也和高級日料的食材和烹飪方法有關。還是老三樣,壽司就是見到的米和生魚,天婦羅就是拿蔬菜或者海鮮裹著麵粉炸,鰻魚飯就是鰻魚刷醬汁烤了加米飯。如果沒吃過,光想想應該不好吃。生的魚多腥臭啊,裹著麵粉炸非常容易變成炸麵粉,鰻魚的土味也是很重的。關鍵就在這裡,把很容易不好吃的菜做得好吃了,是非常需要水平的,這就是為什麼高級日料師傅動輒需要數十年的經驗。 這也是為什麼同為日料的種類,拉麵,牛肉飯,親子飯等不容易成為高級料理的品種的原因了。他們的海外擴張一般都是連鎖店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吉野家,一蘭拉麵等。所有的調料都能在超市買到半成品,比如博多拉麵中的蔥,豆芽,肉,滷蛋,做湯的調味包,各種款式的拉麵都可以買到,回來一配就好了,好吃好做。而壽司,各種刺身,天婦羅,鰻魚飯,所有的東西都給你,你也自己配不出來好吃的。

另外,食物的驚喜感非常重要,就是所謂的反差。好的天婦羅一點都不油膩,甚至會感覺不到油的存在,同時本來以為被炸過的食物應該會有點硬,但是卻發現內部好似蒸出的雞蛋一般滑嫩和新鮮。這其實就是上面的延續。看起來難吃的食物,吃起來突然覺得很好吃,有著想不到的口感,這應該是高級料理的必備。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分子料理大行其道的原因。而拉麵雖然吃起來也很好吃,但是基本屬於看一眼就能大概想像出味道的典型。同樣的道理適用於眾多中式料理,比如回鍋肉,辣子雞丁等等。

最後強調一下,這裡討論的都是中日兩種料理中的常見菜品。滿漢席中的那些基本不會吃的那些不在討論範圍。 正是因為中餐的親民特性,導致中餐館在全世界大面積擴張,而日料的兩級性特性,導致了好吃的料理需要極高的水準。 並不是日料都高級,而是某些特定的有成為高級料理潛質的日料需要高超的水準,那些不高超的都做不下去了,或者淪落為工薪食品。而享受任何高超的水準都是需要花費一定代價的。 真正適合連鎖的中餐類型,和適合做成高級餐飲的類型應該是不同的,比如海鮮,中西融合的創新菜,分子料理等,以及那些在家裡完全做不出來的菜,比如烤鴨,烤乳豬,烤全羊等。明確定位後,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後繼去打造中餐高級料理的品牌。


論手藝和口味,中餐絕對落日餐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但是日餐工藝操作簡單,相對來說在外相上能夠做到乾淨,簡潔,標準化。去日本餐館,看看廚師的工作無非就那麼點,廚師穿的又乾淨,安安靜靜做料理。情調多好。要是改一個中國餐館,廚師又是刀功又是顛大勺的,一點情調都沒。簡單說,就是日餐的逼格比較好,在這個看臉的年代,餐飲也不能脫俗。


樓上好些答案說的挺對的~比如最頂上那個匿名哥的,當然那個最高票的國家實力決定論還是不靠譜的

先提下價錢問題,貧道土鱉的很,沒見過頂級高端的日料餐廳,不知道價錢是多少……全套三道套餐45歐的不知道算不算題主所說的日料炒雞貴的範疇~~反正大街上差不多檔次的日餐價錢比中餐高些許倒是真的,不過也沒高太多……

要說中餐和日料在法國價錢的差異,貧道覺得還得從法國人對於兩種不同風格烹飪的理解說起,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看出普通民眾對於中餐和日料的理解~比如,超市能買到的日料是成品壽司三文魚片,而中餐是成品的炒米炒麵蝦餃餃燒麥春卷這類的~所以在對中餐日料理解不是很深的民眾印象中,日料就是壽司三文魚,中餐就是蝦餃春卷~~能夠進入超市的,肯定是法國人憑藉自身的飲食習慣和愛好對中餐日料的篩選結果~恰巧,壽司就是日料的代表,但是誰能說蝦餃春卷就是中餐的代表呢?

所以,在面對歪果仁的時候就會感覺他們對日料好像很清楚,都知道壽司,而說到讓我們引以為傲的烹炒煎炸燜鹵燒燉出來的各種中式傳統菜的時候,歪果仁肯定不知道啊~~

作為異域風味的餐飲,我們其實很明確一點,再豐富再精緻的烹飪也不可能完全改變原住民的飲食習慣,只有更接近當地人習慣的飲食才會更容易被接受~恰巧壽司這種生魚片+冷食的組合還是很符合喜歡海鮮的法國人的口味的……同理,蝦餃燒麥這種產品就會比各種稀奇古怪的炒菜更容易被接受……

僅僅是習慣的問題決定的……無關國家實力,廚師地位,餐廳整潔,標準流程......

當然有一點還是有關係的,雖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文化的影響程度~這一方面中國欠缺的不是一點半點,不是某個人某個機構的錯,只是時間的錯而已~超市裡鳴人皮卡丘的兒童用品已經司空見慣了,當年的貧道看火影,如今,法國的小孩還在看火影,這種深入的影響力是明顯的~必須承認日本開放的時間更早,文化傳播的更早,接受度也更廣,所以,肯定有更多人就願意去嘗試日料……就像看了《來治猩猩的你》以後炸雞+啤酒就開始在全國火起來了一樣……

而在法國開家傳統的淮揚菜餐廳,效果只會如同貧道今天開一家摩洛哥餐廳,卻有人來問法國邊上那個巴掌大的旅遊勝地也有自己的特色菜??

至於中國的影響力么……在法國,最有影響力的應該就是各種產品角落裡的商標和各種商城裡的亞洲臉了……文化的影響力,別提了……城市名能說出兩個的很好啦,學中文能把「你好」讀清楚的很好啦,至於什麼琴棋書畫,經史子集,估計還要二十年……

當然,繼續發展下去,價格上趕超日料還是有可能的,但是真正想用中餐作為名片來推廣中國,估計,尚有先天不足……


推薦閱讀:

既然魚、羊為鮮,那麼有什麼菜是用魚肉和羊肉做的,味道如何?
怎麼做出好吃的青椒炒肉呢?
外國人是怎麼看中國菜的?
中餐在外國到底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麼受歡迎?
老外燒得一手好中國菜是什麼體驗?

TAG:日本 | 日本料理 | 餐飲 | 中餐 | 餐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