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學院給學生帶設計課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多謝邀請。
基礎設計課的教學比較事無巨細,不論在伯克利還是在中央美院,區別並不太大,三年級學生都差不多。
畢業設計或高級設計課導師主導性比較強,學生也基礎比較好。同樣,我覺得學生方面的國內外差異也不太大。但是,國外學校的評圖非常有趣,和同事之間的爭論、研討是做老師的最大收穫。
研究生課程國內外差異很大。總的來說,研究的教學老師的主體性更主導。
另我曾經在挪威奧斯陸建築與設計學院教過一學期書,非常難忘。研究生課程,研究基本設計問題。與美國老師具有極強批判性,每個老師在學生身上僅分配有限時間的模式不同,老師非常耐心、善意的啟發學生。
我繼續教書,希望:在我感興趣的方向、問題下,和年輕有技能的頭腦一起探索未知,發現問題、方法和答案。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教學。我對教基本技法興趣不大。今年給四年級規劃班做助教,帶專指委那個城市設計作業。
說實話,這事我甚至還沒考研時就在期待了。我在專指委城市設計拿過全國二等獎,因此也期待著讀研時能帶這個作業。
當然,在我的期待里我是希望跟著我的導師來帶的,但今年他離開了四年級組。不得不說是一樁遺憾。
下為正文。很多內容其實也不是我的體驗,而是我根據體驗對在讀學生的建議。
1.我感受到自己和真正的教師的實力差異。當然,這不奇怪,只是體會加深了。我的建議通常是局部的、修正性的,而教師能提出方法論、價值觀、主要矛盾方面的建議。我不是不知道這方面更重要,一方面是有心無力:只有學生的錯誤非常明顯時我能給出建議,學生已經做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時我就很難有貢獻了;另一方面是我在項目實踐里一直不是主創而是小頭目,由於話語權問題,把握項目方向時我通常會消極怠工,更多時候在做落實工作,導致在這方面的經驗不足。
2.學生里有三六九等,這次帶的四個組合,三強一弱,強弱懸殊。印證了我的一個觀念:越是不需要幫助的人越能得到幫助。三個強組我都有帶他們衝刺優秀和推送的願望,但那個態度和實力都不行的弱組,不管是教師還是我,都只願意例行公事了:儘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只求其不失,放棄了令他們獲得競賽推送的爭取。強烈希望同學們能設身處地,爭取做個勝利者而不是棄子。
3.世事不可重來,但建議本科在讀的同學們,進度的把握還需要更嚴格要求自己,前緊後松真的比前松後緊愉快。並且,絕不要在修正階段後才考慮設計分析和場地設計,這些不是可以在後面隨便做的看量不看質的事情,是成果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4.不要只參與跟老師的交流,不參與別的組的交流。國內的學生在交流方面鍛煉太少,氛圍也不好,這事的改觀很重要。並且吧,有些常見錯誤,比如塔樓面積不能只有四五百平米,這節課已經給別人說過,下節課又給你說,這事多蛋疼。
5.手圖和機圖、平面和SU要來回交叉,不能只上機也不能只畫手圖。
6.總圖要畫圖形形式的比例尺,功能要標註文字,要善用色彩區分事物,不要讓交流里增加無謂的對話。這方面,我答過一個別的答案,是關於和任課老師的交流的,可以去找找看。
7.我通常會提早到,每次都看到學生在急匆匆地畫設計圖紙。深惡痛絕,屢教不改。課堂交流用的成果,要提早做完,琢磨過,心中有數,神定氣閑,帶著關鍵問題來跟教師討論。
8.不得不說,時隔三年,現在的本科生整體比我們那時強。所謂一代代的積累傳承就是這樣吧。
9.我覺得自己的快速反應能力又得到鍛煉了。在實時交流時面對沒太見過的提問,一邊不露痕迹地拖延時間一邊快速組織答案,最終應對得讓人信服,裝出了才思敏捷深不可測的樣子,真是做教師和做方案彙報的必要訓練項啊。看到自己當年是有多二。
一個字,累
錢多還輕鬆。針對parttime的評圖老師而言
推薦閱讀:
※城鄉規劃和建築學都分別適合怎樣的人讀?
※快題設計有哪些套路和黑科技?
※現在的商品房 頂層敢買嗎 ? 大家傳言一定會漏水,時間問題,真的嗎?
※建築學對美術功底有多大要求?
※風景素描的繪畫步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