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金融行業,如何進行實用行業研究與行業分析?

比如風投和券商是怎麼分析行業的?


12月13日更新:今兒我的知乎電子書 行業分析怎麼做?--外資投行基本面分析方法 出版了,不到一杯咖啡的價格,對主權,行業以及公司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謝謝捧場

#原文:

老規矩,來個圖文並茂基於歐洲某行的分析方法寫之前需要說明下:不同機構不同方法,有時候區別可以很大(買方或賣方),同一個機構不同部門都有可能有不同的方法(equity或credit,對內的或對外的)。同時,行業分析本身比較複雜,一兩句不好說清楚。

這裡我從銀行的角度來簡單介紹其中一種:這個框架和邏輯適用於大部分行業的基本分析,基於從業經歷,非教科書。有時間會逐步更新,盡量多加點兒乾貨。

PS:個人感受,如果想很懂這個行業,最好與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金融類長期跟進這個行業的人(比如一直跟進某些行業的客戶經理或者信貸部門的credit officer),或專做某些行業研究的人多聊聊。他們有時候一句話勝讀十年書,可以讓你的行研報告很出彩,也有很多獨特的經歷看書是永遠找不到的

進入正題。首先,我們要清楚大方向:

  1. 一個行業中長期來看會往哪個方向走(forward-looking)
    • 比如金屬採礦行業:鋁:國外市場供需慢慢平衡,國內大部分區域繼續供應過剩,價格影響;銅:中期來看供應過剩,對於部分效率低的採礦企業,價格或低於cash cost

2. 識別出這個行業的關鍵風險和成功的驅動因素:

    • 比如礦企:市場價格風險,成本風險,對衝風險,高資本支出(high CapEx/ cost overrun),政治風險,流動性風險等
    • 再比如石油與天然氣:政治風險,泄露風險,變差的fiscal terms,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性,特殊事件,環保,項目風險(油砂,深水),高度資本密集性和周期性等

3. 這個行業成功的企業和失敗的企業大概都有哪些,為什麼?

完全不想大方向,說明態度有問題。還有一點就是見過一些銀行的初級分析師,連某些行業上下游都沒分清楚呢就開始動筆分析了(尤其大宗商品行業),搞笑么?多少想一想,了解一下這個行業的大概情況,起碼搞清楚是驢還是馬,然後再著手寫報告。

行業分析基本的框架主要有四點組成(強調,是分析框架,不是寫報告的順序):

  1. 經濟周期與信貸周期(宏觀角度)
  2. 商業風險 (個體企業與宏觀的結合)
  3. 價值與驅動因素(更好的了解這個行業)
  4. 現金流創造(Cash Flow Generation)的驅動因素與重要性(對銀行來說很重要)

######1. 經濟周期與信貸周期######

######1.1 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是自然的經濟波動,表現為經濟的擴張與收縮。根據一些關鍵指標可以分析出目前處於經濟周期的哪個階段,見下圖:

結合行業,我們主要劃分為兩類:

  1. Non-Cyclical 非周期性行業(平時生活必須的 - Necessity):如電力(沒電看不了電視),供水(沒水沖不了廁所),FMCG(快消)類等
  2. Cyclical 周期性行業(不是平時生活必須的 - Discretionary):這種行業波動性較強,與經濟周期的相關性高,當整體周期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這個行業往往發展的比較好,如汽車(沒賓士可以開夏利,沒夏利可以騎自行車),旅遊(不出遠門可以去家旁邊的街心公園),高端時裝(這輩子沒穿過就),航空(與旅遊等行業相關)等。

周期性行業又可以細分為兩類,主要取決於這個行業被周期影響的時間點(早或晚):

  • 早期的:如汽車,房地產(經濟的波動或拐點會比較快的影響到這些行業)
  • 晚期的:如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又是通過產業鏈相互連接的,如下圖展示的鋼鐵(高度周期性行業):

圖片引用:http://www.lcmp.eng.cam.ac.uk/wp-content/uploads/T2-Report-web.pdf

關於這方面的"課本",推薦一本標準普爾(SP)出的書(企業信用分析基礎):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Credit Analysis

######1.2 信貸周期######

信貸周期與經濟周期類似,主要分兩個階段:

  1. 增長階段:表現為利率低,貸款條件比較靈活自由等(e.g. 個人或企業容易從銀行借錢)

  2. 收縮階段:上升的利率,貸款條件嚴苛等(銀行翻臉不認人了)

收縮階段往往持續到商業信心開始恢復,金融機構對經濟增長前景重回樂觀。

放一個近些年信貸周期的圖例來說明(1990-2007危機前):

看了大方向,下面分析行業與企業。題外話:我一直覺得搞行業研究不容易,因為不光需要對宏觀經濟有一定了解,最好還要能看懂大部分的公司財務等。這是一個相當的知識與經驗積累的過程。而且,很多大型銀行內部做行業研究或組合管理的人有時候還要對自己銀行的產品組合,整體風險胃口有了解,將這些維度都聯繫在一起,是挺有挑戰性的工作。

######2. 商業風險######

商業風險主要指的是企業因為不確定性導致的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風險,如:

  1. 對客戶的依賴度(想想造船公司,或者一些客戶很少很集中的行業)
  2. 供應商提價
  3. 項目執行可能遇到的風險(比如建築行業)
  4. 價格戰
  5. 消費者品味變化等等

個人覺得,這一塊主要是基於對個體企業的分析與理解,轉為對宏觀行業的分析與總結(我覺得做行業分析的人最好也有一定的企業財務等分析的基礎)。可以參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裡面談到了比較具體的企業信用分析方法:AlphaGo 的數據演算法,能否用來分析銀行信貸企業的各項數據,然後得出關鍵指標和權重? - 錢糧衚衕的回答。

用圖來總結的話,大致如下:

這裡有兩個小建議:

1:因為題主問的是初入金融行業,所以我推薦可以去參考一些企業或銀行的債權募集說明書看一看,裡面的基本分析和框架可以借鑒,有價值。

2:還有就是,個人經驗,不要拿來就用各行業高度概括的數據(aggregate data)分析行業的財務等指標,土方法是自己親自做幾個同行業企業的財務分析(自己選幾個同行業的公司,上市的發債的都可以,網上下年報或審計報告),做著做著對這個行業的感覺就來了(peer comparison的思路)。有時候一份好的審計報告或年報,可以學到不少這個行業的乾貨。

下載財經類數據(包括各公司或銀行年報或審計報告等)請移步:從事經濟、金融工作的人都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得數據資源,運用什麼軟體來分析行業狀態和經濟走勢的? - 錢糧衚衕的回答

######3. 價值與驅動因素######

識別行業的價值與驅動因素,更好的了解行業。一般可以從價值鏈的角度分析:

價值鏈不同環節的重要性和整合性因行業不同而不同。驅動因素的識別主要去看哪一個環節對於這個行業的利潤增長有最大的影響。如奢侈品類時裝的驅動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及品牌(營銷);一般類時裝品牌的驅動因素則集中於成本控制與效率(供應鏈管理,存貨管理,分銷渠道等)。再比如礦企,自有礦藏是否充裕,質量如何等等。

這一塊我不是行家,不班門弄斧了,建議多與這個行業的參與者交流。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我們談到的企業價值對於權益類來說很重要,對於信貸來說現金流更重要。

######4. 現金流驅動因素與重要性######

現金流這塊主要是從銀行角度看的。影響現金流的因素取決於行業的特徵,如應付和應收賬款類驅動因素是由行業特徵和運營方式等決定的,如:

  • 有強勢地位的企業:長期且寬鬆的支付條款,導致大規模的應付帳款,現金流或變好
  • 某些細分行業:Daewoo(大宇造船),周期長,客戶少,導致客戶支付條款苛刻,應收高,現金流或變差

其他影響現金流的因素還包括:存貨,資本支出 (CapEx),SGA費用,預收預付款等。

這些都需要具體行業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同樣都是現金流,大宗商品貿易公司(Commodity Trader)的現金流(銀行更多的用作sanity check)與一個傳統製造業企業的現金流是沒有可比性的。

考慮了上面的因素後,一個簡單的行業分析報告包括(這次不是框架了,是寫報告的順序):

  1. 當前的經濟與行業發展:包括一些與行業關係較大的經濟指標變動,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等,宏觀角度

  2. 行業前景與趨勢:可以分各個子行業來分析一些供需指標,利潤邊際,市場份額等,比如汽車類的話可以分Light Vehicles, Trucks, Auto Suppliers and Tyres來逐一分析

  3. 財務特徵:行業整體利潤率,資產負債表的穩健度,重點企業的股價與債券情況(如maturity),外部評級(三大和中國本土的),對應的CDS(信用違約互換)走勢(如果有的話),近期行業收併購的情況,ABS(比如汽車行業的次級資產支持證券,這塊目前發行最大的應該是福特汽車)等等。

  4. 行業特徵:根據子分類,比如石油行業分整合型(IOM),國家型(NOC),獨立(EP),冶煉與分銷(RM)及服務(OFS)等,可以有個大概的風險收益評估。

總之,行業分析複雜,一兩句話無法說全面。這裡僅提供分析的框架和思考的角度,之後有時間再更新。

#更新: 相關回答:

宏觀經濟/ 大方向類:

  • 為什麼歐洲主要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不及美國? - 錢糧衚衕的回答
  • 「泡沫」在經濟學中有明確定義嗎? - 錢糧衚衕的回答
  • 傳統金融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 - 錢糧衚衕的回答

財經類數據獲取的方法與渠道,可以參看:

  • 從事經濟、金融工作的人都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得數據資源,運用什麼軟體來分析行業狀態和經濟走勢的? - 錢糧衚衕的回答

銀行信用風險分析角度分析銀行報表:

  • 如何分析商業銀行年報? - 錢糧衚衕的回答
  • 怎麼看美國司法部對德意志銀行開出的 140 億美元罰單? - 錢糧衚衕的回答


這個問題,在關於商業分析的問題(商業分析能力是怎樣煉成的? - 何明科的回答)和收集資料的問題(知乎上的高質量回答提供者們是怎樣搜集資料的? - 何明科的回答),做過部分解答。大致整理出來的關於如何做行業分析的框架以及做法如下圖。

但是有些看官還是覺得不夠簡單粗暴直接,只好拿出最近做的一個關於二手車的行研(二手車敢問路在何方? - 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以此為案例來做實戰分享。下圖是此次行研的主要產出。

從去年(2015年8月)開始接觸二手車這個行業,一開始非常懵圈。首先是各種模式風起雲湧,以58或Autotrader為代表的平台模式、B2B/B2C/C2C/C2B以及幫買幫賣等。其次業內人士都說要想玩轉這個行業,必須要有十年以上的從業經驗。因此只好下苦功夫,從行研的角度開始。

第一步:采點

帶著框架採集數據點,並逐步整理和歸納總結資料。波特五力競爭模型放之四海而皆準,根據其中的要素逐步收集資料。

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數據點的質量非常重要。一手資料最優質,實地調研和作為用戶去親身體驗都是不二法則。就像毛主席教導我們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在二手資料中,找到靠譜的專家或者從業人士做訪談,是捷徑之一。除了依賴自己的人際網路去尋找專家,後來又有了專門找專家的toB付費服務。而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 果殼的@姬十三 推出的在行又成為新的解決方案(詳見如何評價果殼網的新項目「在行」? - 何明科的回答),而且輕量級到可以為個人服務。質量最差但最輕便的資料收集就是文案檢索,當然需要找到好的媒體,知乎、虎嗅和36Kr等都不錯。至於度娘,玩玩兒就算了。還是要用谷歌,所以考驗一個分析師在檢索資料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標誌,就是會翻牆。

(冷笑話。問:為什麼不能用百度,會死人嗎?答:會死人。)

資料收集之後並不是終點,最好的方式去粗取精,對資料進行乾貨提取並順手完成結構化和可視化。在這一步,順手完成的資料收集和整理並完成的產出是:各種模式的總結、市場規模的歷史增長及未來預測、歷年來的投融資情況、二手車用戶的畫像等等。

同時因為在二手車領域,中國仍屬於落後國家,所以根據此框架,對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現狀及未來也進行了解和研究。

第二步:連線,國際間比對

最簡單的聯繫就是做類比,在本案例中就是國家間比較,對中美日三國的二手車市場現狀及未來做比較和總結。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有而美(日)沒有,為什麼美(日)有而中國沒有……再結合中國國情,進行一番總結分析,會將之前的數據點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個思路有一個更加響亮或者臭名昭著的名字,叫做C2C(Copy to China),就是將在美國初露頭角的模式完美複製到中國。以前這個時間差可能是年度或者季度,而在創投市場白熱化的今天,已經變成了月或者周。

產出是各國的二手車模式圖及生態鏈圖,如下圖。

第三步,升華,形成自己的框架

這一步是在各個要素之間進行連線和思考:

  • 供應鏈&<-&>市場:供應鏈如何影響整個市場規模,是不是因為缺乏供給而影響了終端銷售?

  • 供應鏈&<-&>用戶:中間商(車商)是不是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它和用戶體驗的關係?中間商是否需要存在?
  • 資本&<-&>用戶:資本帶來的補貼及廣告轟炸是否能培養用戶行為或者進行洗腦?
  • 競爭&<-&>供應鏈:殘酷的競爭是否能徹底消除中間商的存在?
  • ……

隨之參考國際間經驗,逐步意識到實體車商在整個產業中和生態系統中的核心位置,以及逐步體會到是否切入交易對於模式的影響力,最終形成一套自己的框架來思考整個二手車行業。同時不斷和各類從業人士訪談和溝通,證明和證偽自己的各種假設,修正框架。最後,利用這套框架對二手車行業中的各個主流公司進行解析(市值及核心財務指標也是分析的重點之一)。

(看起來是不是很混亂的樣子,這是行業興旺前夕的常見徵兆。)

第四步,預測未來走勢

一份好的行研報告,除了描述現狀,還需要對未來格局做出預測。基於上述連線整理後得出的框架(這是靜態)以及其中的行業核心驅動力(這是作用力),對未來的格局做出初步預測,產出是未來二手車行業的格局圖。在這個過程中,同時需要高密度和各類從業人士保持溝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事實為基礎,不斷修正預測的基礎以及預測的模型。投資人或者分析師常犯的一個錯誤,一旦形成一個理論框架或者思考模型,就容易固步自封而完全不考慮市場和技術的變化。

(格局是不是清晰很多?)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到何明科的主頁


個人比較贊同目前答主中錢糧衚衕的回答,但稍感他的回答略偏向於債權方向的行業分析,因此班門弄斧,簡單談談針對已經相對成熟的行業從權益(股票)投資買方角度的行業分析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方面。

第一步,必然是對宏觀經濟的分析。其實說簡單了就是針對未來信貸周期及通貨膨脹的預期框架。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是奧地利經濟學大師熊彼特的創新經濟周期理論以及簡單而美的美林時鐘模型。這裡不再詳細展開,以後有時間專門為大家介紹。

我的理解中分析宏觀經濟對權益投資的主要影響關鍵在於不同行業的業績穩定性受經濟周期的波動影響差異非常大,比如我們通常說的「喝酒吃藥」和「煤飛色舞」就對應著不同經濟周期下權益類資產中最優質標的的特點。

稍微展開講一下,在美林時鐘下的過熱期,商品價格隨經濟上行和通脹高企雙重受益,成為全市場表現最好的品種,因此煤炭、有色等公司的利潤表在此時通常在此時大幅改善,因而推動股價高企,即出現所謂的煤飛色舞。而在蕭條期,由於食品飲料、醫藥等產品銷售的需求剛性和價格不敏感性(再窮生病也要吃藥),通常成為蕭條期下表現最好的行業。不同行業由於其需求彈性、供給彈性,客戶結構等導致在不同宏觀經濟環境下的表現各不一樣,這裡不再詳述。

第二步才是,我們所謂真正的行業分析。我們認為分析行業,最核心的一點在於其長期平均毛利率的形成驅動因素和變化方向,其中包含行業上下游的形成結構和變化趨勢,即管理學中常說的「價值鏈分析」。其他諸如資產負債結構、行業細分結構、格局等都是價值鏈結構在特定背景下的結果,之後會舉例說明。

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提出的價值鏈模型,我首次聽說這個模型是在CPA考試的戰略與風險管理這門課程中。

上圖是價值鏈模型的基本模型,它最初用於幫助企業分析企業內部產生對外價值的產生來源。

波特研究價值鏈的目的在於幫助企業發現企業核心價值部門、根據價值鏈合理分配各部門利益、防止價值與權力錯頻導致的不效率。但我們同樣可以利用它幫助我們理解公司運行基礎、行業格局形成機制、利益驅動因素,以便幫助我們判斷公司的未來。

價值鏈模型建立後,其的使用被不斷延伸,現在擴展到全產業鏈。下面首先通過一個例子展示價值鏈在企業經營中的具體運行邏輯:

例1:蘋果手機價值鏈的分配結構

背景:我以前在研究一家叫銀禧科技的上市公司時,畫了下面一張圖,其中錢大是台灣零部件供應商,負責為蘋果提供手機殼,而興科電子是銀禧科技的子公司,負責為錢大的手機殼做加工。第一行括弧中的內容為該公司為整個價值鏈(蘋果手機)提供的核心價值。

iPhone的手機市場的總銷售額是市場對其認可的價值,一部蘋果手機售價6000元,從最上游到最下游每家公司都會從中分得其中的利益(附加值)。但決定附加值分配結構的是企業在價值鏈中的角色。

不論是台企高超的成本控制能力、軍事化管理帶來的品質保證、超大規模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富士康最終帶給價值鏈的核心競爭力是全球最低成本下最高的品控,這個能力具有價值,但其價值的貨幣化需要載體。這個載體可以是蘋果也可以是華為、HTC等等。

在富士康和蘋果之間,為什麼3300到6000之間,蘋果分得了2400,而富士康只獲得了300元。關鍵在於如果合作對象發生遷移,你是否有能力保持你大部分的收益。

為了理解這點,我們假設蘋果和富士康談崩了,各自拆夥另找合作對象。現實中,大家短期都會經歷陣痛,蘋果陷入產能瓶頸、品質下降、成本上升,富士康遭遇產能利用率低下、固定成本無法攤銷入產品,新進入廠商認證期等等問題。但陣痛結束進入長期穩態時,富士康發現市場裡邊際上最好的廠商能給他的價格還是300元。因為華為、小米的高端手機只賣3000元,你賺了300元10%就要了他很大一部分利益。而蘋果手機不用富士康依然可以賣6000元,因為蘋果手機的價值中有穩定的IOS系統、方便的App store、高性能相機、高於平均的質量等等,消費者願意為這個整體買單6000元,而富士康只貢獻了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合作對象遷移後,依然保持在自己手上的就是該企業提供的附加值,即在價值鏈中取得的超額收益。

當然,實際運行中這裡面還有短期經營粘性、產能和市場容量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考慮,但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再展開。

企業產品的不可或缺程度(壁壘)、所冒風險、競爭結構等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行業壁壘)決定了其在價值鏈中應當分得的價值。而分析上述因素分析價值鏈最有效的工具也是邁克爾波特大師提出的波特五力模型,即

1.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2.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3. 新進入者的威脅

4. 替代品的威脅

5. 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

這裡不再詳細介紹,下圖大致介紹了影響波特五力的主要因素。

這裡是我本人在分析時通常使用的我自創的波特五力的不可能三角:銷售增長、毛利率水平和五力變化趨勢

當公司的五力能力總體趨向於減弱的時候,公司不可能同時保持銷售和毛利的增長。

當公司的五力能力總體趨向於增強的時候,公司銷售或毛利率起碼有一個是增長的。

其實這裡面隱含的假設就是五力的增強會提高公司業務整體的毛利水平,而毛利=銷售額*毛利率。

我個人由於工作原因,曾有幸為大家熟知的快消業全球top2、台灣食品飲料三巨頭中的兩家和某知名上市快消品公司提供過財務報表審計服務, 對快速消費品業的行業情況及業務模式比較熟悉。我們下面就先舉一個行業性的例子來說明價值鏈和波特五力在實務行業分析中的運用。

例2:從分析快消品報表結構產生的原因到中國市場快消業巨頭業務下滑的必然性

一個典型的大品牌快消品公司的利潤表結構大概是這樣的:

體現為非常高的毛利率和非常高的銷售費用率並存而且比率穩定,公司凈利潤的增長彈性高度取決於銷售收入增長率。

要理解行業這個報表模式首先需要理解行業的核心驅動因素,高毛利的來源在於公司建立的品牌認知和渠道優勢。因此在高毛利的前提下,銷售額的增長對業績的貢獻彈性非常高。

但由於以下原因:

1.由於消費品和人的主觀感受有很大關係,科技帶來的提升主要體現在質量而非體驗提升,但只要符合國標,消費者不會快速認知這部分價值,質量是不會被納入產品定價體系的

2.產品成本主要由原料構成,通過技術降低成本餘地不大

3.快消品想通過技術革新達到像手機等科技產品之類的體驗改變非常困難,主要的產品研發在於推出新潮流或新概念(例如:牙膏的香料不同、磨料不同、抗菌成分不同),而這依然很大程度依靠營銷投入

從行業屬性上來說,快消品並不是一種高度技術集中型的行業,公司投入研發費用的比例都非常低(如:伊利集團2016年收入600億以上,研發費用大約0.8億)

其他內部費用節約帶來的收益提升不可持續,因而,最直接和幾乎唯一提高凈利潤的手段就是通過搶佔渠道和廣告支出來搶佔市場。而佔據快消品報表很大部分的銷售費用的主要構成就是廣告費和渠道促銷返利。是這樣的商業邏輯導致企業的報表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在傳統渠道、媒體時代,巨頭投入促銷資金的模式非常簡單:

廣告控制方面:通過廣告中介與央視、衛視、地方電視,控制絕大部分電視台黃金段的收視時間,確保已有產品的持續曝光和新產品的消費者快速認知。讓消費者不斷產生想買他們產品的意願(商品曝光能力)。

渠道控制方面:將渠道分為KA(超市)和dealer,將產品鋪設於所有渠道最顯眼的貨架或堆頭,鋪設大量的銷售人員通過現場掃店的方式確認產品在各個渠道的補貨、損壞、過期等情況。讓消費者想買他們產品的時候一定能最容易買到(商品可得性)。

由於只有巨頭擁有足夠體量的能力和資金去佔領黃金收視段、將自己的產品鋪設在貨架中離地面1-2米的黃金貨架段。而他們過往和渠道、電視台的合作已經讓他們建立起合作慣性和採購規模效應,新進入者的成本非常高。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就可以充分理解,在傳統渠道、媒體時代,快消品巨頭的護城河(行業進入壁壘)是多麼高,多麼不可能被小快消企業打敗。

而現在這些大型快消品公司的收入從2013年開始都陸續陷入了負增長的困境,我們也很容易從行業結構分析:

從中國的消費結構來看,消費者的購買力這段時期其實依然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因此並不是中國人消費減少了,而是中國人不再消費巨頭的產品了。為什麼?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互聯網衝擊了快消業巨頭賴以維持市佔率的上述兩大法寶,這個結論好像很容易得出。但如何衝擊,為何是必然結果,恐怕不是每個人都答得上來。我們下面一起從價值鏈的視角來看看:

從廣告角度,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幅度擴展,從電視、報紙媒介擴展到視頻網站對巨頭來說都是可控的,畢竟可以理解為多了為數不多的幾個渠道,只要花錢砸、建立穩定合作依然可以控制。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門戶網站時代、視頻網站興起時代,快消品巨頭並沒有出現頹勢。但微博大V、微信公眾號、自媒體、網路直播等分散化渠道成千上萬計,而其針對的用戶群體高度分散化,當媒體的門檻下降到巨頭無力控制的時候,消費者在自己的首頁接觸、了解的將不再是黃金段電視劇間隙插播的海飛絲廣告,而是微信公眾號、微博大V、知乎大神推薦的網紅洗髮水和海淘零食。

從渠道角度也是一樣,對於天貓、京東、1號店等大渠道,其實巨頭依然保持著絕對的掌控力。下圖是天貓洗髮水搜索結果,這就是網上的虛擬超市貨架:

但對於各渠道大V分流的微信、微商等渠道,大廠商無力全面滲透。而隨網商高速發展的快遞行業把渠道最後的便利優勢打翻在地。

互聯網帶來的媒體分散化重創了高頻消費行業快消品巨頭商品曝光能力的護城河,渠道分散化、網購、快遞的發展降低了巨頭消費者對商品可得性的護城河。行業壟斷壁壘的下降導致巨頭的市佔率下降,這是一個必然事件,消費品巨頭的衰落其實是行業分散度提高的體現,而不是行業衰落的體現。從價值鏈的角度,快消巨頭的上游價值鏈未受到明顯損害,而自己原有的壟斷超額收益縮減,因此整個價值鏈收縮的時候,縮減的主要是巨頭的這部分附加值。

這時有人恐怕要跳起來說了,小rain哥,你的結論好像不具有普適性。像伊利、茅台、五糧液等企業,這兩年可是業績累創新高,照你的價值鏈理論好像講不通。大家不要急,有關乳品和酒類行業有其特殊性,我們需要更細緻的分析。

乳品類:事實上近年全國的主要增長點幾乎都在於液態奶,其實奶粉類業務和其他快消品一樣也在下降。那關鍵問題其實在於液態奶為何反趨勢增長?

我認為主要是由於液態奶和其他商品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的行業內銷售依然大幅度依賴於傳統渠道,因此行業集中度並沒有下降。而導致其銷售渠道沒有分散的核心原因在於液態奶必須的冷鏈運輸的壁壘依然沒有打破。雖然小廠商商品曝光能力雖然提高,但由於快遞無法解決冷鏈運輸,消費者依然需要依賴傳統和商超渠道獲得商品,因而其護城河依然較為強大。大廠商延續了原有的增長邏輯,沒有受到電商實質意義上的衝擊。同理,美國市場中電商對快消業巨頭的衝擊沒有那麼大也是物流成本的原因。

理解了這點,我們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如果盒馬鮮生真的能做成,我們應該準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賣掉手上的伊利股份。

白酒類:首先,業績良好的只是高端酒,低端酒的消費市場和其他快消品沒有本質區別。中國酒類市場存在其特殊性,受飲酒觀念影響,新品的市場接受慢,因此網路新品牌接受度不高。其他消費品隨消費升級帶來的國外高端商品替代國內商品由於口味等天然壁壘不存在。消費升級只能在原有市場原有產品間進行,其進行的模式就是結構的再分配,即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的遷移。從消費場所來看,與冷飲類似,高端白酒在外消費較在家消費要遠勝,現場渠道(酒店消費)受電商渠道侵蝕的風險較小,因此越是便宜的在家消費的酒越慘,而越是貴,在外消費的受到的酒影響越小。

正是高端白酒和鮮乳品本身的特點又構建了他們獨有的市場壁壘,因而可以繼續維護其格局而享受高成長。

例3 某海外小家電上市公司業績驅動因素分析

我在曾經的回答中提到了我以前分析的某家上市公司,傳送門如下:

如何閱讀上市公司的年報?有哪些較好的方法? - 知乎

不高興長篇回答的朋友,這家公司的分析思路總結如下:

背景:小家電貼牌代工商,價值鏈中承擔生產、部分設計的職能,議價能力較弱。公司毛利率持續升高,調研後發現行業毛利率持續升高。

分析:小家電整體價值鏈未發生明顯擴張(小家電終端價格沒漲),說明代工商在侵蝕品牌銷售商毛利,毛利率變化趨勢與議價能力變化趨勢不符,出現矛盾。

調查:進行毛利率形成機制研究:銷售、採購定價機制,對銷售單價、成本、匯率進行敏感性分析,對公司解釋進行同行業驗證

結論:行業實際的平均毛利率為16%(和議價能力相符),短期毛利率高企至23%是凈利潤增長40%+的主要原因,但這是由於一年一度的長協價中預估的匯率變化與實際匯率變化出現差異,因此毛利率變化的驅動因素取決於人民幣貶值是否繼續超預期。因此持有這隻股票必須高度關注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變化趨勢。

短期供求因素影響:

剛才提到,價值鏈確定的是一個行業的長期均衡毛利水平,但細分行業內部的影響(如小家電公司的匯率、產能不足行業的供需)可以決定其短期毛利率,比如手機後蓋的鋁合金加工行業,其本質與射頻器件加工的精密鋁合金加工無本質區別,甚至生產工具都是CNC數控機床,但站在2016-2017年兩個細分行業的毛利率一個30%、一個20%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於目前手機鋁合金外殼的需求從高端機下沉到千元機的時候發生的短期供小於求導致。

但這些因素還是要回歸到價值鏈框架來看,從行業技術層面來看鋁合金後蓋並沒有非常大的壁壘,而且在行業分析時我們看到大量公司正在湧入這個行業也印證了這點,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非常高確定性的結論,即手機後蓋行業的毛利率會在1-2年後確定性下降,再結合智能手機銷量增速放緩,5G通訊技術對金屬殼的不友好和陶瓷後蓋良率的提高etc.鋁合金後蓋行業即將見頂的結論就呼之欲出了。

價值鏈模型的缺點:

只能局限於行業內部進行判斷,偏向於靜態分析。對於上下游供需趨勢的變化缺乏前瞻性,對外部替代品的研究也不深入。因此,價值鏈分析必須建立在宏觀和行業總體背景研究的前提下進行,同時需要密切關注商業環境的變化。

其他的行業屬性分析:

除了最核心的價值鏈分析外,我們還要關注行業所處生命周期、行業結構、業務模式、報表結構、稅務結構、客戶結構等等相關因素的情況和成因以及變化對未來數據可比性的影響,尤其在需要做盈利預測的情況下,必須細化到函數的對應關係。比如:

稅務結構:

1.(汽車、白酒行業)營業稅金附加中整車廠行業消費稅是按金額(元)徵收而白酒行業消費稅按銷量(斤)徵收,做預測模型需要依賴不同數據源

2.(房地產行業)房地產企業的預售未完工房屋收入尚未計入利潤表時就需要進行所得稅費用預繳,應交稅費中應付所得稅餘額的超額增長可能代表尚未確認進入利潤表的預售收入

3.(所有採用中國會計準則的企業)營改增後原本計入營業稅金附加的營業稅轉變為增值稅,但增值稅是價內稅,不計入利潤表,直接影響營業成本即毛利率。因此2017毛利的同期可比數據應該是2016毛利-2016營業稅及附加中的營業稅

報表結構:

1.某些特殊行業由於對下游具有超強的議價能力,預收賬款很多,研究諸如貴人鳥、同花順、五糧液、茅台等必須知道預收款與未來收入確認的節奏影響因素

2.某些訂單型行業的企業普遍存在前一季度的存貨餘額和下個季度的收入呈現函數關係的情況

3. PPP行業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收入產生能力的關係

4. 造船業普遍低毛利因此採用高槓桿財務槓桿增厚ROE,低毛利是因,高槓桿是果,而非相反

5.高速公路企業的折舊成本和財務費用比其他任何利潤表項目都要重要等等

上述提到的情況不可能列舉所有可能遇到的行業屬性,甚至可以說只提到了非常少的一些特點。但針對任何新的行業都應該站在價值鏈的基礎上去了解並思考行業靠什麼賺錢,怎麼做。這些背景信息可以給我們一個相關行業背景下業務、財務數據的合理區間範圍,同比增長的合理基數對象或基礎,以便我們繼續深入進行對於公司、個股的分析和判斷。

Rain的金融投資漫話:

如何確定未上市企業的利潤真實性? - 知乎

如何閱讀上市公司的年報?有哪些較好的方法? - 知乎

你知道哪些隱藏的財務數據造假細節? - 知乎

擁有審計背景的人才去券商投行做項目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在做投行業務的你是如何看待事務所轉來的同事? - 知乎

如果喜歡,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泛舟聊投資


我總覺得吧,在搞清楚如何讀懂行業之前,我們首先還是需要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做這份行業分析。其實就我看來,不同的陣營因為自身利益不同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比如券商研究所的對外研報,其行業研究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強烈買入,推薦買入。其原因就在於良好的預期多多少少能促進閱讀者的交易次數,從而提高券商的手續費收入,幫助券商盈利。再比如VC行業,上市公司,財務性投資基金和產業基金又會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因為自身業務陷入增長瓶頸而希望通過收購一家比較新型的相關行業初創公司來增加上市主體的利潤增長點。因此可能在做分析的時候更注重於這家初創公司的講故事能力;而財務性投資基金因為會更注重拿到便宜的票和2到3年後的退出問題,在行業研究的時候會更注重估值和未來三年的業務收入的穩定性;至於產業基金可能會更注重初創公司5到7年後的市場佔有等等。再比如還未入行,在很緊張準備面試的學生,行業分析可能應該更側重於你思考的廣度和基於事實的推論,廣度能證明你的熱情,基於事實的推論能證明你的邏輯能力。

廢話有點多但確實我覺得金融市場里好多對問題的認知取決於你屁股做在那條船上。回過頭來說行業分析。我盡量多說說作為買方的行業分析。因為買方去看一個行業的目的是用自己的錢去得到回報,風險自擔,因此在多數情況下是最真實的行業分析。

行業分析往往推薦從個人熟悉的行業入手。為什麼?上面有許多人提到了真正了解一個行業需要廣泛的去了解這個行業裡面的人。而對於大多數非機構的人來說,一個陌生的行業你能去認識這個行業里的人的可能性不高。而且你可能需要對這個行業有一個長期的感覺。這個感覺可能就是,這個行業里最好的產品會是怎麼樣的。比如本人在看的手遊行業,雖然可能研究的不深,但是因為玩了十多年的遊戲,一個遊戲好玩不好玩,平衡性怎麼樣,玩了三十分鐘會不會繼續玩下去,我基本上能在半天內得到一個個人的判斷。有時候這樣真的很有效率。

明白了自身地位,選擇了資源相對比較多的行業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第一步的行業研究了。第一步很簡單,看賣方研報和相關新聞,搞懂所有你碰到的行業名詞。賣方研報雖然結論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但是不得不承認,在賣方研報中,券商和諮詢找的數據的體量和準確度還是非常牛逼的。這個過程也不是瞎看,我覺得看的過程中心中一定要有這麼幾個點要抓住,首先要明確你研究的行業的範圍,是在中國範圍內,還是北美,還是怎麼樣。第二個要大概對大量新聞,研報中出現的高頻內容有所了解或者叫有所歸納,比如我看手游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在說手游的水很深,那麼在我繼續研究下去的過程中,我必須把為什麼手游水深,誰造成了這個情況,具體是怎麼樣水深等等問題搞清楚。至於這些研報和新聞需要看多少?速成半天真的有可能,但是投資這個行業沒有星期天,真的想好好了解這個行業,搭上一輩子的時間看吧。

第一步做好以後你肯定對這個行業有所了解了,自然也有很多細節的問題你需要定向了解,當人工爬蟲(話說紅榕人工爬蟲就是我=。=)。但是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比如手游為什麼水深,多多少少你只要提出了問題一定能找到大概的答案。我個人在第二部必須做的一件事是(其實往往在第一步大量閱讀中已經做好了),把整個行業產品的過程在紙上走一遍,比如手遊行業,源頭CP也就是遊戲開發商開發遊戲,然後CP們會把做好的遊戲交到遊戲代理商手中,遊戲代理商又會和遊戲渠道商合作,遊戲渠道商會把這個遊戲放到自己的充滿流量的安卓或者IOS平台APP上去。這個過程可以省略代理商和渠道商,因為很多牛逼的CP直接自己幹了代理和渠道的事情。了解這個過程很重要,因為你要通過對這個行業產品流程了解確定誰是這個行業里具有話語權的陣營

搞清楚誰在行業里具有話語權或者決定權非常重要,比如手遊行業就是渠道商最牛逼,為什麼?因為比如騰訊能直接把大量的用戶流量導入一個他們推薦的遊戲中,而在手遊行業,誰有流水誰就是爺爺。渠道商因為離用戶流量最近,同樣的兩款遊戲就因為有他們的推薦在流水上能有巨大的區別。因此渠道攜用戶已令諸侯,是整個手遊行業未來行業格局的領導者。舉個例子比如手游IP這件事,為什麼IP會火?對大型網路遊戲而言,IP有那麼重要嗎? - 手機遊戲在這個問題下會有許多的答案。但是從我的觀點,結合行業話語權的思維來看,我的行業分析在這個點會認為:IP是渠道商建立起來的行業壁壘。為什麼這麼說,當一個行業到了成熟期,往往會出現幾個寡頭相爭的局面,而寡頭是不希望有太多的後起之秀來分享自己的蛋糕的。那麼他們必須使這些來吃蛋糕的人在打算來吃蛋糕之前覺得成本大於收益才能制止他們的行動。我們知道整個手遊行業的產品進入是取決於CP也就是發開商的。當一個重量級IP在行業內變的無比重要的時候,CP再做遊戲時就得認真考慮是否要把IP加入自己的新遊戲中。但是一個重量級IP的價格又不是普通CP承受的起的,那麼CP在考慮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做這個遊戲的成本可能會上升至千萬級別,但是預期回報的風險很大,那麼CP有可能更本不會來做這個遊戲了。那怎麼辦,我們在一些新聞中能看出一些端倪360手游IP年戰略合作項目啟動 開放IP給開發者。像360,騰訊等大型渠道商,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把頂級IP收入囊中,然後和這些新來的CP說,有IP手游的成功概率大,這樣吧,我拿我的IP和你合作,你跟著我玩,有錢我和你分一點。從這裡我分析出,通過對IP的控制,渠道商築起了行業內話語權的圍牆。所以最後在我的行業分析里我會得出,這個行業因為渠道商的強勢地位,行業格局變化在一定時期里不會有太多變化了。這就是基於第二點搞清楚誰在行業里具有話語權的行業分析。

(明天再寫了。。。好累啊)


初到金融行業做行業分析會很迷茫,很多人會走彎路,金融行業珍重懂行業的不多,大多聚集在一級市場,例如股權投資機構(天使VCPE)、券商更多的是把一個故事講得合理與完整,所以我記得我幫我的領導寫一篇關於金融行業建議反饋時,領導當時強調一句一定要寫亟需既懂行業又懂金融的複合型人才。可是作為一個沒怎麼在行業內或大企業待過的剛畢業沒超過5年的行業小白怎麼進行行業研究和行業分析呢?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方法,這個方法基本上可以讓一個行業小白,變成一個比行業內一般專家更厲害,段位基本在行業內企業中層到高層之間的水平。

1、行業資料讓你具備行業對話基礎

最早帶我入門的領導曾告訴行業研究是風險投資人根本之所在,然後我就天天拚命看報告、看書、看新聞,日子長了發現自己有了吹吹牛的本領,但是對行業還是一知半解,一遇到行業專家都不夠自信了。

在後來的逐漸摸索中,我發現做行業分析首先得尋找行業研究素材,然後大量閱讀,才能夠具備與一個行業對話的基礎。

宏觀的行業資料:這個最好的資料來源是券商與研究機構的科研報告,但是這些報告也都是來自一些沒怎麼在行業內待過,大多和你年齡相仿年輕人。其次是行業專業網站,比如關於互聯網的有36kr, 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有網貸之眼,關於O2O的有億歐網等等,最全面的材料還是一些行業專家或精英出版的經典書籍。大量去閱讀吧,梳理行業框架與數據,分析行業的特點、現狀、模式和發展趨勢,適當的應用下PECT、五力模型等方法論,哦,真的有些不一樣了。這樣也僅僅是具有和學者型行業專家對話的基礎。

企業資料:這個最好素材莫過於行業典型企業的資料了,有人問企業都保密,錯了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一般都會上市,去看他們的招股說明書或公開轉讓說明書,外加年報等,對一個企業梳理和分析立刻變得很清晰,長期積累後,基本具備了和行業內實用型專家對話的基礎。

2、關鍵還要認識人

要去認識行業內的人,最好做成朋友,這樣才能真正的了解行業的很多真實的現狀和秘密。怎麼樣去認識行業內的人,進入到這個圈子呢,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參加行業聚會和個人SOCIAL了。

行業峰會要靠個人去不斷挖掘和尋找,另外就是不斷去social,甚至變為一個social animal,不斷的去聊行業事情,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考驗人邏輯分析、記憶與社交能力的時刻,去36Kr 搜索social animal這個辭彙吧,我記得裡面有篇不錯的文章在介紹一個投資人如何去滲透進入行業。

最後就是要認識行業內的關鍵人,其實真正懂和看透一個行業的人是不多的,或者只有極少的人能看得全看得透一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在SOCIAL的過程中,關鍵是要挖掘到關鍵人,和關鍵人去交流你的疑問。

做到以上兩點基本就可以做好行業研究與行業分析了,我說的這種行業研究與行業分析是真的實在的看透一個行業,而不是學院派的理論分析與研究。

那風投又是怎麼分析行業的呢?

(一)行業分析

投資人在投資前,一般會對各個行業進行梳理與研究,這個研究主要就在看行業的環境、政策、現狀、發展趨勢和成長性。

投資人選擇一個關注行業,最關鍵因素是行業的成長性與發展空間,其次是行業的風口時機,而行業環境與政策也可能會讓投資人選擇或放棄一個行業,所有分析是以邏輯分析為基礎,最終導向是否要投資這個行業。

行業邏輯分析: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為什麼由這個行業來做,未來這種邏輯一直會成立嗎?了解這個行業的前世今生,並問一下,為什麼是這樣的,這就是行業邏輯分析。例如,對人生老病死的行業(包括母嬰、教育、婚嫁、老年市場、醫療、大消費等),一直是投資人非常關注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邏輯在於這些用戶群體基數大,強需求,伴隨人的一生,這些粗線條的分析基本上已經足夠讓投資人對選擇這些行業進行判斷,當然大行業往下還有細分行業,對每個細分行業還要進行進一步的邏輯分析。

行業的環境: 宏觀環境與行業的分析說到底主要還是對行業的環境、政策、現狀、發展趨勢和成長性的分析。宏觀環境分析:PEST分析方法是分析宏觀環境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論。拿社會化新媒體營銷行業舉個例子,在政治環境方面,社會化營銷以事件營銷為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會有觸及國家媒體安全底線的風險,在經濟環境方面,經濟轉型升級,尋求更為高效、精確的營銷模式,在社會環境方面,互聯網生活以變成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長時間的事件營銷容易讓大眾疲勞。在技術環境方面,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化營銷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平台,但同時這個
行業內技術只是基礎,核心是渠道、模式與創意,目前技術並未發展成為社會化營銷核心,不排除未來藉助技術大幅提升該行業的可能性。

行業的政策:針對不同行業,政府都會出台不同的國家和地方政策,國家的戰略決策對行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代表一個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也是決定一個行業能否成為風口的關鍵因素,在看行業政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國家的對該行業提前透露出的態度或信息進行預判,比如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當總理前往前海和杭州關注小微銀行和互聯網銀行時,這就是一個行業政策關鍵信號的釋放。

行業現狀:行業現狀重在分析行業特點,模式和典型的企業。比如在互聯網金融行業,行業的特點是技術門檻不高,企業多且散,行業龍頭行業佔比較小,企業數目快速擴張,但市場競爭在2015年進一步加劇,大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退出行業,但同時又不斷有新的進入者。

對一個行業現狀分析要勾勒一個行業的行業樹與行業數。對大行業和子行業進行不斷分解即可勾勒出來行業樹,如果再填補上數據,就構成行業樹,如果對於一個大行業進行一番勾勒,基本對一個行業的概況也就瞭然於胸了,這個一個投資人的基本功。

行業發展趨勢、成長性與發展空間:這個分析往往是建立在行業的邏輯分析、環境政策分析、現狀分析基礎之上的,當對前述行業分析都做充分之後,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成長性與發展空間基本就形成了。行業發展趨勢、成長性與發展空間是投資人選擇一個行業的根本因素,所以投資人是投行業、投預期、投風口。在預計一個行業馬上要成長起來之後,要提前進入,但又不能提前的太早,這個也就是所謂的風口。以電視遊戲行業為例,之前電視遊戲行業受國家政策管控,不大可能有機會,隨著自貿區政策及電視遊戲政策放開,在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條件。另外電視盒子產品藉助安卓平台快速發展,為電視遊戲發展提供了平台與技術基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倒閉各大地域廣播電視台開始轉型,電視在變弱,但是其現存的用戶量與需求使得電視遊戲仍然存在一定機會,但電視遊戲又分為重遊戲、小遊戲、中型遊戲,在線遊戲,單機遊戲,VR遊戲等,到底哪種代表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呢?這又要針對每個子行業進行進一步的行業分析,最終基本也就能確定哪個適合投資人來關注,未來會具有較好的成長性。


行業的經濟周期,行業的生命周期,行業的產業鏈,行業的競爭格局,行業的政策環境,行業的供需分析,行業的宏觀環境。企業的議價能力,企業的競爭對手,企業的財務狀況。價值核心等


聽說過研究員悖論嗎?一個研究員,如果他的研究在概率上是顯著有效的,那他為什麼不自己投資而要把自己的研究公之於眾呢?

那事實上有那麼多的研究員,也就是說從整體上看,研究員通過出售觀點獲得的平均收益要大於使用觀點獲得的平均收益。那麼站到購買研究的投資者角度,不就意味著投資著購買觀點所支付的平均成本要大於使用觀點帶來的平均收益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行業啊。一群最聰明的人聚集在一起卻不一定構成最理性的整體。


  • 行業分析以及商業分析的基本方向?

(1)基本狀況分析


基本狀況分析囊括的點較多,諸如:行業發展的歷史回顧、行業發展的現狀及其格局、行業的市場容量、行業的毛利率等等。

(2)一般特徵分析

一般特徵分析主要是分析兩類,一方面是市場類型的分析,另一方面是行業經濟周期的分析。

(3)行業結構/供需分析

行業機構分析,即分析市場競爭以及壟斷程度,通常將市場結構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完全壟斷市場。行業供需分析即對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的分析,分別為:市場進入者、市場替代者、市場供方、市場需求方以及行業內的現有競爭者的分析。

  • 影響行業景氣度決定性因素

(1)需求

  社會需求促進著行業的形成,需求的的穩定和飽和推動著行業的發展,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需要。需求的總量決定了行業的規模,需求的性質決定了行業的性質。

  (2)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是廠商生產新產品以滿足社會潛在需求的關鍵。技術進步一方面創造新產品、開拓新領域,從而使新產業不斷出現;另一方面也創新工藝,推動現有產業的技術升級。當今世界上許許多多的產業都是技術進步的結果。

  (3)政府的影響和干預

  政府的影響和干預本身就是經濟規律的一部分,一般通過法律手段、經濟政策、計劃指導、行政手段等對行業進行干預。政府影響和干預的產業主要有:自然壟斷性產業、公共運輸業、和關係經濟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產業等。

  (4)社會習慣的改變

  社會習慣對關係經濟增長的消費、儲蓄、投資、貿易等諸方面產生影響。如大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則推動了環保產業的迅速發展;再如在國際交往中逐漸被接受的超前消費觀念,對許多產業(如房地產)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行業的運行狀態分析

結合行業,大體可以將行業分為三類:

(1)增長型行業:

比如最近十幾年的計算機行業。增長型行業一般在經濟高漲時,發展速度高於各行業的平均水平;在經濟衰退時,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小,容易走出自己的獨立「行情」。

(2)周期型行業:

比如快銷類行業、耐用品製造業、旅遊行業等。周期型行業的通常運動狀態與經濟周期緊密相關,畢竟沒錢旅遊的時候可以去周邊的公園去逛逛對吧。

(3)防守型行業:

比如食品業、公共事業、醫療事業等,防守型行業的經營狀況在經濟上升和下降階段都比較穩定,公司的盈利水平通常也比較穩定。

  • 行業生命周期及其特徵分析

(1)行業幼稚期

當一個行業剛剛誕生,一方面只有少數的投資公司會投資新型的行業、另一方面因為大眾對新興行業缺乏全面了解,所以新型行業一方面難有較好的盈利,在市場上也難得形成市場的規模化。

  (2)行業成長期

在這個時期,企業的生產技術逐漸成形,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融資能力等都得到較好的發展。一般從這幾個方面可判斷企業的成長能力: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度、企業的生產技術能力、產業的關聯度、市場容量等。

  (3)行業成熟期

在行業成熟期,行業市場通常被少數資本雄厚,具有先進技術的大企業佔據了主導地位,整個市場的生產布局以及市場份額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趨向於穩定。行業的成熟期一般都有如下特點:企業的產品趨向於成熟,生產技術趨向於成熟,產業組織趨向於成熟。

  (4)行業衰退期

當經過長時間的成熟穩定之後,市場由於大量替代品的出現,原行業的市場需求開始逐漸減少,產品的銷售量也開始減少,銷售量的減少刀子廠商數目的減少。最後呈現出整個行業的蕭條景象。


風投和券商側重點不一樣,風投介入時機較早,研究會更偏重超前的「眼光」和「發覺」,而券商研究員主要服務於二級市場,做分析的目標更側重於「發現」和「挖掘」。在此拋磚引玉,分享一下我做二級市場行業研究的一些心得吧。

首先,行業大方向的了解。此處避不開周期判斷,每個行業或長或短,或大或小都是隨著周期大趨勢進行波動的,今日星光燦爛的房地產和昔日風光無限的鋼鐵產業,在研究員的眼裡本質都是一個區間內往上沖的曲線而已。

這是個科學問題也是個玄學,如果有人能鐵板釘釘地說,某某行業處於周期拐點了,給你做了投資建議,恭喜你,遇到騙子了。

既然如此,周期有何研究的必要?這就是研究有別於普通人拍腦袋的核心思想——假設+驗證。事先收集了很多層面的信息,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研究出邏輯,並匯聚形成結論,後期再繼續跟蹤、驗證或推翻前期的研究邏輯。此處其實隱含了一個條件:趨勢的形成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否則如果白雜訊一樣,研究再多也不如叫華爾街的猩猩過來扔飛鏢,好在,人類是理性動物,行為都會有連續性,所以只要高度足夠、視野足夠,就一定能夠感受到周期(什麼是高度不夠呢?xx股票,明天會漲嗎?),所以,核心在於視野、思想的高度和維度

所以在整個投研過程中,佔據最多時間和精力的反而是最基礎的資料的收集,整合與提煉上,我們在做的,就是藉助機器智能化提高人研究高度與廣度的工具,其本質特點是將人類從、初級、繁重的數據彙集,展示,關聯等體力活中解放出來,將精力聚焦在假設,聯想,推演等行為之中。

炒股的人,當我給出下面這張圖,當你看到6月份那一根直上雲霄的柱子,你想到什麼了嗎?

做傳媒行業研究的,如果將每一部電影都以如下方式呈現給你,你還能感覺不出來行業是上升還是下降?

房地產我就不多少了,給你豐富的數據,裡面詳細標註了拍地分布、樓盤分布、開發商分布等,「開了上帝之眼」的感覺會躍然紙上。

看完行業再細挖個股。如果公司高管能「告訴你」他們要搞事情了,你是不是也想跟著揩油一把?

這還只是初級的互動式界面,配合著「增發」、「增減持」、「收購」等公告一起看,後面我就不多說了,懂得自然懂:

總而言之,學「三體人」,用降維打擊,充分利用工具,將人和動物的區別再提高一個level。

以上所有數據及截圖來自蘿蔔投研:體驗【蘿蔔投研】


券商的分析核心在財務分析(包括估值),風投的分析核心在於未來趨勢,就中國來說就是借鑒美國當下的狀況。


其實根本不用分析,國內的券商研報找兩個高中生對著模版能把幾乎所有行業寫一遍...


PS:對商科求職有任何困惑,歡迎私戳!樂意為大家答疑解惑!

做行業研究,報告分為兩類,行業報告和公司報告。

?(一)行業報告

?1. 行業投資策略(一般按季度出)。

?2. 主題報告(依據投資主題而定,收益標的,比如國企改革的專題)。

3. 行業總結。

4. 細分行業投資機會等。

(二)公司報告

1. 首次覆蓋報告(一般非常細緻)。

?2. 後續跟蹤覆蓋報告(向市場傳達信息,比如一些公告、股權激勵方案、條款的點評)。

3. 季報中報年報。

?4. 上市公司收購。

5. 重大重組等。

(三)案例:?

主題報告:新型基建概念

15年八月初才被提出,值得做一個新的投資主題。

一般提出新的東西,寫作思路是:?

一、 先介紹基本概念及其差異和優勢

二、 分析對比該主題在國內外的發展階段、現狀

三、 主題的驅動因素(在這裡是政策,包括中央和地方,涉及投資規模等等),同時核心因素還包括資金來源,以及產品的盈利模式等

四、 行業授意的標的,因為新的行業概念會帶來一部分新的市場空間,什麼樣的企業能拿到這個市場訂單,最終要落實到該企業的盈利水平、是否具有相應資質以及經驗,從這 個角度分析最授意的標的,給出投資建議。

(四)報告撰寫要點

1.搭建提綱,思考需要的材料及圖表(案頭工作)

比如一些政府的政策性文件、國外的行業資料。

2.調研能夠承做這類工程的公司,了解這類項目的競標歷史、運作模式、市場需求。

(五)主題報告要求

1.撰寫速度較快,新的概念很容易受到市場的追捧。

A股市場行情反應會非常快,一周就可能漲很多(當然後期也存在反覆炒作)。

2.深度報告最好也緊跟在一周之內放出。

(六)投資策略

先寫一部分行情回顧,然後是對接下來的投資主線進行分析(這裡存在較大的行業差別)。

同時行業策略主線思路一般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套路,?

使用案例內容:?

1.高景氣的細分投資領域。

2.寫一些PPP這塊主題性的投資機會

3.成功轉型的標的。

通過這樣的邏輯,找到最授意的公司並進行推薦。

(七)撰寫總結

對三條主線以及行業歷史估值水平的總結:

1.目前估值和歷史估值。

2.目前成長和歷史成長。

3.未來的增長能否支撐其估值等。

(八)策略報告的功能

?1. 梳理投資機會。

2.全年回顧以及未來的展望。

現在A股報告很多會寫出自己的創作風格,一般要根據證券公司合規的要求。

(九)公司報告

首次覆蓋報告研究公司思路:?

1. 把握公司基本面。

包括分析公司主營結構,判斷各個業務的空間、市佔率,業務勝出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 最後落實到公司訂單以及業務的利潤貢獻和可提升性。

2. 研究包括一些催化劑因素。

是指會在短期內為公司帶來估值的提升,估價還未被充分反映的潛在因素,比如對國企來說包括國企改革。

?3. 盈利預測。

分析公司未來的增長前景如何(一般會考察PE處於怎樣的水平)。

一開始會做一個總結,包括公司簡介、主營業務、股權結構等

此處國企和民企區別:

國企

比方說對於建築行業,包括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

國企一般關心集團的資產注入。

一是對於上市公司的市值在短期內有重大影響(一二級市場的市值差), 二是同時還存在長期的協同效應(比如共享銷售渠道、管理體系升級等)。

民企(催化劑因素)

1.由於改革起來更靈活,併購轉型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催化劑。

2.股權激勵。

?3.員工持股等潛在催化劑。

4.同時還有基於業務特性而不同的一些潛在因素。

同時還包括: 歷史發展里程碑、目前收入結構、歷史上的成長期、歷史上的相對收益表現、可比公司的 簡單對比、業務驅動力、增速預測等等。

賣方研究員時間分配:?

調研公司、總結研究心得並寫報告、報告反饋客戶(投資者)(路演),各佔三分之一。

PS:覺得我寫的不錯,歡迎點贊!有需要推薦實習的,歡迎私戳!


趕緊離開投資銀行的行業分析崗位。


【初入金融行業,如何進行實用行業研究與行業分析?】你問的「實用行業」的提法是不規範的,估計你說的是實業或產業。如何進行行業分析和行業調研,所有上述的回答都在不同方面談了這問題,我不在此一一贅述。我只告訴你一句話:對任何一個行業分析都是一個系統工程,決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非專業的機構所能勝任的。可行的辦法是,向專業的市場調研機構去購買行業分析報告。


樓主可以用下因果樹股權集市,裡面有很多使用的數據和融資信息。


賣方使勁吹水,亂改模型數據,只要結論好看;買方苦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嘔心瀝血。


看了回答的內容獲益匪淺,我決定對房地產行業按照錢糧衚衕的指導自己做一份行業分析報告給自己看看,嘗試分析下房價未來的發展,給自己積累點經驗


很多人從financial analyst做起。工作包括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匯總和報告,項目和部門的和企業的財務預算和管理等。Excel是最重要的工具。一些特別大的企業還有和專業金融機構相類似的工作。 如果你在大學畢業或MBA畢業後進入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工作,那麼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商業方案(business plan) 的可行性分析方面,包括閱讀方案,搜集分析行業背景信息,面試公司的管理層等 。


搞經濟必須先讀懂國家政策,必須先了解國家金融調控,了解華爾街美元行情,否則你所搞的行業就是死路一條!


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考慮,主要以下幾點

  1. 行業或產業競爭結構
  2. 行業可持續性
  3. 抗外部衝擊能力
  4. 監管,稅收待遇——政府關係
  5. 勞資關係:僱傭人才,晉陞方式,薪酬待遇,工作模式
  6. 財務與融資問題
  7. 行業估值水平


推薦閱讀:

在建築行業遇到過哪些奇怪的甲方要求?都是怎麼解決的?
風險投資從業者都是怎麼進入這個行業的?
如何看待現在的機械類研究生就業以後基本上都是在做一些諸如畫圖等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
材料學碩士畢業,找了份地產的工作,如何轉型?
提出辭職後,公司給加薪,要不要留下?

TAG:風險投資VC | 經濟學 | 職業規劃 | 行業分析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