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除了 CS 專業都很難找工作么?

補充一下,我是學通信的在英國,臨時想去美國但來不及刷GRE,所以應該只能去100名左右的學校。

之前也問了一些同學,說大部分人去了美國都轉了CS,可我還是想繼續學通信,所以有點擔心未來的就業問題。我的成績在英國可以上好一點的大學比如曼大(至少排名很好),這對回國之後會有些幫助,但我希望可以留在國外這在英國很難。可是如果去了美國將來找不到工作倒時再回國就太虧了。

感謝各位。


什麼專業在美國好就業?

【請勿轉載。若要轉載,請通過公眾微信(anadconsultant)轉】

美國勞工部就這一問題進行了非常詳盡的數據發布。他們不但統計了各個職業的就業人數、收入情況,並且還預測了這些職業在今後幾年的發展變化。以律師(Lawyers)這個職位為例,2013 年度全美一共有 592,670 名律師,平均年收入為 131,990 美金。預計未來 10 年內會增長 10%,和大多數職位的增長速度相當。

更多信息可訪問勞工部統計局網站: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但是,我認為對一個中國留學生來說,以上這些信息參考價值非常有限。因為對於留學生來說,律師並不是一個容易入門的職業。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等原因,留學生一般很難進入對溝通能力要求較高的行業,比如法律、金融、媒體等。留學生更多的是進入一些受文化和語言影響較小的行業,比如工程、數學、科學等領域。

那麼,美國勞工部有沒有發布針對留學生的就業數據呢?答案是有的。這個數據是由Foreign Labor
Certification 辦公室發布的。原始數據在這裡:OFLC Performance Data

由於原始數據較為雜亂,同學們可以查看一些經過第三方整理的數據,比如這裡:

Top H1B Visa Sponsor by NAICS Industry : 2015 H1B Visa Reports

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2015 年度一共有 518,361 個人遞交了
LCA申請(Labor condition application,同學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遞交工作簽證申請的一個步驟,這個群體實際上非常具有參考意義),其中有
262,925 個申請屬於計算機行業(Computer Systems Design and Related
Services),遠超排名第二名的諮詢行業(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nsulting Services),佔據了總人數的 51%。我們一直都誤以為很火爆的工程行業(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Services)其實僅僅只有 14,631 人,排名第四。

從以上數據我們看到,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從事計算機行業。接下來我們看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公布的一個數據: 2013 – 2014 年度,在美國學習的國際學生的數量為 886,052,其中有 65,291 人就讀計算機(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方向,佔比 7%。原始數據在這裡:2012-14 | Fields of Study

51%
與 7%,我想我們能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針對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可以稱得上是一枝獨秀。

那麼有同學要問了:我知道現在計算機專業就業不錯,那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呢?認真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了尋找這個問題答案的方法。是的,答案就在本文第一段。我們打開勞工部統計局網站(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以軟體開發工程師(Software Developers)為例,勞工部預計,將來十年,美國社會對軟體開發工程師的需求增長比例為
22%,遠超過所有行業平均水平(Much faster than average, 11%)。

所以,本文的終極結論就是:針對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計算機專業的就業一枝獨秀,並且在未來十年內,這個情況將持續發展。

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專業的就業情況,這裡,我僅將我個人的分析結論與大家分享,具體的分析過程就不再重複。針對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不同專業的就業前景排序如下:

第一梯度: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等

第二梯度:空(因為第一梯度和第三梯度差距很大)

第三梯度:信息系統,統計,會計,金融工程(不含金融學)

第四梯度:電氣、石油、建築等其他工科,數學,醫學

第五梯度:金融學,教育,設計

第六梯度:其他(純理論學科以及絕大部分文商科)

以上個人淺見,供各位參考。

另外,再轉一篇之前寫的文章,《CS 專業在美國到底有多容易就業》,鏈接:一隻留學顧問

附圖一張:


學文科,東亞研究,沒什麼特別牛逼的學生活動,也沒有獲得過獎學金,沒有學術獎項。畢業三個月找到全職工作公司給sponsor H1B(並且在前幾天得知應該是抽中了),工資當然跟程序員沒法比,但是跟同等情況下市場價比還是比很多大小公司都高的,而且大小老闆對我非常非常非常好,工作也有成長空間,每個人都很努力工作但是我們從來不!加!班!沒有亂七八糟的辦公室政治每個人都很好,至少都很professional. 我想了想我前世修來什麼福第一份工作就這麼幸運。在我進這家公司之前,LA downtown也有一家廣告公司錄取我,老闆人一看也十分nice,員工很好,感覺也是很好的公司也願意sponsor H1B,但由於我那時對紐約有執念就拒了。我周圍學建築的也有朋友找到了,也給sponsor,找的時候那可是相當努力啊,我們那個夏天就兩台筆記本面對面找工作。

之前也總聽別人給我潑冷水說你這專業不好找工作,可是我就是想要在這裡工作啊,而且我就是想要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啊(也有坑爹老闆給我發的坑爹offer被我殘忍拒絕了)。在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番折騰之後(這個找工作的故事如果過個幾百贊的話我再更新,還可以附上求職攻略,領英搭訕攻略,簡歷攻略,或者直接開個Live,雞血很多,毒雞湯很多,濃雞湯也很多),我總結這個問題其實你問的是工作找不找你,而不是你找得到找不到,努力找的都找到了,沒努力的等著海投offer來敲門的學什麼也不一定找到啊。回國也一樣。

尤其是想去大城市的同學,不投個一百份簡歷,去個五六場career fair,network十几几十個人都不能說自己努力找過工作。

其實現在找工作難,公司招人也難啊,難在找到合適的人,所以如果你能勝任,公司真的在乎sponsor嗎?我看聰明的公司不會在乎那幾千美金的。

所以說還是看自己努不努力吧,努力過了至少也不會遺憾,還會成長。

我的工作一部分是分析數據,但是對於我自己,偏偏就不要活成大數據,如果你相信自己足夠特別並且付諸行動,每個人都可以去做分子而不是分母。

說著說著變成雞湯了。但是如果你想幹了這碗雞湯,請做好以下準備:

被打擊的準備。

被拒絕的準備。

被不尊重的準備。

崩潰的準備。

失去自信的準備。

與拖延症戰鬥的準備。

做足功課去研究如何找工作的準備。

抓住一切有關的人去諮詢的準備。

拋棄自己吹彈可破的臉皮的準備。

認識到自己真正價值的準備。

接受自己的不足的準備。

相信自己的準備。

哭過糾結過絕望過最後擦乾眼淚振奮起來的準備。

最後,當你作為一個非熱門專業的人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時候,你就可以深深地佩服自己一下,然後拍拍屁股上的土,繼續前行咯。


每年接近90%的h1b給計算機專業的工作,剩下的別的專業分。


我學的PR and Corporate Communication,上周剛剛拿到offer。周圍學Marketing/Finance/Landscape Architecture/Accounting/Psychology等等專業的都找到了工作(特指可以sponsor H1B的工作),所以工作確實是難找的,但是並不是找不到,而且,誰說了CS就好找工作了???還不是努力提高自身實力以及找工作技巧最重要嘛。。。附上我的找工作經驗貼,大家一起加油昂。


又是新的一天哈哈哈,健忘的我想起來有一些東西忘了寫了呢,想要補全這篇文章好給更多人更完整的找工作體會。

首先,有人說我講話中英文夾雜太多了。Sorry昂,純粹是為了圖方便不是想裝逼。我學的傳媒,天天想著怎麼用英語跟美國人打交道,很多東西英語說起來最順口最有效率,要是看不慣的還是關掉吧。畢竟我只是想寫給真正想看的「在美國找工作的同學們」噠。而且知乎好像有很多這樣的討論,不妨多看看那些再來指責我???

為什麼有些人寫文章或聊天的時候中英文混合使用?

然後補充一點找工作心得:一定要趕早呀同學們!!!

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也沒想著要找工作。在紐約,怎麼才能不天天吃喝玩樂呢,答案是不能(圍笑 )。所以什麼是info session,networking event,career fair,coffee chat,follow-up thank you email,我統統不知道好嗎!更不要說recruiting season時候大公司們的timeline了,腦子一片空白,只想努力做一個food-blogger(然而兩年多過去了也並沒有成功,求關注Instagram昂 danniyaaaa,哈哈哈哈還能不能給自己打個小廣告了,我都沒有公眾號是不是)。咳咳跑題了,恩,所以,真的來美國念書,尤其是短短兩年的grad school program時候,一定要想好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以後想做什麼工作,然後一開學就是招下一年summer intern的recruiting season啦。summer intern給return offer給的超級多好嗎,請打破頭去跟business school競爭,不要讓華爾街技工學院的學生們鼻子仰到填上去哈哈哈哈哈哈哈。總之,sign up學校career center的郵件,讓他每周都給你推fulltime/intern 機會,然後找他們給你改簡歷,做mock,不要浪費了學費喲。

還有一點,我覺得對我來說有點醒悟太晚,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我保送上的大學昂,學的英語昂,大學四年仗著自己英語好晃蕩晃蕩就過去了,也沒人逼著我做實習,也沒人告訴我要多讀一個專業,不光是為了以後找工作好找,也是可以拓寬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no one told me shit。於是,很慘的,申請研究生基本只有文科可以申請,還是很有限制的文科比如傳媒,然後找工作沒有analytical skills沒有人喜歡你,然後不是STEM專業OPT還只有一年。所以,真的,一路走來所有的坑我都自己跳進去了一遍,沒有家人告訴我應該怎麼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辦啊 &> &<),沒有學姐學長給我提好的建議(怪我沒有多問問啊 = =)。沒辦法,自己選的路,只能比別人努力十倍,爬也要爬完咯。

還有一點小tip,定時發郵件可以用一個Gmail插件Boomerang,但是一個月只能免費發十封(開玩笑十封怎麼夠,我一天就能cold email發20封),所以cheap如我還是定鬧鐘早起發郵件吧。還有我同學推薦一個工具叫做job scan,可以把JD複製上去,然後複製自己的resume,來快速匹配關鍵詞。網站嘛,盡量用學校career site啦,還可以filter掉不能sponsor的公司,節省精力。不用學校網站的話,我就用的Ziprecruiter, Glassdoor, Indeed, EFinancialCareers這幾個了,不用sign up太多,不然一早起來看到那麼多opening卻沒有一個想要你,應該分分鐘就要freak out了。然後查sponsorship可以用myvisajobs這個網站。

最後,關於怎麼建立meaningful relationship,怎麼follow up,怎麼在LinkedIn上勾搭別人,請大家先Google好嗎,想要找工作怎麼能連一點research skill都沒有呢,網上寫這個的已經很多了昂,難道要我翻譯一遍再貼在知乎上嘛。。。還有一本書推薦給大家,用我的話講就是《交友指南》,哈哈哈哈開玩笑的其實是非常有名的Dale Carnegie寫的暢銷書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寫在裡面了。

---------------------------------------我是修改分割線-----------------------------------------------

在美國找工作這個事情,講起來真是非常的一言難盡(長文多圖預警)。

我準備先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然後在小小的分享一下我找工作的經驗(沒錯,在畢業132天之後,我終於拿到offer了 ⊙﹏⊙b 捶胸,流淚,撒花)。在投了將近200份工作之後,終於有一個offer了,心酸。昨天剛剛簽了合同,有一種塵埃落定的感覺。

我只說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的想法,Networking 有多重要嘞,我就給他60%重要性吧。不想overrate這個東西,雖然大家都覺得啊我要趕快出去多多認識人啦之類的,但是,不是隨隨便便喝喝咖啡聊聊人生就算了的,最重要還是要建立meaningful relationship。想想人家為什麼要幫一個剛認識半小時的人,你能給別人帶來一些什麼。Refer別人很煩的,要填一堆表格:你怎麼認識他的啊,你覺得他哪兒好哪兒值得你refer啊等等。人家就跟你喝個咖啡,真的沒必要浪費這麼久填一堆表格refer你,況且,let"s be honest,你真的有那麼好值得refer嘛 (ouch)。但是啊,搞finance的確實需要多多network,校友太多了,其他行業嘛,就聳聳肩meh ( ̄. ̄)

好了我先說一下我找工作的大招吧:我有一個OneNote,裡面建立了一個Hunting的notebook,下分無數tag,每個tag都是在找工作時候我做過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情。比如,我申請了什麼工作,什麼時候申請的,在哪裡申請的,我需要寫什麼cover letter,interview需要做什麼準備,還需要提升一些什麼技能等等。啊,硬生生的把我逼成了一個如此organized的人,不容易,這個表格我真是忍不住要拿出來分 (xuan) 享 (yao) 給一萬個人哈哈哈。這個一會再分tag截圖給大家看。

Networking 這件事情啊,超級考驗人的心智 -- 勇氣、毅力、隨機應變能力。「我好想自己呆著啊,去什麼event啊,喝什麼咖啡啊,為什麼要去見不認識的人啊,好怕怕啊,不能自己在家安靜的看Netflix嘛」 是不是很多人這樣想的。哈哈,我懂。但是找工作的過程就是要不斷逼自己的過程,你要是覺得在家在電腦前隨便點一點「Apply」就能申到工作,也只能說是太naive沒有見過世界的險惡啊。還是要多出去見見人,哪怕不能給你refer,給你提出一些職業建議或者行業insight也是好的嘛。

關於Network 101,首先就要想,怎麼樣network,肯定先要看人LinkedIn嘛,好好的狠狠的stalk他一番:什麼公司,什麼職位,什麼學校,你們有什麼共同點,你有什麼問題想問他,怎麼聯繫他。說回networking呀,我叫他professional stalking,如下就是我的OneNote頁面。

先收集資料,然後figure out怎麼樣reach out,我一般就是LinkedIn InMail和Email,當然email比較困難,因為你要去狂猜別人email是什麼,然後寫好一封subject為 "Greetings from Danni and Questions about Career in XXX" 的email,然後在工作日早晨exactly 7:25 am sharp 發出去,這樣你想要network的professionals們就能在7:30一起床以後迷迷糊糊查郵件的時候第一眼就看見你的郵件,回復的幾率也是比較大的。我就是這樣孜孜不倦地給Blue Apron的VP of IR發郵件發了一個多月,有一天7:30她終於回我郵件了(嚶嚶嚶,想去Blue Apron 或者 HelloFresh 或者任何食品/送菜公司工作,有誰可以refer我一個昂,哭哭)。跟我出來喝過咖啡吃過飯的,都是校友小姐姐,大家都是人美心善,給了我很多建議,超級感激,比心心??????。也正是因為這些小姐姐們,讓我決心要做一個nice的人,以後別人約我喝咖啡我也去,ummm 我喜歡茶和Iced Americano,just so you know (wink wink 。出發去見人之前,你真的要仔細想你要問些什麼,聊些什麼,講真,不認識的兩個人尬聊半小時還蠻難的。最後,很重要的,在聊完以後回去第二天一早發一封thank you email,說一些你們談話中的你覺得印象深刻的點,以及表達你的感謝。Email要短短的,3、4行最多了。最後關於network的就是你怎麼樣maintain這個relationship,這可是一個持久戰,不是一杯咖啡就完事了的。還有建立你個人的professional reputation,你可不想別人回去說「哎呀我昨天跟一個巨傻的學生coffee chat,她竟然。。。。。」。

總結一下:Be proactive, be professional, be sincere。

-----------------------------------我是「找到工作請吃飯」的分界線-----------------------------------------

關於我自己找工作的經驗,我想分四個部分來說:

1. 簡歷修改

2. 提高自己

3. 面試經驗

4. 一點想法

1)簡歷修改:

(簡歷模板千千萬,但是非創意行業建議大家用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 Skills 的 business模板)

OMG,你們簡直不知道我的簡歷改過多少遍,就在我拿到offer之後,我還把它又改了一遍,真是噩夢,看吐。但是我的簡歷被NYU的career coach誇是perfect resume,嘿嘿,所以,一點小建議,大家看著玩。

首先呢,你要明白自己要申請什麼行業的工作,可以是很多行業,那樣的話你就要準備不同版本的resume。然後你的resume要找行業內部professional來改,這樣更appeal to那些行業的recruiters的套路,也就是所謂的stand in other people"s shoes/speak their languages。粗略數了一下,我的簡歷是改過10稿的。第一稿是找我在finance行業工作的男朋友改的,第二稿是找我朋友的hedge fund manager 哥哥改了,第三稿找了我的intern boss改的,之後的就都是我自己吭哧吭哧一點點的改的。每次改完都覺得,啊完美就是你了,過兩天再看就是屎,再來。

所以我改resume的經驗是:1. 根據你這個職位的人的resume改;2. 根據你想申請的職位的人的resume改。哎呀好像不是很make sense,讓我們來看一些例子吧,咳咳,敲黑板了。

我們拿網上隨便搜的John的resume做例子,這是一份非常標準的business resume,當然我建議學生或者剛畢業都把education寫在最上面。

可以看見他最近一份工作是financial analyst,那怎麼修改這個工作內容呢,從兩點入手:1)找同公司相同職位的人的簡歷,對照修改;2)Google 「Financial Analyst Resume」,對照修改。明白什麼意思吧,找同公司相同職位的人的簡歷,可以是你的同級同事,可以是你的senior,可以是你的manager,看看他們簡歷怎麼寫的,你會很驚訝大家是怎麼吹噓自己做過的事情的,你也會很懷疑這是我們做過的工作嗎,為什麼大家寫的這麼fancy。Exactly,這就是你要做的事情,polish你的工作內容。第二點要做的,就是上網搜相同職位的人的簡歷。Google上會有很多求職網站比如Monster之類的給簡歷打分,你會看到各種不同銀行的Financial Analyst的簡歷,對照別人的簡歷修改自己的,會好看很多很多喲。

把自己的每一項工作經歷對按照上面說的兩個步驟改完了以後,你覺得已經perfect上天了是吧,nope,呵呵,繼續改喲。還拿John的簡歷做例子,比如他想轉行,不想做analyst,想去asset management做,怎麼改呢,一樣的,兩個步驟:1)看看各大asset management 招聘 job description都寫了什麼,強調工作什麼responsibilities,candidate需要什麼skills,對照修改;2)在網上搜 "asset management resume",對照修改。這個就很好懂了,相信找過工作的都做個這個事情,對照JD修改簡歷,很基本的東西,然後看看其他的asset management簡歷都是什麼樣的,你做過什麼類似的事情可以更appeal to他們的需求。

然後寫cover letter也是要對照著公司的JD要求來,總體框架可以一樣,但是細節一定要對照修改。我的cover letter OneNote頁如下,左邊是JD,右邊是CL,對照來

這一條基本上就這樣了,不過要注意現在找工作有很典型的catch 22現象,即你要找一個entry-level的人,你又要人家有3-5年工作經驗,想怎樣,想上天嘛,很無奈,聳肩

2)提高自己

唉呀媽呀,第一點終於說完了,我發現自己真是話癆,開始了就停不下來耶,寫了一天了才寫兩點怎麼行

這就說到第二點了,我朋友 @丁鵬 之前說我是「簡歷驅動型學習」,簡直講的一點都沒有錯啊,我實習的時候第一天培訓Bloomberg還沒學會呢,就已經急吼吼的把它加到簡歷的skills裡面了。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看你想申請工作的job description,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需要會什麼軟體,然後對照著自己去學這些。不管是SQL,proficient in Excel,working knowledge of CRM,統統都可以拿下好嗎!答應我不要懶,因為找工作的戰線拉得非常長,我找了三個月,我還有朋友找了4、5個月的,這中間你可以實習,可以學習來提高自己,千萬不要浪費了。為了自己的簡歷能夠更好看,拼了好嗎!

3)面試經驗

找工作是個numbers game,意思是你投大概15封簡歷能有一個面試,投100封簡歷,說不定能有一個offer。面試這個事情,也是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由生疏到熟練的。我一般都是在Glassdoor上搜這個公司的面經,然後自己mock。下面是我的OneNote的面試準備頁,列出會問的問題,寫答案。我一般找我男朋友給我mock,真是一段尷尬的經歷呢,他是business school畢業的,一說要mock就由傻大個mode切換成professional mode,然後還要問我問題,要求我跟他握手,eye contact,還要挑我的錯,簡直翻白眼了 。不過之後發現真是面試技巧提高超級多。還有我會去找學校的career coach做mock,他們最主要給你提的建議就是behavior question要用「STAR」模板回答,即situation - task - action - result。用這種邏輯講你的小故事,recruiter更容易follow,也更容易達到你想要的結果。總之,準備充分的人有肉吃,就醬!

4)一點想法

要養成隨時記錄的好習慣,就像我用的OneNote,我記下了我所有申請過的工作,哪些給了我面試,哪些面試完了不要我了,哪些連回復都沒有(哼壞人!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在哪裡!)

總之,要記錄喲,所以我最後才能有1/200的拿offer數據。

然後就是不要放棄,不要放棄,不要放棄。工作是真的很難找,我承認,但是周圍好多人都找到了呀,所以並不是不可能。一定要相信自己,努力投簡歷,network,do whatever you need to land a job。壓力是真的,breakdown也是真的,深夜在家裡的放聲大哭,半夜想著grace period要到了還沒有找到工作整夜整夜的失眠,不想給家裡打電話,不想被別人說這麼大認了還要花家裡錢很丟臉,約朋友出來抱怨,躺在床上一天什麼都不想做。。。。。。這些都是我真實的經歷,很糾結很痛苦,搞到我媽跟我視頻的時候都不敢問我工作找的怎麼樣,怕給我太大的壓力。不過,還好,我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也感謝一路幫助過我的朋友: @丁鵬 謝謝在我breakdown的時候給我加油打氣,謝謝我的室友Veronica和她的男朋友Jason給我的精神支持(每周比我媽都勤快的check我找工作進度,說是怕我一撂腳就跑回國不要她了;還有雖然怕的要死,吐得要死,還陪我去六旗坐遍所有過山車),謝謝我的男朋友Sky教我各種business etiquettes陪我度過好的壞的每一天(講真business school的學生真是我們不能比的呀,他們freshman就開始去各種info session開始積極networking找工作了,可怕!),還有我爸媽金主大人們給的財力支持。小女能找到工作養活自己簡直太不容易了昂。

最後一點就是,沒有人能幫你找到工作,能幫你的只有自己,不要寄希望在別人身上。有你覺得超喜歡你的教授答應幫你寫reference letter,轉眼一個月、兩個月,你發郵件問他的時候他已經不回你郵件了。有在LinkedIn上答應要跟你coffee chat的,你再follow up的時候已經不理你了。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沒有人有義務幫你,所以雖然相信人性是好的,但是要知道大家都很忙,no one gives a fuck。靠自己,最靠譜!

恩,大概就是這樣了,很開心自己戰勝拖延症能把心路歷程寫下來,算是mark一下新的人生新篇章的開始吧。也希望這篇文章對在美國找工作的小朋友們有幫助。我很不喜歡現在的全民finance 全民CS風氣,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追求理想,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噠。


你在美國能不能找到工作,除了自身的原因,其實更多的還是受政策影響。大家都知道h1b這個東西會卡著咱們這些外國人,名額有限,對於某些專業的傾斜又實在是太大了……是的,某些專業。前面的答主已經更新過h1b的相關數據,我這裡就更新一下最新的:

數據來源:http://www.myvisajobs.com/Reports/2017-H1B-Visa-Category.aspx?T=OC

之所以先提h1b,是因為確實是非常致命的問題。從我到美國的第一天開始到現在,我已經聽到不下十幾個因為h1b簽證問題不得不回國的案例。16年的時候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已經達到30多萬,很多大學的專業說實話基本上就是靠中國留學生養活。

然而,雖然H1B 申請人數逐年增加,但近年來的配額都固定在85,000個,並且由於政策變動(特朗普上台之後),只會少不會多。而且這其中65,000個名額是給本科生,剩下的20,000個給碩士生以及碩士以上學歷。另外美國和新加坡、智利兩國有協議,85,000配額中又要劃6,800給新、智兩國的公民。所以,留給我們中國留學生參加H1B申請的配額其實是78,200。

更殘酷的是,這只是理論上能申請的配額,每年實際上抽到h1b簽證的人數遠遠低於這個數目。

我有一個學長,本科復旦,來美國讀金融碩士。他已經算是那種就業準備非常充分的人了,沒畢業就開始投簡歷,投了大概500多份,最終拿到了20多個面試機會。在一個他極其重視的面試中,面試官問他你需要辦h1b嗎?當然需要!然後直接就被拒絕了……沒辦法,很多機會看似機會其實都註定沒有結果。甚至有的同學都已經抽中h1b了審核的時候被拒絕,理由不外乎是專業不對口、崗位不需要國際學生等等。最怕的的就是這種抽中審核的時候出問題,我知道一個學會計的的前輩本來已經抽中了,非常高興地請大家吃飯,因為要長期生活在美國所以還打算買一輛車,結果最後移民局以會計崗位沒必要僱傭外國人為由給拒絕了。現在她回國找的工作完全就不及之前那個,這種心理落差,我想大家應該都能體會。

去年我做申請諮詢的時候,有同學問我金融專業在美國就業情況怎麼樣,我就直接跟他說的除了STEM其他都不太好就業。這個同學當時就問能不能轉,因為他數理基礎不錯,我就建議他轉了MFE,這個專業在很多學校都是屬於STEM的範疇,就業機會都比單純的金融要好。在Admitwrite留學平台的導師中有很多就是因為就業考慮轉到CS,EE,MFE這種有更多就業機會的專業。

不光是專業,就業的差異體現在很多地方,比如研究生不如本科好就業,陸本不如美本好就業,美本不如本地人好就業。在這個食物鏈的底端,就是佔了大多數的陸本背景的學生。上次我見到幾個美本背景的同學,英語溝通能力強得讓人完全無地自容,這些能力在美國找工作肯定是極大的加分項。而對美國人而言,專業是不是對口其實都不是那麼重要,我見過完全沒有finance背景的美國同學拿到了一個很牛的投資公司的offer,並且簽名就直接一面,對他們而言獲得面試機會乃至拿到offer完全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對於國際學生而言,卻需要能力+技巧+運氣都具備才能獲得。很多背景很牛逼,GPA超高,一作二作論文發了十幾篇的學霸依然留不下來。很多公司甚至直接表明不招國際學生,大多數都是在面試的時候拒絕掉你。

這也是為什麼STEM在美國就業在佔據很大優勢的原因,非技術類崗位,很多美國人都可以做,你跟他們比毫無優勢,作為公司,辛苦培養你一年,結果你抽不到簽證,白白浪費公司的資源和時間,這個損失誰來承擔?當然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你優秀到很難替代,公司可能就會冒著風險僱傭你。

作為STEM裡面最熱門的CS專業,在就業上自然是有著極大的優勢,無論是需求還是抽籤的機會都很大,相對於STEM裡面其他的專業優勢也十分明顯。這是事實。

說一點相關但可以有點遠的話題,很多人來美國留學其實都沒有考慮清楚為什麼要留學。有父母要求留學來留學的,有沒準備好就業來留學的,有看到別人留學於是也跟著留學的。如果要你回答為什麼來美國留學,我相信很多人其實都說不清楚。我接觸到的大部分跟我諮詢的學生,在跟我聊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透露想留在美國就業,甚至拿綠卡,至少是有個兩三年工作經驗再回國。但事實是你可能根本就不了解美國的就業形勢。大部分人想留在美國都得通過找工作,都得面臨抽籤,而大多部分的結局也是成為炮灰然後回國。

我說這麼多也不是要把留學生在美國就業的情況說得多麼糟糕,我只是陳述一個事實,那就是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也正是因為現狀如此,所以大家才要放平心態,做自己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那就坦然接受。


謝謝 @Van Lv 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的觀點一向都不是按照統計數據說話的,因為個人比較崇尚對自己的心,對自己的感覺負責...而不是選擇簡單的路走。

如果要看統計數據, @王聰老師的回答已經非常精彩,應該已經可以幫助題主解決了心中的疑惑。

不過我還是想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摘錄下自己在另外一個問題中回答的一個小段落,幫題主分析下美國就業的情況: 去美國 100 名以後的大學讀研究生有價值嗎? - 唐明的回答

來分析以下美國公司如何決定是否招聘一個外國人。 招一個外國人,美國公司有以下考慮:1)成本增加,因為要給政府繳一定的費用(是移民局還是什麼的,我忘記了)2)一個外國人,很可能英語不是第一語言,而且可能不了解美國文化,無法和我的團隊打成一片,無法達到1+1大於2的效果,又或者和客戶溝通都成問題。 這樣的話,還不如招一個本地人,除非這個崗位沒有本地人或者很少本地人想做。

所以,你要麼可以學一些美國人不太喜歡學的或者很少人學的科目,那麼你就業幾率就大很多。例如,我認識一個中國的「老太」,60多歲了,水利專家,在我當時美國的城市水利局做事,專業性很強,但是工作悠閑,工資還很不錯,而且那麼大歲數了,還不給她退休,因為她退休了就無人接替她的工作了。

但是,當很多學生和家長問我: 我/我孩子去美國學什麼專業容易留下來啊? 我的回答都是:看你/你的孩子真正喜歡什麼,不然以後就算留下來了,一輩子做自己不是很喜歡的事情,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情啊。而且,只要有這個專業,就證明社會上有相關的需求,只要你做到比別人優秀,那麼你就可以留下來(這裡不考慮H1B工作簽證搖號問題),那麼你考慮的應該是,既然我很幸福的可以學習我喜歡的專業,我是不是應該做努力的去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畢竟其實,只要 你能為企業帶來的價值 大於 美國本地人+需要在你身上多付出的成本,那麼作為一個商人,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來說,為什麼不聘用你? 傻么?

======================================================================

所以,簡單的總結下,我認為不要有畏難情緒,而是相信自己,相信夢想,確定自己到底喜歡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夢想究竟是什麼,然後好好去努力,去奮鬥,在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的擔心都是多餘的,那個時候的你早已經處於比現在高的多的高度了。

比如我常和我的學生們說,如果你托福要考100分,那麼你必須從心裡把目標放在110分,那麼只要你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了,你最低也不會低於100分。

再說俗一點,如果你的夢想是成為千萬富翁,那麼你必須向著億萬富翁去努力!否則,你很可能連富翁也談不上了。

題主,你現在想的是在美國留下來工作,所以你考慮的是讀什麼專業更容易找到工作。而當你把目標放在進入Google,Oracle這樣公司的時候,又或者要創業,並且在2017年獲得VC A輪投資的時候,你就不會煩惱現在這樣類似選什麼專業好就業的問題了。而你應該煩惱的問題將會確保你足夠的努力,以至於在美國留下來工作將是相對輕鬆的事情,而讀什麼專業也就無所謂了,取決於你真正內心喜歡什麼了。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價值觀:

1. Clear Goal; Big Dream

2. Down-to-earth;Work Hard

3. Be honest;Be a good person

4. Balance your life; Enjoy your life


(我只是說CS的工作為啥好找……其它領域由於不滿足這些條件所以自然就相對不那麼好找……但是也不是絕對找不到,人要是足夠牛逼幹啥都能找到工作的。)

謝邀。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一方面,IT業的勞動力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美國本土的人不能滿足需求,不得不僱傭大量歪果仁。

IT業的勞動力需求量巨大我就不搬事實舉例子了,common sense了。現在機器不能寫代碼,當前編程語言的發展導致代碼復用率極其低下,因此幾乎無論功能多麼接近的產品,不同公司都需要僱傭員工來做重複的開發,自然就有很大的勞動力缺口。

另一方面,如果美國本土有足夠多的人從事的話,CS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火爆。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CS的話就會知道,一些高級的編程知識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更需要一定的智商作為基礎才能夠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當然CS的一大好處是也有很多不那麼高級的工作)。因此估計把全美國的聰明人都搭進去夠不夠都不好說,更何況CS的收入也並不是特別高(相對高),創造的價值也有限,美國人里真正聰明的人中願意投身碼農事業的絕對不是大多數。所以各大公司就只能向外國人下手啦。

個人目測這種剛需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CS的科學研究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使得碼農需求量銳減的時候才會結束。

(ps.有人問那美國的聰明人都幹啥去了?反正出路比中國多得多,首先美國的創業環境很好,去搞金融很賺錢大家也都知道。除此之外,律師和醫生的收入都比碼農高多了,做教授和在研究所工作的收入也不比入門級碼農低,而事業成就感就高出好幾個級別。當然後面幾個都要念很多書,博士是起碼的條件,門檻比當碼農又要高很多。)


金融 CS 會計 工程。剩下的全部不好找工作!


美國無論是從教學質量和回國認可度上都遠勝於英國。國內大公司的HR對英美教育背景的衡量非常清晰,美國遠優於英國,明白的人都知道。另一點你也說得很對,關於畢業實習就業,英國不提供這樣的機會,而美國基本的OPT12個月,如果是CS等STEM的專業可以延長到36個月,這對你找實習和工作經歷上的豐富都是非常有優勢的。

關於專業問題,CS大法好沒毛病,就業和薪資待遇都是一等一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學CS,也並不是除了CS之外的專業就找不到工作。比如近年來數據方向的專業就非常火。如果按照你現在的背景申請通信專業的話,建議你可以找地理位置好的學校,比如矽谷附近的,USF就很不錯,雖然排名靠後但是就業率非常好,這就是地理位置的優勢。所以總的來說找工作和專業本身並不是充分必要的關係,要獲得工作機會network和地理位置才是最關鍵的因素。而英國不會給你這樣的機會,1年的時間拿到學位證就回國性價比著是不高。


還好啊,學商也很好找啊!

綠卡這種基本的東西就不用說啦,我身邊所有人都有啊,沒有的也是美國公民啊!

還有爸媽說他們企業準備上市了,順便幫我找個投行的工作混混啦!

不說了我和朋友去飆車了!

======================

啊剛才來了電話爸媽被抓進去了.......我去開uber了 55555

======================

我擦2門的蘭博不讓開uber 555555555

以上由macpro黃金香蕉版自動發送


。背景。我學通信,今年本科畢業。南郵。留學申請了,也收到一些錄取。申請的都是前四十。另外我也找到了工作,碼農。

我來說說我在國內找工作的體驗,或許對你有幫助。

碼農,我投了10家,其中兩三家國企,所有公司都說要三年以上工作經驗。所有國企都拒絕了我,兩周收到了四個面試邀請,其他的還沒答覆。參加了兩個面試,一家創業公司,一個知名it 公司。給我的感受是,計算機真的很缺人。雖然他們想要有經驗的工程師,現在校園招聘也過了,但是對我仍然很有興趣。

通信及嵌入式,我也投了七八家,包括中興華為,目前沒一家哪怕給我回個郵件。

建議1。另外,題主應該學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題主想學cs ,沒有GRE 是不行的。cs 比工程類,比如EE 要求要高一個檔次的。如果題主搖擺不定,不如讀CE 。

建議2。就業導向還是不要去英國,去美國,或在國內找工作。

防老闆發現我留學,不給我實習合同,匿了。


傳媒,三個月找到全職,401K+全額醫保。

cs黨當然會向你鼓吹除了cs所有專業都找不到工作。

而且我鼓勵他們繼續這樣自我感覺良好。


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CS在美國比較好找工作是因為其行業特性,偏年輕化,所以員工淘汰率也大,行業飽和度偏慢,又是新經濟模式群體,美國目前的政策也偏向於STEM類的技術性人才,所以比較好找工作,但是其他專業也並沒有那麼難找工作。

個人覺得,除去專業特性,在美國難找工作都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簽證。

留學生在美國找工作難的原因有始終存在的客觀因素,那就是「移民身份」的限制,沒有綠卡或不是公民需要工作單位資助工作簽證,而工作簽證每年發放的第一天申請往往就爆滿超額,常常靠抽籤抽中才能受理,可以理解如今很多的公司不願惹上這個麻煩,於是乾脆不招留學生。

二,大學期間不重視。
美國有這樣一句名言:It"s no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

說白了就是關係網,美國教育培養孩子早在社會上會自己創造以後非常重要的人脈關係,如果你參加過美國的交流會或者各種社交場合,你應該會聽到美國同學主動說出自己的優點,大肆推銷自己。

說起來可能比較難以置信,但是美國人找工作80%都是靠熟人介紹然後面試,這是在美國找工作很重要的方式,俗稱「Networking」。

而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根本沒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一味的拿著中國教育的模式,努力刷高GPA,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既沒有自己的關係網,又沒有實習經驗

三,能力不足,缺乏面試技巧

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企業招聘的是能為自己帶來利益的員工,個人能力要滿足崗位需求。企業才不會管你是不是名校畢業的,你足夠優秀,有能力,企業就願意要你。如果你缺乏面試技巧,不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缺乏演講能力和溝通能力,自然也無法在面試中表現出你的優秀,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了解行業特點,積累行業面試技巧與套路,這些能力在外企面試中尤為重要。

對於CS專業來說,如果忽視了以上幾點,在求職中也是困難的,企業並不會因為你能力不足,是CS專業就對你額外對待,這脫離了企業招聘的本質。

所以我覺得題主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做求職準備能提高在職場中的競爭力。

實習經驗是最能提升職場競爭力的一點, 不管在哪個國家求職,企業偏愛的始終是有實習經歷的,因為不用花太多資源去培養新人,入職就能上手工作。

沒有什麼專業在美國求職是特別難的,如果你覺得特別難,那一定是你求職的方式不對,或者你的實力不夠,可以找himycareer這種留學生求職機構進行求職指導,對美國求職有不少幫組,對於沒有實習經驗的人來說,這類機構也有實習項目供你參加。

總之你要記住的是,不是你的專業就業難,而是能力,求職方式和個人能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之間的匹配性達不到招聘要求導致的,所以,努力提高求職競爭力吧。


It"s a bit harder for the common foreigner to find jobs because they need to get sponsored and hope they win the work visa lottery. CS is just a popular market that everyone is familiar with. I say do your market research first before you make any hasty decisions.

If you are a citizen, then you just need to get off the couch and just apply. It is not that hard, it"s just tedious and slow like any other job search.

-Bhok


在美國留學二年,渣學校綜合排名前40,ee排40多,cs排100開外。。。然後我們ee剛來的時候41個國人,畢業了15個,其他全部cs。更可怕的是15個ee里只有一個是畢業前找到工作,cs總共50多個中國人30多個畢業前找到工作。而且真的是10萬起步,ee找到工作的年薪才7萬。。。

然後問了一下在波士頓的學金融的夫婦同學,倆人加起來才13萬,這收入在cs里也就是中等水平。。。

ee找工作的時候,大多hr直接就說us citizen only,或者只要phd,唯一找到工作的大神gpa4.0。cs真的是隨便要。。。連平時根本不上課的,gpa才3.1的都找到亞馬遜了,我服!


一點淺見,CS好找工作主要還是放在西海岸矽谷的繁榮和東海岸華爾街衰退的大時代背景下的。

08年經濟危機後,政府對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監管空前嚴格。很多危機以前能做的業務都不能再做了,銀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擠壓,於是對商科金融人才的需求都大大降低。對商科人才的需求方向也發生了轉變。例如很多念了MFE項目的畢業生,大多最後的就業方向都是銀行的Risk/Regulation相關的職位。

再加上危機後1)全球製造業都十分疲軟,2)房地產行業一蹶不振(灣區除外),3)美聯儲不斷量化寬鬆印錢,極低利率環降下資本在傳統金融業,製造業都很難取得回報。於是資本都湧入了高回報高增長的新經濟/科技領域。任何資金追捧的行業都會產生大量工作機會,以及帶來高收入。加之短期內,美國甚至全球範圍內都急缺新經濟的第一生產力-碼農,在這個大環境下CS專業畢業生就變得非常搶手,而且收入水漲船高。


這種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出現一次真是讓人煩透了……你去學什麼,想從事什麼工作,首先要考慮的難道不該是自己對什麼行業有興趣,對什麼樣的工作有熱情嗎?

實話說,如果選擇一個專業的原因只是為了「容易找工作」,「工作待遇好」,選什麼專業都沒用,都不會做的好。

周圍的人明明對編程沒什麼熱愛還非要學cs或者轉cs的多了,絕大多數最後真的也沒找到多好的工作。真不是只要學cs就能去FLAG就能成為人生贏家的。

功利≠成熟,出於功利做出的選擇≠最合適的選擇。人活著,多少還是需要有點理想的。


化工專業,同學去美帝讀博的都偷摸學了個cs學位


nope。

難找工作和好找工作不是一對反義詞。

還有中間狀態,那就是能找工作,沒CS那麼好找,但也不是遍尋不著。

經典工科專業,就業狀態當然沒有CS好,但留學生只要不是成績太差應該還是有不少機會的。例如電子啥的。

但敏感的例如核工業航天工業,還是算了。

留學生找工作,專業差異起的首要作用不是市場有多大,而是身份。身份下面才是市場。

CS的優勢在於遍地開花以及人才缺口剛打開,因此機會大,公司都願意出錢僱傭留學生(僱傭留學生成本更高)。現在各行各業都要CS,就跟會計一樣。但會計的市場打開的很早,現在美國本土的人都能讀會計,門檻低,所以留學生受限於身份問題,比較難找工作。CS缺口剛打開,還來得及分一杯羹。等多年以後印度CS大批湧入以及美國本土CS普及後,那就不知道了,不過那個至少要過好多年吧。


世界上除了生物化學和csee以外還是有別的專業的


推薦閱讀:

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去某個國家留學?
在滑鐵盧大學(Univ of Waterloo)和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 of Mass, Amherst)之間該如何選擇?
美國留學生的日常伙食是怎樣的?
拿到哥倫比亞大的offer,我卻不敢接?
如何看待Suburban Express(Illini Shuttle)對於中國學生的攻擊性言論?

TAG:美國 | 美國大學 | 美國文化 | 留學美國 | 美國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