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很變態嗎?或者相對他國而言很是特別嗎?特別在什麼地方?

變態,自然是相對於正常而言的比較奇怪的東西。我個人並不總給文學劃分地域,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文學的確有它很特別的地方,說不清,但非常吸引我。有很多時候看日本作家的書會有一種莫名的溫暖感和放鬆感。但我認識的人中有許多都對日本文學有些看法,包括我自己有時也受不了有些日語的語氣和調調,以及某些小說的奇葩腦洞。。(也會有翻譯的問題?)所以希望和大家探討一下。我絕對沒有排斥日本文學的意思,相反,我很喜歡它。可能我就很變態。。。? 好吧我再說一點。這裡的變態(abnormal)不是貶義詞,是相對於中國大部分人所認識的常規而言的。變態發育聽過嗎?就是那個變態。人身攻擊的可以撤了慢走不送。願意也說說輕小說和俳句的歡迎~ 再補充。不是專指色情。題主弱弱的表示自己沒很保守啦。 歡迎爭論。歡迎批評。但請審題。吼吼。


一說日本,就是變態的問題,只能說媒體引導得太成功。日本有什麼奇葩事情就拿來報道,網路評論:日本人真變態。

國內各種小學校長,鬼父鬼舅事件,你會評論「中國人真變態」嗎?當然不,你只會說「這些人都什麼奇葩,應該引入化學閹割」。

這形成一種習慣,看書看到性/暴力/血腥描寫之類了,若是歐美文學,就覺得「劇情發人深省,引人思考人性的陰暗面」。然而若是日本文學,就心想「日本人真變態」。


日本人的空間分割,是在不同的場合做不同的自己,只做該屬性的事物,印度人的時間錯位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里做不同的事情,中國人崇尚權謀,喜歡聰明人,所以要真善美的四平八穩,人總是想在同一時間用權謀解決所有問題解決很多事情。

日本空間態度

印度時間態度

中國你們說吧我不知道怎麼形容

日本沒有衝突,沒有多民族衝突,沒有悲劇英雄,所以民族自尊心好一點,比較虛偽,民族仇恨單一,凡是有大規模戰役的時候,往往有悲劇英雄, 而日本沒有大規模的外族入侵戰役,幾次神風都護著日本,越南特別愛打架,因為中國天天收拾它,

日本,小而敏感,狹隘的世界觀,低級的,趣味不高,迷惘混亂出不來,而中國出不來如此細膩的人寫細膩的世界,日本的自然主義小說不出門,一個院子里的微觀世界都能寫上好久,宮崎駿的一個動畫片,撿東西的小人兒~就是微觀的自然主義。

文言文不適合寫長篇,而日語適合寫長篇,細膩的東西都可以包含在裡邊,日本出了很多的女作家,影響了日本的文壇文風,所以不同於中國的男作家傳統。

日本名字成分單一,又在之前沒見過什麼大的市面,階層固化,就說我打不過你,我又不投降,我就自殺。

愛其不幸怒其不爭,是因為旁觀者的心態,這是一個東方的旁觀者的啟蒙立場,他們一個勁的探討國民的醜陋,卻導致中國人的民族自卑感,中國被打怕了,然後文化上的自卑感, 至於他們為什麼一個勁的討論自己國家的國民性呢,就是因為空間分割的處事態度,在一個層次上空間里做到最完美。

日本人的縮小意識,韓國人寫的,叫李玉寧,美國人寫的菊與刀。 也講述了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把大化小,用小來表達空間上的巨大,體量細微但卻囊括萬千一般。

另外他們有恥辱感文化,內心個人,尊嚴,生而有罪,人活著要贖罪,

罪行文化的監督者是上帝,上帝是道德的監督者,所以不信上帝,就是道德敗壞的人。 我看過一個動漫講述的是日本幕府迫害基督徒的,可見罪行文化很容易就根植在日本的這篇心理環境中了,因為之前就有此類文化。

日本的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封閉,開放,地理環境,氣候溫和,地理環境好,所以人民封閉文明開放, 靠內需沒有過度依賴外界。

川端康成是葬禮上的常客,小時候身邊親戚天天死,他天天去參加葬禮,以至於他對人生有著強烈的幻滅感,經常愛別離,參加葬禮的名人,川端康成對死處理很淡定,求不得,無法滿足的痛苦,

日本多地質災害,幻滅感,好的東西都是不長久的,一切都是留不住的,時間長了就適應了,幻滅感外化,中國人不會欣賞幻滅,只有幻滅才美,美好的東西就應該換滅掉,所以中國人看到好的東西都是想拚命挽留,日本人卻把好的東西全給毀了,所以中國人覺得日本人變態啊,戰後的日本一切都是破敗,只有一座金閣寺很美,所以那麼美的金閣寺啊,毀滅掉吧,讓它永恆,就是美美的,然後就毀掉了金閣寺,

幻滅是美的永恆,

偏執,純粹,無常, 空間分割的行為方式,一個空間里處理一種事務,表達一種感情,解決人的生存問題,而印度是把人生分期,一個時期是一種生活,解決人的慾望,追求生活的問題,所以印度人和日本人有很大區別。

東方文學以日本為代表側重情感,西方文學都是術語,

日本人認為真善美是不可以統一的,中國人的真善美是統一的,實際上是把美放在了第三位,中國假裝完全統一,三位一體,宇宙真理。

美大於一切。古琦玉郎,差點的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人對美都是如何感知的,違背道德,背德的, 純粹的追求美,在美的空間里,不談論道德,善惡,只說美。

真善美統一,是不可能的,必然是會忽略某一個方面的,所以一說統一勢必帶著虛偽,權謀圓滑。

日本不在意形式,只管寫就行了,日本的自然主義不出門,只說屋子裡的東西,所以容易認真, 對一些細微的事情就特別認真。在中國人看來就會比較變態吧,因為對我國人來說犯不著,沒那個必要,昨天去複印文件,遇見日語外教,在列印室里點頭哈腰一直笑,鞠躬,麻煩你了對不起,四周人都覺得奇怪,只有他十分認真,

物哀和幽玄,物體的哀傷,萬事萬物本身就有一個屬性,就哀傷感,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應如是, 日本喜歡寫物語,萬物都能說話,萬物作為見證者都能說話,追求客觀的語言,

一切美的背後都是哀傷,日本的美,等於美?哀傷,幽玄就是曲折的思想哲理,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就是日本的美。這點和中國類似不能說。

日本人有一顆,只要你不影響別人,隨便你怎麼變態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麼變態,都不能影響別人的責任感

這就是日本的空間的生存方式,

我國人民有一顆,只要你和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你需要教導的溫暖愛心;和不管自己多麼平庸,都要去影響教導別人的責任感。

這就是中國的全面的生存方式,

所以這就是區別,中國人就會覺得日本人變態,實際上好多國家剛接觸日本,都搞不懂他們,所以才寫了研究日本的書,後來日本一看,開始反思,在研究日本上達到了極致,天天反思。

總的來說,日本人是一個空間分割的人,在不同空間里,是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並要求達到美的哲學。

所以國人們覺得好變態……

大家美學觀點不同而已,都散了吧。


變不變態跟看的人有很大關係。

不過感覺日本民族性格一直很壓抑,地小人多,拘於禮節,壓抑到一個程度會通過這些作品來發泄。

第一次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時,我上高中,還很純潔,裡面那種孤獨壓抑的感覺沒有比直白的h描寫更有震撼力,當時我嚇得一哆嗦,生怕馬麻知道我看這種書。後來就把書像燙手山芋一樣趕緊送轉校的同學了……

再後來我大二,一不小心看了渡邊淳一的《幻覺》,裡面有講到父女通姦,母親嫉妒的事……當然也有直白的h描寫。我在圖書館看得心驚肉跳,感覺周圍人都在鄙視地看我……

除了尺度較大,日本文學還有比較殘忍的,比如各種推理類別的。高中時看了不少,東野圭吾,江戶川亂步等等。經常到處都是屍體,死法詭異噁心。

我曾一度以為日本人很變態,直到我讀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等,才知道這種大尺度文學不是日本專利,你到起點之類的地方去,那裡有更多變態的東西存在,不管是暴力還是色情。

私以為,人的共性不是以地域來劃分的,沒必要針對哪一個區域。如王小波所說,就算是文質彬彬的大英帝國,也有一個有名的「維多利亞時期」存在——以大量出產大尺度文學作品出名。

所以啊,不是作品變不變態的問題,在於看的人是以什麼心態看。 跳脫出這些變態的描寫本身,去看作者要說什麼,要表達什麼。正如可以懷著下流想法看《金瓶梅》,也可以悲天憫人地去看。


真正的文學普通人看著多少都有些「變態」的,尤其是發展到現代之後。因為其中的內容往往超出了大眾所熟悉的「常態」和「常識」。這位同學你之所以覺得日本文學尤其變態,大概是因為我們年輕中國人天然的對日本文學接觸更多…如果你多看看一些國家的作品,就會覺得各有各的變態之處啦~

就好像馬爾克斯堅持說自己不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而只是現實主義的寫作者一樣,他認為自己描述的就是拉丁美洲的現實,只是因為世界太不了解所以才會認為那裡是片「魔幻」的大陸。

只看寫給大眾的暢銷讀物是不會有這種感覺的,你可以將市面上的普通小說和純文學作品比作商業類型電影和藝術電影——前者如青春片黑幫片西部片科幻片無論是哪國哪個導演拍的你都能理解,但後者就不是了。

自然每個國家甚至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變態」方式,小津安二郎和大島渚的電影一看就有濃濃的日本特色,斯科塞斯、王家衛或者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則帶著來自美國、香港和波蘭的「變態」味道了。日本文學也一樣。

多看看就會適應啦,如果能看下去的話。


在東亞研究這個專業里,認為一些日本文學很奇特的人也不少。

但我認為這更多是想像力和表達方式的關係。以前文學課上讀過一本現代小說,叫做The Apprenticeship of Big Toe P(親指Pの修業時代 by松浦理英子),講述一個女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一隻大腳趾變成了小丁丁。上討論課的時候,一個美國妹子說,「很顯然,這是只有日本人寫得出來的小說」。全班大點其頭。但是這本書非常的有意思,大家也都很喜歡。作者從一個不可思議的轉變開始,講述了當事人自己思維的改變,並且通過她描寫了周圍人的改變。

有一次課堂上放一部日本老電影《心中天網島》(心中天網島, 1969)。講述紙店老闆和妓女意圖私奔而自覺沒有出路最後雙雙自殺的故事。這部真人電影根據人偶凈琉璃劇改編,因此畫面里時常會飄過全身黑色、頭戴黑頭套的木偶師的詭異身影。最後兩人在自殺之前,在一個墓地里非常激烈地做了愛做的事。在公共場合看H戲,大家都略感尷尬,也會覺得整部電影creepy無比。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些表達方式恰恰加渲染了角色的情緒,烘託了當時的氛圍。(看起來像閱讀理解答題真是不好意思)下了課我立刻回家找到這部電影重新看了一遍。到現在它也絕對是我印象最深、最喜歡的戰後日本電影之一。

沒法接受的人當然有,但是如果你接受不了這個,很可能也接收不了達達主義、立體主義等等相對小眾的藝術流派。藝術里不應該存在「變態」這麼個評價,因為每個人的審美都不同,作品又不是鈔票,怎麼可能讓人人都喜歡。

此外,沒有任何一個作者創作一個作品的目的是為了展現這個作品有多麼的奇特。這隻可能是手段。在這些表象下,一定有ta更深層的意圖。怎樣思考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如果用變態來形容書的話?我最喜歡變態的書了。

江戶川亂步的《盲獸》一囚禁性奴的死變態以及其他各種花式殺人事件,到金原瞳的《裂舌》放縱叛逆來對待這個讓人不安的現實讓身體透支痛苦,或者是山田詠美中《床上的眼睛》里各種赤裸單純的性和愛卻充滿對純愛的諷刺和睥睨,或者谷崎潤一郎雖然是唯美派文學大師,追求從嗜虐與受虐中體味痛切的快感,在肉體的殘忍中展現女性的美。或者三島由紀夫和芥川龍之介一心推崇波德萊爾的青春黑暗理論(三島由紀夫說我的青春一概都是黑暗的風景,芥川龍之介說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尤其表現在《午後曳行》里少年憑藉自己未成年的優勢僅僅是為了虛偽的自尊心合夥一群未成年孩子謀殺並拋屍自己的繼父。為了培養勇氣之前還有拋摔流浪貓的訓練。其細膩的筆觸令人窒息。配上《仲夏之死》。如果還不夠試下漫畫,那個直接掛上變態的標籤也不過分。比如一些主流點的動漫《惡之花》《Bloodc》。漫畫的話伊藤潤二系列古賀新一之類的。電影不得不說《下水道美人魚》......

這只是其文學領域的冰山一角。不能否認日本的文學很發達。人家小清新起來也很變態的。從《萬葉集》幾乎媲美於中國的詩經(親測還差一點)到《枕草子》一古代宮廷片段式隨筆。或者是《徒然草》那種加點佛學心經的小清新自然文學。或者你們都喜歡的村上春樹和川端康成。又或者夏目漱石《我是貓》岩井俊二《情書》。就連之前說的谷崎潤一郎晚年雖然還寫了《瘋癲老人日記》和《鑰匙》這些耽於變態性慾和只有街頭短裙輕揚的少女才能讓毫無血色的臉染上紅霞的可悲。後來譯作的《源氏物語》被多少文藝少年用來賣萌。

日本的文學寬度很廣,幾乎不受傳統格式的限制。即使前一秒還是呼吸封建空氣,尊崇舊道德出生顯赫的名門世家,下一秒就亂倫吸毒分屍了二三其德的前男友。

如果你還說日本文學變態的話,我應該也是個變態的少年。


喜歡日本文學就是因為他們那種毫無保留地袒露自己內心骯髒邪惡的東西,面對生死的淡定氣氛,一絲詭異


別看那麼多A片了。

要論變態,歐美的A片變態多了。日本人還是挺羞澀的。

今晚月色真美。


渡邊淳一去世的時候看的失樂園,很驚訝的發現,少婦、溫泉、喪服,全都是av的元素


日本文學確實是別有風味的。

說起來日本文學給我的的幾個印象,一是留白;二是儀式感;三是對人性的忠實刻畫,不避不遮;四是悲劇色彩。

可是這麼說下去,俄羅斯文學也很特別,德國文學特別,英國文學特別,中國文學特別,冰島還是哪裡來的那系列重口童話,已經無法用特別形容了,真的可以當得起題主說的變態。

日本文學不同於別國文學的地方,大概在於對美的追求和對極致的追求,微小且美的,朦朧但是又有所指向。

我想,就比如寫命運,可以勾勒芸芸眾生相,可以記載榮衰起落始終,那也可以寫一個微笑的消遁,一絲味道的盛開吧。

這些不一樣可以叫做變態,也可以稱作異域風情。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做比較優勢,比較優勢的來源正是各個國家地區天然稟賦及現行條件的不同,也是國際貿易共贏的基礎。研究文學也好,研究理論也罷,你要知道,這世界上超出人類常識的東西多了去了。


說實話日本文學我了解的不多,但是從我看過的書籍或者電影來說,有些確實挺變態的。

比如說《屍臭洋槐》 這是一部關於戀屍的小說,曾經確有被江戶川亂步的《蟲》煞到過,寫一個普通男人將自己暗戀的女演員殺死將藏屍閣樓夜夜把玩的過程。草間彌生的《屍臭洋槐》與其區別在於,這種戀屍,與屍身日漸腐爛的陰道交匯之暢快,居然還帶有純愛的味道。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正雄對愛妻的刻骨深情,曾經的女模特兼暗娼,後來成為專屬於他的女人.《屍臭洋槐》中的性愛裹著濃濃臭氣,與洋槐雪白的碎花融為一體,蛆蟲洶湧著從屍肉里鑽出,勾勒出一卷扭曲唯美的性愛之詩。

正雄與死亡腐爛的妻屍性交了三十餘天,他甚至在她得子宮癌奄奄一息之時,還將自己的性器混入她流淌癌細胞汁液的陰道里。在短暫而瀰漫著薰天臭氣的美麗時光里,正雄回憶了自己與美子相識相戀的過程,對她鮮活肉體的迷戀,到凋零之後的悲傷統統展示了出來。儘管背負了變態的「奸屍」惡名,卻充盈著豐潤的愛意,那純白色的忠誠被猛烈地讚頌,草間彌生在結尾處理得如同詩一般簡潔,亦似繩一樣錯綜擰結。

除此之外還有春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裡面,也描寫得有弒父與母親發生關係的場景(好像是這樣,看得太久有些忘了)。

還有世界十大禁片裡面,日本的電影也不少,比如《切膚之愛》《殺手阿一》還有著名的豚鼠系列,簡直部部經典。好像日本對這些禁忌的東西描寫得十分深刻,至少讓我感覺有些難以接受,特別是亂倫以及各種變態人格。

回答粗漏,請大家勿怪!


「什麼?中國人竟然裹小腳?真是變態!」

這種感覺?


難道別的國家就沒有變態的了,一棒子掃倒多不好啊。

我最喜歡的沒有之一的兒童文學作者安房直子,不能更溫柔優美辣。


因為我不知道題主是讀了哪些書,看了哪些情節,而覺得日本文學變態還是聽到別人對日本文學的評價才這樣發問的。所以就隨便扯扯自己的一些理解。

我不知道變態這個詞能不能對日本文學就這樣下定義,因為對於一件事情是否認為變態在某種程度還取決自己的主觀意向。在我看來,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對於變態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舉個例子,看十大禁片都食之無味的人我想這很難有再讓他覺得變態的事情了吧。再拿我自己說吧,當初我最早在看《傭兵天下》這部網路小說,其中有一個場景是描寫一大群的烏鴉吃死人的屍體,一隻只都變得油津津的。那時還是很單純的我讀到這情節,就多少覺得有點變態。後面《水滸傳》孫二娘開黑店賣人肉包子,還有魯迅的《狂人日記》中寫到:「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壯壯膽子。」那時初中看了多少覺得不自然,而閻連科《日光流年》則更甚,隨處可見的死亡,賣腿皮,賣淫,吃死人看著也令人寒磣。但是,可能是以前我閱讀面太狹隘,或是說現在看書的口味百味不禁,有時會有一些重口味的,現在回想起以前那些我看過書的我自以為變態的情節,也不過而而。當然在這裡得真感謝一些恐怖小說懸疑小說,使我對變態情節的承受能力不斷加強。我記得以前一個舍友強烈推薦的《朱顏血》,聽說這部小說真是讓他的世界觀崩塌了,什麼亂倫,鬼畜,虐待,肢解讓這部小說黑暗系的王者地位可謂無人撼動。照我舍友的說法,這部小說堪稱變態至極,不過我至今為止還未拜讀。我尋思題主若是這類小說看多了,會覺得日本文學小清新多了。

因為題主沒有直接說明是哪些書或情節使題主覺得變態,我就提出了幾個自己的見解。之所以有人覺得日本文學變態,有可能是出於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關於死亡的描寫,二是關於性的描寫,三是把人物精神化的描寫和整部小說陰鬱的基調。

1、在我所看過的日本文學中,死亡的場景並不會很變態,但是卻往往以自殺的方式終結自己的一生。如村上《挪威的森林》,渡邊的朋友木月在密封的車中自殺,直子在療養院中自殺,初美也在婚後自殺。夏目漱石的《心》中的K和「先生」也是自我結束生命的。大宰治的《人間失格》也是如此,主角在自我放逐。(連大宰治他自己在寫完這本小說,都跳海自盡的)。自殺似乎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成為某種救贖的儀式。在日本文化中,可能自殺被戴上了光環,是一種謝罪的表現。我想這種動不動就走向自我毀滅的行徑應該也是題主覺得變態的地方。在我們中國文學中描寫死亡則相對委婉的多,比如林黛玉和翠姨她們到後面都想死,但是她們不會選擇自殺,最後的結果是抑鬱而死或是疾病加深。在我們中國文化中對自殺應該是相當抵觸的,就好像我老爸老媽就告訴我自殺是一種最愚蠢的行為。

2、日本文學對各種性的描寫,比如說在《1Q84》有特殊性癖好,並因此而死的女警官亞由美在賓館裡跟人玩性虐待時被殺害;十歲的阿翼被強暴致殘,子宮慘遭毀滅。《挪威的森林》中提到了同性戀、口交、手淫,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特地把直子和渡邊在草地上的那個情節看了好幾遍。還有渡邊淳一在小說《魂斷阿寒》中「純子在北海道的阿寒湖偷水自殺了……我當時覺得她對我的感覺非常特別,但後來才知道,與我交往的同時她還有5個男友。」你看看,這太胡搞了吧,同時交了那麼多男朋友。還有我聽說赤裸裸的性愛描寫也是《失樂園》大賣的原因之一。我想,關於性愛的描寫是日本文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關於性的描寫還不能說明什麼,比如說王小波對於性的描寫也很直接坦白。只是日本文學中關於性愛有太多的淫亂,動不動的就雲雨一番,還有再加上亂倫等一些行為會令中國人比較難以接受。我想這是另外一個覺得日本文學變態的地方。

3、最後一個是關於日本文學本身,說實話,在我所看的日本文學當中,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小說令我不會覺得壓抑,比如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就是比較詼諧幽默的。其他的日本文學小說整個基調都是陰鬱而絕望的,看多了心情都會不好。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從精神層面和心理世界出發的,並把其中的衝突放大,你會覺得日本文學的主人都是帶有點神經質的,人生是黯淡無光的。在上面我所舉的那些書的主人公也都是如此,比如渡邊、直子、「先生」「我」等等都,且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卑懦弱,他們與這個現實世界格格不入,有去嘗試掙脫束縛,有嘗試去調和,但往往無力改變,他們得到的是更深的絕望。我想這也是導致他們走向自殺的原因。小說的基調本是極致頹廢,小說每個人物看著都不像是正常人,大多數人看了,也會吐槽一兩句,這都是有童年陰影的,寫的真是灰色。

對了,郁達夫的《沉淪》與日本的小說如出一轍,所塑造的主人公也是自卑敏感,內心世界產生極大的衝突,最後也走向了毀滅。

以上只是我的拙見,只是我對日本文學最為直觀的感受。所以若出現不對的,望矯正。

等我編輯完答案,似乎問題又改了,,我就不修改了


如果把直面慾望的文字叫做變態的話,那麼你可能更適合閹雞文;如果把直刺世弊的文字叫做變態的話,你可能更適合童話;一個只允許看閹版童話的國度里,哪怕只是畫片里露出了點白臂膊,也會大叫變態吧。


日本文學是否變態?

我答不上來..實話實說 日本的文學作品看的少之又少..熟悉的也不過 村上春樹 介川龍之介 東野圭吾..即使是這些 他們的作品我也看的不太多 甚至可能根本沒看明白..

至於說 變態

實在又不太好回答 到底變態嗎

你覺得這些作家 正常嗎..比如 介川 的死亡 比如 東野 塑造的人物的絕望

這個世界哪有正常過

正常的定義又是什麼

你怎麼看一件事的正常

你說一部文學作品再去評判他的正常

在比如 我們都不正常可能神經病院的人才是正常的

在比如 我每天喝完水就刷牙 一天刷十幾遍

在比如 印度女孩和流浪狗結婚 親朋好友一同來祝福....

什麼又是正常呢

一部作品 能帶給你的 美感和幻想不就夠了么 即使是 異類感 你不也借著別人的大腦看到了 不一樣的世界么

hhhh哪裡有什麼正常不正常的

(請摺疊


日本文學變態的感覺.唔 應該是指偏執與極端的思想吧。日本人本身就比較壓抑吧,文章中也處處流露世事無常,人生虛幻的消極情感。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太宰治,村上春樹等主流日本作家作品無不透出深深孤獨感。且日本的自殺文化的確與中國國人思想相悖。夏目漱石的《心》與余華的《活著》分別代表日中人們的人生觀。日本人總是過於追求完美與內心的情操,而國人大多認為「差不多」就行。


日本文學說不上變態,畢竟文化不同,有時候不能理解很正常,建議作者多查下資料,看時有心理準備。

估計題主說的是日本文學裡面的色情部分,其實那個真的沒什麼,套用孔乙己的話,讀書人的東西,能叫黃嗎?馬爾克斯和莫言作品也多這寫有的沒的啊(說起來感覺莫言描寫這些真的挺變態),沒被封殺證明不錯,別糾結這些,該看還得看。


對於優秀的文學作品我認為不變態(前提是要能稱之為文學) 我認為有些時候我們會被中國人民的優秀文化和價值觀所綁架 我是川端康成的粉絲 高中學了個花未眠 後來讀了伊豆的舞女 再看到古都 雪國時 我已經被深深震撼 好的文學就像毒品一樣讓人慾罷不能 作為工科生我本科期間我讀遍了學校日本文學裡所有川端康成的書 還想以後學習日語再去讀讀原著

有人跟我說裡面性的描寫多 大男子主義多 又例如有的女生在讀村上春樹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時感到很羞恥以至於不想再讀

這些都說明我們沒有把自己放到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品味文學本來的美

被自己主觀的觀念所挾持 你就會對日本物哀的美視而不見 日本文學本身是美的 只不過我們常常關注的點不對

人的心是柔軟的 面對文學作品 我們應該卸下種種固定觀念 讓自己內心直面文學中的世界 用人類的本性去體會文學的美


與其提這個問題,不如自己讀一些日本文學之後再提問吧。


推薦閱讀:

源氏到底是怎樣的人?
水滸傳里為什麼排完座次後就再也沒有新將領加入?
為什麼古人寫出來是通假字而我寫出來卻是錯別字?
古代關於中秋的優美詩句有哪些?
如何幽默又沉穩的給朋友寫信?

TAG:日本 | 文學 | 日本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