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市意味著什麼?對中國新媒體的未來有什麼意義?對新浪有什麼影響?轉型還是垂死掙扎?

今晚(2014-4-17)九點半上市,如題.

對新浪意味著什麼?未來樂不樂觀?對互聯網時代下的中國有什麼意義?

對中國新媒體,如社區媒體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是否能算里程碑的一個篇章?你是否看好?

更新2014.04.22

IPO後第二個交易日,微博收盤大漲11.71%,這是好趨勢嗎?


2014年4月18日14:50:22 修改錯別字。

謝邀。

新浪微博的盈利壓力一直很大,在阿里入股後更甚,所以才會推出飽受糾病的微任務和粉絲通廣告系統,這也是微博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次上市,對於微博來說,是一條不好受的路,但如果不上市,那以後就可能沒路了。

微博的活躍度比去年已下降超過50%,對比同行twitter,實在是衰落得太快,這也反映在了資本市場上。只是微博再不上市,可能就沒有機會了。。。簡單來看,這次IPO是給股東和高層員工一點「交代」,也殺一殺「微博已死」的言論。

對比WhatsApp的190億,微博的34億市值也證明資本市場對於微博的未來並不看好,而從微博公開的數據來看,2013年阿里系的廣告貢獻占微博全年廣告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IPO之後阿里增股比例升至32%,未來肯定加大淘寶和天貓系廣告的地位,也就是說,微博的未來商業發展,可能會淪為阿里巴巴的社交媒體廣告渠道。這對於廣大以微博成名的自媒體人來說,真有點不忍。。。

資金用途:「新浪微博將約2.5億美元的資金償還所欠新浪貸款。剩餘部分則計劃提高其品牌知名度、通過提供股權獎勵以留住優秀員工,以及獲得額外的資金」

也就是說,這筆錢都用來還債了,股東債、人情債,股權債都得還,沒有計劃利用資金改善品牌形象,可以預見微博今年的主要收入還是廣告。加上上市之後盈利壓力更大,甚至可以預測微博未來的廣告需求和發布量會更大。

但是諸位不要忘了,微博衰落也正是因為廣告泛濫。

微博要盈利→投放廣告
→ 廣告泛濫→活躍度下降→用戶流失→廣告效果差→廣告主不滿→收入下降→提升盈利→增加廣告→廣告更泛濫。。。。這尼瑪是死結吧

所以,在剛知道微博上市的時候,我還期望微博利用這筆資金和上市新聞,重新振作,改善微博的品牌現狀,利用IPO資金緩衝股東壓力,減少廣告,召回用戶。。。

看完招股書,發現我想太多了

互聯網界有個笑話,就是:「新浪微博的產品經理」

現在看來,逗B的不僅是產品經理


新浪2013年Q4財報宣布微博Q4實現盈利的消息一出,二季度IPO的消息也如約而至,但不幸的是,上市消息並未給微博帶來歡呼聲,而質疑聲卻一浪高過一浪,有關新浪微博的家底被翻個底朝天,多數人對其抱有疑慮。

上市只是短暫的功成名就,並非企業的終點,上市後企業還有很多事需要繼續去做。新浪微博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而其中最致命的是缺少一顆成為巨頭的心,這或許是企業文化所決定的。

5億用戶的底子,卻沒有孵化出一個像樣的產品

新浪微博號稱有5億用戶,但可悲的是新浪將全部精力都放在發展一個微博上,而放棄了帶動自身的其他業務發展,這5億用戶的基底就這麼白白的給浪費掉了。

如今的騰訊能不可一世,與其多年來一直通過主打產品帶動新產品的戰略部署有關。早年通過QQ帶動了PC端的各類應用,現在通過微信孵化移動端產品,騰訊能多點開花與其堅持以大帶小的策略有直接關係。騰訊的觸角深入到互聯網各個領域,有些產品做成了,有些產品失敗了,但騰訊從未停止過推出新產品,雖然外人對騰訊山寨很不屑,但從企業內部來講,這種方式對自身的發展是有利的。

眾多的產品線讓騰訊在任何領域都有隨時迎戰的基礎,雖然搜索、電商、視頻、微博等這些產品不成功,但可以騰訊將原有的搜索資產作為嫁妝招納了搜狗,在電商市場也在用同樣的方式拉攏京東,而視頻和微博至少也算行業卡位成功了。

再回頭來看一眼新浪微博,做了什麼微友、密友,投資微米,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成功」二字,通過大流量做微博遊戲的營收更是與騰訊相差甚遠。新浪微博錯失了太多的發展機遇,曹國偉需要檢討,為什麼5億用戶的底子沒能孵化出幾款像樣的產品?

新浪的企業文化更偏媒體性質,對行業的敏高度不高,對開發新產品不夠重視,有實力的產品經理也太少,就算有,也沒有足夠的發揮空間。良禽擇木而棲,好的產品經理要麼自己走了,要麼就被挖走了,所以新浪微博的產品優化速度非常緩慢,新浪微博有今天,產品設計不足也有一定原因。

在我看來,Twitter雖然產品也並非多少優秀,但 Twitter至少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始終保持簡潔,如果 Twitter 也像微博這樣開發出一大堆功能估計也活不到今天。而微博在產品方面「一度」優秀之後則開始走向繁複。令人嘲諷的是曹國偉當初決定做微博據說是因為產品形態簡單,如果他能預見到微博變成今天這麼複雜,或許會做點別的吧。在 KPI 驅動之下,或者說在管理層的貪婪之下,作繭自縛,微博團隊成功弄出來一大堆絕大多數用戶根本不用的垃圾功能。

這些垃圾功能出來之後,運營團隊驚喜的發現他們找到了用來趕走用戶的有力武器。用我過去的一句話說,這幫傢伙「以騷擾用戶為己任」。舉幾個特別蠢的例子:任由各種抽獎信息佔據用戶的時間線,任由各種營銷號的內容長期佔據排行榜,接連不斷的給用戶發各種私信內容,這種運營不是競爭對手派來的么? 就是這樣讓用戶不勝其煩,加速了用戶的流失。

同時期的微信,則在儘可能的控制產品上的慾望,儘可能的不疊加功能,儘可能的打擊各種干擾用戶的行為,儘可能的壓制各種營銷手段對用戶的騷擾。微信在拉用戶,微博則在「趕」用戶走。

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與社會影響力不匹配

新浪微博已從現象級產品淪為生活級產品,現象級產品的特徵是全民皆用,頻次多,耗時長,覆蓋領域廣泛,大街小巷熱議,常見媒體報端。這是兩年前網民給微博的待遇,而如今這個待遇給了微信。現在網民給新浪微博的待遇更像QQ,不常說起它,但也離不開它,這是生活級產品的特徵。為新浪微博惋惜,本來有機會成為巨頭,現在卻落得被人指手畫腳的下場。

還有一個點也很讓人感慨,新浪微博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與其社會影響力不成正比,雖然大家都能明顯的感覺到新浪微博的活躍度在下降,但發生一些社會大事件時活躍度又會突然攀升,新浪微博是社會事件的發酵平台,從社會影響力角度看,目前沒有能與其相抗衡的產品,微信也不行。

新浪的媒體基因奠定了新浪微博的媒體屬性,也成就了其無與倫比的社會影響力。不過社會影響力不能當飯吃,對於企業來講營收才是核心問題。巨額投資多年,終於在去年四季度實現了微利,在活躍度大幅下降的情況實現盈利也算是給新浪些信心,這還要感謝阿里帶來的巨額廣告費。

一個需要流量變現,一個需要流量輸入,接受阿里廣告支持沒什麼可恥新浪微博終於實現盈利了,但有輿論詬病其依賴阿里的巨額廣告輸送才得以實現盈利。事實上,接受阿里廣告輸入沒什麼可恥的,一個需要流量變現,一個需要流量導入,這是一場兩廂情願的雙贏合作。

從alexa排名來看,新浪微博的流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近三個月出現攀升。現在令人新浪微博苦惱的是活躍度下降,用戶只願意看,不願意說了,所以看的人還有,流量就還有,只是說的人不多顯得有些落寞了。新浪微博流量充足,但變現能力實在太差,引入阿里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帶來大批淘寶廣告主,新浪財報直觀的說明了拉入阿里投資對微博的營收帶來的直接效果。

阿里投資新浪微博也是從自身戰略考慮的,淘寶天貓900萬賣家需要大量流量,阿里系自身的流量早已不夠分配,這就需要從體系外尋找流量注入。在阿里封殺美麗說、蘑菇街等導購網站之後,阿里的外部流量入口更加減少,而美麗說投奔騰訊更是打消了阿里對其收購的想法。

那麼阿里就需要尋找一個具有大流量的戰友,而為了鞏固關係這個戰友必須要與阿里站在一起,所以接受戰略投資是前提,不然阿里怎會傻的將這麼大的廣告收入拱手相送?真要送,百度、360、騰訊、搜狐系都有非常充足的流量。

從這點上看,阿里投資360很有可能,不僅雙方的競爭對手相同,產品線互補,最重要的是阿里仍缺流量,在下一步的擴張過程中能得到360的傾斜對阿里整體業務提升有巨大幫助。

阿里與新浪微博的弱點與優勢都非常明顯,正巧能形成互補,雙方走到一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消息稱,阿里有可能在微博上市前股權增持至30%-50%,這無需驚訝,最後阿里控股新浪微博都是極有可能的事情,因為雙方都太相互需要了。

引入阿里投資之後,微博更是義無反顧的把自己成功的變成了淘寶的流量來源,變成了大一號的「蘑菇街」「美麗說」,這又加劇了用戶的流失。更為好笑的是,現在微博又成功的把自己變成了「來往」的流量工具和新用戶入口,而「來往」則在加緊的蠶食微博的用戶,別說這只是個「乾爹」,就是親爹也不能這麼禍害兒子的,微博不死誰死?

我曾經一度假設微博有可能在數據上變現,有那麼一段時間以為微博會在廣告和搜索技術上發力,結果看到的結果卻是在廣告技術上毫無建樹,現在看起來是直接用淘寶的廣告平台了。而搜索上呢,我聽到的未經證實的消息是曾經把搜索技術部門賣給了云云網,結果人員流失不少,然後過幾個月又買了回來。經過這麼一折騰,這方面變現的能力大打折扣。

微博針對個人用戶的增值服務問題也很嚴重。比如我自己也是付費會員,但付費之後,除了關注用戶數能增加之外,沒有任何比普通會員更有價值的地方,那麼用戶付費的動力來自哪裡? 廣告照樣顯示,不管是Web 頁面還是移動客戶端上同樣有廣告,各種騷擾信息照舊。

模仿微信的公眾帳號功能到現在看則是徹底的失敗,對微信來說,公眾帳號是通信功能上內容補充,而對微博來說,內容疊加內容,這有什麼意義,除了給用戶造成更大的困擾。當然,微博過去一年也不是沒作對過事情,對「中 V」 的扶植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希望在 2014 年能加大力度,以便刺激優質內容的生產。可惜,對用戶「正確」的事情做的太少了。

所有這些如果歸結成一個問題的話,那就是新浪微博的初心和方向已經失去,變成了沒有「核心價值」的東西。不要誤會,即使到今天,我依然認為新浪微博的潛力巨大,仍然是當前不可替代的一個工具,微博的有些屬性依然是微信無法取代的,我自己也依然是微博的重度用戶,我堅信微博依然有巨大的潛在價值。

如果微博的發展歷程是一場足球比賽的話,這隻一度被看好的球隊的上半場,踢得還算精彩,但到了下半場,很明顯出現了一些致命的策略問題。用足球評論員常用的句式來說「留給微博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最後

事實上,讓阿里控股,新浪也就解脫。相比新浪,阿里還是有能力在5億用戶的基礎上去孵化出新產品的,雖然產品開發不能與騰訊相比,但與新浪比綽綽有餘了,另外阿里的資源也比新浪多的多,整合入微博或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新浪只需保留一定股份等著受益,剩下的事還是交給阿里吧,別再瞎折騰了。

總之,微博的價值仍然值得看好,其原因不在於其運營的有多好,而是具有非常高的潛在被收購的可能。三巨頭B.A.T的任何一家都能從微博上大做文章,剩下的無非就是曹國偉如何將微博賣個好價錢了。


意味著一個資本故事——哎呀終於上市了大家可以拿期權分錢了。

對於新媒體的未來?我想沒有任何意義。

首先你要界定什麼是「新媒體」,這個媒體為什麼「新」,我認為「新」應該體現於媒介與意見創造、展示的形式,而新浪微博的本質是換了一個平台形式的舊媒體聚合。

微博上市是「套利」,跟「里程碑」這種表述八竿子打不著,微博的「里程碑」意義在於改變了網路訊息傳播的舊有範式。


微博估值從32億到28億,一年的苦心經營,最後又兜兜轉轉回到了原點。

在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前,微博一直是新浪的寄生蟲產品,汲取來自新浪的資源,卻一直無法帶來盈利。下圖為新浪和微博2011年至2013年運營利潤對比,微博三年以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直到13年阿里入股以後虧損數字才有所下降。

然而,新浪集團對微博的運營成本投入卻與日俱增。2011年新浪集團對微博的投入為29%,並每年遞增,直到2013年和新浪門戶達到相同權重,各50%。

犧牲對門戶成本投入,逐年增加對微博的運營投入,但始終難以止血。直到2013年第四季度才傳來了微博首次扭虧的喜訊,然而就在前段時間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的財報中又顯示凈虧損480萬美元(扣除期權薪酬支出後)。

微博暫時看來依舊是個賠錢貨。儘管目前虧損相較11和12年有收窄情況,然而其中大部分原因還是由於和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彌補了部分虧損。

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化媒體,找不到獨立盈利的模式,非要依靠阿里巴巴的合作互導資源才能勉強存活。如果上市以後,繼續保持這個情況,恐怕很難有新的突破。然而在微博的招股書中,微博今後的主要發力並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和阿里巴巴一同研發社會化電商。

「假設新產品成功開發,商業模式順利以及流量的有效增長,戰略合作將在2013年至2015年帶來在廣告推廣上為新浪和我們帶來23億人民幣的營收,其中新浪的份額不超過營收的15%。」

「如果我們無法保持和阿里的戰略合作關係,將很大程度影響我們接下來的運作和發展。」

然而,就像所有的社交網路一樣,除了廣告,微博暫時想不到其他的方式盈利。和Twitter相似,微博的收入八成以上來自廣告。招股書中還披露,一到二成來自遊戲相關服務,VIP服務僅帶來5%左右的營收。然而,來自移動端的廣告營收僅有28%。「移動為先」的戰略是微博和Twitter都長期推崇的戰略,曹國偉也承認有70%的使用量來自移動端。然而移動端的流量所能貢獻的廣告收入實在有限。

由於移動端的屏幕限制,留給廣告的空間非常有限。一屏超過一個廣告位就會極大的影響用戶體驗,影響用戶活躍度。而社交網路移動化是大勢所趨,對於微博來說如果真想賺錢,如何利用這掌上空間變得尤為關鍵。此外,當戰場轉移到移動端,微博就不可避免還要和微信朋友圈爭奪用戶使用時間。

有一點要指出的是,曹國偉此次上市媒體發布會中,在提到微博和微信的關係中,將微博定位為一個「公開的社會化媒體」,而微信是一個私密的「社交網路」。既然和門戶同為媒體屬性,那麼對廣告主來說,投放門戶和微博就成為了一個非此即彼的關係。

目前微博的廣告位基本留給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大小商家,品牌主對微博的廣告興趣不大。更多的是將微博作為一個官方發聲器來運營。而這一CRM功能已經可以很好的被微信所取代。留給微博的空間已經逐漸被細分瓦解。

但是微博所向公眾宣布的是自己的精準化曝光廣告,其強調的是基於高用戶活躍度的大數據分析。有數據表現,微博上僅僅有5%的用戶提供了94%的有效內容。如此tiny的數據,可見其美化的精準化廣告投放策略是怎樣的田地。

一位在4A廣告公司工作的前同事告訴筆者,去年年底新浪推出了一款叫「龍淵」的廣告平台產品,向各個廣告代理商兜售,意在將門戶和微博的廣告庫存整合,以package的形式推出,但是品牌商認為微博「不肯插入第三方監測代碼」、「數據不透明」、「轉化率存疑」,對社會化媒體廣告不信任,基本不買賬,目前已經很少聽到龍淵的消息。

儘管低開高升,首日漲勢喜人,但是長期來看如果微博不推出讓市場有信心的廣告產品,或在自身產品功能和體驗上進一步提升,恐怕這個價格難持久。


我曾經是堅定的認為微博已死的用戶,

因為上面的社交關係實在是太弱,太繁雜了。

一堆腦殘大號在上面說些有的沒的,是不是的還夾帶點小廣告。

微博最大的問題是,作為一個普通用戶;

就像是站在一個嘈雜的菜市場里,自己低聲呢喃些什麼,很快就會被20元清倉大甩賣的高音喇叭蓋過。漸漸的,人就沒有說話的慾望了。

如今我基本上把關注縮減到最低了,自己本身也不再創造什麼內容了。

這樣看來似乎微博真的要掛掉了。

但是最近我發現貌似微博還有救。

那就是利用一些專業的公共平台,配合自家的愛問資料,微盤,專註於做內容的分享。

通過上市獲得的融資,去儘可能的獲得一些多的,正版的精品資源。

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原有的大號不再產生有價值的內容以後。

需要有一個新的導向,我覺得在專業內容分享上,微博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這是菜市場向shopping mall進化的一次革新。

目前唯一關注的幾個號都是關於設計素材方面的,

配合著微盤使用我覺得非常方便。

雖然百度資源也很多,但是百度少了那麼一個公眾的推廣平台。

微博我下什麼之前我至少可以通過縮略圖預覽一下內容再決定。

所以說,將來可以有類似於視頻分享大V,

體育分析大V,娛樂新聞大V。

把自身的資源通過微博進行整合和導入,這是我看來為數不多的幾個出路了。

想要指望名人效應博人眼球什麼的真心太低估網民的進化速度了。

就算是韓寒跟方舟子在微博上直播MMA,也不會再給微博帶來新的增長。

看新浪的管理層有沒有這個眼光和決斷了。

反正如果不進行精簡和瘦身,微博也就沒啥看頭了。


沒有意義,沒有影響,沒有變化,微博已經到了最後撈一筆的地步了,雖然離死還遠,不過要生也難,爛根兒里了,微博的一切改變都是為了變現,毛線意思都沒有。雖說現在很多熱點還得從微博上看,不過至多幾百萬的轉發評論量,中間不知道含了多少水份,安排了多少大號來轉,而且相對於上億用戶來講,又算什麼。


我倒是覺得微博正經歷一個成熟和轉型期

在當初微信佔領移動終端,眾人大呼「微博已死」的時候,我就認為微博是不可替代的媒體,微信的「小器」圈子(姑且用這個詞)是無法撼動微博地位的。

有點兒扯遠了,我對IPO了解不多,微博上市時期恰當不恰當我不評論,所以,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微博上市不上市,其實沒有什麼很大影響,但是對於新媒體來說,微博上市具有重大意義!

推動微博轉型進程,這也許是上市後對新浪最緊迫也是最大的挑戰,為何要轉?如果不轉,微博雖不至死,可承擔不起上市的「良心」,衰落無可避免;怎麼轉?個人認為推動線下交流平台,與電商開始深入合作,把微博打造成一個「生活體」(微博好比原來的百貨,現在的目標就是建設擁有服務公寓、寫字樓、購物中心、住宅的一個綜合體)。正如人們喜歡電商是因為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一樣,微博一定要能改變(至少促進)人們的一些生活習慣。

如果真是這樣,微博就是推動中國新媒體進程的先驅和榜樣。

PS:贊同技術論,但也同樣重視創新與改革!


我覺得新浪微博的上市,是新浪和阿里的雙贏哦。

看過一些科技網站的分析,微博和淘寶的上的用戶重合度比較高,而且淘寶、天貓上的商家也會開通微博來營銷。

可見微博上市,微博能藉助淘寶的廣告聯盟來尋求新的商業模式,解決盈利問題,阿里又能通過微博來獲取用戶社交大數據。

至於你說的對媒體的影響,微博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傳播平台,像新浪微博上前發生的那些事,馬航失聯、文章出軌的事情,就足以證明微博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最近半年微博的大改版,出了支付,應該是在打通電商的閉環,我覺得短時間內還沒有人可以代替微博。不過我還是看好微信哦……


曾經微博的出現感覺 新浪和其他門戶有了稍許不同,可是現在看來該沒落一樣沒落,門戶風騷了幾年,博客風騷了幾年,微博風騷了幾年,真是個比一個騷的時間短 下一個是啥呢


有個不是做新媒體的哥們上到手機微博,看到首屏新浪微博上市的廣告時,興奮的告訴我,誒,你看,新浪微博上市了誒,我就淡然的應了聲,是啊,上市了。。。

新浪微博的上市,僅僅是因為大家辛苦奮鬥5年,終於可以分錢了。。這下蛋的雞醞釀的也忒久了。只是,這對從事新媒體營銷的我們依然沒有任何變化,如果要說實在有變化的話,那隻能說在未來,新浪可能所有廣告的出口都會統一吧,不用現在上個熱點微博的費用差距都在8W左右。

一款產品,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時,它是死不了的,頂多走下神壇,開始苟延饞喘,至於上市後的動作,才是決定他死活的關鍵,所以,大家拭目以待吧。


微博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社交價值越來越低,而對於名人來說,確是不可缺少對外交流的一個渠道。微博現在倒是成為名人對外發布信息的重要渠道,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渠道比微博更適合名人對外交流的渠道(微信朋友圈範圍太小),所以微博會成為一些大咖的聚集地,當然也會吸引大咖的粉絲們在用微博。上市之後最大的價值是融到資金,有利於改善經營狀況,如果微博能夠做做減法,把架在微博身上的那些用戶量極少的功能做做精簡,優化用戶體驗,增強社交屬性。

新浪微薄的媒體屬性很強,也意味著他更傾向於是單向的傳播,而不是多向的交流,這就意味著,微博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產品,而不像微信,有朋友圈、聊天這些社交屬性那麼強的功能,人們使用越是頻繁、交流越多,他的粘性越強。用戶越是離不開。所以新浪微博上市之後要做的是,優化微博使用體驗,做精、做專幾個特色。


上市只是一個時機,只能說時機已到,目前來看無法說微博發生了什麼質變


對新浪來說,意味著大家都有錢分了,你我都嗨皮。

對用戶來說,尼瑪,雖然馬雲投了很多錢,但是能不能少投放點廣告啊。

對於新媒體的未來,基本沒有意義。微博雖然改變中國媒體的生存環境,但是它也只是一部分。說白了,是技術裹挾著媒體在改變,要不中國的媒體(特指官媒)基本沒有鴨梨改變啊。

PS:我是技術決定論者。


推薦閱讀:

微博文化或者或140字的興起對僅存的淺薄閱讀文化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如何選擇自己的就業方向?
何謂全媒體?現在有傳統媒體在轉向全媒體的過程中較為成功的案例嗎?
有些媒體為何這麼的不負責任瞎編亂造?
微博圈有多黑暗?

TAG:投資 | 新媒體 | 微博 | 首次公開募股IPO | 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