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交易員的常見交易策略都有哪些?


@韋昌明 You are really taking me up on this lol.

我是做Credit的,Mortgage我基本不懂,衍生品CDS,Swap之類的我們純用來hedge,Arbitrage什麼的我也不懂。

按資金來源來分類,

保險公司是Buy and hold, 主要為了對應它的liability。所以其實很簡單,要買的時候到市場里去找某個特定評級,特定年限的債券。不需要監視這些債券的表現。一般不會賣。

商業銀行會買Treasury和高評級的固定收益產品,同樣為了對應liability,和保險公司相比,它的liability更短,所以會買更多短期的年限。賣的也比保險公司多。

Asset Management/Investment Management幫客戶管理資產,錢基本來自pension fund/mutual fund,策略限定在客戶的需求。比如不能超過40%的BBB,同一個公司的債券不能超過3%之類的。一般拿Barclays Index當基準。Alpha基本來自於對於行業,曲線,宏觀經濟的理解。

Hedge Fund/Prop Shops拿自己的錢來交易,沒有策略的限制。以前投行的trading desk也可以算到這裡面,但現在它們基本只當broker了。由於現在的yield和volitility實在太低,純做公司債券的hedge fund/prop shop已經很少了。偶爾MA發生的時候做一下event Arbitrage(BBB以上的一個月的變化趕不上bid-ask spread)的,實在基本活不下去。所以基本都治好奔著低評級的CDS或者distressed debt去了。

還有不少Mortgage Quant Fund有自己獨特的,我完全看不懂的策略:買strip coupon賣principle,bet on prepayment risk這啊那的。80%都是以前Lehman的人搞出來的。


作為從業者複習過程中發現cfa裡面二級市場交易邏輯還是蠻全面的,按照這個來理一下,順便比較一下在天朝大家的實際應用~

1、yield/spread pickup trade

覺得兩個不同評級的債券其實對自己沒區別,就選擇其中ytm高,評級略低的那個;

風險提示:在利率上升時,低評級債券的信用利差擴大的很可能比高評級更多,從而導致兩隻券凈價下跌的差超過持有期收益的差,也就是高評級債券的持有期總收益比低評級高(就是高評級比較抗跌= =!)

實際應用:非常廣泛。確實交易員在挑券的時候,比如aa+和aaa的券資質都不錯,而aa+高几十bp,就選擇買aa+;但是市場不好的時候,aa+很容易跌的比aaa多,尤其長久期券。

2、credit-upside tradecredit-defense trade

買入有可能會調高評級的券,賣出有可能調低評級的券

實際應用:作為消息不靈通的小機構,提前知道正、負面信息不太可能,能做的最多是保持關注每天負面信息、新出的評級跟蹤報告、年報季報等等,在消息剛出來的時候行動起來,快速甩鍋或者淘金=.=

3、new issue swap

新的神券發出來之後,把老券換成流動性更佳的新券

實際應用:非常廣泛,利率債交易一定會遇上的事情。詳情可以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6920961/answer/160903848

4、sector-rotation trade

減少預期表現差的行業的倉位,增加預期表現好的行業的倉位

實際應用:也比較廣泛;在有的行業蒸蒸日上,利潤回升的時候可以多買,比如16年到現在的過剩行業,由於去產能,鋼、煤價回升,企業經營改善,之前大家都好怕怕,而16年這一波下來行業的信用利差也縮小了不少;而有的行業面臨危機時就盡量避免或者砍點倉位,比如房地產行業現在又監管的問題,融資方式受到限制,國家又各種限購,比較差的房企敢買的人估計不多,地產行業整體利差走闊。

5、yield curve-adjustment trade

預測收益率曲線的變化,比如預期會變陡,就多短久期空長久期債;預期會變平,就多長久期空短久期;還有butterfly什麼的。

實際應用:比較廣泛,基本都是用利率債做,算好久期之比,比如是1.8,那就1.8短:1長這樣的比例做交易,差不多是久期中性的,只賺取曲線變化的收益;也可以用國債期貨,更方便,還不用借券來賣空

6、structure trade

預期利率波動比較大的話或利率上漲可能性較大,可以買含回售權的券,因為回售權在波動率大或者利率上升的時候價值提升,所以含回售權的債在這種情況下表現會比普通債券要好

實際應用:一個2.5+2y和一個4.5y的券,前者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利率上漲的時候,賣它可以按2.5y的券的價格也就是行權價賣(隱含意思就是利率上漲的話,大家買了以後一定會行回售權,到時候買更高噠),能比4.5y的少虧很多。。所以回售權存在的意義就是利率不漲或者下降的時候可以不用理它,利率上升的話它就使得券的久期縮短了。然而估值還是會用存續期(就是可能最長的4.5y)來估。。

7、cash flow reinvestment trade

這個沒啥好解釋的,就是有到期,得在投資。。

實際應用:貨基天天都要面對的就是這個情況,債基偶爾也要面對=、=

再補充幾個我一時間想得到的常見策略:

1、carry trade 息差交易

總之就是券的收益比資金成本高就買吧!(不考慮資本利得的話)

2、騎乘效應

買5年的券,熬了3年以後它是2年的券啦,如果整體利率水平變化不大,2年必然比5年利率低一些,這部分利差就是騎乘效應帶來的資本利得(然而時間越長,風險越大,誰都不知道3年以後會不會凈價跌得把前面一年的票息都虧掉了)

3、品種利差套利

比如追蹤國債、國開或者其他金融債同期限之間的利差,做利差走闊或縮窄的交易

4、國債期貨常見策略

正向套利(買入現貨,賣出期貨,賺取irr),反向套利(賣空現貨,買入期貨,賺取-irr),

做多/空基差(類似正反套,只是不交割),做多/空跨期價差(同品種不同交割時間的期貨之間),做多/空期限價差(不同品種同交割時間的期貨之間),前兩者組合

5、一二級市場套利

由於一級市場有返費,實際收益比票面高,市場比較好一點的情況下,一級投了債,二級賣有時候可以賺點小利差

6、跨市場套利

由於中債、中證估值經常出入比較大=、=,託管在交易所的債券估值用中證,銀行間債券用中債,因此按照中債估值買了跨市場的企業債然後轉託管到交易所,可能獲得一定的估值提升

想到了再補充~~

當然我也非常同意樓上 @江南亂木 的說法哈哈哈哈


知道的有這麼幾種:

- Liquidity based strategy, 比如buy off-the-run, sell on-the-run, 賭liquidity premium eventually mean revert to 0 - 貌似LTCM在這個策略上栽得很慘?

- Convexity strategy, 比如barbell/bullet,通過調整長,中,短期的倉位比例pick up convexity.

- Curve strategy. Flatterer - 買入長期債券,賣出短期債券,profit when yield curve becomes flatter. 相反的策略為steepener,賭長期債券下跌(賣出),短期債券上漲(買入).

- Basis strategy - 買(賣)corporate bond,賣(買)同一公司相同倉位的CDS, 同時賣(買)相當數量的國債對衝掉利率風險。這樣組合的獲利來自bond與CDS spread premium之差,也就是basis. 這種策略的風險是basis reversal,也就是basis從正變負或反之。德意志銀行在08金融危機時正是由於basis reversal導致了20億美元的虧損。


樓上都好高大上。


國內交易員就一種策略:領導下單,我去詢價。


投資策略也就兩種:交易型機構追漲殺跌,配置型機構買入持有。


主要可以理解為兩大類:曲線交易類策略(影響β),信用挖掘策略(α增厚)

曲線交易策略裡面,(1)久期偏離策略(2)息差套利策略(3)騎乘策略(4)收益率曲線策略(5)類屬配置策略。其中我理解(1)(2)(3)主要用於債券配置的思路,(4)(5)主要用於時點、品種的選擇。
(1)久期偏離策略:配置30年國債和配置10年國債顯然凈價波動率大有不同

(2)息差套利策略:就是加槓桿的原因,只要回購資金成本低於債券票息,就可以通過槓桿來增厚收益,債券市場大牛的時候基本都是通過這個思路來掙大錢的,今年央媽在去槓桿,感覺加槓桿還不如去放回購掙的多,多聽央媽的話,乖乖去槓桿吧。

(3)騎乘策略:買入期限位於收益率曲線陡峭處的債券,也即收益率水平處於相對高位的債券,隨著債券剩餘期限縮短,債券的收益率水平將會較投資期初有所下降,通過債券的收益率的下滑,獲得資本利得收益。該策略告訴我們收益率低的時候該止盈就止盈,不然再低都是實現不了的浮盈。

(4)收益率曲線策略:主要就是通過比較不同期限之間的收益率曲線,預判期限利差率的變化,收益率曲線平坦化還是陡峭化還是反向蝶式之類的,選擇階梯策略、子彈策略、啞鈴策略之類的,從而確定交易或者配置什麼久期的品種。所有的書都有圖,自行百度。

(5)類屬配置策略:主要通過比較不同品種之間的收益率曲線,預判信用利差的變化,選擇不同的品種去交易或配置,比如當前時點的國開債和國債之間的利差1年的時間看拉的賊寬,然後有人就會判斷後期會收窄,所以你就可以選擇配置國開債而不是國債,但是你要從歷史5年的時間看,也就拉的一般般寬,然後你就可以繼續等等,或者再思考一下下。

信用挖掘策略,主要就是針對信用債,個券分析企業,盡調啥的,在控制信用風險的情況下盡量去獲得高的信用利差。這個就是百花齊放了,每個信評研究員對於企業都有不同的理解。

我理解的就只有介么多,半灌水求互相交流。


國內不複雜,可能需要進化。主要包括買長債加久期,賣長買短減久期,買賣債券替換持倉結構,加減組合槓桿,對利率信用的取捨,對城投非城投的取捨,對流動性差異大的不同品種取捨。。。最核心的,買低賣高!


騎乘策略:指當收益率曲線相對陡峭時,買入期限位於收益率曲線陡峭處的債券,隨著債券剩餘期限縮短,債券的收益率水平將會較投資期初有所下降,進而獲得資本利得收益。關鍵在於判斷出,這個陡峭處的債券,其收益率未來會下降。


嗯,就是這樣,你們都想多了


跪,大佬喝茶,大佬出點錢,大佬價格高一點啊。

舔,大佬周末快樂,大佬我給你寄禮物了。

樓上都是從業人員?表示懷疑


目前,也是剛進入一家公司準備做債券研究,很想知道目前國內債券交易方面的套利策略,求助。


推薦閱讀:

TAG:債券 | 投資組合 | 固定收益 | 投資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