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新中國文藝發展最自由最蓬勃的時段嗎?

聽曉說以及我比較喜歡的三角龍電台,都說90年代的流行音樂是值得懷念的,從他們的言語表情中可以看出那種興奮感,我看東方時空十周年紀錄片以及介紹陳虻的《不要因為走的遠了,就忘了為什麼出發》一書也反映齣電視藝術在那個年代是相對自由,敢於創新的。其他藝術形式比如電影據我所知那個年代也是佳作頻出,至於話劇等其他藝術我就不得而知了。疑問由部分表象引發,想探究真偽及詳情,不知道此問題是否表達清楚了,能用具體事例回答一下嗎?謝謝了。


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


90年代不過是80年代的遺產罷了。

或許還有些南巡講話後市場經濟帶來的虛假繁榮。王朔?周星馳?港台流行明星?90年代的文化符號究竟是什麼,想不出。

80年代才是真正的文藝復興。莫說文藝了,當下經濟、政治、文化的頂級精英,難道不都是80年代崛起的。

單說北島、海子、魔岩三傑,是今人只能仰視的頂峰。而海子的自殺是最好的隱喻。

如果沒有那次中斷,90年代會更加光芒四射,想一想都讓人激動。

事實上,遺產是越用越少的,現在的文化界已經快要用盡80年代的遺產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妖魔鬼怪就會漸漸出現。今年恰好120周年,所以尤其多。

80年代的遺產究竟是什麼,我覺得八個字可以表達:「反思過去,邁向未來」。整個社會都在反思,為什麼前三十年會出現如此慘劇?中國的未來向何處去?

而這些東西,今天都已經蕩然無存了。


看到各位的評論,很精彩,卻也沒來由地沉重。

個人覺得8、90年代的興盛是一場沉默之後的大爆發,當時的人們在於極度的壓抑之後又會在「解放」之後產生極度亢奮。

同時,那個時代所有東西的門檻比現在高多了,能掌握各種資源的人已經是精英階層,所以他們通過資源所創作出來的東西也自然水平較高。而民眾看似文藝,其實不過是人性中在壓制後對於自由的嚮往所誘導的。同時政府在某某十年之後也有所放鬆,審查不嚴,大有開明之風。各種原因使得能掌握當時本身就很珍貴的精英們可以在比較開明文藝的整體大環境下珍惜機會,創作出一系列的優秀作品,這就是一個時代的特徵。

而當今社會,伴隨著中國人人口的暴漲,科技的發展(電腦、DV、相機等等的普及),人們社交模式的發展與轉變,各種圈子的門檻都低了,只要你想進就都能佔到點兒皮毛,你哪怕就是個你所在圈子外圍的「綠茶妹」,你也同樣能搞點兒什麼出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快速化,人們所需的精神刺激需要的事短暫的、話題性強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一般又都比較流俗,你要陽春白雪也就只能曲高和寡了。在這個時候,你甚至只要丑到一個境界、不要臉到一個境界,你都是能火能紅的(比如鳳姐)。

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也除了問題,應試模式、定勢思維、缺乏創新,使得很大一部分當代青年沒有了一個獨立的思考能力,最大的表現就在於,他們覺得任何事情都肯定有一個標準(知乎里就有這麼一大群人)。大學的擴招,把整個教育水平拉低(如果你覺得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標準時看他的大學生的量而不是質的話我也沒辦法),整個社會的重理輕文、重學輕工輕藝輕體,舉國體制的作用,魚龍混雜中使得各種自以為是的能人學者、各種秀下限粗製濫造層出不窮。很多年輕人會說:小時候你們tmD叫我們不要這不要那,長大了你們tmD又要我們這又要我們那?

綜上,真正的人才百分比變少了(這是一個重要原因),國家的審查變嚴了,人們的思想定式了,受眾的需求流俗了,但我們的作品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多到各種網路文字橫流,各種大成本小成本、宏篇的微型的、專業的娛樂的電影電視爆棚,我們所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以前我們在一條小溪里淘金,而現在我們需要在長江里甚至在大海里淘,這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不能否定8、90年代的中國文藝的傑出,但是也不能一味否定現在。

簡單舉例說:《悟空傳》是不是經典?《可可西里》是不是經典?《李獻計歷險記》是不是經典?《大腕》算不算經典?《狼圖騰》算不算經典·····

太多懶得說了,大家自己覺得吧

--------------------------------------------------------------------------------------------------------------------------------------------

鑒於很多人都說我對於經典的要求太低,

我也不得不承認鄙人是個粗人,沒啥見識,讓各位看官見笑了。一捧十黑,一黑十捧的事情也沒啥意思

另外補充一個之前忘說了的原因,題主可以想想「八九十年代最美好「的話主要是由那一群人說的。

他們代表著哪個時代,他們的青春獻給了哪個時代。

之前有人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我看現在的他們現在在各個行業里都有精英呢

多的我就不多說了,誰不覺得自己的青春是最美好的呢?


不太同意,

去看下哪吒鬧海 的動畫片就知道什麼才是中國藝術了

那個年代同時期的還有 大鬧天宮 天書奇譚 等

知道為什麼不說電影和音樂么? 前者是沒有錢沒有條件,後者你懂得

只有動畫這種當時中國人很忽視的領域才能有大師發揮的空間

《小蝌蚪找媽媽》這種中國大師極品美術片(原諒我,在我心目中這種叫美術片,其他的叫動畫),給小朋友看,那是多麼奢侈和幸福的童年啊,很幸運我是那個時候的小孩,哈哈哈


文藝創作的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思想最開放最活躍的時期顯然是80年代,最後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終結。然而文藝創作並不和時代亦步亦趨。中國當代文學中相當一部分誕生在90年代。

當然也與黨國的審查制度很有關係,90年代遠比現在要放鬆的多。

雖然90年代的創作不比80年代遜色,可以說是最蓬勃的時期。但是就自由的程度,那是遠遠不能相比的。


80年代吧,那個時候大學生普遍沒有就業壓力,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沒有就業壓力當然就在精神層面的追求更多,所以詩歌,民謠什麼的那時候也特別火,


泰坦尼克號不僅一刀未剪,而且單位學校組織觀看,個人自己三刷四刷。縣級電影院很多年慘淡經營,突然間火爆到一票難求。

都是因為他對於文藝的深刻理解。他改變了中國文藝。


作為89年生的人,之前看了89年米家山拍的《頑主》,馮小剛葛優梁天都在裡面主演,看之前以為會是一部很土了吧唧的電影,畢竟是跟我一樣年紀了的電影,結果這部電影的各方各面,包括台詞,舞台,燈光,攝影技巧,故事,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雖然沒有高清3d效果,但這部影片讓我不得不嘆息電影在中國現代社會的沒落,在技術落後的八九十年代反而能夠產生這樣的電影。如果不想看全片,推薦各位看看這部片子中」模特走秀「的那一段,這幾分鐘所體現出的90年代的後現代和時髦感讓人嘆為觀止。


至少我知道個《霸王別姬》就是94年拍的,電影裡面對文革的場景刻畫,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都看不到了吧,對了還有個《末代皇帝》,對於整個歷史的還原算是比較公正的,還是國務院批准在故宮實景拍攝(因此伊麗莎白二世訪華時就沒能參觀故宮),裡面也有文革的畫面。。。


魔岩三傑是九十年代的,現在只能仰望了,雖然他們還活著。


你看看那個年代日本動漫在中國各個電視台,尤其是上星衛視的播放數量就可以知道那個年代相較後來寬鬆多了。


推薦閱讀:

相比起《毒戰》,爾冬陞導演的《門徒》,在涉毒情節上,哪一部更為真實?
怎樣寫一篇有思想深度的影評?
國產電影保護月對國產電影有哪些影響?
如何評價彼得·傑克遜執導的電影《金剛》?
為什麼中國會出現錢多人傻的現象呢?國外也會有爛片票房高的現象嗎?

TAG:電影 | 藝術 | 電視 | 動畫產業 | 華語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