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有哪些作家很早就在用「微博體」在寫作?


謝邀。

《論語》可以看做學生記錄的孔子語錄微博。

《世說新語》等於是「魏晉那些事」的專用八卦微博。

歐陽修的《歸田錄》根本就是「老夫為官時那些段子」的微博彙集本。

《傳習錄》是徐學生和王陽明的聊天微博。

陶淵明、蘇軾、黃庭堅的許多小品文都可以當微博發。比如《夜遊承天寺》,83個字,半條微博的長度。

宋詞元曲基本都能當微博發。後者尤其具備微博的娛樂謔笑口語化性質。

張岱《夜航船》很地道的微博知識小百科。

袁枚《隨園食單》許多段落都是廚藝小微博。

《誠齋詩話》、《隨園詩話》、《人間詞話》等都是「我們來聊聊詩歌」的微博彙總。當然《隨園詩話》還過分些,基本是「兄弟我做詩如何認識了大牛人大富商的炫耀微博」。


清代算「很早」么?如果算的話,那極具「微博」體態和神韻的張潮的《幽夢影》。話題廣泛,大都寥寥數語,也頗有想法,風雅之態就是個穿著古裝的小清新。最微博的地方還在於,每則後面都有其他文人跟帖加評論。

舉兩個例子:

第一則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評論來啦~~~~)

曹秋岳曰:可想見其南面百城時。

龐筆奴曰:讀《幽夢影》,則春夏秋冬,無時不益。

四十七則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音大都嬌媚動人,一睹其貌,則美惡判然矣。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評論又來啦~~~~)

吳聽翁曰:我向以耳根之有餘,補目力之不足;今讀此,乃知卿言亦復佳也。

江含徵曰:簾為妓衣,亦殊有見。

張竹坡曰:家有少年丑婢者,當令隔屏私語,滅燭侍寢。何如?

倪永清曰:若逢美貌而惡聲者,又當何如?

總之看得我樂死了。至於算不算所謂的名著么,眾看官自斷吧。

幽夢影 (豆瓣)


戰國使用簡牘,簡是竹簡,牘為木牘。《儀禮·聘禮》說「百名以上書與策,不及百名書於方」,也就是說通常超過百個字就寫在竹簡上,不夠百字則寫在木牘(木方)上。

所以,彼時神似微博的語錄體、問答體是主流,如《道德經》、《論語》、《公羊傳》等等;像《莊子》那般汪洋恣肆的反倒是另類。

明末顧炎武撰寫《日知錄》,是「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內中條目就有不少典型的微博體,再加上長微博。

至於當代微博體寫作先驅,無疑是王朔老師。07年他為老徐的鮮花村網http://www.kaila.com.cn(已歇業)站台,不但在網站開通自己的正牌blog,而且洋洋洒洒,一條條意識流愣是把博客寫成了微博。

需知道,當時大洋彼岸的Twitter,也才剛上路呢……


小時候被老師逼著背的《繁星春水》,這是冰心仿著泰戈爾《飛鳥集》寫的,其實紀伯倫的某些短詩也蠻像的。以上這些小詩配上圖片就是治癒系微博啊

比如


[法] 讓·波德里亞 冷記憶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401286/

這個系列是最像微博的。


這種「隻言片語」體在中國源遠流長,但是要說最像微博體的,我推薦民國文人宣永光。原因有二:

  • 他的語錄是現在報紙上發表然後結集出版的,因為媒體傳播廣,所以他老人家的書銷量非常不錯。從傳播的角度講,很像微博而不是私藏。

  • 他的姿態很「微博」。常常緊扣時事政治發表感言,與輿論之間有一定互動性。

看看他老人家的語錄:

  • 男子是女人的玩物。女人是魔鬼的玩物。

  • 男子能為別人守秘密,多半不能為自己守秘密,女子則反是。她雖能泄別人的秘密,更能保自己的秘密。

  • 為金錢而結婚,就是出賣自由!

  • 有九種方法,能使女子愛你。這九種方法,無一種不以謊言為要素。因為信假不信真是女子的習性。
  • 政府如同夏天魚肉,法律如同冰塊。魚肉若沒有冰塊的鎮懾,立即就會發臭味、變顏色、生疽蟲。政府若想不腐化而保持原來的鮮美,須要時時站在法律之內。
  • 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 掌權的人作事,只可問天良,不必察民意。只要對自己的天良無愧,雖當時稍拂民意,日後人民也必對你歌功頌德。看公孫僑(子產)治鄭的情形,就是最好的先例。

  • 在我中國做官,只要做到「長」字,就有特別的收入。文的做到科長,武的做到營長,若專靠薪俸生活,縱然將太太賣了,也不夠他們的應酬費。
  • 我極願意做官。朋友問我願做官的理由。我說:「在中國千行百業中,唯做官最容易,並且越大越好做。因為官越大,愈用不著學問。」

  • 國家將興,法律可以制裁勢力。國家將亡,勢力必定操縱法律。欲知我國,究竟能亡不能亡,先看一看「法律與勢力」的強弱。

  • 不愛國,不賣國;不救民,不害民;不談主義,不讀學說;不結黨派,不入系屬;不拜聖人,不敬學者;不充信徒,不當走狗。不誦佛經,不守禮拜。不倡革命,不講文化。不聽口號,不看標語。不喊打到,不說擁護。不嫖娼妓,不交賭徒。不閱小說,不談詩文。不言鬼怪,不迷科學。不求發財,不甘貧賤。不犯國法,不裝好人。不願吃虧,不佔便宜。不迷於古,不惑於今。不假冒輕財,不否認好色。不暢言國政,不勉隨潮流。不厭惡婦女,不崇拜英雄。不挑撥愚民,不煽惑青年。不發違心之論,不道順耳之言。不避欲加之罪,不畏暗箭明槍。不羨聖人之譽,不避混蛋之名。不對女人逞剛強,不為兒孫作牛馬。不以教書為清高,不以做官為渾濁。不望將來升天堂,不怕死後入地獄。

  • 我國現在不缺好主義,只缺好人。沒有好人,縱使某種主義,普遍全國,小民也不過以為是去狼進虎,以暴易暴,出了火坑,掉入油鍋,躲了一刀,挨了一槍,吐出黃連,吞了苦膽。

  • 人人以行為愛國,國不求強而必強。人人以言語愛國,國不求亡而必亡。

再看看他老人家的書名(忽略那該死的腰封吧):


學生看了這麼多,覺得明朝洪應明寫的《菜根譚》更像是今天的「微博體」了。它囊括了數千年的處世智慧,是中國儒道釋全部哲學的結晶,毛澤東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這微博值得我們搜索!


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菜根譚》《小窗幽記》

卡里·紀伯倫 的《先知》《沙與沫》


古希臘、羅馬類似的警句很多的


今年5月下旬,在噹噹買了一套線裝書局版的曾國藩全集。172塊!

李鴻章兄弟編校傳忠書局版。

裡面的《求闕齋日記類鈔》很有微博的味道。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69455


陳旭麓 的《浮想錄》


很早是個很好的限定詞。

中國古代的話

孔子「論語」「春秋」算么

劉義慶 「世說新語」能算么 我覺得可以,可能有的篇目偏長一點。

國外的話涉獵不多 但有很多信札類型的

帕斯卡爾 「思想錄」這個強烈推薦一下 也很符合樓主的要求

泰戈爾 「飛鳥集」等 很多詩集 此處就不贅述

暫時只想到這些。


日前,故宮工作人員在清理文物時,又發現史上最愛寫詩的皇帝乾隆的手筆,2.8萬首乾隆詩作將重見天日。加上此前庫房已存的1.7萬首詩作,這位喜歡吟詩作賦的皇帝,一生竟然寫了4萬多首詩歌,實在是無人能比的癖好,須知《全唐詩》兩千多位作者,也就不過四萬多首詩。

讀了這些詩作的專家表示,乾隆其實沒把寫詩當做文學創作,他的很多詩歌就像我們今天寫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一樣,比如「夜雨打船窗,恰值清夢醒。入耳適宜聽,披衾不覽冷。」「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不就是在炫耀自己在度假,讚歎春季的黃瓜超級好吃嗎?


@張佳瑋 已經說的很全了,補充兩種最熱門的微博:《笑林廣記》可以視為段子大全的老祖宗,《伊索寓言》的出現代表人生經驗小閃光登上歷史舞台。


以「作品」這個角度理解的話,可以從最碎片化的語錄體入手。

那些宗教的典籍可以說就是最早的「微博體」,都以作品的形式,碎片化地紀錄了聖人的言行舉止來達到傳教的效果。

還有就是那些和宗教典籍一樣屬於後人整理的早期哲學經典(像《理想國》),多以對話形式論述。

《論語》更是個典型的例子,孔子這個大v發原創,沒事還轉發小v微博並評論,時不時還有提問活動;玩得不亦說乎,大大提升了「儒家微博」的訪問量與影響力。(我有時就在想什麼時候從這個角度做電子版的《論語》)


說那些太遙遠的沒意思,桑格格在2007年左右出過一本書《小時候》,裡面的文字可以認為全部都是微博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V.S.奈保爾?
怎麼給雜誌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可以促進中國文學的發展么?
如何投資網路作家?
我是一個圖書策劃人,如何在知乎約到質量高的作者呢?

TAG:文化 | 微博 | 作家 | 文學 | 文學評論 |